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情人节, 先祝亲们节日快乐!
给朋友们介绍一位魔术师, 他叫宫崎骏, 是日本著名的动画大师。
宫崎骏有部《魔女宅急便》, 讲小魔女奇奇到了13岁,决定按照魔女家族的传统外出飞行,寻找一个自己喜欢的城镇修行。
奇奇虽然号称魔女,但唯一的本领就是穿上一件魔女制服骑着扫把飞,她还有一只会跟她对话的又神气又胆小的黑猫, 一个爸爸送给她的可以预报天气的收音机。
从小村庄来到一个人口稠密的城镇,奇奇经历了一些小小的磨难,最后,她在一家蛋糕店立住了脚跟,做起来了快递生意,并赢得了小城人们的喜爱。
奇奇家
温室。 我的最爱:)
庭院。 好多花草!
推开窗, 你在:)
香么?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你在么, 执子之手:)
原来我离那个最美的世界很近哦。 再来听听宫崎骏怎么说:
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不外乎,我喜欢你,你也恰好喜欢我。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深刻回忆,回忆起来,总会有那么一瞬间一辈子也忘不掉。
愿你身边有一个一直陪着你的人,他话不多,却让你感觉非常美好。
自此以后,每一次久别重逢,我都会给你一个大大的拥抱。
这世上最幸福的就是,你说的话有人听,你表达的心思有人懂,你爱一个人就爱了一生。
夏天的午后,微风不燥,躺在草地上看看天空,或者睡睡午觉,一辈子就这样云淡风轻也挺好。
这辈子,总有一个人让你想温柔以待。
最亲的人和最爱的人,都值得我们用生命去珍惜。
爱上某人,不是因为他给了你需要的东西,而是因为他给了你从未有过的感觉。即使他一无是处,即使他劣迹斑斑,你却仍然非他不可。这就是感情的圆周率,无限不循环。
有多久,你没有像孩子一样开口大笑,像孩子一样肆意地大呼小叫?心里的小情绪堆积得像山一样高,直到溢出来。与其如此,不如永远像个孩子。
我们的生命太短,来不及见证那些遥远到令人恍惚的词语,比如天长地久,海角天涯,碧落黄泉,沧海桑田。 所以,要好好活着。
亲爱的,愿你在爱情的路上跋山涉水时,那个对的人也正在走向你。
亲们, 无论那个对的人, 来与不来, 你都得把世界最美的事情, 看遍走遍, 活得好好地:)
wenxuecity
什么是假冒伪善
如果有人站在台上号召民众要拉动内需、支持民族工业、抵制西方意识形态的侵略;背地里却把大量现金换成外汇存到瑞士银行、注册无数的离岸公司、把老婆孩子送出国,相信所有有头脑的人都会不耻这样的人。因为中国人说:听其言,更要观其行。言行不一是什么?那就是假冒伪善。
如果以为假冒伪善只存在于政界,那就未免太天真了。假冒伪善的人各行各业都有,包括医务界。个别极端的中医先生一面鼓动群众抵制西方医学的侵略,另一方面却约口碑最好的妇产科医生为老婆做产前检查、选设备最精良的医院作孩子的出生地。这和上面那些把老婆孩子送出国、却让大众抵制西方意识形态的政客又有什么本质上的差别?
如果否认鲁迅先生弃医从文不是出于拯救灵魂比拯救肉体更迫切的宏伟愿望,那某些个中医先生从IT业等转行到中医界,也只能解释为在从前的行业里混不下去了,退而求其次选个更容易混口饭的营生。混口饭吃是可以理解的,可是他们偏偏要把自己打扮成正义的化身,动不动就给别人套上一顶“民族自卑心”的帽子。当你试图和他们用事实和道理进行讨论,他们却撇开这些不谈。就好像你和他說道理,他跟你耍流氓;你跟他耍流氓,他跟你講法制;你跟他講法例,他跟你講政治;你跟他講政治,他跟你講國情…… 最后说数据都是捏造的。可是到底怎么捏造的,却从来不曾见他们像像样样一、二、三地来阐述哪些原因会造成统计结果的偏差。他们的伟大导师就曾教育过他们: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显然他们不遵从他们的偶像。不能也?不为也?Both! 在互联网如此发达的今天,稍微有点知识的都会查到这些基本信息。图穷匕见时,他们只会叫嚷“阴毛、阴毛”。正义的化身彻彻底底地现了原形—--不折不扣的泼妇,坐在地上蹬着腿哭,“你们都欺负我弱势”。弱势成了他们最好的遮羞布。如果他们还是铮铮男儿,他们就会反思:是什么让千年祖国医学发展到他们们手里成了弱势。他们对得起列祖列宗吗?他们不是弱势,他们是弱视加弱智。
对待泼妇最好的手段就是以泼制泼,其实这也是最好办的。因为我们就不必费时、费脑地去检索文献、数据;拍脑袋、跑火车说话岂不比“循证”更来的随心所欲。当他们说“信息封锁”时;我们大可以如此回敬:从您祖师爷那里学的。从前药方配伍剂量可是机密,甚至中医师开出的处方也只有特定的药房才可以识读。当他们说西药垄断是利益驱使,质疑草药的安全隐患就是汉奸、卖国贼;我们大可以如此诘问:你们看病的同时也卖草药,是不是批评草药的安全性触及到了你们的根本利益?……当然,诚如我上面坦承的:这些都是有样学样,没有经过“循证”的。好在我是承认的,所以至少我不是假冒伪善。
【速写本】佛教经文&圣经
今天发现自己接触佛教和新教的时间约等同,忽然想写点东西留作纪念。
初识佛教是在四大佛教名山普陀山地处的舟山群岛,初识基督教接触圣经是在洛杉矶。
带我接触的都是超50年的信徒,两位都很虔诚。
先说对经文的感觉。
佛教经文我接触的是《金刚经》,《太平经》,《地藏经》,《心经》。里面有大量生字和生词,根本就搞不懂意思,我查阅字典和词典,参考当地人和师傅们发音的梵语。后来到洛杉矶后一直通过网络听经文和看分析。有一阵子还经常光顾西来寺的茶室感受经文和教义。
结论就是疑问重重,看不懂。我大概天生就是做翻译的,喜欢琢磨文字和语言,会颠过来倒过去的琢磨字里行间的含义,难度蛮大。读不通就放一放,再捡回来琢磨。而且我会多语种琢磨,这就会打出更多的问号,因为很多都找不到释义标准。
从普及的角度讲,那些写着繁体字或者简体字的经文很高深莫测。有人给我讲解过一些经文,我也查了些信息,其实经文里有很多都是故事串起来的。因经文散落没有统一的体系,所以总觉得十分庞大和艰涩。当然,也可以说因为我没有得道,道行太浅,所以领悟不多。但从我的角度讲,普通人能明白的才具有普及的价值。佛教教徒众多,有多少是真正得道的?
能形成教义的文字都是有相当深厚的历史背景的。梵语更是如此。而且每一种经文的形成一定有其特定的地理特征和约定俗成的人文风貌。能够传播和引申出共鸣的通常是抽象的概念。所以佛教徒,我只看他们的行为,各位大师如果说的尽是逻辑不通的话,完全就忽略不去参考,也不会被我高看一眼。因为他们传递出来的信息是:修行之事也不过尔尔。普度众生者势必会想方设法做普及,而修行是虔诚严肃的事情,并非三言两语,抑或道貌岸然间尽是捉摸不透的话语能够说明的。
舟山群岛的佛教根基相当浓厚, 随处可见寺庙,几乎家家都设了佛堂。佛教旅游业和渔港的天然资源带来了非常丰厚福利,人们的生活悠然自得。
这里与佛教氛围等同的是迷信氛围。这里的人们相当虔诚和善良,供了佛堂便每天都要诵经念佛,同好们也会时而一同参拜供奉各地的庙宇佛堂。我有和她们同行的经历,一路跟随,一路总在疑惑各种举动到底是佛教行为还是迷信行为。我永远都忘不了,普陀山上一大早做法事时,来自全国各地的信众面无表情,打着瞌睡随着和尚师傅围着大殿转悠着诵经的画面。
再看看烧香拜佛时的行为,几乎可以确定,这世上大概已经创建了与原始佛教无关的若干新的教派。或者佛教衍生出了无数的分支。而这些分支的信众根本就不了解佛教教义,因为根本就没看过一本经文,很可能连一本经文的名字都说不出来,就算看了经文,生字太多也看不懂。
那么他们到底敬拜什么呢?
最近几年,接触《圣经》比较多。起初接触教会是因生活的需要,现在查阅圣经是学习的需要。生活很现实,带小孩的妈妈一切的出发点都是自己和孩子成长的需求。《圣经》是这辈子里要钻研的书目之一,所以我知道,无论会否成为信徒,早晚都会接触。
单从学习和阅读角度讲,圣经是非常好的一本书,它被翻译成若干种语言,各种语言之间的横向信息折损却比较有限。所以《圣经》里传递的教义始终是教徒之间意识行为互通的标准。
我的圣经导师是曾经在菲律宾传教30多年的传教士,带我入门儿的导师现年也70多岁,退休后将全部精力致力于服侍耶稣基督。帮助了非常多的人。这些被帮助的人绝大多数是不分国界和行业的非教徒。
《圣经》这本书一个人当做趣味读,或者做为学习英文的教材读也不乏乐趣。但真想读通大概贯穿一辈子都不够,它的阅读方法实在太多了。所以教徒之间会建立各种学习互助会,姐妹会,查经班之类的小组一同学习。
教会的氛围会各有不同,整个神学院的教育系统,教会的组织一两句也说不清楚。但基督徒和向往上帝的人都认识《圣经》是何物,这和众多佛教信徒不识佛教教义和书籍为何物不大一样。
教义传承是含义和行为的传承,在共同信奉的宗教中,大家会产生和寻找共鸣。寄期望于摸不着说不明白的东西不是不可以,至少应该有一种逻辑贯穿始终。
经常听大人们说大耳垂高鼻梁,什么什么样子是有福之人。早先我觉得佛像就是他们说的有福之人,后来发现他们那种标准的有福之人美国随处可见。印度人里长成菩萨五官的人尤其多见。
那么结论就是,佛教早已被世俗曲解了?!信徒把佛教和相关元素当做精神支持,不见得了解其内涵。释迦牟尼当时的哲学性的思考,后来演变成影响深远的宗教。而真正发扬光大的广大群体不需要领会这种思想,势必被曲解。
本篇无对任何宗教优劣的评判之意,只是对宗教的普及,及其存在的意义的一种粗浅的思考。如果一定要说什么,那就是与《圣经》有关的宗教的普及质量要优于佛教的普及质量。要知道,与佛教堂的穿越感不同,很多新教教堂的设备是非常与时俱进的,而且针对不同年龄段都会有不同的传播方式。
未来社会里,越来越强调应用性和实用性,智能机器人是不是也需要有宗教信仰?宗教是什么,信仰是什么?这个问题之下,人之渺小尽显无疑。宗教和信仰,从某种角度讲就是规则和意识的系统和规律化,是在认知达不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对未知的一种寄托。
2/10/2016
wenxuec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