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都知道芦荟能美白、祛斑、防晒,但其实它还有许多鲜为人知的妙用呢,芦荟全身都是宝,它还能治高血压、便秘、胃溃疡等。以下一起来看看如何巧用芦荟治病!

1、杀菌作用
芦荟酊(Aloetin).是抗菌性很强的物质,能杀灭真菌、霉菌、细菌、病毒等病菌,抑制和消灭病塬体的发育繁殖。
2、抗炎作用
芦荟的缓激肽酶与血管紧张来联合可抵抗炎症。尤其是芦荟的多糖类可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治愈皮肤炎、慢性肾炎、膀胱炎、支气管炎等慢性病症。

3、湿润美容作用
芦荟多糖和维生素对人体的皮肤有良好的营养、滋润、增白作用。尤其是青春少女最烦恼的粉刺,芦荟对消除粉刺有很好的效果。
芦荟大黄素等属蒽醌甙物质,这类物质能使头发柔软而有光泽、轻松舒爽,且具有去头屑的作用。
4、健胃下泄作用
芦荟中的芦荟大黄素甙(aloin)、芦荟大黄素(emodin)等有效成分起着增进食欲、大肠缓泄作用。服用适量芦荟,能强化胃功能,增强体质。

5、强心活血作用
芦荟中的异柠檬酸钙等具有强心、促进血液循环、软化硬化动脉、降低胆固醇含量、扩张毛细血管的作用,使血液循环畅通,减少胆固醇值,减轻心脏负担,使血压保持正常,清除血液中的“毒素”。
6、免疫和再生作用
芦荟素A、创伤激素和聚糖肽甘露(Ke-2)等具有抗病毒感染,促进伤口愈合复塬的作用,有消炎杀菌、清热消肿、软化皮肤、保持细胞活力的功能,凝胶多糖与愈伤酸联合还具有愈合创伤活性,因此,它是一种治疗外伤(出血性外伤、不出血性外伤)不留伤痕的理想。

7、免疫与抗肿瘤作用
芦荟中的粘稠物质多糖类(乙酰化葡甘聚糖、甘露聚糖、乙酰化甘露聚糖、aloe
mannan、alocutin、alomicin等)具有提高免疫力和抑制、破坏异常细胞的生长的作用,从而达到抗病目的。
8、解毒作用
芦荟因其苦寒清热具有抑制过度的免疫反应增强吞噬细胞吞噬功能的作用故能清除体内代谢废物。

9、抗衰老作用
芦荟中的粘液(mucin,就是蛋白质),是以arboran A B\aloe
mannan\aloetin等多糖类为核心成分,粘液类物质是防止细胞老化和治疗慢性过敏的重要成分。
如果液素不足,肌肉和粘膜就会丧失了弹性而僵硬老化。构成人体的细胞,如果粘液素不足,细胞就会逐渐衰弱,失去防御病菌、病毒的能力。
10、镇痛、镇静作用
手指肿痛、牙痛而难以忍受时,在患部贴上芦荟生叶,能消除疼痛,神经痛、痛风、筋肉痛等,内服加外用芦荟,也有镇痛效果。芦荟还能预防和治疗宿醉、晕车、晕船等。

11、防晒作用
芦荟中的天然蒽醌甙或蒽的衍生物,能吸收紫外线,防止皮肤红、褐斑产生。
12、防虫、防腐作用
芦荟汁液具有很好的消毒、防腐作用。
夏天皮肤上涂上芦荟汁,蚊子不咬。哥伦比亚人常给小孩脚上抹上芦荟汁,以防止虫害。
芦荟汁喷洒门窗和室内,苍蝇不入,傣族人就是用芦荟汁防止苍蝇进室内的。

13、防臭作用
芦荟具有防止脚、腋等体臭的作用。

芦荟作为一种集医药、美容、保健、食品及观赏为一体的纯天然绿色植物,芦荟的多种药用价值和治疗作用引起了医学界的广泛重视。现代药理研究也表明,鲜芦荟具有杀菌、消炎、镇痛的功效。芦荟能保护细胞,提高免疫力。而芦荟叶则能泻火、解毒,治烫伤,痔疮,疥疮和痈肿等。
科學家驚人發現:善惡有報是真正的科學
送交者: 夏雪冬雨 2015年12月08日[天下论坛]
美國科學家發現因果報應的重大秘密。(網絡圖片)
據大陸媒體報導,英美兩所大學,加德夫大學與德州大學的聯合研究顯示,「惡有惡報」有科學根據。統計發現,少年罪犯的身體雖然常比起同年齡的守法少年強壯,但當他們步入中年之後,健康狀況就急速下降,住院和殘障的風險比正常人高出好多倍。這比較好理解,很可能跟犯人的不良生活習慣與心理狀態有關係。
心懷善念,人體內會分泌出令細胞健康的神經傳導物質。
科學家在神經化學領域的研究中發現了這樣一種現象:當人心懷善念、積極思考時,人體內會分泌出令細胞健康的神經傳導物質,免疫細胞也變的活躍,人就不容易生病,正念常存,人的免疫系統就強健;而當心存惡意、負面思考時,走的是相反的神經系統:即負向系統被激發啟動,而正向系統被抑制住,身體機能的良性迴圈會被破壞。所以善良正直的人往往更加健康長壽。
同時,美國有份雜誌曾經發表過一篇題為《壞心情產生毒素》的研究報告,報告中稱:「在心理實驗室中的試驗顯示,我們人類的惡念,能引起生理上的化學物質變化,在血液中產生一種毒素。當人在正常心態下向一個冰杯內吐氣時,凝附著的是一種無色透明的物質;而當人處在怨恨、暴怒、恐怖、嫉妒的心情下,凝聚起的物體便分別顯現出不同的顏色,通過化學分析得知,人的負面思想會使人的體液內產生毒素。」
最近,美國耶魯大學和加州大學合作研究了「社會關係如何影響人的死亡率」課題,工作者隨機抽取了7,000人進行了長達9年的跟蹤調查,統計研究發現,樂於助人且與他人相處融洽的人,其健康狀況和預期壽命明顯優於常懷惡意、心胸狹隘、損人利己的人,而後者的死亡率比正常人高出1.5到2倍。在不同種族、階層、健身習慣的人群中,都得出了相同的結論,於是科學家公布了研究成果,行善能延長人的壽命。
更多實驗得出相同的結論
更多不同的實驗都得出了相同的結論,即純凈、慈善、正面的思想狀態能令生命健康喜悅,而惡念會讓機體組織失衡與病變。這是在生理醫學領域中的發現,而這些早在幾千年前的中國古籍中都有系統的闡述。如孔子說過的「仁者壽」、醫學古籍中講過的正氣存內,「邪不可干」等等。
無神論者往往都會說,這只是心理意識的暗示作用,道德都是人自己制訂的,沒有什麼固定的標準,善惡也沒有固定的標準,好人壞人也都是人自己定義的。如果一個人不在這種人為的道德薰陶下長大,就不會產生這種影響人體健康的負罪感了。然而事實恰恰相反,科學家的最新研究發現,善惡有著不同的能量頻率,有著不同的物質特性;剛剛出生不久、沒有經過觀念教化的嬰兒都有著善良的本性;當人要說謊、欺騙時,無論情緒如何穩定,但生理狀態都會出現不由自主的變化,且都能被精密的測謊儀監測到,人的機體似乎遵循著某種客觀特性在咿D,不以人的思想狀態為改變。
「愛與感謝」幾個字的水所形成的結晶(網絡圖片)
看過「愛與感謝」幾個字的水所形成的結晶
21世紀之初轟動全世界的水結晶形態研究顯示,萬物有靈,天地有特性存在,善惡在自然中似乎有著客觀的標準,不是人自己創造出來的虛幻概念。當水接觸到慈悲、博愛、幸福、鼓勵這些良性資訊,或者是在美妙的音樂場中時,水結晶會呈現出絢麗、美妙而牢固的形態構造;而如果當水接觸到負面的資訊時,水結晶的構造會變異、扭曲,甚至根本渙散無法成形。水是生命之源,人體內70%以上的物質都是水,當人處於不同的狀態時,其身體機能也都會發生類似的變化。
20世紀末蓬勃興起的「瀕死體驗」與「催眠回溯前世」研究已經給全世界帶來了訊息:生命輪迴、另外空間、因緣果報甚至天堂地獄原來都是存在的。人做了壞事,對誰不好,如果這輩子沒能「現世現報」,那很可能就延續到下一輩子來償還,直到業力償還掉為止,甚至這個人投胎轉生後扮演的角色也與前世的業力積累有直接關係。這正象中國人的一句老話說的那樣「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時候一到,什麼都報」。這不是虛幻的說教,歷史上、現實中的真實事例比比皆是,與今天的科學實證相互映照。
為什麼人做了壞事後要遭到報應?
在這物質世界的表像背後,是不是有著人們看不見的造化之手在安排著這一切?古人云,「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善惡若無報,乾坤必有私」,宇宙咝械姆▌t是公平的,那是穩定平衡一切物質咿D的保證,讓善者得好報,讓壞人獲惡報。但為什麼做了壞事的人要承受災禍、磨難的果報?為什麼讓好人得好,而不是讓壞人得好呢?這是否揭示了一個更大的事實:在物質世界的背後有其固有規律或曰咝刑匦源嬖冢干啤骨∏∨c這特質相契合,故得長久,而「惡」終因有違宇宙特性、根本道法而易於敗亡,正象老子所說的「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現代的實證科學很講究依據,當有了大量的科學依據時,人們才會承認和認識某種事物。所以,致使很多久遠時期留下的傳統,因為科學探索手段的局限,而一再在人類受到排擠和異議,善惡有報就是其中一例。
證明善惡有報的真實性
儘管千百年來,善惡有報一直以口耳相傳的形式,在民間廣泛流傳。即使很多的書籍,比如《集福消災之道》、《因話錄》等記載了大量翔實的實例,可以證明善惡有報的真實性,但中間的過程如何咦鳎瑓s難以使人們接受和理解。畢竟,誰也看不見過程的轉化關係,只能單純的看到報應的結果。
對「付出」與「回報」進行深度的研究
美國凱斯西儲大學生命倫理學教授史蒂芬波斯特和小說家吉爾奈馬克從現代科學和醫學的角度出發,對人的種種善行,在「付出」與「回報」之間究竟能產生什麼樣的關係進行了深度的研究。
研究人員制定了一個詳細的測量表,並長期追蹤一些樂於付出的人,分門別類的對每一種「付出」帶來的「回報」進行物理統計和生理分析,從而揭示了「付出」產生的「醫療作用」和「快樂指數」:「宅心仁厚、樂善好施」的人,這些善行確實對自身心理和身體健康產生巨大而深遠的影響:其自身的社會能力、判斷能力、正面情緒以及心態等都會全面提升。哪怕對別人一個會心的微笑,傳遞一個友好的幽默的表情,這些簡單的行為,都會引起唾液中的免疫球蛋白濃度增加。
存在著神奇的能量轉換秘密
在他們綜合了四十多所美國主要大學一百多項研究成果後,並結合長期追蹤的實驗報告顯示的資料,他們得出了令人驚訝的消息:人們善良的行為,比如讚美、寬恕、勇氣、幽默、尊重、同情、忠盏鹊龋@些行為的付出顯示:「付出與回報之間存在著神奇的能量轉換秘密,即一個人在付出的同時,回報的能量正通過各種形式向此人返還,只不過在大多數情況下,自己渾然不知……」
分泌出令細胞健康的神經傳導物質
科學家在神經化學領域的研究中也發現這樣一種現象:當人心懷善念、積極思考時,人體內會分泌出令細胞健康的神經傳導物質,免疫細胞也變的活躍,人就不容易生病,正念常存,人的免疫系統就強健;而當心存惡意、負面思考時,走的是相反的神經系統:即負向系統被激發啟動,而正向系統被抑制住,身體機能的良性迴圈會被破壞。
事實上,中國古代的醫學巨著《黃帝內經》中就講到:「靜則神藏,燥則消亡」。靜,是指人的精神、情志保持在澹泊寧靜的狀態,神氣清靜而無雜念,可達到真氣記憶體、心神平安的目的。其實,靜的意義很廣泛,不是單純的靜止不動,而是人的思想和行為,在受到外因的衝撞時,能有豁達的心胸去包容,去體諒,而不是馬上進入熱戰狀態,唇槍舌劍一番。現代的科學研究表明,人在入靜後,大腦可以回復到兒童時代的腦電波狀態,使得衰老暫時得到「逆轉」。
從這些科學研究來看,善惡有報已經超越了有神論所宣導的生命價值取向,而是整個人類在此基礎上發展和生存的規律。這些科學研究也從側面證實了,古人對善惡有報的信,並不是思想的封閉和愚見,而是那個時代,很大一個群體對待生命的根本看法。
正氣存內,邪不可干
對善惡有報的信,也正說明人的思想是開闊的,開明的。心態的開放傳達著生命對未知事物保持的謙卑。因為信的本身,就是一種開放的態度,所以不會隨意的用極端的思想,去封閉自己的出路,思想境界也很容易擺脫惡念的禁錮,開明的思想產生的效應,自然的能夠感應天地之間的和諧。也正如醫學古籍中講的「正氣存內,邪不可干」,生命自然健康,自然福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