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 站 内 搜 索 □
請輸入查詢的關鍵字:


標題查詢 内容查詢

一言九鼎     
三地風采     
四面楚歌     
五洲學興     
六庫全書     
七七鵲橋     
八方傳媒     
九命怪貓     
十萬貨急     

 
色戒/《色戒》中女主角确有其人/从挖坟到捧杀/毛泽东的驭人之道
發佈時間: 10/27/2015 2:32:14 PM 被閲覽數: 251 次 來源: 邦泰
文字 〖 自動滾屏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收件箱 :  bangtai.us@gmail.com



电影《色戒》






台湾情报机关首度证实《色戒》中女主角确有其人(组图)


中国台湾网



郑苹如



丁默村

  长久以来,大导演李安的电影《色戒》中,汤唯所饰演的女主角“王佳芝”,一直被外界认为是以当时女情报员郑苹如为原型。近日,台湾“军情局”内部出版刊物首度证实了郑苹如的情报员身份。

  据《中国时报》报导,台湾“军情局”内部出版《情报典范人物》,以第一手档案介绍台湾执政当局“著名007”,该书也首度证实郑苹如情报员身份,以一手资料介绍这位刺杀汉奸丁默村失败,以身殉国的女英豪。

  据介绍,郑苹如1918年生,曾就读上海法政学院,日语流利,家庭富裕,美丽动人,是上海名媛之一。(王思羽)






李平:从挖坟到捧杀 孔子如此政治工具堪大用


2015年10月27日)
   

     
        
                       中共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英国前后,中国至圣先师孔子又狠狠地被出了几次风头。一是在多个国家遭抵制的孔子学院,在英国竟红火起来,习近平出席了全英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年会开幕式,他走后,又有一家孔子学院在伦敦挂牌成立。二是孔子和平奖今年将颁给津巴布韦总统穆加贝,以孔子命名的这一奖项终于又受到世界舆论的关注,只不过,主流舆论认为这是对孔子的侮辱。
    
    孔子学院最早成立于2004年,迄今全球已有495所,遍布120个国家。这是中共前总书记胡锦涛在任上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举措,他2011年访美时曾到芝加哥孔子学院参观。孔子学院美其名曰要为世界各地汉语学习者提供正规、规范的教材和教学渠道,主要任务则是传播中共的意识形态,更不准师生讨论六四、疆独藏独等敏感问题,变相挑战其进驻的西方名校的学术自由,因此近年频频受到抵制,芝加哥大学等宣布与孔子学院停止合作,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今年6月刚宣布关闭孔子学院。
    
    拿外国维稳给中共贴金
    
    如果说,孔子学院的成立是仿效德国歌德学院、英国文化协会,但画虎不成反类犬,那么,2008年设立的孔子和平奖则是摆明要对抗把奖项颁给中国异见人士刘晓波的诺贝尔和平奖。主办方表示,把今年的孔子和平奖授予穆加贝,是要肯定他维护国家的政治经济秩序稳定。津巴布韦通胀癫狂、民不聊生,穆加贝是国际公认的独裁者,主办方如此赞誉,这是维哪国的稳?如果想拉个外国维稳的例子为中共脸上贴金,也明显是所托非人。
    
    孔子学院、孔子和平奖都是打孔子牌,看似尊孔、礼孔,但劣言劣行无异于侮辱了孔子,这种捧杀手法与文化大革命期间的挖孔子家族墓林、批林批孔运动的暴力手法,并无二致。 1966年11月,北京师范大学的红卫兵南下山东,与当地的红卫兵一起冲进孔庙、孔林大肆破坏,更动用雷管、炸药炸开了孔子等人的坟墓,从中扒出孔子75代嫡孙孔祥珂、76代嫡孙孔令贻等人的尸体。
    
    香港某些政客,动辄把香港学生近期的抗议活动称为文革、红卫兵,显然昧于历史,或故意颠倒黑白。文革的发动者是中共领导人,不是学生,目的是打倒传统文化、传统价值,而香港学生的抗议则是为了维护校园自主等传统核心价值,岂可同日而语?
    
    至于1974年的批林批孔运动,也是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发动的。林彪吹捧毛泽东是伟大导师、伟大领袖、伟大统帅、伟大舵手,但他外逃身亡后,当局发现他崇尚的其实是孔孟之道,日记、藏书都离不开孔孟的圣人之言。恼羞成怒的毛泽东掀起批林批孔运动,但后来又发现运动被「四人帮」利用,引向批周恩来准备夺取总理权力,只好又煞停运动。
    
    表面尊孔实当政治工具
    
    与毛泽东力捧秦始皇、默许挖孔坟、发动批孔不同,习近平主政后一直表现为尊孔、礼孔,去年还亲自出席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推崇孔儒思想「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然而,孔子学院、孔子和平奖的表现显示,习近平与他所推崇的毛泽东一样,只是把孔子当作政治工具。
    
    中共当局虽一再撇清与孔子和平奖的关系,一再否认孔子学院的政治图谋,但官方媒体在习近平访英时的评论《读懂习近平出席英国孔子学院年会的深意》仍赤裸裸地表示,期望文化传播的化学反应「将在不久的将来发展到政治、经济、科技等各个领域中」。中共近年表面上尊孔、尊儒,实际上把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玩弄于股掌之上,当作政治斗争、国际斗争的工具,如此践踏中国文化,这要实现的是中国梦,还是中国噩梦?
    
    来源:苹果日报






毛泽东的驭人之道 帝王之术登峰造极





2015年8月11日




中共最高领导层淫乱玩女人  从毛泽东开始



    (万维读者网网友冼岩来稿)史家公认,毛泽东将中华自古传承的帝王之术运用到了登峰造极,尤其是在建国以后。建国前,争鼎逐鹿,“得天下”为第一要务,其用人之时,选人多以适于事功为主;建国后,“保天下”成第一要务,毛自身对权力的掌控亦成为第一考量。
    
     自古以来,论及一国一朝人事安排上的成功,多以“将相和”作为佳话。其实,这只是民间的想象和愿望,历史上真正运行的,却是与此截然相反的潜规则。君王南面之术,无不遵循利用矛盾使相互制衡。而毛的用人、驭人之道,更是以“不和”作为根本,充分地制造和利用“不和”。  
                       
     相互制衡,是以上驭下的通行之道。但一般不过是将权位分解,在重用某人的同时,将与其“不洽”者放到相应的制衡位置。例如蒋介石就是这样做的。
    
    但毛的做法更极端,他是没有矛盾也必制造出矛盾。其效果已主要不是让下属相互制衡,更重要的是拆其羽翼,使重臣难以依势坐大,不致最终威胁到自己。建国前迫于巨大外部压力,这一手法的运用还空间有限;建国后,马上“大放异彩”。
    
    第一个试招的典型无疑是高岗,目标是制造高、刘矛盾。高岗进京获重用后,毛特意与其密谈,重点谈刘少奇的“历史问题”,嘱其注意、调查。话题之禁忌、托付之殷切,令高不能不为之激动,以为毛有意于己。但可能由于是第一次大动作地运用,毛的手法还不够精妙,已近乎赤膊上阵,结果把事情玩大、玩砸了——不但高以为毛要以己替刘,就连其他人也以为如此,于是附和者众,弄得不可收拾——高已经不止是制衡刘而是直接要刘的位子了。于是毛只好“顺应众意”,反手将高拍倒。这种弄巧成拙,搞出建国后第一个“反党集体”案,也使毛陷于被动,一时间不好再对刘安排“矛盾”。此后刘、邓之能靠近,殆有此因,此则为毛始料未及。
    
    然后是粟裕。毛任粟为总参谋长时,彭德怀正因朝鲜战争而“翘尾巴”,不好控制。毛通过多次对粟的推崇、看重,激起其“抗彭”心态,以实现对彭的制衡。但粟也是自视甚高、恃才傲物之辈,于是乃有私自问询苏联方面国防部与总参部职权划分之举,被彭抓住把柄;再加上刘为培植军中班底,竭力拉拢粟,刘、粟靠近,犯毛大忌,于是顺水推舟再牺牲粟裕。
    
    接着登台的是林彪,彼时不负责任何具体事务、闲置在家养病的林彪,其党内、军内排名,突然被高拔于主持军委日常工作的彭德怀之上。以彭之脾性,对此如何能忍?早在1959年庐山会议之前,毛以林代彭之意已明,其势亦成,彭在庐山的高调一击,固然是忧国忧民,但也不能不说与此有关。人皆言庐山会议上林对彭出手狠准,焉知林、彭之对立早已不可避免——林未有一言一行,而毛仅凭一次升迁,即置其于彭之对立面。
    
    林掌军权后,则有罗瑞卿、杨成武两任总参谋长先后折戟,而罪名同一——都是“对林彪搞封锁”。所谓“封锁林彪”,实毛有意制造矛盾使然。毛嘱罗、杨,有事不通过主管军事的林彪,而直接报到自己这儿;或者从自己这儿直接到周恩来处,由周处理,虽然周在军中并无任职。虽然按职责,罗、杨须直接听命于林,对林负责,但毛之吩咐,罗、杨安敢不遵?反过来,也只有因为是毛本人的直接授意,罗、杨才敢于绕过林——罗、杨与林彪固厚,然而当面对二选一时,无论如何也必然是选毛而非林。罗、杨皆林之老部下,曾深得林之信任,上下相宜。也因此,林掌军权后先后推荐此二人为总参谋长。然而,毛仅仅一句“此事不要告诉林彪”或“此事直接找总理”,则令其多年上下情深成为泡影,乃至彼此形同寇仇,其“制造矛盾”之术,确已炉火纯青。
    
    以罗瑞卿案为例,林彪不是神经病,罗瑞卿为其部下多年,一直得其信任,如果没有发生问题,林为什么一定要拿下罗?林说罗“封锁”自己,必定是有事实依据的;而罗瑞卿也不是神经病,林彪是其老上司,一直相处愉快,总参谋长还是林推荐的,与林搞好关系,对罗的意义自不待言,如果不是毛的要求,罗又怎么可能冒得罪林的风险“封锁”林?对于毛的这一套,党内最高层核心圈应该皆心知肚明,只是其他人都只是默默承受“封锁”,不表异议、不满,不仅周如此,刘亦然。但林彪却不同,他虽然也无法对毛怎么样,却能够拿罗、杨出气——文革前林之非得要拿下罗不可,部分原因亦是在对毛作态:“我林彪不是可以任人摆布的”。林彪其人,不但长于军事斗争,亦长于政治斗争(党内斗争),且其性格也迥然有别于其他中共高层。如非其后期因身体影响精神、智力,应该不会落于9.13的困局。
    
    然毛此种“制造矛盾”之术,也力有穷时。说到底,一切权术皆依人心而作,须依附人的权利欲起作用。当遇到确无“野心”、只想着混日子吃喝玩乐的黄永胜担任总参谋长时,毛即无所施其伎。1970年庐山会议后,毛逼“四大金刚”检讨,话里话外暗示要炮打林彪,但以黄永胜为首的“四大金刚”就是不接招——当然,这也是因为毛此招用得太勤,前面已倒下炮灰无数,后面的怎么也会吸取点教训。毛一方面无可奈何,另一方面对林更猜忌、警惕,“倒林”之心更切,于是乃有1971年的南巡吹风。
    
    林死后,周暂时主持工作,毛同时筹划邓小平复出。邓复出后参加的第一次重要党内活动,就是周的批斗会——这是要邓交“投名状”,制造周、邓矛盾。邓复出后能否得到重用,就看他“批周”是否给力。结果邓抛出“一步之遥”论,基本过关。学者高文谦说,那么多人发言,唯有邓的讲话最令周感痛心——这不仅仅是臆测,而且是在有意抹黑邓。周作为“老运动员”,自己也被迫讲了无数的违心话、诛心话,怎么可能不理解邓当时的处境?后面的事实、周邓的相互维护,也证明了此点。虽然被毛强种下一根刺,但以周、邓的政治智慧,共同面临的政治压力,他们还是逐渐靠近,相互取暖。
    
    对于复出后的邓,毛倒是没有再刻意为其制造对立面,因为他的对立面已经太多了,他必须在荆棘丛中杀出一条路来。毛不怕他阻力不够大,只怕他阻力太大撑不住。所以,在邓重新掌权的大多数时候,毛都是自己直接站出来支持邓,哪怕其对面的是江青。只是因为邓对文革问题“死不悔改”,毛才不得不最后奋力一击再次将其打倒。曾有议论说,邓再次倒台是因为毛远新、许世友等“进谗言”——其实,毛、许说的都是事实,邓确实反对文革那一套,心有所思,言行必有所表露。毛、许只是向最高领袖反映了真实情况而已,何来谗言一说?说到底,这只是政治路线分歧,而非关个人品质。
    
    总而言之,毛的驭下之道善于利用矛盾,没有矛盾也要制造矛盾,制造对立面;而一旦情势变化,当毛特别需要矛盾的某一方效忠时,毛又可以毫不犹豫地牺牲另一方,哪怕此另一方与前者的矛盾正是由他一手打造。这样一来,政坛就变得无比凶险,一入场中,人人皆不可免于危险。就像开车一样,你规规矩矩开车也没用,因为人家要来撞你,你有什么办法?由于君臣权位之别,毛为刀俎,人皆为鱼肉。毛坐在高高云端,只须手掌上下翻覆,其他人就要上蹿下跳拼命翻跟头,却怎么也跳不出毛的掌心,只能任其拿捏。
    
    来源:万维读者网

 


上兩條同類新聞:
  • 野山鹰/中華民族复兴 從停止谄媚開始/梁啟超致海外留學兒女的信/成功男人
  • 绝望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人生的三把钥匙/中国第一魅力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