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改变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有效抗癌
2016年2月02日
巴尔的摩—在科学家研发最终治愈癌症的药物和治疗手段的同时,卫生官员正在寻找预防癌症的策略。研究显示,发达国家里大约50%的癌症病例是可以通过改变日常习惯和控制有害环境因素来预防的。
几十年来,研究人员知道,生活方式和个人选择与增加癌患机率有很大关系。
虽然基因会增加患某些癌症的风险,可是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威廉·尼尔森医生说,流行病学家发现,当人们从一个地区移居到另一个地区,患癌的机率会改变,这就说明环境因素在起作用。
他说:“中国农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那里胃癌和肝癌的发病率很高,可是这类癌症在美国并不多见。中国男性患前列腺癌和女性患乳腺癌的比例小,而这类癌症在美国很常见。而中国移民到了美国患前列腺癌和乳腺癌的机率增加,而患胃癌和肝癌的机率减少。”
流行病学家伊丽莎白·普莱兹说,除了污染等环境因素,生活方式和个人选择是增加癌症风险的主要因素。
她说:“我们所知的主要致癌风险包括:吸烟、肥胖加上不良饮食和少动,在美国等地方,几乎50%的癌症和这些因素有关。”
确定了这些因素后,医疗人员和决策者联合努力,消除那些增加癌症风险的习惯。普莱兹医生指出,反吸烟战略是公共卫生的一项重大成果。
普莱兹说:“过去几十年来,肺癌死亡率急剧下降,因为我们知道吸烟导致肺癌,然后我们采取策略推广这个知识,防止年轻人吸烟。”
科学家正在更详细地研究久坐不动和不健康饮食跟癌患风险的关系。
控制那些风险因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包括改变生活习惯,可是卫生官员强调,预防是最有价值的抗癌方法,即为人们提供有用的信息,预防这种致命疾病。
来源:美国之音
由匪夷所思的中医实例看世界上最深奥的医学
2016年1月30日
很多人热衷于中医的一些偏方,有成功的也有失败落下话柄的。很多人开始怀疑中医,认为在科学发达的今天,还用那种没有科学依据的土法治病,真是愚昧至极。
偏方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呢?原来不同的偏方适合于不同的场合,稍有不慎就会适得其反。而偏方在流传过程中,很多适用的条件都没用流传下来。比如蛇毒治病.朱砂治病.水银治病,很多人就认为是愚昧的,其实按照中医的说法,叫以毒攻毒,很多毒药用在不同的场合就会由毒变成了药。
有一次和一位老中医谈到用水银治皮肤病时,老中医说现在根本就不敢用。我说,是因为现在的中医根本就没有能力把握药的用量和采用的场合了,老中医也非常赞同这种观点。
一、 中医医生的要求
中医医生的素质也是一个大问题,并非所有的人都可以做医生。古籍《小说》记载,何颙有极高的识别人才的能力。有一天,张仲景来拜访他,他对仲景说:“你考虑问题细微周到,但气派、风度不太高,以后必成为一名良医呀!”后来张仲景果然医术超凡。如果一个气派风度很高的人大概更难做好医生吧。所谓天生我材必有用,大概就是这个道理。
二、 中医的方法匪夷所思不合常理
古籍《谈薮》记载,宋明帝的一位宫女患腰痛病,连着心也痛,发病时就不省人事。许多医生都诊断是肉症,徐文伯诊视过后,说:“此病是发症。”给这宫女灌了油之后,她就吐出了像头发样的东西,轻轻拨弄它,有三尺长,头已经长成蛇的形状。能动,把它悬挂在柱上,水滴尽后,一根头发罢了,病就全好了。
灌油这种医治方法根本就没有道理的,在很多现代人来看都是愚昧无知的。为什么中医就可以治病呢?
三、 中医授徒难著书更难领悟难上加难
中医难,是因为对医生的要求太高,而且又很难通过书本流传下来。古籍《谭宾录》记载,名医许裔宗医术高超。有人对他说:“怎么不著书立说,留给后人?”许裔宗说:“医术就是'意'呀,它决定于人的思考,而脉又是极奥妙的,很难识别,只能心意领会,嘴不能说出来。自古以来的名手,与别人不同的,唯一差别就在诊脉。先准确切出脉象,然后才能诊断病情,用药治病。如果诊断准确,只须用一味药,就能直接攻克他的病,病立刻就能好。不准确辨别脉象,不了解病因,凭自己主观推测进行诊断,不是太粗疏了吗?脉的奥妙,是不能用语言表达的,所以不能著书之立说。”
这也是中医难以流传的一个原因,也是今天很多良方失传的原因。现代人站在今天的科学角度,根本就理解不了中医,更不会辩证的利用中医来看病。
今天人们把一些良方,都降低了地位,成了不入流的偏方,又不懂的如何使用,才使得中医进一步没落。要想将中医发扬光大,只有转变人的思维方式,否则就只能管中窥豹,只看到中医的一点,而不懂得中医的真正的奥妙所在。
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