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电影《狼图腾》不像原小说,原小说主要讲的是强者为王,就是狼性。但是在它的这个电影里,导演把它拍成了一个环保片,老是讲大草原的风光,拍狼,拍动物。这个导演是牛的,从这个角度它还是值得一看。但是还是觉得它这个电影,不能代表我心目中这个阿诺的水平。
凤凰卫视3月6日《锵锵三人行》,以下为文字实录:
窦文涛:《狼图腾》被拍成环保片不是阿诺的水平
窦文涛:锵锵三人行。没想到是马爷提了个话题,想聊聊《狼图腾》。
马未都:因为电影看了。
窦文涛:我春节也看了,而且。
马未都:看了就好聊。
窦文涛:这个有意思,就是昨天许老师也看了,我在春节的时候看,看了之后我在我的另一个节目里把它骂了一通,骂了一通,后琢磨琢磨,我其实是有点把当年对这个小说的瞧不上聊到了电影上,后来我这么一细想,它这个电影,这个阿诺,这个情人的这个导演,或者说他的编剧团队,实际上他们也琢磨过这个事。
就是说他回避了一些东西,他把这个《狼图腾》尽量的往这个环保这个角度上面来转一转,不像原小说,原小说主要讲的是强者为王,就是狼性嘛,什么农耕民族是羊,游牧民族是狼,是这个思想。但是在它的这个电影里,其实也有人说这正是他的浅薄之处。就是说,他把它拍成了一个环保片,老是讲大草原的风光,拍狼,拍动物。这个导演是牛的,从这个角度它还是值得一看。
但是我还是觉得它这个电影,我看的这个当时的,我看前半段的感觉,我就觉得,怎么说呢?不能代表我心目中这个阿诺的水平,就是他拍过其他的电影,《情人》什么什么的。这个为什么我觉得不能代表他的水平?首先我就觉得,就像当时我认为这个小说有说教味一样,这个电影我觉得也好像有种概念,有种说教的感觉。
马未都:很概念。
窦文涛:很概念的一个,我不知道你们两位怎么看?
马未都:我是这样,因为这个电影快下线了,或者已经下线了我们再来说。
窦文涛:还没下线。
马未都:还没下线,快了,马上了,就是大头都过去了。
窦文涛:你说了之后他们再拍一拍。
马未都:《狼图腾》狼很好人一般风景很好故事一般
马未都:一还是人家,就是我老觉得所有的商业行为,我们不要及时的去发表言论,就是以免影响人家的利益,这是我的一个原则。
许子东:香港的影评都是这样。
马未都:对,就是基本上这个事都完了,现在这个《狼图腾》基本上都是尾声了,我们才可以来说说话。就是你如果说好话,你当然早说晚说都没事,但是你说这个中立的话,就是我们现在不是说坏话,说中立的话,我就觉得要考虑别人的感受。
这个电影,就是我最后有一个最简单的评语,可以复述,我写过博客,点击量也比较大。就是我说,这个狼很好,人一般,这个风景很好,故事一般。
窦文涛:说的真好,咱们俩一样。
马未都:我说理念貌似很好,表达实在一般。我就是这个感受,这是最简单的评论。其他我就说说这个图腾怎么来的,蒙古人是怎么一回事,这个文物不支持这个狼是蒙古图腾的一个说法。
许子东:就是不是。
马未都:对,文物没有,没有一件文物有表现狼的,那你有文物得支持,什么叫图腾?图腾首先要有图案,没有图案怎么支持,挂一个狼皮筒子在风中飘不代表是一个图腾,对不对?你挂一个人头在城墙上,那叫枭首示众,不代表是大家的图腾,是这个意思。
窦文涛:这个小说从面世以来到现在,已经引发了好几次这个争论。
马未都:我没看见过小说我就不敢说。
窦文涛:但是这个作者他叫姜戎是吧?实际他这个人叫吕嘉民。这个人当时出书的时候,跟这个出版人有约法三章,就是说不出镜、不采访、不露面,所以他一直也很神秘,就是。
但是这个书它引起的历次的这个争论,我看了,几乎大部分的各种主要观点,我到今天可以做个结论,就是我看到过的大部分观点,包括学术的,倾向于认为,他这个人在小说里虚构了一种图腾,虚构了一种民族的文化。当然听说他本人自己出来说,说我都是真的,我当知青,我在内蒙草原,我写的都是有事实依据的,这咱就不知道怎么判断了。
马未都:《狼图腾》作者一人所见不能代表整个文化
马未都:不是,他看到的事实依据不代表是这个文化,是这个民族文化的图腾。你比如说有一个人喜欢狼,不代表大家都喜欢。比如说有人同性恋,不代表所有人都同性恋。
窦文涛:就是说毕力格老人不一定是成吉思汗的代言人。
马未都:对,那肯定是,而且这个老头在这个电影里说的都是那种带有哲理的话,就是很生。
窦文涛:很生,就是说教味很重。
马未都:对,说的不是很亲切。
许子东:我不认识那个作者,但认识他太太。
窦文涛:他太太。
许子东:他太太张抗抗。
窦文涛:我也是刚刚知道。
许子东:张抗抗是一个,那时候叫三张一王,我们研究的女作家,张欣欣、张洁、张抗抗她们是三个主要的女作家。
马未都:王安忆。
许子东:王安忆。那三张里边张抗抗是相对来说比较有可能成为畅销作家的,就是说她相对来说,但是她后来她也否认,她说她并不愿意写畅销的这个作品。
有一点我跟你们一样,我当初看了小说,看了小说,我印象比较深的是他最后一段论文,那个论文就是你们讲的这个民族性的问题,就是我们这个鲁迅批评中国的国民性,就是见狼显羊相,见羊显狼相,然后我们就是农耕民族比较弱等等等等。
我当时也觉得用文学的形式来表达一个学术的概念是有天生缺陷的,因为这个可以作为学术问题去讨论,他们去做很多研究,但是你要用文学性,用个人的故事,用个人的故事来表达一个大的社会的结论是会有一个局限。
马未都:局限太大。
许子东:李安张艺谋不敢接《狼图腾》羊年放狼不合传统
许子东:但电影我跟你们不一样,我挺喜欢的,电影我就喜欢。
窦文涛:有些人很喜欢。
许子东:电影我挺喜欢的,虽然它还是一贯的韩三平、江志强他们制作,但是我听说他们找过李安,找过张艺谋,都不敢接受,最后找了这个法国的导演,马爷羊年,年出头就放狼,把羊咬的都是这样,中国人。
窦文涛:许老师理解的很好。
许子东:而且我再告诉你一句理解是,电影里有一句话,咱们蒙古的历史从来是别人写的。它里边有一句话吧,这个老人,这个里边也是,那个狼的这个概念也是汉族人的心里来写蒙古,他借用蒙古的东西,实际上它一个原意是批判汉文化的,批判汉文化的。但是到电影的时候,就像你刚才讲的,他改了,他改成一个绿色的主题了。
马未都:环保主题。
许子东:不单是环保主题,我觉得它里边一个核心的字,整个电影里边出现的最多的一个是“腾格里”。
窦文涛:腾格里。
马未都:腾格里是天空。
许子东:腾格里就是天,天这个东西太有意思了,天这个东西。我们中国人平常碰到,如果一个非常房子倒了,这个铁路弯了,碰到一个不可思议的事情,外国人怎么Jesus
,My God,我们中国人怎么说“我的天哪”。
马未都:老天爷。
马未都:历史不证明游牧战胜农耕所有游牧都死于农耕的狡猾
许子东:你看,老天爷,就是天这个字在我们的这个文化概念里,它是一个最高的,中国的皇帝跟日本的天皇不一样,他叫天皇,他就是天,我们的皇帝叫天子。换句话说,历朝历代集权的最大权利的人他都要有一个天意在他上面,他的天意最通俗的说法,就是说出去打仗的时候不能风挂掉旗杆,或者什么地方挖出一块石头,证明马爷是什么什么。就是这个对天意的这种琢磨,它这里面,我觉得这个是它的主题。
马未都:对,它的天意其实很容易解释,就是一种自然的力量,人类对自然未知的力量,从古到今都是这样。所以一旦我们赢了,就是说人定胜天,我们输了就是天意。你比如日本海啸,那一来,大家看到,就是你有天大能耐,堵不住这个水汪前涌,是不是?说这个天意,那就得把这个毁了。所以这个,你刚才讲的那个农耕和游牧之间的这个矛盾,因为他生存状态不一样,他必然是矛盾。但是说游牧战胜农耕,以他的强大,历史不证明这件事。
窦文涛:对,太简单了,太简单。
马未都:历史不证明,历史所有的这个游牧最终都死在农耕的狡猾之下,我们比他狡猾,我们这个狡猾是中性的,对吧?你蒙古,那个电影里也说,我看到这句话了,就是我们的历史是汉族人写的,不是他的历史,游牧民族的历史都是我们写的,他自己不写,那我可以说你不写,你就得允许别人写。
辽史也是汉人写的,金史也是汉人写的,清史也是汉人写的,对不对?你让满足人自己写历史吗,对吧?那我们现在民国以后开始修清史,那也是基本都是以汉人为主去写。所以蒙古史是汉人写是一个很正常的。
历史从某个角度上讲,肯定是执笔者的态度,《史记》一定是司马迁的态度,你不可能《史记》是咱们的态度,咱们的那个态度进不去。
窦文涛:蒙古牧民视狼为天敌 对其赶尽杀绝电影与现实违背
窦文涛:而且这个电影,它这个,我觉得它很聪明的把这个事给含糊了,含糊了,就比如说他去掉了当年关于《狼图腾》的这个非议,然后它变成一个什么呢?就是说大自然的循环,狼也不要赶尽杀绝,狼崽什么得留着,或者是你杀了狼,黄羊就成了灾,它构想出这么一个生态平衡的一个原理。
可是也不知道为什么,最近一位蒙古族作家,还有一个研究蒙古的,就是好几个,包括在蒙古插过队的知青。就是我不知道,即便你的主题是概念是正确的,但是允许不允许你在讲的这个事上违背一般人的尝试。
因为有好几个蒙古族的,这几天都在网上讲,我们从小的常识,就是蒙古牧民跟狼是天敌,见狼一定要赶尽杀绝,小时候就是,狼就是祸害,是祸害草原的畜生。哪有这一套就是说还,你把你自己当成天了。
许子东:所以他是借蒙古的这个东西,讲汉族人的一个浪漫的梦,它最后这个代表的是一种非常文学,它里边农耕民族跟文革的这种政治是两个负面形象,这是很明显的,这两个产生的形象都是坏的。
但是它正面形象,看上去是那个老爷子代表的一个蒙古的文化,因为他讲道理,你虽然说很生硬,但他至少讲出了一个道理,就是狼在这个生态当中有它一定的地位,你不能把它赶尽杀绝,有这么一个道理。
但是它的复杂性在,就在电影里边,我们先不讲实际的蒙古族,电影里边讲的这个蒙古文化它是自相矛盾的。它一方面理性上赋予狼一定的地位,把它跟腾格里联系起来,但同时他们又把它斩尽杀绝,他们把它还给腾格里,对不对?
那么什么时候,什么文化使得他这个还给腾格里,对他产生批评,是无意当中借用了西方现在的这种环境观念。你明白没有,那就是陈阵所代表的,就是哪怕是敌人,哪怕是一个非常坏的东西,我也要做一个实验来让它,虽然最后的是失败的,所以他养这个小狼的这个过程,据说这个电影真的养一个狼养了四年。
窦文涛:养一群狼。
许子东:这个东西是西方文化,或者说我们讲的是一个现代文化对于这个故事加进去的一个浪漫的一个处理。
马未都:那就接着许老师的话说,就是说他其实不是说你让陈阵去代表,而是强加于陈阵脑子上的一个东西,是强加的,这个强加既不是汉民族强加,也不是蒙古族强加,而是单个人强加的,所以它看着不是,就是很多,就是很多人不舒服,就是这个原因。
马未都:电影细节太过做作过度戏剧化使人感受不好
许子东:因为我是知青,我设身处地在想,你作为陈阵是做不到的,你这个整个事情,就算你这个人再强再强,你在当时要养这么一个狼,要做这个所有这些事情,物质上做不到,精神上也做不到,但是他为什么一定要做到呢?因为他不做这条,这个电影就没法升华,没法进入现在世界流通的这个世界概念。
这个电影现在能拿到全世界去放,但是要是像蒙古人这样见狼就杀的话,那就是一个常识的故事common
sense,你明白吗?那这个电影就升华不了,所以一方面我觉得它细节做作,但一方面我也理解他,他为了把这个东西进入全球化的语境。
马未都:许老师你你说细节做作是指的什么细节做作?
许子东:就是他养这个小狼是做不到的,这个事情在,比方我插队的时候,我们在这里,你要做一件事情,所有周围人都反对,你这个事情是做不到的。
马未都:对,那么细节做作,我觉得是今天电影的一个典型特征,你比如说他那批马被赶到湖里,最后都冻成跟雕塑一样,那就叫细节做作,那个场面不可能,那太做作了,太不舒服了。你如果对艺术真正是投入敏感的人,你看这个画面并不受感动。
许子东:马爷对马受这么灾难。
马未都:就是他完全都把它变成一个雕塑、冰雕,这个感受并不好。
许子东:这就太过了。
马未都:我认为全躺在那儿,假设有这个情节,反而要比这个更好一些。
许子东:追的时候蛮好的,你最后这个场面。
马未都:就是太戏剧化了。
马未都:“图腾”一词进入中国不过百年由严复先生翻译而来
窦文涛:对,没错,为什么我们俩都不喜欢?今年是我们本命年,就是你刚才发现的很好,好多人就说它这部片子为什么要在春节上影,这是冲着我们来的。但我不明白的就是,因为我的鉴赏力很低了。
说实话,就是我也不觉得这个《狼图腾》这个小说,在小说这个意义上是多么成功的小说,电影我也说了,我个人觉得也不算是最的电影。但是为什么这个《狼图腾》历次就引发那么大的争议,从它刚出来起,而且这个销量非常大,甚至翻译成很多文字,在法国也引起争议。
马未都: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图腾这个词,因为这个词本身不是中国词,为什么外国人很重视?图腾这个词在我们古代文献中并没有,这个词是进入中国就一百年,是严复先生翻译的。
窦文涛:比如说龙。
马未都:龙是我们的图腾。
许子东:但这个图腾的概念是外来的。
马未都:这个概念是外来的。图腾这个词翻译的特别好,所以就是,信雅达嘛,图就是一个图案,腾是升腾,所以图腾让中国人认为我们古代就有这个词,其是没有这个词。
许子东:就是我们刚才讲天意的具体化。
马未都:对。
许子东:具体的天。
马未都:而且图腾比较容易理解,就是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的图腾,我们自己的图腾就是龙凤这两个迹吉祥物,而且图腾可能是这个植物或者是物,还有可能是动物,也可能是你臆造的,你像龙和凤是我们臆造的,在这个漫长的中华文明中不停地演化,最后成今天这个样子。这两个东西是世界上没有的,而西方人接受中国人,就是靠龙来接受的,西方人一说,他那个龙跟我们龙有点差距,但它也是龙。
许子东:西方学者民族性为法西斯电影为走向国际改环保为题
窦文涛:你觉得他这个当年的这个争论,我发现今天跟年轻人讲他们都有点恍忽了,他们都不知道。就是当年存在的一种思维方式,现在看起来也挺幼稚的,就是跟河殇同时期那个时候,就有这么一帮人,梦想出一个东西,比如说海洋文明,大陆文明,他想出这么一个玩意儿之后,他以为就可以势如破竹,解释所有中华民族百年饥饿,甚至千年不振的这个原因,西方为什么赢了他老想解释。
就是这个《狼图腾》本身也是他企图找到一个狼性。哦,我们终于知道,原来中华民族就是羊,西方民族就叫什么海洋狼,海洋文明狼。所以他们有狼性,所以我们打人家不过,所以我们现在要进化。说是西方文明进化到现在已经叫什么复杂的组合名字,叫做什么海洋文明狼,就是现代文明狼等等。
你知道吗?有人喜欢异想天开,发明出一个纲举目张的东西,老实说,其实我觉得这个骨子里有文革思维,或者说我们曾经有一阵给这个年轻人们宣扬的一种思想就是纲举目张的思想,就是认为你只要抓住一个钢,比方说你只要知道阶级斗争,我告诉你,阶级斗争可以解释你的一切谜团,这种思维方式实际是有问题的。
许子东:不是,这个还可以讲得更远,就是他刚才讲严复,这个其实说到底是,因为中国鸦片战争以后,从本来认为我们是一个天下,天下的中心,变成了世界诸国里边,而且还是一个弱国,所以中国的老百姓也好,读书人也好,都在找这个原因,就是我们为什么突然就变弱了?所以从戊戌变法开始,你像鲁迅核心概念还是个国民性。
所以你刚才讲,为什么这个小说这么的流行?就是因为它在那个时候契合了八十年代,延续的就是河殇的这个主题,就是说我们中国人为什么弱?他找出的不是一个政治原因,因为很多人找政治原因,他找出了还是我们民族性的一个原因,所以它这么抢。
但是你知道,这个作品一旦发表以后,它一畅销,经过很多翻译,然后经过世界市场以后,你就发现它,你知道流行作品有一个特点,它会根据它的接受对象而慢慢自己改变。你明白我的意思没有?就是它会根据,它到了海外,他们对于民族性这个东西不接受,顾彬就说这是法西斯主义。
窦文涛:对,德国的汉学家。
许子东:但是他们感兴趣的是什么?是环保,你知道终极关怀,这个就是电影对小说的再改编。所以如果说小说对应的是我们国家复兴的一个核心主题的话,电影对应着现在世界绿党一个终极关怀的主题。
窦文涛:好家伙。
许子东:所以再一次改编,一改编它又一次的红了。
马未都:还有一个原因。
许子东:它在全世界这么多翻译也是这个道理。
马未都:所有能流行的东西都是大家似懂非懂的
马未都:还有一个流行原因很简单,就是所有流行的东西它必须要具备一个特质是什么?在你似懂非懂之间,你彻底懂就不新鲜,你一点儿不懂你也不关心。狼是大家基本懂的,其实你真懂吗?你不懂。比如上来一个动物学家,说狼有多少根骨头?你当场就傻了,你就说不出来,对不对?但是大部分人对狼是有认知的,对图腾一知半解,他把这两个事儿往一块一捏,你觉得特好玩。
窦文涛:对。
马未都:你注意看流行歌剧中很多那个歌词和那个名字都是大哥互不关联,你也是定着半通不通、半白不白的,这才容易流行,如果你是一个特别难懂也不流行,特别流畅通俗也不行,就是有这种夹杂着的感觉,《狼图腾》是一个杂交的东西。
许子东:是凯文·科斯特纳吧,凯文·科斯特纳那个奥斯卡最佳影片就叫《与狼共舞》。
窦文涛:《与狼共舞》那个也是。
许子东:那个狼在里边,因为它描写的是白人跟印第安人的关系。
马未都:对,这也是刚才这个要素嘛,就是狼你懂,共舞这事你不懂,你觉得这是怎么回事,所以就很容易吸引人。
许子东:你跟狗共舞不稀奇,你跟狼共舞戏剧性非常强。
窦文涛:所以起好一个名字也是个很好的学问。
许子东:不单是个名字,它是个敌人,它是我们人类共同的敌人,但是你怎么样与敌为友?那个电影是讲白人跟印第安人的关系。
窦文涛:就是说它这个概念本身对一般的认知这个常情有个颠覆性。
马未都:对。
窦文涛:咱们认为狼是坏东西。
许子东:文学的说法陌生化。
窦文涛:对。咱们说狼子野心,但他一说狼就是腾格里。所以马爷再聊聊对刚才许老师这个看法。
马未都:我是觉得这个主题,环保这个主题是一个全球共有的主题,就是说这些年越来越加强,因为我们深受这个环境破坏之害。但是把文化介入进去,尤其对民族文化介入,应该是一个非常谨慎的事,这个态度是应该有的。
为什么引起轩然大波,而且你轩然大波的对立面并不是普通的读者,而是有专业只是或者是有民族身份的读者。那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这种作品确实应该谨慎。
你比如,因为我过去就是做编辑的嘛,我们过去写过,就是我们很早,我在《青年文学》的时候三十年前就有很多人写这种环保小说,写人与动物之间的小说。但是它有一点,你必须要符合动物的习性。我们过去写这种小说,都不是动物学家写,西方是很严谨,就是你只要敢动笔,你一定对这个习性。这个电影中有一个习性根本不是狼的。
你注意看,那个狼这么大的时候,装在筐里,它会把筐咬破了出来。狼咬不破那个筐,狼有犬齿限制,门齿没有,咬不了那个东西,咬不折,它真正咬折,它能把牛骨头咬折是后槽牙。所以它一开始咬一个洞,那是老鼠干的事,是啮齿类动物干的事。
窦文涛:我宁愿看一个老老实实的故事而不是在电影中宣导哲学观念
窦文涛:你就不用聊这个,我觉得这个完全是他主观意淫抒情了。你比如说到最后得到的结论,狼性到最后升华到什么?就是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就是它的狼性。
马未都:许老师讲的那个特别有道理,就是他不支持他在草原上,就是当地那个背景和他的身份根本不支持他把那个狼能养下来。今天是可能,今天你无病呻吟,不是最近有一个女画家就养了一个狼,最后又把那个狼放回自然,还出了一本书我还看了。
今天是支持的,为什么?第一,你没有敌人,你想养就养了,敌人就是这个狼,你能不能伺候它。那个时候所有的牧民,牧民就那份财产,它可不是除了羊还有汽车,他就有羊,什么都没有,你吃了他的羊,就是断了他的生路。
窦文涛:对,其实这么说吧,许老师,我发现在你们那一代人心目中,有一种就是我们过去老说的宏大叙事,就是谁也谈不上你是历史学家,你是专业的学者,但是好像很多知青他希望自己能够对历史民族未来有一个把握。
许子东:但这点上,除开细节,这点上我也很理解姜戎,他也一直在说这是他一辈子的心血。虽然后面制作已经超出了他的制约了。据说小说里边那个狼最后是死掉的,可是现在电影里边改成这个狼悖他而去,就像少年Pi的老虎一样,看到没有,走向自然,好像给狼的延续添了一些最后的希望,这都是衔接国际主题。
我岔开一句,我还想讲一句,这个腾格里,天这个东西,这个东西在这个里边,这个导演跟这个老头是不一样的。前面那个导演就让这个老头说出了很多很说教的话,就是狼是我们重要的一部分。但是生活当中,这个老头又像马爷说的,那没办法,牧民非得杀狼,羊是我的生命,民以食为天,你看民以食为天,我靠羊,我不能靠狼吃饭,所以这是符合逻辑的。所以最后加上去对狼的这种宽容,那是法国导演。
窦文涛:别说腾格里,这也有问题,实际上蒙族学者,蒙古族以前信萨满,到后来就信了喇嘛教、信佛教,跟腾格里什么的这种没有什么关系。所以我现在就觉得其实我宁愿看到一个老老实实拍一个故事,不要把你过多的哲学的观念在里边宣导。
马未都:你也没有能力这么做。
陈凯歌必须为《道士下山》道歉吗?
2015年7月20日
《道士下山》剧照《道士下山》剧照

来源:新浪专栏 作者:王海涛
陈凯歌导演的电影《道士下山》,据说得罪了道教界。一份先是为道教界7月19日下午发出的声明,严厉谴责了陈凯歌,并要求他必须道歉。
这一个声明的发起人是中国道教协会权益保护委员会的主任孟崇然道长。我看了声明之后,首先认定,这位道爷,一定是看了《道士下山》这部电影。我不忍想象,道爷在电影院的椅子上,看到那些下流的镜头时,如何在愤怒中坚持把电影看完的?这一定是一次极其痛苦的观影经历,令人心疼。
首先要为道爷错误地进入电影院为陈凯歌贡献票房表示遗憾;以陈导近年来的作品的口碑而言,以道爷的品位和鉴赏力而言,是不应该去看神马《道士下山》这种片子的。
道爷的品位在这个声明里,已经充分展示——声明中是这么认为的:
1,这是一部下流的电影,片中有大篇幅黄色片段。
2,这部电影背离总书记所倡导的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3,陈凯歌是一个缺少了中国人骨气的卖国贼。
这篇声明中3次提及总书记,2次提及核心价值观,8次使用感叹号,认为电影既刻意制造宗教之间的矛盾,又伤害宗教界感情,还严重背离国家政策方针。
看完声明,我既确信这份声明的发布者享有言论自由,更确信,陈凯歌,这个不思进取多年没有拍出佳作的著名导演,彻底完蛋了,他一定被这个声明吓得屁滚尿流灵魂出窍。活该。一个拍摄黄色电影、抵触核心价值观还卖国的导演如果不完蛋,是可忍孰将不可忍?
陈凯歌必须道歉——这已经成为相当多的网民的共识,大家在共识中还顺便提及,吴承恩应该道歉,蒲松龄应该道歉,金庸应该道歉,他们都丑化过道士或道教。嗯,金庸把引志平丑化得尤其厉害,竟然玷污小龙女。贾玲不是因为玷污花木兰的形象而道歉了吗,她参加的那个有辱巾帼英雄形象的栏目不是暂时停播了吗?
所以,陈导必须付出代价。
陈导完蛋不足惜,我很为审查这部片子的有关方面表示严重的担心——你们是怎么将这样一部黄色、背离核心价值观的、卖国贼拍摄的电影审批通过的?你们审查的时候,怎么就没有想到让道长与你们一起把把关呢?陈凯歌的作品思想可以有问题,但你们的职责就是让他的作品的问题扼杀于萌芽状态啊。
一想到此,我就深深怀疑这份声明的真实性和权威性。毕竟,我是非常相信一部片子能够在电影院上映,即便没有弘扬主旋律,也一定不能违背核心价值观的。否则,就意味着审查组织沦陷了、防火墙失效了,这意味着更多有毒的电影可能会公映——这比一部《道士下山》上映要可怕多了。
正在我为此忧心忡忡的时候,事情出现了逆转,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防火墙没有出问题。中国道教协会新闻发言人7月19日晚上说,那个声明不是道教协会发布的,那个电影上映之前制片方曾经与道教协会有沟通,并按要求错了修改,道教协会对这个电影持有包容态度。
这么说来,陈凯歌没有什么问题,作为坚强组织的道教协会没有问题,作为坚强组织的防火墙更没有问题。那,就是那个道爷孟崇然道长出了问题?一个道长出点问题和一个导演出点问题一样,都算不了什么大问题。道长如何看道士下山,我不关心,陈凯歌是否屁滚尿流,我也不关心——组织没问题,我就放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