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 站 内 搜 索 □
請輸入查詢的關鍵字:


標題查詢 内容查詢

一言九鼎     
三地風采     
四面楚歌     
五洲學興     
六庫全書     
七七鵲橋     
八方傳媒     
九命怪貓     
十萬貨急     

 
鸳鸯佩/华人海外建国/对中国的最大威胁不是经济而是战争/持久战是慢性自杀的亡国路线
發佈時間: 9/2/2015 11:52:58 AM 被閲覽數: 185 次 來源: 邦泰
文字 〖 自動滾屏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收件箱 :  bangtai.us@gmail.com



鸳鸯佩

注意:将自动播放下一集



华人曾在海外建有7个国家 国人不知情



2015年6月06日

    来源:趣历史
    
    中国人吃苦耐劳,勤劳节俭,意志坚韧的精神名扬海外。自古以来的农耕文明使得中国人不是一个尚武的民族,但是中国人的善于经营,对于如何治国治家方面更是有天然的优势,对于这一点,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民族能和中国比。
    
    接下来看看有哪些国家是中国人建立的。
    

1、兰芳共和国
    
    从帮会到企业到国家
    
    “兰芳”,不是一个女孩子的名字,而是200多年前一群中国人在数千里之外的热带海洋岛屿上建立的自治体。他们在完全没有祖国支持的条件下,以惊人的意志,顽强求生。
    
    公元1772年(干隆三十七年),今广东梅州的客家人罗芳伯乡试不第,“乃怀壮游之志”,发扬客家精神,漂洋过海,登上婆罗洲(今西加里曼丹岛)。在坤甸成立了“兰芳公司”,是一个与东印度公司相类似的含有政治色彩的团体组织。
    
    五年后,罗芳伯将“公司”改为“共和国”,以东万律为首都“兰芳大统制共和国”建立。这一年定为兰芳元年。
    
    华人曾在海外建有7个国家 国人不知情
    罗芳伯,原名罗芳柏,罗芳伯是后人对他的尊称。生于1738年(干隆三年),“自幼学文习武为群儿冠”。
    
    刚到婆罗洲时,罗芳伯以教书为业,他有文化、有才能,又懂武术,既能团结侨胞,又能与当地土人合作,深受当地人民和华侨的拥戴。
    
    婆罗洲土地肥沃,可耕可牧,又有山林、金矿,资源丰富,还有港湾可发展交通,但岛上内部各大小采矿公司之间互相争斗,外部又有荷兰帝国东印度公司的武装入侵,内忧外患。罗芳柏在站稳脚跟后,带领自己的伙伴,和当地人一起,协助当地苏丹首领平了土著人的叛乱,得到了首领的嘉奖,将东万律划归罗芳伯管辖。这块地方有10多万人及南北几十公里的产金地,吸附华人数万,土著好几十万,顺理成章地成立了巨大的经济实体—兰芳公司。
    
    1776年罗芳伯建立了“兰芳大统制共和国”,始用“兰芳”年号。罗芳伯参照西方国家的一些法制,设置了一套完整的行政、立法、司法机构。国家有国防部,但没有常设军队,而是全民皆兵,平时分散各地搞生产,战时集中起来御敌。地方分省、府、县三级,由各级公民投票选举出当地行政机关的负责人。
    
    曾想并入清朝版图,但被干隆皇帝拒绝
    
    刚刚建国,罗芳伯就派人觐见干隆皇帝,请求把西婆罗洲这块土地纳入大清的版图,或者变成藩属国家。但干隆皇帝根本没理睬这些“天朝弃民”,也不承认这个南洋华人在海外建立的国家。
    
    罗芳伯当了十九年的国家元首于1795年病逝,临终前他还交代国民,无论今后谁为国家领导,归顺大清之心决不可变。
    
    之后,由全国公民选出江戊伯继任国家元首。此后还有七人先后担任过这个职务。
    
    1886年,兰芳共和国遭到荷兰殖民侵略军的进攻。兰芳共和国全体民众进行了顽强的抵抗,最终因武器不如人而陷落,这个存在了110年的华人小国不幸灭亡。
    
    惟一不称王的华人国王
    
    按照《罗芳伯传》的说法,当地统治者苏丹与罗芳伯签约割让土地给兰芳自治,“其所割让的土地,计东界万劳,西界卡浦斯河,南界大院、上侯、双沟月之线,北界劳劳、山口洋、邦戛之线,纵横数百里······”幅员辽阔,人口也达到百万之众,地地道道的国家,可为什么这个墓志铭上,偏要称“公司”呢?
    
    其实,像罗芳伯这样的中国移民,在当时社会里叫“天朝弃民”,根本没有社会地位。当时是干隆年代,中国繁荣昌盛,朝廷威权无处不在。罗芳伯他们不敢称孤道寡,怕犯一个谋逆之罪,自己远离故土倒不要紧,连累身在故国的宗亲友人那才是麻烦。中国人骨子里始终认同祖国,不管走得有多远,都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罗芳伯他们也是一样。反而,他们一直希望能够被清廷接纳为一个地方政府,一来可以光宗耀祖,二来也可以利用祖国这个靠山,抵抗来犯的欧洲人。事实上,清廷虽然从来没有正式承认过兰芳国,但罗芳伯派出的使者至少见到了干隆的重臣,使得对兰芳觊觎已久的荷兰人有所忌惮,一直不敢造次。直到1886年,见清廷衰败,荷兰才大举进攻兰芳,灭掉了这个华人在海外建立的国家。
    
    拥有百万人口,战时可以全民皆兵的兰芳国,败在远道而来的荷兰人手下,据说主要原因是武器太差。这件事告诉我们,一个国家实行什么体制不重要,重要的是实力—经济的实力、科技的实力,以及军事的实力。
    
    华人在海外建国,历史上并不少见。罗芳伯不是惟一的一个,但他是惟一一个不称王的。
    
    华人曾在海外建有7个国家 国人不知情


     
    

2、戴燕王国
    
    当时在东南亚建立的华人国家不仅是“兰芳共和国”一个,还有其他几个国家:
    
    广东省人吴元盛,在婆罗洲北部建立戴燕王国,自任国王,王位世袭,立国百余年。于19世纪亡于荷兰;
    
    戴燕王国是广东人吴元盛在婆罗洲北部建立的一个王国,王位世袭,存在时间是18世纪中后期至19世纪中叶,历4代国王70余年。于19世纪中期沦为荷兰的殖民地而灭亡。
    
    戴燕王国的第一代国王为吴元盛,原为广东嘉应州梅县人,清朝干隆中后期因为谋划发动起义事泄而逃亡到东南亚的婆罗岛,18世纪中期在当地创建了很有影响力的聚胜公司,成为首领。后来,其下属罗芳伯的威望逐渐超过了他,罗芳伯取代了吴元盛的首领地位,成立了兰芳公司,吴元盛成为罗芳伯的下属。1777年,罗芳伯在婆罗洲建立了兰芳共和国,吴元盛是罗芳伯的手下部将,被派驻守在坤甸河北部的戴燕王国(Tayau)。当时,戴燕国王很残暴,人民都怨恨他,1783年,吴元盛杀死了戴燕国王,吴元盛杀死国王后,人民都很感激他、敬佩他,因而被人民拥戴为戴燕国国王。
    
    后来,吴元盛逝世后,其子年幼,由其妻袭位为女王,清代旅行家、航海家谢清高出海游历南洋时(1783—1797年间),戴燕女王还在位。此后戴燕国王位由吴氏世袭四代,直到19世纪中叶,戴燕王国才沦为荷兰的殖民地而灭亡。
    
    谢清高在《海录》一书中对戴燕王国进行了记载:戴燕在昆甸南,由昆甸南河溯流而上,约七八日,至双文肚,即戴燕境。又行数日,至国都。干隆未,粤人吴元盛刺杀番酋,国人奉以为主。元盛死,子幼,妻袭其位,至今犹存。
    

3、纳土纳岛国王
    
    明朝末年,广东省潮州人张杰绪,在安波那岛(纳土纳岛)建立没有特定名号的王国,自任国王。19世纪张杰绪逝世,内部发生纷争,王国瓦解。
    
    南中国海的纳土纳群岛(Kepulauan Natuna,也有安波那岛等其它几个称呼)印度尼西亚北部岛群,属印尼廖内群岛省。位于马来半岛和加里曼丹岛之间。由主岛大纳土纳岛(Natuna Besar)和其他许多小岛,共由127个大小岛屿组成,面积2110平方公里,上世纪80年代末人口约1.5 万,当时华人占八成以上,据新加坡媒体过去的报导,这一群岛上的华人一直希望独立建国,但被印尼弹压。纳土纳群岛海拔不高,全年高温、雨量多、富热带森林。
    
    纳土纳群岛一些比较早的华人家谱记载:清兵入关后消灭了南方的南明政权,在广东沿海岛屿上坚持抗清的几百残兵和几百家不服满清统治的渔民逃到了南洋的一个小群岛上——荷兰人后来命名的纳士纳群岛!
    
    纳吐纳群岛在当时不过是一块蛮荒之地,华人来到这片土地上噼荆斩棘,将它开拓建设成一方乐土,纳吐纳群岛成为华人的一个独立的土邦。
    
    可到了一百多年前,在纳土纳岛首领(也算是国王)张杰绪去逝后,内部发生纷争,荷兰人乘机灭了张氏王国。印尼独立出荷兰后,纳土纳岛群岛未能独立出印尼,像新加坡那样独立建国。
    
    这个本来属于华人的地方,现在却成了印尼的领土,看到不由得心痛!
    
    华人曾在海外建有7个国家 国人不知情



4、暹罗王国
    
    泰国吞武里王朝的建立者是华裔郑信(1734-1782年),,生于泰国阿瑜陀耶城,史称“达信大帝”或“吞武里大帝”。
    
    郑信的父亲郑镛是中国澄海县中外莆都(今上华镇)华富村人。清雍正年间南渡暹罗,居阿瑜陀耶城(大城)。娶暹罗女为妻,生郑信。
    
    郑镛去世后,郑信被暹罗国大臣收为养子,接受泰国传统教育。长成后从政,官居甘碧府府尹,封爵为披耶。
    
    1763年,缅甸入侵暹罗,郑信率部防卫暹都。四年后,缅军攻陷暹都,大城王朝灭亡。
    
    郑信在东南沿海地区建立根据地,组织反抗军,光复大城,并迁都吞武里。
    
    1767年12月28日登基为王,史称吞武里王朝。随后消灭各地割据势力,三年后统一了暹罗全国,又多次对柬埔寨进行军事扩张。他也派使臣到北京,入朝于清廷。
    
    1782年4月7日,在一次宫廷政变中,郑信被杀。从柬埔寨前线率大军回京的却克里将军拿握政权,建立曼谷王朝。
    
    泰国政府规定每年12月28日为郑王节。
    

5、马来吴氏王国
    
    吴阳(1717—1784),又名吴让,字士侃,马来吴氏王国的建立者。原为福建漳州府海澄县山塘乡西兴村人。
    
    马来吴氏王国演变为如今马来西亚的宋卡市。
    
    1750年到暹逻(今泰国)南部宋卡(今属泰国,位于马来半岛)谋生。宋卡原是荒无人烟的地带,吴阳带领华侨开发垦植,使宋卡逐渐繁荣起来,吴阳因此被称为建设宋卡的第一人。1769年,暹逻郑皇率兵南下讨平洛坤叛乱,吴阳乘机请为端四岛、五岛燕窝税吏,愿年纳白银五十一斤,郑皇准其所请,并封他为子爵。郑皇嘉其忠诚,1775年诏封昭孟(Chao Muang),意为城主,爵号銮素汪奇里颂木,府署设廉松。统治宋卡城和大郡候、赛武里、大泥、丁加奴三城及马来西亚吉兰丹、丁加奴、吉打、玻璃市等四州。1784年,吴阳逝世。
    
    华人曾在海外建有7个国家 国人不知情



6、“飞龙”国开国君主
    
    张琏,“飞龙”国开国君主。明朝嘉靖年间饶平人,汉族,生年不祥,亡于1563年。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因不满朝政腐败,杀死族长,投奔大埔郑八、萧晚义军。郑八死后,被推为首领。后因起义失败,遂率余部由云霄河引航出海,联合海上武装力量,继续对抗明朝政府。以后辗转南下,夺占三佛齐岛(今苏门答腊),自立为国王,占有旧港、柔佛、马六甲等地,垦殖为渔,称番舶长,漳州人和泉州人及海外华裔移民均依附他。
    

7、爪哇顺塔国
    
    南宋祥兴二年(公元1279年),宋将张世杰兵败崖山,左丞相陆秀夫(江苏盐城人)负幼帝蹈海而亡;其幼子陆自立(号复宋)和其他南宋遗民乘番舶外逃至南洋爪哇岛。
    
    陆自立被推举为首领,自立为国,由于社会进步,中国人逐渐走向世界,现在,中华已不仅是一个国家,而成为了一个华人世界(就象阿拉伯世界)。以后还有没有华人要建立国家呢,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英媒:对中国的最大威胁不是经济而是战争



2015年9月02日


)

     金融时报专栏作家拉赫曼说,股市动荡、经济放缓,都不应是北京最大的担忧。对中国最大的威胁是战争,中国的“和平崛起”突然被军事冲突打断。
    
    拉赫曼说,在9月3日的阅兵式上接受敬礼时,中国领导人不会忘记这种威胁。
    
    文章说,中国政府称,此次阅兵是为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这原本应该完全关乎过去。但是,不可避免地,亚太地区的很多国家将视之为一个关于未来的令人不安的讯息。
    
    文章说,“在如今的21世纪,中国潜在的侵犯威胁才是让很多亚洲国家倍感担忧之事。”
    
    拉赫曼警告说,“如此明显的尚武之举实属一条危险道路。如果走错了,可能会破坏国际秩序,而这种秩序正是过去40年中国取得令人惊叹的经济成功的基础。”
    
    黩武的危险
    
    文章说,自上世纪70 年代末以来,中国历任领导人均意识到,中国的经济转型依靠的是全球化以及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的和平关系。为了传递出这种讯息,中国领导人不断重复着诸如 “和平崛起”和“和谐世界”的口号。
    
    但是,拉赫曼认为,“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领导下,中国似乎想要在领土争端的问题上采取更强势的方式。”
    
    在股市崩盘、经济放缓、社会不公引发民怨的背景下,“一场爱国色彩的阅兵式或许看起来恰好是团结民众支持中共及其领导层的一件事。”
    
    拉赫曼警告说,“然而,大打民族主义牌也带来了新的风险。这可以从亚太地区明显升温的紧张态势中看出。
    
    文章说,“习近平及其同僚当然明白,一旦发生严重的军事冲突,对中国来说将是一个悲剧性的错误。真正的风险不是中国会选择战争,而是其领导层可能会错误地估计 其邻国或美国的反应——以及领土争端或计划之外的海上军事冲突会随后升级为重大的国际事件。即便这样一场危机被迅速化解,危机带来的政治后果也可能会对中 国及全球经济造成持久性的损害。”
    
    “仇日情绪”
    
    从官方宣传机器到街头百姓议论,伴随中国抗战阅兵而掀起的一浪高过一浪的“仇日”、“反日”情绪,是今天的《独立报》关注的角度。
    
    独立报说,每天,中国的国家档案馆都挖出新的据称是日本战犯的“认罪坦白书”。这些“坦白书”中都包括血淋淋的野蛮行径的具体描述,旨在激起人们最大的愤慨。
    
    独立报说,电视上,所有的娱乐节目都已经为描写中国抗日“伟大胜利”的节目让路。
    
    独立报的文章说,中国社会的反日情绪是普遍存在的,而习近平有意鼓励民族主义情绪更给这种仇日情节火上浇油。
    
    另一方面,独立报分析说,日本政客一系列的动作也于事无补。文章说,在围绕岛屿主权争端加剧之际,本周日本通过了其历史上最大的军事预算。
    
    日本首相安倍拒绝为日本在二战中的行为道歉,也一直是中国抨击的焦点。
    
    英媒:对中国的最大威胁不是经济而是战争


    
    来源:BBC中文网




谢选骏:“持久战”是慢性自杀的亡国路线




2015年9月02日

    最近围绕着“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死而未僵的两个中国(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再次打起了口水战争——
      


    《郝柏村大揭毛泽东老底:〈论持久战〉是抄袭》 :
    
    长期以来,中共一直宣传当年抗日战争打响后毛泽东提出了持久战。但越来越多研究历史的学者指出,最早提出持久战的是国民党陆军大学的代校长蒋百里。日前,美媒采访抗战老兵,再次证实了这一点。
    
    8月31日,《美国之音》发表了对台湾抗战老兵郝柏村的专访报导。
    
    回忆往事,曾经先后担任台湾的参谋总长、国防部长和行政院长的郝柏村上将感慨万千。在谈到〝持久战〞究竟是谁提出来的这个问题是,他说:〝我们抗战一开始,当时蒋百里是陆军大学的代校长,他就说过,抗战,胜也罢,败也罢,就是不与它讲和。〞
    
    他还特别说明,那是民国26年,也就是1937年的事,〝不是毛泽东那个论持久战,那是以后的事。我们从抗战一开始就决心要打持久战。〞(确实,毛泽东的《论持久战》是一年后的1937年才写作的,一年的时间,足够剽窃了。)
    
    郝柏村接着分析说,打持久战有两个核心问题:第一,是中国军队需要一个好的根据地;第二,我们要长期抗战,我们要维持一个国际交通线。所以,当年蒋委员长(即蒋介石)为了把日本人由北往南的作战路线转变成由东向西打,就发动了〝八一三〞上海作战,把日军的主力统统移到上海来了。
    
    据介绍,上海战役整整打了三个月,共有70万国军参加这场战役。
    
    郝柏村总结上海战役的战略意义时说:〝第一个打出我们一个持久抗战的信心。光在上海就打了三个月,那全国那么大,打三年、三十年我们都可以打。第二呢,上海有租界。国际人可以看到。原来国际人认为中国同日本打,大概打不了几天。可是上海我们就打了三个月。国际人认为蒋委员长领导的中华民国政府还是行,得到国际的同情。第三就是我讲的,争取了14个月的时间。我们把该迁到四川和云南的迁过去。所以,把日本的三个月解决中国的战略打破了。〞
    
    郝柏村表示,最早提出持久抗战的蒋百里是中国近代史上〝了不起的军事学家〞。
    
    时光网3月21日曾发表题为《揭秘中国军神蒋百里:率先提出抗日持久战策略》的报导。
    
    据这篇报导,蒋百里生于1882年,是浙江杭州府海宁州硖石镇人,本名叫蒋方震,字百里,笔名飞生,晚年号澹宁。蒋百里从小禀赋超群,所读诗文过目不忘,被誉为〝神童〞。
    
    抗日战争打响后,当时住在上海的蒋百里对自己的家人说〝现在打仗了,我是军人,我也要上战场〞。于是,他开着自己的汽车到南京去,向当时驻南京的国民政府报告,要把汽车捐给国家,他本人则要求上前线带兵抗日。但国民政府安排他担任陆军大学的代校长。
    
    1937年初,蒋百里撰写了一部题为《国防论》的新书。在这本书中,他阐述的对日战略主要有三点:第一,持久抗战,用空间换时间,等待时局扭转;第二,不畏鲸吞,只怕蚕食,全面抗战;第三,开战上海,变日军南北进攻轴线为东西进攻轴线,利用地理条件削弱日军攻势,阻击日军到第二棱线(湖南),形成对峙,形成长期战场。
    
    1937年至1938年,蒋百里到处作报告、演讲,并在报上连续发表文章,被称作〝战时的文坛健将〞,乃至中国政府抗日政策的〝发言人〞。而蒋百里所宣讲的〝胜也罢,败也罢,就是不要同它讲和〞成了抗日时期的名言。
    
    1938年11月4日,蒋百里因操劳过度而病逝于广西宜山,年仅56岁。噩耗传来,举国震惊,陪都重庆各界举行公祭,蒋介石亲临主祭。国民政府明令褒奖,追赠蒋百里为陆军上将。
    
    ······
    
    国共两党卵翼之下的两个中国,只知道竞相抢夺“论持久战”的帽子戴在头上,却不知道“持久战是慢性自杀的亡国路线”。
    
    不信?
    
    看看南宋,看看南明,包括后来的三藩,和蒙古、满清打了几十年的持久战,最后还不是被消灭占领?
    
    所以我最恨《义勇军进行曲》“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那简直不把中国人当人,而是当作酒囊饭袋,当作没有神经系统的炮灰。
    
    你们这些官老爷早干什么去了?
    
    贪污腐败、任人唯亲,一定要等到外敌打了进来才把老百姓拿去送死?!
    
    持久战是慢性自杀的亡国路线:如果日本没有愚蠢地向美国开战,贪污腐败、任人唯亲的中国再如何持久也不是日本的对手。何况苏联已经承认了伪满,和日本沆瀣一气;而亡了国的法国和依靠贩毒起家的大英帝国早就在亚洲边缘化了。
    
    虽然毛泽东说“感谢皇军”帮助他乱中夺权,但靖国神社里供奉的那些傻瓜确实愚蠢。日本人现在还在纪念他们,真是没有出息。这说明日本的宗教有问题,不懂反省,属于低级宗教,而非高级宗教。
    
    换而言之,由于抗日战争的胜利基于日本的战略错误;如果蒋介石专注于消灭共产党、拒不和日本开战,日本最后也是会向美国开战的,国际形势的最终结果还是一样的。不一样的是,战后的中国,将属于国民党的蒋家,而非共产党的毛家。
    
    蒋介石的这一失策,是他晚年最大的心病和痛苦源泉。所以他一直关押土匪的儿子、地下共产党员张学良,要不是他老婆宋美龄拦着,早就把张小胡子撕了票了,就像对待杨虎城一家那样。
    
    “民族英雄”的虚名,让蒋介石葬送整个中国于苏联之手,还被斯大林的干儿子毛泽东耻笑为“沽名学霸王”。
    
    “持久战”是慢性自杀的亡国路线。
    
    至少对中华民国确实如此。好在持久战在中国的第一鼓吹者蒋百里第二年(1938年)就死掉了,没有看见十年后(1947年)的惨烈结果。其后几十年中国遭受的苦难,甚至超过了抗日战争。
    
    “感谢皇军!”这个仇还没有报。
    
    2015年9月3日日本投降日前夕 [博讯来稿] 

 


上兩條同類新聞:
  • 英雄戟/邓小平都不愿意收回香港/从俄国拒卖中国战略轰炸机扯起/外国记者拍下的老毛
  • 从俄国拒卖中国战略轰炸机扯起/外国记者拍下的老毛:廉价香烟抽得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