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 站 内 搜 索 □
請輸入查詢的關鍵字:


標題查詢 内容查詢

一言九鼎     
三地風采     
四面楚歌     
五洲學興     
六庫全書     
七七鵲橋     
八方傳媒     
九命怪貓     
十萬貨急     

 
寒战/毒害中华最大的皇帝/传教士与中学西传/斯大林女儿投奔美国/宋朝为何灭亡
發佈時間: 7/16/2016 12:34:02 AM 被閲覽數: 95 次 來源: 邦泰
文字 〖 自動滾屏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收件箱 :  bangtai.us@gmail.com




寒战2


注意:将自动播放下一集






史上最为“富强”的宋朝为何灭亡?




转载:腾讯网

北宋王朝经历了一百六十余年的发展,不管从人口、疆域、政治、经济、文化、军事诸方面都可谓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国。尤其是其经济的繁荣、文化的昌盛,在中国历史上也可算一个巅峰时期。然而,东北地区刚刚崛起的金国,只用了一年时间,就用铁骑摧毁了这个庞然大物,其原因何在呢?

北宋王朝经历了一百四十年的稳定发展,到宋徽宗即位,或可说进入了一个“太平极盛之世”。从孟元老《东京梦华录》的叙写,从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的描绘,我们都可看到北宋都城汴京的繁荣景象。

从人口方面说,宋徽宗初年,户数已超过两千万,一些学者估计人口已过一亿,在农业社会中,人口是衡量国家强弱的主要尺度,而一亿人口,还有近百万的兵力,这在当时的世界上,绝对是首屈一指的大国。

从疆域方面看,自崇宁以来,随着对西夏战争的节节胜利,“斥大土宇,靡有宁岁”,直到宣和元年(1119),宋军在统安城战败,方被迫与西夏休兵。后又攻辽,从金军手中讨得燕云诸州,增置燕山府及云中府路。宋徽宗对这时国家的富盛,也颇自鸣得意,时时粉刷太平,好大喜功。词臣奉命进诗:“四海熙熙万物和,太平廊庙只赓歌。”

然而就是这个看上去庞然富强的宋王朝,这个拥有世界上首屈一指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宋帝国,在与东北刚刚崛起的小国——金国的较量中,仅一年多的时间,这座外观金碧辉煌的大厦竟然轰然倒塌,京城陷落,二帝及大批人员被掳,万民涂炭,其怵目惊心的惨状,实在惨不忍述。

那么,为什么这样一个貌似富强的帝国会如此不堪一击?为什么这个上亿人口的宋王朝会如此迅速地被金兵的铁骑所摧毁?尤其是这摧毁仅仅用了两国军队交锋后的一年时间,这到底是金兵有这么大威力,还是宋王朝自取辱败呢?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北宋最后的两个皇帝,及其周围人们在北宋王朝最后的日子里的各色精彩表演,或能对这个问题有所领悟。

宋徽宗是历代帝王中屈指可数的天才艺术家,他在音乐、绘画、书法、棋艺、诗词等方面确有不俗的才华,如在书法上独创瘦金体,他的花鸟画精致逼真,他懂音乐,词也填得不错。然而处置军国大事的昏聩,生活奢侈腐化的程度,手下奸臣贪官的数量,也都和历代昏君有一拼。

他指挥着规模空前的宫殿、后苑等的建造,穷侈极丽,设立造作局、应奉局,开运“花石纲”,挥霍民脂民膏,用之如泥沙而不惜。他酷嗜女色,五、七日必御一处女,即授名号或进阶,退位时出宫女六千余人,总数盖以万计。

甚至还不满足,专设行幸局,毫无顾忌地微行于妓馆酒肆,追声逐色,寻花问柳。其纵情于声色狗马,竭天下以自奉,浩大的宫廷开支,完全由人民的血汗在供养。

同时,宋徽宗口头上也自诩“永惟继志之重,深念守文之艰”。很快沿袭哲宗“绍述”神宗的变法方针,进一步惩罚反变法派,采取了财政、教育诸方面的新政,如继续方田均税,重视农田水利,进行盐法、茶法改革,奖励开发矿业,有学校科举改革,加重赋税,崇奉道教等。

其一系列新政呈现着复杂的情况,不能说其中没有合理的有积极意大的成分,但大多是搜刮民脂民膏的内容。而崇奉道教就更是荒唐可笑,自封“教生道君皇帝”,一大批自吹道术高明的道士被徽宗尊为上宾,玩着自欺欺人的把戏。

宋徽宗周围的一帮宠臣,人们号称“六贼”:有宰臣蔡京、王黼、朱勔和宦官童贯、梁师成、李彦。人称蔡京为公相,童贯为媪相,梁师成为隐相。

其实,当时的奸佞决不止上述六人,再加宦官杨戬、兰从熙、谭稹等,官员李邦彦、高俅、蔡京诸子蔡攸等及孟昌龄、孟扬、孟揆父子等,这些人窃据要津,援引亲故,广结党羽。

如蔡京之子六人、孙四人同时为执政、从官,其他奸臣同样效仿,一时乳臭童稚,目不知书而官已列禁从者比比皆是。于是招权纳贿,货赂公行,尤其是对民众的各色残酷掠夺,有关史料俯拾皆是。

不要以为这些奸佞都是草包,其中一些人也是才子。如蔡京就是大书法家,进士及第,文章也写得漂亮,首倡“丰亨豫大”之说,鼓吹太平盛世,徽宗朝曾四度为相,长达十七年之久。

其弟蔡汴与京同年进士及第,王安石招为女婿而从安石学,官中书舍人兼国史修撰时,“文饰奸伪,尽改所修实录、正史”,二任宰执之官。蔡京诸子也颇有文采,如蔡絛著有《国史后补》、《北征纪实》、《西清诗话》、《铁围山丛谈》等。王黼《宋史》本传称其“为人美风姿,目睛如金,有口辩,才疏隽而寡学术,然多智善俟佞。”

尽管官场上一片乌烟瘴气,宋徽宗仍在标榜要惩治腐败,针对官员的受赇作弊,朝廷也处分了一批官员。如河北路转运副使李昌孺、河北监司贺希仲、滁州知州唐恪、提点江东路铸钱王阐等官员,都因贪墨而遭贬黜。

然而,其体制中没有多少权力制衡机制,尤其是对最高当局,基本上没有监督能力。从而其体制腐败的根子就在皇帝本人,他其实就是最大的受贿者,其周围一大批高级贪污犯更备受皇帝的青睐,恩赏有加。

面对隐伏危机的表面盛世,也有一些正直的官员和太学生,起而痛陈时弊。如官员李纲上疏,被贬谪某县税务。太学生朱梦说屡次上书,被贬官池州。太学生雍孝闻力诋蔡京家族,被流放而死于海南。甚至有人上奏历数蔡京、童贯诸奸臣之罪,“中外大骇”,而宋徽宗却对此类忠言完全置若罔闻。

燕人马植由童贯荐引,献联金灭辽之策,宣和二年(1120)入金谈判,缔海上之盟。宣和四年(1122),金人约宋攻辽。在长期作战中,陕西军成为宋军精锐,然而在童贯率领下两次进攻辽都燕京,都被打得一败涂地。金军乘势拿下燕京,这时也看清了大宋王朝外强中干的实质。

金军在向宋横敲一笔军费后,将古城洗劫一空,留下几座残破不堪的空城给宋。而宋朝君臣却还在自我陶醉,为收复燕云诸州,“功臣”们一一加官晋爵,徽宗还命人撰写《复燕云碑》来歌功颂德,似乎太祖、太宗未竟的事业,真的由他来完成了。所以,在金兵进攻之前,大宋王朝始终给人们一个盛世富强的印象。

宣和七年(1125)十月,金太宗下诏伐宋,兵分两路:一路攻太原,一路攻燕京,然后会师开封。领枢密院事童贯在河东听到金军南侵的情报,竟以赴京汇报为名丢下军队,逃之夭夭。十二月,燕京宋军投降,不过金兵在山西太原、河北保州一带还是遭到宋军的殊死抵抗。

此时,徽宗才感到事态的严重,被迫下诏罪己,承认种种弊政,并于二十三日匆忙传位于钦宗,不负责任地把一副烂摊子撂给儿子。应该说此次金军初攻南方,宋军尚有抵抗能力,而徽宗却己吓得仓皇南逃,蔡攸、童贯、高俅等也随同而去。

靖康元年(1126)年初,宋钦宗见父王南逃,也想逃往陕西,在李纲的一再苦谏下,这才打消去意。命李纲为尚书右丞、亲征行营使,负责东京防务。金军打到东京城下,宋军防守严密,金兵死伤累累而不能得手,只得遣使入城议和。

钦宗求之不得,在宰相李邦彦的力主下,答应割地赔款的苛刻条件,派兄弟亲王为人质赴金营,并派官员向民间勒索准备和议的金银。后各地勤王兵陆续抵京,名将种师道也率军到来,其将姚平仲立功心切,说动钦宗偷劫金营,李纲也不反对。

然而劫营失败,姚弃军亡命。金军向钦宗追究责任,钦宗恐金症再次发作,罢免了李纲和种师道,遣使谢罪,准备交割北方三镇。可见,钦宗面对险恶的局势毫无应对能力,只是来回摇摆于投降和冒险之间。

消息传出,群情激愤。二月五日,太学生陈东率千余学生伏阙上书,军民不期而至者数万,要求罢免议和奸臣,复用李纲、种师道,反对割地乞和。群众把登闻鼓抬到东华门外,擂得震天价响,并围攻和诟骂主和奸臣李邦彦等。开封府派兵围住学生,指责学生胁迫中央。

学生反驳道:“以忠义要求朝廷,不比你们以奸邪要挟天子强吗!”陈东挺身于斧钺之间,凛然无惧。钦宗自知大义有亏,众怒难犯,只得宣布李纲、种师道复职,并让李纲出面安抚学生,这才平息了这场风波。

金帅得知宋廷主战派占了上风,外围勤王兵又在不断增加,自己久攻开封不下,怕处于不利境地,在得到钦宗同意割让三镇的诏书,并带着勒索来的金银,引兵北去。开封被围近四十天,到二月中旬终于解围。

四月三日,徽宗一干人悠然自得地返回京城,似乎只是做了一次江南旅行。这时要求惩办众奸臣的呼声弥漫于朝野,去年年底,陈东就率数百名太学生伏阙上书,要求朝廷严惩“六贼”,钦宗于是将“六贼”流放和赐死。

然而其以为危机已过,把名将种师道罢职赋闲,后在其他官员的要求下,才让种师道出为河东河北宣抚使。师道建议集中兵力扼守黄河以北军事要塞,阻遏金军的再次南侵,朝廷置之不理。

六月,钦宗将李纲排挤出朝,去太原指挥军事。由于前线武将直接听命于皇帝,李纲指挥不动,只得提出辞职。钦宗居然以“专主战议,丧师费财”之罪名,将李纲贬官流放,安置夔州(今重庆奉节)。另一方面,钦宗以为和议可恃,不思备战,且压制抗金舆论。同时,钦宗与徽宗父子之间在权力问题上又勾心斗角,也根本无心备战。

八月,金兵再分两路南下。九月攻克太原,十月攻陷真定府(今河北正定)。十一月,金兵安然渡过黄河,并遣使到东京,提出两国割河为界。钦宗满口答应,还急派官员前往交割。闰十一月初,两路金兵会师东京,开始大规模攻城。钦宗这才想起已被流放的李纲,驿召他进京主持防务(然而李纲还在途中,东京就已陷落了)。

这时开封还有禁军、勤王兵与民兵近二十万,如合理调配,至少可抵挡一段时间。而钦宗偏偏相信道士郭京的妖术,所谓只须用七千七百七十七人,即可扫荡金兵。

二十五日,郭京驱兵迎敌,谁知一触即溃,金兵乘机攻入城门。次日,钦宗遣使金营乞和,金帅提出割地和人质等条件。钦宗又亲往金营为质,献上降表,受尽凌辱,才被放回。

金帅已摸透徽、钦二帝的心理,不立即俘虏他们,而是先让他们下令收缴城内的武器、马匹,剥夺宋人的反抗能力;而后又让他们下令官府为金军搜括民间所有的金银财物和妇女。钦宗回来后,即下令搜括计金一千万锭,银二千万锭,帛一千万匹,牲畜七千余匹及妇女一千五百名,弄得城内翻江倒海,搜财抢人,根刷殆遍,民不聊生。

靖康二年(1127)正月十日,将钦宗与亲王、大臣等再召到金营囚禁。二月六日,令钦宗跪听金帝诏书,宣布徽、钦二帝废为庶人,另立他人为王。而后下令剥去钦宗帝服,礼部侍郎李若水抱帝大骂,被毒打砍死。

次日,徽宗与皇族也押到金营,徽宗哀求能留广南一小郡奉祀祖宗,遭到拒绝。十一日,百官不得已推举张邦昌为帝。三月七日,金帅为张邦昌行册命礼,张一再痛哭,表示不忍叛立,然已身不由己。

四月一日,金军押着大批俘虏和战利品启程北撤,俘虏包括二帝、皇后、妃嫔、太子、亲王、公主、宗室、外戚、宰执和其他官员、伎艺、工匠、娟优等各色人群,共计十余万人。金银、马匹、丝帛、车辂、法物、礼器、文物、图书等战利品,不可胜计。而此时的开封城也已被战火焚毁,形同废墟。

昔日繁华、富裕、昌盛的大宋王朝,只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就基本被摧毁。它毁于猖撅一时的金兵铁骑,更毁于这两个卑劣低能的皇帝。他们在压迫摧残自己的民众方面,可以无所不用其极;在抵抗外族的侵暴面前,又显得如此的懦弱无能和卑鄙无耻。当然,那些奸臣也难逃助纣为虐的谴责。那么,何为主要因素呢?

这使我们想到:为什么面对如此卑鄙、昏聩的君主之统治,人民根本就无可奈何?人民几乎没有任何选择的权力,只有听从命运的安排:来一个所谓的“好”皇帝,便以为是人民的大救星,感谢帝王恩赐的太平盛世;遇到昏君暴主,也只有痛苦的承受,同时许多人仍在高歌皇恩浩荡。

最多只有少数人在作一些无谓的上书痛陈之类的抗争。这就是中国传统君主专制体制的运作特色,这个体制有时也的确能构造起外表相当金碧辉煌的大厦,然而它绝不是建立在一个坚实的基础之上,其质地是极其脆弱的。

约一百五十年后,蒙古铁骑也只用了年余时间,就从北方誓如破竹般地南下,攻克南宋都城临安,皇帝与后宫、众臣数千人被俘北迁,靖康之难一幕又逼真地重演,元政权很快就取代了宋王朝。

backchina



毒害中华民族最大的三个皇帝



 砗磲大爷 发表于 2016-7-13


专制中国是一个暴君层出不穷的国度,从普通国民耳熟能详的殷纣、夏桀、隋炀帝杨广、儿皇帝石敬塘到只有历史学家才知情的前秦皇帝苻生(命宫女当众与羊**,看能否生下小羊),南宋六任帝刘子业(命令亲信大臣当众**自家的王妃公主)和专好同儿媳妇睡觉的后梁皇帝朱温,无不对国家民族造成巨大伤害。

  从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来看,真正对中华文明造成深重久远伤害的专制帝王并不是上述几位禽兽不如的暴君。杨广、刘子业之流在任时为非做歹无恶不作,但伤害只停留在他们当皇帝期间,人死伤害即告终止。

  历史上有三位专制帝王不仅在世在位时对国家民族的伤害无与伦比,死后其遗毒还流恶千年,甚至直到今天我们仍能强烈感受到他们所创立邪恶体制的负面影响。这几个遗害千古的专制帝王虽然在历史学家著述中没有暴君的名头,但对中华文明的伤害比历史上所有暴君的总和还要大出百倍。

  他们是汉武帝、武则天、朱元璋!

  汉武帝刘彻在历史学家眼中是一位雄才大略的伟大帝王。今天的媚俗影视剧也把他的马屁拍得山响,屏幕上的刘彻在国民眼中已升华为抗击匈奴开疆拓土的民族英雄和超级猛男。

  

  掀开华丽的历史外衣和影视光环看真实的刘彻,不过是一个专横暴虐、任人唯亲、喜怒无常,贪功好杀的可怕帝王,如果不暴虐也不会把自己的亲生儿子“灭族”。刘彻的可怕性格不仅给当世的中国造成了深重的灾难,强大的汉帝国在他的统治下由盛转衰,中国第一个黄金时代在他手里结束;也给后世的中国带来了难以估量的灾难性后果。

  刘彻遗害后世的最大邪恶暴政就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刘彻以前的中国是思想文化最为活跃的时代。中国历史上有影响的十位思想家,有八位活跃在春秋战国时期。思想的活跃必然带来实用技术的创新,所以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人在四百年时间内创造的文明成果比皇权中国两千多年创造成果的总和还要多。

  刘彻前中国的专制统治只限于国家的行政管理方面,思想则是相对自由开放的。所以诸子百家才能在春秋时期受到各国统治者的最大礼敬,得以匡时济世各显神通;才能实现中国历史上唯一一次由高层统治者启动的成功的政治变革。中国的思想专制自刘彻始,“罢赎百家,独尊儒术”把中华民族思想发展的长河拦腰斩断,中国自此堕入了“万马齐喑究可哀”的思想黑暗学术停滞的草昧时代。结果中国在刘彻后的两千多年皇权专制时期居然没有产生出哪怕一位有影响的思想家。

  刘彻从精神上阉割了中国人的思想力。中国人自此不爱思考,人云亦云,盲目从众,像一群盲鸭随大流瞎起哄。

  所以汉武帝刘彻是伤害中华文明的第一大罪人。

  伤害中华文明的第二大罪人是南周皇帝武则天。

  

  中国传统政治体制的两大毒瘤是特务统治和刑讯司法。

  特务和刑讯逼供在武则天前中国一样存在,如汉武帝时的张汤就是出了名的酷吏,但仅限局部和个别现象。武则天则把特务统治和刑迅司法发展成为一种统治阶层广为实践的政治制度。

  特务统治鼓励告密,习惯用暗箱操作来处理政治争端。喜欢告密打小报告者都是灵魂阴暗的卑污小人,奖励告密必然毒害国民的品格。告密文化的蔓延必然使小人无赖横行当道,正人君子举步维艰,国民道德水准因此整体下滑。自告密文化普及后,中国再也没有出现千金一诺的季布、以自刭挑战“成功政客”的田横五百壮士、宁可烧死也不肯出山做官的介子推、慷慨悲歌的燕赵侠客等热血英豪。武则天毁灭了整个中华民族的诚信品格,中国自此步入了灵魂阴暗的“小人时代”。

  刑讯司法必然造就冤假错案,在恐怖的刑罚下,世上没有几个人能够不被屈打成招。刑讯逼供一旦成为司法制度,刑法就没有任何公正可言,根本起不到惩治罪恶维护社会治安的作用,唯一的作用就是作为权贵阶层迫害无辜平民的暴政机器。一个人犯了法不要紧,只要他有权有钱,就可威逼或贿赂执法者徇私枉法,把被害人屈打成招,或另找一位根本没有犯罪的替罪羊。在这样的司法体制下,权贵可以随意胡作非为,平民利益被权贵粗暴侵害根本没有地方可以申诉。刑讯司法还为政治迫害大开方便之门,某人一旦在政治斗争中失败,就可被胜利者栽赃“莫须有”罪名,并施以恐怖的刑罚,对强加给他身上的罪名供认不讳。

  如果说汉武帝开启了中国黑暗政治的“潘朵拉魔盒”;武则天在制度技术上丰富了黑暗政治的邪恶内容;朱元璋则是中国邪恶政治的集大成者。

  朱元璋出身和尚佃农,心灵深层有浓厚的自卑情结。因为自己没有智慧、良知和美德;因此也就格外仇视这三样最宝贵的人性。朱元璋在位时采取的所有统治手段就是尽可能消灭中华民族的智慧和良知。

  

  为了最大限度地扼杀中国人的智慧和良知,朱元璋把中国的集权专制体制发展到极端,把国家的统治权力事无巨细紧紧抓在自己一人手中。全国只有他一个人在思考国家大事,其余的国民上至文臣武将下至草民百姓都被剥夺了思考的权力,他也不允许任何人独立思考个人急功近利之上的朝政国事。

  朱元璋的最大暴政是文字狱、庭仗和八股文。

  文字狱扼杀了知识分子的独立思维能力。自朱元璋以后,中国知识分子只会写歌功颂德的马屁文章和无病呻吟的“码字游戏”,不再是中国的进步力量。

  庭仗就是在大庭广众之下拔下裤子打体面人物的屁股。这是一种血气之士根本不能忍受的羞辱,施加在精神上的痛苦远远大于肉体的痛苦。庭仗刑罚彻底毁灭了中国人的尊严,“尊严”自此在个人修养中狗屁不值。没有尊严的人什么下三滥的事情都做得出来。

  八股文则腐蚀了整个读书人队伍。自八股文制度出台后,读书的目的不再是增长知识、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和探索真理,而是为了做官。“官本位文化”自此浸润了整个知识分子阶层。当所有的读书人都去追逐官帽子时,中国就永远失去了“文明进步”的机会,思想文化一步步向沙漠化演变。

  朱元璋对中国上流社会的毒害无与伦比!

  今天的国民很难想象汉唐时期的中国人是何等英雄?孤身走天涯的大探险家张骞、率领三十六勇士征服了整个西域的定远侯班超,喋血孤城的大兵耿恭等热血英豪,就是今天美、日两国的超级猛男也难得与之比肩。就是这些生龙活虎一样使山河动摇的旷世英雄,经过汉武帝、武则天、朱元璋创立的邪恶极权专制体制的毒害修理后,就成了我们今天这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样子。

  汉武帝扼杀了中国人的思想力!

  武则天毒害了中国下层民众的品格!

  朱元璋毁灭了中国上流社会的脊梁!

  二十世纪中叶,万寿无疆继承、捍卫和发展了三帝王的极权专制主义,。华民族创作了亘古未有的黑色政治幽默。

  给中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百家讲坛》杂志网站无关。本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backchina




传教士与“中学西传”



  17世纪明朝中后期民主主义思想开始产生的时候,恰是欧洲启蒙运动的前夜。启蒙运动最早始于17世纪的英国,18世纪在法国达到高潮。延续欧洲数百年的黑暗的中世纪被启蒙运动撕破了厚厚的帷幕,近代的民主自由之光日益放出光彩,照耀人类自由民主的前行方向,把人类社会带入到智慧和光明的新时代。进入18世纪,东方中国正处于康熙、雍正强有力的封建专制统治,欧洲的思想启蒙运动开始进入蓬勃发展阶段,并席卷整个欧洲,促使欧洲逐渐确立起资本主义制度。孟德斯鸠、伏尔泰、休谟、莱布尼兹、康德、狄德罗、卢梭等启蒙思想家的近代民主自由思想主要有两个来源,一个是古希腊、罗马以来的西方理性主义精神遗产,一个是东方中国的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益的思想营养。上述启蒙思想家都没有来过中国,也没有直接研读中国原文经典,他们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均通过来华耶稣会士及其编译的有关著作。

 


   传教士发现“东方文明”

  

  罗明坚、利玛窦等编辑的《葡汉词典》手稿

  到东方印度和中国的新航路开辟以后,一批批基督教的耶稣会士前往东方。那时,包括传教士在内的西方人,普遍对神秘的东方中国怀有憧憬之情,认为中国文化博大高深,中国人温文儒雅。来到中国的传教士,以一种敬畏的心态,尝试理解中国文化的精神,领会中国道德,观察和体验中国政治。那时的耶稣会传教士,全都受过高等教育,有丰富的学识,代表了当时欧洲科技的最高水平。他们在中国长期居住,孜孜不倦地研习中国典籍,其中不少人在中国的宫廷中供职,能够获得其他来华者不可能得到的中国及其文化的知识。他们通过翻译中国典籍、撰著介绍著作、往来书简等形式,以自己的理解和视角,将中华思想和文化源源不断的西传至欧洲。他们自豪地声称,“哥伦布在美洲发现了新大陆,耶稣会士们在中国发现了东方文明。”“中国的发现不只是一种地理的发现,还是另一种文明的发现。”“孔子启蒙了伏尔泰,伏尔泰启蒙了西方。”

  “中学西传”

  

  曾德昭画像

  最早到达中国内地传教、被誉为“利玛窦前驱”的意大利耶稣会士罗明坚,于1581年将《大学》一书及包括“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大学》第一章译为拉丁文,邮寄给了耶稣会总会。随后深入中国内地传教并来到北京供职明廷的利玛窦,系统研究中国儒家典籍,并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部分拉丁文译稿,寄回意大利。利玛窦在寄给欧洲的信中指出:“中国不仅是一个王国,中国其实是一个世界。”“柏拉图在《共和国》中作为理论叙述的理想,在中国已经被付诸实现。”1616年,法国耶稣会士金尼阁将意大利文的利玛窦遗著《中国札记》译为拉丁文,并随后在德国的科隆、奥格斯堡和法国的里昂、巴黎,以及意大利的那不勒斯,分别出版并不断再版,立时轰动欧洲。从1642年到1655年,葡萄牙耶稣会士曾德昭所著《大中国志》,先后以西班牙文、意大利文、法文、英文出版。此书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概述中国的国名由来、地理位置、疆域、物产、工艺,第二部分介绍中国政府的组织机构和行政制度。作者特别推崇中国政治,认为中国政府的行事原则源于儒家学说,值得欧洲各国效仿。

  

  曾德昭《大中国志》英文版扉页

  

  曾德昭《大中国志》英文版内文

  

  曾德昭《大中国志》英文版内中国地图

  “孔子的西西里知音”

  随后,被誉为“孔子的西西里知音”的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殷铎泽和葡萄牙耶稣会士郭纳爵合译了全本《论语》,殷铎泽还独自翻译了《中庸》并取名《中国政治伦理学》。1687年,比利时耶稣会士柏应理在巴黎刊印自己编著 《中国哲学家孔子》一书,书中除《中国经籍导论》、《孔子传》外,附有殷铎泽和郭纳爵的《大学》、《中庸》拉丁文译本。此书一经刊印,便在欧洲引起强烈反响。1711年,比利时耶稣会士卫方济完成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全本拉丁文翻译,并根据自己对上述“四书”的理解,撰著《中国哲学》一书,由布拉格大学刊印。在《中国哲学》一书中,卫方济大力赞颂中国儒家文化,提出欧洲应将《中国哲学》中所包含的中国智慧和思想付诸实施。此书一出,再次在欧洲引起思想巨大震荡。

  

  路易十四派往中国的法国传教士白晋

  

  1687年巴黎发行的《孔子生活与成就》一书,Prospero Intorcetta著

  18世纪欧洲关于中国的“三大名著”

  1685年,为了借助耶稣会传教士“联合康熙及俄帝大彼得之力,促成东西方文化之沟通”,法国国王路易十四亲自签署任命书, 并从国库中拨款作为年俸,派遣白晋(Joachim Bouvet,1656—1730)、洪若翰(Jean de fontaney,1643—1710)、张诚(Jean francois Gerbillon, 1654—1707)、李明(Le Comte,1655一1737)、刘应(Claude de Visdelou,1655一1737)、塔夏尔(Tachard Guy)6名“有突出才能”的耶稣会士赴中国传教,同时进行中国国情调查工作。这些被授予“国王的数学家”头衔的传教士进入中国后,先后成为康熙身边的“教师”和“谋士”。中国国情调查工作开始以后,陆续有数十名传教士参加,延续将近一个世纪。这项中国国情调查工作的最大成果,是传教士们先后汇编出三部篇幅巨大的丛书,号称十八世纪欧洲关于中国的“三大名著”。这三部丛书是:

  《耶稣会士书简集》34册,其中16—26册是关于中国的内容。这些书简大多是来华传教士在华所见所闻或亲身经历之事,内容涉及中国政治制度、风俗习惯、历史地理、哲学思想、工商情况等,是十六至十七世纪来华耶稣会士关于中国问题研究和报道的汇集,是当时西方最早认识中国的重要文献。

  《中华帝国全志》4册,全部著作取自20多位传教士的研究成果,内容涵盖中国的地理、历史、政治、经济、民俗、教育、科技、文学等,其中还有四书五经的节译,以及精选的诏令、奏章、戏曲、小说等,是150年来欧洲人了解中国的一个总结,被誉为“西洋中国学之金字塔”、“真正可以夸耀于世的纪念碑”。伏尔泰在阅读这部书时,曾称之为“一部关于中国的最好最详尽的著作。”

  《北京教士报告》16册,是18世纪欧洲关于中国文化研究的学术论集。

  上述“三大名著”丛书的出版,在欧洲引起轰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许多启蒙思想家,如伏尔泰、霍尔巴赫、魁奈等人对中国的了解和研究,都从中获得很大的收益。

  

  《拉丁文版孔子语录汇编》,现藏于罗马中央国立图书馆

  在研究、翻译和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耶稣会士们还把在中国搜集到的大批中文书籍直接送回欧洲。比利时在华传教士柏应理在1682年抵达罗马时,随带在华传教士的中文著作400多册。这批书籍被典藏于梵蒂冈的图书馆。 1694年,法国传教士白晋返欧时,曾将中国图书300卷赠给路易十四。而法国传教士马若瑟在广州广泛搜集中国典籍,他寄给巴黎傅尔蒙皇家文库的中国书籍达数千卷。傅尔蒙皇家文库是现在法国国家图书馆的前身,马若瑟寄赠的汉文典籍,成为今天这个世界著名图书馆的孤本珍本图书。(本文内容摘自白云涛著《天朝,失去的历史机会》,人民出版社2015年9月出版)

backchina





斯大林女儿投奔美国:父亲是恶魔 苏共严重腐败



 砗磲大爷 发表于 2016-7-12
  

  1949年12月21日,斯大林70诞辰上的毛泽东、斯大林以及赫鲁晓夫。

  1967年3月6日,无疑是斯维特兰娜一生中极富戏剧性的一个转折点,这位苏联前铁腕领导人斯大林唯一的女儿,在这天通过美国驻印度大使馆,辗转“叛逃”美国,一时轰动世界。为此她与自己留在苏联的一双儿女阻隔了17年,直至1985年才重返祖国。

  她早早便总结自己的一生:“我这一生太沉重了,沉重得不堪倾诉,更不堪活下去。”她的一生,比小说和电影无疑更跌宕起伏,但传奇的结尾却充满孤独与荒凉:斯维特兰娜于2011年11月22日在美国威斯康星州因结肠癌去世,终年85岁。临终时没有子女在她身边,一星期后,她的死讯被女儿奥尔加通过邮件向媒体公布。

  斯大林的宠爱渐渐成为枷索

  在斯大林的三个孩子中,唯一的女儿斯维特兰娜,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在遗留下来为数不多的斯大林的书信中,他只对女儿才使用亲昵的称呼。1926年2月28日,斯维特兰娜降临人间,父亲斯大林已经47岁了,他格外用心地为她取了这个富有诗意的名字--斯维特兰娜,意思是“光影”,源于一首俄罗斯浪漫主义诗歌。要知道那时候苏联干部的子女不是叫“奥克佳布里”(十月革命),就是“玛佳”(五一劳动节)。一时之间,苏联数千名新生儿都因之起名为斯维特兰娜。

  斯大林经常抚摸、亲吻、赞赏女儿,亲切地呼唤她为“小麻雀”,但不是一切都像童话那样完美无缺。1932年,斯维特兰娜的母亲、斯大林的第二任妻子娜杰日达·阿利卢耶娃在一次晚宴后,回到自己房间,朝头部开枪自杀。原因众说纷纭,已然成谜,最后斯大林下令严厉封锁一切相关档案,党内的公开说法是娜杰日达患有“精神病”。6岁的斯维特兰娜被告知母亲死于急性腹膜炎,那时她对死亡还一无所知。10年之后,斯维特兰娜在学习英语时,从一份外国报纸上才得知母亲死于非命。

  妻子死后,斯大林对女儿倾注了更多的关注。他甚至称女儿为“女主人”,并吩咐她给自己发命令,例如:“我的第一秘书斯大林同志。命令你允许我和你一道去看电影或者看戏。女主人谢坦卡(斯维特兰娜的昵称)”--这是斯维特兰娜儿时常常玩的游戏。但随着她渐渐长大,这种强烈的爱更像是令人窒息的绳索,父女代际间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在后来的第三本自传《遥远的乐声》中,斯维特兰娜回忆:10岁时,斯大林让她读《联共(布)简明历史教程》,可她认为这本书非常无聊,让父亲很是生气。“23岁上大学时被拉进党组织,党史考试却不及格,这使得学校的党组织大为尴尬。我总是和着自己个人主义的乐声,踏着另一种节拍前进”。

  

  在个人生活上,斯大林也古怪地对女儿的衣着横加干涉,如同过去对妻子一样。按照斯大林的命令,裙子的腰部要宽大,要像睡裙一样宽松;穿短裙或穿短袖毛衣,都是犯禁的,因为他不喜欢别人看见女儿的胳膊和膝盖。当斯维特兰娜从少先队夏令营给父亲寄来一张身穿短裙的照片时,斯大林勃然大怒,用红铅笔在照片上画了个大叉,又在背面写道:妓女!”并派飞机寄回。

  被父亲毁掉的初恋与两次婚姻

  等到1943年斯维特兰娜读莫斯科大学,她选择专业也无法顺遂自己的心愿:喜欢文学的她,在父亲的命令下改学历史。毕业后,斯维特兰娜不敢违背父亲的意愿,成为教授苏联文学和英语的老师,之后还曾做过文学翻译。

  同时,她的初恋也受到父亲的强力干涉。1942年底,16岁的斯维特兰娜在一次聚会上,结识并迷上了40多岁的电影导演阿列克谢·卡普勒。斯大林讨厌他的犹太人血统,而且认为这个莫斯科著名的“情场高手”惟一的本领就是擅长勾引女青年,当着女儿的面,斯大林把卡普勒写给她的情书、照片、小说文稿、新剧本统统撕掉。卡普勒也为这场恋爱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前后被强制关押了10年,直至斯大林去世后才被放出来。

  1944年,斯维特兰娜再次爱上一个犹太人。这次她果断地先斩后奏,跟曾经的大学同学格利戈里·莫洛索夫迅速结婚。无可奈何的斯大林对此的回应是:“是的,春天来了,见你的鬼,你愿意怎样就怎样吧!”1945年斯维特兰娜生下一个男孩,取名约瑟夫。但1947年两人还是分手了。离婚后,莫洛索夫很快被单位开除,父亲也遭到清洗,据说仅仅是念在他是自己外孙的父亲的分上,斯大林才没置他于死地。

  1948年,斯维特兰娜再次结婚,丈夫是当时苏共中央书记安德烈·日丹诺夫的儿子,两个“官二代”联姻,婚礼极为盛大。“(我们)婚前甚至没有约会过。当时父亲年事已高,我不能总是违背他的旨意。”婚后第二年,女儿卡佳出生,但这桩格外“门当户对”而缺乏感情基础的婚姻不久就破裂了,1952年两人离婚。“父亲对此极其不满,不过在此之前他已经明白,我总是做那些他不喜欢的事。”斯大林当时已身患重病,无力干涉太多,不过父女间的不愉快还是显而易见。赫鲁晓夫曾在回忆录中记下,1952年的新年晚会上,斯大林扯着女儿的头发强迫她跳舞。

  1953年3月2日,几个月都没见到父亲的斯维特兰娜,在社会科学院的法语课上被带走,带到当天凌晨中风的父亲的软榻前,他已经无法说话了。3天后,斯大林死了。斯维特兰娜后来写道:“我感觉自己从来不曾是个好女儿,从来没有给这个孤独的灵魂、这个年迈的被世人拒绝的病人以任何帮助……”“曾经27年,我是父亲在精神上走向毁灭的见证人,我亲眼目睹了人们逐渐离他而去。慢慢地,他变成了一尊阴沉的塑像。”

  斯大林去世后,斯维特兰娜仍享有父亲生前给予的待遇,比如公车和别墅。但反对斯大林的运动不久便开始了,1957年斯维特兰娜将名字改为斯维特兰娜·阿利卢耶娃,从母亲的姓氏;同年,她向政府提出收回对自己的一切特惠待遇。

  

  斯大林与列宁等人在一起(资料图)


backchina

 


上兩條同類新聞:
  • 档案/中国34亿人新城谁来住/反美浪潮/义和团为什么兴于北方/《史记》中谁死得最惨
  • 曼哈顿日落/胡适鲁迅柏杨对国人批判/中国人其实是驴/中国痛失南海/武则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