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未来的生活模式
怡然 Creaders
大概是在2010年,《时代周刊》刊载了一篇文章,描写美国人未来会选择怎样的居住环境。文章以华府的泰森角(Tysons Corner)为例,预期到2050年这里将会变成美国新一代城市的样板。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模式呢?就是把商务中心与购物中心及住宅建筑综合于一体,充分展现交通便利居住舒适娱乐为上的城市新理念。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对于理想居住环境的梦想。
如今五年过去了,华府的泰森角已经不再是“角落”,她正逐渐朝着既定的目标跨进,成为名副其实的“泰森广场”(Tysons Plaza)。五年之内,这里建成并开通了华盛顿地区最大的地铁交通枢纽工程,联通了到哥伦比亚特区(Washington D.C.)的地铁,用不了几年,人们就可以乘坐地铁从里根国家机场直达达拉斯国际机场,这一工程的竣工已经是指日可待。
泰森角原来中等规模的购物中心,已经被扩建为大型购物娱乐中心。这里不仅汇集了那些赫赫有名的精品店,还有多维立体电影院,独具特色的饭店酒吧咖啡屋。围绕泰森角原来的购物中心(Shopping Mall),一座座写字楼拔地而起。而那些住宅楼也恰到好处地镶嵌其中,星罗棋布。每到周末,很多人到这里来休闲,看场电影,之后找家饭店小酌一番,品味一下美国特色的小资调。
短短五年,从泰森角到泰森广场的飞速变化,让我不得不相信,这或许就是美国人未来的生活模式。决定人们居住环境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有两点不容否定的事实,一是人口的结构,另一个是人们选择的生活方式。历史上在五六十年代,美国人曾经大批迁出城市搬到郊区去住,大有弃城归乡的阵势。这和当时汽车这一交通工具的平民化不无关系。加上美国许多大城市交通拥挤严重,犯罪吸毒等社会问题久治无果。这些弊病迫使人们逃离城市,到相对干净清新的郊外去寻找理想的栖息地。
然而,随着世界性能源的紧张,还有房地产的轮番涨价,使得在郊外居住的成本日渐增高。新一代的美国年轻人,在步入职场后,并不一定会重复其父辈的选择,远离城市而居。社交网络的盛行,也使年轻一代的生活理念在悄然发生改变。拥有一座郊外别墅,还是美国梦的一个标志吗?八零后九零后也许并不以为然。况且,这个世界积累财富的方式,已经离传统方式愈来愈远,看看脸书和谷歌创始人的成功之路,就可略见一斑了。那么,新生代人追求人生的快乐可能会更趋向内心和真实,而不是外表和浮华。
有两个最重要的因素会影到美国人未来的生活模式。一是到本世纪中叶,美国白人将成为“少数族裔”,这不是耸人听闻。根据最新的人口普查结果,到2050年,拉美裔、非裔和亚裔婴儿潮的来临,将会改写美国的人口比例,使得非拉美裔白人成为名副其实的少数民族。目前美国本土出生的白人孩子与非白人孩子的数量,已经达到一致。而白人出生率逐年下降,少数族裔的出生率却逐年上升。这种现象持续下去,必然会出现专家们预计的结果。这种人口结构的变化,会从根本上改变美国的政治生态和格局。也势必会对美国人的生活模式产生深刻的影响。
另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就是美国单身人数的大幅飙升。美国纽约大学社会学教授艾里克.克里南伯格 (Eric Klinenberg)2015年出版了他的新作《单身社会》(Going Solo),这本书刚一问世,就成为畅销书。克里南伯格在《单身社会》一书中向我们公开了一组数据,不能不引人震惊。截至2010年,超过50%的美国成年人处于单身,其中3100万人独自一人生活,也就是说每七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人选择独居,独居人口占到美国户籍总数的28%,独居家庭已经成为仅次于无子女的夫妻家庭的美国第二大户籍形式,远远超过核心家庭(夫妻与未婚子女共同居住)、多代复合式家庭、室友同居以及老人之家。在性别上,1700万独居女性构成了独居人口的主体,男性则占1400万。年龄上,18-34岁的年轻独居者有400万,35-64岁之间的中年人为1500万,64岁以上的约1000万。地理分布上,独居人口集中分布于美国各大城市之中,纽约为100万,而曼哈顿有一半以上的人口选择独居,堪称全美单身社会的“首都”。
如何解析这么高比例的独居现象呢?克里南伯格认为,资本主义高度发展所造成的个人自由主义兴盛,是导致单身独居社会现象的主要根源。正如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早就指出的那样,“当人们变得功利和实际,并拒绝接受社会环境为他们作出的传统安排是一种理所当然的选择时,当他们学会了在自己的个人利益及其他行动可能造成的不利之间权衡得失时,当人们认识到家庭尤其是亲子关系所带来的巨大个人牺牲时,资产阶级家庭的解体便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因为独立思考的男女们必将选择另外一种更舒适、更自由、更能实现自我价值的生活方式。”
克里南伯格在《单身社会》里具体地分析了个人自由主义是怎样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理念。首先,大规模的城市化容纳了丰富多样的价值观,让那些某个方面的自我在村落社会中受到监控、压抑的人,重新实现这方面的自我。而城市多元化的布局与设施,从健身房、咖啡馆,到酒吧、餐馆、俱乐部等等,也为持不同价值观的独居人士找到团队和集体,提供了强大的物质保障。
第二方面,智能手机和互联网的普及使人们更方便地与社会保持联络,并且以更经济节省的方式(而非家庭协作方式)进行社交、工作和获得生存所需的资源。城市化和通讯技术的变革有力地支撑了独居生活的现实可能,独居并非注定要“与世隔绝”。年轻人通过手机与朋友、同事和客户保持互动,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获取信息、扩大交际圈和参与公共活动,老年人则可以在家人无法24小时照料的情况下,借助手机和互联网排遣寂寞和得到帮助。
第三方面,自本世纪七十年代兴起的女权运动,大大提升了女性的社会地位。职业女性的经济独立意识增强,使她们不再愿意仅仅依附于丈夫或家庭,也不愿意将本可以获得劳动报酬的精力,耗费在无偿且不被尊重的家务劳动上。这一波女权运动直接推动了晚婚晚育,成年过渡期的延长,以及分居离婚率的上升。这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社会学家重新反思,婚姻和家庭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定位。
综合上述,由于未来人口结构的巨大变化,以及人们生活理念的深刻变革,使我们不得不相信,美国人未来的生活模式的确是会与今天有所不同的。至于会有多大程度的不同,那只有让明天来说话了。
写于2015年12月19日晨
曹凯:“进化论”误导了整个人类
2015年12月23日
来源:中国科学院发育生物研究所 作者:曹凯
综观人类历史,冲破旧观念的真理,在普遍为人接受之前都是障碍重重,历尽艰辛。本文的观点,可能又会招来种种非难。我只是想把它提出来,把理智思考的机会留给公众。至于给我的责难,也许是很好的礼物。新事物的诞生历来如此。
序
谩骂和大帽子能阻挡真理的脚步?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当今的科学,许多人引以为荣:人们庆幸地球这个得天独厚的星球,在宇宙中不多见的环境中孕育了生命,庆幸从低等生物成功地进化出了人类,尤其自矜从古代的愚昧到今天科学的巨大进步。但是近二十年来,越来越多古生物学和考古学的事实,使得这种科学的信仰开始动摇了。
进化论曾经作为十九世纪的重大发现,成为现代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仅是现代生物学的基础,也是近代生理学、伦理学、心理学、哲学以至社会意识的基石。但是,进化论的危机,使一些学者重新审视人类真正的历史,探寻人类真实的由来。另一方面,对化石重新的严格鉴定和系统总结使进化论的证据更加飘渺,而史前文明发现和深入研究无疑是对进化论的最后一击,一些学者开始重新审视现代的科学。
一些史前文明遗迹展现的高度发达的科技,是今天的人类望尘莫及的,从中我们看到了今天科学的巨大局限性和误入歧途之处。
史前文明的发现
传统的理论认为现代的人类大约在10万年前起源于南非,从那里迁移到欧洲和亚洲南部,从亚洲继续迁移,于3万年前经白令海峡到达新大陆,于1.5万年前抵达南美。但是,大量事实否定了这种脱胎于进化论的假说。
大量具有高超智慧的文明遗迹,却有著远远超出人类文明的历史,这些不同时期的遗迹,完全打破了进化论的框框。
1880年,美国加利福尼亚的太波山300英尺的地下出土了一批精美的石器工具,经鉴定这是5500万年前的遗迹;1968年,考古学家朱伊特(Y. Druet)和萨尔法蒂(H. Salfati)在法国的一块石灰岩层里发现了一些不同型号的金属管,岩层的年龄是6500万年(Corliss, 1978, 652-653)。远可追溯到在南非克莱克山出土的几百个精巧的金属球,距今28亿年。
在这些事实和进化论假说面前,我们选择什么?
1966年,墨西哥的霍亚勒克出土了一批铁矛,美国的地质学家麦金泰尔博士发现这是25万年的武器。这个违背进化论的结果实在让传统的科学家无法接受。这位在国际上有一定名望的教授,因为坚持事实,被迫离开了自己的事业。
考古学家胡安.阿曼塔的遭遇同样发人深省。在墨西哥的普瑞拉瓦城,他发现一个动物的颌骨化石里面有一块残破的铁矛的矛头,鉴定这是26万年前的武器,一些刊物公布了这个不寻常的发现,但很快招来了权威们不做任何调查的批判。随后,阿曼塔失去进入考古现场的权利,一些人带著枪去现场,逼迫工人签字,表明那是他们埋在那里的。60个人中,有3个人签字。阿曼塔的事业夭折了,失去了继续从事研究的权利。
这类故事还有不少。好象一些人总在维护著过去的东西,他们可以凭见识否定客观事实。随著时间的推移,在事实面前,进化论暴露的问题越来越多。一些进化论学者开始反戈一击,他们根据事实对进化论谨慎地提出了疑问,自然毫无例外地招来了经验性的批判。然而,事实毕竟是真理的土壤。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史前文明展示了人类周期性发展的规律,与化石记录珠联璧合
大量史前文明遗迹的相继发现,事实使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以前的诸如进化论之类的假说。考古学家克莱默和汤姆森(Michael A. Cremo &-Richard Thompson)的《考古学禁区》(Forbidden-Archeology)一书,列举了500个确凿的事例,那是几万、几十万、百万、几万以至几十亿年前的人类文明遗迹,这些都曾是进化论回避的对象。
在美国德克萨斯州拉克西河岸的岩层中,在恐龙脚印化石旁边发现了12具人的脚印化石,十几年前,卡尔.鲍就对此开始了深入的研究,他以充分的论据排除了人为雕刻的可能。后来,同一地层中又发现了人的手指化石和一把铁锤,锤柄已经变成了煤,表明这个地区在远古时,曾经深埋在地下。锤头含有96.6%的铁,0.74%的硫,2.6%的氯,这种现在都不可能造出来的合金,展示了史前一个高度发达的人类文明。
在加蓬共和国发现20亿年前的大型核反应堆,反应堆的结构也比今天的还要先进,可用的放射性元素全部被提炼光了。许多学者猜测那个反应堆是外星人的遗迹,那么玻利维亚2万年前的帝华纳科(Tiahuaracu)古城,其中的古代神庙等巨石建筑显然是地球人的遗迹,它体现的天文学知识和冶金技术也超出了现代人;而25万年前的铁制武器又展示出一个不太发达的人类文明,著名的美国Science杂志98年(282卷1453~1459)刊登了一系列考古发现:1.5万年前的人像,2.3万年前的人像、3万年前用猛象牙雕刻的马,9万年前带倒钩的矛。我们知道,我们人类的文明从蒙昧时期发展到今天的辉煌,只用了5千年左右,这些间隔久远古迹的,很可能代表了不同时期的文明。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根据这些确凿无疑的事实,一些学者提出了史前文明学说。他们认为人类的发展并不象以前想象的那样,而是周期性的,不同时期地球存在不同的文明,不同时期地球的大灾难毁灭了当时的文明,甚至灭绝了当时绝大多数的生物。有幸残存下来的人,从原始状态开始,繁衍发展,又进入下一次文明,又在下一次全球性的灾难中毁灭,周而复始。遵循著“出生-发展-灭亡”的规律,循环往复。
这一理论,与地质历史记录可谓珠联璧合。当我们正视那些被进化论掩盖的历史时,冷静地认识到:化石不应该为进化论作证。进化论最基本的证据——过渡类型的化石,实际一直没有找到,《审判达尔文》一书的作者约翰逊(Philip Johnson)做了这样的总结:“化石向我们展示的都是突然出现的某种有机体,没有逐步进化的任何痕迹······这些有机体一旦出现,基本上就不再变了,哪怕过了几百万年,不管气候和环境如何变化。如果达尔文的理论成立,这些条件本应该引起物种的巨大变化。”那么化石在见证什么呢?——灾变。
化石不是一般条件下能形成的,生物在腐烂风化前必须埋在地下很深,在强大的压力下才能渐渐变成化石。只有大灾变才能提供这样的条件,化石也就成了灾难的见证。地层中化石的研究恰恰告诉人们:物种的发展是很短时间内大面积突然出现的,发展繁荣,再到大毁灭,残留的和新出现的物种再这样发展,周而复始。
现代科学界公认:在地质历史上发生过几次特大的灭绝,几乎灭绝了所有的生物,但并不是说大绝灭周期之间,就没有灭顶之灾。
地球周期性灾变的直接证明非常多。波士南斯基对帝华纳科古城研究了50年,发现了充分的证据表明毁灭那个文明的灾难,是一场空前的大洪水。在西伯利的冻土中,发现了冰冻的成千上万的哺乳动物的遗骸。有的很完整,有的被扯碎和树干绞在一起。检测它们胃里的食物,发现了还没来得及消化的温带的草。活生生的事实告诉人们,极短时间内,发生这场不可思议的毁灭性的灾难,温和地区的生物,全部冻僵在今天的位置。
迄今可见的大型的史前人类文明遗迹,埃及的金字塔、墨西哥古玛雅人的金字塔、玻利维亚的帝华纳科古城遗址、秘鲁萨克塞华曼城堡也许是杰出的代表了。这些巨石建筑体现了一个天文、建筑、冶金等技术超过现代人的文明。
高度发达的史前文明,展现了另外的科学发展路线
一个重要的线索告诉我们,有关这些地方的最初史料记载:古埃及人声称基沙金字塔与他们无关。过去人们不能理解,就把这丰功伟绩给了古埃及人。现在学者认识到:仅埃及基沙三座金字塔的石料重量,已经超过了伦敦所有建筑重量的总和,古埃及十万工人在二十年内搬运它们根本不可能,何况还要切削得不差分毫、更要精确的建造——没有一丝失误的痕迹?!
这些建筑用的巨石切削极为平滑整齐,重量都在几吨、十几吨,甚至上百吨、几百吨。如埃及大金字塔中的王殿石棺,是一整块花岗岩雕凿成的,当时所使用的钻具比今天钻石头的电钻要快500倍。巨石之间堆砌得极为紧密,连最薄的刀片都插不进去。帝华纳科遗址的新发现揭示了这些建造技法的高超之处:他们把相邻的巨石之间凿出凹槽,倒入熔化的金属,金属凝固后,就把相邻的巨石牢牢地连在一起了。这需要一个移动自如的冶金车间,一次能熔化好几加仑的金属,随著巨石向高处堆砌,冶金车间自如上升,下边的石块上没有留下任何压划的痕迹,可见冶金车间多么轻便!这些技术是今天都无法做到。
埃及基沙三个金字塔正对著猎户星座带纹的三星,帝华纳科的神庙的正门和墙角,精确地定位了春天、夏天、冬天第一天太阳升起的位置。所有建筑和方位和天体保持高度一致,表明他们掌握了精密的天文学技术。如何把那样重的巨石摆放得那么整齐、方向极为精确,是今天的建筑师无法想象的。
它们充分展示了一个高度发达的文明曾经在地球存在过,在地球许多地方留下了他们风格的巨石建筑。为什么当时的人类非要建造难度如此之大、耗费如此之大的建筑?合理的解释是:当时的人类文明比我们推测的还要发达得多,建造这些并不困难。
当今科学误入歧途之处
今天的科学在许多方面与上述一期史前文明精神相反,背道而驰的结果又是什么呢?
实证科学忽视总体、整体,重视细枝末节。它的指导思想认为“把握整体的关键是分化”,要研究一个事物,就把它细分、再细分,研究清楚每一个细节,再还原到整体,称为还原论。而实际上,由于领域、学科分得太细、太专,根本就无法还原到整体,甚至各学科之间都不能完全了解,还原论成了泡影。实际上实证科学发展的结果,已经无法把握整体,那么不得不承认的现实就是:实证科学无法全面认识事物。这条发展科学的路线的局限性一目了然。
人们抱著进化论,斥宗教道德善恶为迷信,蔑视古人的一切。当我们发现这是误入歧途的时候,才惊讶地发现他给人类文明带来的潜在危害,这也正是今天科学的不足之处的一个表现。
进化论误导了整个生物学,同时误导了生理学、心理学、伦理学和哲学等许多领域,误导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它让人把宗教和道德善恶视为欺骗,败坏精神寄托和道德制约;它告诉人们弱肉强食,适者生存,在竞争中采取各种手段发展自己;它强调个性的发展,让人们相信反传统、反潮流的畸变可能出现更进化的、更好的结果;它让人相信人是动物的后裔,让人相信人的本性来源于动物;西方心理学进一步发展认为:人的欲望是人最本质的本性,甚至是进化出来的最好的本性,为物欲横流和伦理的败坏从科学上解除了约束,这种宣传已经充斥了社会的方方面面。种种这类败坏的因素渗透进现代常人社会的一切,潜在地推动了人类道德的滑坡。
科学使人们相信人是自然的主宰,对自然进行贪婪的掠夺和破坏,无休止的竞争、社会的畸形发展、资源的耗竭、环境的污染、惨列的战争、为所欲为、只为自己、不计后果。
人们强调著个性,一面放纵地发展、“进化”自己,一面在紧张的竞争和顾虑中生存。人越来越自私,当自私欲望得不到满足时,各种不道德的行为和犯罪愈演愈烈了。人们失去了理解和信任,在社会上失去了安全感,失去了幸福的真正含义。失去道德的约束,人们失控发展私欲,短暂的享受和荣耀,换取著无可挽回的一切,人类对此严谨无能为力。与那期巨石建筑代表的史前文明相比,今天科学的不足取、今天文明发展的误入歧途显而易见。
今天忘记了过去,历史却在警告我们
周期轮回的史前文明告诉我们:历史是重演的,就象星球的运转有规律一样。
昔日我们凭借进化论自豪地甘当动物的后裔,自诩科学蔑视古人的愚昧。许多从事进化研究的科学家奋斗几十年,越研究越发现进化的飘渺,有人象牛顿、爱因斯坦一样,最终醒悟,去宗教中寻找答案。有一些陷入不可知论,还有一些人对科学的新进展所知甚少,还在维护著进化论——这个今天看来已经毫无科学性可言的信仰。
当人们开始认识人类文明发展的周期性规律的时候,一些考古学家,认识到古老传说的真正价值,特别是对自己祖先的故事,在后续的考古分析中,许多相继得到了证实。
留存至今的远古文明的后裔,他们信仰神灵,相信因果,也就有著道德的约束。他们早已知道了文明轮回的规律,在世界各地的传说,比圣经还要古老,在上一次文明毁灭的灾难形式上惊人地一致——大洪水?!在文明被毁灭的原因上惊人的一致——人类道德的败坏?
在古老文明的发源地的古老传说中,我们也能知道人类如何败坏,如何走向毁灭。留下的人在警醒后人,而今天的人类,却把古人的警告看作神话。
无数辉煌的文明消失了,能看到的只是零星的残迹,在我们的记忆中,只记得柏拉图时代留下的传说:发达的亚特兰帝斯文明葬身海底。当我们勇敢地正视人类真正历史的时候,也许能体会到那一期睿智的人类为什么要建造那些坚不可摧的“纪念碑”。复活节岛上,那些默默望著东方的巨石人像,那些刻著眼泪的面孔,也许是祖先留今天最珍贵的警醒。
突然面对这些一反过去的思维框框的事实,也许很多人一时难以接受,尽管面对的是事实。笔者也曾面对繁乱的事实和矛盾,陷在进化论中茫然无措。谁能找出这些杂乱、对立的疑团背后的和谐统一的答案呢?我们期待著。
(作者为首席法律顾问)
博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