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 站 内 搜 索 □
請輸入查詢的關鍵字:


標題查詢 内容查詢

一言九鼎     
三地風采     
四面楚歌     
五洲學興     
六庫全書     
七七鵲橋     
八方傳媒     
九命怪貓     
十萬貨急     

 
烧脑谍战片/《悲惨世界》读后感/王振华:我们究竟为什么需要民主
發佈時間: 3/24/2016 7:33:15 PM 被閲覽數: 217 次 來源: 邦泰
文字 〖 自動滾屏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收件箱 :  bangtai.us@gmail.com





烧脑谍战片再度来袭 《猎人》PK《潜伏在黎明之前》

继《伪装者》之后,谍战片开始陷入了剧荒的尴尬境地。不过,这种局面即将被打破。近日,魅力中国中文电视新上了2部烧脑级别的谍战大剧——《猎人》和《潜伏在黎明之前》,是不是光听片名,就能感嗅到一种紧张刺激的气氛?有关这两部剧是如何烧脑的,小编在此给各位看官细细到来……

“中国版福尔摩斯”强势来袭 “连环案中案”烧脑指数破表

《猎人》的故事发生在1949年先行解放的郴城,在国民党潜伏特务、散兵游勇和惯盗悍匪等多重阴霾下,郴城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本剧以神探耶律麒破获各类疑案悬案来推进剧情,片花中看到了大量匪夷所思的奇案:“银行金条失窃案”、“日本妓女密室被杀案”、“大魔术师剧场失手暴毙案”、“魔术师死而复生案”以及各种“连环案中案”等等,几乎每个案件都波云诡谲、扑朔迷离,看似互不相关实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始至终都弥漫着悬疑神秘的色彩,令人欲罢不能。

强推理缔造高智商盛宴,环环相扣,开启虐战虐恋模式

《潜伏在黎明之前》讲述了1947年夏,战守安以双重间谍的身份长期潜伏在敌方,侦破"天击计划"的故事 。该剧在以强化叙事过程中的悬念感以及特技手段为主的过程中,将“智斗”作为主要戏份,令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以及多重线索的交叉,完美呈现。以福尔摩斯式的心理分析,将强推理的高智商情节融入其中,让每一个场景都成为不可缺少的关键元素。

两部电视剧预告片一经播出,便引起热议,同样是高智商烧脑大剧,哪部才是真正的谍战片之王,锁定魅力中国中文电视,答案由你来决定!即日起至3月31日,原价$49.99的魅力中国中文电视现在仅需$29.99,没有任何隐藏费用,并且赠送你一年免费国际通话。扫描下图中的二维码,参与微信活动,还能享受更多优惠。魅力中国中文电视70+正版授权中文频道,20万小时视频播放资源,120小时超长节目回放功能,新闻资讯、热门影视,综艺娱乐……为你一网打尽,让视界更精彩。


注意:将自动播放下一集



《悲惨世界》读后感


        
qingweijueli     

《悲惨世界》主要讲述了一个苦役犯冉阿让受到主教影响成为一个富有人道主义精神的善良的圣人。

 

首先,第一部着重叙述主教米里哀(卞福汝)的善良,正直,简朴。他甘愿把自己富丽堂皇的主教院和毗邻的狭隘低漏的医院互换。他在人们眼中是“一切慈善捐的保管人和苦难的援助者”。他深得人们的喜爱和尊敬,因为他平易近人,正直简朴,自信随和,谦虚和蔼,从来不把道德问题提高到高不可攀的地步。他可以算作是一个伟大的圣人。在这一卷里提出的一个观点:谁没有在全盛时期提出过顽强的抗议,等到垮台时,谁就不该有发言权。(其实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人很普遍,一方面是因为这些人没有一个坚定地立场,对事情没有自己的想法认识,只是随波逐流,别人说什么,他们就跟着重复什么,这些人缺少独立思考的意识,照目前看来,中国大部分民众都是这样的;另一方面,我认为,有些人有自己独立思考的过程,他们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这是一些缺乏勇气的知识分子,他们只是没有胆量说出来,没勇气反抗,我认为,是需要一些有才能同时又有胆魄的领导力量,才能把这些人调动起来。)(当然,着并不是这本书索要表达的主旨,我只是看到这句话,对当前的社会现实有些感悟而已。)还有一句:“我们生活在阴暗的社会里,向上爬,正是一种由上而下的慢性腐蚀教育。成功是才能的假象。”(我理解的这句话,极其具有讽刺意味。现在似乎大家普遍认为,成功和官职的高低,财富的多少,权势的大小是息息相关的。可能这种想法也有一定的道理,父母是这样认为的,所以就把这种想法传递给下一代,这种思想的慢慢改变正是一种慢性腐蚀教育吧。而且这种思想的变化通常是根深蒂固的,正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吧。)

 

一个小孩子为了让母亲和姐姐吃点东西,不惜冒险偷了一块面包,却因此被判处五年苦役。而那几次妄图逃逸的“体验”,使他的牢狱生涯从五年改成十九年,而这一切只是因为一个饥饿的小孩想吃一块面包。进去的时候,悲痛失望,出来的时候,却早已经老气横秋!(对冉阿让来说,这种牢狱的生活无无疑是悲惨的,但更加悲惨的是他的心态已经毫无生气,对社会对所有人早已不报任何希望了。这就像很多人一旦堕落,就任由自己堕落下去,即使有时一时兴起会想改变的好些,但是他身边的人都是那个样子,他自己也很难找到改变的方法,就算找到,也很难能够坚持下来。)(比身体上的折磨更加悲惨的是心理的沉沦!)之后,冉阿让遇到了卞福汝主教,主教对他的仁慈和宽恕,使他的心态改变,他以前不相信人性的坚决,现在似乎也动摇了。。冉阿让偷了主教的两根银烛台,以及后来逃跑时抢劫的小瑞尔威的钱,这两件事一直伴随着他的一生,他一直为此感到愧疚。这两件事对他祈祷的作用是决定性的,最后他终于醒悟,回顾以前的生活认为自己的心灵卑鄙丑陋。(一个想从之前丑陋的现实生活中改变的人,想摆脱之前不堪的生活,想让自己处在一个更好的世界的人,一定一定会受到现实种种考验。做出这种决定需要莫大的勇气,而坚持下去则需要非凡的毅力!)

 

 

 

珂赛特的母亲芳汀的生活也很悲惨,为了使孩子的生活更好些,不得不接受德纳第一次一次的近乎敲诈的要求。但即便是这样,珂赛特的生活还是充斥着苦难,那么弱小的身躯,就要承受仆人的苦难。苦难和饥饿迫使芳汀——无助的妇女,走上了被社会抛弃的道路,社会收买了一个奴隶。当然这一切,使芳汀从有工作被迫走向卖身的道路的原因,也与那些充满着所谓的好奇心的人们有关。他们只是想知道别人的隐私,至于到处道听途说,捕风捉影的后果,他们丝毫不会考虑,因为对他们来说,毫无利害关系,他们只是因“发觉了一切”而感到极大的快乐。(我觉得这也算是一种人性道德的沉沦,只因好奇心被满足而感到快乐,毫不理会别人。)

 

再接着说冉阿让,他发明的工艺带领全城人走向富裕之路,成为了另一个高尚的马德兰市长。仍是尽己所能帮助穷人,为了救被车压在底下的割风伯伯,不惜当千斤顶,冒着可能暴露他苦刑犯身份的危险。还有商马第案件,为了救一个无辜的被当做是他冉阿让的人,他经过很纠结的思索,终于决定要正是过去,不能害另一个无辜的人。于是,他再次被捕入狱,但是很有传奇色彩的是,他神奇的在码头救了人之后,消失在海里,成功逃脱。

 

德纳第,为人阴险,贪心,善于应付,可以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恶棍加贼。他开着旅店的生活还可以,不是很悲催的,(只是我认为,他充斥着阴险的丑恶的心,就算生活再富裕,也不能不说是悲惨的。)最后,破产后的他们一家人,穷困潦倒,需要别人的帮助,冉阿让给他捐助钱财,他却丝毫不感恩,不求上进,却恰恰相反的在酝酿一场杀害他救助人的阴谋!他是一个完完全全的反面人物,身上没有一丁点可以让人们借鉴的优点,(起码我没看到)。

 

冉阿让为了满足芳汀临终前的愿望,把珂赛特带到身边,费尽心力从沙威手中逃脱,机缘巧合,到了被他救的割风所在的修道院。他又成功地在密闭的棺材里呆了那么久,顶用割风兄弟的名号,在修道院暂时安顿下来,同时还能让珂赛特在修道院学习知识。文章在说到修道院时,有一句话;“无极存在在一个人心中时,会肃然起敬。”(我理解的无极是一种信仰,一个人有信仰,就会无所畏惧的去朝着目标努力,有信仰的人是不容易被打败的,会令人肃然起敬)

 

文章在说到巴黎的历史时,说到“任何卓越的胜利多少总是大胆的成果”,“旭日在东升时是敢于冲破黑暗的”。强调的是胆识对一个城市发展的决定性作用吧,有胆识和智慧的人,才能去思考未来的道路并且去实践它。

 

再说马吕斯,他父亲是彭眉胥,将军之子。他是个高尚慷慨,虔诚,内热外冷的人。“严肃到近于严厉,纯洁到像尚未开化”。当他了解到父亲的伟大,不惜和祖父闹翻背其逐出家门。在他看来,没有什么比信念更能产生梦想,也没有什么比梦想的更能孕育未来。

 

再往下说,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单看男子的悲惨生活并不算什么,应当看看妇女的悲惨生活;单看女子的悲惨生活并不算什么,应当看看孩子的悲惨生活。”想起【作者译】里面有讲到,“贫穷使男子潦倒,饥饿使妇女堕落,黑暗使儿童羸弱。”(这应该是那个悲惨的时代的三个主要问题了,悲惨苦难的生活,对男子来说,会让他生活潦倒,干重活累活,但对于妇女来说,没有力量,只能出卖自己的身体,出卖自己的青春,对孩子来说,自然不能像男子或是妇女那样的,所以只能任凭生活的折磨,毫无办法,羸弱,能不饿死就已经很好了。)

 

至于马吕斯和珂赛特的爱情,是从互相遥远的对视开始的,可以这么说吧,他们都是“纯洁到像是尚未开化”,我理解的他们一开始的爱情是完完全全是他们两个心中所想的,所以后来,他们终于相见的时候,一吻定终身。后来,当他得知珂赛特要离开的时候,他没有信念再活下去,决意要糟蹋自己的生命,用他勇敢无畏的舍身精神,自愿参加了安灼拉他们的街垒战,在死亡的边缘很幸运的被冉阿让救了,冉阿让背着这个不知死活的人,穿过阴暗的阴渠,险些丧命,但从未放弃这个垂死的人。后来,马吕斯从德纳第口中偶然得知关于冉阿让的种种事情的真相,觉得自己误解了一个高尚的人,只是那时已经晚了。

 

还有沙威,他是一个严格恪守法律,保卫法律的人,他始终盯着冉阿让不放,对他来说,职责高于一切。最后他本以为自己会死在冉阿让手中,但却被放了。他也开始感觉到冉阿让的确是一个圣人,充满博爱。但是这就会跟他内心对职责的忠诚产生矛盾,在抓不抓这个圣人冉阿让的纠结中,他选择了以自杀一了百了。其实从他的遗言中还是可以看出,他对民众还是有关心的,并且他已经被冉阿让的行动征服。

 

本书主人公冉阿让,从一个因犯了一点小错误而被社会抛弃的已经被折磨的对人性的善良不报任何希望的苦刑犯,受善良的圣人主教的影响,成为了一个高尚的圣人,给穷人施舍钱财,为了无辜的人放弃平安的生活,做好再次坐牢的准备,抚养孩子并给她无私的爱,并且不愿让孩子和他一起承受他身份的罪恶,向马吕斯说出了真相。这就是本书所要彰显的主题,人性的善良和高尚!那种博爱,无私,善良,高尚,是每个时代都需要的。

 

就像【作者译】中所说的,“只要这世界上还有愚昧和困苦,那么,和本书同一性质的作品都不会是无益的”!


 wenxuecity

梧桐心语 发表评论于

主人公内心的力量泉源分析到位!
linmiu 发表评论于
我也是出国以后才真正理解和贴近这部作品,还有《巴黎圣母院》,看了几个版本的电影和歌剧。
雨果以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如同上帝之眼一般关注着人间那些卑微、不幸的小人物,一个社会精英一生都在同不公正和苦难做斗争,所以今天才会看到法国民间那种普遍的人道力量。
噢颜颜 发表评论于
谢谢分享,赞同文中观点。
这也是一本个人欣赏的书,大概看了几次,后来看还了歌剧,其中,大主角和沙威对我的触动最大。
京华人 发表评论于
其实,真正理解这部名著是在我受洗信主之后,这部伟大的作品实际上是在阐释神对一个人的救赎。上大学时,外国文学史老师曾说,沙威是书中塑造最成功的人物,是典型的鹰犬式人物,但他的投河自尽却是败笔。现在看来,绝不这么简单。沙威是忠诚于法律的,但他内心也是极丰富。他选择自尽,完全是冉阿让的行动彻底动摇了他的信仰和信条。总之,每读一遍,就会有新的感触。
顺便问一句,楼主读的是什么译本?哪个出版社的?
Frankie1211 发表评论于
Great! 我以前读过之后用自己浅显的理解把这个西方伟大作品和和我们东方伟大作品红楼梦做了一个简单对比,也觉得挺有意思的。




王振华:我们究竟为什么需要民主




2016年3月25日



     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对民主、宪政的追求没有一天停止过。从戊戌变法到《历史的先声——半个世纪的承诺》,无数的仁义之士,为自由、民主、人权奋斗,不惜牺牲荣誉、地位,和敌人的鞭子、酷刑、牢狱折磨,甚至生命的代价,可是我们还在民主、宪政梦中徘徊。历史有太多的偶然性和必然性,我们失去了一个有一个民主、宪政机会,历史不能重复,历史也不能重来。在扼腕长叹的同时,我们也有太多的教训可以资鉴。
    
     政治学、社会学是一门人类学科,几千年的人类文明积累了大量朴素的人类真理,它不同于自然科学,自然科学是客观存在的,不管发现没发现,是物质的自然属性和客观规律。而人类哲学则不同,仅仅适用于人类,人类具有人类的特殊性,自由、民主、人权等人类应有尊严。人类具有社会属性,人类需要管理,具有不同的声音,表达不同的利益诉求。人类的自私、贪婪、狭隘阻止了我们民主的步伐。  
                       
     在某一个集团的统治下,压制人们的声音,不能表达人们的需求,甚至会将人民带向万劫不复的深渊,古今中外,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希特勒的国家社会主义、苏联的社会主义都将人民带入苦难和激烈的社会动荡中,象现在的俄罗斯至今还不能走出独裁的阴影,苏联70年的洗脑,70年的计划经济,将人民的创造力、想象力消失殆尽、荡然无存。民主是实践的积累,是长期的民主熏陶,从基础教育到素质教育均要将社会学成为必修课,因此,民主不可能一蹴而就。台湾的民主从1979年12月10日美丽岛事件到现在比较完善的民主经历了将近40年。
    
    那么,民主能为我们带来什么?或者说民主有什么好处呢?
    一、民主制度是经济增长的要素之一
    决定经济增长、经济产出的至少有以下四个要素,或说四个变量:制度架构(也可称之为制度资本),如产权保护、民主、法治等等;自然资源禀赋,如离海岸河流的远近、石油、各种矿产的储藏情况;劳动力,它的数量、成本、素质等等。其中,民主是市场经济或自由经济的核心动力,没有民主就不可能有市场经济,如果是国家指导下的计划经济必然限制了人民的竞争性创造力,破坏市场经济。
    二、民主能减少国家公共开支
    2015年中国GDP67.67万亿元,2015年中国财政收入15万亿,占GDP的22.2%,包括公共财政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和社会保险基金收入。中国的财政收入是以宏观税负的窄口径(只计税收)计算,没将政府的全部收入计算在内,而国际社会通常使用的是“宽口径”,即政府的全部收入。中国财政收入占GDP之高,再考虑到福利超低的现状,中国人税负可能居全世界之首。、中央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资金及动用结转结余资金等安排的支出150219亿元,增长16.3%,同口径增长13.24%,地方财政收入用在地方本级,换句话说中央开支并未将地方基础教育、医疗、交通纳入预算。最通俗地说吧,行政开支却占了38%,网址(http://www.360doc.com/content/16/0105/20/178233_525735834.shtml)。2015年中国国防支出增10.1%,升至8868.98亿元(约1450亿美元),中国还有庞大的维稳经费。2015年美国财政收入为3.25万亿美元,美国全国财政收入占GDP之比高达36%,但其中的个人所得税新增加部分主要是富人税。美国政府军事开支为GDP的4.7%,美国政府财政开支的73%用于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公共产品,行政开支只占10%(主要指地方政府,因为美国采用分税制,联邦收入占总财政收入的4.5%左右,联邦政府主要用于联邦政府开支和维持军队所需要的费用),因为政府开支扩大被国会严格限制,再加上富人税,美国的财政赤字迅速减少,2015年财年已经降至2.5%。
    三、技术进步使民主发展更加迫切
    一个高度竞争的国家,有利于技术的进步(原理同经济增长的要素)。显然,今天世界上许多国家选择民主制度,不仅仅是对一种抽象的崇高价值的追求,即自由主义的追求,更是非常现实的需要。
    四、民主能提高收入的机会
    中国腐败盛行,社会不公,地区间、城乡间以及不同群体间收入机会不平等,这些现象越来越严重,二会公布:2015年全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为0.462。(我们且信了,实际可能超过0.5)。之所以如此,一是权力不受民主监督制约,二是通过国有制与行政管制让政府控制的资源权力太多,这两者加在一起形成了最有利于腐败、有利于不平等的温床。既然政府权力不受监督制约,而我们同时又通过国有制让政府直接代替市场进行资源配置,这就等于把全国老百姓的钱和前途都交给不会被问责的当权者去支配。
    五、公民素质是民主实践的结果
    民主不仅是一种价值观,更是一种实践。让公民具备民主素质的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让公民去实践民主,在这个过程中去了解、掌握民主,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民主水平。如果不去实践,那就永远不会有相应的素质。所以,素质是民主的结果,而不是前提。
    
    什么是民主呢?
    民主(英语:democracy;或译民主制、民主主义,旧译德谟克拉西、德先生)从其字面上来看,代表着主权在民,即“人(全)民做主”。至于民主的统治方法、以及其“人民”的构成范围则有许多不同的定义,现在一般是由多数进行统治。民主通常与寡头政治和独裁政治相比较,在这两种制度下政治权力高度集中于少数。
    
    狭义的民主一词经常被使用于描述国家的政治,民主的原则也适用于其他有着统治行为存在的领域。广义的民主应该是人民当家做主,既在一个完整的民主的社会里人们从一出生就平等,人们不仅对社会生产资料有共同的占有权的同时、人们对社会也负有相应的责任与义务,也就是“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社会框架的基础上,再建立起社会的法律法规以及对政权控制的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等等。
    
    民主的形式
    直接民主,是一种由社会治理交由全体民众共同决定的制度,而不经过任何媒介或代表,例如决定是否接受或废除某种法案。之所以称为直接,是出于给其他非民主的政治体制以披上符合民众意愿的外衣的之类的文宣上面政治考量而做的文字游戏。在人类历史上,“直接民主”这种形式的社会管理根本就没有存在过,因为在实践上要将人们全部聚集起来共同参与商议和决策相当困难,所花费的成本和时间都非常高昂。有人认为,所有直接民主都属于较小型的共同体,例如城邦,最值得注意的是古代的雅典民主,不过在古希腊当时社会中的广大的低下阶层,比如,奴隶、妇女等,根本就不被当作拥有权利的民众来对待。
    
    代议民主,又称为民不主,也就是广大的普通民众不拥有管理社会的权利和机会,而由及其少数的专政势力负责实施实际社会管理职权,这是现实人类社会较常采用的制度,之所以称为代议制是因为人们并非直接投票决定政府政策,而是选出所谓的“民意代表”来参与政府实体或议会。所谓的“民意代表”可能是由全体选民选出(如比例代表制)或代表特定的区域(通常是依据地理划分的选举区),一些制度则混合了这两种方式。许多代议民主制也结合了一些直接民主的成分,例如公民投票。
    
    其中一种理论是由约瑟夫•熊彼特在《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Capitalism, Socialism, and Democracy)一书里所提出,他认为民主制度只不过是一种由人们定期选出政治领导进行统治的制度。依据这种概念,一般的公民没有能力、也不应该进行“统治”,因为在大多数议题上这些平民都没有明确的概念、而且也不够聪明。
    
    第二种理论是称为民主的集合概念。宣称政府所颁布的法案和政策应该接近于中间派选民的观点—使其左派和右派都能得到一半的权利。这种理论是由安托尼•唐斯(Anthony Downs)在1957年所提出的。
    
    第三种理论是以上提及的代议政制。
    第四种理论则是被称为审议民主(Deliberative democracy)的制度,主张公民应该直接的参与立法和决策过程,而不是透过他们的代表,直接民主制的支持者提出许多不同的理由来支持这种制度,政治活动本身便是具有价值的,它将能教育和社会化参与其中的公民,而群众的参与能够对掌权的精英进行监督。最重要的是,他们认为除非由公民直接参与立法和决策,否则这便算不上是公民自治的制度。
    
    在今天,还存在着一种代议民主制的分支——自由民主制,持有这种观点的人一般认为,“民主”就是多数人的暴政,所以,在他们所谓的“自由民主制”里被选出的民意代表、以及多数人的民意在行使决策权力时必须受到法治的限制,通常是用一套宪法加以管制,以强调对于个人和少数派的被称为“自由”的独裁特权的保护,如果多数派没有受到宪法和法律制度的限制,也可能会造成很大一部分的人口遭到边缘化。有观点宣称,这种形式的政府在近年来越来越常见,目前世界上将近一半至逾半(视乎自由民主的标准)的人口都生活在自由民主制政权之下。
    
    许多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也声称拥有民主,例如苏联、(前)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马克思列宁主义者认为民主应是由无产阶级对人民群众的民主和对敌人的专政的统一,即“无产阶级专政”,在实践来看,“有民主”、却没有保障自由的制度。在古代的共和国多半如此,著名的雅典民主的苏格拉底案和法国大革命时的拉瓦锡案便是两个典型。可以借用古代的暴民政治形容现代的极权民主。
    
    投票是民主过程中的重要部分,民主投票有普及、平等、直接、不记名四原则。
    典型的现代民主制度是依赖于多数派的投票者能代表大多数民意的假设上,而非多数派能统治全部人口。“代议制方式代替全民直接参政,却打开了另一道风景,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求之不得的化解方法。”(麦迪逊《联邦党人文集》p061页)。这个理论也被用于主张公民参与政治的义务,例如将投票规定为公民的义务之一,或是限制富有阶层的影响力—例如在选战中的金融限制。
    
    很多人可能会以某些基层选举中出现的贿选等现象来否定民主的可行性,这是一种偏见。贿选等现象的出现,一方面反映出人们对民主还不是很有信心,认为上级已经定好了人选,选谁都一样,既然这样,那还不如用选票去换两桶油;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人们实践经验的不足。中国有漫长的专制和威权的传统,所以民主发展会需要许多年。而要克服这些障碍,唯一的办法就是让人民有民主实践的机会。
    
    实际上,既使在美国,选举过程中也时常出现问题,共和党人会想法给有民主党倾向的选民以难处,让他们投票不成;而民主党人也会想阻挡对方的人。这不奇怪,因为选举结果涉及到太多人的实际利益,这本身恰恰说明民主法治的重要性。真实的人永远没有完美的民主素质,但永远会有真实的利益。
    
    民主与自由
    国家、政府是不同的概念,国家之所以能形成一个国家,是基于国际法准则和国家现状。政府之所以能形成一个政府,是要基于人民的信任和支持,才会给予他们领导众人的权力。但如果政府滥权,那我们就应该站出来抗争。我们不是要把民主夺过来,而是把民主争回来。民主能保障人民的自由,自由是人类的最高价值。
    
    民主与共和
    “民主”一词的定义自从古希腊到现在一直都变动不定。在当代的用法上,“民主”一词指的是由人民选出的政府——无论是直接民主制还是代议民主制。
    
    在宪法的理论和历史的用法上,尤其是在美国革命的开国理论上,“民主”一词仅只用于描述直接民主制,而共和则被用以描述代议民主制。不过在现代,只有一部分的美国保守主义者和自由意志主义者才会坚持使用“民主”一词来指称直接民主制。
    
    美国开国先驱们在起草美国宪法时,特别注重于避免那些他们认为是多数统治的危险架构,以免危及到个人的自由。举例而言,詹姆斯•麦迪逊在《联邦党人文集》联邦可以防止国内分裂与动乱(二):主张共和国的宪法应该高于民主,以保护个人自由免受多数人的侵犯。不过,宪法的起草人们也谨慎地在宪法和权利法案的范围内,创建了宪政民主的制度和开放社会的改革。他们保持了那些他们认为是民主里最良好的成分,但以宪法里对于个人自由的保护加以抗衡,依照这套宪法产生的联邦政府架构成为了今天人们所称的共和国。
    
    现代对于“共和”一词的定义指的则是所有由选举选出国家元首、并且有一定任期限制的国家,而与之相对照的则是大多数当代的世袭君主制国家————亦即采取代议制民主和君主立宪制的国家。
    
    民主与宪政
    民主与宪政并非一致,民主是一种形式,而宪政则是一种制度;宪政的核心价值在于个人自由,而民主则着重于政权归属。宪政的精髓是“有限政府”,即政府应当受到约束,以避免侵犯民权;这并不涉及政府是否经过民主程序产生,例如19世纪前的英国。只有民主而没有宪政,则民主往往沦为“多数暴政”或民众被少数人引导操纵。宪政的存在,在制度层面上最大程度减少民主的无序性和盲目性,并保护少数群体的人权,使得民主不被扭曲。
    
    宪政国家各有自己的特色,但最为明显和共同的特征是军队国家化,司法独立和权力分立。在民主制度下,国会议员是票选出来的,法案通过与否靠的是数人头,因此立法机关有忽略少数者意愿立法的权力,此乃民主的缺陷。宪法有弥补立法的缺陷,因为,宪法是人民制定的,不可修改,法律是政府制定的,可以修改,因此就有了违宪性审查制度。
    
    民主的表现形式和结果
    民主即是主权在民,具体来说就是控制公权力、代议制、分权制衡、法治原则(法治原则首先是治官之治,即控制公权力)、人权原则。那么(结论)没有三权分立:行政中立、司法独立、言论自由、军队国家化就不是真正的民主。
    
    中国的民主发展
    民主是非常实际的利益分配问题,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呼唤政治上的民主,经济越发展,利益的冲突越突出。韩国、台湾等的经济发展给世界推出了新的模式,另一方面民主成了经济发展的瓶颈,促使韩国、台湾完成了民主的蜕变。
    
    民主制度的核心目的主要有两个,第一是监督问责,第二是把不同公民的利益诉求汇总起来。如果媒体言论有足够的自由,不仅通过追踪报道能发挥监督作用,而且不同的声音都有机会表达出来,媒体应该将人民性放在第一位,中国新闻家、政治家张季鸾曾说过,媒体的四不主义:不党、不私、不卖、不盲。
    
    中国民主,可能的路径应该是两方面同时进行,其一是从党内民主开始,党内一人一票选举,一步步积累经验,再逐渐扩大到全民。其二,所谓的顶层设计,民主从上层开始,从基层开始的民主是虚幻的民主,不可能实现的民主。
    
    民主,少不了克制、宽容、自律等美德,是“灵魂深处爆发革命”。我们不是为了反对而反对,不是为了抗争而抗争,不是为了民主而民主,是为了这个国家在未来能有真正的和平安宁。
    
    后记:此文在QQ群里作为民主的普及课转播,星期一就遭到国保的“喝茶”,“你已经触碰了我们的底线”,“你讲的不是社会主义民主,是资产阶级的民主”,“你也配讲民主?”“你要想想某某某等的下场”,言语充满了威胁。我知道,实际该文讲的民主网络均有类似的知识,人民实际也不缺乏这样的知识,只是,讲的人多了,就不可能再被洗脑。 [博讯来稿]

 


上兩條同類新聞:
  • 拉丁小胖/600万犹太人统治美国/人类因超越而伟大/李自成根本就不想灭明朝
  • 经典传奇/80后的养老危机/中国彻底看清了俄罗斯/梁衡:老百姓怎样看政治/数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