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 站 内 搜 索 □
請輸入查詢的關鍵字:


標題查詢 内容查詢

一言九鼎     
三地風采     
四面楚歌     
五洲學興     
六庫全書     
七七鵲橋     
八方傳媒     
九命怪貓     
十萬貨急     

 
婚姻时差/曾国藩:社会大乱之前必有3种前兆/全球声誉最佳10国/心理治疗之父
發佈時間: 7/17/2015 7:24:21 PM 被閲覽數: 204 次 來源: 邦泰
文字 〖 自動滾屏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收件箱 :  bangtai.us@gmail.com



婚姻时差

注意:将自动播放下一集



2015年全球声誉最佳的10个国家




一份最新的报告显示,加拿大是全球声誉最佳的国家。(CANADA - Tags: POLITICS MILITARY)

世界上,有些国家社会安定、人民丰衣足食;相反的,有些国家人权被践踏、战争频仍、民不聊生。一份最新的报告显示,加拿大是全球声誉最佳的国家;而伊拉克则为全球声誉最差的国家。

国际企业谘询公司“声誉顾问”(Reputation Institute)于7月16日发布一项最新的Reptrak 报告,罗列了全球声誉最佳的国家排行,其中以加拿大排行世界首位,主要是因为政治清廉、社会福利优,再加上友善的人民,都让它轻而易举地荣获榜首地位。

在上榜的前10名国家,有7个来自欧洲,2个来自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和纽西兰。


挪威名列全球声誉最佳的国家第二名。(Fotolia)

声誉顾问公司的报告,研究了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最大的55个国家,以信任、尊重(esteem)、钦佩(admiration)以及敬重(respect)的等级来衡量排序,是由超过2.7万名代表八大工业国集团(G8)的线上评论小组评分。

此外,Reptrak 报告也衡量每个国家的社会安全程度、居民受欢迎程度、政府的工作效率以及乡村地区的美景等。

报告中,也列出了排名倒数的国家,分别是伊拉克、伊朗、巴基斯坦、俄罗斯以及尼日利亚。中国排名倒数第10。

以下就是Reptrak 报告中,全球声誉最佳的前10个国家排行。

1. 加拿大
2. 挪威
3. 瑞典
4. 瑞士
5. 澳大利亚
6. 芬兰
7. 纽西兰
8. 丹麦
9. 荷兰
10. 比利时
-

backchina


曾国藩:社会大乱之前

必有3种前兆 图


backchina

曾国藩曾说,社会大乱之前,必有3种前兆: 1、无论何事,均黑白不分。 2、善良的人,越来越谦虚客气;无用之人,越来越猖狂胡为。 3、问题到了严重的程度之后,凡事皆被合理化,一切均被默认,不痛不痒,莫名其妙地虚应一番。 曾国藩死后40年,大清朝终于灰飞烟灭。 同样,于右任的《亡国三恶因》也颇有些意思:民穷财尽,社会破产,国家破产。国有金,吝不与人,为他人藏。此其一。善不能举,恶不能退,利不能兴,害不能除。化善而作贪,使学而为盗。此其二。宫中、府中、梦中,此哭中、彼笑中,外人窥伺中、霄小拨弄中,国际侦探金钱运动中,一举一动,一黜一陟,堕其术中。此其三。 第一,说的是老百姓贫穷,物价飞涨,社会呈败落之象。老百姓为什么贫穷?因为〝国有金,吝不与人〞,财富不往普通人手里流动,国家与民众争利。财产归权贵私有。劳苦民众虽竭尽劳作,所得不足以维持生计,两极分化严重。 第二,行善的不能受到褒扬,作恶的不能受到制止,社会道德急剧下滑。官员虽多,但不作为,忙于吃喝嫖赌,聚敛财富,使〝利不能兴,害不能除〞。善恶本人兼而有之。所以于右任说〝化善而作贪,使学而为盗〞。其中的〝化〞、〝使〞两个动词很生动地说明了官员普遍贪腐、社会道德败坏原因。 第三,贫富不均、两极分化、财产聚于权贵之家,才会有〝此哭中、彼笑中〞的现象。〝外人〞指列强,〝窥伺〞中华大地,伺机捞起好处;〝霄小〞指内奸,挑动拨弄,出卖国家利益。搞金钱外交,用通商拉拢外国政要〝助纣为虐〞,维持其祸国殃民的统治。〝侦探〞渗透国外华人社区,〝金钱〞收买外国政要,甚至行为举止,罢免升迁,都以金钱利益为动因,用这样方法维持其统治岂能不使社会败亡?



弗洛伊德请靠边站,约瑟夫·布洛伊

尔才是心理治疗之父




弗洛伊德请靠边站,约瑟夫·布洛伊尔才是真正的现代心理治疗之父 



 时间:2015-07-17 14:57 来源:环球科学(huanqiukexue.com)

  维也纳内科医生约瑟夫•布洛伊尔(Josef Breuer)在心理治疗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1880-1882年,布洛伊尔在治疗一个叫Anna O.的病患时,首创了宣泄疗法(也称发泄法)或称为谈话疗法,以此治疗神经紊乱。基于这项治疗,他制定了很多现代心理治疗重要的概念。这个月是布洛伊尔逝世的90周年纪念,借此我们来追忆一下他的贡献。

  

  约瑟夫.布洛伊尔(Josef Breuer)图片来源:Albrecht Hirschmüller/Wikimedia Commons 布洛伊尔因他的同僚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以及将Anna O.(真名Bertha Pappenheim)的病例介绍给弗洛伊德而著名。从这个病例中萌生的想法深深地吸引着弗洛伊德,他在之后的研究生涯中投身于发展精神分析(psychoanalysis)。两人一同编写并在1895年发表了《癔病研究》( Studieson Hysteria), 这本书被视为精神分析学说的奠基之作。然而,布洛伊尔贡献的重要性不仅在于他是弗洛伊德的导师及同僚。事实上,布洛伊尔为现代谈话治疗打下了根基,例如他考虑到患者生活的各个方面以及他们的个性,他还关注情绪表达,这不同于弗洛伊德学派关注的自省和解释。 我接受心理治疗师培训初期我就知道了布洛伊尔,那时我刚意识到,主要的治疗手段——帮助我的患者自省他们内心的问题,很少会带来实质的改变。我发现弗洛伊德自由联想的技法没什么帮助,因为很多焦虑沮丧的患者很难自由联想。最好的疗程都是那些引起患者情绪反馈的疗程。如果我可以引导他们进入与他们的忧虑相关的感觉和记忆,他们通常会反映感到自己内在有所变化,这种变化剧烈地加速了他们成长和改变的过程。 我想学习如何持续诱导出这类体验并且开始探索类似催眠、正念训练和聚焦疗法、所有关于患者意识潜在转换的技术。在我研读文献理解了这些转换的本质后,我想到了布洛伊尔所说的宣泄疗法以及他在癔病上是如何帮助Anna O.的。显然布洛伊尔的想法与现代疗法理论和我照顾患者的工作都非常相似,我很诧异他的这些想法并不广为人知。 正如许多观察结果所示,布洛伊尔在《癔病研究》中的理论性文章意外地有预见性。这篇六十多页的论文十分清晰、严谨、深入地综合阐述了心理疾病的本质、诱因和治疗。1955年《癔病研究》地英译者詹姆斯•斯特雷奇(James Strachey)称此文“一点也不过时;反而文中隐藏的思考和建议至今都很有参考价值。”他的说法在今天也是对的。 根据布洛伊尔的癔病理论,疾病始于心灵创伤,即任何生理或情感损伤的状况。如果个人无法感知和表达创伤的情绪,他们的正常认知无法触及创伤意识,即是说他们的正常认知与创伤意识是分开的。这里,布洛伊尔以法国精神病学家皮埃尔•雅内(PierreJanet,他是第一个坚持精神病中解离——中文有时也说“失神”的重要性)的开创性研究为基础,称这种解离的意识状态为催眠样状态,因为这与其引发的状态相似。痊愈和康复需要通过发泄来接近并表达这些被解离的情绪,然后配合正常意识中的感觉整合这些情绪,这种过程被称为联想修复。 如果我们对比布洛伊尔的理论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其中有三大不同点:(1)布洛伊尔认为精神病理学中最主要的诱因是心灵创伤,而弗洛伊德认为是性冲突;(2)布洛伊尔认为主要的原理是催眠状态(解离),而弗洛伊德认为是压抑(防卫);(2)布洛伊尔认为主要的痊愈关键是情绪表达(宣泄),而弗洛伊德则认为是解释(分析)。讽刺的是,现代心理疗法观点在这三大方面都越来越赞成布洛伊尔。 贝塞耳•范•德•柯尔克(Bessel van der Kolk)等研究人员找到了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这个观点,即创伤是精神病理学的起因。为了找到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有效方法,医学研究目前关注理解创伤的影响。布洛伊尔的研究与临床实践密切相关。例如,他对催眠样状态的定义与目前重要的疗法如正念、聚焦疗法、脑电生物反馈和眼动脱敏与再建等技术意外的相似,并且整合了这些技术。 《癔病研究》的发表标志着布洛伊尔和弗洛伊德合作的终结。弗洛伊德越发相信与性欲相关的冲突是所有癔病的关键。布洛伊尔承认性欲的重要性,但是这仅是众多因素之一。布洛伊尔认为解离现象源于创伤,他在催眠样状态理论中暗示创伤是根本原因。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图片来源 Wikimedia Commons 布洛伊尔在1907年给瑞士精神病学家奥古斯特•福雷尓(AugusteForel)的信中写道:“理论和实践潜心钻研性欲并不是我的菜。”他继续写道,“弗洛伊德有着完全和完整的构想:这是一种心理需求。但我认为这概括过分泛化了。”弗洛伊德则对整个催眠样状态的概念持怀疑态度。在《精神分析的起源与发展》中,他写道“布洛伊尔的催眠样状态的理论其实有碍于研究并且很多余,如今的精神分析也摈弃了这个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布洛伊尔太过谨慎保守,所以认识不到的重要性。为了支持自己的观点,他还称布洛伊尔草草结束了Anna O.的工作之后也再没有治疗癔病患者,因为Anna强烈地喜欢上了布洛伊尔。这些言论被弗洛伊德的传记作家欧内斯特•琼斯(Ernest Jones)视为事实,并被广泛流传的。 然而,弗洛伊德的主张没有可靠的根据。精神分析学家和弗洛伊德的传记作家路易斯•布雷杰(Louis Breger)写道:“弗洛伊德对当时那些事情的描述并非事实。这是一个“抵抗”辩论的例子,之后他总是以这种方式应对那些对他的性理论的反驳:他们不能接受因为这太具有个人威胁性。”弗洛伊德之后用了相似的论点和不同意他观点的追随者进行辩论。这些追随者中包括卡尔•荣格(CarlJung)、阿尔弗烈德•阿德(Alfred Adler)、桑德尔•费伦齐(SandorFerenczi) 和奥托•兰克(Otto Rank)。布雷杰继续写道:“事实是布洛伊尔并没有离开Bertha(Anna.O的真名),而是许多年都依然参与她的治疗。” 在《梦的解析》中,弗洛伊德写道:“一个密友同时和一个可恶的对手在我的感情生活中总是必要的存在。我一直知道如何让自己不断地有密友和敌人……有时可以在同一人身上看到这两者。”这是对弗洛伊德和布洛伊尔间关系的最经典的描述。 显然,布洛伊尔并不只是弗洛伊德的同僚而已。布洛伊尔借钱给年轻14岁的弗洛伊德,介绍病人给他,还欢迎他去家里做客。耶鲁大学历史学家彼得•盖(PeterGay)在他所著的弗洛伊德传记中写道,“他在1890年代对布洛伊尔愤愤不平的抱怨是个忘恩负义的典型例子,傲慢的欠债人对债主的愤恨。” 布洛伊尔从未公开地挑战弗洛伊德或回应他的批判,他选择退出心理学领域转而专攻医疗实践。弗洛伊德随即占据了心理学领域,他的文章决定性地影响了公众对布洛伊尔的认识,至今仍是如此。 暂且不考虑个人品行,关键的问题是到底谁的论点才是更有根据的,历史的结果坚定地靠向了布洛伊尔。弗洛伊德强调的“性是人类发展的主导因素,也是影响精神错乱的原因”现在已经不被人当回事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由创伤引起的解离越发被认为具有更本质的作用。同样,当今很多治疗师认识到,帮助患者体验并整合他们因过往创伤而获得的痛苦情绪的重要性,即布洛伊尔“宣泄法”的精髓。 布洛伊尔发展宣泄疗法来治疗Anna O.,由此带来了许多翻天覆地的变化。第一,他将治疗的重点从临床医学家的建议转向患者自己探索。第二,他拓展了治疗范围,强调考虑患者的生活和个性的方方面面来治疗症状,从而让心理治疗成为了一个具有自己规则的独立学科。最后,他是第一个通过长期探索无意识的冲突来治疗精神病的人,发明了谈话治疗,即一种对所有形式的心理疗法都至关重要的治疗方法。然而群众还是把这些成就归功于弗洛伊德,而事实上这些成就都是布洛伊尔在与弗洛伊德共事前,治疗Anna O.而取得的结果。 布洛伊尔的伟大关键在于他的理解力和开放的思维使他意识到能从自己的病人那里学到很多,以及他谦逊地认为她的经历比他作为内科权威更重要。在他逝世90年后,布洛伊尔的观点影响并改善了我每天与患者交流的工作,提醒我从他们的角度思考,重视创伤的作用,以及重视情绪胜于内省。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科学美国人》。 作者介绍:帕维•桑德是住在旧金山的一位作家兼精神治疗医师。他的文章也被发表在The News and Observer、Down to Earth和其他杂志。他得到美国大众传媒(AAAS Mass Media)科学写作会员。他持有心理学硕士学位和物理学博士学位。(翻译:焦亦卉Cece     审校:梁锘)


 


上兩條同類新聞:
  • 爸爸父亲爹/提高情商的方法/秦始皇为何对一乡野寡妇情有独钟/快速了解老子道德经
  • 制作人/坦克人/十大历史轶事/余英时:国家安全法/蒋介石其人/宋词最美99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