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不是战场,无需一较高下。人与人之间,多一份理解就会少一些误会;心与心之间,多一份包容,就会少一些纷争。
不要以自己的眼光和认知去评论一个人,判断一件事的对错。不要苛求别人的观点与你相同,不要期望别人能完全理解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和观点。
人往往把自己看得过重才会患得患失,觉得别人必须理解自己。其实,人要看轻自己,少一些自我,多一些换位,才能心生快乐。所谓心有多大,快乐就有多少;包容越多,得到越多。
不要背后说人,不要在意被说。一无是处的人没得可说,越是出色的人越会被人说。世间没有不被评论的事,也没有不被评说的人。
别人的嘴我们无法去控制,但我们可以抱一颗淡然的心去看一切纷扰。心静才能听到万物的声音,心清才能看到万物的本质。
沉淀自己的心,静观事态变迁。与人相处,需要讲究方式方法。有些事,需忍,勿怒;有些人,需让,勿究。
嘴上吃些亏又何妨,让他三分又如何。人人都需要被尊重,人人都渴望被理解。水深不语,人稳不言。学会淡下性子,学会忍住怒气面对不满。
事事不能太精,太精无路;待人不能太苛,太苛无友。懂得退让,方显大气;知道包容,方显大度。
己之短,不可藏,越藏越短;己之长,不可扬,越扬越少。得意时莫炫,失意时莫馁。花无百日红,人无百日衰,三分靠运,七分靠己,努力过就好,尽了心就行,结果不是最终的目的,过程的体会,才是最真的感悟。
凡事不求十分,只求尽心;万事不讲圆满,只求尽力。
有些事,努力一把才知道成绩,奋斗一下才知道自己的潜能。花淡故雅,水淡故真,人淡故纯。做人需淡,淡而久香。不争、不谄、不艳、不俗。
淡中真滋味,淡中有真香。心若无恙,奈我何其;人若不恋,奈你何伤。痛苦缘于比较,烦恼缘于心。
淡定,故不伤;淡然,故不恼。欲望是壶里沸腾的水,人心是杯子里的茶,水因为火的热量而沸腾,心因为杯体的清凉而不惊。当欲望遇凉,沉淀于心,便不烦,不恼。
不要嘲笑他人的努力,不要轻视他人的成绩。每个人的价值不同,无需对任何人不屑。在你眼中的无用价值,未必真的无用。不轻一人,不废一物。
以一颗谦卑心,看身边人;以一颗恭敬心,看身边事。
他人总有你看不到的优点,也总有你发现不了的价值,无需对他人的努力评头论足。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世间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合理发挥自己的长处,好好学习别人的优点,才能更好地完善自身。
是是非非,纷纷扰扰,不看、不听、不想,就能心生清静。有时,烦恼不是因为别人伤害了你,而是因为你太在意。
有些事无需计较,时间会证明一切;有些人无需去看,道不同不相为谋。世间事,世人度;人间理,人自悟。面对伤害,微微一笑是豁达;面对辱骂,不去理会是一种超凡。
忍耐不是懦弱,而是宽容;退让不是无能,而是大度。“计较”生是非,“无视”己清静。愿人生如水坦然!
backchina 1.
刘邦想弄死韩信了。
这个心早就有了,不过,现在是比较合适的时候,因为项羽已经死了。
当年,韩信、英布,彭越三个人不讲江湖规矩,人多欺负人少,把项羽逼死在乌江边上。他们没想到,项羽才是他们的亲爹。
有项羽,他们仨才有价值。没有项羽,韩信不过是韩国来的手信,玩玩就扔,英布不过是一块英俊的抹布,用久了就不英俊了。彭越就跟彭得华似的。
英布是公元前196年弄死的,彭越要早一年,韩信更早。因为韩信的实力最强。当然要从他下手。
计划已经安排好了,刘邦同志借口出差,离开京城,毕竟这种对老员工下死手的事情,老板不好参与。
任务落在吕后身上。吕后这个人相当不简单,能撒娇能打架,能共患难也能同享福。这种水平的媳妇岂是只会唱歌的麦霸戚姬可以比的。
但吕后这么牛,也有不好办的事情。
2.
吕后什么都准备好了,把韩信骗到哪里下手,由谁下手,谁打第一闷棍,打死了怎么向老板兼老公汇报,怎么平息社会舆论,这些东西都想好了。
但有一点不好办。
怎么把韩信忽悠来?
难道说:老韩,你到宫里来,老娘请你吃五块菜的串串。
那打死韩信也不敢来。
只有请一个人出马了。
萧何给韩信打了一个电话:信啊,你要相信组织。老板请你吃饭,你不来,这不是让老板猜忌你嘛。你好歹出席一下,把事情说清楚,写个检讨,在大会上表个态,也就走个形式。这关就过了。
好嘛,韩信来了,一来就被吕后领着一帮女汉子型的宫女打死在钟室里。
3.
韩信为什么要来?
因为相信萧何,他把萧何当朋友。
为什么把萧何当朋友?
因为萧何是他的伯乐。
是萧何从一大堆糙爷们里发现了韩信这块小鲜肉。
韩信的前半生是悲催的一生。
一开始韩信在乡长家里蹭饭吃,没想到乡长夫人不是吃素的,把开饭时间提前了。韩信踩着饭点来,正好碰到乡长夫人在洗碗。
小伙子也不搭把手,静静地来,肚子咕噜咕噜走了。
后面, 韩信吃过居委会大妈漂母的盒饭,被一年不换内裤的杀猪佬按在胯下钻了一回。好不容易到项羽手下打份工,老是被当办公室小弟看待。换到刘邦阵营,也不过当一个仓管。还差点因为上班时候妄议中央被砍死。
说多了都是泪。
最绝望的时候,是萧何发现了他。
4.
觉得在刘邦这里混得没希望了,韩信半夜跑了。
萧何一听,连报告都不打就去追。当年萧何追他老婆也没有这么积极。
所以,当刘邦听说萧何去追韩信时,简直不敢相信,我每天跑几十个男人你不追,韩信跑了,你去追?
萧何说:大王,你要是想得天下,就非韩信不可。
是萧何第一说出了楚汉争霸的秘密:得韩信者胜。是萧何把韩信的战略价值提高到了二炮的高度。
这样的人,能不是韩信的伯乐?
韩信也证明了自己是匹千里马,暗渡陈仓、横扫魏豹、东进灭赵、妙计灭齐、围攻项羽。刘邦的江山可以说一半是韩信打下来的。
5.
到目前为止都没错,但在韩信接到萧何的邀约时,就错了。
老萧是自己的朋友,还能坑自己?
其实,这是一个错觉,萧何只是韩信的伯乐。
这不是韩信一个人的错觉,这是很多人的错觉,很多人容易把自己的伯乐当成朋友。
没办法啊,我们就是喜欢听好听的。伯乐就是最会说好话的那一位。伯乐不但会说好听的,他还给我们提供机会,让我们变得更好。
这样的人,不算朋友?新闻里也不敢这么说!
可真相确实很残酷。伯乐虽然可爱,但他的确不一定是我们的朋友。
伯乐跟朋友有一个最大的区别。
伯乐因为我们的长处而欣赏我们。而朋友,就算我们是个傻逼也不会嫌弃我们。
在天下大乱的时候,会打仗的韩信就是一个天才,萧何越看他越帅。战一打完,不服管理的韩信就显得很多余,萧何越看他越不利于社会和谐。
韩信到死也没有明白这个道理。
他被萧何忽悠进了宫,被一帮性生活缺失的老娘们拿着棒子群殴至死,还乌呼哀哉,说自己被吕后骗了。
你看,他到死最恨的还是吕后。这其实不科学。吕后是老板娘,你这种不服管理的员工,她有责任弄死你。
你要怪,就怪萧何嘛,是他把你忽悠进来的。你都被萧何卖了,还不敢揭发》
退一万步,你也该骂刘邦,你骂吕后干什么?
刘邦是幕后主谋,萧丞相是策划,吕后不过是个实施者。
这就是没有抓住主要矛盾。
论军事,韩信可以打满分,论政治,他还比不上101。
6.
有没有伯乐与千里马成为朋友的?
有的,比如管仲跟鲍叔牙这一对CP。
鲍叔牙首先是管仲的伯乐。
当年,管仲悲催得苦大仇深。堂堂一个大院子弟去城乡结合部南阳摆地摊,还经常被城管市霸追得满街跑。鲍叔牙不嫌弃他,跟他合伙做生意。
管仲还做假帐多分钱。
鲍叔牙说没事没事,他家有老娘要养话,这话说得好像他没娘似的。
管仲替鲍叔牙搞策划,策划一个黄一个。
鲍叔牙说没事没事,他只是没碰到自己的机遇罢了。
管仲跟鲍叔牙一起当兵,一打仗,管仲跑得比小贩还快。
鲍叔牙说他不胆小,他只是还不想死。这话说得好像这世界上有人想死似的。
鲍叔牙甚至让出自己的齐国相位给管仲。因为他相信,管仲会比他做得更好。
论伯乐的成色,鲍叔牙跟萧何是一样一样的。但鲍叔牙除了是管仲的伯乐,还是管仲的朋友。
鲍叔牙跟萧何的区别是,他们的立场是不同的。
鲍叔牙是这样看管仲的:我擦,这个人真特么牛逼,这样的人才练摊太可惜了,我得让他干点大事。
萧何是这样看韩信的:我靠,这个人真特么牛逼,这样的人才当仓管太可惜了,我得让他帮刘总干点大事。
没错,鲍叔牙是从管仲的立场看管仲,萧何是从刘邦的角度去看韩信。
一个是朋友,一个是HR而已。
所以,当刘邦说,韩信这个人没啥用了,又是社会不安定分子,我想弄弄他。
萧何答:好,那我们就弄死他!
要是,齐恒公有一天也说:鲍叔牙,我看管仲不管用了,我想弄死他。
鲍叔牙顺手抄起板凳拍晕齐桓公,然后牵着管仲的手远走高飞,天涯海角,一起,慢慢变老。
7.
最常见的,如果老板是自己的伯乐,那恨不得立刻就升华为朋友。
比如晁错。
晁错的伯乐是他的老板汉景帝。
晁错是汉景帝的老班底。汉景帝还是太子时,晁错就跟着汉景帝混。官职是太子家令,其实就是太子陪聊员。
晁错天天陪着汉景帝聊天,把汉景帝侃晕了,汉景帝兴奋地称他为“智囊”。
等汉景帝正式转正,“智囊”就出了一个主意:削藩。
这是历史遗留问题。当年刘邦封了不少藩王,这一块那一块的,说是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别到时外人合着伙欺负老刘家了,没有本家兄弟来帮忙。
一开始还没事,跟开分公司似的,大家按时上交利润。事情一久,尤其是霸道总裁刘邦一兵解,冷艳女王吕后再羽化,就有些管不住下面了。
个个都像柴家庄,搞独立小王国。
晁错提议,不管三七二十一,削他们丫的。反正不削他们要反,削了也是反。
这个事情是个正事,但有点操之过急,手法太简单太粗暴。
晁错的爹就觉得不靠谱,说:人家老刘家的事,爱分不分的,你一个外人,说个屁啊。
晁错不听,说你别掺和,这是国家大事。
把晁老爹气得。
你这败家儿子,你要再不听老子的话,老子死给你看。
晁错:上吊就给绳,喝药不夺瓶。
晁老爹回家就喝药死了,这气性也确实大。
晁错为什么这么死心塌地?老爹都不管了。
首先,汉景帝真心是他的伯乐。
8.
晁错,是个有才的人,有才的人当然都有脾气,有脾气的人当然就有敌人。
丞相申屠嘉就想弄死晁错,这位老江湖发现了一个事情。
晁错为了自己出入方便,把自己办公室的墙砸开了一个洞,砸开后,发现前面是皇帝家的太庙,那接着砸,砸出一条光明大道来。
路是通了,可也摊上了大事。
申屠嘉知道后,很高兴,马上写报告,表示破坏太庙这种事情,按法律得斩。
晁错这才知道错了,立刻进宫见汉景帝。
汉景帝安慰他:没事,这个事情我替你兜着。
第二天,申屠嘉提交报告,汉景帝一句话就打发了:这是我让晁错干的。
申屠嘉回去就气死了。
申屠嘉不简单啊,是老一辈的革命家了,晁错还是液体时,申屠嘉就跟着刘邦打天下了,项羽们没砍死他,结果被汉景帝跟晁错合着伙气死了。
这不是伯乐是什么?
但晁错还是犯错了,他把汉景帝当成了自己的哥们。
9.
削藩的文件发下去后,果然大家都反了。
晁错还说没事没事,然后来了一句:“皇上,你率兵亲征,一定能摆平这些反骨仔。”
那你晁错呢?
“我在后面替你守家!”
皇帝在前面冲锋,你在后方等消息?
这真心不是君臣之间的对话,而是朋友之间的对话。是把对方当哥们,才会说出这样的话。
这当然是一个错觉,是一个致命的错误。
10.
汉景帝处理晁错的手段也很朋友。
汉景帝要杀晁错来平息叛乱。如果是君臣,下个文件就好了。他没有,他派人给晁错带信,说你到宫里来开会吧,我等你。
晁错就开始穿朝服,整整齐齐,还想着跟汉景帝吃撸串聊人生呢,结果车子直接开到了东门。
腰斩。
伯乐,是发现马能跑千里的那个人,但如果他饿得没办法,也会把千里马宰了充饥。
伯乐捧起人来很快,因为他懂你的每一个长处。他摔起你来更快,因为他清楚你的每一个短处。
萧何就门清,别人搞不定韩信,他一句话叫来了。
汉景帝也吃定了晁错。
要是正儿八经地去抓,万一晁错反抗,说出什么话就不太好了。叫他来开会,就比召唤兽还灵验。
11.
有的亲问脑洞,你能不能不老举历史的栗子啊,举点现在的呗。历史毕竟是书上的,书上的东西靠不住。
不是的。历史是靠得住的,天下也没有新鲜事。脑洞老师专注历史这个角落是在下一盘大棋。
因为,举历史的栗子不会有人借着跟脑洞谈商务合作然后打脑洞啊。
我举韩信的例子,再怎么损他,他还能爬出来砍我吗?我要是举韩梅梅,人家分分钟让我英语过不了四级。
不过,今天还是破个戒,举个现实的例子,新鲜出炉的,脑洞老师昨天刚刷朋友圈看到。
这是一个作者跟影视公司的合同纠纷。
作者的名字里有一个让孔乙己骄傲了一辈子的茴字,简称她为茴妹吧。影视公司这边的头头,是一个叫春的哥,简称春哥吧。
这里面的故事挺复杂的。
谁对谁错,脑洞老师不感兴趣。脑洞老师就是,曹操打死袁绍时,我没有出声,曹操打死吕布时,我还喊加油,曹操打刘表时,我就情绪淡定,曹操要打我时,再没有人替我出声的那种人啊。
不过,有一些细节挺有意思的。
首先,春哥真会夸人。
春哥跟茴妹打电话,说我们看上了一个本子,特别好,但作者特别难谈。我一打听,没想到是你。
夸人夸到这份上了,还有谈不好的生意嘛。
于是,茴妹特不愿意签的稿子也签了。她说了,她是冲着春哥,因为春哥是她的朋友。
合同由春哥的部下送过来,茴妹正为了美化市容努力修指甲,所以没有看合同,直接就签字了。
因为是朋友嘛,还会出问题吗?
结果,真出问题了,合同的期限没写,原本谈好的三年包养变成了永久卖身。
问题出在哪?
就出在把伯乐当朋友嘛。
12.
茴妹说春哥是她的朋友。
但在她的控诉里,至少在她的控诉里,只看出春哥是她的伯乐。
因为,谈合同谈合作时,有春哥,维权时,没有春哥了。
当然,就是今天,可能茴妹还认为春哥是朋友。
因为把伯乐当成朋友,是很自然的想法。这一对长得太像了,差点就是双胞胎。
跟朋友一样,伯乐欣赏你。
跟朋友一样,伯乐懂你。
跟朋友一样,伯乐帮助你。
跟朋友一样,伯乐赞美你。
跟朋友一样,伯乐也能成就你。
伯乐也常常能过渡到朋友。
俞伯牙和钟子期就成了一对你吹萧我弹琴的朋友嘛;蔺相如和廉颇就成了我脱了衣服让你抽的好朋友嘛;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更是无产阶级式的伟大;曲洋和刘正风两个人道不同都谋到一块了。陆抗和羊祜在两家公司打工,可私底下,也是死党嘛。
但有时候,伯乐就是伯乐。
13.
面对伯乐,正确的回应是感恩,努力,我们把伯乐当恩人,当生命中的贵人,但不要急着当成朋友。
人家欣赏我们的才华。我们就应该认认真真看合同,认认真真去创作,不辜负人家的欣赏就好了。
急冲冲当成朋友,不出事,是幸运,出事了,怪自己吧。
其实,选择正确的回应,也是为了对方好,你看了合同,事情妥妥的,伯乐下回还是伯乐。你不看合同,事情搞砸了,伯乐也乐不起来。
14.
我们常常选错了回应。
人家请你吃顿饭,你回请一顿饭就好了嘛,不要急着升华成朋友。像刘邦就没有。鸿门宴散了场,该砍人就砍人。
人家帮助你,你也帮助人家嘛,不要急于成为朋友。武则天就没有,王皇后把她从尼姑庵里捞出来,让她二进宫。
武则天就帮助皇后批斗邪恶势力萧淑妃。斗完萧淑妃,她不是也挽起袖子抓住王皇后的头发猛扯?
人家提拔你,那就努力工作,不要非上升到朋友。魏征就没有啊,当年魏征在长安找不到工作,是太子李建成提拔了他。魏征努力给李建成出主意。
等李建成仆街之后,魏征一点替李建成报仇的意思也没有,直接跳槽到了秦王府。
人家给你东西,那就投桃报李嘛,没必要把自己也弄成大李子送出去。关羽就不会啊,曹操对他那么好,那么欣赏他。但他很清楚,曹操只是伯乐,不是朋友。
关二哥努力杀人报答了曹操,然后带着他的嫂嫂,驾着他的马车开溜了。
……
筷子的标准长度是七寸六分,代表人有七情六欲,以示与动物有本质的不同。有些人很羡慕西方人用刀叉吃饭,觉得这种姿势和仪态有品位。但学了之后也只是偶尔用用。在日常生活中餐餐都用刀叉的中国人,想必都是奇葩。
刀叉是冶金术成熟以后才有的用具。而冶金术是十五世纪才发明的,在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之前,西方人其实是用手吃饭。
相比之下,筷子的文明史显然长得多。
关键是,筷子是两根,称呼却是一双。在餐厅里呼唤服务生“拿一双筷子吧”,那肯定是中国人;如果说“拿两根筷子吧”,那一定是外国人。
为什么明明是两根筷子,却叫一双筷子呢?这里面有太极和阴阳的理念。太极是一,阴阳是二;一就是二,二就是一;一中含二,合二为一。这是中国人的哲学,西方人不懂。
筷子在使用的时候,讲究配合和协调。一根动,一根不动,才能夹得稳。两根都动,或者两根都不动,就夹不住。这是中国的阴阳原理,也有西方力学的杠杆原理。
筷子还有点穴、按摩和刮痧的作用。旧时人们走江湖,身上只要有一双筷子,有什么毛病都能自己搞掂。即便忘了带,随手掰根树枝或芦苇,折断了,在石头上磨一磨,在水里洗一洗,也能用。
中国文明和西方文明都从神话发源。西方后来人神分家了,做事靠科学,做人靠宗教。
中国没有。中国什么都合在一起:何仙姑、铁拐李、吕洞宾、孙悟空、猪八戒这些神仙也是人,他们就在茫茫人海中;中国人的理想和现实、灵魂与肉体也是合二为一的,每天用的筷子里面就有信仰,举手投足都是理念。这是一种通达和智慧。
所以,中国人不需要到专门的地方去清洗灵魂。从小就有长辈告诉他,如何做人做事,知道只有做好人才能做好事——这两者也不能分。
我们现在很多人,每天握着筷子指指点点,口无遮拦地自嘲自己和同胞没有信仰,西方如何如何,还以为这是幽默,是谦虚,是有境界。其实是无知。无知才无畏。
尼克松80年代出了一本书叫《1999,不战而胜》,很出名。原因是,前苏联不到1999年就自动解体了,既印证了他的预言,也兑现了美国对前苏联的战略。这是美国人用中国智慧击败对手的经典案例。
美国人是在朝鲜战场上领教了中国的厉害之后,才开始研究中国文化的。不战而屈人之兵,只是《孙子兵法》36计中的一计,美国人用了40年的时间学习、践行,才得手。按照这个速度推算,另外35计还要学习、践行35x40=1420年。
令美国人欣喜的是,中国人却在同一时期对老祖宗留下的所有东西大加鞭笞。这就给了他们赶超的机会。
今天中国社会乱象丛生的症结不是中国人没有信仰,而是丢掉了老祖宗留下的智慧,没有了信仰自信。在中西方文明全面接触、交流和碰撞的过程中,有很多人云亦云的东西在干扰我们的价值判断,以致乱花渐欲迷人眼,五心不定,六神无主。
尼克松在书中的最后部分说了这么一句话:“当有一天,中国的年轻人已经不再相信他们老祖宗的教导和他们的传统文化,我们美国人就不战而胜了。”
青松有挺拔美,鲜花有娇艳美。西方文明和中国文明是花开两朵各有特色。不能厚此薄彼,也不能顾此失彼。我们是中国人,表达信仰的方式和人家不同。我们生活在自己的信仰里。
back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