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 站 内 搜 索 □
請輸入查詢的關鍵字:


標題查詢 内容查詢

一言九鼎     
三地風采     
四面楚歌     
五洲學興     
六庫全書     
七七鵲橋     
八方傳媒     
九命怪貓     
十萬貨急     

 
习奥记者会/中美斗而不破之秘/胡生若梦/中美峰会难有结果/中国现状
發佈時間: 10/13/2015 12:23:37 AM 被閲覽數: 362 次 來源: 邦泰
文字 〖 自動滾屏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收件箱 :  bangtai.us@gmail.com



视频:现场直播习近平、奥巴马记者招待


京港台:2015-9-26 04:05| 来源:youtube |


 


  




胡歌:胡生若梦- YouTube

www.youtube.com/watch?v=lXMoV464a_8
2014年12月14日 - 上传者:李嘉慶
何东真是,对嘉宾的回答没有任何反应,就是自己问问问。 另外,不是说你家有出车祸的人,有得绝症的人就说明你有道德 ...





何清涟:中美“斗而不破”之秘:以经济合作为纲



2015年9月25日


    
    
    何清涟:中美“斗而不破”之秘:以经济合作为纲


    习近平造访波音工厂
    
    习近平2015年访美,与历次中国领导人访美略有不同,重要舞台搭建在西雅图。这种安排其实体现了中国式智慧与目前中美关系的实质:经济合作是个纲,纲举目张。只要抓住这一提挈全局之纲,中美关系就会维持“斗而不破”状态。
    
    经济合作为何是“纲”?
    
    在美国,影响白宫对华政策的至少有三支力量:一支是以两国经贸关系为优先考量的财政部与商务部(支持者为美国金融界与产业界的跨国公司),代表美国的即期利益需求;另一支以国务院为代表,从克林顿时期的人权外交开始,一直希望通过接触、说服,影响并引导中国进入西方体系。这两支力量构成“拥抱熊猫派”的主体,是近年主导美国对华政策的重要力量。第三支被称为“敲打熊猫派”(由蓝队与弑龙派演化而来),以强调地缘竞争的五角大楼为代表。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内,这支力量无论从人数还是从影响来看处于衰退状态,直到近两年势头变得稍旺。与之相应的是亚太地区地缘政治也发生同步变化,在南海问题上主张强硬立场的就是这支力量。
    
    长期以来,“政冷经热”是中美关系的特点。中美关系多年处于“斗而不破”状态,全赖美国商界、金融界这根“中美关系的民间支柱(洪博培语)”的鼎力维持。此次习近平访美首站选在西雅图显然经过精心考虑。这里曾是波音总部,现在还有数万员工。波音公司与中国有极为密切的合作关系,该公司上月发表对中国市场展望的年度报告,预料中国在2034年前将要增加6330架新的民航客机,总值达9500亿美元。顾客是上帝,手持巨款待购的中国元首,自然更是上帝之最了。在这里举行中美企业家座谈会,与此刻华府以网络攻击、南海冲突、人权话题等构成的言论气场相比,几乎是冰火两重天。
    
    习近平在西雅图的讲话,比如中国不会降低人民币汇率以刺激出口,他将继续推进2013年确定的宏大经济改革计划,中国政府也不会歧视外国公司,中国将坚持市场经济改革方向,这些言论对美国朝野均是极好的抚慰。习近平还特别回应了美国94位CEO写给白宫的联名信,呼吁早日谈成双边投资协定,为各自国家的外企创造更公平的竞争环境。
    
    可以说,只要中美没进入战争状态,有美国商界人士为中国游说,天大乌云也终会散去,比如2013年以来中美关系被称为降至冰点,目前这冰块似乎已经开始消融。因为无论是政府财政税收,还是NGO,都离不开商界金融界的支持。
    
    北京曾经砍削“中美关系民间支柱”
    
    从克林顿时代开始,美国对华外交国策可以用几个字概括:接触、说服、影响。希望通过经济合作,促使中国市场开放,并通过中美法律合作援助项目、外国NGO组织大量进入中国,产生“涓滴效应”,促使中国政治慢慢改变。
    
    中国方面的愿望是:加强经济合作,拒绝西方价值观渗透。上世纪90年代初中期中国处于缺钱状态,被迫在经济合作的同时接受了美国法律援助并允许NGO进入中国。到2010年代,外资如潮水般涌进,中国政府的财政收入节节拔高,北京就开始反对颜色革命,限制外国NGO的活动,不为几个小钱妥协了。同时公开声言今后对外资要进行挑选,逐步收紧外资政策:2008年正式实施“两税合一”,取消外资的税收优惠。
    
    从2013年开始,中国政府双管齐下,调查外企行贿与反垄断并行,调查名单上的大型跨国公司名单变得越来越长,2013年8月,美国微软公司受到反倾销调查,美国克莱斯勒公司、德国大众-奥迪接受反垄断调查。与此同时,国家发改委对数十家外资奶粉企业进行反垄断调查,其中美赞臣、恒天然6家企业共上缴6.68亿元巨额罚款。国际医药行业巨头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GSK)等因行贿受到严厉调查,部分高管涉嫌严重经济犯罪依法立案侦查。随着外资政策收紧,美资陆续撤出中国。
    
    进入2010年代之后,美国工商界游说团体中国美国商会(American Chamber of Commerce in China)在其年度报告中,都要指出中国投资环境正在恶化,美资对在华投资信心下降。今年2月发布的一项调查报告仍然显示,超过半数的美国企业认为中国的保护主义是它们最为担心的挑战之一。
    
    北京终于省悟:商界不高兴,后果很严重
    
    中美经济合作关系日显颓势之时,中美关系日趋恶化,南海冲突、网络攻击等几乎成了近几年中美关系的关键词。但熟悉中美关系的人心中很清楚:中国因暴发户心态的膨胀,肆意砍削美资公司这根“支柱”,因而失去了中美关系中最有效的润滑剂。
    
    我曾在《中国“游说”美国的道路正在变窄》(2013年7月)一文中指出中国成功地学会利用美国政治的“游说文化”。在美国,游说是合法的政治活动,大批智库、游说集团、公关公司和民间组织云集于华盛顿北部的K街,形成了有名的K街政治。中国政府雇佣了多家K街的游说公司帮助其在美国政界进行游说,“基辛格顾问公司”(Kissinger Associates, Inc.)是其中最著名的一家。这次习近平到访西雅图,年近90的基辛格也不惮辛劳前去捧场。
    
    更重要的是,过去20年多年当中,中国政府还拥有一支不花钱的游说队伍,即在中国投资的各大跨国公司,其中的主力是微软、通用汽车、波音等美国公司及花旗银行等金融巨头。它们一直主动帮助中国政府游说美国政界,效果远比中国花巨资聘请美国K街专事游说的公关公司好得多。中国加入WTO之前,这些公司每年都呼吁美国政府无条件延长对华最惠国待遇。面对中国恶劣的人权状态与专制政治,他们游说国会的主要理由是:“经济发展将会促进中国的政治改革”、“网路普及将给中国带来新闻自由”等等。这些游说活动中有一项在中美贸易史上可载入史册:2000 年(即中国加入WTO的那一年),波音等美国数百家跨国公司结成团体,发动了声势浩大的游说行动。参与人员包括各公司的政府关系专家、行业联合会的游说机构以及共同雇佣的专门游说公司,终获成 功。这次集体游说总共花费1.12亿美元--此前,美国商界集体行动的最高纪录是建立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游说,花销总额为3000万美元。
    
    这些跨国公司对自己那“中国政府的老朋友”地位信心十足。微软、通用、大众-奥迪等企业面对北京政府的调查,采取积极配合的态度。通用汽车表示,2012年以来,上海通用汽车一直“积极回应”中国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的要求,并协助对汽车产业的调查和研究。当微软在中国受到反垄断及逃税指控并受到巨额罚款之后,这些公司对中国政府颇有意见,基本不再为中美关系缓颊,中美两国从此进入摩擦多发时期。
    
    习近平访美前,北京与美国商界互释友好信号
    
    经历了两年左右的摩擦,北京终于意识到,对美在华企业的不友好等于伤害友谊 之手,结果是双输。在华府政治中,北京需要美国商界这根“民间支柱”,于是开始释放友好信号,一直在苦等北京回心转意的美国商界对此积极回应。
    
    9月16日,正值华府智库人士及政界要人纷纷发言,批评中国的网络入侵及人权状态、追问南海冲突中的北京责任之时,《94位美国公司CEO联名呼吁中美缔结双边投资协定》适时发表,曾“在中国撞了墙”的传媒大亨默多克旗下的《华尔街日报》接着发表了对习近平的独家专访,默多克本人还接受了财新网采访,表示他对中国经济与形势看好。原来对习近平访美极为不利的言论气场开始转向。
    
    只要对1989年以后中美关系有所了解,就会明白美国商界这根“中美关系的民间支柱“有多重要。所以,北京需要牢记中美关系中,”经济合作是纲,纲举目张”,只要有美国商界的老朋友在,中美关系就能够“斗而不破”。
    
    来源:美国之音




李兆富:中美峰会难有结果



2015年9月25日

    
    
     近来美国非常热闹,教宗访美,习近平也访美,由地缘政治到网络安全到贸易不平衡到气候变化,甚么都触及,不过,今次中美元首峰会,我不认为会有任何实质的结果。甚至可以说,以上一连串的议题,绝大多数在可见将来都不会有明显的转变。毕竟,许多问题背后都有其深层原因,又怎可能凭简单的协议就能够扭曲发展的轨道。


    
    我认知当中的美国人,其实都不认为中国算甚么一回事。美国每天的新闻和舆论,绝大多数都是本地的事情,但一讲到中国,几乎都是跟经济贸易相关的新闻。在太平洋的另一边,中国既视美国为出口对象,是大客户,但同时又视美国为竞争对手。可是中国在科技的发展水平,跟美国仍然有一段距离。过去几年,发生了多宗中国商业间谍在美国盗取商业机密的案件,也反映了现实的情况。
    
    美中之间最大的矛盾,在于贸易不平衡。曾几何时,中国有著低劳力成本的相对优势。但过去十多年来各种法规转变,令中国的成本优势渐渐消散;加上能源价格急升,以及自动化生产技术的进步,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地位,已经岌岌可危,也可以理解中国的决策者为何在这种情况下,更加执意要走十七、八世纪那种重商主义(Mercantilism)的政策纲领,以促进出口、限制进口和资金流出作为方针。
    
    廿世纪初,世界经济重心,由大西洋欧洲的一方,转移到美国。由1920年代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虽然经历过大萧条,但事实上十九世纪下半页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早就奠定了美国作为科技工业强国的地位。由1880年代至1960年的八十年间,美国差不多年年录得贸易顺差;强劲的贸易收入,令到美国在二十世纪初取代了英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强国。
    
    与此同时,之前一代的世界经济重心英国,则由赚取贸易收入,变成了一个有财赤和贸赤的双赤国家。日不落帝国由辉煌到暗淡,战争和福利的负担还是其次,更重要是经济竞争力不进则退,被对手从后赶上。英国去工业化,衍生连串社会问题,一直缠绕了这个国家,至上世纪的七、八十年代。
    
    这段历史,难免令人联想到今天的中美经济关系。
    
    过去二十多年,中国成为了新的世界工厂,美国的跨国企业,也有不少在中国设立生产基地。美国的朝野,早就有不少政客投诉工作外流,更将矛盾直指中国。 另一方面,客观事实反映,在廿一世纪的今天,中国已经不可以像二百年前般,以建立贸易和资金限制的壁垒,进行保护主义。
    
    贸易顺差累积起来的外汇储备,表面上虽然是强大的象徵,但这些资本在中国境内并没有得到真正有效的投资,反之因为缺乏一套有效的市场机制。去理顺资金分配的过程,构成的资产价格泡沫,对社会影响明显是弊多于利。
    
    虽然在可见将来,中国不会开放资本控制,但结构性的扭曲继续下去,最受伤害的仍然是中国本身。美国企业,尤其是金融业,当然希望可以涉足这些巨额资金,这也是为何这次峰会之前,美国的九十多家上市公司的总裁联储促请中美元首推动投资协议。但结果是甚么一回事,又另作别论。
    
    来源:自由亚洲电台




中国现状

作者:游子彗星  于 2013-8-8 贝壳村

 

中国现状: 穿大街,走小巷,到处都有麻辣烫, 啤酒肚,小平头,大金链子黄鹤楼, 软中华,硬玉溪,头发越短越牛逼, 光膀子,露纹身,做梦全想开大奔, 穿貂皮,挤公交,四处掉毛往下飘, 拿苹果,没有兜,摇摇晃晃招小偷, 交警队,派出所,不找熟人没结果, 聊微信,见网友,本人总比照片丑, 出租车,头一甩,心情不好就拒载, 当领导,是真好,公款消费瞎胡搞, 斯巴鲁,汉兰达,机关牌照没人查, 城管局,执法科,明抢暗夺骗吃喝, 超级稻,有机米,骗来骗去骗自己, 人托人,脸脱脸,专门杀熟跑保险, 拆迁户,死命扛,开发公司雇流氓, 选村长,拉选票,社会大哥最有尿, 铁饭碗,有财政,房子多的都改姓, 爹是官,儿是员,有权历代不愁钱, 卫生局,街道办,办点 B 事先吃饭, 抄电表,收水费,物业收钱不怕累, 冬天冷,热费贵,暖气不热也不退, 教育好,收费高,带着学生把房包。 就这社会现状,CCTV还有勇气播放一个所谓"扬正气,促和谐"的公益广告。广告中,拿红包给医生,医生说:"请别侮辱我!"拿红包给法官,法官说:"请别藐视我!"拿红包给老师,老师说:"请别伤害我!"拿红包给警察,警察说:"请你尊重我! "看完广告我默默地对电视说:"请别忽悠我。。。。。。。。。

 


上兩條同類新聞:
  • 中国经济萧条至少5年/汇丰:美国股市已经触顶/中国放弃货币战争以退为进
  • 浮沉/十大短命天才诗人/六四辞国中国知名官员的归宿/忌讳30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