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 站 内 搜 索 □
請輸入查詢的關鍵字:


標題查詢 内容查詢

一言九鼎     
三地風采     
四面楚歌     
五洲學興     
六庫全書     
七七鵲橋     
八方傳媒     
九命怪貓     
十萬貨急     

 
近17年中国卖地收入超27万亿 资金去向鲜有公开/纽时:中国资本外流愈演愈烈,人民币再遇考验
發佈時間: 2/15/2016 8:39:28 PM 被閲覽數: 122 次 來源: 邦泰
文字 〖 自動滾屏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收件箱 :  bangtai.us@gmail.com






近17年中国卖地收入超27万亿 资金去向鲜有公开



2016年2月16日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自从1999年至2015年,这十七年将是中国历史上土地资产化最为迅猛的年代,全国土地出让收入总额约27.29万亿元,年均1.6万亿元。  
                       
     在过去的十年间,也是中国房地产业发展最迅猛的时期,房价也基本上扶摇直上,直至2015年。
    
    今年1月29日,财政部发布“2015年财政收支情况”显示,2015年1至12月,全国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32547亿元,同比减少8840亿元,下降21.4%。
    
    2015年土地出让收入的下降,直接原因是非一线城市楼市销售的疲软,开发商因此减少了拿地开支。但在一线城市的土地市场依然火爆,如北京2015年土地出让收入达到1983亿元,再度创下历史新高。
    
    然而,对于巨额土地收入的使用去向,由于鲜有城市政府对外公开,公众难以知晓。加之近年来频频有政府官员因在“土地出让”环节上贪腐涉案,“土地钱”的监管争论一直存在。
    
    逐年攀高
    
    自上世纪90年代分税制改革后,土地出让金收入基本划归地方政府,实践过程中逐渐演变成地方的第二财政。土地收入在地方政府财政中占了较大比例,一些城市甚至会超过50%,如果加上其他相关收入,这个比例可能会更高。
    
    国土资源部2010年2月曾公开发布的数据显示,1999—2008年十年间,全国土地出让收入累计5.3万亿元。其中多数为2004年土地出让实行“招拍挂”以来所获得。
    
    2008的楼市调控直接冲击了土地市场,当年全国土地出让收入约9600亿元,同比下降了20%。但2009年楼市突然转向,土地市场上“地王”接连出现,当年全国土地收入增加至约1.59万亿元。而到了2010年,这一数据又随着楼市的火爆猛增至2.71万亿元。
    
    2011年我国土地出让金的收入超过3.15万亿元。此后三年的数据则分别是28886亿元、41250亿元和42940亿元。
    
    纯收益逐年下降?
    
    上述收入并非完全是地方政府的纯收益,还要剔除包括征地过程中对失地农民的补偿等各种成本。不过,业内专家曾测算,除去征地、拆迁、补偿、税费等成本,土地出让的净收益一般在40%以上。这一数据未得到过官方认可。
    
    财政部《关于2010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1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显示,2010年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29109.94亿元(此处土地出让收入为财政部口径,与国土部统计数据略有差别),当年安排支出为26975.79亿元,这包括征地补偿拆迁补偿等成本性支出13395.6亿元、廉租住房保障支出463.62亿元、用于城市建设的支出7531.67亿元等。
    
    这显示,2010年地方政府的成本性支出大约是当年土地出让收入的46%,略高于业界的预测。
    
    但简单计算可以得出,当年地方政府的纯收益依然在1.5万亿元左右。
    
    本报记者获得一份重点城市的官方土地出让情况报告显示,2011年该地土地出让累计上缴财政专户1079亿元,扣除土地储备等成本后净收益621亿元。这意味着,该地的土地出让净收益在60%以上。
    
    不过,近年来由于拆迁补偿等支出越来越高,地方政府因土地出让获得的纯收益应该在逐年下降。
    
    大头用于城市建设
    
    土地作为一种重要资产,政府将其变现后,却很少对外发布资金的使用用途。前述财政部报告有所提及,但仍较为笼统。
    
    近年来,中央政府不断做出对地方土地收入支出的规定。如财政部早在2007年发布的《廉租住房保障资金管理办法》就规定,从2008年1月1日起,地方各级财政部门要从土地出让净收益中按照不低于10%的比例安排用于廉租住房保障。
    
    其他还包括不低于15%的比例用于农业土地开发,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以及10%用于教育资金等。如果以此执行,就意味着地方要拿出超过一半的土地收益来用于民生工作。
    
    但依据上述财政部报告,地方政府土地收入的支出大头依然是城市建设。
    
    几年前,当时还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担任副主任的韩俊曾在《农民日报》的文章中指出,我们土地收益的分配是明显向城市倾斜,2011年土地出让金的收入已超3.15万亿,到去年十月末土地出让收益三农支出只有1234亿元。
    
    上述财政部报告也显示,2010年廉租住房保障支出仅占当年土地出让总出入的1.59%。而在当年土地出让收入各项开支之中,廉租住房保障支出也仅仅占到1.7%。
    
    韩俊表示,在符合国家土地用途管制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要把更多的非农建设用地留给农民集体开发,要让农民直接分享土地的增值收益。 





纽时:中国资本外流愈演愈烈,人民币再遇考验




2016年2月15日



    
    随着中国经济走势低迷,富裕家庭担心人民币贬值,自己的存款价值缩水,正越来越多地试图将巨款转移出境。
       
                       为了不违反中国的现金管制规定,一些人让朋友或家庭成员携带或汇款5万美元出境,这是中国规定的年度上限。100人一年可以转移500万美元到海外。
    
    有些方式是完全合法的,比如在其他地方进行房地产投资,购买海外企业,或偿付美元债务等。但类似蚂蚁搬家的方法则比较可疑,在某些情况下完全是非法的。中国海关官员去年抓获了一名试图离开大陆的女子,她把25万美元的钞票捆绑在胸部和大腿上,部分藏在鞋子里。这种做法被称为“smurfing”(蓝精灵式转移,国内常称“蚂蚁搬家”。——译注),得名于住在蘑菇里的卡通角色蓝精灵。它是资本外流的其中一种形式,这种外流正给中国经济前景投下阴影,也在全球市场引发震动。过去一年中,公司和个人已经从中国转移了近一万亿美元出境。
    
    如果政府不能阻止资金从金融系统中流出,中国的前景可能会愈发黯淡。资本外流增加是中国经济放缓的一个不稳定因素,有可能会打击人们的信心,对中国的银行系统造成危害。眼下,银行系统正在步履维艰地应对持续了十年的贷款狂潮。
    
    资本外逃给中国的人民币带来了显著压力。为了防止人民币跳水,政府在市场上采取行动,动用其巨大的现金储备来支撑人民币。但是如果现金储备减少太多,反而会加剧资本外流,引发市场动荡。
    
    中国还试图加强对该国和全球金融体系之间联系的控制,来遏制资本外流。比如,政府开始打击用银行卡购买寿险保单的做法。
    
    这些举措是有利有弊的。限制出台后,人们担心政府会逆转中国未来几十年发展所需的改革进程。但考虑到对全球的震荡效应,短期压力也需要给予密切关注。
    
    “人民币已经成为金融稳定的一个近在眼前的威胁,”研究机构Autonomous Research的经济学家朱夏莲(Charlene Chu)说。
    
    这些都是中国以前没有遇到过的问题。
    
    多年来,中国吸纳了全球投资的很大一部分,其经济保持着两位数的年增长率。中国的金融体系在很大程度上是封闭的,把它自己的钱圈在国内。
    
    现在,随着经济增长放缓,资金正在大量流出该国。政府对资本流出的管制却比较宽松,因为近年来为了开放经济,中国取消了一些对货币的限制。
    
    “公司不想要人民币,个人也不想要人民币,”市场研究机构CMR集团的创始人雷小山(Shaun Rein)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民币都是包赚不赔,但现在不是这样了,很多人想要撤出。”
    
    事实证明,政府要管控这种形势并不容易。
    
    去年8月,中国突然将人民币贬值4%,这是为了进一步向市场导向转型,同时也为出口商提供助力。但是这种突如其来的举动引发了股市暴跌。
    
    然后政府又试图采取不那么引人注目的方式,引导人民币汇率下滑,在截止1月初的五周时间里,人民币跌去了2.8%。即便如此,这种不显眼的举动还是引发了抛售,因为全球投资者对中国经济感到焦虑不安。
    
    为了缓解下行压力,中国央行大举购入人民币,为此要出售其货币储备中的美元。去年12月,中国外汇储备减少了1080亿美元,今年1月又减少了990亿美元,剩下3.23万亿美元。一年半之前,他们有4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
    
    而人民币仍然面临很多阻力。
    
    政府一直通过降低利率刺激经济,削弱了对储蓄者的吸引力,使其不愿将钱存在中国。由于中国的过剩炼钢厂、汽车厂以及空置房屋过多,公司利润不断减少,导致投资者到其他地方寻求更好的收益。
    
    香港资金经理温天纳(Ronald Wan)在中国大陆的多家国有企业任董事,他表示,这种悲观情绪已经成为共识。“我所接触的公司,”他说。“都有意将资金转移出中国。”
    
    在这种环境下,很多银行和经济学家认为今年春季人民币会大幅贬值。但中国政府对于人民币会进一步贬值的预测进行了谴责。在以货币豪赌著称的亿万富翁、交易商乔治·索罗斯(George Soros)质疑中国政策之后,官方报纸《人民日报》在1月晚些时候发表文章对他加以批评。
    
    管理着150亿美元的香港私人股本公司太盟投资集团(PAG)首席执行官单伟建说,“当他们抨击索罗斯时,我觉得他们发出了最强信号,说明他们会竭尽所能,不让索罗斯及其他对冲基金经理变得更富有。”
    
    在某种程度上,政府的下一步举措将取决于它能否阻止或者至少大幅减缓资金外流。在中国,这有点像猫捉老鼠的游戏。
    
    个人每年可以向境外转移五万美元的资金。公司和经验丰富的投资商拥有更多自由,可以通过大额购买和投资合法地转移资金。保留了各种货币的银行账户的海内外公司也可以转移资金,还可以依据自身对何种货币会贬值的判断进行借贷。
    
    台面下的方法还有很多。
    
    公司通过抬高贸易发票金额将更多利润留在国外,但中国当局已经在打击这种行为。
    
    雷小山讲了一桩与上海一名富有女子做市场调查的事情,此人在今冬通过140名亲属、朋友,甚至朋友的亲属兑换了700万美元,每人携带五万美元。
    
    但政府正在努力切断一些途径。
    
    两年前,中国政府允许保险公司将15%的资产投向海外,之前的比率为1.5%。但据香港金融业者透露,中国在今冬突然要求保险公司暂停一些海外项目。
    
    北京已经收紧了在境外中国银行分支机构提取人民币的限制。在深圳,各银行开始要求每天要兑换一万美元——每日最高额——的居民提前一周预约。
    
    今年1月,来自中国中东部的医院工作人员邹泰(音)搭乘早班航班,前往香港购买价值五万美元的人寿保险单。数十名中国客户通过同样途径将资金转移出中国,因为保单是用人民币购买,可以变现为美元。
    
    “人民币的购买力不断下降,”邹泰说。“我觉得中国的领导人别无选择,只能让人民币贬值。”
    
    邹泰购买的时机刚刚好,因为政府目前正在阻止购买。由政府控制的银行信用卡公司银联国际最近宣布,该公司将开始严格限制购买海外保险的金额——每张卡每年只能购买5000美元,这一举措之前就已存在,但被广泛忽视。
    
    来源: 《纽约时报》

 


上兩條同類新聞:
  • 带你看遍湾区花开花落/美国评出16年最值得去的10个地方
  • 在欧洲开车的那些事/情人节的游戏/表情包太黄!多名中国人被加海关检查微信后遣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