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 站 内 搜 索 □
請輸入查詢的關鍵字:


標題查詢 内容查詢

一言九鼎     
三地風采     
四面楚歌     
五洲學興     
六庫全書     
七七鵲橋     
八方傳媒     
九命怪貓     
十萬貨急     

 
毛泽东传/苏档案中的毛泽东江青/文革中身亡的155位大師/BBC看朝鮮
發佈時間: 10/12/2015 9:01:38 PM 被閲覽數: 247 次 來源: 邦泰
文字 〖 自動滾屏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收件箱 :  bangtai.us@gmail.com


BBC看朝鮮:資本主義悄然發生


平壤街頭

Image caption平壤街頭等候公共汽車的人群


朝鮮的真實面貌究竟是什麽樣子呢?從外部世界看,這是一個最封閉的,也是領導人公開宣稱擁有對外核打擊能力的神秘國度。BBC記者斯蒂夫·埃文斯(Steve Evans)最近被特許前往采訪,發現這個神秘國家正在悄悄地發生著很多變化。



驅車進入平壤市區後的第一大切身體驗就是那裏的“黑暗”。有一張著名的在太空拍攝的照片比較夜間的朝鮮與韓國,結果朝鮮是一片漆黑而韓國則是燈火通明。


來到這裏,人們可以第一時間體會到由于全國電力供應不足所造成夜間的黑暗狀況;汽車途經的一座一座單元樓裏,只有星點隱約的光亮。



太空照片
Image caption衛星拍攝照片:朝鮮的黑暗與韓國的燈火通明形成鮮明對比


白天,有些臨街的陽台上可以看到太陽能光板,顯示普通民衆正在想辦法繞過官方渠道,自行解決缺電問題。


朝鮮民衆如今開始自行解決的已經遠不止太陽能光板。自1990年代爆發大饑荒以來,朝鮮社會和經濟正在悄然發生著許多變化。饑餓的民衆私下耕種食品並開始在非正式農貿市場上出售自己的農産品。 正是這些不起眼的“地下”農貿市場,讓多少朝鮮人挨過生死難關。


如今饑荒已經過去了,但是“非社會主義”的農貿市場卻已經成爲朝鮮社會離不開的,連政府都睜一眼閉一眼非正式認可的一個不再那麽新鮮的事物。


此外,很多朝鮮國營企業也開始引入資本主義的經營方式,比如說企業領導可以留存利潤,政府拿大頭、企業中頭、個人小頭。


悄然而來的資本主義


可以說朝鮮正在不知不覺地緩慢走向某種形式的資本主義。


正因爲如此,這裏開始有些錢了,特別是一部分人開始有錢了。大量外來商品——主要是來自中國的商品進入了平壤各地的百貨店,只要有錢就可以買得到。


朝鮮列車
Image caption朝鮮社會在悄悄發生了很多資本主義萌芽的新鮮事物


需要指出的是,朝鮮對比起區域其它國家,特別是韓國來說仍然十分貧窮。平壤根本找不到可以與首爾一比的物質富足繁華。


盡管如此,平壤街頭也已經不再是老牛拉破車占主導地位的狀況了;街道上除了有中國出産的車輛之外,也可以看得見德國的寶馬和大衆,並且開始出現以前聞所未聞的交通堵塞現象。


放松經濟 嚴管政治


平壤機場Image copyrightAFP
Image caption平壤新國際機場有不少穿著時尚的年輕人


一成不變的恐怕就是森嚴的政治管控。周六(10日),平壤將舉行盛大的慶祝勞動黨建黨70年的遊行活動。平壤藉時除了將閱兵展示先進武器裝備外,還全面管控人口流動,確保大閱兵萬無一失。


每個外來采訪記者都有專人陪同,以便確保他們無法與普通朝鮮民衆直接接觸。


朝鮮官方如今很歡迎外國人來,歡迎他們帶來美元和歐元,不過卻不大歡迎他們可能帶來的不同政治觀點。


問題是,一旦越來越多的民衆富裕起來,朝鮮這種只准談生意、不准談政治,不准談民主和宗教自由話題的狀態,究竟能維持多久呢?


(編譯:晧宇/責編:董樂)BBC



文革中身亡的155位大師



        2015-10-08 15:51:23






近年來,不少文革時期“紅衛兵”公開向被害人和公衆道歉,讓這段十年浩蕩的血腥往事再度浮現在世人面前。近半個世紀過去了,對于文學藝術界而言,最沈痛的,莫過于在那十年裏,有約155名文學、書畫等藝術大師被迫害致死或自殺身亡。


他們,持文人高骨品格,堅持真理、據理力爭,至死不渝。今天,讓我們向這些爲正義、爲科學真理、爲祖國文化事業獻身的志士致敬!



147
名被迫害致死的文學藝術大師:


著名書畫藝術家:潘天壽、豐子恺、王式廓、董希文、陳半丁、秦仲文、陳煙橋、馬達、倪贻德、肖傳玖、吳耘、張正宇、吳鏡汀、葉恭綽、劉子久、烏叔養、符羅飛、賀天健、彭沛民、鄭野夫、李斛、沃渣、王頌鹹、李又罘、張肇銘、李芝卿。
著名作家、詩人:田漢、阿英、趙樹理、柳青、周立波、何其芳、鄭伯奇、郭小川、蘆芒、蔣牧良、劉澍德、孟超、陳翔鶴、納賽音朝克圖、馬健翎、魏金枝、司馬文森、海默、韓北屏、黃谷柳、遠千裏、方之、蕭也牧、李六如、穆木天、彭慧、姚以壯、鄧均吾、張慧劍、袁勃、徐嘉瑞、李亞群、林莺、沈尹默、胡明樹。


著名文藝評論家:馮雪峰、邵荃麟、王任叔、劉芝明、何家槐、侯金鏡、徐懋庸。


著名翻譯家:董秋斯、滿濤、麗尼。


著名電影藝術家:蔡楚生、鄭君裏、袁牧之、田方、崔嵬、應雲衛、孟君謀、徐韬、魏鶴齡、楊小仲、劉國權、羅靜予、孫師毅、夏雲瑚、馮喆、呂班、王瑩、趙慧深、瞿白音。


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周信芳、蓋叫天、荀慧生、馬連良、尚小雲、李少春、葉盛蘭、葉盛章、高百歲、裘盛戎。


著名話劇藝術家:章泯、焦菊隱、孫維世、舒繡文、蘭馬、高重實、萬籁天、白辛、伊兵。


著名戲曲藝術家:張德成、李再雯、竺水招、蘇育民、顧月珍、筱愛琴、韓俊卿、丁果仙、閻逢春、徐紹清、蔡尤本、劉成基、白雲生、韓世昌。


著名曲藝家:王尊三、王少堂、張壽臣、俞笑飛、江楓、連闊如、肖亦吾、固桐晟。


著名音樂家:鄭律成、馬可、黎國荃、向隅、蔡紹序、陸洪恩、費克、舍拉西、查阜西、李淦、張斌、王建中、沈知白、李翠貞、阿泡、楊寶忠。



28名被迫害自殺身亡的文學藝術大師


鄧拓:1912年生,福建閩侯人。1930年加入中共。曾任中共北京市委宣傳部部長、《人民日報》總編輯和社長等職。1966年5月因“三家村”冤案受迫害,5月16日,戚本禹發表文章公開點名批判鄧拓,稱鄧拓“是一個叛徒”;5月17日晚,鄧寫下《致北京市委的一封信》和《與妻訣別書》後,于5月18日自缢身亡,成爲在那段非常的歲月裏,第一個以死抗爭的人。


老舍:生于1899年。北京人,滿族。著名小說家、劇作家。抗日戰爭期間曾主持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工作。1949年後曆任全國文聯副主席、作協副主席、北京市文聯主席等職。代表作有長篇小說《駱駝祥子》、話劇《茶館》等。1966年8月24日因不堪迫害投北京太平湖自殺。


陳笑雨:1917年生,江蘇靖江縣人。著名文藝評論家。1949年後曆任《文藝報》副主編、《新觀察》主編、《人民日報》編委兼文藝部主任。文革初期即遭批鬥,因不甘屈辱,于1966年8月24日投永定河自盡。


陳夢家:1911年生,浙江上虞縣人。考古學家,古文字學家。16歲開始寫詩,師從徐志摩、聞一多,1931年出版《夢家詩集》,爲新月派重要成員之一。1949年後先後在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工作,曾任考古所學術委員、《考古通訊》副總編,在考古及古文字研究方面著述甚豐,頗多創見。 1966年9月3日自缢身亡。


言慧珠:1919年生,北京人,蒙族。著名京、昆劇表演藝術家。言菊朋之女,梅蘭芳之徒,俞振飛之妻。1949年後曾任上海市戲曲學校副校長,擅演《玉堂春》、《遊園驚夢》等。文革中遭批鬥、毆打,肉體和精神均受到巨大傷害。1966年9月11日晚,接連寫下三封絕命書後自殺身亡。


葉以群:1911年生,安徽歙縣人。著名文藝理論家。1932年加入中共,同時加入“左聯”並任組織部長。1949年後曾任上海電影制片廠副廠長、上海文聯副主席、上海作協副主席等職。1966年跳樓自殺。


劉盼遂:1896年生,河內淮濱縣人。古典文學研究專家、語言學家。1925年入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問教于王國維、黃侃、梁啓超門下;1946年起在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任古典文學教授。1966年自殺身亡。


趙慧深:1911年生,四川宜賓人。著名表演藝術家,以在《雷雨》中成功飾演繁漪聞名。文革中,因電影劇本《不怕鬼的故事》及家庭成分不好而被打成“三反分子”,屢遭批鬥;又因曾在《馬路天使》中飾演過妓女小芸而受到造反派的嘲弄和侮辱,于1967年12月4日含恨自殺。


羅廣斌:1924年生,四川成都人,畢業于西南聯大,1949年前參加反抗國民黨的地下鬥爭,是“重慶中美合作所集中營”的幸存者。1949年後曾任共青團重慶市統戰部長。與楊益言合作的長篇小說《紅岩》影響巨大。文革中受到迫害,于1967年跳樓自殺。


嚴鳳英:1931年生,安徽桐城人。著名表演藝術家,以主演黃梅戲《天仙配》聞名。文革中被指爲“文藝黑線人物”、“宣傳封資修的美女蛇”,並被誣蔑爲國民黨潛伏特務,屢遭批鬥。1968年4月7日夜自殺身亡。死後曾被剖屍檢查,因懷疑她腹中藏著特務密電和微型收發報機。


楊朔:1913年生,山東蓬萊人。著名作家。1949年後曾任中國作協外國文學委員會主任、保衛世界和平大會黨組常委。文革開始後,楊朔被中國作協的造反派列爲重點批鬥對象,1968年8月3日吞服安眠藥自殺。


儲安平:1909年生,江蘇宜興人。清華大學畢業後曾留學英國三年,攻讀政治學。50年代初先後加入九三學社和中國民盟,爲九三學社中央委員,全國人大委員。1957年大鳴大放中出任《光明日報》總編輯,因所謂“黨天下”言論被定爲“右派”。文革中再次成爲造反派折磨的對象,任意打罵,人身侮辱,無所不爲。1968年8月的一天投河自盡。


傅雷:1908年生,上海南彙縣人。著名翻譯家。傅雷學貫中西,文學、美術、音樂、外語“四位一體”,著作等身。1958年4月被劃爲“右派”。 1968年8月30日,造反派抄家四天三夜;9月2日,傅雷夫婦被揪到大門口站在長凳上戴上高帽子批鬥,慘遭人格淩辱。9月3日傅雷夫婦雙雙自缢身亡。


翦伯贊:1898年生,湖南桃源人。維吾爾族。著名曆史學家。有《中國史綱》等18部著作行世。1937年加入中共,1949年後曾任北京大學副校長、中國社科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北京大學學報》主編等職。文革中,因對前途絕望,于1968年12月18日偕妻戴淑宛雙雙自殺。


上官雲珠:1920年生,江蘇蘇州人。著名電影演員,曾在《烏鴉與麻雀》、《早春二月》等片中飾演角色。1949年後在上海電影制片廠工作。1968年跳樓自殺。


容國團:1937年生,廣東中山縣人。著名乒乓球運動員。自幼居香港,1957年回大陸,曾多次獲世界冠軍稱號。“文革”中被誣爲“修正主義苗子”。1968年6月20日目睹了賀龍、榮高棠批判大會後,在龍潭湖附近的一個鴨房中自缢身亡。


周瘦鵑:1895年生,江蘇吳縣人。現代著名作家。曾主編《申報?6?1自由談》、《禮拜六》等,有長篇言情小說《新秋海棠》等,系“鴛鴦蝴蝶派”代表人物之一。1968年跳井自殺。


李廣田:1906年生,山東鄒平人。著名作家。1935年畢業于北大外語系。1948年加入中共。1949年後曆任清華大學中文系主任、副教務長、雲南大學校長、昆明作協副主席。文革中因遭殘酷迫害,于1968年跳池自殺。


吳晗:1909年生,浙江義烏縣人。曆史學家。清華大學史學系畢業,28歲時被雲南大學聘爲教授。1949年後,先後任清華大學曆史系主任、文學院院長,後又任北京市副市長。1959年起先後寫了《論海瑞》、《海瑞罵皇帝》和京劇《海瑞罷官》等,後遭批判。文革中受到殘酷迫害,于1969年10月11 日在獄中自殺身亡,死前頭發被拔光。


顧而已:1915年生,江蘇南通人。著名電影藝術家。執導過《小二黑結婚》、《天仙配》等影片。文革中,因30年代與江青有過交往(了解藍蘋曆史)而備受迫害。1970年6月18日,在五七幹校自缢身亡。


聞捷:1923年生,江蘇丹徒人。著名作家、詩人。1949年後曾任新華社新疆分社副社長、中國作協蘭州分會副主席。文革一開始即遭批鬥,1969年下半年獲得“解放”後,又因人際交往問題遭誣陷,被張春橋說成是“階級鬥爭新動向”。1971年1月13日,張春橋、姚文元正式任上海市委第一、第二書記,聞捷于當晚寫好遺書後開煤氣自殺。十余年後,作家戴厚英據此寫成長篇小說《詩人之死》。


劉绶松:1912年生,湖北洪湖縣人。著名文學史家。1938年畢業于西南聯大。1949年後曆任武漢大學中文系教授、作協武漢分會副主席,《長江文藝》副主編等職。著有《中國新文學史初稿》等。“文革”中遭受迫害,1969年3月16日與妻子一起自缢身亡。


範長江:1909年生,四川內江縣人,著名新聞記者、新聞學家。1949年前曾任新華通訊社總編輯、《人民日報》(華北版)總編輯等職。1949年後曆任政務院新聞總署副署長、《人民日報》社長、國家科委副主任等職。1970年10月23日跳井自殺。


王重民:1903年生,河北高陽縣人。版本目錄學家,敦煌學家,曾留學法國。1948年任北平圖書館代理館長;1952年起專任北大圖書館學系主任,一生對圖書館學和敦煌學的研究影響巨大。1975年4月15日自缢身亡。


陳琏:1919年生,浙江慈溪縣人,系蔣介石高級幕僚有"文膽"之稱的陳布雷之女。1939年加入中共,1949年後曾任林業部教育司副司長、全國婦聯執行委員。"文革"開始後。造反派誣蔑她是叛徒、特務。1967年11月19日,48歲的陳琏從十一層樓上跳樓自殺。


李平心:1907年生,江西南昌市人。曆史學家。1946年與馬敘倫、許廣平等籌組中國民主促進會;1949年後任華東師大曆史學教授並當選爲上海曆史學會副會長。除曆史學外,對生産力性質問題的研究也甚有影響。文革前夕即遭圍攻和迫害,1966年6月20日自殺。


熊十力:國學大師,1968年5月24日絕食身亡。


顧聖嬰:著名女鋼琴家,1969年1月31日與母親弟弟開煤氣全家自殺。


清華校友總會-水木清華


《水木清華》創刊于2002年(前身爲《清華人》),由教育部主管、清華大學主辦、清華校友總會承辦(CN11-5883/CISSN1674-8476),致力于弘揚清華文化,介紹母校和校友動態。經過十多年的努力,已成爲校友交流與合作的平台,發行量達6.5萬份/期。


歡迎贊助訂閱、投稿


在線訂閱:www.tsinghua.org.cn (在線捐款/捐贈項目/訂閱《水木清華》)


投稿郵箱:smth@tsinghua.org.cn




NHK纪录片毛泽东传:1 反潮流(1of4) - YouTube

www.youtube.com/watch?v=T8AFwQ3_DHI
2013年9月18日 - 上传者:Paul Chang
毛泽东传Mao, une histoire chinoise 2006年9月5、6日200Mins 这部介绍毛泽东生平的 ...



苏联绝密档案中的毛泽东

江青关系 只是家庭主妇








  斯大林再次要求给他提供这位“山洞里的马克思主义者”的情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斯大林更加担心:一个强大的、工业化的中国的崛起可能会危及他的霸权。他对毛泽东和一般说来所有中国人所持的几近于疯狂的疑心病进一步加重了他的恐惧。“斯大林不信任我们,在我们头上打了个问号。”毛泽东后来回忆说。他清醒地意识到,这位克里姆林宫领导人不想让中共建设社会主义,至少是在苏联自己强大到无须担心来自社会主义阵营的任何竞争者以前。

  表面看来,情况似乎是,斯大林只不过是在谨慎地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正统教义行事。根据他的说法,一个特定的、取得了革命胜利的国家建成社会主义所需花费的时间,完全取决于这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换句话说,经济上比俄国还要落后的国家将不得不经过比苏联所曾走过的更长的道路,才能建成社会主义。这些国家的过渡时期将类似于20世纪20年代苏联的新经济政策时期。斯大林似乎赋予了这个理论以超自然的魔力。其实,如我们所知,他本人在与苏联建设社会主义有关的一切问题上都持极端激进的观点。

  在这两位领袖于1949年12月至1950年2月举行的莫斯科会晤中,斯大林主义的这些固有倾向以其特有的力量浮出水面。会谈的时间特意安排在这位“各族人民的父亲”的70大寿期间。斯大林终于向毛泽东发出了邀请,请他前来给自己祝寿。

  不用说,他是认真对待中国领导人的这次访问的。总的来说,斯大林把与中国有关的一切都牢牢地“抓在自己手里”。在毛来访前夕,他再次要求给他提供有关这位“山洞里的马克思主义者”的情报。令他感到惊喜的是,这一次,除了一堆负面报告外,他还收到了毛的医生安德烈·雅科夫列维奇·奥尔洛夫提供的正面信息。

  摘自1949年12月10日第8497号资料

  1942—1949年在中国担任中共中央领导人医生的捷列宾

  (安·雅·奥尔洛夫)同志的报告

  绝密

  关于中共个别领导干部的一些个人意见。

  毛泽东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主席。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

  是个有文化、有修养的人(主要是通过自学方式获得的)。他不懂外语,非常熟悉中国、中国人民,尤其是中国农民及其生活状况和心理;很了解军队、中国游击战和正规战的条件。

  平时言语不多,举止谨慎。他的这个特点体现在各方面:从容不迫,甚至显得慢腾腾的。他能体会中国人的心理。

  ……

  在饮食、穿戴、日常习惯、居住等方面极其朴素,待人礼貌且把握分寸。善于掩饰自己的情感,能扮演所需要的角色,他会与他的熟人(有时是好朋友)谈论这个问题,还笑着问他们自己表演的效果如何。当与熟识或关系亲密的人在一起时,他非常健谈,喜欢引用中国的典故或生活中的实例。在谈话期间,他往往会有意暂且回避开始时的话题,转而言其他——谈第二个、第三个话题,但最终仍会绕回到最初的那个话题上来。

  ……

  毛的妻子江青与其说是他的妻子,倒不如说是个忙碌的家庭主妇。她关心着毛的健康、日程(从某种程度上说,她也是毛的秘书)、待人接物、饮食、散步。江青对毛具有相当大的影响。舞会期间,江会让不同的妇女去做毛的舞伴。她时刻关心着毛的健康和服饰。如果江长时间不在,毛的生活就会有麻烦。但毛还是想让妻子有机会去治治病、休息休息,见识一下苏联。

  ……

  毛岸英与毛泽东妻子的关系不好。江青常向毛哭诉岸英的不是。

  毛对自己的另一个儿子科利亚的态度,我感到也不太亲热。现在,科利亚正在学中文。李讷和塔尼娅也在中文学校上学。

  毛工作不久便会感到疲惫,总为失眠苦恼,频繁地服用安眠药,经常感冒。他的住处兼办公地点是(北京的)中南海。这个地方不太好,穿堂风过多。

  毛喜欢穿棉衣和棉裤,不愿待在温暖的房间。他的主要病症是血管神经官能症。每当工作过于繁忙和着凉,病情就会恶化。这时,他的情绪就会很糟,步态不稳。照毛的话说,在这种情形下有时“脚就像踩在棉花上一样”。

  毛不喝酒,但烟抽得很凶。

  在生活顺利的时候很乐观,爱听戏(京剧),不喜欢看电影,但喜欢跳舞。

  近年来,毛身体胖得厉害,人也老了许多。

  他不习惯也不太了解苏联饮食。饮食简单,不喜欢吃过多的肉食,喜吃水果。

  这些情报依然不能完全消除斯大林的疑虑。相信他的情报人员可不符合斯大林的性格。奥尔洛夫毕竟也曾指出,毛是个非常谨慎的人,而这位领袖现在是不是在采取突然袭击的手段来欺骗斯大林同志呢?

backchina

 


上兩條同類新聞:
  • 迷霧森林/中美角力的历史宿命/国民党陷困兽斗/屠呦呦获诺奖
  • 战地余生/文革老照片/叶剑英披露文革死亡人数/对天下的想象/海晏和剧中俊男靓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