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本來是一部滿嚴肅的小說,唯有"華容道"一節,卻近乎于兒戲。劉備和曹操本是冤家對頭,恨不得彼此置之死地而後快的,可是一旦機會來了,曹操兵敗華容,劉備和諸葛亮卻派和曹操最有交情的關羽去截曹操,而且知道關羽會把曹操放走。劉備和諸葛亮的一段對話也有趣的緊︰ 玄德曰︰"吾弟義氣深重,若曹操果然投華容道去時,只恐端的放了。"孔明曰︰"亮夜觀乾象,操賊未合身亡。留這人情,教雲長做了,亦是美事。"玄德曰︰"先生神算,世所罕及!" 諸葛亮說夜觀乾象,知道曹操命不該絕,顯然是騙人的鬼話。劉備一代梟雄,當然也不迷信。兩人此時都心知肚明,曹操不能殺,留著有大用場,才彼此用假話互相搪塞。 其實劉備不想殺曹操,這不是第一次。在許田打圍之時,"操就討天子寶雕弓、金*箭,扣滿一射,正中鹿背,倒于草中。群臣將校,見了金*箭,只道天子射中,都踴躍向帝呼"萬歲"。曹操縱馬直出,遮于天子之前以迎受之。眾皆失色。玄德背後雲長大怒,剔起臥蠶眉,睜開丹鳳眼,提刀拍馬便出,要斬曹操。玄德見了,慌忙搖手送目。關公見兄如此,便不敢動。" 關羽勇冠三軍,再出其不意,很有可能當時真把曹操干掉。劉備為什麼不讓殺曹操呢? 話說劉備生來就有皇帝夢,自幼和小朋友們在大桑樹下玩的時候,就指著大樹說︰"我當了皇上,就要乘這樣的車蓋。"長成以後,"素有大志",換句話說就是皇帝夢一直沒放棄。曹操青梅煮酒論英雄時對劉備說︰"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曹耳",就是說,這年頭,想當皇帝,而又有可能當的上的,也就咱哥倆了。 可是劉備又和曹操不同,曹操是真小人,什麼事情干就干了,"寧使我負天下人,不使天下人負我"。大有"我是流氓我怕誰"的氣派。而劉備則什麼事情都要把"仁義"掛在嘴邊上,擁君愛民,給全國人民樹立了光輝的榜樣。漢獻帝認了劉備做叔叔,劉備當然是很撈了一把政治資本,"劉皇叔"的名號幫他招徠了不少人才,但是也給他的皇帝夢帶來了巨大障礙。大仁大義的叔叔,怎麼能搶佷子的皇位呢? 劉備左思右想,自己要想當皇上,必須有人篡位,把皇帝干掉,然後他就可以象劉秀一樣,為皇帝報仇,再搞個"中興",自己過把皇帝癮。當時想當皇帝的雖然不少,可是有賊心,又有賊膽,又有實力的,只有曹操。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篡位是遲早的事情。如果曹操死了,中原大亂,漢獻帝又不是庸才,如果漢獻帝能在曹操死後亂中取勝,控制局面,再叫劉備去護駕,掃平各路諸侯,劉備的皇帝夢就徹底完蛋了。就是把皇帝暗殺了都不行,還有皇帝的兒子是法定接班人。而且暗殺皇帝的計劃一旦泄漏出去,劉備的偽君子面貌就被揭穿了,手下慕他"仁義"之名而來的死黨,如趙雲之流,也就鳥獸散了。 劉備的如意算盤就是,希望曹操盡快把漢獻帝廢掉,自己就可以名正言順地以繼承大漢正統的名義當皇帝。當然這想法對誰也不能說。唯有諸葛亮對劉備肚子里的小九九一清二楚,在曹操篡位之前不能殺他,殺了劉備就當不成皇帝,所以才用什麼"命不該絕"來騙騙眾將官,真正目的諸葛亮和劉備兩人是心照不宣。 可憐的關老爺,在華容道做激烈的思想斗爭,最後才"拼將一死酬知己",放了曹操,還不知道自己是被劉備和諸葛亮算計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