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偉人曾說過,一個人的命運,總是和這個時代的命運緊緊相連。我們的時代走得太坎坷,我們的生活過得太坎坷。
是啊,我們這些知青,在生長發育時期,餓過。在青年時期,鬧過。上山下鄉,去過。剛回城想過幾天安穩日子,又下崗,又下海。
如今,我們已經五六十歲,進入了人生的第二個階段,但我們要相信,美好的生活才剛剛開始。

我們是哭著來到這人世間,可沒想到我們也是哭著進入人生的。

40多年前,我們在家裏吃過父母准備的“送行飯”,背上簡單的行李坐,在一片擁擠中坐上了火車,前往廣闊的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
我們當中有的懷抱著巨大的革命激情,而有的也出于無奈和盲目。隨著火車的一聲汽笛聲,不知是誰的一聲哇的大哭聲,整個火車站就變成眼淚的集散地,火車開動了。

那時的我們,不知道“廣闊的農村”到底在哪裏,更不知道“接受再教育”是怎麽回事。
更主要的是,當時可能我們誰也沒想到,這列火車的旅程,不光標志了我們知青人生的開始,同時也預示了我們這一輩子肯定離不開一個“苦”字。

我們在磨砺中成長,可以大聲地說:這十年,無怨無悔!

在上山下鄉的十余年裏,我們春播,夏鋤,秋收;上山伐木,打石頭;下河修水利,挖水庫;我們吃窩窩頭,大麥米飯,湯湯湯。
我們住地窖,住帳篷;我們流汗,流血,付出了我們最美好的青春,有的甚至于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但是正是這惡劣的環境,艱苦的勞動,培養了我們勤勞、踏實、堅韌不拔、自強不息、襟懷坦蕩的知青精神。
又正是依靠這種精神,我們在返城後的三十多年中,無論幹什麽工作,或者成家立業,哪怕是下崗下海,再大的壓力和困難,都挺過來了。
在這十年中,我們掙紮著,默默無聲地掙紮著!但是如今回首往事,我們可以挺起胸膛,大聲說:知青這十年,我無怨無悔!

我們對得起國家和社會,對得起家庭,唯一對不起的是自己。

但是社會上那些不是知青的人們,對我們褒貶不一,甚至貶大于褒。對這種人,我們可以驕傲地說,作爲中國人:
我們把最美的青春獻給了祖國的邊疆,把北大荒改造成北大倉。甚至改變了北大荒的第二代。

返城後,我們學文化,學技術,埋頭苦幹,哪怕是下崗下海,仍然千方百計爲家庭而拼搏。
上有老,我們孝順他們,爲他們養老送終。下有小,我們還“孝順”他們,爲他們帶兒帶女。
請問你享過清福嗎?沒有。

誠然,在我們這些人中間,少數人通過自己的努力,當上了教授,醫生,當上了官,有的還當上了老板,他們是這個時代的幸運兒。
而我們中大多數人,一直生活在基層,各方面的條件相對差一點,過著安安穩穩的日子。
但是現在我們有兩個一樣,一個是我們都退休了,第二個是我們都想健康快樂。

不過我們還有機會,讓我們擺正心態,調整狀態,開始爲自己過活!

那麽在年過半百以後,我們開始有了自己的時間,比以往更加自在,是不是可以學一點以前喜歡但沒有機會學的東西,做一點以前想做而又沒有條件作的事情呢?
比如學詩詞書畫,品味中國傳統文化的美;比如唱歌跳舞,舞出青春的婀娜多姿;比如去旅行,把祖國的大好河山都看個夠!

真的不要再猶豫了。反過來想想,我們還能折騰多少年?我們是不是應該珍惜自己的人生,是不是應該珍惜我們還能跑、能跳、能鬧的日子?
曹操說過,老骥伏枥,志在千裏,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我們沒有曹操的雄心大志,但我們壯心不已,志在百年,還是可以的吧。
俗話說:最美不過夕陽紅,讓我們的夕陽紅再紅一點吧!讓我們擺正心態,調整狀態,爲志在百年而努力吧。

我們知青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曆史上最獨特的一代,我們吃苦不訴苦,在默默無聞地生活著。
我們以對曆史善意而通達的理解,以對理想忠誠而堅毅的投入,以對下一代寬容而信任的期待,以對新生活艱辛而痛苦的自我消化,支撐著我們共和國的大廈。
現在,是時候過好自己的美好生活了。轉發給所有當過知青朋友,家裏有知青的朋友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