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进化』问题的三条思路
社会进化问题的三条思路
严家祺 :《普遍进化论》第12章 第11-12节
纽约明镜出版社2009年出版
如何减少人类社团因人的动物性而造成的弊端?如何使人类社会日益完善美好?几千年來,有着兩條不同的思路。第一条思路是自上而下规划蓝图、按照蓝图、计划改造社会的思路。从柏拉图的《理想国》、莫尓的《乌托邦》(注1)、康帕內拉的《太阳城》(注2)、摩萊里的《巴齐里阿达》(注3)、圣西门的“实业制度” (注4)、傅立叶的“法郎吉”到马克思“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社会,都属于这一思路。
第二条思路是自下而上、使社会逐步规范化的思路,這需要确立若干规范、规则或规章,使民众在这些规范、规则或规章的约束下而使社会逐步形成新的秩序。摩西十戒;孔子的“仁”、“义”、“礼”、“智”、“信”;


(图12·11·1)托马斯·莫尓和乌托邦地图
欧洲文艺复兴时代人文主义者对“个人”和“人性”的肯定;洛克、孟德斯鸠的“分权论”;亚当·斯密的“一只看不见的手”,近现代的宪政、人权学说;迈克尓·欧克肖特(Michael Oakeshott)保守主义等等都属于第二条思路。
『社会理想主义』思路
第一条思路是按人的一种理想 ,按照总体设计改造人类社会的思路,可以称为“社会理想主义” 思路。人不同于动物的地方,在于人有理想,有想像力,有设计和創造的能力。所以,当我们談到“设计”时,就想到要凭人的智慧“自上而下”地进行设计,设计理想社会中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位思想家的理想社会,自成体系。托马斯·莫尓虽然受到柏拉图《理想国》的影响,但他构思的乌托邦体系不是柏拉图理想的发展。傅立叶的“法郎吉”是一种理想的生产消费协作组织,是按人的不同请欲和形形色色个性组建起来,使每一个人在其中可以找到他所爱好、并适合他做的工作。傅立叶的理想社会是他一个人头脑设计出来的,当然与早他300年的托马斯·莫尓大不相同。社会乌托邦体系是一种理性体系。每一体系的创建者都相信理性的力量,认为依靠人的理性,人们会接受这种理想,并付诸实行。
『 社会规范化』思路
第二条思路,只是指明了人类社会不同系统的规范,这些规范有的是先验的、绝对的,有的是可以根据经验不断修改的。曼德勃罗集和形形色色的“分形”图案是由非常简单的规范自动形成的(参见§10·5)。不同物种的生物体的复杂性是由“DNA规范”自动、自发形成的(参见§10·8)。每一种“分形”图案、每一种生物体的复杂结构都是一种“秩序”。人类社会组织也是“生命体”,社会秩序事实上也可以靠若干规范、靠教育和观念的普及、“自下而上” 自动、自发形成。这条思路可以称为“社会规范化”思路。
“社会规范化”是一种不断积累、不断修正、不断完善的过程,因而,在人类社会的实际进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社会理想主义”只是一种凭借理性对未来理想社会的构思,就象设计一栋建筑物那样设计未来理想社会的一切细节。由于人类社会不是普通建筑物,而是生命体,因而象设计一栋建筑物那样设计未来理想社会往往会导致失败。人类社会是一个动物园,要通过这个动物园中的一个或几个“个体”头脑中的“思想”、“计划”“方案”來改造社会,如同一个人企图凭借头脑中的观念改造自己头脑中的“基因”一样。人虽然有高度理性,但任何人的理性都不完善。一个人能够设计一栋大楼,但不能“自上而下”地设计一个新的“人类社会生命体”。人有意志,有自主性。一栋大楼的每一塊砖、每一根柱子、每一塊玻璃都没有意志,没有自主性,它们可以听凭建筑师的安排放置在特定的位置,而一个人构思的理想社会,即使象傅立叶的“法郎吉”那样已考虑到每一个人的请欲、爱好,但“法郎吉”的安排对每一个人來說,都是接受外来指令。如果“自上而下”地设计了一个新的“人类社会生命体”,为了实施设计方案,就必须按方案推行一个个指令。宗教、道德、教育都有助于推行这些指令,但往往离不开不同程度的强制。
社会理想的变质
如果强制过度,或者长期实行强制,必然会使社会理想变质。更严重的是,一些大权在握的人,以伟大理想和建设美好新世界的名义行使权力时,他为个人、家族、小集团牟利成了他的实际目标。在人类历史上,那些贪赃枉法的首脑、大人物不乏其人,为“伟大理想”奋斗反而给人民带來灾难。
许多团体在创建初期都充满生命力,然而,时间一长,只要团体缺乏最基本的规范——首脑人物没有明确任期,没有规范化的更迭机制,没有权力制衡,它们必然走向腐败,就连宗教团体、道德倡导组织、“反腐败”机构都难以幸免。腐败的后果不是组织的解体,就是革命、革新或变革。国家作为一个地域中有“垄断性武力”的最大团体也不例外。所以,所有团体、所有国家的历史总是充满着各种矛盾、各种冲突、各种事件,历史就是这样 永无穷尽。政治、經濟、社會制度的改革,就是為人類自己創造良好的“活環境”。好的政治制度就是承认政治动物大量存在,要用权力來制衡权力,使任何大权在握的政治动物的权力受到明确的、严格的限制,选举、分权、任期、法治都是限制权力的根本原则。与此同时,人类还需要描绘未来的理想社会,需要乌托邦,需要指明远景、指明前途和方向,只是不能依靠暴力和强制來推行,而只能依靠教育和观念的普及、依靠“自下而上”的“社会规范化”道路來实行。
『全球大脑』和『新乌托邦』
社会进化的第三条思路是在全球电脑和互联网系统高度发达的条件下,把上述两条思路结合起来。现在的全球性电脑和互联网系统只相当于水螅神经系统,没有大脑。随着全球电脑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当在全球范围內出现了一个真正的“全球大脑”、出现了遍布全球的“自主神经系统”后,一些(不是全部)全球性、全国性重大事务,如气候暖化控制、金融风暴控制、战争控制、全球性的海洋开发、太空开发,需要把“自上而下的规划蓝图”和“自下而上的规范化”结合起来,一种新的、有可行性的“社会乌托邦”就会形成。当然,更新、更好、更易实行的“社会乌托邦”因人类对理想、完美的追求的本性仍会不断提到人类面前,而在建立这些“社会乌托邦”的过程中,由于人性的不完美性,又必然充满各种矛盾、冲突、曲折和挫折。人类历史的曲折离奇、变化万千就象“分形”图案那样,“自相似”而又永不重复。
(图12·12·2)无限复杂的“分形”图案,
它的“秩序”有简单规则形成

§12·12 涌现特性
『整体论』『还原论』『涌现论』
對我們周圍世界各個層次的現象,有兩種解釋和描述方式,一是還原論(Reductionism),二是整體論(holistic view)。還原論主張把高一級層次的現象還原為低一級層次的現象,用低一級層次的現象來解釋和描述高一級層次的現象。整体论是指一个系统(高一級層次的結構、現象)并不能被其组成成分(低一級層次)之組合所解释或决定。事實上,還原論和整體論都包含著部分真理。如果考慮到“涌现現象”,就可以克服還原論和整體論的片面性。当低一层次的多种不同“个体”以不同的、特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时,高一层次的“个体”就会“涌现”出低一层次“个体”所没有的特性,這就是“涌现現象”。水是由氫和氧组成的。水具有不同于氫、也不同于氧的特性。对氫和氧來說,水在常温下呈液态就是一种“涌现特性”。巨量气体分子聚集在一起时,气体的温度、压强就是“涌现特性”,这是单个气体分子所没有的特性。金属原子的巨量聚集,会产生出“硬度”这一“涌现特性”。生命是许许多多特定的巨量大分子以特定的空间构象结合在一起、并以特定的程序運動而产生的“涌现特性”。主权、国家实力、战争能力是巨量“个人”以一定方式结合成“国家”时形成的“涌现特性”。
人脑会思维,有想像力,也是一种“涌现特性”,这是由人脑中数百亿个神经元以极其复杂的方式组合在一起时产生的“涌现特性”。
从分子进化和生物进化过程中可以看到,进化过程是把低一级层次中反复出现的结构、程序、反应方式转变成高一级层次中的规范过程,也是高一级层次中产生“涌现特性”的过程。这样,在高一级层次中,低一级层次中结构、程序、反应方式就“模块化”了,低一级层次中所有“模块化”的步骤就会自动完成。高一级层次中,在无须再为低一级层次中各种复杂变化而操心了。人类社会中的权力关系和分层结构、思想体系中的概念、理论,都具有这种“模块化”特征。“模块”就是配件、构件,而配件、构件可以由更小、更基本的配件、构件组成。由模块拼接、组装起来的整体可以成为更大整体的配件、构件。世界的层次结构,使高一级层次比低一级层次有更多的、新的“涌现特性”。
在生物界,“進化”是大自然對物種一代又一代的、“逐代修改”(遺傳變異)的歷史過程(§11·8)。在世界的各個層次,同樣是“逐次修改”、規范化,加上高一級層次的涌現特性使我們的周圍世界呈現出普遍的進化現象。而所有這些進化,都離不開能量對系統的持續輸入。在規范世界里,無需能量的輸入,迭代過程就能造成演化——進化、退化、循環變化(§10·7)。從數學上看,“迭代演化”都可以“非歷史化”(§11·8)。現實世界(物質世界和觀念世界)中的進化不過是規范世界“迭代演化”的表現而已——這就是“多層次進化論”。
---------------------------------------------------------------------------------------------
(注1)托马斯·莫尓(Thomas More,1478---1535年),1515年写出《乌托邦》一书,该书全称是《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的既有益又有趣的金书》。1523年莫尓当选为英国下院议长,1529年任英国大法官,成为英王之下第一人。1533年因拒绝宣誓承认英王是教会首领而被捕,1535年被处死刑。
(注2)康帕內拉(Tommaso Campanella,1568—1639年),意大利人,因反对教皇和西班牙统治者,被囚禁30年。《太阳城》是他在监狱中写的著作,书中描绘了一个没有私有财产、没有剥削、压迫的理想社会。
(注3)摩萊里,Morelly是笔名,本名不详,法国人。1743---1755年间曾出版6本著作,其中《巴齐里阿达》是摩萊里描写理想社会的作品。此书出版后遭到攻击,摩萊里又写了《自然法典》(1755年出版)作了反驳和回应。
(注4)圣西门、傅立叶、欧文是马克思以前的三位著名的“空想社会主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