羽戈:孙中山形象遭遇冰火九重天
2015年7月02日
吾国有句老话:捧得越高,摔得越疼。此言关键,首在一个“捧”字。知人论世,持平是第一要义。褒贬过当,不是昧于事实,就是昧于良心。捧与骂一样,最终都可杀人,故有“捧杀”和“骂杀”之说。1934年鲁迅作《骂杀与捧杀》,其中讽及泰戈尔中国行。然而世易时移,他自己死后,却陷入了泰戈尔在中国的困境,被塑为宝相庄严的政治雕像,供于高冷的神龛,任国人三跪九叩、顶礼膜拜,这一幕,用周作人的话讲,“虽是尊崇他,其实也是在挖苦他的一个讽刺画”、“说是纪念,其实有些实是戏弄”。再往后,轮到“三十年河西”,鲁迅从神坛跌落凡尘,摔成一地碎片,“抑鲁”遂成一股风气,当年神化有多高,如今贬斥就有多深。矫枉过正,莫此为甚。
说到矫枉过正,鲁迅之外,孙中山是最鲜明一例。鲁迅为共产党所用,而为国民党所恶,孙中山则受到国共两党一致力捧,国民党尊之为“国父”,共产党誉之为“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国民党执政时期对孙中山的种种纪念,如改香山县为中山县、中山路遍地开花等,待共产党执政,几乎全盘继承,这可谓一种殊荣。作为宿敌的两党,所共同批判的人物,不难找到一堆,共同推崇、圣化的人物,除了孙中山,不知还有几人?

孙中山在天安门广场
然而孙中山如今的待遇,只怕比鲁迅还要不堪。台湾已经进入孙中山设计的宪政时期,设计者却被束之高阁、冷藏、遗忘。易智言导演的电影《行动代号:孙中山》,以孙中山为名,其人却非主角,只是一尊废弃的铜像,沉寂于学校的储藏室里,两个国中生试图将其偷出去换钱。这一幕,正有些政治隐喻的意思,不啻是现实的写照。
在大陆,孙中山的处境则非清冷,反遭热议。在史料与观念的双重夹击之下,镀金的圣像渐渐褪色,露出凡胎的一面,甚而被指包藏祸心,一身病毒。就我所见,时人谈孙中山,正以贬损为主流,“一国国贼”、“千古罪人”、“二十世纪之乱臣贼子”等,加诸孙中山身上,与“国父”、“先行者”的巍峨高冠恰成对照。
为什么前后不足百年,孙中山的形象却遭遇冰火九重天?这一方面,可归因于史料的发掘和普及,使孙中山身上的阴暗面,由遮蔽而至曝光,由模糊而至清晰。譬如在1915年的“二十一条”事件当中,孙中山扮演的角色并不光彩。此前我们只知此事与袁世凯有关,成就了他卖国的一大罪名,实则正当袁世凯与日本人苦心谈判、博弈之际,孙中山却在背后补刀:该年2月5日,孙中山与日本人犬信太郎和山田纯三郎签署《中日盟约》,其内容虽仅十一条,向日本应允出让的国家主权与利益,则超过了《二十一条》。对于盟约真伪,学界尚有一丝疑虑,不过彼时孙中山与日本人勾结,请其提供武力与财力支持以反袁世凯,殆无疑义。1915年2月15日,林虎、熊克武、程潜、李根源等在上海《正谊》杂志呼吁停止革命、一致对外,有“然借异虐同之举,引狼拒虎之谋,前为天良所不容,后为智计所不许”之言,似在暗讽孙中山。

孙中山在邮票上
史料之外,观念的开化,对孙中山形象的反转,更具决定作用。如对手段的反思,对共和的反思,对革命的反思,对苏联的反思,对袁世凯的重估,对清末新政的重估,对陈炯明的重估,对“联省自治”的重估等,皆在一寸一寸弱化、消解孙中山的光芒,甚至动摇了他的根本。盖在一些论者看来,无论革命还是建国,孙中山都功不及罪,辛亥革命的烽火点燃中国之时,孙中山这个美国人(1904年孙中山曾获得美国国籍,这一节,正为批判者所讥评)还在丹佛市一家餐馆打工,他匆忙回国,才是“窃取革命果实”,才是“窃国大盗”;民国肇建,若非孙中山等革命党人屡屡与袁世凯为难,甚至不惜发动战争,也许民主共和早已实至名归,故而言之,孙中山不是民国之源,而是民国的乱源,不是国父,而是国贼。
这样的结论,便属矫枉过正。把孙中山从神坛拉下,却不该一脚踹进粪坑,打碎了被神化的正面,却不该在背面妖魔化。矫枉过正的结果,依然是一个片面的孙中山,一个僵化的孙中山,一个单向度的孙中山。
以孙中山与辛亥革命为例。他与武昌起义,关系的确不大,然而从1894年创立兴中会,翌年发动广州起义,此后十余年间,其人为革命摩顶放踵,奔走万里,坚忍一心,屡败屡战,如此功绩,岂能忍心抹煞。诚然,他组织、发动的武装起义,一来规模有限,二来皆归于失败,但是,除了不以成败论英雄,这里还有必要引用美国历史学者路康乐(Edward J.M.Rhoads)的一个精辟论断:对于中国这样一个超级大国而言,革命形势远比革命党的起义重要。孙中山之于辛亥革命,最大的功劳,即在造势,形成“南望革命军,有如望年”的社会心理。革命之势,不仅造就了革命,同样在滋养改革,我们切忌把革命与改革完全对立开来,两者有时正相反而相成,没有革命的压力,哪有改革的动力呢,清末的孙中山们与袁世凯们,恰是一体两面,体制内的改革派(如善耆、端方),对体制外的革命派甚至不无资助和保护。
论及势和造势,不妨说说该如何评价一位政治家。德行、才具、事功等,皆可作为论定的标尺,不过却是枝节,政治家的根本,端在对世界潮流的预判与顺应。正如陈寅恪论学,提出“预流”之说:“一时代之学术,必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取用此材料,以研求问题,则为此时代学术之新潮流。治学之士,得预于此潮流者,谓之预流(借用佛教初果之名)。其未得预者,谓之未入流。”政治亦然。顺潮流而动,尺寸之功,可成伟人;逆潮流而行,王霸雄图,尽归尘土。
伟大的政治家能够“预流”,最伟大的政治家则可开创潮流。老话说时势造英雄,殊不知还有一种人,可造时势。这正是孙中山所长。他不仅预见了浩浩汤汤的民主与宪政潮流,还为他的国家规划了通往民主与宪政之路。他囿于门户之见,行事不择手段,与虎谋皮,引狼入室,推行恐怖,出卖主权等,这些过错与罪责,毋庸讳言,皆可非议,然而就其大节而言,开一时之风气,引一国之潮流,虽九死犹未悔,历百折而不回,正不失为一代伟人。
评论历史人物,第一贵在持平,如胡适所云,“爱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方是持平”,恶一人而不掩其功,爱一人而不饰其过,是非曲直,功过分明,才是论史的第一要义,矫枉过正,显然有违持平之义,本意还原真相,最终却成偏见;第二则在拓宽历史的视界,所谓风物长宜放眼量,不要把眼光拘泥于一时,而当放眼一世,不要把得失计较于一城一池,而当纵观一天一地,明乎此,即可“预流”,此后再来论史,便不至失之狭隘、偏颇,便可知百年兴亡,大浪淘沙,哪些人,眼下权势熏天,不过沐猴而冠,哪些人,一时惨遭埋没,终将为公正的历史所铭记。
就此而言,孙中山在台湾的落寞,如胡适在台湾的落寞,正是他们的成功所在,他们的使命已经完成,俯身化作历史的基石。倘若“总理遗嘱”天天挂在世人嘴边,毋宁是孙中山的失败。
来源:中国经营报
李德成:从同性婚姻看美国政制
2015年7月02日
(公大电脑系副教授 李德成)

■美国联邦法院早前裁定同性婚姻在全美国皆合法,有支持者上街庆祝。资料图片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作出了划时代的判决,在全美国把同性婚姻合法化。笔者作为一名左胶,当然是绝对欢迎。而不出所料,这宗新闻引起本地保守宗教界人士和右翼分子的不满,其中当然以明光社和城邦派的反应最为激烈。
同性婚姻在先进国家逐渐成为事实,绝对是文明的指标,因为婚姻是个人权利,也只是两人的事。容许同性婚姻,绝对没有影响任何人的权利。明光社在面书有以下的言论:「9个法官投票,决定3亿人的婚姻制度······由司法改写婚姻制度,你又觉得香港离开这一日有多远呢?万一在3亿人中有一个bb出世,哪种婚姻制度最理想地保障他?是亲生父母?还是一对陌生男人伴侣?还是妈妈与后母?还是未婚妈妈?还是任何形式无分别?其实讲多嘥气。法官的决定,边到我们这些弱势小市民说三道四,对不对?」
这段文字包藏不少谬误,首先,这九个法官的决定并没有影响三亿人的婚姻制度,因为当中大部份异性恋人士并没有受到影响,他们还是可以用固有的制度去完成婚礼。即使据同性恋人士最进取的估计,大概有十分一人有同性恋倾向,这个决定最多影响三千万人的婚姻制度。而实际上反对同性婚姻的,大抵都是异性恋人士,而同性恋人士,从来没有表示要反对异性婚姻。
文中同时提到未婚妈妈,可见他们对未婚妈妈也不表赞同,如果依照他们反对同性婚姻的做法,似乎应该要鼓吹未婚妈妈刑事化才成,又或起码要剥夺未婚妈妈对其子女的抚养权。而反对同性婚姻在香港从来不是弱势,否则同性婚姻不会未能在港实行,但这种趋势的确在逆转,正如赞成奴隶制的人会越来越少一样,人类文明还是要进步的。
精英政治与民主的结合
有人说这九位法官创制了新的婚姻法,那我们就要看这件事的来龙去脉。这次法官是依照《美国宪法》第五修正案判决于1996年通过的《捍卫婚姻法案》违宪,该法案限制婚姻只可适用于一男一女之间。第五修正案源于英国《大宪章》,主要指任何人不可在没有法律程序下被剥夺生命、自由和财产。主审法官认为结婚是自由的一部份而《捍卫婚姻法案》把这种自由无理剥夺了。所以重点是同性婚姻是不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自由,因此美国大法官并没有创制法律,而只是基于同性婚姻是否与生俱来的自由作出裁决,这和我们的人大在没有立法程序下以释法创制法律是完全不同。
在这里,我们看到美国制度的优点,首先,他们由议会议订和修正了一份接近完美的宪法,再由一班精英法官去解释和保护宪法,而这班法官的独立在于他们不会由解释的结果获益,再加上法官终身制令他们无后顾之忧。以精英去保护解释宪法,在于可以保障少数人的利益,如今次的同性婚姻。这种制度,是人类千百年来进化的最高境界,是民主和精英政治的结晶品,我们的制度和他们一比,简直是天国和地狱之别。
来源:苹果日报
高耀洁:诱人上当
2015年7月02日
1957年的春天,树木欣欣向荣,河水涓涓淌流,南雁北来,众鸟争鸣,大自然异常平静。毛泽东的存在、人们不会安宁,也不可能安然无事,他是一个制造事端、制造祸灾的能手,运动一个接一个使中国万民无一宁日。
他策划让人们以帮助共产党整风为名,引诱人们发出肺腑之言,以言获罪,划成右派,制造大型的灾难,目标对准了知识分子,不惜一切的下了毒手,造成数百万右派份子,无限制的伤害,死亡之多,令人发指。
一,好心帮助党整风招来大祸
1957年6月8日共产党中央毛泽东号召知识分子提意见协助共产党整风,为数不多的知识分子,多是高智商、高学历、高才能、有专业技术的人士,他们很高兴轻信毛泽东共产党整风的鬼话,为了来日国家的美好、强大、富裕的生活,发出了肺腑之言,真知灼见的协助共产党整风。
全国从中央到地方,各省、市、县政府部门、民主党派、各学校、医院和其它事业、商业单位,工厂和其他的单位,很多、很多知识分子,纷纷开会写大字、小字报向共产党提建议,共产党人多次招开会议、大会、小会透导、逼廹人们说出心里的话。
有人说:
⒈ 我国新闻媒体报导的消息欠真实、刊登很多假广告、特别是假医、假药,伤害人们的健康与生命。更甚者报纸刊登载的虚假新闻,他不能代表广大民众的心声。
⒉ 我们地方共产党员干部队伍,作风霸气、凌驾一般人之上、搞一言九鼎,不允许群众说话, 更让人讨厌的事,认人唯亲,拉小集团,互相捧吹,多吃多占,好处全让领导得了。
⒊ 我们村里共产党支部书记不是好人,他有作风问题,不是一般人的作风问题,霸占许多个农民妇女,按他自己的话说:村里的半数孩子是他生的,群众反应多次,上级不予处理。
⒋ 共产党员高人一等,入了党才能当官,当了官处处占便宜,生活作风很多处与众人不同、压制他人不敢提意见,严重破坏了共产党风的廉政建设和共产党的纪律。
⒌中国現在社会人性越来越薄气,道德观念丧失了,更谈不上孝悌忠信。有些家庭连父母也不奉养,甚至于千法百计把父母亲赶出家门,他占了父母的住房,当今社会上有不少这种家庭。
⒍ 我国城乡差别大,广大基层民众多数是生活在贫困的农村,吃不饱、穿不暖,更谈不上学读书了,这个现象特别明显,村民常说:富人的孩子像个宝,穷人的孩子像个草。
⒎我国许多山区和穷苦地方的农民、衣不避寒、食不充饥,在夏天任凭蚊虫叮咬,身上多处生疮,严冬常见他们的脚手冻烂了,春季青黄不接,不少的家人外出乞讨,生病也没钱就医,有的人小病待成大病,谁死该谁倒霉。
⒏我国行政部门办事太慢,拖的时间太长,一件小事也会拖拉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特别是法律部门,不但拖拉时间,还有逼供信的事例,提意见人举出一个例子:东村—个智障人、误当杀人犯抓起来、在监狱关了六年,因问不清楚案情,没有执行处决。真正的杀人犯、因其他案情抓到了,才把他以无罪稀放回家了。
9,共产党的外行不能领导内行,行政管理不懂技术,经常在技术部门瞎指挥,造成许多损失事件,如不懂农业技术,在农村瞎指挥种殖,造成农业大面积减产,农民生活极度困难。
10,许多积极份子就是共产党的侦察情报人员,经常无中生有的打小报告,伤害他人,特别是打击知识分子,比秦始皇有过之而无不及,不过方式方法不同,毁灭中国的文化也够标准了。
11,共产党专制独裁,说你有罪就有罪,没罪可以屈打成招,要人死就死,可以避死你,要人活就活,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谁敢反对,马上给你个处罚看······.
12,东市,晚秋的一天,一个年轻的小学教员说:”真冷、最近看不到晴天,天气总是阴沉沉的。”(其实他说的是当时的天气,硬说他含沙射影供攻击共产党说阴沉沉的天,应说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就这些话定他反党、反社会主义罪行,劳改三年。
13,前天一个朋友告诉我,有位老太太在街上被汽车闯倒了,无人去扶她。 一位老师说:现在社会缺少道德观念,是见死不救的现象。(这话成了攻击共产党的反动言论。)
14,—位老师说:我们有一些学生入大学后闲气农村父母亲土气。另一位老师接着说:那是轻的,有的老人顷家荡产把孩子供到大学毕业,入了党、当了干部以后再不和父母亲来往了,简单说这些人没有孝心。这本来是说闲话,结果给他们上刚上线,说他俩人攻击新社会,划了两个右派。
总之,大家所提的意见是实事求是的,内心的话、是善意的、畅所欲言的、是针对毛泽东领导的这个共产党和他所创建的这套社会制度。 提出批评建议,明确说,是官僚主义、主观主义、宗派主义、贪腐堕落、道德沦丧、人性丧失、缺少民生意识,这种情况确实的存在,任何人不能否认。
那能想到是诱人上当,结果提意见者却遭到完全相反的结果,最后才知道这是毛泽东的鬼点子,己上他的当。 事实给中国社会留下—代人的虚偽,说假话成灾,贪婪无厌,造成中国社会各层的贪污腐化。谈到到劳改场,她回来后告诉说:反右派的情况各所单位都是大同小异,劳改场就是鬼门关,80%的右派死在那里,能活命的右派们太幸福了,以上情况是我划右派同学的陈述。
二,我幸免于难
这个时期我参加农村的医疗队下乡去了,当时我离开了医院是最大的幸运。他们开会提意见的情况,是回来后听说的。我没机会参加任何会议,没有提意见的机会,幸免被划成右派之苦,否则我这个心直口快的人难以幸免。
在80年代,我被聘为文史馆馆员,(馆员们都是60岁以上的老人),多数馆员有过被划成右派的经历,他们不敢说,如,抗日英雄耿谆,他在各种运动中受到了很多折磨,反右派斗争中他被打断了三根肋骨,他很怕事,对有关政治事务只字不提。
但是在开会时,大家聚集在一起,多是说的官方爱听的话,晚上有时有些馆员评说一些反右时期的故事。一位原国军连长,他那个连参加洛阳反日军入侵的战役,一天他无意中说:“抗战时期,日本军队进攻洛阳三进三出,已发生了巷战,剌刀見红,双方死人很多,打死不少汉奸,可谓杀人盈城,洛阳保住了。 我们连队守卫洛阳的黄河渡口,战争打了一夜,终于把日本军队击退了。双方死了很多人,黃河水已变成了红色。早上吃饭时、全连只有四个健康人活着,有人已负伤了,我中了一个弹壳,伤势不重,现在这颗子弹壳还在我臀部的肌肉内。其他人都死了,大家很痛心、开始泪流满面、后来大家哭成泪人,饭也没有能吃进去。”
这段话本是抗日历史的事实,在反右派时硬说他美化国民党军队,虚谈成绩,是反动言论。把他划成右派劳改三年,受尽了各种折磨,与他同时进劳改场的人多数死亡了。直到毛泽东死后,他才得到改正,后来聘成河南省文史馆员,按处级待遇。这位文史馆员古文水平不错,我和他谈过中国的历史、文化、经典、古文等知识。也说明当年的国军、军官不是大老粗,更不是盲流伪装的假货,他们确实有真才实学。我在此记录他的一首诗:
“杀 人 狂”
天苍苍 地茫茫,杀人如麻太猖狂,黃河滚滚水色黄。
风潇潇 雨滂滂 受害人们恨断肠 何日清楚杀人狂。
豫西的一位馆员说得更离奇,西安交大有位学生说:“交大迁到西安干什么?在这里大家生活很不习惯。”这本来是无意的闲谈,于是给她上纲上线,说她反对党的迁校政策,反对学校西迁就是反革命,她的话成了反动言论,戴上了右派帽子。
凡是戴上了右派帽子之后的人有四种处理:处死刑、劳动厂所改造、开除回农村原籍劳动、降职降薪在原单位留作。
三,无知自投右派祸灾里
说话可以招来被划成右派之祸,有人没发言、自我报名成为右派份子,更令人费解,但有一些人就是这类右派。一天河南宁陵 县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李喜阁哭着对我说:俺爹是小学文化,1949年他托人找了一份乡村投递员的工作,我妈和大哥都搬进了城内,二哥、三哥、后来两个姐、和我都出生了,我最小。
反右派时县邮局分了一定数量的右派名额,当时邮局书记找不够这个数目的右派分子,书记问我爹:”老李,咱邮局的右派数目不够,你算一个吧?”我爹很老实又没有文化,他不懂啥叫个右派。我爹说:”党说咋办就咋办。”于是第二天我爹就变成了右派分子,大会斗小会批,有些积极份子对我爹拳打脚踢,这时才他知道这就是右派分子,从此全家人抬不起头来,把我们全家都赶到了农村老家去了,到了农村监督劳动,学校不收右派的子女,哥哥姐姐们只有面朝黄土背朝天在田里干活,我爹说:”死活就这一堆了,没有进劳改队劳动改造,够幸福了。”
后来我爹摘了右派帽子,我进入了小学,1978年他的右派得到改正,那时我上初中二年级,我爹退休了,我来接班、到了县邮局营业所,作了一名营业员,这个奇怪到来的右派害了我们全家20多年,是我爹无知带来的祸殃也是人生的最大教训。
在我记忆中右派是人見人怕,孤身只影,重活、赃活、累活要他来干,多数右派出现家庭矛盾,迫于政治压力夫妻离婚,生活苦不堪言,死亡者众多。例如1958年夏季,郑州有个叫吳xx (我记不清楚他的名字) 他听说自己被划成右派分子,给妻子和组织上各写了一份遗书,申明我死了,也拥护共产党、拥护共产主义······当夜服毒自杀,因发现的早、抡救及时未死。众多右派们,直至毛泽东死后,才重見天日,这是历史上巨大的灾难。李喜阁哭着写了一首诗:
痛苦的回憶
太陽發射出痛苦的光茫,月亮為右派群體悲傷,
眾星晨閃爍出憤怒的光。狂風吹不走毛氏的祸殃,
暴雨洗不淨社會的恶狂,冰雪的历史永远不会觀望
来源:纵览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