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 站 内 搜 索 □
請輸入查詢的關鍵字:


標題查詢 内容查詢

一言九鼎     
三地風采     
四面楚歌     
五洲學興     
六庫全書     
七七鵲橋     
八方傳媒     
九命怪貓     
十萬貨急     

 
在美国体验中国式的雅致生活/巴菲特对中国股市发出了严重警告
發佈時間: 1/2/2016 12:45:37 AM 被閲覽數: 334 次 來源: 邦泰
文字 〖 自動滾屏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收件箱 :  bangtai.us@gmail.com





巴菲特对中国股市发出了严重警告!







 
 法道济 发表于 2016-1-1 04:46

证券市场上,老股民都知道有这个词:巴菲特指标。
        这个巴菲特就是美国股神沃伦·巴菲特。它的含义是,用股市总市值除以国民生产总值(GNP)。当两者之间的比率处于70%至80%之内,意味着股市有上涨潜力,可以买进。如果高于这个比率,特别是超过100%时,股市风险比较大。
目前美国股市的市值在25万亿美元左右,国民生产总值不到18万亿美元,两者比率大概在140%左右。也就是说,美国股市估值偏高了,风险偏大了。
        那么中国股市呢?台湾地区比较特殊,暂且不论。香港股市目前的总市值大约21万亿人民币,其中H股、红筹股、大陆民企股的市值,占港股总市值的62.3%,成交占港股的73%(数据来自港交所官网)。所以,香港经济、香港股市是跟大陆高度关联的,我们需要跟深沪股市一起通盘考虑。

        即便抛开新三板、各地股权交易中心的市值不算,仅仅计算上海、深圳、香港三地主板、创业板、中小板市场,目前总市值也达到了76万亿元人民币。而中国的GDP,据专家研究,基本等同于GNP。这样,我们可以计算出来,目前的“巴菲特指标”为115%左右。
也就是说,按照“巴菲特指标”,中国股市目前已经被明显高估了。
        但我们要知道一点:美国股市接纳了全球很多国家优秀企业的上市,中国股市比较少(香港有一些),所以“巴菲特指标”在中国股市使用的时候,应该适当调低。
        于是问题来了。大家都知道的主流观点认为:中国直接融资潜力较大,居民资产配置也过于偏重房子。未来10年,我们将从“印钞票的时代”转向“印股票的时代”,中国股市市值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比如新三板,目前挂牌企业是5000家,计划在4年内增长到2万家。深沪股市没有公布扩容计划,但我们都知道,就在12月25日,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就国务院刚刚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显著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优化金融结构的实施意见》做了说明,给出了股市大扩容的强烈信号。这从文件标题“显著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就可以看出来。
        即便未来深沪股市的大扩容不像新三板那样迅猛,假设5年总市值只增长1倍,GDP按照每年7%增长,仍然不考虑新三板的市值,5年之后中国股市的“巴菲特指数”也将达到令人恐怖的180%以上!
事实上,中国未来不仅要大力发展主板、创业板、新三板,还有各地冒出的股权交易中心(四板)和股权众筹(所谓五板市场),总之未来可交                易股权量将大大增加。
        也就是说,从2016年开始,上市股权稀缺的时代即将结束,股票“物以稀为贵”将逐步成为历史。股市整体估值水平必将逐步走低,只有这样,“巴菲特指标”才不会过于离谱。
        也许有朋友会说:别拿美国的尺子量中国人的脚,咱们仍然可以关起门来玩泡沫,因为咱们情况特殊。
        笔者的回答是:这个时代快要终结了。毕竟人民币要走国际化道路,人民币纳入SDR之后还有很多承诺要兑现,包括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泡沫当然还能玩一阵子,但风险越来越大,代价越来越大。
        写这篇文章,不是说股票不能炒了,而是提醒大家,在享受短期“泡沫红利”的同时,注意即将到来的大趋势。只有这样,才不会被人“薅羊毛”。资本市场是残酷的,六七月份的股灾就是活生生的例证!

backchina



在美国体验中国式的雅致生活(组图)


作者: 牛城地主    发表日期: 2015-12-30 

       

一直想不太明白到底该怎样生活才能更完美, 更惬意,才能不枉此生。想歇会儿, 微信中就会飘来一个贴子说“你要奋斗”; 刚鼓足勇气再干点啥, 又飘来个贴子说“您歇会儿吧”。身处中西文化的交汇处, 老祖宗的东西没搞明白, 西方的南北也一知半解。该怎么办呢?

今天看到有一个贴子, 或许有些启发,但要做到,还是很难很难的。。。



小桥流水,丝竹于耳,亭前听昆曲,雪中泛太湖,啸聚同好。一席茶,一池荷,熏香迟暮,花馔青灯。每个国人心目中的雅致生活。

“中国式雅致生活”,是指中国人所特有的一种以智慧、闲适和觉醒为主要特征的艺术的人生态度和活法。“中国式雅致生活”是对“乡土中国”的一种历史追忆,是对农耕时代田园牧歌生活的
一种精神向往,是对抱朴守真心灵生活的一种崇尚回归。“中国式雅致生活”是中国传统文化所
孕育出的一种古典的生活方式。

“中国式雅致生活”在精神层面有几个特征,首先是简约。“中国式雅致生活”追求的是一种精致的生活态度,而非奢华的生活方式。那种一掷千金、醉生梦死的“土豪生活”,那种追求香车、豪宅、权力、美女的所谓“成功生活”都不在此列。“中国式雅致生活”更多的是隐含着一种精神和文化。

其次是闲适。闲适是一种优雅,闲适是一种从容,闲适是一种境界,闲适是一种智慧。“中国式雅致生活”享受的是充实的生活,而不是平庸的日子;是平实无华的岁月,而不是灯红酒绿的时间;是安然平静的时光,而不是愤懑暴怒的态度。

最后是智慧。“中国式雅致生活”是一种智慧的活法。拥有这种智慧的人,高而能下,满而能虚,富而能俭,贵而能卑,智而能愚,勇而能怯,辩而能讷,博而能浅,明而能暗。能识天地之大,能晓人生之难,有自知自明,有预料之先,不为苦而悲,不受宠而欢,寂寞时不寂寞,孤独时不孤单,所以绝权欲,弃浮华,潇洒达观,于嚣烦尘世而自尊自重,自强自立,不卑不亢,不俗不谄。能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虚其心,受天下之善;平其心,论天下之事;潜其心,观天下之理;定其心,应天下之变。

“中国式雅致生活”是“闲爱孤云净爱僧”,是“洗墨鱼吞砚,烹茶鹤避烟”,是“笑看风轻云淡、闲听花静鸟喧”,是“竹密岂妨流水过,山高哪碍野云飞”,是“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是“琴拨幽静处,茶煮溪桥边,书约黄昏后,剑拔不平时”,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是“高卧丘壑中,逃名尘世外”……

“中国式雅致生活”是中国人特有的生活哲学。林语堂先生在研究了孔子、老子、庄子、陶渊明、苏东坡等人之后,形成了一套以“觉醒、幽默、闲适、享受”为要义的生活哲学。在一篇题为《中庸的哲学:子思》的文章中林语堂写道:“我们大家都是天生一半道家主义者和一半儒家主义者。……中国思想上最崇高的理想,就是一个不必逃避人类社会和人生,也能够保存原有快乐的本性的人。……半玩世者是最优越的玩世者。生活的最高类型终究是《中庸》的作者,孔子的孙儿,子思所倡导的中庸生活。



这种中庸的精神在动作和不动作之间找到了一种完全的均衡,其理想就是一个半有名半无名的人;在懒惰中用功,在用功中偷懒;穷不至付不起屋租,而有钱也不至可以完全不工作,或可以随心所欲地帮助朋友;


 

钢琴会弹,可是不十分高明,只可以弹给知己的朋友听听,而最大的用处却是做自己的消遣;古董倒也收藏一些,可是只够排满屋里的壁炉架;书也读读,可是不太用功;学识颇渊博,可是不成为专家;文章也写写,可是寄给《泰晤士报》的信件有一半退回,有一半发表了——总而言之,我相信这种中等阶级生活的理想,是中国人所发现的最健全的生活理想。”

同样,周作人先生在《北京的茶食》中也说:“我们于日用必需的东西以外,必须还有一点无用的游戏与享乐,生活才觉得有意思。我们看夕阳,看秋河,看花,听雨,闻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饱的点心,都是生活上必要的——虽然是无用的装点,而且是愈精炼愈好。”这就是——“中国式雅致生活”。

随着历史车轮的前进,如今我们已进入一个高度发达的工商社会。在一个人心普遍比较浮躁功利的时代,人们总是步履纷杂、行色匆匆。在一个人头攒动、惜时如金的社会,人们总是很忙——忙得心力交瘁,忙得长嘘短叹,忙得精神萎缩,忙得心灵苍白。这时我们多么希望自己能慢下来,过一种艺术的、诗意的“中国式雅致生活”。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我们需要“中国式雅致生活”。



本文大部分转自网络:reallylife.

 


上兩條同類新聞:
  • 百城房价连涨8月 深圳涨幅全国第一/都把房子装修成这样,开发商们可得哭晕在厕所了
  • 为什么皇帝卧房不超过10平方米/美国2016年即将流行的4种健身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