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后在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国际研究所、上海经济研究中心、中国企业发展研究所、和平与发展研究所等多家研究机构担任研究员的中国著名经济学家杨鲁军对这次大阅兵以及后大阅兵的中国外交政策提出“四忧”。一忧中国与美国交恶、为敌。美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最强大的堡垒和民主世界的旗帜。法西斯的天敌是民主和自由。纪念反法西斯胜利却与美国叫板、较量,与民主生气与自由龃龉,这是无论如何都说不过去的。更况亲美亲西方乃邓公遗产和改开前提,中国不能再回到与美国为敌的旧时代一一要么一面倒地倒向俄国,要么拉一批亚非拉穷哥们撒钱买个点赞。杨鲁军提出的二忧是担心枪杆子里面出集权、出专制。杨鲁军担心在阅兵后,“中国的明天还会有不同的声音吗?百官噤声、千士缄囗、万民消音、举国诺诺一一如果这就是中国梦,那中国人民将长梦不醒……"三忧不能正视历史,不能还原国民党领导抗战、国军是抗日主体的历史真实……杨鲁军先生认为,如果“纪念一段并未完全还原真相和主体的历史,其公信力与现实意义是要打折扣的……杨鲁军先生的四忧是国家治理不能总是靠办盛典盛会来它个"一俊遮百丑"啊……阅兵无限好,能不忆天津?集中力量办大事办盛事的体制决定了天朝的官员好大喜功重面子轻里子。杨鲁军针对这种“光鲜抢眼的活儿争着干,隐蔽工程的活儿忽悠着办”偏重政绩工程的官场现象反问道,“如果天津政府能把阅兵训练那种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一个简单动作要练上千百遍的精神用到危险品剧毒品的管治上去,那惨烈的津爆还会发生吗?
• 不管阅兵不阅兵,美国都会把中国当做敌人 -单戈- ♀
(0 bytes) (28 reads) 09/03/2015 postreply 17:10:33
• 千容万容,民主政体和专制制度是水火不相容。 -Fransh- ♂
(0 bytes) (5 reads) 09/03/2015 postreply 22:21:17
• 互相用的上的时候自然就容了,二战的美苏当今的美越。 -beian- ♂
(0 bytes) (3 reads) 09/04/2015 postreply 00:11:05
• 沙特,约旦都是非常民主的哈。和俺们美利坚容得很啊。国王需要选举吗? -方脑壳瓜娃子- ♂
(0 bytes) (1 reads) 09/04/2015 postreply 10:24:24
• 不对,苏联从苏维埃变成民主自由的俄国后,美国对她更不客气了。 -yilupingan- ♂
(0 bytes) (0 reads) 09/04/2015 postreply 11:07:47
• 哈哈,果然是 -一年以前- ♂
(359 bytes) (904 reads) 09/03/2015 postreply 17:12:22
• 这种劳民伤财的阅兵并不能显示一个国家的强大。 相反,其只是掩盖不自信的拙劣表演。 -lantian-yun- ♂
(766 bytes) (274 reads) 09/03/2015 postreply 17:37:30
• “你中共也去打打别的国家试试?那才叫强大,我一定支持“ --不如派你和你的亲戚去, 我们支持你, 我们不爱打仗, 我们热爱和平。 -梦中夕阳- ♀
(0 bytes) (34 reads) 09/03/2015 postreply 17:40:42
• 哈哈, 没必要和他把道理高清楚, 因为莫名的原因, 他似乎已经失去理智了。 -猪头肉- ♂
(0 bytes) (6 reads) 09/03/2015 postreply 18:38:19
• 咱中国人可不是战争狂人,我们爱和平。军队只是为了保卫祖国,保卫和平。 -薛成- ♂
(0 bytes) (7 reads) 09/03/2015 postreply 18:03:55
• 还是丘吉尔那句话: -京V-02009- ♂
(59 bytes) (711 reads) 09/03/2015 postreply 17:39:33
• 希特勒可是民选的啊。另外连美国人都说中国比美国还资本主义。 -薛成- ♂
(0 bytes) (21 reads) 09/03/2015 postreply 17:50:57
• 希特勒和毛泽东有一个共同特点 -京V-02009- ♂
(253 bytes) (292 reads) 09/03/2015 postreply 18:01:46
• 蒋介石也是一样啊。可能还不如毛呢。新加坡李光耀有名的独裁,还不是美国盟友?海地独裁吧?被人民推翻,还不是 -薛成- ♂
(56 bytes) (60 reads) 09/03/2015 postreply 18:05:07
• 你所说的都不是共产主义 -京V-02009- ♂
(86 bytes) (57 reads) 09/03/2015 postreply 18:11:01
• 是独裁! -薛成- ♂
(0 bytes) (2 reads) 09/03/2015 postreply 18:13:21
• 欧美国家已经不是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了, -京V-02009- ♂
(89 bytes) (59 reads) 09/03/2015 postreply 18:06:40
• 这不就结了,两个极端在向中间靠拢。共产主义的向资本主义靠拢,资本主义的向共产主义靠拢。 -薛成- ♂
(0 bytes) (1 reads) 09/03/2015 postreply 18:09:22
• 所以美国就是法西斯的孪生兄弟,其特点就是独裁和暴力? -lsy6- ♂
(121 bytes) (57 reads) 09/03/2015 postreply 18:40:45
• 放心,中国越强大,就越不会和美国打仗。谁都不想两败俱伤。 -薛成- ♂
(0 bytes) (13 reads) 09/03/2015 postreply 17:48:58
• 著名经济学家杨鲁军真是学究到愚, -平凡羽佳- ♂
(428 bytes) (836 reads) 09/03/2015 postreply 17:59:02
• 顶, 思路清晰不凡。 -eastocean- ♂
(0 bytes) (5 reads) 09/03/2015 postreply 20:14:32
• 中美争斗是偏见和傲慢引发,是中西文化冲突, 躲也一刀, 不躲也一刀。 -eastocean- ♂
(0 bytes) (8 reads) 09/03/2015 postreply 20:19:12
• 亲兄弟明算账。反过来说,只有明算账了,才会是亲兄弟。算不清楚,总有一天忍无可忍。 -moreco2pls- ♂
(0 bytes) (7 reads) 09/03/2015 postreply 18:04:04
• 真正的无事生非,自己抓屎往脸上敷。 -yilupingan- ♂
(0 bytes) (5 reads) 09/03/2015 postreply 19:02:23
• 西方的文化只认实力,这位老兄喜欢美国,就在美国生活好了。讲英文,换个皮肤算了。不要再讲中文了。 -10051229- ♀
(0 bytes) (9 reads) 09/03/2015 postreply 19:19:41
• 头衔很多的肯定是蠢蛋 -英二- ♂
(0 bytes) (4 reads) 09/03/2015 postreply 19:25:00
• 杞人忧天了 -DingZhuang- ♂
(0 bytes) (1 reads) 09/03/2015 postreply 19:25:54
• 你不与美国为敌,美国也会打上门来的。还是准备战斗吧,别做白日梦了。 -随意001- ♂
(0 bytes) (3 reads) 09/03/2015 postreply 19:59:23
• 看看阅兵式,得益于美国“朋友”的武器实在太少,可想老中如何心寒 -wenxueOp- ♂
(0 bytes) (18 reads) 09/03/2015 postreply 20:58:03
• 不若事,不怕事 -FHZM- ♂
(0 bytes) (0 reads) 09/03/2015 postreply 20:58:38
• 阅兵就两个意思: 一是让天下人知道皇帝的位置稳了; 二是向日美显示一下自己的武装 -闻立军- ♂
(0 bytes) (15 reads) 09/03/2015 postreply 21:06:45
• 总算抓住了一个重点. -狸猫的爸- ♂
(0 bytes) (4 reads) 09/04/2015 postreply 04:00:33
• 阅兵当然有必要 - 老中这些年埋头苦干不是吹的 ! -hsd10- ♂
(758 bytes) (190 reads) 09/03/2015 postreply 21:07:04
• 脑袋进水 -支离破碎- ♂
(337 bytes) (123 reads) 09/03/2015 postreply 22:01:22
• don't think it will happen -Redcheetah- ♂
(0 bytes) (5 reads) 09/03/2015 postreply 22:53:00
• 中国的“著名经济学家”似乎比牛毛还多。 -beian- ♂
(0 bytes) (2 reads) 09/04/2015 postreply 00:28:55
• 这次阅兵最大的政治考量是对内。其次是朝鲜半岛,日本,台湾和南海。96年以前对美帝还真没太多制衡的招啊! -leonardo2025- ♂
(0 bytes) (7 reads) 09/04/2015 postreply 00:52:27
• 再怎么不刺激老美,中国崛起这本身就让老美很不爽。听台湾专家说美国之所以打伊拉克,就是伊拉克要把石油极低价卖给欧盟,美国怕欧盟经济 -swj2000- ♀
(135 bytes) (81 reads) 09/04/2015 postreply 01:03:50
• 顶着这么多头衔,你还忧个毛呀? -李操星- ♂
(0 bytes) (1 reads) 09/04/2015 postreply 02:24:17
• 此人应该加入国民党. 这帮人若掌权,中国只能当美国的狗腿子. 中国的军力越强大,中美的关系就会越稳定. -狸猫的爸- ♂
(0 bytes) (3 reads) 09/04/2015 postreply 03:59:01
• 杨公知说的这些全是屁话!毫无参考价值。看这破玩艺儿除浪费两分钟时间无任何作用。 ---1234567-- ♂
(0 bytes) (4 reads) 09/04/2015 postreply 05:11:25
• 你若是病人,更容易被打,街头无赖都会踹你两脚。中国过去式竭力巴结美国的,结果被揍了多次脸。美国想和中国好,才会有好结果。 -北海01- ♂
(0 bytes) (3 reads) 09/04/2015 postreply 05:17:38
• 和美国交不交恶与阅兵没啥关系。 -傻大目- ♂
(80 bytes) (33 reads) 09/04/2015 postreply 05:18:45
• 美国各种基金豢养的各种公知纷纷出笼,呵呵。 -wxc1414- ♀
(0 bytes) (1 reads) 09/04/2015 postreply 06:41:48
• 意识形态是二战时候的思维观念。当今世界的主要矛盾是文化冲突与利益冲突 -大酱风度- ♂
(0 bytes) (0 reads) 09/04/2015 postreply 06:57:06
• 看到flyer这三条的感觉是,那我们就等着当一条狗吧,而且是哈巴狗!!!! -杰旺- ♂
(109 bytes) (39 reads) 09/04/2015 postreply 07:28:19
• 没有平等的军事哪来平等外交。 当然dick suckers不这么认为 -gasbag- ♀
(0 bytes) (1 reads) 09/04/2015 postreply 08:37:52
• 阅兵就是和美国交恶?愚蠢。 -Fisherman8- ♂
(0 bytes) (1 reads) 09/04/2015 postreply 10:49:14
• 听得进去的依旧,听不进去的照然,杨鲁军先生有远见。 -Luluisland- ♂
(0 bytes) (2 reads) 09/04/2015 postreply 11:43:07
• 世界上最没用的家就是经济学家! -海外谋生者- ♂
(0 bytes) (4 reads) 09/04/2015 postreply 12:44:18
70年前轰动全国的文章,今天必须要看
来源: 匆匆客 于 2015-09-03 【导读】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朱启平作为战地记者被派往日本现场采访。9月2日,他目睹了中、英、法代表在东京湾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接受日本政府投降仪式。其现场报道《落日》次日在《大公报》上发表,轰动一时,被公认为“状元之作”,后来还被列为大学新闻典范教材。
今天是日本投降签字70周年,让我们一起重温昔日的美文,纪念历史。

落日 / 朱启平
一九四五年九月二日上午九时十分,我在日本东京湾内美国超级战舰“密苏里”号上,离开日本签降代表约两三丈的地方,目睹他们代表日本签字,向联合国投降。
这签字,洗净了中华民族七十年来的奇耻大辱。这一幕,简单、庄严、肃穆,永志不忘。
天刚破晓,大家便开始准备。我是在七点多钟随同记者团从另一艘军舰乘小艇登上“密苏里”号的。“密苏里”号舰的主甲板有两三个足球场大,但这时也显得小了。走动不开。到处都是密密簇簇排列着身穿卡叽制服、持枪肃立的陆战队士兵,军衣洁白、折痕犹在、满脸笑容的水兵,往来互相招呼的军官以及二百多名各国记者。灰色的舰身油漆一新,十六英寸口径的大炮,斜指天空。这天天阴,灰云四罩,海风轻拂。海面上舰船如林,飘扬着美国国旗。舱面上人影密集,都在向“密苏里”号舰注视着。小艇往来疾驶如奔马,艇后白浪如练,摩托声如猛兽怒吼,几乎都是载着各国官兵来“密苏里”号舰参加典礼的。陆地看不清楚,躺在远远的早雾中。

签字场所
签字的地方在战舰右侧将领指挥室外的上层甲板上。签字用的桌子,原来准备向英舰“乔治五世”号借一张古色古香的木案,因为太小,临时换用本舰士官室一张吃饭用的长方桌子,上面铺着绿呢子布。桌子横放在甲板中心偏右下角,每边放一把椅子,桌旁设有四五个扩音器,播音时可直通美国。将领指挥室外门的玻璃柜门,如同装饰着织绵画一般,装着一面有着十三花条、三十一颗星、长六十五英寸、阔六十二英寸的陈旧的美国国旗。这面旗还是九十二年前,首次来日通商的美将佩里携至日本,在日本上空飘扬过。现在,旗的位置正下视签字桌。桌子靠里的一面是联合国签字代表团站立的地方,靠外的留给日本代表排列。桌前左方将排列美国五十位高级海军将领,右方排列五十位高级陆军将领。桌后架起一个小平台,给拍电影和拍照片的摄影记者们专用。其余四周都是记者们的天下,大炮的炮座上、将领指挥室的上面和各枪炮的底座上,都被记者们占住了。我站在一座在二十厘米口径的机关枪上临时搭起的木台上,离开签字桌约两三丈远。在主甲板的右前方、紧靠舷梯出入口的地方,排列着水兵乐队和陆战队荣誉仪仗队,口上又排列着一小队精神饱满、体格强壮的水兵。
白马故事
八点多钟,记者们都依照预先规定的位置站好了。海尔赛将军是美国第三舰队的指挥官,“密苏里”号是他的旗舰,因此从来客的立场讲,他是主人。这时他正笑吟吟地站在出入口,和登舰的高级将领们一个个握手寒暄。之后,美国太平洋舰队总司令尼米兹将军到了,海尔赛将军陪着这位上司走入将领指挥室,舰上升起尼米兹的五星将旗。海尔赛以前曾在向记者的一次谈话中说过这样一件事:他看中了日本天皇阅兵时骑的那匹白马。他说,想等击败日本之后,骑上这匹名驹,参加美军在东京街头游行行列。他还说,已经有人在美国国内定制了一副白银马鞍,准备到那时赠他使用。一个中士也从千里外写信给他,送他一副马刺,并且希望自己能在那时扶他上马。我还想起,第三舰队在扫荡日本沿海时,突然风传“密苏里”号上正在盖马厩。现在,马厩没有盖,银驹未渡海,但日本代表却登舰签字投降来了。
乐队不断奏乐,将领们不断到来。文字记者眼耳倾注四方,手不停地作笔记。摄影记者更是千姿百态,或立或跪,相机对准各处镜头,抢拍下这最有意义的时刻。这时候,大家都羡慕四五个苏联摄影记者,其中两个身穿红军制服,仗着不懂英语,在舰上到处跑,任意照相。可是我们这些记者因为事先有令,只能站在原定地点,听候英语命令,无法随意挪动。这时,上层甲板上的人渐渐多了,都是美国高级将领,他们满脸欢喜,说说笑笑。我还从来没有见过在这样一块小地方聚集这么多的高级军官。

代表到来
八点半,乐声大起,一位军官宣布,联合国签字代表团到。他们是乘驱逐舰从横滨动身来的。顷刻间,从主甲板大炮后走出一列衣着殊异的人。第一个是中国代表徐永昌将军,他穿着一身洁净的哗叽军服,左胸上两行勋绶,向在场迎接的美国军官举手还礼后,拾级登梯走至上层甲板上。随后,英国、苏联、澳洲、加拿大、法国、荷兰、新西兰的代表也陆续上来了。这时,记者大忙,上层甲板上成了一个热闹的外交应酬场所。一时间,中国话、英国话、发音语调略有不同的美国英语以及法国话、荷兰话、俄国话,起伏交流,笑声不绝。身移影动时,只见中国代表身穿深灰黄军服;英国代表穿全身白色的短袖、短裤制服,并穿着长袜;苏联代表中的陆军身穿淡绿棕色制服,裤管上还镶有长长的红条,海军则穿海蓝色制服;法国代表本来穿着雨衣,携一根手杖,这时也卸衣去杖,露出一身淡黄卡叽制服;澳洲代表的军帽上还围有红边……真是五光十色,目不暇接。
八时五十分,乐声又响彻上空,盟军最高统帅麦克阿瑟将军到。他也是坐驱逐舰从横滨来的。尼米兹在舰面上迎接他,陪他进入位于上层甲板的将领指挥室休息。舰上升起他的五星将旗,和尼米兹的将旗并列。军舰的主桅杆上,这时飘起一面美国国旗。
上层甲板上热闹的外交场面渐渐结束了。联合国代表团在签字桌靠里的一面列队静立。以徐永昌将军为首的五十位海军将领和五十位陆军将领,也分别排列在预先安排好的位置上。这时有人说,日本代表团将到。我急急翘首望去,只见一艘小艇正向军舰右舷铁梯驶来。不久,一位美国军官领先,日本人随后,陆续从出入口来到主甲板。入口处那一小队水兵向美国军官敬礼后,即放下手立正。乐队寂然。日本代表团外相重光葵在前,臂上挂着手杖,一条真腿一条假腿,走起路来一跷一拐,登梯时有人扶他。他头上戴着大礼帽,身穿大礼服,登上上层甲板就把帽子除了。梅津美治郎随后,一身军服,重步而行,他们一共十一个人,到上层甲板后,即在签字桌向外的一面,面对桌子列成三行,和联合国代表团隔桌而立。这时,全舰静悄悄一无声息,只有高悬的旗帜传来被海风吹拂的微微的猎猎声。重光一腿失于淞沪战争后,一次在上海虹口阅兵时,被一位朝鲜志士尹奉告投掷一枚炸弹炸断。梅津是前天津日本驻屯军司令,著名的《何梅协定》日方签订人。他们都是中国人民的熟人,当年在我们的国土上不可一世,曾几何时,现在在这里重逢了。

仪式开始
九时整,麦克阿瑟和尼米兹、海尔赛走出将领指挥室。麦克阿瑟走到扩音机前,尼米兹则站到徐永昌将军的右面,立于第一名代表的位置。海尔赛列入海军将领组,站在首位。麦克阿瑟执讲稿在手,极清晰、极庄严、一个字一个字对着扩音机宣读。日本代表团肃立静听。麦克阿瑟读到最后,昂首向日本代表团说:“我现在命令日本皇帝和日本政府的代表,日本帝国大本营的代表,在投降书上指定的地方签字。”他说完后,一个日本人走到桌前,审视那两份像大书夹一样白纸黑字的投降书,证明无误,然后又折回入队。重光葵挣扎上前行近签字桌,除帽放在桌上,斜身入椅,倚杖椅边,除手套,执投降书看了约一分钟,才从衣袋里取出一支自来水笔,在两份投降书上分别签了字。梅津美治郎随即也签了字。他签字时没有入座,右手除手套,立着欠身执笔签字。这时是九时十分,军舰上层传来一声轻快的笑声,原来是几个毛头小伙子水兵,其中一个正伸臂点着下面的梅津,在又说又笑。但是,在全舰庄严肃穆的气氛下,他们很快也不出声了。
麦克阿瑟继续宣布:“盟国最高统帅现在代表和日本作战各国签字。”接着回身邀请魏锐德将军和潘西藩将军陪同签字。魏是菲律宾失守前最后抗拒日军的美军将领,潘是新加坡沦陷时英军的指挥官。两人步出行列,向麦克阿瑟敬礼后立在他身后。麦克阿瑟坐在椅子上,掏出笔签字。才写一点,便转身把笔送给魏锐德。魏锐德掏出第二支笔给他,写了一点又送给潘西藩。他一共享了六支笔签字。签完字后,回到扩音器前说:“美利坚合众国代表现在签字。”这时,尼米兹步出行列,他请海尔赛将军和西门将军陪同签字。这两人是他的左右手。海、西两人出列后,尼米兹入座签字,签完字,就各归原位。麦克阿瑟接着又宣布:“中华民国代表现在签字。”徐永昌步至桌前,由王之陪同签字。这时我转眼看看日本代表,他们像木头人一样站立在那里。之后,英、苏、澳、加、法、荷等国代表在麦克阿瑟宣布到自己时,先后出列向麦克阿瑟敬礼后,请人陪同签字。陪同的人澳洲最多,有四个,荷兰、新西兰最少,各一人。各国代表在签字时的态度以美国最安闲,中国最严肃,英国最欢愉,苏联最威武。荷兰代表在签字前,曾和麦克阿瑟商量过。全体签字毕,麦克阿瑟和各国首席代表离场,退入将领指挥室,看表是九点十八分。我猛然一震,“九.一八”!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日寇制造沈阳事件,随即侵占东北;一九三三年又强迫我们和伪满通车,从关外开往北平的列车,到站时间也正好是九点十八分。现在十四年过去了。没有想到日本侵略者竟然又在这个时刻,在东京湾签字投降了,天网恢恢,天理昭彰,其此之谓欤!

投降书
按预定程序,日本代表应该随即取了他们那一份投降书(另一份由盟国保存)离场,但是他们还是站在那里。麦克阿瑟的参谋长苏赛兰将军本来是负责把那份投降书交给日方的,这时他却站在签字桌旁,板着脸和日本人说话,似乎在商量什么。大家都不知道出了什么事,记者们议论纷纷。后来看见苏赛兰在投降书上拿笔写了半晌,日本人才点头把那份投降书取去。事后得知,原来是加拿大代表在日本那份投降书上签字时签低了一格,占了法国签字的位置,法国代表顺着签错了地方,随后的各国代表跟着也都签错了,荷兰代表首先发现这错误,所以才和麦克阿瑟商量。苏赛兰后来用笔依着规定的签字地方予以更正,旁边附上自己的签字作为证明。倒霉的日本人,连份投降书也不是乾干净净的。
日本代表团顺着来路下舰,上小艇离去。在他们还没有离舰时,十一架超级堡垒排列成整齐的队形,飞到“密苏里”号上空,随着又是几批超级堡垒飞过。
机声中,我正在数架数时,只见后面黑影簇簇,蔽空而来,那都是从航空母舰上起飞的飞机,一批接一批,密密麻麻,不知有多少架,顷刻间都到了上空,然后向东京方向飞去。大战中空军将士厥功甚伟,理应有此荣誉,以这样浩浩荡荡的阵势,参加敌人的投降典礼。
我听见临近甲板上一个不到二十岁满脸孩子气的水手,郑重其事地对他的同伴说:“今天这一幕,我将来可以讲给孙子孙女听。”
这水兵的话是对的,我们将来也要讲给子孙听,代代相传。可是,我们别忘了百万将士流血成仁,千万民众流血牺牲,胜利虽最后到来,代价却十分重大。我们的国势犹弱,问题仍多,需要真正的民主团结,才能保持和发扬这个胜利成果。否则,我们将无面目对子孙后辈讲述这一段光荣历史了。旧耻已湔雪,中国应新生。
(大公报记者朱启平1945年9月3日写于横须贺港中军舰上)

朱启平照
【作者简介】
朱启平(1915.11~1993),原名朱祥麟,祖籍浙江海盐,1915年11月生于上海,1933年南京金陵中学毕业,考入北平燕京大学医学预科。一二九运动爆发,为参加参加学生运动,他弃医改读新闻,七七事变后,他辍学南下,辗转到重庆,先后在《新蜀报》和《国民公报》工作,1940年秋加入重庆《大公报》。1945年9月2日,朱启平作为《大公报》驻太平洋战区随军记者,在“密苏里”号战舰上,目睹了中国和其他反法西斯盟国接受日本投降仪式的全过程。他当即写长篇通讯《落日》并发表,反响强烈,这是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投降仪式通讯类作品的“状元之作”。
【导读】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朱启平作为战地记者被派往日本现场采访。9月2日,他目睹了中、英、法代表在东京湾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接受日本政府投降仪式。其现场报道《落日》次日在《大公报》上发表,轰动一时,被公认为“状元之作”,后来还被列为大学新闻典范教材。
今天是日本投降签字70周年,让我们一起重温昔日的美文,纪念历史。
落日 / 朱启平
一九四五年九月二日上午九时十分,我在日本东京湾内美国超级战舰“密苏里”号上,离开日本签降代表约两三丈的地方,目睹他们代表日本签字,向联合国投降。
这签字,洗净了中华民族七十年来的奇耻大辱。这一幕,简单、庄严、肃穆,永志不忘。
天刚破晓,大家便开始准备。我是在七点多钟随同记者团从另一艘军舰乘小艇登上“密苏里”号的。“密苏里”号舰的主甲板有两三个足球场大,但这时也显得小了。走动不开。到处都是密密簇簇排列着身穿卡叽制服、持枪肃立的陆战队士兵,军衣洁白、折痕犹在、满脸笑容的水兵,往来互相招呼的军官以及二百多名各国记者。灰色的舰身油漆一新,十六英寸口径的大炮,斜指天空。这天天阴,灰云四罩,海风轻拂。海面上舰船如林,飘扬着美国国旗。舱面上人影密集,都在向“密苏里”号舰注视着。小艇往来疾驶如奔马,艇后白浪如练,摩托声如猛兽怒吼,几乎都是载着各国官兵来“密苏里”号舰参加典礼的。陆地看不清楚,躺在远远的早雾中。
签字场所
签字的地方在战舰右侧将领指挥室外的上层甲板上。签字用的桌子,原来准备向英舰“乔治五世”号借一张古色古香的木案,因为太小,临时换用本舰士官室一张吃饭用的长方桌子,上面铺着绿呢子布。桌子横放在甲板中心偏右下角,每边放一把椅子,桌旁设有四五个扩音器,播音时可直通美国。将领指挥室外门的玻璃柜门,如同装饰着织绵画一般,装着一面有着十三花条、三十一颗星、长六十五英寸、阔六十二英寸的陈旧的美国国旗。这面旗还是九十二年前,首次来日通商的美将佩里携至日本,在日本上空飘扬过。现在,旗的位置正下视签字桌。桌子靠里的一面是联合国签字代表团站立的地方,靠外的留给日本代表排列。桌前左方将排列美国五十位高级海军将领,右方排列五十位高级陆军将领。桌后架起一个小平台,给拍电影和拍照片的摄影记者们专用。其余四周都是记者们的天下,大炮的炮座上、将领指挥室的上面和各枪炮的底座上,都被记者们占住了。我站在一座在二十厘米口径的机关枪上临时搭起的木台上,离开签字桌约两三丈远。在主甲板的右前方、紧靠舷梯出入口的地方,排列着水兵乐队和陆战队荣誉仪仗队,口上又排列着一小队精神饱满、体格强壮的水兵。
白马故事
八点多钟,记者们都依照预先规定的位置站好了。海尔赛将军是美国第三舰队的指挥官,“密苏里”号是他的旗舰,因此从来客的立场讲,他是主人。这时他正笑吟吟地站在出入口,和登舰的高级将领们一个个握手寒暄。之后,美国太平洋舰队总司令尼米兹将军到了,海尔赛将军陪着这位上司走入将领指挥室,舰上升起尼米兹的五星将旗。海尔赛以前曾在向记者的一次谈话中说过这样一件事:他看中了日本天皇阅兵时骑的那匹白马。他说,想等击败日本之后,骑上这匹名驹,参加美军在东京街头游行行列。他还说,已经有人在美国国内定制了一副白银马鞍,准备到那时赠他使用。一个中士也从千里外写信给他,送他一副马刺,并且希望自己能在那时扶他上马。我还想起,第三舰队在扫荡日本沿海时,突然风传“密苏里”号上正在盖马厩。现在,马厩没有盖,银驹未渡海,但日本代表却登舰签字投降来了。
乐队不断奏乐,将领们不断到来。文字记者眼耳倾注四方,手不停地作笔记。摄影记者更是千姿百态,或立或跪,相机对准各处镜头,抢拍下这最有意义的时刻。这时候,大家都羡慕四五个苏联摄影记者,其中两个身穿红军制服,仗着不懂英语,在舰上到处跑,任意照相。可是我们这些记者因为事先有令,只能站在原定地点,听候英语命令,无法随意挪动。这时,上层甲板上的人渐渐多了,都是美国高级将领,他们满脸欢喜,说说笑笑。我还从来没有见过在这样一块小地方聚集这么多的高级军官。
代表到来
八点半,乐声大起,一位军官宣布,联合国签字代表团到。他们是乘驱逐舰从横滨动身来的。顷刻间,从主甲板大炮后走出一列衣着殊异的人。第一个是中国代表徐永昌将军,他穿着一身洁净的哗叽军服,左胸上两行勋绶,向在场迎接的美国军官举手还礼后,拾级登梯走至上层甲板上。随后,英国、苏联、澳洲、加拿大、法国、荷兰、新西兰的代表也陆续上来了。这时,记者大忙,上层甲板上成了一个热闹的外交应酬场所。一时间,中国话、英国话、发音语调略有不同的美国英语以及法国话、荷兰话、俄国话,起伏交流,笑声不绝。身移影动时,只见中国代表身穿深灰黄军服;英国代表穿全身白色的短袖、短裤制服,并穿着长袜;苏联代表中的陆军身穿淡绿棕色制服,裤管上还镶有长长的红条,海军则穿海蓝色制服;法国代表本来穿着雨衣,携一根手杖,这时也卸衣去杖,露出一身淡黄卡叽制服;澳洲代表的军帽上还围有红边……真是五光十色,目不暇接。
八时五十分,乐声又响彻上空,盟军最高统帅麦克阿瑟将军到。他也是坐驱逐舰从横滨来的。尼米兹在舰面上迎接他,陪他进入位于上层甲板的将领指挥室休息。舰上升起他的五星将旗,和尼米兹的将旗并列。军舰的主桅杆上,这时飘起一面美国国旗。
上层甲板上热闹的外交场面渐渐结束了。联合国代表团在签字桌靠里的一面列队静立。以徐永昌将军为首的五十位海军将领和五十位陆军将领,也分别排列在预先安排好的位置上。这时有人说,日本代表团将到。我急急翘首望去,只见一艘小艇正向军舰右舷铁梯驶来。不久,一位美国军官领先,日本人随后,陆续从出入口来到主甲板。入口处那一小队水兵向美国军官敬礼后,即放下手立正。乐队寂然。日本代表团外相重光葵在前,臂上挂着手杖,一条真腿一条假腿,走起路来一跷一拐,登梯时有人扶他。他头上戴着大礼帽,身穿大礼服,登上上层甲板就把帽子除了。梅津美治郎随后,一身军服,重步而行,他们一共十一个人,到上层甲板后,即在签字桌向外的一面,面对桌子列成三行,和联合国代表团隔桌而立。这时,全舰静悄悄一无声息,只有高悬的旗帜传来被海风吹拂的微微的猎猎声。重光一腿失于淞沪战争后,一次在上海虹口阅兵时,被一位朝鲜志士尹奉告投掷一枚炸弹炸断。梅津是前天津日本驻屯军司令,著名的《何梅协定》日方签订人。他们都是中国人民的熟人,当年在我们的国土上不可一世,曾几何时,现在在这里重逢了。
仪式开始
九时整,麦克阿瑟和尼米兹、海尔赛走出将领指挥室。麦克阿瑟走到扩音机前,尼米兹则站到徐永昌将军的右面,立于第一名代表的位置。海尔赛列入海军将领组,站在首位。麦克阿瑟执讲稿在手,极清晰、极庄严、一个字一个字对着扩音机宣读。日本代表团肃立静听。麦克阿瑟读到最后,昂首向日本代表团说:“我现在命令日本皇帝和日本政府的代表,日本帝国大本营的代表,在投降书上指定的地方签字。”他说完后,一个日本人走到桌前,审视那两份像大书夹一样白纸黑字的投降书,证明无误,然后又折回入队。重光葵挣扎上前行近签字桌,除帽放在桌上,斜身入椅,倚杖椅边,除手套,执投降书看了约一分钟,才从衣袋里取出一支自来水笔,在两份投降书上分别签了字。梅津美治郎随即也签了字。他签字时没有入座,右手除手套,立着欠身执笔签字。这时是九时十分,军舰上层传来一声轻快的笑声,原来是几个毛头小伙子水兵,其中一个正伸臂点着下面的梅津,在又说又笑。但是,在全舰庄严肃穆的气氛下,他们很快也不出声了。
麦克阿瑟继续宣布:“盟国最高统帅现在代表和日本作战各国签字。”接着回身邀请魏锐德将军和潘西藩将军陪同签字。魏是菲律宾失守前最后抗拒日军的美军将领,潘是新加坡沦陷时英军的指挥官。两人步出行列,向麦克阿瑟敬礼后立在他身后。麦克阿瑟坐在椅子上,掏出笔签字。才写一点,便转身把笔送给魏锐德。魏锐德掏出第二支笔给他,写了一点又送给潘西藩。他一共享了六支笔签字。签完字后,回到扩音器前说:“美利坚合众国代表现在签字。”这时,尼米兹步出行列,他请海尔赛将军和西门将军陪同签字。这两人是他的左右手。海、西两人出列后,尼米兹入座签字,签完字,就各归原位。麦克阿瑟接着又宣布:“中华民国代表现在签字。”徐永昌步至桌前,由王之陪同签字。这时我转眼看看日本代表,他们像木头人一样站立在那里。之后,英、苏、澳、加、法、荷等国代表在麦克阿瑟宣布到自己时,先后出列向麦克阿瑟敬礼后,请人陪同签字。陪同的人澳洲最多,有四个,荷兰、新西兰最少,各一人。各国代表在签字时的态度以美国最安闲,中国最严肃,英国最欢愉,苏联最威武。荷兰代表在签字前,曾和麦克阿瑟商量过。全体签字毕,麦克阿瑟和各国首席代表离场,退入将领指挥室,看表是九点十八分。我猛然一震,“九.一八”!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日寇制造沈阳事件,随即侵占东北;一九三三年又强迫我们和伪满通车,从关外开往北平的列车,到站时间也正好是九点十八分。现在十四年过去了。没有想到日本侵略者竟然又在这个时刻,在东京湾签字投降了,天网恢恢,天理昭彰,其此之谓欤!
投降书
按预定程序,日本代表应该随即取了他们那一份投降书(另一份由盟国保存)离场,但是他们还是站在那里。麦克阿瑟的参谋长苏赛兰将军本来是负责把那份投降书交给日方的,这时他却站在签字桌旁,板着脸和日本人说话,似乎在商量什么。大家都不知道出了什么事,记者们议论纷纷。后来看见苏赛兰在投降书上拿笔写了半晌,日本人才点头把那份投降书取去。事后得知,原来是加拿大代表在日本那份投降书上签字时签低了一格,占了法国签字的位置,法国代表顺着签错了地方,随后的各国代表跟着也都签错了,荷兰代表首先发现这错误,所以才和麦克阿瑟商量。苏赛兰后来用笔依着规定的签字地方予以更正,旁边附上自己的签字作为证明。倒霉的日本人,连份投降书也不是乾干净净的。
日本代表团顺着来路下舰,上小艇离去。在他们还没有离舰时,十一架超级堡垒排列成整齐的队形,飞到“密苏里”号上空,随着又是几批超级堡垒飞过。
机声中,我正在数架数时,只见后面黑影簇簇,蔽空而来,那都是从航空母舰上起飞的飞机,一批接一批,密密麻麻,不知有多少架,顷刻间都到了上空,然后向东京方向飞去。大战中空军将士厥功甚伟,理应有此荣誉,以这样浩浩荡荡的阵势,参加敌人的投降典礼。
我听见临近甲板上一个不到二十岁满脸孩子气的水手,郑重其事地对他的同伴说:“今天这一幕,我将来可以讲给孙子孙女听。”
这水兵的话是对的,我们将来也要讲给子孙听,代代相传。可是,我们别忘了百万将士流血成仁,千万民众流血牺牲,胜利虽最后到来,代价却十分重大。我们的国势犹弱,问题仍多,需要真正的民主团结,才能保持和发扬这个胜利成果。否则,我们将无面目对子孙后辈讲述这一段光荣历史了。旧耻已湔雪,中国应新生。
(大公报记者朱启平1945年9月3日写于横须贺港中军舰上)
朱启平照
【作者简介】
朱启平(1915.11~1993),原名朱祥麟,祖籍浙江海盐,1915年11月生于上海,1933年南京金陵中学毕业,考入北平燕京大学医学预科。一二九运动爆发,为参加参加学生运动,他弃医改读新闻,七七事变后,他辍学南下,辗转到重庆,先后在《新蜀报》和《国民公报》工作,1940年秋加入重庆《大公报》。1945年9月2日,朱启平作为《大公报》驻太平洋战区随军记者,在“密苏里”号战舰上,目睹了中国和其他反法西斯盟国接受日本投降仪式的全过程。他当即写长篇通讯《落日》并发表,反响强烈,这是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投降仪式通讯类作品的“状元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