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中国怎么会有汉奸?汉奸只存在过去……
说起汉奸,最先想到的就是秦桧、王精卫之流,但今天的中国不可能再出现有哪个权贵连发十二道金牌去陷害忠良,也不可能再有人去构结外国侵略者建一个伪政权。然而我们还是图样图森破!
今日之汉奸最大的特点;一是堂而皇之却又不易辩认;二是卖国之事做的巧妙,很能蛊惑人,容易使人上当;三是卖国者身上有许多光环,有很强的话语权;
谁是中国今日甚至未来的汉奸?
浙江大学教授郑强在四川大学做了一次演讲,他在演讲中说:
“日本人侵犯我们,因为我们出了很多汉奸。将来日本人侵犯我们,还会不会有汉奸?谁将是未来中国的汉奸?在座的诸位很大一部分都将是。因为你们嘲笑爱国者,崇拜权势和金钱,鄙夷理想和志气”。
“谁现在就是汉奸?北大清华的学生,因为用他们学习的知识帮外国人开拓市场,打败我们中国的企业”。
据说因演讲太精彩,中途曾被127次掌声打断……(这待遇铁血小编啥时候才能遇上啊)
就在郑教授演讲后不久,也许是为了验证教授的观点,清华美女高星星就被美国RTCA授予XingXin
Gao W.E.Jackson奖,以表彰她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破译北斗及伽利略系统导航信号等工作。
北斗在北大和清华设有基站,这位清华美女以前在校读书时就是做北斗相关的项目的,近水楼台先得月,掌握了国家的核心机密,不再继续为国效力,跑到美国深造,破译了北斗的民用密码,破译了军方密码,破译了信号发生器密码。
一位小小女子,不费吹灰之力,就破解了我国几十年数代人心血,花费上百亿做成的我们赖以对付美国保护国家安全的卫星导航系统,还能说中国人不聪明吗?为什么这么聪明的人不帮着我国破译美国的JPS密码呢?
还以为这只是偶然的个案?
“美人计”经久不衰!请看下面这个真实的故事:
八十年代初中国刚开始改革开放,为了尽快培养更多的人材,教育部和当时的国家经委决定委派一部分留学生到欧美发达国家学习。这些被选中的公派人员大都是经过严格政审的尖子,H
也是其中的一员,抱着为祖国、建设四化的目的来到了美国,他和当时的许多留学生一样,一入学,就如饥似渴地一头扎进了学习中。
但长时间的异国漂流,除了紧张的学习,空闲之余也让他慢慢有了思乡之情。就在他怅然若失的时候,偶然的机会认识了一位女同学,这是一位金发美女,优雅、温柔又会体贴人,让他很是喜欢。
她的到来多少填补了他那隐隐的惆怅和空虚,开始他们还是很有分寸,但欧美人性感火辣的爱让他终是欲罢不能,就在他们如胶似漆,难舍难分之时,金发美女提出了要离开,理由很简单,她要回到阳光温暖的加利福尼亚,那儿是她的家乡。
突如其来的分手让他欲语无言,他有一种伤到极致的感觉,再三的哀求下,美女答应了留下,但提出要和她们的组织商量。隐约中他感到了一种不详,他想退出,可美女拿出了两人xx照片,美国人惯用的手法红萝卜加大棒,恩威并施下,后来故事的发展就如我们想象的一样……
该组织答应不让他参与任何间谍活动,并还给了他许多的优慧条件。在组织的安排下,这期间他又拿到了很吃香的几个专业文凭。
终于有着几个头衔的他回来了,人才、专家、学者等一系列光环自然而然照在了身上。当然他也不负众望努力工作,用实事回报了鲜花和掌声。开始并没有充当“汉奸走狗”!
金融危机开始后,欧美各国一片让人民币升值的呼声,这时他接到了那个组织的任务,工作很简单,就是写一篇关于人民币升值的文章,他在文中例举了大量的国外事例来说明人民币升值的好处,并且结论是迟升不如早升。当时的他具有很强的话语权,该文立刻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
汉奸言论:句句惊呆网友!
中国持有美国国债高达7千亿时,不少有识之士立即提出了警告,去年12月减持了342亿美元。这时他又接到了组织的任务,还是很简单,写一篇关于继续购买美国国债的文章。他开始巴拉巴拉购买美国国债不是救美国而是救世界,利人利己……
近年来军方的一些鹰派人物频频发表针对美国的强硬言论,这让美国坐立不安。于是他又一鸣惊人的说,中美没有根本的历害冲突,只有共同的利益,那种认为中美迟早有一仗的,是不负责任,中美利益不可分割”!
钓鱼岛中国现在根本不用花很大力气去巡航。口头上说说,一年渔政去上几次逛逛就足够了……..
南海问题上也应如此,千万不能急,要想利益最大化,必须就得等到力量最大化的时候………
解放军亮剑是弱国心态……
中国声称对台湾拥有主权,对台湾是不公平的!
如果全世界对中国禁运粮食,一定是我们自己做了犯天下大忌的事!
“最好的方法应该是提高学费,通过提高的学费,以增加更多的奖学金和助学贷款,来解决穷人上学的问题”。
。。。。。。
这些言论真的把铁血小编给惊呆了!
就这样诸如此类的文章被他一篇篇抛出,当然这都是有美金回报的。时不时还被请去到国外讲学,被邀参加各种国际性的研讨会。
这几年他干的最成功的一件事就是反毛。这是美国主子的意思,因为和平演变是美国的一个长期战略任务,而反毛就是和平演变中的手段之一,其目的还搞夸国人的凝聚力,从现在中国的情况看此目的已经达到了。用歪曲事实,漫骂攻击甚至是极其恶毒的贬损挑起国人心中的情感,引起网民的大辩论,形成了今日之所谓的崇毛派和反毛派,而我们这些好胜心极强的网民们岂不知是被人家偷了钱还在不遗余力的帮着去数钱。
当今中国的汉奸嘴脸比过去任何时候都可怕!
他不是一个人,他们是一群人;
他们是名人,是专家,都是国家的栋粱之材,一个个头上照着光环,一个个都是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他们不但不卖国,反而为国献计献策;
他们从来也没有干过盗窃国家机密和出卖情报的事,但后果却比这还严重。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上校戴旭在演讲时说了这么一段话:“一个北京大学教授,他说:中国的未来取决于美国,为了换取美国的信任,中国有必要单方面销毁我们的核武器。我马上就站起来说:你是吃谁家饭长大的?你是什么皮肤?你怎么说美国的话呢?要单方面销毁我们的核武器换取美国的信任?你这句话是说我们应该把我们的胳膊、腿砍下来,然后让别人相信我们没有威胁他吗?”
“清朝的时候,我们的朝廷是多么想让世界相信我们没有威胁世界的诚意,结果怎么样呢?最后被人家瓜分了。我说你怎么能混乱到这个程度呢?后来他跟他的研究生不断的请我吃饭,所以我就怀疑这个人是美国间谍,但是我没有证据”。
学者卖论求荣进而卖国求荣,中国历史上不乏其人,但是能够无耻到今天这种程度而且数量之多却是历史上绝无仅有。外国人知道培养汉奸太有价值了,培养一个有影响的汉奸,比放原子弹还好,因为原子弹的作用是短暂的,而汉奸可以祸害无穷!
当年左宗棠曾经仰天悲叹:一个李鸿章,抵得上十路法国大军。现在有这么多的美国鹦鹉,正在影响着国家的决策,蛊惑着人们的思想,他们的高智商对民族所犯下的罪恶和造成的损害已大大超越了普通意义上的汉奸。
当今中国有没有汉奸,答案是无容质疑的。除了上述美国在中国培养的精英、走狗以及既得利益者外,目前最大的汉奸集团就是普世价值派!他们想通过在中国推行西方的民主,对中国进行颜色革命,来让掠夺百姓的财产合法化。
今天中国无论从国际环境的周边不稳定,还是国内环境当权者的腐败及民众的思想混乱,都面临着十字路口,国歌中唱到“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难道不是这样吗?
我们要让更多的人认清那些汉奸的嘴脸,世界真的不太平,所有中国人,都要坚定,都要自强!
从春秋到明清——中国人的性格历史
先秦的侠客,一个个慷慨赴死。而明清小说中的侠客,成了黑白两道通吃的特权阶级。
自民国开始,关于国民性的讨论非常多,如何提高国民性和民族素质,一直以来都有很大的争论。但很少有人想到今天中国和过去的中国本质上的不同,两者之间发生了重大的文化断裂。
1921年,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到中国旅行,来中国前他有一个想象,中国人应该都像诸葛亮、李白、杜甫、辛弃疾、苏轼、文天祥那样,个个光明伟岸、个性分明,讲气节、懂礼貌。但到中国后,芥川龙之介发现他看到的中国人却像《金瓶梅》中描写的西门庆、陈敬济,用他的原话来说“换言之,现代的中国并非诗文中的中国,而是小说中的中国,猥亵、残酷、贪婪”。写这句话前,他正看到一个中国男人当众脱下裤子朝美丽的湖水里撒尿,现实中国和他在书里读到的中国相去甚远。
春秋时期中国人“品格清澈”
古代的中国人和后来的中国人,似乎根本不是同一个物种。从春秋到唐宋再到明清,中国人的性格历程如同直跌下来的瀑布,其落差之大,令人惊讶。源头的中国人,品格清澈。唐宋时的中国人,雍容文雅。及至明清,中国人的品质却大幅劣化,麻木懦弱,毫无创造力。
先说春秋战国时期的尚武精神。那时的中国人个个强悍好战,连吴越地区(今天江浙上海地区)都是非常尚武的土地。不论男女,皆以高大健硕为美。当时的贵族下马能文,上马能武,侠客遍地,武士横行,一言不合就拔剑相斗。但到了明朝万历年间,传教士利玛窦已在信中说:“很难把中国的男子看作是可以作战打仗的人。他们彼此争斗时表现出来的,也只是妇道人家的愠怒,相互殴斗时揪头发。”
《南京大屠杀资料集》中,一个日本军人回忆,成千上万的中国士兵默然地经过如山的同伴尸群,走向死亡,而毫不反抗。那个日本人百思不得其解,是中国人太容易驯服,或是对死亡悟得太透?日军以百人小分队屠杀几千人,曾很担心中国人反抗,但这种情况从来没有发生过。
再来看看侠义精神。春秋时代,是中国侠文化最灿烂的时代。侠人义士救危扶困,济人不赡;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知恩必报,赴火蹈刃;受人之托,一诺千金。赵氏孤儿、聂政刺侠累、荆轲刺秦王,一个个动人心魄的故事,演绎了那个时候男人们的壮烈与决绝,告诉后代什么叫轻生重义、生死相许。春秋时代的侠客,最大的特点是极端重视人格的独立与平等。他们行侠仗义,不是为利,甚至不是为名,而是为了心中的一股豪气。
及至明清,“侠客”们却自愿攀附权力,沦为权力的附庸。《三侠五义》中的侠客个个自称“罪民”,以向权力规则屈服为荣。如鲁迅所说,春秋时的侠客,是以“死”为极终目的,他们的结局也确实是一个个慷慨赴死而去,而明清小说中的侠客,却个个成了地主官僚,黑白两道都吃得开。
说过了“侠”,再来看看“儒”。后来被统治阶级做为统治工具的“孔孟之道”,诞生之际其实并不像后来那样充满奴性,而是有着刚健清新的一面。春秋士人每以君王的师友自居,将自己所学之“道”凌驾于权势之上。合则留,不合则去。这一点,以儒家最为突出。
秦汉以下,虽然在世俗层面,士人们遵守权力秩序,但是在精神层面,他们中的许多人却以“圣人”自期,追求“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保持着一定程度的人格独立。
但到了明清,儒生出身的大臣们已被驯化得“百炼钢成绕指柔”。在皇帝明察之下,他们老老实实,卖命效力,以图飞黄腾达。皇帝一旦放松警惕,他们就会大肆贪污,尽一切可能盗窃皇帝的家产。他们选择了动物式的生存。所谓操守、尊严和人格,对他们来说已经是不着边际的空话。
秦始皇:国民性劣化的第一个推手
就皇权时代而言,宋代以前的中国人,可以称得上伟大——创造着,体验着,发现着,说自己想说,想自己所想,生机勃勃,生趣盎然。宋代以后的中国人,不但失去了创造力,也失去了感受力。整个民族只剩下躯壳,没了灵魂。社会如同一潭死水,散发出腐烂的气味,从上到下,人们既狡猾又愚昧,既贪婪又懦弱。
为什么宋代以前的中国人和宋代以后的中国人差别这么大?变化是什么时候开始、如何造成的?其实,最早的改变要从秦朝说起。在当时的七国,秦国处于荒凉的西北高原,物产稀少,靠游牧和狩猎为生,秦国自立国之初,就没有经历过充分中原化过程,长期与戎狄杂处,因此染上浓烈的蛮夷气质。草原文化中没有民主观念,没有权利意识,以绝对服从为天职,具有高度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因此上下一心,都很团结。所以后来秦孝公变法,商鞅主政,迅速统一思想,提出了靠战争立国的发展思路。
本来,夏商周以后,春秋战国时期,中国进入封建时期,各诸侯分封天下,爵位世袭,形成了一个贵族世代统治的体制,进入春秋末期,平民阶层崛起,一个开放自由的社会已经形成,但商鞅的变法让秦国崛起,打破了平衡,也改变了中国人。中原文化经过长期发展,此时已经变得比较柔软,比较有宽容度,崇尚优雅和尊严。但是秦国不同。在战国七雄中,秦国文化是最野蛮、最缺乏人道主义精神的。西北少族民族的生产关系比较简单、原始、纯朴,所以他们直接以追求生存、积累财富为目的,很少加以掩饰。因此秦人比楚人更醉心武力,崇拜强权。
秦国凭着带有军国主义色彩的商鞅变法,成为赢家
商鞅从军爵制度开始,取消贵族世袭制度,收回特权,只有在战场上立下功劳,有军功战绩,才能够重配爵序,列籍贵族。商鞅还企图统一国民思想,采取“愚民政策”,把文人、商人、工匠视为“国害”。他在渭河边论法,一次性就屠杀了700多反对他执政路线的文人。秦国这样的发展模式,当时的其他国家称之为“虎狼之国”。但打来打去,最后野蛮战胜了文明,秦国击败六国,统一了天下。
春秋战国时期的知识分子,大都是理想主义者,他们不迷信权威,也没有思想禁区,以君王的师友自居,将自己的“道”凌驾于君王的“权”之上,合则留,不合则去。等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各国的知识分子只能生活在一个皇帝之下,没有了选择的机会,也没有逃亡的自由,只能为这一个政权服务。秦始皇确立了君宪制度,给专制制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到后面的历朝历代,继续在专制的基础上添砖加瓦。
皇帝制度的发明,给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灾难性后果。皇帝支配一切、主宰一切,所有的权力,都为皇帝一个人垄断,社会的方方面面,都为皇帝一个人所牢牢控制。它通过空前严密而有效的专制体制抑制了社会活力,束缚了人民的创造力。在此后的两千年间,中国社会万马齐喑,死气沉沉,再没有出现一个可与先秦诸子比肩的大思想家,社会制度也没有出现一次大的创新和变革。中国人一直在“做稳了奴隶”和“想做奴隶而不得”的了无新意的一治一乱中挣扎,“奴隶性格”和“专制性格”日益发展成民族性格中相辅相成的两个突出特征。从这个意义上说,国民性劣化的第一个推手是秦始皇。
宋代的“文弱”
如果直接从唐朝跳到宋朝,你会打一个冷战:这两个时代的气质是如此不同。从唐到宋,中国转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弯。唐人粗豪,宋人细腻;唐人热烈,宋人内敛;唐诗热烈,宋诗沉思。到底发生了什么,使得唐宋两代的面貌如此迥然不同?这一切,源于宋代统治者对武器的深深恐惧。
也难怪,从开元盛世到宋朝建立的220年间,中国都是在打打杀杀中度过的:先是生灵涂炭的安史之乱,然后是动荡不安的藩镇割据,后来又是乱成一团的五代十国。以兵变从孤儿寡母手中夺了江山的赵匡胤不想再继续这无望的恶性循环,结束它的办法只有一个:建立新的游戏规则,让人们不再凭枪杆子,而是凭笔杆子进行竞争。因此,宋代政治设计的第一个特点是对武力的全方位防范。开国不久,赵匡胤就“杯酒释兵权”,戏剧性地解除了几位最有实力的将军的军权。在宋代官僚制度设计中,文官升官很容易,武官晋升却非常缓慢。赵匡胤还破天荒地给武器也加上了锁链,禁止武器的法令后来发展到了可笑的程度:连民间祭祀、社戏时所用的仪仗刀枪也被禁止。
宋代的基本政治设计,大幅度地改变了中国人的性格。中国人历史上第一次不再以立功疆场为荣。宋代民间流行的俗语是:“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宋代男人开始失去了尚武精神,他们沉醉在案头书牍之中,在日复一日的浅吟低唱中把流光送走。他们的体质越来越差,性格也越来越细腻。正如梁启超所说:“重文轻武之习既成,于是武事废坠,民气柔靡……奄奄如病夫,冉冉如弱女,温温如菩萨,敢敢如驯羊。”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赵匡胤通过整体民族的文雅化保证了赵氏的身家安全,却导致整个民族失去了安全。虽然宋代物质实力远在四夷之上,社会发展也较有成就,人民生活相对安定,但缺乏战斗力的军队、过于分权的官僚体制,却使宋朝数百年间积弱不振。
元、明、清:中国文化受到毁灭性打击
如果说宋朝只是使国民普遍在气质上变得更文弱,那么元朝则彻底打断了中国人的脊梁,后者对国民性的改变是摧毁性的。中国文明最大的一次倒退,应该说是从元朝开始的,蒙古人一直比较残暴,靠暴力统治。元代出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局面:上层文化遭遇到了毁灭性打击,下层文化或者说俗文化首次取代雅文化,成为主流。忽必烈就曾发出疑问:“汉人惟务课赋吟诗,将何用焉?”虽然后来忽必烈决定以汉法治汉人,但对汉人的礼法传统,始终不予重视。有位著名的外国学者曾说:“鞑靼统治不但压迫了为其牺牲品的人民,并且凌辱而且消磨了他们的灵魂。”
由于华夷之辨独盛,所以蒙古人在中国所遇的抵抗是他们征服世界的过程中最为顽强的。数十年的抗元战争,最可怕的后果是消耗掉了汉民族最精英的人物。那些有血性、有骨气、有胆量的人大面积地被消灭。有人说,在文天祥赋诗而死、陆秀夫负幼主蹈海而亡后,中国作为一个文化体已经灭亡,“崖山之后,已无中华”。这一方面是指中国文化受到毁灭性的打击,另一方面也指中国的脊梁已被打断,中华精神已经灭绝。
及至明朝,国民性又开始染上了“流氓气”。其根源在于大明王朝的开创者朱元璋。他从社会底层起家,发明了政治流氓统治术,核心是十六个字:不讲规则,没有底线,欺软怕硬,不择手段。这一政治统治方式虽令人不齿,然而在社会中迅速蔓延,拥有强大的生命力。
在明朝,士人们做隐士的自由首次被剥夺。朱元璋认为拒绝为他服务的士人必定是看不起他,发布命令:“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寰中士大夫不为君用,是自外其教者,诛其身而没其家,不为之过。”在这道前无古人的律令下,苏州才子姚润、王谟因征诏不至,被朱元璋斩首、抄家。贵溪儒士夏伯启叔侄把左手大指剁去,以示不肯出山做官,被朱元璋“枭令,籍没其家”。中国士人从此失去了最后一块保持独立性格的空间。
随着明代社会的日益腐败,几乎每个社会成员都学会了颠倒的社会规则:“故夫饰变诈为奸轨者,自足乎一世之间;守道循礼者,不免于饥寒之患。”底层百姓无条件地接受了流氓规则,他们相信,“强中更有强中手,恶人须服恶人磨”。对待社会上的不合理,只能用另一种不合理来压服。因此,明代后期底层社会风气极为败坏,造假之风大兴。假银子虽古已有之,可到了明代,其种类之繁、名目之多、手段之精、工艺之巧,都超越了历代,可谓登峰造极。流氓性格从明代开始,成为中国人性格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到了清朝也是如此。清朝入关以前,经常跑到关内烧杀抢掠。这样一个落后的社会体系,靠暴力统治中国,杀光了有血性的男儿,给中国发展造成了大倒退。
清朝的几代皇帝前仆后继,对知识分子大兴文字狱,动不动就满门抄斩,让一个民族彻底停止了思考,变为一具僵尸。当时的清代名臣张廷玉有一个习惯,下朝归家后把身上带的有字的纸条都要烧掉,也很少跟别人通信。因为家里有文字,将来一旦犯事都会成为罪证。
清代的帝王首次提出,大臣应该像狗一样地为皇帝服务,臣子不但身体要属于君主,心灵也应该属于君主,不应该有任何独立意志、个人尊严。雍正皇帝在《朋党论》中说:“你们各位大臣如果将朕之所好者好之,所恶者恶之,是非画一,则不敢结党矣。”乾隆更提出了一个著名的理论:“奸臣”固然并非国家幸事,“名臣”的出现其实也不是什么好事。国家只需要唯命是从办事敏捷的奴才。他说:“乾纲在上,不致朝廷有名臣、奸臣,亦社稷之福耳。”
一百多年的文字狱运动,如同把整个社会放入一个高压锅里进行灭菌处理,完成了从外到里的“全面清洁”,消灭了一切异端思想的萌芽,打造了一个清代皇帝们自认为万代无虞的铁打江山。用乾隆皇帝的话来说,就是:“前代所以亡国者,曰强藩,曰权臣,曰外戚,曰女谒,曰宦寺,曰奸臣,曰佞幸,今皆无一仿佛者。”
在明代的专制基础上,清代皇帝积三代百余年努力,建立了中国历史上最缜密、最完善、最牢固的专制统治,把民众关进了更严密的专制统治的笼子里,把束缚中国两千年的专制政体修补、加固、完善得更加牢不可破。但可以看出,从清朝到民国,很多社会管治办法,其实还有明朝的阴影。
怎么改造国民性
西方人认为,中国自秦始皇之后两千年是一个僵化的历史,用黑格尔的话说,中国的时间停止了。但从中国人的角度看,秦始皇以后,中国的皇朝历史也是不断演进发展变化的,其中最主要的是集权专制和统治技术,发展越来越精微,越来越牢不可破。它已经渗透、融化在国民性当中——也正因此,轰轰烈烈的国民性改造运动,鲜有成效者。
从梁启超到鲁迅甚至毛泽东的“文革”,有一个共同的主题——改造中国人,改造每个中国人的思想。但改造了一百年,我们整个民族的素质好像变化不是很大,甚至有些方面还有退步。比如前两年发生的小悦悦事件,在中国以前的朝代,几乎不可能出现。这是否证明中国这一百年的改造运动是有问题、有误区的?
从春秋战国一直到元明清,国民性的不断退步告诉我们:不同的制度背景,对民众的素质有决定性影响。坏的制度可以激发人性中恶的成分,使人性更为扭曲,好人也有可能变成坏人;好的制度固然不能使坏人变好人,但至少可以限制坏人,使之不敢肆无忌惮地做坏事——这是胡适的思路,也是被历史证明的路径。但胡适被我们遗忘太久了。
编者注:本文作者张宏杰,原载于《同舟共进》2013年第10期,转载请注明出处。
1-1.html#ixzz3ucyIpwIb
在美国三样东西真不能借!说来都是
泪...
长期在美国生活的华人都知道,即使是亲朋好友也别轻易张口跟人家借东西。有人说在美国有三样东西不能借:汽车、钱和老婆。这句话说对了三分之二,有三分之一是胡扯。别说美国,就是任何一个国家有把老婆随便借出去的吗?美国人轻易不会把汽车借给别人到是真的,这里主要的考量是在发生意外事件或是车祸时汽车的主人需要承担法律责任,所以在美国借车就如同借枪,搞不好是要擦枪走火的。钱不象汽车那么难借,但借钱难在面子上、难在心里头。在美国即使是亲朋好友,抬头不见低头见,但论起借钱来,还是比较尴尬。
美国人多从银行借钱中国人喜欢从私人借钱
人不论如何会精打细算,在生活中总会遇到手头紧的时候。买房子付头款、娶媳妇办婚礼、置新房,总的有本钱。要是做个小本生意,更需要资金能够顺利周转。在日常生活中,美国人钱不够花的时候,就用信用卡向银行借贷。所以美国人手里有个三、五张、十张、八张信用卡一点也不令人奇怪。买房子向银行借款、买汽车照样向银行借款。总之只要是日常生活花销,钱没了,缺钱,就借,反正银行的钱不借白不借。这就是美国人的生活方式,负债经济,钱借得越多越是爷们,但到了还不上债的那天,爷这也就变成孙子了,没别的招,宣布破产。
中国人不是不喜欢向银行借钱,而是普通的老百姓过去从银行借不来钱。现在好了点,买房子、买车,还能获得银行贷款。信用卡在中国还不算普及,个人的日常花销靠从银行借款来维持还不太现实。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人借钱就有着非常明显的特点,遇到缺钱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父母、兄弟姐妹、七大姑、八大姨,最后不行,还有革命的同事也是可以借钱的大军成员之一。说实在的,张口跟人借钱的确不容易,但到了需要钱的节骨眼,只能厚着脸皮求人家了。在美国,向亲朋借钱的事会有发生,但向同事借钱的情形非常少见。因为美国人心中没有“哥们儿”的概念,也不需要为朋友两肋插刀,上班是同事,下了班自己关起门过日子。人家不邀请你,你想登人家的门都没门。
美国人宁给也不借中国人肯借而不要
人都有善良之心,特别是亲朋好友遇到苦难,那怕是自己穷的只剩下一条裤子也要帮上一把。然而每个家庭都要过日子,也都不会是腰缠万贯恨不得做全天下第一大善人。在父母与子女相互借钱上,中美文化的差异性就更大。在中国文化中,子女向父母借钱有点“顺理成章”。买房子头款缺三万,当子女的第一个想到的人就是老爸老妈,无论如何也得从父母处借来个三瓜俩枣。而且这借字绝不代表要,但作父母的心里都清楚,借给孩子的钱还能往回要吗。反过来,只要儿女开口,作父母只要手头还有点钱,大多会倾囊相助,没钱的父母也会想着法四处张罗为子女筹钱。也许这是中国父母对子女关爱的一种方式,希望在年老之时,子女能够体贴父母的辛劳,让老人过上一个幸福的晚年。与此同时,父母向子女开口借钱的事例可能不算太多。在父母的心中,向子女借钱就等同于要钱,这个面子丢不得。
美国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比较理性,在子女18岁以前父母担负抚养他们的全部法律责任。子女成年后,父母再也没有抚养的义务,也无需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子女结婚后独立过日子,作父母的也要为自己的生活而打拼。一旦遇到一方需要帮助张口借钱时,美国人会怎么处理呢?我们看一个小例子,马克的父亲向他借钱,说是要付购买住房的头款。马克回家和妻子商量了一下,决定送给老爸买房的头款,而不是把钱借给老爸。马克为何宁肯给钱也不愿借钱给老爸呢?马克说在他上大学的时候向奶奶借了几千块,并承诺在毕业后几年内还钱。钱借了,也还没到还钱的期限,但这老奶奶就是不放心,三天两头就念叨,看来我这钱是回不来了,这辈子也回不来了。马克说,借钱给亲属,人们都会有这样的考量,什么时候对方会还钱给我,这样会影响相互之间的关系。所以只要有能力,给钱比借钱更给力,也不会使双方的关系因为借钱的事而变得很尴尬。
美国人借钱要签协议中国人借钱口头会气
如果老爸向子女开口借钱,子女说没问题,但要签署个借钱协议,遇到这种情形你会怎么想。在美国子女这样做很合情合理,但在中国要是这样,就有点不通人情的味道了。还没跟你们要钱,就是借点钱还要弄个协议,难道怕老爸赖账?也会很多老爸会这样想。一般而言,中国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借钱都是口头协定,大家心知肚明,借多少、啥时候还,那都是看着办的事。
美国人还真是有点法制观念,特别在钱财上最好丁是丁、卯是卯。有一个很有趣的例子,17岁的朱莉从上初中就开始利用课余时间打工,几年下来攒了3万多块钱。朱莉老爸辞掉了工作准备开一家零售店,但缺钱就想向女儿借。朱莉对老爸说,这没问题,但要签署一个协议,协议中要规定,当朱莉需要钱时老爸就需偿还,而且是连本带利一起偿还。最后父女俩是皆大欢喜,老爸拿到了钱,朱莉也对能帮到老爸而高兴,而且这借出去的钱还带利息,何乐而不为呢?
美国的理财专家通常会提出这样的建议,对于亲朋好友向你借钱,最好的方式是不要借给他们。这多少有点冷血,人家要不是缺钱还会向你借钱吗,不就是因为缺钱才开口吗,一下子回绝了多没情分。但理财专家也有他的理由,一旦借钱方不能按时归还借款,就有可能在双方之间产生矛盾,而原来较好的友情或友谊就可能会受到冲击,人与人之间甚至会反目成仇。在亲友之间,如果一方真的需要帮助,而自己又有一定的能力,专家建议较好的方式是向对方赠送一部分所需要的钱,而不要采取借钱给对方的方式。如果真的要借,最好签下协议书,表明还款的时间期限,以免双方以后为还钱的事产生不愉快。
来源,人民网/乔磊
back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