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 站 内 搜 索 □
請輸入查詢的關鍵字:


標題查詢 内容查詢

一言九鼎     
三地風采     
四面楚歌     
五洲學興     
六庫全書     
七七鵲橋     
八方傳媒     
九命怪貓     
十萬貨急     

 
进化/中国房地产城市住宅可容纳34亿人/中国几十年的运动史/古老中国文化是牠
發佈時間: 11/13/2015 9:44:50 PM 被閲覽數: 277 次 來源: 邦泰
文字 〖 自動滾屏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收件箱 :  bangtai.us@gmail.com






一张动图让你在6秒钟内看完600万年人类脸部进化史(图)

网易



  在过去600万年的时光里,我们的祖先一点一点进化成现代人

  宝宝们现在长这么漂亮还真是不容易呢~~

  看完这个动图你就知道我们脸部的进化过程啦~



中国房地产严重过剩 城市已规划住宅可容纳34亿人(图)


网络

在中国一线城市纷纷频现“地王”同时,中国统计局一份数据日前出炉,今年1-10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78,801亿元,同比名义增长2.0%,增速比1-9月份回落0.6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53,150亿元(1人民币折合约0.1571美元),增长1.3%,增速回落0.4个百分点。住宅投资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比重为67.4%。



中国房地产暴利时代已终结

中国房地产过剩到什么程度?

中国住宅投资增速的回落,意味着中国地产市场仍存在较大风险,前景充满众多的不确定性。中国著名经济学家易宪容指出,中国住房开发过度已是不争的事实。无论是沿海地区还是中西部地区的情况都是如此。当前全国城市规划可容纳的人口可能达到34亿之多,呈现明显供大于求的局面。

“在2010年全国城市居民每个家庭已经持有一套住房,城市居民的住房在那时就已经达到供求平衡。而之后生产的住房基本面对的是城市化进城的农民。但是,高房价下,城市居民都没有支付进入这个市场,更何况农民。”易宪容表示称,我最近到了国内不少城市,目前所看到中国住房市场严重过剩已经是基本的问题。特别部分二线城市以及三线以下的城市,这些城市的住房严重过剩根本无法得以解决。

在住房严重过剩的情况下,许多城市的住房投资者已经完全退出市场。当前中国作为一个以住房投资者为主导的市场,如果投资者退出市场,那么住房的供求关系更是会失衡,住房的严重过剩更是会严重。目前不少三线以下的城市,住房价格即使降到很低水平也无人问津。所以,当前这些城市住房市场前景不容乐观。

房地产暴利的大头被谁赚走了?

长期以来,中国房地产和开发商,与政府投资一道,构成拉动中国经济的主要力量。但是,相比各级政府,作为开发商成为“千夫所指”的对象。然而,随着中国房地产辉煌时代落幕,包括佳兆业等一批地产公司被纷纷破产,这不禁引发人们深思,到底谁是推动高房价的幕后之手,难道仅仅是开发商吗?

事实上,作为房地产暴利的大头被收入地方财政的“口袋”。一是土地出让金,二是税收。综合媒体文章指出,如果说房子是面包,那么土地就是面粉,所以面粉贵,则面包也会提价。而部分热点城市的地王,由于开发商争抢激烈,出现“面粉贵过面包”并不稀奇。

此外,房地产税收更是中国各级地方政府税收的另一大块。与房地产业相关的税种主要有七个,占地方财政收入比重约三成,其中契税、土地增值税、房产税、土地增值税、耕地占用税,2014年占比为18%,而2001年仅为7%。

还有很大一部分,是被金融机构赚走了。2010年至2013年,由于持续不断的房地产调控高压,在融资方面,金融机构设定很多门槛,比如要求商业银行实行“黑白名单”,不仅广大中小开发商拿不到贷款,就是部分大房企也会吃“闭门羹”。于是,开发商只能通过民间高利贷、房地产信托、私募等以很高的成本融资。

另外,在房价上涨偏快、房价较高的城市,如果以5-10年这样较长时间跨度来看,开发商的赚钱能力,其实不如炒房者、长线投资者,以及业主。由于这些城地价上涨快于房价,所以只有较长时间持有土地与房产,才能获得较大收益。

所以,过去很多年,李嘉诚囤地捂盘式的开发方式,才是最便捷、最保险的赚钱模式。而近几年,受制于政策收紧,以及业内流行高周转,开发商急吼吼的加速开发,一块地还没捂热,就已变成房子卖出去了。倒是那些买后持有多年的购房者,所获利益(或房子升值)更丰厚。从这点来看,开发商更像长工,而非地主。

长期来看,房价特别是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的房价,还将继续上涨得让人看不懂。但开发商的日子再也回不到2004-2010年间的暴利时代。作为中国各级地方政府依靠“土地财政”维系生存的路径也将宣告结束。




1949之后:中国几十年的运动史



2015年8月30日


    
    来源:美国之音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中国曾经掀起过无数次政治、经济和文化运动,几亿中国人的命运随着几十年的运动而上下起伏,多达数千万人因而死亡,整个国家动荡不安。《共产党在中国》系列节目推出《1949之后》,介绍1949年以后各种运动的前因后果,记录中国人几十年的运动经历,以史实讲述历史。
    
    (《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
    
    1949年10月1日,中国共产党以暴力推翻了在中国大陆上的中华民国政府,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中国共产党从反政府力量变成了执政党,然而在以后的几十年里,“以解放无产阶级为己任”的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的领导之下从来没有停止过“斗争”;整个中国一直处于各种各样的运动之中。
    
    (乐曲《翻身的日子》)
    
    1950年1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成立两个多月,战场上的硝烟尚未散去,中共中央已经指示各地准备实行土地改革。1950年6月30日,中国中央政府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土改运动在全中国开展起来。与此同时还开展了“镇压反革命运动”。
    
    此后,运动一个接着一个,遍及经济、工业、农业、文化、政治、军事各个领域,无所不在。前中国社科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严家其说:“毛泽东的运动一个接一个,不仅有政治运动、经济运动,而且还有思想运动。”
    
    *毛泽东生命不息运动不已*
    
    “三反五反”运动、“反右”运动、“大跃进”、“四清”运动、“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文化大革命、“反资产阶级自由化”、“清除精神污染”、反邪教运动,不一而足。
    
    有人统计说,仅仅从1949年到1976年毛泽东去世,中国全国性的运动就有七十多次。1939年参加中国共产党的中共老资格报人,曾经担任《工人日报》副总编辑和工人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的胡甫臣在《对建国后历次政治运动的认识》一文中说:
    
    “我读《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13大本,好像毛泽东总在指挥各种运动。他是各种运动的总指挥,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就是运动员,人们都生活在运动中。”
    
    根据他的统计,毛泽东批准的全国性运动有52次。
    
    *私产易手 再归国有*
    
    这些运动常常伴随着私人财产的剥夺。两年土改运动把富裕农民的七亿亩私人土地、房屋和财产没收,分给三亿贫穷的农民,或者充公。1953年到1956年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迫使12万多家私人企业实行“公私合营”,随后在1966年将这些企业全部据为“国有”。
    
    2004年,中国将保护私人财产的条文写入宪法。然而对于当年没收的“地主”“富农”的私人土地、房产和财产,以及强行“赎买”的私人企业,中国至今也不谈保护私人财产问题。还有,几十万乃至上百万“右派”分子在受迫害期间遭受的经济和财产损失没有得到偿还或者赔偿。
    
    文革中,被抄家的资产据说价值达到2500多亿人民币,其后归还和作价赔偿的只有大约1300亿。千千万万受迫害的人所遭受的经济损失也没有得到补偿或者赔偿。
    
    *斗争治国 血染中华*
    
    前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所所长、美国当代中国研究中心执行主席、哈佛大学研究员陈一咨说:“毛泽东取得政权靠的是军事,靠斗争。所以他建国以后仍然是用军事的办法、运动的办法、斗争的方法来统治中国。”
    
    正因为如此,这些运动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充满了血腥味。
    
    土改运动中,大批“地主”在两年之内人头落地,人数在200万到1000万人之间。
    
    在同时期开展的镇压反革命运动中,有几百万人被杀。
    
    反右运动将大批人打成“右派”,成为“阶级敌人”,人数在55万到300万人之间。有4000多人非正常死亡。
    
    “四清”运动仅仅覆盖了中国三分之一的城乡地区。然而在短短的两、三年里就有500多万人挨整,7万7千多人被迫害致死。
    
    十年文革期间,受迫害的人更是不计其数,全中国五分之一的人受到某种程度的株连。
    
    1999年开始的反邪教运动取缔了法轮功和中功,迫使数千万人改变信仰,或者转入地下;一些人流亡海外,还有一些人被关押,被迫害致死。
    
    *次次“扩大化”*
    
    曾经担任毛泽东的政治秘书、中共政治局委员和中国社科院院长的胡乔木在《胡乔木谈中共党史》一书中说:“我们的政治运动、群众运动虽然表面上看都能说出某些成果,但从总的看,全面地看,我觉得基本上都是左的。”
    
    所谓“左”就是宁左勿右,就是殃及无辜,就是所谓的“扩大化”。1949年以后,每一场运动都“扩大化”。
    
    根据中国官方的记载,镇反运动在“一些地区发生‘左’的倾向以及工作草率的现象”;“三反五反”运动曾经发生“斗争扩大化和逼供信的现象”;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在部份地区也出现了强迫农民入社,侵犯中农利益,盲目追求高级形式等现象”;反右运动中有55万至300万人被打成右派,二十多年以后认定只有几十个人是“右派”,扩大化到了巅峰状态。
    
    但是还有更离谱的。文化大革命,所有被文革派打倒的人都得以平反,扩大化达到百分之百;而所有的文革派最后都被打倒,只剩下文革的始作俑者毛泽东依然屹立在北京的天安门城楼上,还有他的忠臣周恩来声望不减当年。
    
    陈一咨说:“胡耀邦曾经说过,中国在文化革命中两亿人被批判、斗争、牵连,所以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人受到过不公正对待和迫害。那么在文化革命以前呢,从流血土改,到清匪反霸,到镇压反革命,到三反五反,到批判俞平伯啊,胡风啊,再到反冒进,到社会主义改造,反右派,大跃进,在中国几乎所有有知识的、有教养的、有文化的、有头脑的、有不同意见的,几乎没有人能逃过这场浩劫。
    
    “整个中国呈现的是一种用野蛮代替文明,用落后代替先进,用无知代替有知,这样历史性的倒退。”
    
    *毛泽东言行不一*
    
    1957年2月,毛泽东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说了一些听起来通情达理的话。他说,社会主义社会有对抗性的敌我矛盾和非对抗性的人民内部矛盾。敌我矛盾要使用专政手段解决,而人民内部矛盾“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去解决,只能用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去解决”。
    
    但是纵观1949年以后的中国,不管是中共党内还是党外,不管关系曾经多么密切,资格多么老,对中共的贡献多么大,任何与毛泽东不同的观点和意见最后都成了“敌我矛盾”,异议者无不受到无情打击。
    
    前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所所长陈一咨说:“他的核心当然就是阶级斗争了,就是所谓的斗争哲学了。”
    
    *从唯我独尊到孤家寡人*
    
    前中国社科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严家其说:“整个毛泽东的运动,他以一个基本理论为出发点,就是阶级斗争为纲。通过阶级斗争,通过政治斗争、思想斗争来实现建立一个完美的、共产主义的理想的社会。所以一个运动接一个运动。
    
    “而这个运动本身就是依靠暴力,就是1949年以前推翻国民党政权延续下来的革命的暴力,国家政权来强制全国人民这样做的。如果谁有不同意见呢,那对不起,就要变成右派,变成反革命。”
    
    最后,毛泽东几乎成了孤家寡人。陈一咨说:“毛脱离实际的那些行为当然也会引起一些那些比较能面对现实的中共领导人的反对。当时,陈云就长期沉默,不讲话;周恩来后来就是一再地奉迎毛;跟毛一起打天下的很多元老一个一个离他而去。
    
    “刘少奇跟他的矛盾其实就产生在58年大跃进以后的饿死人。当时,60年开七千人大会,毛对刘这时候心里就产生了刘要和他争天下的这种念头。所以最后才把刘搞得身败名裂。那么林彪被毛当为接班人,其实林彪对毛也是阳奉阴违的。一直到最后毛病逝,真正在毛身边支持毛的人就剩了江青、张春桥、姚文元、王洪文。”
    
    原来统一战线里的那些党外盟友后来基本上都成了革命的对象。党内的同志、战友在运动中的遭遇更是悲惨。
    
    协助毛泽东获得中共最高领导权的老资格共产党人张闻天和王稼祥、为中共立下卓著战功的彭德怀元帅、林彪元帅、贺龙元帅,还有在中共党内树立毛泽东绝对权威,成为中国国家主席和共产党第一副主席的刘少奇,最后的结局都十分悲惨。其中刘少奇和林彪曾经是毛泽东钦点的接班人。就连曾经与毛泽东齐名的朱德和长期辅佐毛泽东的周恩来也都受到过毛泽东的整治。
    
    正如前中国社科院副院长于光远在《文革中的我》一书中所说:“颠倒是非,无情打击,在极其错误的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的领导下,干出极其错误的行动,是那些年历次政治运动的共同的特点。”
    
    *整人者被人整*
    
    毛泽东的前政治秘书、前中共中央委员和中共组织部副部长李锐说:“历史上左造成的恶果甚多,其中整人(往死里整)是最大恶果之一。”
    
    整人是互相整。今天整别人,明天被人整。前中共中央高级党校校长杨献珍在1943年中共“延安整风”期间的“抢救运动”时担任中共北方局党校校长,整人十分积极。被他整过的一个人就是后来曾经担任中共广东省委第一书记的任仲夷。
    
    1964年,毛泽东对当时被称为党内哲学专家的杨献珍提出的“合二为一”论表示不满。7月17日,《人民日报》发表文章,点名批判杨献珍。《红旗》杂志随后发表文章,说杨献珍有意识地适应国际现代修正主义和国内资产阶级、封建残余势力的需要,宣传矛盾调和论。杨献珍因此被降级,后来被开除党籍,流放陕西。
    
    1954年,“高岗、饶漱石反党联盟”事发,牵连到当时的哈尔滨市委第一书记李常青。当时的市委第二书记就是当年被整的任仲夷。他在文革后公开承认对李常青的“不公正的错误的批判”“负有很大的责任”。在1959年的“反右倾机会主义斗争”中,当时担任哈尔滨市委第一书记的任仲夷在市委里揪出了一个“反党集团”。文革中,任仲夷再次挨整,被文革派打倒,到1972年林彪事件以后才复出。
    
    1957年到1958年间,在毛泽东的支持下,当时的中国国防部长彭德怀和总参谋长黄克诚在军队内部开展“反教条主义运动”,批判南京军事学院院长刘伯承元帅,并且将国防部副部长兼军队训练总监部部长萧克和训练总监部副部长李达打成“反党宗派集团”的主帅和副帅。一批高级军官被打成“反党分子”,其中一些人后来被迫害至死。粟裕大将和叶剑英元帅等高级将领也受到点名批评。刘伯承在1959年被迫辞去南京军事学院院长一职,从此在家赋闲。
    
    就在同一年,彭德怀因为在庐山会议上写信给毛泽东,对大跃进的左倾冒进表示了不同意见,结果和黄克诚一起被打成“反党集团”。彭德怀后来在文革中被迫害至死。
    
    还有文革以后的中国最高领导人邓小平,当年是主持“反右”运动的主将,被毛泽东称为自己的“副帅”。文革中,邓小平先后两次被打倒。然而在文革之后,邓小平非但没有彻底否定“反右运动”,而且亲自下令血腥镇压天安门民主运动,并且用中共传统的做法对付与他意见不一的中共总书记赵紫阳。赵紫阳最后在软禁中郁郁而终。
    
    *帝王杀功臣排除异己*
    
    毛泽东领导共产党建立了自己的国家,为什么还会三番五次地利用运动整人呢?
    
    陈一咨:“在他的骨子里头是一种帝王思想。当时刘少奇都私下里说毛就是共产党里的皇帝嘛。”
    
    严家其:“毛泽东本人有两个因素。一个因素就是马克思的社会理想主义,社会乌托邦主义;另一个因素就是中国传统的专制主义。毛泽东是继承了秦始皇、汉高祖、唐太宗,到明太祖朱元璋这种专制主义。
    
    “专制主义的基本特点就是说,当一个新的 朝代出来的时候,它要把以前的功臣都要消灭掉的。如果不消灭掉功臣,功臣就会居功自傲,就会同他争夺权力。就说我也有功劳,我也是开国大臣。
    
    “毛泽东弄刘少奇,弄周恩来,打掉彭德怀,以及发动文化大革命,根本来讲,就是他不容得其他人来分享权力。所以毛泽东反对彭德怀,包括高岗、彭德怀,一直到刘少奇,到周恩来,到文化大革命的整个过程,实际上是历史上的杀功臣,基本上是重演。
    
    “毛泽东同大家打天下打下来了,但现在彭德怀也好,周恩来也好,刘少奇也好,甚至林彪也好,他不可能完全保持一致。那这个怎么办呢?就靠一个一个运动把这些人消灭掉,而且在肉体上消灭掉。
    
    “包括现在江泽民清除陈希同,胡锦涛清除陈良宇,也带有专制政治的特点。尽管陈希同是非常坏的一个人;陈良宇也是一个大贪官,也是一个坏的人。清除陈希同,清除陈良宇,应该说是得人心的。但是这种方式同法治社会是有不同的。”
    
    *运动治国 误国祸国*
    
    中国工人出版社前总编辑胡甫臣说:毛泽东“领导着我们党和国家,好像主要就是领导运动,或者说就是通过运动来领导。似乎可以说我们是运动治党,运动治国。”
    
    1949年3月,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说道:“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更值得骄傲的还在后头。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中国人民不但可以不要向帝国主义者讨乞也能活下去,而且还将活得比帝国主义国家要好些。”
    
    然而正像胡乔木所说:“过去的经验证明,这种全国性的政治运动经常成为妨碍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一个重要原因。”
    
    前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所所长陈一咨说:“从49年毛泽东在中国当政,一直到76年毛泽东病故,在他统治中国的这几十年,可以说是中华民族有史以来前所未有的一场浩劫。”
    
    前中国社科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严家其说:“毛泽东可以说,1949年以后每一项运动都是错误的。每一项运动都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灾难。”
    
    陈一咨说:“在毛泽东统治这几十年中,阶级斗争造成的这种裂痕,造成的对每一个家庭的伤害是前所未有的。而这种公有制带给人们的痛苦,在改革开放以前人们也都体会得很深。76年毛泽东死了以后,当时全国8亿农民,两亿人吃不饱饭,他们的年收入不足50块人民币。城里人生活得也很拮据。”
    
    *假若刘周主政*
    
    那么,中国1949年以后几十年的艰辛都要归咎于毛泽东吗?如果当年是刘少奇、周恩来等人主政,结果是否会好呢?
    
    严家其说:“刘少奇,实际上他的做法同毛泽东相比,没有什么区别。刘少奇不过是毛泽东专制制度的受害人。刘少奇的政策在有些方面比毛泽东有过之而无不及。刘少奇的一些极左表现在某些方面超过了毛泽东。但是关键是中国的政治体制。”
    
    严家其说,中国的政治体制在共产党1949年以后基本上延续了中国传统的专制政治模式,以前叫家天下,1949年以后就变成党天下。
    
    陈一咨认为:“即使刘少奇、周恩来掌权,这个制度仍然是早晚会解体的。因为我们也可以看得很清楚:20世纪以来,所有按照所谓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原则建立的这些社会主义国家没有一个取得成功嘛。因为它们违反了人的基本的天性。人是希望富裕,不希望贫穷的。那么公有制带给人们的就是贫穷,物资大量匮乏。老百姓分配贫穷,领导人分配特权。
    
    “长期的这种阶级斗争,人失去了各种自由,对于一个人来说,长期忍受这种局面,他也是难以维系的。所以这种制度是天然不合理的,不可能一直延续下去的。”
    
    严家其说:“这种政治不取消,不改变,不论是周恩来,还是胡锦涛,甚至更温和的人来治国,他也摆脱不了这样的命运。”
    
    “要从根本上来把这个专制主义的毒瘤从中国挖掉。现在挖掉了一半,这一半就是皇位。就是中国没有皇位了。谁都不可能像皇帝一样终身任职。这叫皇位。但是还没有挖掉皇权。权力的授予要依靠人民的授予,要依靠选票,要依靠选举,要依靠民主的方式来实现政权的更迭。”




《琅琊榜》折射出的最古老中国文化是“牠”(剧照)


    文学城


作舟


 

本来可以用十集讲述的故事却拍过了半百!

看完《琅琊榜》,沉淀了数日,发觉仍有感触和回味的并不是里面的权斗、家族互残,也不是剧情里的整容术、古代时装和动画特技,而是故事里折射出的最古老中国文化,准确地讲是最古老中国的宫廷(官场)文化:奴才文化!

 

 

《琅琊榜》里的老太监高湛浓缩了几千年人类古代文明和封建社会统治机制里的“奴才”角色。奴才就是奴隶的一种。奴隶制社会的演变中,奴隶之间产生了许多的“高低贵贱”,高高的“金字塔”尖尖下面全是奴隶!

奴隶只有分工不同,但在国王、皇上和皇亲国戚的眼里奴隶是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奴隶有种地的、喂牲畜的、做饭的、看门的;也有管理和技术一级的奴隶。从奴隶到奴才,封建统治文化将这些人逐渐“加升”了官位和称谓:內臣、內官、太监、公公、寺人、阉人、內侍、中官、中涓、內竖及中贵人。

到了古代中国的宦官文化进入“新常态”的时候,奴才文化有了“质的变化”。尽管电视剧《琅琊榜》里面的人物所使用的化妆品、服饰很现代(看韩剧长大的一代!),但是,故事的背景被设置在非常 “古老”的朝代,这样可以通过中宣部同志们的审查。你要是将剧情设置在廿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国,中宣部的同志们就不敢给你盖图章了。也许两百年后,可能有喜欢历史的“创作者”们会拍出一九八九年的大型狼牙榜连续剧!

回到奴才。

剧中的老奴才、皇上最贴身的太监高湛的角色有相当重的份量,演员也比梅长苏的角色有演技。梅长苏一角很做作,像是以前台湾“小虎队”的歌手改行演古装一样。因为其他配角演得好,所以,梅长苏的角色才得以完成任务。但,梅长苏和其他的角色,包括皇帝、第一夫人和二奶、三奶及其丫鬟等等都不足以和“高湛”的太监角色所折射的中国古代文化相比。

在历史记载中,高湛的太监角色也许不算突出。可在中国影视故事里,高湛的角色和以前我们看到的,包括姜文扮演的太监和老舍在《茶馆》里描述的封建帝国灭亡后残存的太监等,有着更中性的感觉。也就是说,高湛不是被刻意丑化的、嘲弄的,而是“牠”的一言一行成为了“皇上”心智的延伸。

与皇上朝夕相处,在那样古老的故事里,高湛的角色显示出中国奴才文化在那时就已经很“精致”了。如果没有这样一位“好的太监”,皇上的日子就难以想象了。高湛不仅是皇上的喉舌(圣旨都是由高湛宣读的),还是皇上的监视器和GPS。在精致到难以窒息的宫廷氛围里,高湛得到了所有人的“尊重”,因为高湛业已是皇上大脑的一部分了。皇上不相信任何人,只相信这个老太监。原因很简单,高湛是个“尽职”的、纯粹的奴才;而且,对于立志做好太监的人来讲,高湛已经做到了人生最高的位置。当时,肯定有许多大梁帝国的人羡慕、夸奖高老太监的“事业”与“气场”的 :)

“人性”和浪漫的剧情把高湛的角色中性化了,可是,高湛对杀人魔王的皇上如此的忠诚和完完全全的服从(敢说一个“不”字就不可能活到老年了!),我们能说这是个有人性的角色吗?

唐甄在《潜书》中是这样形容宦官的:“望之不似人身,相之不似人面,听之不似人声,察之不近人情。”

用现代汉语翻译唐甄的话,就是:宦官不是人!

但什么是“察之不近人情”?这个“情”是“情理”的省略,也就是说,一个人的形体、面貌和声音可以很“怪”,但如果这人不通情理了、不分是非善恶了,那就不是人了!

我们今天在有冲突和口角时,也使用唐甄的话,说“谁谁谁不是人!”不论那个人多么的富有、多么的奇葩,如果他她牠不讲理了,我们就骂“你丫不是人!”

我看《琅琊榜》在这个层面上是令人深思的、毛骨悚然的故事:高高在上的、强势的皇帝与贴身的、不是人的太监统治着“天下”的稳定和百姓的命运、庆贺着佳节和生日派对。简言之,登峰超级的奴才文化是某种统治文化的必然产物!

当然,《琅琊榜》所谓“正能量”的构思是:NO ZUO NO DIE!

虚构的梅长苏和高湛在剧中是两极化的人物:一个像幽灵附体在皇帝身上和阴影里、一个为尚未失去人性的靖王“下一盘大棋”。“复仇”是潜台词,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但,仇复了,仇又重来。

今天,“梅长苏”们被判刑了,但“高湛”们还依然励志做到更精致、更安稳。皇上的喉舌不再是一个老太监,而变成了某某时报、网页等,从奴隶进化到奴才浑然不知却怀侥幸、沾沾自喜之心。一些人甚至把奴才的励志当做“智慧”来看、来学。

--作舟




美国最高法院里的孔子浮雕(组图)


(2015-07-05 18:10:03)

 
 网图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是一个比白宫、议会大厦等政治、权威建筑更神圣的地方。美国最高法院的存在是超越政治的,它有权判定政客们吵吵嚷嚷解决不了的问题。总统有权选择大法官,但是,一个总统绝不可以将高院的大法官都换成“自己人”。而每个总统提议任命的大法官也必须经过两党议员(反对的和支持的)对有可能升为大法官的候选人面对面的“拷问”。九位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大法官中,有一位是美国首席大法官。其产生过程与另外八位大法官一样。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像所有美国联邦法官一样,其任期是无限的。除了去世、辞职或者自己要求退休外,他们唯一非自愿的去职是被美国国会罢免。

当大法官们坐在白色大理石法庭里,他她们会看到头上有十八位人类文明史上对“法”做过贡献、推动和有不灭影响的哲人、先知、王储或统治者。在南北两楣巨型大理石浮雕上,从中国的孔子到希腊的梭罗、从穆斯林先知默罕默德到摩西、从制定《大宪章》的英国国王约翰到拿破仑,他们在象征智慧之光、平等、自由、和平等的天使簇拥下俯视法庭的裁决。






在浮雕的十八个人物中,只有一个是美国人:美利坚第四任首席大法官约翰·马歇尔(1755-1835)。美国高院的作用和权力从马歇尔时代延续至今,即高院有权决定一个法案是否符合美国宪法。联邦最高法院是唯一由宪法规定的联邦法院,主要职责是对美国宪法作最终解释,但美国宪法没有直接提到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是否有司法审查权。但是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曾经通过1803年的马伯里诉麦迪逊案的判决指出,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有权宣布某个法律违宪而不被采用。当时,马歇尔正是首席大法官。

美国高院的建筑设计师是卡斯·吉尔伯特(1867-1934),这两块浮雕是雕塑家阿道夫·韦曼(1870-1952)按照建筑的寓意、功用等等选择创作的。其宗旨是从人类文明的进程中、从承前启后的人类智慧里让美国的宪法发扬光大。法案内容随时代变化,当人人平等的宪法根基是不变的。大法官座位上的人可以改变、法案的内容也会有争议、总统可以换,但是,宪法的宗旨是不变的、是超越法官个人的。

现任首席大法官是小布什在2005年提名的约翰·罗伯茨。九名法官中有五位共和党总统(里根和小布什)提名并接任的,其他四位分别是民主党总统克林顿和奥巴马提名的。共和党总统提名的法官并不一定保守。由里根在1988年提名的安东尼·肯尼迪法官就是这样。在支持同性婚姻平等的裁决后,他由于引用了孔子的格言遭到了一些中国人的反对和讽刺。

肯尼迪法官引用孔子的“婚姻是政体的根基”(译)是和古罗马著名的哲学家、律师西塞罗的“婚姻是社会首要的纽带”出现在同一句话里的。但是,敏感的人们挑出他引用的孔子名言,大肆抨击肯尼迪法官曲解了孔子的文字。


安东尼-肯尼迪法官

白色大理石法庭

浮雕里没有上帝!

最有代表性的反对声音是以圣经、上帝的名义对和自己性取向不同的同性恋者诅咒,甚至预言美国因此会怎样怎样,比先知还先知!这些人错误地、危险地把“圣经”当成了解决、衡量一切社会现实的宝书,却忽略了“圣经”和现实社会、人类不断变化的区别:一个是虚构的,一个是真实的。

可是,高院的浮雕里没有“上帝”。而这十八位公元前和公元后的先知们有的就是基督徒,那为什么美国高院不直接在法庭上挂个十字架呢?为什么有拿着《十诫》的摩西?为什么将手捧可兰经和月牙儿刀的默罕默德刻在上面呢?

1875年当选高院法官的约翰·保罗·史蒂文斯在一个有关“公共政府建筑不容许有宗教符号(包括雕像等)”的案例中提到了高院的浮雕。他认为,如果高院的这块浮雕只有“摩西或默罕默德,或孔子”,那么,它就毫无疑问地带有宗教意味了。可是,代表犹太、伊斯兰和汉族的这三位先知是和其他十五位“世俗的”(非宗教的)代表人物在一起,其象征内涵是在他们推动和改进文明社会法律、宪章等方面所做的贡献。

另一种反对声音用完全不符合逻辑与现实的思维乱嚷嚷:“啊,同性婚姻合法了,那么接下来任何方式的婚姻都可以了,群婚啊、乱伦啊、人与兽啊”等等!这样的谬误是头脑浅薄的人们对新生事物的第一反应。每一个现代的变革和社会、文化、道德准则等在演变进化前,头脑简单的人们都是先否定,因为他们的思维是被旧有的观念、价值观和人生观左右的。

大麻合法后,每个人都会吸大麻上瘾吗?烟酒商店到处都是,每个人都变成烟鬼、酒鬼了吗?人人都可以进赌场,你身边的人都是不可救药的赌徒吗?在中国,人们可以在公共场合打麻将了,但有谁说打麻将会让中国灭亡?!?




婚姻平等法案,不是“平等婚姻”法案

使用伪逻辑(谬误)的人们为了反对而反对,好像美国通过了婚姻平等法案,同性婚姻和异性婚姻享受同等的法律保护和权益后,地球人就都开始与同性结婚了。有些人虚伪地声称“我并不歧视同性恋,但反对这样的法案。”

首先,这个法案不是“重新制定、强制婚姻方式”,而是婚姻平等!“平等”是这个法案的本质意义,平等也是美国宪法、普世价值的根基之一。

现在,很多保守的社会仍然存在逼婚、孩儿婚等古老愚昧的习俗,女孩子完全无助、无望,因为她们被视为附属品。“门当户对”的观念和村落生意识依然在世界不同角落扭曲着人性和爱情。但这样的陋习和愚昧不会因为它们存在的久远而被文明社会接受。人类世界是Organic的!

如果世界仍停留在封建王朝时期,我们可以说美国的法官引用孔子是不适时宜的。而在廿一世纪的美国,在同性恋逐渐被多个国家接受、被法律保护和人类对生理、心理等科学的更多了解,两个同性恋者的结合为什么不能被称之“婚姻”呢?而承认同性婚姻并不等于就抵消了异性婚姻。肯尼迪法官,和任何支持婚姻平等法案的人,也没有说“从今往后只有同性才能婚姻”呢!


首席大法官罗伯茨

美国刚刚通过婚姻平等法案的关键词是“平等”!而“平等”的理念正是美国宪法里的“人人平等”(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首席大法官罗伯茨竟然说出了“这(婚姻平等法案)不是宪法的胜利”这样的雷语,显然,暴露出他内心仍然没有真正平等地接受同性恋者的权益。

同性婚姻出现前,传统的“婚姻”概念已经随时代变化得和古代完全不一样了,因为人类在变化。这也正是大法官们所面对的挑战、社会面对的挑战。这也正是为什么美国高院用先知的浮雕提醒他们:别忘了文明蜕变、分娩的痛苦!别被你一个“小我”的理念或牺牲少数人的利益,而违背宪法的宗旨!

 


上兩條同類新聞:
  • 楚汉风云/爱和成功有多大关系/历史上的这些巧合/清帝国国歌
  • 岁月如金/看麦肯锡如何分析中国城市群/中国未来国运如何?(信息量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