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 站 内 搜 索 □
請輸入查詢的關鍵字:


標題查詢 内容查詢

一言九鼎     
三地風采     
四面楚歌     
五洲學興     
六庫全書     
七七鵲橋     
八方傳媒     
九命怪貓     
十萬貨急     

 
英祸得福/从何时开始有中国人的概念/书上永远没看到的东西/一种另类的西方文明演变史
發佈時間: 12/15/2015 9:49:03 AM 被閲覽數: 242 次 來源: 邦泰
文字 〖 自動滾屏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收件箱 :  bangtai.us@gmail.com





海峡论谈:《“英”祸得福?》预言台湾选后未来


2015年12月14日

    
    
      
                       
     华盛顿—台湾2016总统大选进入最后一个月倒计时,选情是否已经难以撼动? 选后的台湾与两岸关系又将有什么变化? 今晚海峡论谈邀请前台湾总统府副秘书长罗智强进行“2016大预言”。
    
    根据台湾“两岸政策协会”8日公布的最新发布的民调,民进党候选人蔡英文的民调高达52.6%,遥遥领先国民党候选人朱立伦的20.1%与亲民党候选人宋楚瑜的9.2%。而在三位副总统候选人方面,大家对民进党副手陈建仁的观感最好,欣赏陈建仁的比例有53.7%,国民党的王如玄则是受到购买军宅案的影响,民众观感最差,不欣赏她的比例高达63.4%。根据民调显示,认为王如玄买卖军宅做法不适当的民众高达68.1%,仅有8.2%认为适当。
    
    前台湾总统府副秘书长罗智强13日接受美国之音海峡论谈节目专访时分析,一场落后的选举到最后阶段若要翻盘,有三个可能:“一是自己出大牌;二是对方犯大错;三是发生大事件。”
    
    罗智强说,台湾选举史上,发生逆转选举效果的大事件,最有名的就属2004年陈水扁的“二颗子弹”,让陈水扁打败原来选举民调保持领先的连宋配。但国民党向来不是一个有能力操作人为大事件的政党,所以,大事件的部分,几可排除。
    
    至于“对方犯大错”这一点,可能性也不大。首先,蔡英文是非常谨小慎微的人,不打算有什么大动作。而且,以蔡英文的领先幅度,普通的小错、中错都已撼不动选情。
    
    第三则是“己方的大牌”,一场选举,要加有逆转选情或为选情重大加分效果的“大牌”并不容易。虽然“马习会”算是“大牌”,但“马习会”的影响是在两岸未来格局,对选举显然影响有限。而且随着大选进入倒数阶段,罗智强说,“出大牌、出大错的阶段都已经过去”,在排除大事件的可能性之后,选举几乎已成定局。”
    
    另一方面,原本朱立伦副手挑王如玄,不算“大牌”,算“好牌”,但这幅好牌现在也被打成败局。中华战略学会研究员李华球在海峡论谈节目中分析,王如玄的“军宅案”严重影响社会观感,扣分趋大,“朱立伦想要力挽狂澜是越来越困难。
    
    李华球并且指出:“最近一些大陆学者到台湾来。我感觉大陆似乎也做好了准备,如果蔡英文当选总统,在九二共识上不退让,在蔡英文执政初期,大陆国台办和台湾陆委会直接接触的机制暂时停止的机率很高。”
    
    对此,罗智强表示:“蔡英文唯有接受九二共识,才能和大陆有对话沟通的平台。如果这个台拆了,就没有所谓的沟通问题了。”
    
    目前担任哈佛大学访问学者的罗智强也借此行访问华盛顿发表他的第一本电子书《『英』祸?得福?》,预言民进党总统参选人蔡英文如果当选可能造成的冲击。全书一开始发出四连问,第一问是:蔡英文当选后,两岸关系变好还是变坏?第二问是:如果变坏,台湾的经济会变好还是变坏?第三问是:如果经济变坏,台湾的内政会变好还是变坏?第四问是:如果经济与内政都变坏,蔡英文的执政是成功还是失败?
    
    罗智强在海峡论谈节目中说:“我的预言很简单,是个小学生等级的预言”,因为根据基本常识判断,如果蔡英文当选总统,两岸关系能维持现在的状况就算是非常、非常好了。”
    
    罗智强进一步指出,如果蔡胜选,两岸关系有五种可能,一是不变,那最好;二是言语冲突,口诛笔伐;三是外交冲击,可能出现“雪崩式”的断交潮;四是两岸经济互动可能出现断裂,连带造成台湾的经济危机;五最严重,就是军事冲突,这又有不同等级,从演习、飞弹试射,到武力攻台,不过罗智强说他个人认为“不可能走到这个地步。”
    
    不过,中华战略学会研究员李华球在海峡论谈节目中表示:“两岸关系不太可能倒退回十几年前的状态。蔡英文没有这个能力,台湾民众也不会允许她把两岸关系倒退到十几年前去。”
    
    罗智强在节目最后语重心长的表示,我希望至少让民众在投票之前好好想想;也希望蔡英文如果执政能设法把冲击降至最低。所以“预言书也是建言书,关键在于蔡英文的一念之间。”
    
    此外,台湾2016总统大选辩论究竟能否成局? 双方阵营各有哪些战略考量? 台湾民众日前选出“换”这个字作为台湾2015年的代表字,对台湾的未来又有什么预示性的作用? 海峡论谈今晚邀请台湾前总统府副秘书长罗智强以及中华战略学会研究员李华球为您进行深入分析,同时开放热线让海峡两岸的听众、观众表达看法,也欢迎网友们在此提出您的观察与建议。
    
    来源:美国之音




宋石男:从何时开始有中国人的概念




  摘要ID:ipress   当人们夸耀五千年中华文明灿烂、地大物博时,很可能会忽视眼前的苦难。

2015年12月12日晚,美国学者本尼迪克特·安德森(Benedict Richard O'Gorman Anderson)在印尼病逝,享年79岁。值得一提的是,安德森出生在中国昆明。

  

  ▲本尼迪克特·理查德·奥格曼·安德森(1936年8月26日-2015年12月12日)

安德森因《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一书而广为中国学界所知。我也受益于他的著作。第一次读到安德森为“民族”下的定义时,我先是一愣,跟着一冷,因为它与我熟知的官方说法完全不同。安德森说:“民族是一种想象的政治共同体——并且,它是被想象为本质上是有限的、同时也享有主权的共同体。”民族竟然是一种想象的政治共同体,可是,民族难道不是我们与生俱来就属于的集合?它的历史难道不是坚固如磐石?

  

《想象的共同体》的中文译者吴叡人评论说,安德森大胆使用了一个主观定义,将民族置于集体认同的面向,从而聪明地回避了寻找民族“客观特征”的障碍。“想象”不是“捏造”,而是形成任何集体认同所不可或缺的认知过程。“想象的共同体”指涉的并非“虚假意识”,而是社会心理学意义上的“社会事实”。

安德森进一步揭示说,民族的想象能在人们心中召唤出一种强烈的历史宿命感,因为民族的想象和个人无可选择的种种事物(如出生地、肤色、语言等)密不可分。民族在人们心中所诱发的感情,主要是自我牺牲。民族主义从过去、现在到未来都不会改变它的“官方性格”,也就是某种发自国家,并以服务国家利益为至高目标的东西。

  

安德森的著作富含创见,但也有缺陷,他将民族视为“一种特殊的文化人造物”,忽略了国家建构民族主义的政治过程。

不过他的著作已赋予我们灵感,使我们能够勇敢而不冒失地去探寻一个重要问题:我们所归属的民族,是如何被想象出来的;这种想象的共同体,对我们又意味着什么?

据近人于省吾在《释中国》中的考证,“中国”一词至迟出现在西周初年。出土文物支持了于氏的考证。目前“中国”一词出现的最早证据,是1963年陕西出土青铜酒器“何尊”上的铭文:“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上天曰:‘余其宅兹中国,自之乂民。’”大意是说周武王攻克商的都邑以后,举行祭天仪式,报告上天:“我已据有中国,从此统治这些百姓。”而在《尚书·梓材》中,也记载了周成王的话:“皇天既付中国民越厥疆土于先王,肆王惟德用。”大意是说上天既付与人民及其疆土于先王,作为天子就必须惟德是用。文物与文献,均证明在周武王和他的儿子周成王时已使用“中国”一词了。

“中国”的本义,是指上古部落首领居住之都邑,后来渐渐扩大到以都邑为中心的地区。东周以降,由于周天子式微,诸侯崛起,“中国”将诸侯国也囊括在内。及至秦始皇一统天下,汉继其疆域,“中国”的范围就又扩大了。如学者葛剑雄所言:“秦汉疆域的大部分都可以算‘中国’。随着统一国家的形成、疆域的扩大和经济文化的发展,‘中国’的概念不断变化和扩大。一般说来,一个中原王朝建立后,它的主要统治区就可以被称为‘中国’。而它所统治的边远地区以及统治范围之外就是夷、戎、蛮,就不是‘中国’。‘中国’的概念是变化的,范围是不固定的,所以始终是模糊的、不确定的。即使在中原王朝内部,人们也可以把比较偏远的地区看成非‘中国’。”

“中国人”概念的出现,却要晚得多了。日本学者冈田英弘甚至认为,在宋朝以前,没有“中国人”概念。秦朝的人是秦人,汉朝的人是汉人,三国的人分称魏人、蜀人、吴人,晋朝的人则是晋人。人的统称依照王朝之名,个人属于皇帝,而无种族概念。直到宋朝,汉人在暌违数百年后统一中国,却又立即处于游牧帝国契丹的巨大压力之下,才有了“中国人”这一种族概念。

有种族概念,并不意味着就有民族观念。依照安德森的看法,民族主义是十八世纪在欧洲与北美产生的现代事物。学界一般也认为,中国民族主义的兴起,至早不超过晚清。

事实上,在民族国家出现之前,是没有什么中华民族的。埃里·凯杜里认为,国家先于民族。国家通过经常性的集体教育,在公民心中种下民族同一性意识,以使公民愿意成为国家的一员,保证拥护国家。然而,一种需要灌输的情感,不可能是自然的,如果灌输者是国家,民族就不可能先于国家。沃勒斯坦更进一步断言说,国家不仅先于民族,国家还是民族出现的不可缺少的先期必要条件。

在我看来,中国民族主义的兴起,既有现实政治建构,也有古老传统影响。

古老传统对中国民族主义的影响,主要是正统论:1、夷夏之别。2、大一统。

夷夏之别的观念先秦就有了,以华夏自居者膨胀自大,对异族充满蔑视,但没什么仇恨。大一统观念也在先秦就有了,《诗经》所谓“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孟子所谓“天下恶乎定?……定于一”,荀子所谓“四海之内若一家”。到了秦汉,经由李斯与董仲舒,大一统观念更加圆熟,但它真正深入人心,也许要到宋以后。欧阳修、司马光、朱熹等人都努力阐释发扬“正统论”,不过他们更注重纯正道统与政治统一,对种族差别似乎不太敏感。经历蒙元入侵,到明太祖《论中原檄》,夷夏之别与大一统再次被同时强调,并且发挥到极致。

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崛起,与孙中山及国民党的关系甚大,1949年后又被共产党人注入新的意味。其实依照早期共产主义学说,民族主义是应该被勾销的选项,共产主义要完成的是全世界无产者的联合,而不只是某个特定民族的解放。不过1949年后,共产党人对民族主义大多数时候是利用而非排斥,1980年代之后更借助传统的力量与意识形态,积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使民族情感深入人心。(这里我参考了《罗贝尔辞典》对民族主义的定义,它将民族主义分为“民族情感”与“民族自治”。前者是热爱自身所属民族的特色和传统而产生的眷恋之情,有时伴以仇外情绪和孤芳自赏;后者是一种政治学说与政治行动,目标是争取民族自治的诸种权利与自由。转引自A.D.史密斯《论民族与民族主义》)

当代关于中华民族的想象,很大程度上是国家形塑的。通过主流的学校教育、学术研究、新闻出版、影视文艺、博物馆、纪念碑、纪念日及仪式等,强调这个民族的历史进程: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明灿烂,在近代因为落后挨打又因为挨打而更落后,是共产党救了中国,如今正走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此同时,仇恨也安置在民族主义情感之中——“近代西方列强的殖民侵略”、“亡我之心不死”、“别有用心的反华势力”、“唱衰中国”……我们恨美帝,恨“日本鬼子”,很大程度上正是这种教育的结果。只是,我们却很少恨俄国人。

这就让我们的民族主义变得爱恨交织,一方面我们爱想象中的民族,爱中华文化与大一统,一方面我们又对“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西方国家以及日本深刻警惕、不无厌恶,甚至恨之入骨。

民族主义让人们产生同胞情感,国家可以藉此动员人民效力乃至牺牲。人们沉浸在民族“过去”的荣耀中,对“现在”相对忽略或麻木,因此失去反思及挑战的能力。当人们夸耀五千年中华文明灿烂、地大物博时,很可能会忽视眼前的苦难,不去探寻这些苦难的现实根源。人们眼中常含泪水,仍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当然,民族主义也有其积极一面,它可以在政治上把分散的个人组成一个共同体,赋予他们一个远古起源,一个共同祖先,一个共有的历史过程,一大堆共享的神话和象征,一个共面的未来,以实现自决和自我治理。不过,当代中国民族主义也许还是消极成分更多,那就是通过一系列二元规则(自己/他人、朋友/敌人、纯种/杂种等),塑造出想象的共同体,从而制造与其他民族对立/否定的关系,同时将民族忠诚摆到高于一切的地步,说服公民将自己的命运与民族的命运融为一体,而融为一体之后,个人命运有时自然会被省略。

任何一种民族主义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学者王赓武发现,当代中国人除了被20世纪的革命遗产所塑造,也被古老风俗的碎片所吸引,这些东西又以各种方式与自由多元文化及正在扩张的全球消费文化混合在一起。

去世前一年,安德森到清华大学演讲,他说在民族主义研究中,有两个问题长期困扰着他。第一个困惑是,为什么我们都认为自己的国家是好的?你可能会给出反例来否定这个问题,但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确实都会对自己的国家抱有一定程度的信念。第二个困惑是,人们无论来自欧洲、美国或亚洲,都会提出这种疑问:我的国家所做的究竟是对是错?不过这意味着,无论你的国家是对是错,你依旧热爱它。

安德森去世前为之困惑的问题,在我们这儿似乎还没能进入问题之列。

法国思想家欧内斯特·雷南说,民族是共同拥有历史记忆、也因此希望共享现在与未来的一群人。今天,我们所拥有的历史记忆可能是靠不住的,我们共享的现在也许是黯淡的,我们希望共享的未来,则是扑朔迷离的。
  

  【注】本文发表时有部分删节。

  

  作者:宋石男腾讯·大家专栏作者,西南民族大学教师。


backchina



史实:你的历史书上永远没看到的东西!


砗磲大爷


 

一、900年历史的牛津大学,培养了7个国家的11位国王、6位英国国王、47位诺贝尔奖获得者、53位总统和首相、12位圣人、86位大主教以及18位红衣主教,影响着整个世界。有意思的是牛津的官方宣传资料中几乎看不到这些,这所英国最古老的大学甚至没有举办过像样的校庆对学术对真理的追求让她畏惧名利。

  二、在美国,一次重大事故就能改变历史:1911年3月25日的三角内衣公司火灾。146名男女工人死亡,大多数是16到23岁的姑娘,最小的仅14岁。三角工厂事件不仅促使了美国对血汗工厂立法,后来更被写进美国中学历史课本,成为美国现代主流价值观的一部分:生命的价值重于财富

  三、1966年,红卫兵掘了他的墓,曝尸荒野,被孩子们踢着玩。他是中国重工业奠基人,他创办了中国第一个高等师范学堂、第一个幼儿园。他将武汉打造成中国重工业基地,创建了中国首家系统完备的军工厂,让“汉阳造”闻名天下。他位列晚清四大名臣一生清廉,丧葬费由亲朋门生筹措,他是张之洞。

  

  

  四、【段祺瑞】三一八惨案中,总理府卫队擅自开枪,死伤多人。鲁迅的学生刘和珍、程德群等数十人中弹死亡。虽然不是段祺瑞下令开的枪,但作为一国总理的他自知罪责。他很快成立调查组,调查死难者的名字,给予优抚。在悼念死难同胞大会上,当众长跪不起,并立誓终身食素以赎罪,这个誓言一直坚持到他病终。

  

  

  五、周佛海身在汪营心投蒋家,为军统干了不少活。光复后被审,军统出庭证明情况,老蒋也屡次暗示,南京法院照判其死刑,周妻抗告,最高法院驳回。蒋无奈,只得顶着舆论压力,亲签特赦令,将其由死刑改无期。民国法院、法官还是钢钢的。后来,周病重,想保外就医,不允,狱中气绝。

  

  

  六、一位银行家的妻子,在布拉格一间咖啡馆里爱上了一位作家,他写一页,她看一页。他也爱她,她隐瞒了婚姻状况。作家后来得知恋人是有夫之妇,两人从此没见。作家孤寂一生,弥留之际,念叨着那女人的名字。往前一步,是丑闻;往后一步,是对爱的尊重。作家叫卡夫卡,那部作品是《变形记》

  

  

  七、他求职,“我们不缺人,一个月后再来”他一个月后来了;“有事,过几天再说”他过几天来了;反复多次。“你脏兮兮的我们不要”他借钱买了衣服;“你不懂电器知识。”两个月后他学了足够的电器知识又来了。“我干了几十年,第一次遇到像你这样有耐心和韧性的。”他成功了,他是松下幸之助。(人生没有失败,只怕坚持和认真四个字)

  

  

  八、不要俘虏。”——李宗仁(台儿庄战役时,李宗仁下的命令)

  

  

  九、沈从文,来自农村,爱打扮,狂追他的女学生张兆和。张拒绝,沈从文向胡适哭诉。适逢张兆和也来找胡适投诉禽兽老师。胡适劝道:他顽固的爱你。张回答:我顽固的不爱他。随后沈从文以自杀相胁,张兆和遂屈服,嫁于沈从文。不久,沈从文出轨,又顽固的爱上了女诗人高青青…

  

  

  十、英国撒切尔夫人与内政大臣吃饭,女服务生上汤,不小心将一碗热汤扣内政大臣的脑袋上。撒切尔夫人立即起身,拥抱吓傻了的女服务生,说:别介意,谁都会犯错的……李敖认为:女服务生比内政大臣更需要安慰,百姓比官员更需要关怀

  

  

  十一、他举行山西起义,响应辛亥革命;他在统治山西长达38年期间,醉心于搞经济建设,保境安民,终使山西物阜民丰,山河完整;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他坚定地提出“宁在山西牺牲,不到他乡流亡”的口号,领导晋绥军,坚决抗日,并赢得了“模范战区”的称号,他是谁?山西人——阎锡山!

  

  

  十二、孟小冬,当年人称东皇,老年时的照片依然气场十足。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杜月笙全家决定离开大陆的时候,算机票要买多少张,孟小冬说我不走,我用什么身份跟你去?丫头?杜月笙当即宣布尽快与孟小冬成婚。那一晚,杜月笙下了他那几乎离不开的病榻,由人搀扶着成了亲

  

  

  十三、善良的苏格兰农夫从粪池救出一个小男孩,男孩的绅士父亲酬谢,农夫谢绝。绅士说:让我们签个协议,我带走你的孩子,给他最好的教育,农夫允诺。农夫的孩子后来发明了青霉素,获得诺贝尔奖。数年后,绅士的儿子得了肺炎,青霉素治好了他。这两个孩子分别是弗莱明和丘吉尔。(帮人就是在帮自己呀)

  

  

  十四、1915年,孙中山与宋庆龄在日本相爱。其时孙中山已与卢氏成亲,孙中山反对纳妾,于是征求卢夫人意见,是否同意离婚,并申明离婚的理由。卢夫人在回信中写了一个“可”字,同意离婚,并对友人说:“我常识唔够,更唔识英文,我又缠脚,行动也不便,我怎可以帮到先生呢?”——每次看到这段,我都深为感动。

  

  

  十五、【审判】多年前的南非:有一次庭审曼德拉之前,公诉人Bosch突然撂摊子不干了,他跑过去跟曼德拉握手,说:我鄙视我所做的事情,我不想把你给送到监狱里去。曼德在结束27年的牢狱生涯后,对虐待他长达27年之久的三个人平静的说:在走出囚室,经过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那一刻,我已经清楚,如果自己不能把悲伤和怨恨留在身后,那么我其实仍在狱中。”仇家格里高禁不住泪流满面,那一刻他终于明白,告别仇恨的最佳方式是宽恕。---《曼德拉自传》

  

  

backchina




作者: 飞虎队   一种另类的西方文明演变史 


 2015-12-05  独立评论

 

一种另类的西方文明演变史


黑暗的中世纪......

基督教太令人压抑了......

开始反抗神权统治→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我们要自由,要民主,要人权,要博爱......→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全球扩张→自由主义→社会主义→政治革命→共产主义运动兴起→打倒了万恶的法西斯→殖民地人民得"解放"(祝福他们!)→左翼革命思潮→需要得到彻底的解放→继续深入揭批邪恶虚伪的基督教文化→反战→反种族歧视→性解放→吸大麻→流行嬉皮士......

冷战结束→全球化了→马上世界大同了,人类一家了......

接下来又该干什么?

继续吸毒,继续性解放→堕胎→同性恋→同性恋结婚合法化→继续醉生梦死→可以玩的都玩尽了→精神空虚→需要刺激

接下来又该干什么?

文化多元化→种族多元化→穆斯林,黑人,老墨......大量涌入(欢迎你们!亲爱的人类大家庭的成员)→犯罪增加,杀人,盗窃,抢劫,强奸......→伊斯兰恐怖活动接踵而来......

不敢面对这么残酷的事实:你们怎么能这样?我亲爱的人类大家庭成员。

接下来怎么办?

继续吸毒,继续性解放→继续堕胎→继续同性恋→继续醉生梦死......

精神颓废,恐慌,需要精神寄托。

这个道德沦丧的社会需要得到拯救。


转而信奉伊斯兰教......

GAME OVER

 


上兩條同類新聞:
  • 中情局里的华裔红色间谍金无怠/中國應向印度學習/江棋生:惜叹福山掉链子
  • 经典名句/奥斯曼土耳其/真实芈月私生活/计划生育抹杀了中国未来革命/大院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