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 站 内 搜 索 □
請輸入查詢的關鍵字:


標題查詢 内容查詢

一言九鼎     
三地風采     
四面楚歌     
五洲學興     
六庫全書     
七七鵲橋     
八方傳媒     
九命怪貓     
十萬貨急     

 
人民日报:中药秘方大量流失/大陆人口2025年将达14.13亿/美国房屋交易的未来
發佈時間: 10/12/2015 11:39:16 PM 被閲覽數: 137 次 來源: 邦泰
文字 〖 自動滾屏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收件箱 :  bangtai.us@gmail.com





民日报:中药秘方大量流失 成外企摇钱树



2015年10月09日

     
     来源:人民日报
       
                       中医药宝库的开发利用,不只是加盖“防盗水印”、撑开法律“保护伞”,更要放在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的地位加以布局。
    
    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而获诺奖,令公众重新审视土生土长的中医药。8日,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三部门举办的相关座谈会上,“青蒿素源于中医,中医药是中国最具原始创新的科技资源”,成为与会专家谈论最多的主题。
    
    屠呦呦说,“青蒿素是传统中医药送给世界人民的礼物”,但这个礼物却是“免费”的。尽管青蒿素是我国药品管理法实施后注册批准的第一个新药,也是到目前为止我国为数不多的创新药,但由于历史原因,青蒿素的知识产权被跨国药企所占有。幸运的是,诺贝尔奖承认了屠呦呦的首创性,认为她在青蒿素研究中具有无可争议的“三个第一”。40多年后,这项拯救上百万生命的成果,才被盖上了“中国印”。
    
    然而,中国创新的成果,不能总寄望由国际性的学术荣誉来认可;中国创新的资源,也不应常用“秘不示人”来保护。屠呦呦获诺奖,青蒿素进入大众视野,提出了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如何以有效措施,开发和保护中医药这一宝库?
    
    我们对中医药这些“老祖宗留下的宝贝”,还缺乏有效的开发和保护手段。以“汉防己”为例,这种防己科植物分布于中国南部,它的提取物汉防己碱是一种很有前景的抗埃博拉病毒候选药物。然而,这项成果并不姓“中”,是美国和德国研究人员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相关论文。
    
    中药提取物如此,中药复方境况也让人担心。近年来,我国中药秘方大量流失,商标在国外屡遭抢注。“洋中药”纷纷在我国境内抢注中药专利,中医药竟成了国外企业的摇钱树。比如,不少国人去日本不仅抢购马桶盖,还会扫货汉方药。这就源于日本对《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方》等古籍中所载古汉方的开发。
    
    尽管屠呦呦称,阅读了2000多本中医古籍才找到青蒿素的提取办法,但在浩如烟海的中医古籍中寻找创新药,这种“笨”办法仍不啻为一条捷径。西方传统筛选新药方法如同大海捞针,一些发达国家因而凭借技术优势,大力发掘世界各地的传统药物。如果我们捧着金饭碗,却既不愿花笨功夫,也缺乏新手段,拿不出几个像样的一类新药,还得花高价进口原研药,这实在让人汗颜。
    
    中医药属于国人的原创知识,是数千年知识的积累、智慧的结晶。可惜的是,因为保护不当,成了“无主公地”,被疯狂攫取无偿开发。另一方面,流传于民间的中医偏方、验方,受相关政策的制约,应用空间越来越小;一些验方秘不外传,也只能老死山林、悄然泯灭。这些偏方、验方中,哪些与科学相悖,哪些属尚未挖掘,如何将散落于民间的那些珍珠收集整理,成为我国科技创新不尽的活水?这些都是亟待重视和解决的问题。事实上,如屠呦呦所说,中医药发展需要新的激励机制。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我国蕴藏着巨大原始创新潜力的领域。伟大宝库的开发利用,不只是加盖“防盗水印”,撑开法律“保护伞”,更要放在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的地位加以布局,保护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源头,让中医药姓“中”,为人类健康造福。





中国大陆人口2025年将达14.13亿峰值



2015年10月08日



     中国社科院专家在国际学术会议上表示,按照中国人口在未来10年将达到14.13亿的峰值,到2050年将降到13亿人,低于目前的水平的预测,中国如何保障劳动力持续供给令人担忧。
    
     中国官方的《中国日报》网10月6号报道,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张车伟正带领中国专家团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参加一个为期两天的研讨会,就有关经济转型与就业结构变化的议题与欧洲专家交流。他认为,基于“中国人口将于2025年达到14.13亿峰值,而到2050年中国人口数量却会比现在的还要低”的预测,专家们对如何保障中国劳动力持续供给,以实现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表示忧虑。  
                       
     报道援引张车伟的话说,“我们的研究团队近期发现,中国人口将会在接下来的十年里达到峰值,而这些预测已经被作为背景报告呈递给领导层,以供制定十三五规划参考”。报道说,张车伟还列出了中国人口变化的其他重要趋势,这有可能会成为中国决策层制定政策时的考虑因素。而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的访问学者,中国人口问题专家易富贤博士则对此表示,其实,中国社科院人口专家们对中国未来人口趋势的预测是过于乐观:
    
    “他这个预测是错误的,是过于乐观。这个预测是根据假设中国的生育率维持在1.55 到1.45之间的这个水平而作的。这是不对的、因为这个假设是过于夸张的。韩国和台湾在鼓励生育的情况下,他们的生育率只在1.1的水平。而中国在维持目前计划生育政策的情况下,是不可能达到他们所做的预测。而即使现在马上停止了计划生育政策,也不可能达到他们预测的水平。”
    
    中国日报网的报道说,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在北京举行,主要议程是讨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2016-2020)草案,以在明年三月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讨论通过。据中国官方统计数据,中国人口2014年底为13.7亿。张车伟的研究团队预测,在2025年中国人口达到峰值后,可能在2050年左右降至13亿,低于目前的水平。但他们认为,尽管面临人口老龄化和低生育率的严峻挑战,中国劳动力供给在2013-2030年间将基本保持稳定。到2030年,中国劳动力受教育水平会持续提高,研究生毕业人数会不断增加。如果有合理的政策组合,中国的劳动力供给能保障中国至少10年的中速经济增长。
    
    在美国的人口专家易富贤博士就此表示:
    
    “从经济和社会角度出发,中国将面临光棍危机(其实这个危机已经出现了)、老年危机、社保问题、中国的劳动力已经开始短缺、中国的经济放缓等问题,一句话总结,都是因为计划生育政策造成的。”
    
    中国日报网的报道还说,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人口与发展研究室主任林宝则认为,面对低生育率和劳动力供应的双重挑战,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将会“完全放开”,因为中国当局已经放松政策,允许单独家庭生育二孩,但直到目前为止,这项政策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
    
    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的访问学者易富贤博士表示,他对中国领导人在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上就人口政策作出正确决定的可能性抱有希望:
    
    “其实我对今年下半年要举行的五中全会充满了期待,我对他们在五中全会上取消计划生育政策的可能性还是抱有希望的。”
    
    中国日报网的报道最后说,有欧盟委员会官员表示,中国与欧盟都面临着同样的老龄化和低生育率挑战,人口红利为之前的经济增长作出了很大贡献,但中国和欧盟现在必须转向提升生产力红利来维持经济发展。一位与会的柏林自由大学政治经济系退休教授警告说,如果中国的发展政策还依赖低成本劳动力的战略,中国将会陷入困境,但如果受到良好教育的中国年轻人能够充分就业,将会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来源:自由亚洲粤语部





美国房屋交易的未来世界


作者: 文学城:上海001    发表日期: 2015-10-12  

     

笔者第一次接触美国房屋中介是二十年前,那时在美国中西部一个叫圣路易斯的城市拿到了一个Offer.  顺其自然,就打算在一个好学区买一个房产,让一家人安定下来。 那时没有google, 也没有Zillow.com, 或者Realtor.com,就拿一本当地的电话本,找到了后来带我们看房子的一位白人中年女士J。 J女士非常敬业,每次看房前,打印出七八个要看的房子,开着一部大面包车,一路开,一路打车内电话联系卖家(好像那时手机还很少见)。这样前后看了三个月,我们对要买什么样的房子和什么价格已心中有数,当J女士已疲惫不甚的时候,我们自己找到了一个四卧室,2750平方英尺的全新独立屋,要价二十万美金,在一个新开发的小区,并告诉开发商J女士是我们的中介。我记得当时开发商给的中介费是2%,这样的话,J女士为付出的时间和劳动,拿到了四仟美金的中介费。

今天的计算机时代,要买房子,上网查一查,所有的详细资料包括二三十张房屋相关的照片尽收眼底。根据喜欢的程度,让中介开车去看一下,三下五除二,一个房子买成了。 中介所付出的时间和劳动远不如二十年前那么辛苦,可收入却由于房价的翻倍而成倍增长。由于中介只要通过州一级的资格考试,就能拿到执照,并不要求有学士以上的学位,故一些没有文凭的大伯大妈们纷纷在房屋中介这个领域翻江倒海,而收入却一点也不比那些博士,工程师们差。

一个卖家一般来说要付给两边的中介费相当于5-6%的售价,换句话讲,卖出一个一百万美金的房屋,其中5至6万元是让买卖双方的中介拿走了。在今天这么发达的计算机社会,这样的中介费是否还合理呢? 卖家一定是不乐意付这么多的冤大头钱,可买家不用付中介费啊,故乐意有个中介服务,其实对买家而言,仔细想想你买的房子,其中一部分亦是间接付了中介费,如果双方都不用中介,则这个房子可能以平均九十七万五成交,卖买双方都得益。 那么为什么沒有这样做呢?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卖买双方或至少一方对房屋买卖的知识和程序缺乏了解,担心这么大的一笔投资有闪失,可你不知道的是这些中介其实也不比你懂多少。许多沒有文凭的中介,除了有一个Real Estate Licence,对怎样来看一个房屋好坏,价格是否合理等根本没有Sense.  

笔者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卖买双方都可以在某些网站上进行房屋的交易,简单的讲有下面几个步骤:

1.在网上通过短片了解房屋的大致情况;2.喜欢的话定时间去看房子,卖家在确认买家相关信息后给进门许可的一次性密码;3.买家愿意出价,进入讨价还价程序;4.签订买卖合同; 5.买家在网上根据推荐的一些公司,Order 并进行房屋检查,估价,代款等事项;6.双方在Closing Document 上签字认可。7.钱到位后交钥匙。 整个交易完成。

这样的话,一个可能持续许多年的美国房屋中介产业就走到头了。而另外一个新兴的房地产直接交易网络平台就发展起来了。

 


上兩條同類新聞:
  • 加拿大世界最美风光铁路 一生一定要坐一次/中新网:美国即使不吃不喝也难买得起住房的五座城市
  • 汤姆·克鲁斯出售比佛利山庄豪宅/1776 Manor Cir 宅/$380万住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