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 站 内 搜 索 □
請輸入查詢的關鍵字:


標題查詢 内容查詢

一言九鼎     
三地風采     
四面楚歌     
五洲學興     
六庫全書     
七七鵲橋     
八方傳媒     
九命怪貓     
十萬貨急     

 
铁在烧/中国人是龙的传人吗/我们一定要避免成为第二个印第安人/于浩成和他的自寿诗
發佈時間: 9/15/2015 12:16:07 PM 被閲覽數: 323 次 來源: 邦泰
文字 〖 自動滾屏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收件箱 :  bangtai.us@gmail.com


铁在烧

注意:将自动播放下一集
 







中国人是“龙的传人”吗?





2015年9月12日




    
    来源:腾讯评论·短史记
    中国人是“龙的传人”吗?

    导语:闻一多是“龙图腾”的发明者。
    
    在帝制时代,龙与皇权多有勾连,但民间并无以龙为祖的普遍崇拜
    
    在中国早期典籍中,龙通常是作为给神仙、帝王代步的交通工具出现,如韩非子说,“夫龙之为虫也,可扰狎而骑也”。在《山海经》里,有“南方祝融,兽身人面,乘两龙”,又有“流沙之西,有人珥两青蛇,乘两龙,名曰夏后开”等记述。孔子告诉弟子,黄帝“乘龙扆云”、颛顼“乘龙而至四海”、帝喾“春夏乘龙,秋冬乘马”。这个时候,龙的地位和马差别不大,只是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①在传说中,龙是可以被豢养,所谓“古者畜龙, 故国有豢龙氏、有御龙氏”;龙甚至能被食用。②
    
    秦汉时期,龙的地位得到提升,与帝王身世发生联系。秦始皇有“祖龙”之称。汉高帝刘邦的出生,则被渲染为“其先刘媪······(被)蛟龙踞其上,已而有孕,遂生高祖”。
    
    但这种龙与皇权之间的联系,并不稳定。譬如,龙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并非官祭的对象,而仅充当某种工具在,如汉武帝时制定的“郊祀之礼”中,龙乃是车夫和护卫的角色;直到宋朝,宋太宗令“祭九龙”;宋真宗又令“凡修河致祭,增龙神及尾宿······等诸星在天河内者,凡五十位”,龙才成为地位普通的受官祭者。
    
    再以龙袍为例。元朝以前,龙袍并非只有皇帝能穿。依照礼法,帝王、贵族、高官在衣冠上使用的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宗彝、藻等12种纹饰,被称为“十二章纹”。其中日、月、星辰地位最高,归帝王独享,至于山、龙等,诸侯、大臣也能使用。梁武帝时有人建议让王侯用凤凰代替龙,唐高宗时有人建议用麒麟代替龙,都因阻力过大,最后不了了之。北宋时被迫采用一种折中的办法,允许正、从一品官员用龙,但只能是“降龙”,把“升龙”留给皇帝。③
    
    龙成为皇家专属是从元世祖开始的,他下令民间禁止销售纹龙的布料。元仁宗又下令,官员服饰一律不许饰龙。但元朝规定龙是“五爪二角者”,无论民间,还是大臣都借机钻空子,制作或穿着只有四爪的龙纹服饰。迟至明、清,龙纹才被帝王大范围应用在衣服用品、宫殿装饰上。一项统计显示,仅故宫中的太和殿,各种龙纹、龙雕中出现的龙就有13844条。甚至于故宫中的痰盂、烛台上都绘有龙的图案。④
    
    龙虽然与皇权的勾连较多,但帝制时代民间百姓对龙的祭祀,却并没有以之为“共同祖先”的意思。在民俗中,龙往往代表着一种负有具体职务的神祗,甚至以兴风作浪的“恶神”的形象出现,而被传说中的“英雄人物”所斩杀。
    
    颐和园中的龙雕
    中国人是“龙的传人”吗?

    闻一多是”龙图腾“的发明者,但他自己也不太肯定自己这一发明
    
    经元、明、清三代帝王强化后,龙成为皇室的象征。晚清时,出于外交需要设计了黄龙旗,龙进一步成为清朝的标志。至于龙变为所有中国人的图腾,中国人成为“龙的传人”,则是民国之后的“发明”。
    
    1903年,严复第一次把“图腾”这个概念介绍到中国。简言之,“一大群人,彼此都认为有亲属的关系,但是这个亲属的关系,不是由血族而生,乃是同认在一个特别的记号范围内,这个记号,便是图腾。”⑤到抗战前后,图腾学说盛极一时。知识分子出于救亡目的,急于普及、论证中国的民族概念,以便让民众能团结在民族独立的旗帜之下。⑥
    
    起初,在大多数学者看来,龙仅仅是中国史前众多图腾之一。如吕振宇认为,“马,牛,羊,猪······林,河,山······龙,冯,蛇,风······等”都是中国的“原始图腾”;在图腾问题上下了很大功夫的李伯玄,最重视的是凤图腾和玄鸟图腾,龙图腾仅偶尔提及。姜亮夫较早致力于论证龙是中国的图腾,其理由是:“夏”字本义“一定是个爬虫类的东西”,而夏的宗神禹,也是龙蛇一类。但这种观点,既缺乏说服力,也未造成多少影响力。
    
    闻一多是“龙图腾”这一概念最重要的发明者。在《伏羲考》中,闻一多说:龙“是一种图腾,并且是只存在于图腾中而不存在于生物界中的一种虚拟的生物,因为它是由许多不同的图腾糅合成的一种综合体”。具体来说,“所谓龙者只是一种大蛇。这种蛇的名字便叫做‘龙’。后来有一个以这种大蛇为图腾的团族(Klan)兼并了,吸收了许多别的形形色色的图腾团族,大蛇这才接受了兽类的四脚,马的头,鬣的尾,鹿的角,狗的爪,鱼的鳞和须······于是便成为我们现在所知道的龙了”。
    
    闻一多对龙的定义,虽已成常识,但经不起推敲。如学者施爱东指出的那样,首先,历史上的龙纹不断变化,闻一多描述的龙形象,宋朝才出现。其次,闻一多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随意拼接、裁剪史料。第三,因材料不足,闻一多甚至常常将假设作为前提,以至《伏羲考》中充满了“假如”“假定”“也许”“恐怕”······。⑦更为重要的是,闻一多所谓“化合式的图腾”的发明,没有人类学理论为支撑。⑧
    
    这些理论漏洞,闻一多本人未必不知道。但他更注重的是现实功效,如其自述,他希望“通过解读古代神话,让民众知道他们有共同的来源,以激发他们的民族意识”,以救亡图存。至于这种“历史知识”是否靠谱,则属次要。所以,闻一多需要的只是这样一个结论:“龙族的诸夏文化才是我们真正的本位文化······历代帝王都说是龙的化身,而以龙为其符应,他们的旗章、宫室、舆服、器用,一切都刻画着龙文。总之,龙是我们立国的象征。”
    
    不过,即便是“龙图腾”的发明者闻一多,也对自己的这一发明的现实功效,是否一定良好,缺乏自信。所以,他又非常纠结地写道:“龙凤”在帝制时代,已成为“帝德”与“天威”的标记,“一姓的尊荣,便天然的决定了百姓的苦难”,“龙凤”二字不禁令人“怵目惊心”,所以 ,“要不然,万一非要给这民族选定一个象征性的生物不可,那就还是狮子罢,我说还是那能够怒吼的狮子罢,如果他不再太贪睡的话。”连”龙图腾“的发明者都如此游移不定,抗战时的中国民间,是否形成了”龙的传人“的共识,也就可想而知了。
    
    商朝的龙纹
    中国人是“龙的传人”吗?
    
    80年代,歌曲《龙的传人》走红,“龙”终于完全成为民族图腾
    
    闻一多对“龙图腾”概念的发明,确实对中国抗战起到了某种精神上的作用。《伏羲考》发表于1942年;同年,赛珍珠的小说《Dragon Seed》(龙种)在美国出版,小说描述了中国普通百姓在日军南京大屠杀后不屈的生存状态。米高梅公司以高价买下小说改编权,又斥巨资打造场景、服装、道具,并组建以凯瑟琳·赫本为首的明星阵容,拍摄出了同名电影《Dragon Seed》。这部电影的内容基调,受控于当时美国政府最重要的官方宣传机构“战时信息办公室”,旨在突出中国对日本侵略的抵抗,向世界传播中国抗战的努力。《Dragon Seed》(龙种)一词,大致可见“龙的传人”的说法已渐成型。
    
    《Dragon Seed》这部电影的出现,实际上是对晚清以来西方世界对“中国龙”的丑化(譬如,义和团事件后,纽约《世界》杂志曾发表一幅漫画,以一只张牙舞爪的龙,暗示着中国对世界的威胁)的一种拨乱反正。不过,这种“拨乱反正”并没有维持太长时间,随着四九鼎革与冷战格局的出现,“龙”再度以不友善的形象成为西方世界对中国的代称(如1963年9月13日美国《时代周刊》以一艘载满中国民众及领袖的破旧龙舟为封面)。只不过,这种形象,在冷战时期,已不能像抗战时的《Dragon Seed》那般,被再度反馈给中国。
    
    1978年,侯德健创作歌曲《龙的传人》,“龙图腾”终于如决堤之水,被所有中国人所接受。这首歌被收入各种歌曲集,如1981年中国广播电台编的《台湾歌曲选——校园歌曲台湾民歌》,1982年四川广播电台编的《广播歌曲集》,1982年河北省群众艺术馆编的《田园新歌》等等。1988年,侯德健获邀在春晚上演唱了《龙的传人》,更是红遍大江南北。有学者认为:这首歌迎合了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人“希望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心情”,“自然引起了人们的强烈共鸣”。⑨
    
    由于侯德健的身份是出走大陆的台湾歌手,因此“龙的传人”这个词在最初具有一定统战含义,常被用来指称两岸中国人,或海外华人、华侨。如1985年《望长城内外——爱国主义随笔》一书中,说从台湾驾机回大陆的黄植诚、李大维等是“龙的传人纷纷回到了龙的故乡”。后来这个词在各个场合,都成为中国人的代称。
    
    综上,作为皇权象征的龙,虽然古已有之;但作为民族图腾的龙,却是近代救亡图存目的下的重新发明。
    
    习仲勋(右二)、杨尚昆(右一)接见侯德健
    中国人是“龙的传人”吗?

    注释:
    
    ①③施爱东:《龙的政治:从通天坐骑到皇家奴役》,《民族艺术》2011年第2期。本期专题材料、观点绝大多数来自施爱东先生的研究成果,特此致谢;②袁第锐:《“龙的传人”说质疑》,《社科纵横》1995年第2期;④刘志雄、杨静荣:《龙与中国文化》,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290页;⑤⑦⑧施爱东:《龙与图腾的耦合:学术救亡的知识生产》,《民族艺术》2011年第4期。在西方图腾理论中,图腾必须是一种真实存在的东西,龙显然不是。图腾社会中的多数特点也并不适用于所谓的中华民族,尤其是外婚制——同一图腾的部族间不允许通婚。而在人口众多的上古中国,显然是无法实行外婚制的。⑥仲林:《图腾的发明:民族主义视域下的<伏羲考>》,《民俗研究》2006年第4期;⑨张伶俐、吉成名:《“龙的传人”一说的由来》,《文史杂志》2011年第4期。

                   博讯



我们一定要避免成为第二个印第安人

我们一定要避免成为第二个印第安人
——对《美国灭绝的印第安人是中国后裔》的点评

【这是一篇被腾讯、新浪联合绞杀的文章!大家注意一下改革开放以来的舆论就会发现,中国汉奸势力所宣扬的历史虚无主义和文化虚无主义,其要害就是宣称中国人是野蛮人,中华民族是野蛮民族,就在不久前人民日报还用整版发表本周宣称,不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中国永远走不出食人族社会。请大家注意,这里标题用的是走不出三个字,这三个字表明中国现在仍然属于食人族,问题就在于怎么走出食人族的问题,显然,这是在为灭绝中华民族制造舆论准备。这种舆论准备能够登上党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可见中国已经危险到了什么程度!】

作者:张宏良

无论印第安人是否是中国人的后裔,当今中华民族都面临着当年印第安人被灭绝的危险。现在的汉奸势力和汉奸文化,总是用所谓自由民主来麻醉中华民族,说什么现在是西方是自由民主社会,不可能再发生灭绝事件了,这种说法正像毒品一样地在麻醉着我们这个民族。

道理很简单,美国灭绝8000万印第安人的时期,恰恰是西方自由、民主、人权、博爱等口号喊得最响亮的民主鼎盛时期,而灭绝印第安人的美国三大领袖——华盛顿、林肯、杰弗逊——恰恰是美国白人种族主义和中国汉奸势力最为崇拜的所谓三大民主领袖,甚至包括西方最著名的人权领袖和民主人士,都没有对灭绝8000万印第安人——男女老少一起杀,用印第安人男女老少的头盖骨去政府换取土地——有过哪怕是一个字的谴责和疑问。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因为在美国人和西方白种人看来,印第安人是野蛮人,屠杀野蛮人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所以并不违背人权。大家注意一下改革开放以来的舆论就会发现,中国汉奸势力所宣扬的历史虚无主义和文化虚无主义,其要害就是宣称中国人是野蛮人,中华民族是野蛮民族,就在不久前人民日报还用整版发表本周宣称,不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中国永远走不出食人族社会。请大家注意,这里标题用的是走不出三个字,这三个字表明中国现在仍然属于食人族,问题就在于怎么走出食人族的问题,显然,这是在为灭绝中华民族制造舆论准备。这种舆论准备能够登上党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可见中国已经危险到了什么程度!

所以,多年来我们一再指出,中华民族再次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最危险的标志就是,以往的侵略者只是想占领中国,比如日本侵略者,而不是想灭绝中国。而如今美国对华战略,则是解体中国,灭绝中华民族,以恢复地球上人口数量与资源之间的平衡关系,维护白种人的优越生活。由于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巨大民族,要想灭绝这个民族,就如同猎杀大象那样,必须先麻醉这个民族,而历史虚无主义和文化虚无主义的汉奸文化,就是猎杀中华民族的麻醉剂。这就是我们一再强调,汉奸已成为中华民族最致命毒瘤的根本原因。

无论印第安人是不是中国人的后裔,我们都不愿意重蹈印第安人被灭绝的命运,我们不愿意自己和自己孩子的头盖骨,成为美国人再次向美国政府换取赏金的物品(大人100美元,儿童50美元),所以我们一定要做好准备,一是要对美国的灭绝计划针锋相对、坚决反击,并联合包括美国人民在内的世界人民,彻底打倒美帝国主义和白人种族主义;二是要诛杀汉奸,彻底消灭汉奸势力和汉奸文化。

许多善良的人劝说我们不要提诛杀汉奸,然而我们面临的事实却是,如果不诛杀汉奸,13亿中国人就要被屠杀被灭绝,要想避免13亿中国人被屠杀被灭绝的悲惨命运,就只有诛杀汉奸一条路。特别是当今中国汉奸势力,已经强大到远远超过南宋、晚清和民国时期,一旦发生外敌入侵,中华民族必将死于汉奸之手,所以现在诛杀汉奸,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关键时刻。

总之,我们绝不能重蹈印第安人的悲惨命运。如果印第安人是中国人的后裔,我们不想第二次被灭绝;如果印第安人不是中国人的后裔,我们不想第二个被灭绝。这就是我们同汉奸势力和汉奸文化之间不共戴天、势不两立的地方,这就是我们同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白人种族主义之间你死我活、不可调和的地方。

。。。。。。。。。。。。。。。。。。。。。。。。。。。。。。。。。

李旭之:致微信网民的公开信 ——同时质问腾讯公司
2015-07-24

作者:李旭之

致微信网民的公开信
——同时质问腾讯公司

今日社会,智能手机的使用已经遍于每个角落,几乎人人都在使用手机,通过手机的各种信息达到了空前繁荣的程度,并与影响更加广泛的互联网相接,建立了高速畅通的信息流通渠道。为网络信息繁荣做出重要贡献的腾讯公司功不可没。腾讯公司设计开发的微信平台,为当下人们交流信息,提供了最方便快捷的渠道。

微信中,不乏各种正能量和负能量的信息。作为一个有重要贡献和影响力的公司,更应该肩负起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为我国的社会文化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可是,近半年来,我们在使用微信中,却发现了诸多令人感到十分气愤的现象,那就是很多高含正能量的充满了爱党、爱国家、爱民族感情的文章,却常常被以举报的恶名,无端屏蔽,无法阅读,而非常多的带有负能量的诸如含有色情、暴力、丑陋内容的,以致暗含三反(反党、反社、反民族)内容的,虚无中国历史和革命史、质疑和丑化英雄的,为国民党蒋介石和汉奸卖国贼力图翻案的,赞美民国、诋毁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章、段子或者视频等,却可以大行其道,肆意充斥在微信中,却从无被举报、被屏蔽。对此,一切爱党、爱祖国、爱人民的我们,都要向腾讯公司质问:你们究竟想干什么?!

爱好和平、本性善良的我国人民,有谁能够想到,腾讯公司是一家在开曼群岛注册的中国——南非的合作公司,是一家中外合资或者纯是外资企业。在经济领域搞中外合资或者引入外资,符合国家政策,我们无可指责,但是超出所允许的经济领域,将长手伸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领域、舆论宣传领域,则完全就是一种侵略行为,是一种粗暴的殖民行为,是侵犯中国人民人权的恐怖行为,我们决不能答应。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自己的主权领土范围内,拥有法律保护的言论自由和文化权利,除了国家规定的有关部门之外,一切的国内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外资企业和任何个人,都无权干涉,更不用说在微信上肆意屏蔽和封杀。

近代中国惨遭西方列强侵略和蹂躏。西方列强把拥有独立主权的中国社会变成了半殖民地的社会,强行在中国设租界、划法外,并将一种治外法权的东西强加在近代中国人民头上。今天独立自主的社会主义新中国,决不允许小小的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在中国大地上再让类似历史上的治外法权的东西复燃。中国公民使用国家允许中外公司在中国销售的产品的行为是合法的,但这个行为内容的合法与不合法,不由中外企业来判定,而由中国政府有关部门来判定,对微信信息的屏蔽,还轮不到由腾讯公司判决,何况腾讯公司又做出了怎样取舍的判决呢?

从微信的判决结果看,我们完全有理由推断,在腾讯公司内部的信息审核人员中,暗藏着三反分子和汉奸,他们配合以国内的三反分子和大小汉奸们的举报恶行,将大量的符合党和国家要求的正能量文章予以屏蔽,封杀正能量声音,阻断正能量流通渠道,而强加给我们看到的,却是大量的满是吃喝玩乐的没有任何意义的信息,以及对社会有害无益的负能量的东西。

这是什么行为?这是新形式的私设公堂滥用私刑非法私自拘禁,危害社会公序良俗的行为。在民主法治的新时期,这是私搞文字狱因言推罪白色恐怖,外资企业信奉的自由又何在?在依法治国的中国社会,这是公然挑战中国法律的尊严和地位、破坏中国法治的纪律和坏境、侵犯中国人权的违法恶行。

我们首先会相信腾讯公司在中国的一切商业经营是遵守中国法律的,我们也愿意相信腾讯公司教育和引导公司员工会遵守中国法律的,但是微信屏蔽的一边倒的现象,我们不得不怀疑这种遵守能有几成的遵守?不得不要求腾讯公司认真审查这一现象是怎样发生的?其中是否有公司的违法行为?是否有一些员工的粗暴违法行为?如果有,则必须立即终止,并且按照党和国家的要求,对所有使用腾讯公司产品的信息进行监测,如有三反言论、色情、暴力、丑陋、血腥、低俗透顶的信息,应先予屏蔽并立即向国家有关部门举报,而除这些之外的一切正能量声音,则必须义不容辞地做好协助宣传的工作,同时将阻挠分子调整出或者开除出这一工作领域。

另外同时,我们强烈呼吁党的宣传部门,政府的宣传管理机构,外资监管部门等等机构,都要肩负起自己的职责,不要忘了自己身上的责任和义务,决不能将中国网络信息的监管权随意放弃,或者擅自转移给别人,或把信息判决权被别人夺走或者窃取,而要认真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不可渎职失职,否则在今天人们思想已经高度混乱的状态下,不作为、不勇为、无担当,都是一种失职。

2015723

附:请看近期短短的一段时间,腾讯从微信平台上恶意屏蔽掉的文章竟有如此之多:

1《东北拉响人口警报》
2《美国民主基金会渗透中国路线图曝光》
3《金一南:抗日战争唤起了中华民族的集体觉醒》
4《李希光 孙力舟:中巴经济走廊的战略价值与安全形势》
5<求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不动摇》
6《张国君:重振党组织的威信》
7《罗思义:独特制度在股市危机中再次拯救中国》
8《习近平:中央领导是人民的大勤务员,实体经济要搞上去》
9《张宏良:我们一定要避免成为第二个印第安人》
10《蔡恩泽:谴责侵略不忘拷问汉奸》
11《西方话语中的民主陷阱及其批判》
12《狼牙山五壮士是逃兵?》(此文为狼牙山五壮士正名)
13<求是>:重拳铁腕彻底铲除结党营私的丑恶现象》
14《千钧客:请以国家之名捍卫烈士的名誉》
15《卢沟桥事变后蒋介石继续对日媾和》
16《历史是最好的清醒剂——纪念七七事变
17《纽约时报:中国为什么要救市》
18《媒体揭土耳其反华游行背后:各种歪曲报道煽动》
19《肯德基被告了——因为使用转基因》
20《股市成为动荡中国的突破口》
21《人民战争思想足以令颜色革命灰飞烟灭》
22《解放军报:现在人民还跟着共产党干什么?》
23《佟屏亚:在国防大学演讲转基因危害
24《中国最大危险是汉奸,尤其是经济汉奸》
25《昆仑岩:习总给国企改革把关定向抓两头控全局》
26《罗援:爱国无罪 卖国必惩!》
27《龚云:8800万人的大党:敌人只能来自内部》
28《不到美国不知道什么叫意识形态斗争》
29《北大教授李玲:一部分高级干部不愿意给老百姓免费医疗》
30《李旭之:从宗教势力的扩张到对人的关怀》
31《思想火炬微博批了黑龙江省省长推荐自由化书目》
32《安倍否认<波茨坦公告称投降只为结束战争
33《迟浩田上将谈狼牙山五壮士:有人上蹿下跳丑化英雄,不能容忍》
34《求是:无论怎样改革,国企的地位作用不可动摇》
35《张宏良:必须恢复捍卫英雄和烈士的伦理法律》
36《习近平:我的自述》
37《习近平:反腐没有休止符》
38《日军小队长重返狼牙山:磕头谢罪嚎啕大哭》
39《昆仑岩:恳请中央网信办:对网络封杀正能量的行为该管管了》
40《黄奇帆这5个小故事,直接让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傻了》
41《胡钰:以延安精神培植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
42《左凤荣:戈尔巴乔夫民族政策的失误与苏联解体》
43《习近平:毛主席用兵真如神,真是游击战的典范》
44《罗援将军:鸵鸟政策或招致民族危亡》
45《郑永年:中国要避免轻信或恐惧西方》
46《如此惊人的药价单把医院变成了屠宰场》
47《戴旭:从<马关条约>看晚清中国病
48《余爱水:纪念抗战胜利是为了永远胜利》
49《其实中情局才是最好的艺术评论家》
50《美国对华的猎鹰计划》
51《保安公司私有化必将导致国家黑社会化》
52《诺奖得主:把金融改革全部交给市场?这无疑是把中国经济交给美国政府来控制》
53《梅新育郭松民捍卫狼牙山五壮士名誉引起诉讼案始末》
54《当前我国文化安全亟须正视的六大问题和对策》

。。。。。。。。。。。。。

等等




史义军:于浩成和他的自寿诗




2015年9月14日

     

    史义军:于浩成和他的自寿诗

    2015年3月于浩成先生在家中。

    史义军:于浩成和他的自寿诗

2015年9月4日在家中过生日。摄影:史义军

    2015年8月30日是于浩成先生91岁生日。先生的生日从来都是按阴历来过的。往年的生日一般都是在饭店过。但今年不同,他的生日是在家中过的。9月4日,张显扬先生的夫人张靓文,还有先生的忘年交少安兄、滨海兄和我及他的家人为他祝寿。没有蛋糕,只有好酒(董酒)佳肴。席间于老吟诗一首:

     乙未中秋有感

     病体缠绵到金秋,时局不宁更堪忧,

     匹夫有责空言耳,放言无忌招祸由。

     苟全性命于乱世,谨言慎行记当头,

     且喜花好月圆日,全家团圆解千愁。

     在这里有必要介绍一下先生的履历,先生1925年7月17日(旧历)生于北平,父亲董鲁安,又名于力,原任燕京大学国文系教授兼主任。1942年8月到晋察冀边区,母亲关竞。受家庭影响,先生于1943年7月到晋察冀边区参加革命。1948年毕业于华北联合大学俄语系。1946年后历任《晋察冀日报》编辑,晋察冀军区司令部秘书处英语译员,天津市公安局科长,公安部群众出版社编辑部主任、副总编辑、社长兼总编辑,《啄木鸟》杂志社社长,天津南开大学法学所名誉所长、教授,首钢中国法律与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美国哥伦比亚等大学访问学者,中国出版工作者学会理事,北京杂文学会副会长,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中国宪法学研究会副总干事等。1946年开始发表作品。198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新绿书屋笔谈》、《鸣春集》、《当代杂文选粹——于浩成之卷》等。

     我们都知道先生是一位法学家、杂文家,其实他还是一位诗人。这一点可能是受其父董鲁安先生的影响。董鲁安先生出版有诗集《游击草》,董必武、吴玉章为其题词。 其实,先生对诗词写作自有心得,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笔耕不辍,到1985年就已经编定了《新绿书屋诗抄》共118首。先生对写旧体诗有自己的看法,我去年给他做口述时,他说:

     这几十年来出版了不少同志的旧体诗集,除了董必武、陈毅等领导同志的诗集外,还有聂绀弩等人的《倾盖集》、李荒芜的《纸壁斋诗集》等等。这些诗集与新诗一样拥有大量的读者,其中也包括广大青年。鲁迅、郁达夫等人的旧体诗尤其脍炙人口,成为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瑰宝。郭沫若的旧体诗,也同他的新诗一样受到广大的文学爱好者热烈欢迎。而五四以来的新诗,虽然拥有不少读者,产生出艾青、张志民、流沙河等不少杰出的诗人,获得了无可置疑的重大成就,但是作为诗这一文学体裁特征的格式和韵律却始终未能根据中国现代语言的规律定型化,(没有固定格式和韵律的自由诗,我理解只能是诗的一种,而且是变体)因而不能跳出少数人的圈子,从而像我国旧体诗那样为更广大的读者群所喜爱和欣赏。我们究竟有几首新诗能够读起来朗朗上口,从而长久地为人们所传诵呢?

     他说,旧体诗是讲平仄的,而北方话中没有入声,我们现在作旧体诗,就不必拘执于“平上去入”的四声,改用“阴平、阳平、上声去”大概也是可以的。总之,思想内容应是第一位的,而形式则应服从内容的需要,因此,我认为今天也大可不必拘执于严格的韵律,否则就会产生削足适履,以词害意的结果。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写作的,近几年,先生诗兴越发浓烈,常有佳作。下面,我将先生的几首自寿诗刊发于此,请朋友们欣赏,同时也祝于浩成先生健康长寿!

     六十自寿诗

     光阴荏苒六十年,体尚顽健两鬓斑。

     性刚才拙与世忤,道路崎岖走万千。

     放言高论每失驷,祸从口出亦心甘。

     得失岂为个人计?任重道远志弥坚。

     六十五自寿诗

     雨凉叶落又值秋,骨肉离分老少愁。

     民不自由毋宁死,国无法治最堪忧。

     刘伶遁世何足慕,葛亮出山岂为侯?

     放眼五洲风云变,匣光终将射斗牛。

     七十自寿诗(写于美国)

     南冠免去效沙鸥,老迈无家亦堪忧。

     美加奔走及台港,宪政鼓吹为自由。

     甘抛热血迴天地,誓抗寒潮写春秋。

     人攒钱眼活何累,我待还都醉一瓯。

     七十一自寿诗(写于美国)

     离家去国忽三年,每向黄粱觅长安。

     千夫所指几时死?沐猴作状竟当权⑵!

     鲁连蹈海羞秦帝,王粲登楼托楚天⑶。

     世棋莫测云翻卷,何日长风迎我还。

    [注] ⑴黄粱,梦也。唐传奇中有黄粱一梦的故事。陕西西安原名长安,曾是汉、唐几个朝代的首都,后遂泛指首都为长安,这里是说北京。⑵古语云:千夫所指,无疾自死。成语中有沐猴而冠的说法。⑶鲁连即鲁仲连。《战国策》中有“鲁仲连义不帝秦”一节,说鲁仲连宁可蹈海而死,也不愿向暴秦俯首称臣。王粲,三国时魏朝著名诗人,建安七子之一,归曹魏以前曾在荆州依刘表,著有《登楼赋》。五、六两句袭用先父诗原句,见董鲁安《游击草》,三联书店一九八三年版,第八十二页。

     七十九岁自寿诗(写于美国)

     老翁七九复何求?须尾俱全咏春秋。

     鸟语花香真乐土,天青海碧任遨游。

     残枰紫禁传无解,山姆扬威更堪忧。

     乡愁客梦伤逝水,已是十年域外留。

    八十自寿诗(写于北京)

     早岁岂知世事艰,翻山渡水赴延安。

     一腔热血革秦政,两度蒙冤着楚冠。

     吾道难行浮于海,异邦虽好梦难圆。

     万里归来人未老,壮心不已踵前贤。

     九十自寿诗

     忽忽行年九十秋,生不逢辰万世休;

     几代独夫皆秦政,纳粹列斯共一丘。

     保安维稳频亮剑,宪治开张梦里求;

     忧愤难平无眠夜,且待鸡鸣破晓筹。

    来源:纵览中国


 


上兩條同類新聞:
  • 左手劈刀/基督徒胡石根/破解国民性的密码/理念与信仰倒是腐败之母
  • 孙立群:基督徒胡石根/阿谅:破解国民性的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