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 站 内 搜 索 □
請輸入查詢的關鍵字:


標題查詢 内容查詢

一言九鼎     
三地風采     
四面楚歌     
五洲學興     
六庫全書     
七七鵲橋     
八方傳媒     
九命怪貓     
十萬貨急     

 
天下论坛: 从中国菜看中国人的民族性格 /韓國教授︰中國共產黨長期執政的秘訣
發佈時間: 11/30/2007 3:19:57 PM 被閲覽數: 279 次 來源: 邦泰
文字 〖 自動滾屏

从中国菜看中国人的民族性格 (真实)

 dudelai 2007年11月27日 [天下论坛]http://www..org
 

我不太喜欢吃中国菜。这很奇怪是不是,身为中国人却不爱吃中国菜。恩,我不喜欢中国菜那种油腻的感觉。不知为啥么,吃完中国菜以后我总要喝两杯苦茶,或者猛吃两个水果才能把那种油腻的感觉压下去。不然的话,我想我会感觉不舒服持续很长时间。不错,我的品味就是这样,这是天生的。我想,其实每个人都有他的天性和爱好,也正因为每个人天性的不同,才造就了这多元化的人类社会。

根据我对中国菜的感受,我最大的体会,对于中国菜,那就是油腻过之,虽然非常有滋味。但是感觉这种滋味有种不自然,不是那种天然的,未加工的,没有经过人工渲染的那种自然野性的风味。中国菜的可口正是在于刻意的,那种剥夺了天然风味,把人工渲染的效果强加进食品那种美味。(火锅除外)。这种风味的菜肴,我认为就是一种失真,为了创造出刻意要渲染的那种品味,强行剥夺了食品原料那种先天存在的风味。我吃过中国菜以后,总是感到有种腻味的感觉。也许就是对中国菜那种失真感的不自然的反映把。

有人说,从一个民族的文学可以看出一个民族的灵魂。现在我有一种新式的提法,我想说的是,从一个民族的食品,是否也能看出一个民族的灵魂呢?

我举一个小的例子,比如中国食品,中国菜和日本菜。中国人把一盆汁浇在饭里,一些菜,合着就吃。日本人却把不同的,总总类别的作料,放在一个个不同的小盘子里加以分别。绝对不混杂。我是不是根据这个现象作一个小小的假设。我的假设是,日本人天生就有精细分类的爱好,他们喜欢把总总类别不同的事物,分门别类。精确和细致的加以分类。甚至是很接近的两样事物,他们也不混杂而加以精细的分类。而中国人却非常粗糙鲁莽,喜欢把很多东西混在一起,认为只要差不多就没啥么了不起。是不是我们从这个小小的比较就可以看出,日本人在他们的天性上,就有着精细分类的天生爱好。

这只不过是做了一个小的比较,但是这也说明,既然文学能够体现一个民族的灵魂,那么其实从饮食习惯上,也能从某种角度反映一个民族的气质。俗话衣,食,住,行。食品放在第二位。既然是人按照自己的喜好,创造出了符合自己味觉的食品。那么这种对食品的倾向,难道不能够折射出这个人的某种天性吗?

中国菜对食品原料天然风味的剥夺,用人工渲染的手段来达到欲定的味觉效果。那种做法,我们是不是可以认为或多或少能够折射出中国人天性的某种品质。我认为中国菜和世界上其他菜的不同就是,油腻,作料放的多,味觉效果的人工因素多,而天然风味少。我们从这点看出,其实以传统中国人的天性创造出来的文化,有那么一种人工渲染的气味,有那么一种为了达到某种效果而牺牲天然野性美的倾向。中国人从古代发明的那么多的繁文礼节,种种规矩,啥么“克己服礼”就是一种失真,一种生活上的不自然。跟中国人打过交道的人都知道,中国人的社交实在是很复杂的事情。比如,我请你吃饭,你必然要假以推脱,其实去还是要去的。 如果真不去,友谊从此受损。而在西方的生活当中,尽可以直来直去,并不需要这种虚情假意的作作。在比如,当有人夸自己,必然要自损两句,来达到所谓的“谦虚”,总之,和中国人打交道,向西方人那样轻轻松松,直来直去是看不到的。
这就归功于中国人在天性上不尊重人固有的那种天然野性,不自然,总想通过人工的渲染来掩盖天然的人性。在与中国人的交往中,很多话不能直话直说,要掩盖。必要时候要编造一些假话,事是而非的话来掩盖啥么。这就是中国人的特点,也是中国菜的特点,不天然,重后天人工的渲染,不尊重天然野性的美。所以说,从中国菜的特点,其实是可以看出中国人天性的一二的。

中国人通过用繁琐的规矩,虚伪的客套来达到与人交往的准则。对此我是深恶痛绝的。而西洋的菜肴,在烹调上,人工渲染的作法就远比中国菜来的少,比如,西洋菜都是简单的烘,煮,煎,然后轻松撒上一些调味品就可以入餐,没有象中国菜那样煎炒烹炸一大套东西。我吃西洋菜最大的体会就是,西洋的菜没有中国菜那种腻味,而且入口虽然味道不如中国菜那么重,但是总能够感觉到那种天然的味道,那种先天食品就有的那种野性的味道。这个事实就可以用于解释中国和西洋的文化,中国菜油腻,反天然,尚人工,中国文化遏制人性中那种天然的野性,好比那种刻意人工培育的方型的西瓜,将西瓜在方型的盛器内培育,强迫西瓜长成长方型。失去了本来应该拥有的那种椭圆型的本色。而西洋菜尚天然,不刻意苛求人工的渲染,好比那未上色的木器家具,给人一种天然的,不失本色的野性美。是的我认为,中国菜,中国文化刻意的人工渲染,后天苛求,使的中国民族的文化没有西方文化的那种体现本色的先天野性美。却反映了后天失真的那种效果。我认为无论这种效果有多好,都是一种可怕的损失,毕竟为了体现这种效果是抹杀了自然先天的本色。是一种后天的扭曲,是一种对事物先天美的破坏。

这就是我,通过分析中国菜,对中国人的中国民族特色的一个猜想。

 

 

韓國教授︰中國共產黨長期執政的秘訣


 

朝鮮日報    作者: 李旭彥    2007-11-30

 

目前在中國正圍繞法定節假日修改案議論紛紛。這次節假日修改案的主要內容是,將勞動節法定假日從三天減少為一天,並將中秋、清明、端午指定為法定假日。在社會主義政權成立後,中國政府一直不太關心傳統節日。在傳統節日中,只有春節才是法定假日。但現在要把中秋、清明、端午指定為國家法定假日。這種舉動是在社會主義政權成立以來前所未有的。

中國一直忽視傳統節日是因為從中國共產黨建黨到毛澤東時期,打倒傳統就是組建中國共產黨思想路線的核心。中國共產黨從建黨開始就認為中國陷入民族危機和落後的原因在于封建傳統,所以否定包括儒教在內的傳統倫理思想,以封建迷信為由廢除了各種傳統習俗,並在打倒傳統文化,建立社會主義新文化的過程中找到了自己的主題思想,文化大革命就是其巔峰表現。這種反傳統的態度是中國共產黨的致命弱點。台灣和海外華僑批評說,中國共產黨不具備民族文化的認同感,主張自己才具有文化傳統。

但近來中國共產黨發生了巨變。對傳統文化的態度徹底改變。中國歷屆領導人常穿中山裝,偶爾穿西服。而前中國主席江澤民首次穿上了中國傳統服裝“唐裝”,胡錦濤更是經常穿傳統服裝。

政府對國學研究提供大規模援助,通過中央電視台轉播孔子誕辰祭奠活動。從去年開始將每年6月第二個星期六指定為文化遺產日,舉行文化遺產保護活動,並計劃截至2015年建立對包括少數民族文化遺產在內的有形、無形文化遺產的保護系統。而且這次還要將傳統節日納入法定節假日中。

中國共產黨為何對恢復中國傳統文化如此積極?近來,中國領導人經常說傳統文化是將中華民族緊密團結起來的鏈環,也是將所有中國人擰成一股繩的精神繩索。恢復傳統節日、對傳統文化格外關注的目的就在于這里。在毛澤東時代,對社會主義未來的期待起到了將中國人團結起來的鏈環的作用,在改革開放初期,對現代化生活的期待起到了該作用。但現在對社會主義未來的期待和對現代化生活的浪漫期待已喪失了號召力。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共產黨作為團結人民的新方向抬出了恢復傳統。面對這種復活傳統的舉動,中國人反響熱烈。因此,中國官方和民間掀起了一股恢復傳統的熱潮。

如果說中國共產黨允許企業家入黨,從階級政黨升級為全人民政黨是經濟層次的轉型,那麼中國改變破壞傳統文化的態度繼承和維護中國傳統文化的認同感是文化層次的轉型。現在中國共產黨無論從經濟層次還是文化層次都不是階級政黨,是人民政黨乃至民族政黨。至少要朝著這個目標前進。從近期的舉動看,就不難發現這種變化。就中國勞動者和農民而言,這可以說是中國共產黨的背信棄義。但大多數中國人支持這樣的轉型。

從國外的角度看,中國共產黨的長期執政讓人感到不可思議。但長期執政的秘訣不完全是高壓政策。中國共產黨靈活地捕捉瞬息萬變的時代潮流,不斷自我轉型,向中國人提出新的目標。這里就有中國共產黨作為全世界最長壽的執政政黨,至今屹立不倒的原因。(作者為西江大學中國文學專業教授)

 


上兩條同類新聞:
  • 中國人過去20年健康透支后果初顯/人的一生中有22個防衰老關鍵點
  • 羊城晚報 :揭秘中央領導保健食譜--粗茶淡飯/你最适合喝哪种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