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大憲章爲中國的專制豎起一面鏡子
Image copyrightAFPImage caption具有800年曆史的大憲章被認爲是人類民主發展曆史上的重要文件
英國《泰晤士報》星期三(10月14日)報道說,英國《大憲章》800周年全球巡展中國站的展覽突然改換地點,顯示這份古老的文件仍然會引起當權者的不安。
報道說,這份倡導個人權利的古老文件在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博物館展出的計劃最後一刻被叫停,據稱因爲它對當今中國仍然過于敏感。
一位准備在人大校園參觀《大憲章》的學生說,“這很正常,在中國有許多活動會因爲政治原因或安全原因被叫停。”
這次在中國展出的《大憲章》是英國赫利福德大教堂的館藏,是1215年《大憲章》原件的1217年抄本,也是目前世上僅存的四份1217年抄本之一。
但是,《大憲章》在亞洲首次展出的第一天就遇到了麻煩,展覽地點轉移到了英國駐北京大使館,參觀者必須事先登記,在有限的參觀時段內進行選擇。
《泰晤士報》同時發表署名克拉克(Ross Clark)的評論文章說,《大憲章》爲中國的專制豎起了一面鏡子。
文章說,獨裁者的問題並不是他們蔑視公衆的不滿,而是他們根本就不懂得公衆的不滿。
習近平和他的幕僚們真的認爲中國公衆會從《大憲章》的文字中挑出顛覆性的內容嗎?事實上,爲數不多的能讀懂中世紀拉丁文的中國人也會對文中的內容感到困惑。
文章說,《大憲章》中的內容現在已經很少能夠繼續成爲現代社會的重要准則,它的作用僅僅是象征性的。
不屑
任何希望樹立國際政治家形象的領導人,不論其是否承諾進行全面人權改革,都會贊許《大憲章》,以表明自己的統治得到了人民的認可。
試圖把《大憲章》藏起來的行爲只能證實外部世界大多數人的一個想法:盡管那些辯護者口口聲聲地告訴我們民主終將在中國實現,但是當今的中國領導人根本就不屑把自己打扮成一個民主派。
習近平認爲,西方國家同中國做生意的自身利益永遠都會壓倒他們對踐踏人權表達抗議的願望。
他也許是正確的。習近平將在下個星期訪問英國,受到女王的酒宴款待,睡在白金漢宮的皇家臥榻上,而英國政府官員絕不會就習近平上台之後中國限制言論自由的行動發出絲毫抗議的聲音。
我們在人權問題上表現不一,讓人心痛。一些獨裁者因爲不能善待自己的民衆而受到教訓、制裁、甚至轟炸,但另一些人卻被請進白金漢宮。
如果習近平沒有數以億計的爲我們辛勤制造消費品的勞動者,他會成爲一個無人理睬的人。
給中國送去一份《大憲章》,這是一個不同尋常的新穎外交舉動,但是遠遠不夠,不夠得有點可憐。
當習近平來白金漢宮坐下來進餐之前,他的菜單應該被換成一份《世界人權宣言》。
(編譯:躍生 責編:董樂) B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