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 站 内 搜 索 □
請輸入查詢的關鍵字:


標題查詢 内容查詢

一言九鼎     
三地風采     
四面楚歌     
五洲學興     
六庫全書     
七七鵲橋     
八方傳媒     
九命怪貓     
十萬貨急     

 
中国股市楼市正经历罕见大裂变/是誰当年力主200海裏經濟專屬區/三峽工程防洪效益評價
發佈時間: 7/25/2016 1:02:47 AM 被閲覽數: 101 次 來源: 邦泰
文字 〖 自動滾屏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收件箱 :  bangtai.us@gmail.com









黑格尔说:中国在本质上是没有历史的,有的只是不断的重复。这个论断没错。



何清涟: 是誰当年力主200海裏經濟專屬區?

 
美國之音 


 2015年4月,美國和菲律賓在斯卡伯勒浅滩(中國所说的黃岩島)舉行聯合軍事演习。(资料照片)
編者按:這是何清涟爲美國之音撰写的评論文章。這篇特约评論不代表美國之音的觀點。轉載者請注明来自美國之音或者VOA。

這次中菲南海仲裁案結果的頒布,雖然並未改變南海局势,但中國却大失形象分。中國方面有不少文章分析“菲律賓南海仲裁案由何而来”,都只模糊地提到“菲律賓执意單方面提起南海仲裁案,实质目的是通過仲裁這種手段將其非法侵占的中國南沙島礁據爲己有,從法律上否定中國的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但對引起這次仲裁的黃岩島沖突却避而不谈。

諱莫如深自有原因。200海裏經濟專屬區這個坑原本是中國政府当年自己挖的。

黃岩島歸屬菲律賓,原本是中國赋權

黃岩島是南中國海的中沙群島涨潮时唯一露出水面的島礁,該島距西沙群島约340海裏,離海南島约500海裏,距菲律賓蘇比克港约100海裏;欧美人稱其爲“斯卡伯勒浅滩(Scarborough Shoal)”,1950年代駐菲蘇比克灣的美國軍隊將黃岩島開辟成爲靶場,1980年後菲律賓政府將黃岩島劃在其200海裏專屬經濟區內。如果想看黃岩島实況,CCTV系列片《南海紀行》第三集重點介紹了該島状況。

中國對黃岩島的領土主權要求源自“先發現”,1977-1978年,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科研隊两度登島進行考察。1990年3月31日,中國在黃岩島上安置了主權標志。

2012年中國衆多漁船進入該島海域,成功將菲律賓軍隊驅退,從此黃岩島歸中國事实控制。

但是,按照中國參與制訂的《聯合國海洋法公约》,菲律賓有權將其劃歸該國經濟專屬區,而中國的先發現權與“自古以来”却不被承認。

曆史有时候會嘲笑人類:某個族群或國家現在面臨的坑,其实是自己当年挖的,因爲曆經十年馬拉松討論後出爐的《聯合國海洋法公约》,其中最重要的200海裏經濟專屬區劃分,乃是中國当年加入聯合國之後,以發展中國家領袖身份高調反霸權主義取得的一項重要成果。

《聯合國海洋法公约》制訂之时未考慮南海问題

自1973年開始,聯合國曾召開三次海洋法會議,並于1982年第三次會議決議通過《海洋法公约》,其时正逢中國初入聯合國,急欲一展發展中國家領袖的大國鋒芒。

新華社旗下的《瞭望東方周刊》于2012年12月刊發一篇《我國參與聯合國海洋法公约谈判始末》,文中介紹:第三次聯合國海洋法會議全部共11期,中國由一位國務院領導牽头,成立了中央層面的谈判領導小組,外交部、國家地质局以及当时歸屬國家地质局的國家海洋局、海軍等單位聯合組成中國代表团,參加第三次聯合國海洋法會議。

整個會議期間,中國與日本之間就大陆架劃界有過正面爭論,但如今成爲東南亚國家沖突的南海问題,在当时却未成爲會議熱點。據中國代表陳德恭回憶,“比如‘九段線’问題,現在很多人認爲它與公约的內容沖突,但当时没有什么國家提出過這個问題,也没有反對意見,甚至还有東南亚國家表示支持。”與南海有關的事情只有1974年第二期會議上,南越代表就西沙、南沙群島有過主權主张的發言,中國代表柴樹藩用“完全是顛倒黑白的無恥谰言”加以駁斥。当时中國關注的重點就是關于200海裏經濟專屬區的劃分。

如今中國主张有領土主權的黃岩島,距菲律賓蘇比克港却只有约100海裏,按《海洋法公约》,該島就在菲律賓的經濟專屬區之內。按道理说,黃岩島的存在,中方代表团成员当初應該都知道。

有件往事今天的中國年輕人不知道,但1980年代 已經成年的中國人不會忘記,菲律賓總统馬科斯及他那風情萬種的夫人是“中國人民的好朋友”,毛澤東的座上賓。這位總统1965年-1986年在任,其时正逢中國在《聯合國海洋法公约》上反霸權(1973-1982年)。按照中共外交慣例,当然不會與這位好朋友去計較什么領土,這類故事太多了,比如毛澤東一聲命令就送了白龍尾島給號稱“同志加兄弟”的越南(1957年),平白將十一段線抹去了两段,成了九段。

200海裏:是中國帶头反霸權主義的成果

当时制訂《海洋法公约》时,對于領海寬度有3海裏到200海裏12種主张,但中國却力主200海裏經濟專屬區的劃分規則。爲什么中國獨獨钟情這一主张?《谈判始末》一文写得非常清楚,当时新入聯合國的中國是抱着反霸權主義、爲發展中國家爭取利益的態度去參會的。對于專屬經濟區的爭执,成爲中國爲代表的反霸權主義的關鍵一役,因爲“海洋大國認爲它應該是公海的一部分,並一度希望用200海裏經濟區的‘优先權’取代發展中沿海國對專屬經濟區的‘主權權利’”。

據中國代表团的几位成员回憶,在發展中國家內部,分爲沿海國、內陆國和群島國家,以及海岸線短、面臨窄海的地理不利國家等不同群體。在当时的200海裏經濟專屬區劃分上,中國是這一主张的堅決支持者,特別是對漁业的保護。中國代表团曾主张在公约中明确規定:沿海國在專屬經濟區內有權管制外國軍事活動和軍事設施,從而保證其漁业和海底勘測活動的安全。在1986年《漁业法》、1998年《專屬經濟區和大陆架》等相關法律中,中國政府强調了捍卫專屬經濟區內漁业资源的態度,同时也表示尊重他國在自己專屬經濟區的權利。所有這些,都成爲今天中國與菲律賓等鄰國海域沖突中,對中國方面不利的國際法律規定,因爲黃岩島離中國的任何一個主權島嶼的距離,都远比菲律賓蘇比克港口的100海裏要远得多。

中國代表自稱当年參會时考慮不夠長远

中國之所以要堅決支持200海裏,則完全是基于当时的利益考量。中國代表团成员陳德恭在《聯合國海洋法公约》相關法律制定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他向記者解釋说:“那时候,中國的漁业水平还不足以開發近海资源。……中國漁民從事大規模远洋捕撈是十几年之後的事。”

曾先後擔任代表团副团長、团長的淩青在其回憶录《從延安到聯合國:淩青外交生涯》中谈到,由于中國堅持支持200海裏的主张,會上曾有一個小的發達國家給他一份材料,詳细計算了建立200海裏經濟區後各國的利益分配,得利最多的是美、蘇、日、英等海洋大國以及海岸線長的發展中國家。這個小國是想提醒中國不要那樣無條件而且强烈地支持200海裏。但淩青说,当时支持200海裏海洋權同反霸權相關聯。那时中國與拉美國家建交,都對這一问題明确表態,“我自己也覺得支持是天經地義的事。”

淩青还谈到,当时,中國在這個问題上處于两難境地。如果支持200海裏經濟專屬區,有損中國在東海、黃海的利益;如果不支持,不僅得罪不少發展中國家,也傷及不少經濟利益。但現在看来,只强調200海裏經濟區具有反對超级大國霸權的一面,“同时也是各國對海洋资源占有權進行重新分配的一面。我們的認识顯然不夠全面”。

事到如今,承認“認识不夠全面”已經無濟于事,況且這些事情並非外交代表团的責任。從1973年到1982年這十年,中國主管外事工作的主要是周恩来與鄧小平。周恩来是個小心謹慎之人,他對代表团的指示当然是以滿足毛爭当世界領袖的愿望爲优先考量,帶領發展中國家反霸權远比區區小島重要。1982年簽约之时,鄧小平也想不到今後中國會有“崛起”的一天,更想不到中國會與東南亚地區的衆多“兄弟國家”陆續反目。

今天的國際秩序是美國在二战之後主導建構並加以維護,奉行道義原則成爲主流,因此,弱势國家可以依靠條约體系讲道理,獲得一定程度的保護。但是,中國却是一個信奉实力原則的國度,弱势时會奉行“韬光養晦”策略,利用規則来保護自身利益;一旦認爲自身變得强大,中國就希望改写規則,比如從2011年開始,將外交原則“融入國際社會”變成了“主導國際規則的制訂”。《聯合國海洋公约》就是中國處于弱势之时,在發展中國家的支持下,爲兄弟國家爭取利益,與西方國家谈判妥協折沖的産物。当中國“崛起”之後,認爲國際間实力對比發生變化,就開始對國際秩序發起沖擊,所谓“規則”之類,在中國政府眼中,是用得着就是規則,用不着时可以擱置不问,與其對待本國法律的態度如出一轍。


hit tracker




经济学家:中国股市楼市正经历罕见大裂变 要小心钱包



商业见地网



对于中国经济面临的困境,很少人知道其问题真正的严重性,中国目前面临的经济困境属于金融危机中的金融危机,叫做超级去杠杆化。

  我是最早利用超级去杠杆化理论分析预测中国债务危机的经济学者,第一篇此类的报告《China's Catastrophic Deleveraging Has Begun》于2012年7月发表在美国的Business Insider,警告中国的房地产将在2015年左右泡沫破灭(让我来准确定义一下什么叫房地产崩盘?房地产崩盘是指房地产价格同比增速坍塌甚至是趋负,以房地产为抵押品或投资标的的融资活动开始出现系统性的债务违约。记住这个定义,连教科书上都没有。《关于房地产崩盘,我的金融经济学诠释》),并促使中国进入超级去杠杆化进程。只可惜到目前为止超级去杠杆化这个概念依然不为中国所熟知。

  超级去杠杆化这个理论很新,在2008年因为美国次贷危机才在欧美引起全方面关注,这包括美联储主席,下到对冲基金操盘经理,还有普通的投资者。去杠杆化还有一个相关的概念叫做“去杠杆化悖论”。大家常常在财经媒体和专家会议里听到看到去杠杆这个词,但很少有人能明白个中奥妙。

  其实去杠杆化的含义很多,有很多不同的类别,但是作为宏观经济研究者,我一般都是关注两个去杠杆化的问题。要讲明去杠杆化首先要讲杠杆是什么东西?

  讲杠杆,有一个很古老的阿基米德的故事,相信大家都知道,阿基米德讲过“给我一个杠杆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整个地球”。这就是杠杆的含义,它可以放大创造力,也可以放大破坏力。人类经济社会的杠杆是什么呢?它其实就是债务扩张,你挣钱的时候可以挣很多,回报率可以有很大,但当经济下行的时候,资产泡沫破灭的时候,亏损也会相当严重,债务杠杆就是放大创造力和破坏力的一种双面刃似的东西。

  我关注的杠杆有两类,一类就是财务杠杆,也就是对于企业来说,它的资产负债表,负债和资产的占比,这是资产负债表端的这样一个杠杆。

  还有一个杠杆就是宏观杠杆。宏观杠杆有很多数据可以观察,我比较关注一个数据,就是银行资产对GDP的占比,通过这个数据来看整个国家的宏观杠杆。

  去杠杆化的意思其实也很简单,无非就是把这个比率降低,这个比率不能太高,就像血压一样,血压不能太低,但如果太高就会带来生命的危险。什么叫经济泡沫?经济泡沫就是资产价格太高,导致经济的宏观杠杆过高。

  还有一个比较流行的定义就是所谓经济泡沫指的是由于局部的投机需求(虚假需求)使资产的市场价格脱离资产内在价值的部分。它实质是与经济基础条件相背离的资产价格膨胀。这个定义不太好把握,“资产内在价值”,“与经济基础条件相背离”,这些描述太定性了,不好量化。不像银行资产对GDP的占比,这个宏观杠杆的数据很好观察,容易量化。

  一、中国的杠杆都在哪,怎么来的?

  其实中国的去杠杆化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叫做资产负债表去杠杆。资产负债表的杠杆是由于中国的经济模式所造成的,因为在2008年之后由于全球的金融危机,导致我们主要的出口市场美国和欧洲的债务压力非常严重,那个时候它们就必须要压制中国对他们的出口。

  中国是外向型的经济,出口不行了,产能就严重过剩,这个时候就必须找到能够从出口那里接盘的东西。工厂做的东西如果不能出口,总得有销量吧,要不就业怎么解决,所以就有一个兜底的问题。

  当时中国政府想出的兜底办法就是做大投资这一块。但我们知道资产在资产负债表的对面就是负债,资产不断扩张也就是负债不断扩张的过程,所以,所有的这些企业都在资产负债表方面进行了一个非常大的杠杆“大跃进”,大量的举债,到现在这个时期就面临着一种资产泡沫破灭的过程,尤其是房地产。

  房价快速上涨的时候,当然怎样加杠杆都好挣钱,但一旦房价涨速下降甚至泡沫开始破灭价格下行了,其所带来的危害也相当严重,所以中国经济整体现在都面临着资产负债表去杠杆化的问题,这个会引发资产负债表通缩,也就是资产价格下沉,从而导致资产所带来的回报无法支付债务相关的各种费用。所以资产负债表通缩就是去杠杆化在企业端的一个呈现。

  除此之外,去杠杆化还有在宏观层面的呈现,那就要看银行资产跟GDP的比例。中国的银行总资产跟GDP的这样一个占比比率在2008年前的两三年内都是维持在200%左右,但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中国的4万亿刺激计划出来之后,直到2012年这个比率迅速飙升到了257%,这个增速是非常惊人的,你就看到那个占比的曲线之前都是比较平缓的曲线,突然一下子就拉上去了了——有点像股票突然被庄家拉上去的感觉,而且这个比率被拉到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前所未有的水平。

  在经济学里有一个派别叫做实证经济学,就是通过对历史数据的研究来发现经济的规律.国际清算银行做过一个研究项目,通过对现在14个发达国家在过去140年左右的这样一些债务数据和货币发行数据做了一个研究,发现了这么一个规律,一旦银行资产对GDP的占比增速过快,且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那么它预示着金融危机爆发的可能性就相当高了。

  所以,中国在宏观经济层面的杠杆也已经到了可以引发金融危机的地步了。上面说了那么多,主要是讲中国经济去杠杆化在微观层面和宏观层面的表现。

  二、什么是超级去杠杆化

  超级去杠杆化其实是一个实证经济学的概念。从历史经验来看如果一个国家的银行总资产/GDP占比增速过快,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个国家就极有可能启动超级去杠杆化。债务融资分为三种:对冲、投机、庞式。对冲融资,其收入可以支付本息。投机融资,短期内收入只能偿还利息而不能偿还本金,必须债务展期。庞式融资,收入连利息也还不上,债务不断叠加,必须再融资或变卖资产/抵押物。

  超级去杠杆化的触发点就是经济体融资活动中投机融资和庞氏融资比重相当大,当这个比重达到一个零界点,资产/抵押物价格会出现大面积大幅度的跳水(Haircut),坏账大面积产生,信用/债务链条全面断裂,银行遭受重创,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实证经济学就像老中医号脉一样,超级去杠杆化就是给目前中国经济号脉的结果。

  再讲一个故事,更能把超级去杠杆化说明白。美国林务局曾经是一个非常高效的政府机构,然而1910年的爱达荷超级野火火灾改变了一切。那场火灾烧毁了300万英亩左右的林地,造成了至少85人丧生。此次火灾震动朝野,自此美国林务局就开始把主要精力从伐木管理上转移到了扑灭野火上来。可怕的是没有人意识到野火在林区的生态平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些野火对于维护美国西部的林区生态健康至关重要。比如有些耐阴的林木如果没有野火定期的来清理一下就会过分增长。美国林务局数十年如一日的压制野火使得许多林区树木密度过大,一片片面积巨大的森林因此长成了超级火柴盒,一旦起火破坏力惊人。这一切终酿苦果,如今美国每年用来扑灭野火的费用高达200-1250亿美元之巨,美国成了超级野火频仍的国家。

  经济衰退就像野火,定期出现,把那些庞氏融资或是投机融资的经济体毁灭掉,如果拼命压制经济衰退,就像拼命压制野火,最后就会酿成超级野火。

  2008年全球金融海啸爆发的时候,中国本来要陷入经济衰退的,但被中国政府用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阻止了,结果中国眼下将要面对的债务危机会是所有金融危机中最厉害的一种——超级去杠杆化。超级野火就是超级去杠杆化的完美比喻。超级去杠杆化三四十年难得一遇,这是中国资本市场罕有之大裂变。

  三、超级去杠杆下的银行业和房地产

  目前A股气势如虹,但银行股的市盈率依然是最低的,可以说是“沉而不涨”,因为超级去杠杆化对信贷主要来源的银行业打击最大,市场虽然狂热,但在这一点上确是清醒的。

  平时我经常看那些大的欧美金融机构的研究报告,目前看空中国银行(601988,股吧)股的倾向在国外的投资银行还有对冲基金里面还是很普遍的。其实不光是看空中国银行股,整个亚洲银行股都是被看空的,这也不是中国的银行股的问题,整个亚洲新兴市场都是这样的。

  为什么会是这样?这其实也就是杠杆的问题,杠杆就像血压一样,血压太高必然要降下来,但降下来的过程中会对你的资产(造成影响),因为你要通过抛售资产来偿还债务。这样的话资产就会有一个下行的压力,对银行的盈利,对银行在资产负债表端的表现都会非常糟糕。

  关于这点我可以讲一个故事方便大家更好理解。可能讲一个国家很复杂,那我就讲一个村吧。这个国家有这样一个村子,这个村子风景非常的优美,环境特别好,突然有一天有很多外地游客发现这样一个世外桃源的地方,他们想要逃离工业化的环境,就开始在这个村子里买房子,置办房产。村子里的人就开始注意到了,村里的房子从500元钱变成5万元,马上到50万元了,村里人的热情就来了,开始把自己多少年的积蓄统统拿出来造房子卖给这些外地人。

  后来越来越多的外地人就慕名而来买房,多到什么程度呢?村里人把自己的棺材本拿出来造房子都不够卖了。这时候你就要到村外面找人借钱给你发展房地产,卖给这些外地人。

  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加杠杆的过程,早些时候你本身是自有资金没有杠杆,拿自己的棺材本造房子发展房地产,没有杠杆,是自有资金,但是到往后开始借钱杠杆就开始加了,但开始加也不是问题,因为大家慕名而来,来的人很多,借款搞地产也满足不了这些人的需求。所以这个时候你加杠杆是没有问题的,你可以支付这些债务成本。

  这个过程其实就是一个融资的转换过程。开始叫做对冲融资,是指自己投资投入的项目所产生的回报完全能够支付债务成本,还有利润挣;然后到下一步叫做投机融资,那时你就要进行债务展期了,因为你借的是中短期的债务,但房子是一个长期的投资项目,你就要进行债务展期,当然你也能够维持这个债务,但发展到最后呢,你发现增加的这些杠杆还是满足不了需求,那就开始加大杠杆。

  到最后呢,外边的人一看这个村房子太好卖了,全都加入进来开发房地产了,这时候你会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开头房子不愁卖,现在这么多人都来卖房子了,这个时候你就开始愁卖房子。本来一个房子挂到市场上一个星期就卖掉了,后来发现几个月、半年、一年都卖不出去,这时候就出现什么问题呢?这时候在不知不觉的无意识的过程中,房子这样一个资产泡沫已经开始趋向破灭了,这个时候你就会发现自己已经开始应付不了债务成本了,必须借新债来还旧债。逼到这个地步,就由投机融资又转换成了庞氏融资。

  一个国家如果在它的整个经济活动中,庞氏融资和投机融资的占比相当大的时候,那它只有一个办法,破产或抛售资产来支持这个债务链条。这就对资产形成一个巨大的卖压。比如说古代的一些人穷了,就要把家里传世的玉白菜也拿出来典当了,你典当的话,你知道,5万元的劳力士表可能1万元都典当不到,就是这样一个资产加速贬值的过程。这样一来对资产,对房地产,对厂房,对企业会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这样一个资产加速贬值的过程就叫做债务通缩。

  那么超级去杠杆化对楼市究竟有怎样的重大影响呢?

  我看了招行的一个研究报告,因为招行的私人银行在国内做得最好,所以它中国富人数据特别多。在中国富人里面,房地产在他们财富的占比非常高,好像有70%左右。

  所以,房地产泡沫如果真的破灭的话,对这些人的财富影响相当大,资产缩水,而且问题不止于此。因为这些富人很有可能把自己的房地产到银行或其他融资机构做抵押,然后进行消费或投资,这本身就存在杠杆,这样的过程对楼市就是毁灭性的,如果你这个房子是自住的话无所谓,跌就跌,但如果你作为一个杠杆的债务融资的抵押品它的破坏力就会相当大,所以,去杠杆化对房地产的影响是非常不利的。

  四、超级去杠杆化的症结所在

  现在中国经济面临的困境的本质是什么?借用美联储的术语来讲,中国现在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抵押品链条的系统性断裂和内生性货币的坍塌。抵押品链条很简单,你去银行借债或者去借高利贷,不管你借什么债务,别人不会平白无故借钱给你。

  比如你有房子或者你家有一些祖传的珍宝,总之你都得有这样一些有价值的东西,这些是什么东西?抵押品。你不存在这些东西,别人是不会借钱给你的。所以,这就叫做抵押品链条,它是维持整个债务融资机器良好运转的润滑油。

  现在中国的最重要的抵押品是什么?是房地产,因为在银行的债务中50%都是和房地产有关的,所以,如果一旦是房地产破灭,本身不是房地产的危机,房地产的危机本质是债务问题,债务出了问题房地产肯定会出问题,因为它是债务的抵押品,是融资的抵押品。所以,现在的一个问题是抵押品链条开始断裂了,整个债务融资要宕机了。

  还有一个是内生性货币的坍塌。什么是内生性货币呢?咱们的货币供应有两大块,一大块是外生性货币,外生性货币其实就是中央银行制造的这样一种信用凭证,这叫做法定货币。还有一种就是这样一种资产或债务的证券化,然后金融机构对这些证券进行买卖交易的这样一个过程所制造的大量货币供应。这个我可以讲一个例子你就明白了。

  央行印钱很简单,这是钱,所以这个叫做外生性货币,内生性货币什么东西呢?比如说我欠了银行1亿债务,但是我有10亿的房地产,那我就跟银行做一个交易,我说我欠你这1亿的款项,不过现在资金周转有点问题,但我有10亿的房地产,那么我们可不可以把这1亿的到期债务进行再融资。我知道银行不愿再借给我了,那你可不可以找一些比较有钱的投资者或者机构来认购,我要发行2亿的这样一个债券,1亿我还给你,1亿我再做周转。

  我凭什么发行这个债券呢?我有10亿的房地产,当你这些机构投资者看到我有10亿的房地产,你不会担心我的偿还问题了,大不了我到时候把这些房地产拍卖,我可以偿还债务。所以,银行就答应把这2亿打包成债券,理财产品等等各种各样的金融产品这样的东西,然后把它去卖给别的银行,别的基金,别的富人。那你看到这样一个债务,这样一个资产,它就被打包成了证券了。

  证券在这些机构中买卖,又形成货币供应。这个证券,比如说其他银行可以接受这个证券作为抵押,你这两亿的证券,你可以在我这里抵押,我再贷你 1.8亿。所以它就这样循环,又造成了货币供应,这种货币供应的过程就叫做内生性货币,它虽然是很深奥的一个概念,但是很好理解的一个东西。

  现在中国的问题就是,人民银行的政策包括逆回购,正回购,还包括常设借贷便利(SLF),所有的这一切操作的都是外生性货币这一块,内生性货币它没有操作,为什么?房地产完蛋了,内生性货币要完蛋了,因为主要的内生性货币在中国来讲,他都是通过房地产这个资产去打包债务的。

  房地产完蛋的话,内生性货币就要出大问题,所以,中国的银行现在要做的问题就是要防止内生性货币的坍塌,也就是阻止信用再造货币的这个体系的坍塌,防止这个抵押品链条的破裂,这就是央行要做的事情,其他不管你做什么东西,取什么SLF之类好听的名字,债务置换也好,降息降准也好,如果你看它没有解决这个抵押品价格的问题,也就是资产价格的问题,它没有解决内生性货币的问题,它就完蛋了。

  我再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更好理解了。比如,你爷爷要给你一件东西让你做选择,但你这一辈子只能做一次选择。什么意思呢?你爷爷可以给你一张可以养得很肥的信用卡,也可以给你一个压岁钱,你要哪个?有点心机的人都会要信用卡,为什么?信用卡可以养得很肥,但你这个压岁钱不管是一千还是两千到最后这个压岁钱都是一个“减肥”的过程。

  所以,央行搞的所有的这些传统货币政策都是压岁钱(外生性货币),没有用的;现在是央行要搞一个信用卡(内生性货币),你可以把它养得很肥,你可以不靠你爷爷了,甚至你信用卡养得很肥的时候,你无所谓压岁钱了,你可以不去给你爷爷拜年了,所以,就是现在中国的货币政策需要转向到内生性货币。

  现在的问题是,中国的债务窟窿太大了,压岁钱没有用了,你给我一次压岁钱不够用了,我可不可以这样跟爷爷讲,爷爷你把这五十年的压岁钱都一次性给我吧,这个是没有用的。

  货币供应是经济的心脏,中国经济的心脏正在坏死,急需移植。发力于内生性货币的量化宽松就是做这个移植手术的。目前的降息降准都是在过去坏死的心脏上修补,都是贻误心脏转移的战机。鉴于量化宽松在中国被严重妖魔化了,这里我先不用量化宽松理论来解释,我用邓小平的逻辑来说明问题。我想引用邓小平的一句话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我只讲猫的逻辑。

  猫的逻辑就是说,现在中国遇到的问题主要是内生性货币的坍塌。其实要从中国的历史来讲,中国在改革开放初期是不太需要考虑内生性货币的,因为在中国改革开放的这些年里特别是八十年代后的十几二十年的这段时间,中国的出口增长,特别是经常账户顺差,增长速度是非常快的,所以那个时候通过外汇占款的形式来发行货币就已经够用了,在高峰时期占到了80-90%,不需要考虑内生性货币,就是说爷爷发压岁钱都使不完,没有必要再考虑内生性货币。

  现在压岁钱不够花了,信用卡又没养肥,问题就大了。

  五、人民币贬值与去杠杆

  在超级去杠杆化的前提下,人民币的战略性贬值就显得尤其必要。

  2013年我就开始讲人民币要进行战略性的贬值。贬值有两种,这也是从去杠杆的原理上看的,在债务金融里面,货币贬值是可以起到去杠杆化的这样一个效果,很简单比如说中国目前的外部债务就超过一万亿美元,我一贬值你的债务压力会小很多,这是很开心的事。所以这是一个角度,通过贬值来去杠杆,还有一个贬值不是去杠杆,也就是去杠杆悖论的问题。我这个经济和企业杠杆已经很高了,我通过卖资产来去杠杆,结果好家伙我一卖,这个房子的下降的百分比超过了我的想象,结果我杠杆没有降,因为我还有房子没有卖,杠杆率反而更高了。就像有时候退烧一样,吃了药反而烧飙得更高了。这就是杠杆化悖论,你想降杠杆,但杠杆率更高,这就是一个悖论。所以,有一种人民币它贬值就不是去杠杆,它不但没有去杠杆,反而更高了。

  所以,这个人民币贬值有两种,一种就是去杠杆的贬值,一种就是加杠杆的贬值。

  问题是你要想人民币的贬值是前一种,你必须要由国家,像中央银行和外汇管理部门主动进行战略性贬值来达到这样一个去杠杆化的目的,因为如果你把这样一件事交给外部的投资者,他们不在乎去不去杠杆,他们只在乎最后他们能够锁定多少利润。

  人民币贬值如果是降压药那是一件好事,如果吃了以后血压升得更厉害就不是一件好事,后者更多的是经济硬着陆造成的,如果经济硬着陆了,人民币贬值肯定相当厉害,所以我们不能把这个东西交给外部的投资者。

  六、公共债务和去杠杆

  前面讲的主要是私营部门去杠杆的问题,其实现在去杠杆化,不光是地方政府的去杠杆化。

  去杠杆化在中国有三个部门,一个是政府部门(公共部门),一个是私营部门,一个是国营部门,这三个部门都需要去杠杆化。中央政府就相当于爷爷一样,这三个孙子出了问题都要来找爷爷,爷爷先顾谁呢?所以前一阵子两会期间不是中国建设银行(601939,股吧)行长张建国说我们银行也是弱势群体嘛,这无非就是在“爷爷”面前用眼泪打动“爷爷”,就是说爷爷你先照顾我吧。但是在解决杠杆化的过程中,你这个心是不能凭感情的,你是要按规律办事的。

  三月份有一个传闻在业界传得非常响,就是地方债务置换,而且标题吓死人,10万亿债务置换——中国式旋转门量化宽松,我当时看了吓一跳,10万亿这可不得了。仔细看了一下内容,它就是把地方债务,具体的操作细节还没有出来,说是要央行买单,对这个我自己是很抵触的。

  我认为在去杠杆化的过程中,不能搞“首长先撤”,这是非常危险的。为什么非常危险呢?因为在经济学里面,部门可以分成生产部门和非生产部门,会计学里也有讲成本中心和利润中心的问题,现在问题政府是成本部门,是非生产部门,如果你让非生产部门先跑,生产部门出事的话,整个就完蛋了,这个用一个比喻讲,非生产部门就是坐大轿的,生产部门是用来抬轿的。如果抬轿的全完蛋了,坐轿子的根本就不存在了,你就坐地上了。所以,现在我认为是不能搞这种量化宽松,所谓的十万亿量化宽松,先让地方政府解套,是万万不可的。因为融资要讲融资空间,不是有劣币驱逐良币,恶性债务也会驱逐那些良性债务。什么叫做良性债务,就是私营部门的债务去杠杆是整个中国经济去杠杆的关键。你要把去杠杆化的努力的方向转到私营部门上来。

  如果搞10万亿的量化宽松来帮地方政府债务解套的话,整个公共部门也许杠杆降下来了,但是对整个宏观经济来讲,它的债务是继续恶化的,因为其实地方政府的债务存量太大了,10万亿以上,到最后的最后,无非是中央银行直接或间接买单,你说我没有直接买单,我找国开行或者什么政策银行去买这些债券,然后你再来我央行这儿,我们关起门来搞再融资,老百姓(603883,股吧)也不知道,因为你不透明,但这么一个大存量的债务,最终肯定是中国人民银行进行间接的(我就不说直接了,因为太难看了),通过“代理服务器”来买单,所以,最后整个这个杠杆是加到了私营部门。私营部门就是抬轿子的,如果抬轿子的死了,坐轿子的有轿子坐吗?

  绝对不能让首长先撤,这个时候你要让抬轿的先撤,留得抬轿的在,早晚有轿坐。

  七、超级牛市和去杠杆

  都说中国经济景气不济,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的财富沉淀巨大,这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根据中信银行(601998,股吧)和中央财经大学联合发布的《2012年中国私人银行发展报告》,中国超富人群数量近年来迅猛增长,总量将由2006年的36.1万人增长到2015年的219.3万人。同时,超超富人群数量也由2006年的1万人增长到2010年底的3.2万人。

  与此同时,超富人群总共持有的可投资资产从2006年的10.4万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30万亿元,预计在2015年,这个数字将达到77.2万亿元。可投资资产规模在1000万~2000万人群中,投资性房地产净值占其可投资资产的比例高达70%以上。

  而如今房地产泡沫正在破灭,这意味着中国富人有数以10万亿元以上的财富需要另寻出路,除了楼市,股市就是中国最大的资金池,这笔海量资金除了陆续杀进股市,还真没有别的地方好去,试问鲸鱼不在海洋里游泳难道去江河湖泊里徜徉吗?而且经济景气和股市没有明显正相关性,所谓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是一种肤浅的误读。美国金融海啸之后,百业凋敝,股市却牛了六年以上,这就是“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的悖论。

  股市是超级去杠杆化的工具。过去这许多年,好多个人,家族,或企业发现踏踏实实的经营打拼,日子捱得太苦了,见房价闭着眼睛往上涨,就把能周转的钱都投进了房地产市场(有不少靠实业打下江山的企业就这样华丽转身的成了房地产商,好多像苏宁,中粮集团这样大跨界搞地产的),后来看见影子银行里利息收入高,又投去做了影子银行,到如今房地产和影子银行都要硬着陆了,当初投进去的钱不少是借的(所谓的杠杆资金),这一下不得了,发现自己被套牢了。

  资产泡沫玩大了的中国经济怎么才能解套?除了房地产,影子银行,中国最大的资金池就是股市了。正好,沪港通通了,国家推出了很多对股市利好的政策,人民币国际化,IPO等等,炒作的题材很多。通过杠杆资金把股市拉起来,那些在房地产和影子银行里被套牢的企业和机构就可以解套了。

  从金融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任何经济活动,不管是生产,还是投资,都可以看作是债务融资活动。债务融资方式分三种:对冲、投机、庞式。对冲融资,其收入可以还本付息。投机融资,短期内收入只能支付利息而不能支付本金,必须债务展期。庞式融资,收入连利息都支付不起,债务不断叠加,只有以债养债或者抛售资产。可以看到,影子银行和房地产市场已经被庞氏融资主宰,泡沫开始破灭,为今之计,只有通过举债拉高股市才能从影子银行和房地产市场的债务泥沼中脱身。

  股市急速崛起成了整体中国经济去杠杆化的一条捷径,这就是2015年A股疯牛的逻辑。A股疯牛引爆了超级股灾,但这不代表股市这条路已经走不通了,事实上股市这条路必须走通,哪怕是血流成河--超级股灾还不够惨吗?超级去杠杆化一般都是十年左右,再加上中国未来将推出量化宽松,中国有10年左右的时间去打造这个超级牛市。

  什么是超级牛市呢?让我来定义一下:根据十八大报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来估算,2020年中国GDP可能达到100万亿元人民币,假设届时中国达到印度的证券化水平(年底股市总市值对GDP的占比)--135%,那么A股总市值将高达135万亿元。目前是47万亿左右,还有差不多翻3 倍的空间。2020年中国A股总市值达到135万亿元左右,那就是超级牛市,因为只有这样股市才能为中国的超级去杠杆化起到积极的作用。超级牛市的任务就是为了超级去杠杆化中的中国承担主要的融资增量。

  2020年中国A股总市值达到135万亿元左右,超级牛市就成立。超级牛市就是一场金融抗战,我们现在很惨(现在A股很危险,但是看远一点很美,不要在那一天来临前倒下,等待2020年见证诺言),但还没有输。

  八、中国也可以搞量化宽松

  最后,就是中国会有类似于安倍经济学的大规模经济刺激出现。在安倍经济学的发力之下,2013年日经指数重返14000点,全年创下57%的涨幅,为1972年以来最好表现。安倍经济学里最重要的就是日本央行的量化宽松(QE),而过去几个月来关于中国启动自己的量化宽松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比如交银国际三月底就表示,不能排除中国央行直接购买中长期债券(QE)以实现降低中长端利率目标的可能性。

  周小川在最近的博鳌论坛上也说如有必要,中国也会搞QE,这和以前坚决否定QE的口气迥然不同。国内许多券商的经济师和国外的不少投行也一再表示中国有搞量化宽松的可能和必要。去年八月我在联合早报撰写《化解中国地产危机的美国经验》一文呼吁中国模仿美国启动量化宽松救市,之后发表多篇文章阐述中国该如何量宽,一路以来都是骂声累累,说量宽是损招毒招,一时间让我有冒天下之大不讳之感。

  所以当今天我看到李克强(专题)总理在和金融时报总编LionelBarber的访谈中讲到:“我目前还是半信半疑。因为在推动量宽政策的时候可能是鱼龙混杂,什么都能够在汪洋大海中生存下来,现在还很难预测一旦量宽政策退出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美国最近对于是否加息,虽然没有更多的争论,对加息的时间也不确定。坦率地讲,实施量宽政策是比较容易的,无非是印票子,但是世界金融危机乃至导致经济复苏低迷的结构性问题怎么解决?还是需要通过结构性改革。在这方面不少国家没有迈出大步子。当然,就像病人生病一样,我们先得给他吊水,打抗生素,否则治病的时间可能都没有了,但是总有一天要撤掉激素,撤掉抗生素,让他自己的肌体能够正常恢复。所以我不反对量宽,但是我认为更重要的还是进行结构性改革。”,我非常欣慰。

  李总理提到“就像病人生病一样,我们先得给他吊水,打抗生素,否则治病的时间可能都没有了”还有“我不反对量宽,”,这和以前对量宽的口径截然不同,中国离量化宽松越来越近了,我之前因为呼吁搞量宽挨的骂也就轻如鸿毛了。

  中国如果搞量宽,当量会非常大。中国光需要置换的地方政府债务就在十万亿以上,还有银行系统和影子银行的房地产相关债务也有数十万亿,由此推算,一旦中国搞量化宽松,规模至少在10万亿以上。量化宽松一来,A股就会和日股美股那样呈现超级大牛的局面。量化宽松是A股超级牛市最强有力的背书者,中国的10万亿级别的量化宽松不出则以,一出必让安倍经济学黯然失色。美国的量宽行将就木,日本的量宽已成强弩之末,而中国的量宽蓄势待发,到时候A股会成为全球股市最闪亮的焦点,正所谓“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综上所述,中国正在经历三四十年难得一遇的超级去杠杆化,这是中国资本市场罕有之大裂变。中国央行未来极有可能推出大规模的资产购买计划(量化宽松),以房地产为代表的固定资产泡沫将平稳的破灭,而A股将艰苦卓绝的铸造一个超级牛市,以为十年左右的超级去杠杆化提供坚实的融资管道支持。

  本文作者:吴裕彬,经济学家,微信号:公民经济学家吴迪





王維洛:三峽工程防洪效益評價上的九十度轉身


民主中國 

 
——從“要是有了三峽工程,何愁長江洪水逞兇狂”到“武漢被淹城,三峽工程絕沒有幫倒忙”。

1998年長江發生所謂世紀洪水時,三峽集團總經理陸佑楣對媒體說:“要是有了三峽工程,何愁長江洪水逞兇狂”。2016年6月底7月初,漢口站出現1949年以來第四最高洪水位,武漢被淹。對三峽工程的防洪效益則有“三峽工程絕沒有幫倒忙”的說法。這是對三峽工程防洪效益評價的九十度的轉身。今天可以確切地說,三峽工程的錯誤和黃河三門峽工程的錯誤如出一轍,都是專制極權體制下官僚意志作祟,違背自然規律,不尊重科學,沒有真正的民主決策的結果。歷史將證明,三峽工程的命運也難逃脫三門峽工程失敗的命運,只是災難的浮現需要較長的時間而已。
http://mzzg.org/UploadCenter/ArticlePics/2016/28/2016715sanxiagongcheng.gif
2016715sanxiagongcheng.gif (600×400)

“三峽工程絕沒有幫倒忙”(網絡圖片)

1998年長江發生所謂世紀洪水時,三峽集團總經理陸佑楣對媒體說:要是有了三峽工程,何愁長江洪水逞兇狂。可見在陸佑楣心中,三峽工程防洪效益之大。2016年6月底7月初,漢口站出現1949年以來第四最高洪水位,武漢被淹。對三峽工程的防洪效益則有“三峽工程絕沒有幫倒忙”的說法。這是對三峽工程防洪效益評價的九十度的轉身。

一、2016年6月30日至7月10日三峽工程的水位和出入庫流量

2016年07月08日中國青年報刊登了《四問三峽大壩:武漢洪災和三峽工程有關系嗎?》的文章。文章一上來就給出了三峽水庫在6月30日、7月月1日、7月月2日14時的入庫和出庫流量,以及作為對此的6月10日的數據,用來說明三峽工程在這三天中起到了攔蓄洪水、減小下泄流量的防洪效益。數據如下:

長江一號洪峰時三峽水庫出入庫流量
日期 入庫(立方米/秒) 出庫(立方米/秒)
6月30日14時 31000 29900
7月01日14時 50000 31000
7月02日14時 39000 30300

6月10日(平時) 18000 20000

從這張表中看到,三峽工程在6月30日14時削減下泄流量1100立方米/秒,7月01日14時削減下泄流量19000立方米/秒,7月01日14時削減下泄流量8700立方米/秒,起到了三峽工程攔蓄洪水的效益。

其實這張表只呈現了三峽工程攔蓄洪水的表面最靚麗的一面,特別是7月01日14時把入庫流量從50000立方米/秒削減到31000立方米/秒。其實7月1日14時三峽入庫流量達到50000立方米/秒後則轉退,到7月2日8時入庫流量只有40000立方米/秒。洪水流量50000立方米/秒剛達到常年洪水流量,按照規劃,三峽工程不應攔蓄這樣的洪水,這樣做會增加泥沙淤積。

但是兩天之後,三峽水庫就采取了不同的運行方式。為了讓讀者有個全面了解,把這張表的後面幾天的資料也補充完整(根據長江水文局的資料):
日期 入庫(立方米/秒) 出庫(立方米/秒) 凈出庫(立方米/秒)
7月03日8時 34000 29200 4800
7月04日8時 26000 29000 -3000
7月05日8時 22000 29700 -7700
7月06日8時 20000 30000 -10000
7月07日8時 20000 25000 -5000
7月08日10時 28000 21700 6300
7月09日8時 25000 21100 3900
7月10日8時 21000 20300 700

從7月4日起到7月7日,三峽工程的出庫流量均大于入庫流量,增加了下泄流量,從而增加了大壩下游地區包括武漢的洪水壓力。特別是7月6日人為增加下泄流量10000立方米/秒。如果說7月01日14時削減下泄流量19000立方米/秒,削減了近4成的洪水流量,是發揮三峽工程的防洪效益,那么7月6日人為增加下泄流量10000立方米/秒,將下泄流量增加50%是人為增加了下游洪水風險。既然講三峽工程發揮的防洪效益,那么也要講三峽工程人為增加下泄流量的洪水風險,不能只講過五關斬六將不講敗走麥城。

7月6日上午李克強來到武漢,先到青山區長江幹堤倒口湖堤段管涌現場,然後到長江幹堤龍王廟段,李克強看到的是長江在武漢處的高水位,這是三峽工程先攔後排的結果。李克強在長江大堤上說:抗洪靠大堤。黃萬裏教授遺屬中寫道:抗洪靠大堤。1998年參加三峽工程可行性論證擔任防洪組顧問並拒絕簽字的陸欽侃先生是這么說的,“長江抗洪靠大堤”,五十多年前在毛澤東面前陳述反對建設三峽工程的李銳先生也是這么說的,“長江抗洪靠大堤”。只是三峽工程的主上派說:“要是有了三峽工程,何愁長江洪水逞兇狂”。

1998年長江洪水,半年多前(1997年)三峽工程剛完成了大江截流,三峽大壩還沒有開始澆築,三峽公司總經理陸佑楣向媒體說:“要是有了三峽工程,何愁長江洪水逞兇狂?”2005年三峽大壩封頂,從那時候起,長江洪水似乎應該成為歷史。

三峽工程可行性論證指出,三峽工程的防洪效益是“把下游河段十年一遇的防洪標準提高到百年一遇;在配合分洪措施的情況下,可以抵禦千年一遇的特大洪水。”

2016年三峽工程已經建成,所缺只是1997年應該建成投產、至今尚未投產的升船機,還有已經搬遷但是尚未安置的140萬工程移民。三峽大壩下游河段的防洪標準都因為有三峽工程的防洪效益而從能防十年一遇的洪水提高到防百年一遇的洪水,配合分洪措施,可以抵禦千年一遇的特大洪水。

2016年6月、7月長江中下游出現的洪水,就洪水流量來說,還達不到二十年一遇的洪水。7月8日8時,武漢漢口水文站站水位達到28.36米,居歷史最高水位排序第5位,比1954年的29.73米、1998年的29.43米、1999年的28.89米和1996年28.66米要低,但是洪水水淹了武漢,還淹了下游其他許多地方。可見三峽工程的防洪效益是極度誇大的。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防洪減災專家程曉陶對此有一個中肯的評價:“武漢被淹城,三峽工程絕沒有幫倒忙。”從“要是有了三峽工程,何愁長江洪水逞兇狂”到“武漢被淹城,三峽工程絕沒有幫倒忙”,這是對三峽工程防洪效益評價的一個九十度轉身,但還不是一百八十度的轉身。

二、水庫和防洪

世界上的絕大多數水庫大壩工程主要目標不是防洪,而是發電或是供水。那么水庫是否可以用來防洪?回答是肯定的,但是要滿足具體的技術要求。首先是水庫的庫容、特別是防洪庫容要大。水庫的總庫容與壩址處常年平均流量之比以及水庫的防洪庫容與壩址處常年平均流量之比是最重要的技術指標。通俗一點說,水庫的庫容能否裝下河流一年的水量。

北京的官廳水庫是中和人民共和國建設的第一座水庫大壩工程,水庫總庫容41.6億立方米,可以容納永定河兩年的水量。埃及的阿斯旺水庫,能裝下尼羅河一年半的水量。黃河三門峽按照原設計也可以容納一年的水量。

而按照官方公布的數據,三峽水庫的總庫容393億立方米,防洪庫容221.5億立方米只占長江壩址處的流量的百分之八和百分之五。因此從技術上來說,三峽工程的防洪效益是很有限的。

水庫能夠防洪地第二個技術條件是,中長期的氣象預報要準確。在目前的科學技術水平下,中長期的氣象預報的準確率還不高。在未來相當長的時期內,一個更本性的改變也不可能出現。

水庫能夠防洪地第三個技術條件是,水庫的有效庫容分配不存在矛盾,也就是說,興利庫容和防洪庫容不存在矛盾。興利庫容就是用于發電、航運的庫容。三峽水庫的總庫容393億立方米,死庫容171.5億立方米,有效庫容221.5億立方米。221.5億立方米的有效庫容中包含了防洪庫容221.5億立方米和興利庫容165億立方米,這裏有165億立方米的庫容是重復計算的。在興利庫容和防洪庫容重復計算的情況下,水庫是難以完成防洪任務的。這就會出現賀衛方教授所說的情況,“當年論證三峽大壩的好處就是可以有效地控制下游水量。現在的情況正好反過來:下游幹旱時,大壩需要蓄水;下游鬧水災時,三峽卻需要泄洪!”因為發電、航運和防洪使用的同一庫容,而發電等經濟利益對于三峽工程的真正所有權者長江水電股份公司來說往往是更為重要,對老百姓來說三峽工程是逆調節,對長江水電股份公司來說是正調節。

三、從三峽工程蓄水位的更改看三峽工程的真正防洪效益

都說三峽工程是中國人的百年夢想,從孫中山到毛澤東到鄧小平。其實孫中山三峽建壩的目的是改善航運條件,順帶發電。這個壩是低壩。三峽大壩下面的葛洲壩工程是孫中山三峽工程夢想的實現。第一個提出要在三峽建壩卡住長江洪水的是毛澤東,當時林一山向毛澤東介紹長江流域規劃,要建許多水庫大壩。毛澤東要畢千功于一役,認為在三峽建壩能一勞永逸地解決問題,林一山也附和毛澤東的觀點。之後中國政府請來蘇聯專家幫助做規劃,工程目標很明確,要能卡住長江洪水。一直到1992年全國人大批準三峽工程,三峽工程的正常蓄水位經歷了巨大的變化:

蘇聯專家:海拔265米;

林一山:海拔235米;

周恩來:海拔200米;(1958)

林一山::海拔200米,195米和190米

華國鋒:海拔200米

水利部:海拔150米

水利部:海拔128米(預備方案,如果150米方案不能通過)

鄧小平:海拔150米

重慶市委:海拔185米

全國人大:海拔175米

三峽壩址處的常年水位為海拔62米。正常蓄水位海拔175米,最大擡高水位113米;鄧小平批準的正常蓄水位海拔150米,最大擡高水位88米;蘇聯專家提出的正常蓄水位海拔265米,最大擡高水位203米。擡高水位越大,水庫庫容越大,防洪效益越好,反之,防洪效益越差。

可是從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到1992年,正常蓄水位在海拔265米到海拔128米之間變化,唯一不變的三峽工程的所謂防洪效益,這就說明這個防洪效益就是一個大騙局,最大的受騙者是鄧小平。

四、不能告訴老百姓的錯誤

三峽水庫防洪庫容221.5億立方米是錯誤計算的結果。2000年4月1日參加三峽工程論證,負責三峽工程初步設計的張光鬥給國務院寫信,談到三峽的防洪庫容計算出錯的問題。5月17日國務院三峽建委副主任郭樹言與張光鬥做了長時間交談。張光鬥在信中寫道:“三峽的防洪庫容問題可能你們知道了,沒有那么大。這個研究是清華作的,錢副主席知道後(指錢正英),把長江水利委員會找來問,他們也承認了。這也可以解決,無非把水位降到135米,影響幾天航運。但這件事在社會上公開是不行的。”即使張光鬥不把這個錯誤告訴公眾,事後的洪水也會將其廣告天下的。

黃萬裏教授去世之後,其後人努力地盡自己的能力去完成前輩未竟的事業,其中最大的成果之一就是指出三峽水庫防洪庫容計算中的重大錯誤。利用谷歌地球的功能,將三峽水庫長江幹道分切成220個斷面,在每個斷面上他們測量出水庫的截面,然後再計算兩截面間的長度,最後計算水庫防洪容量。得到的結果是三峽水庫長江幹道的防洪庫容為152億立方米,比官方公布的小許多。

但是中國政府現在仍然使用三峽水庫防洪庫容221.5億立方米這一數據。其實,此防洪庫容221.5億立方米非彼防洪庫容221.5億立方米。

三峽工程可行性論證的防洪庫容是所謂的靜態庫容,而現在的防洪庫容是所謂的動態庫容。兩者的區別就是靜態庫容是根據高峽出“平”湖的狀態來計算的,而動態庫容是根據高峽出“斜”湖的狀態來計算的。

全國人大批準三峽工程後,三峽庫區在海拔175米的地方標出了一條紅線,標明175米,稱為移民紅線。紅線以下的居民為三峽工程移民,必須搬遷,後靠安置,在175米以上地區建造新居。按照毛澤東“高峽出平湖”的詩句,三峽水庫是一個沒有水面坡降的平湖,大壩前水位海拔175米,水庫庫尾的水位也是海拔175米。據此計算,三峽工程防洪庫容221.5億立方米。這是計算錯誤的結果。

現在改用動態庫容,就是說在移民紅線以上還有一大片水庫淹沒區,把這個庫容加上去,就有了221.5億立方米。可是在這動態庫容區內還有許多新建的移民新居。中國政府也沒有把動態庫容的淹沒線標出來告訴大家,但是已經有移民後靠搬遷了四次。

五、周建軍教授談三峽工程的防洪效益

在武漢被淹的半個月前,清華大學水利系教授周建軍接受澎湃新聞的采訪,主要談了三峽工程的防洪效益和三峽水庫汛期防洪期間的水面坡降。

筆者認為,周建軍的采訪中有四點很重要。第一,三峽工程防洪能力有限,主要是保荊江的安全。1998年後國家投入大量資金加高加固長江幹堤。但是三峽工程清水下泄,劇烈地改變河勢,使得長江幹堤岌岌可危;第二,證實221.5億立方米的防洪庫容是錯誤計算的結果;第三,三峽工程要達到所謂的防洪效益,水庫庫容起碼需要360億立方米;第四,三峽是一個河道形的水庫,汛期防洪期間,實際上水庫裏水流流速很快,水面坡降比較陡,如果壩前蓄水至海拔175米,將淹沒涪陵等城市(涪陵城區常住人口67萬)。

周建軍教授的博士導師是林秉南,他是三峽工程可行性論證泥沙組組長。林秉南在《三峽泥沙》中指出,未建建設三峽大壩前,長江三峽河段的水面坡降為萬分之二點三,河流保持泥沙沖淤平衡。建設三峽大壩後,水面坡降變小,水面坡降為萬分之零點七,出現泥沙淤積。水面坡降萬分之零點七就是一百公裏河道有七米的水位差。絕大多數水庫是湖泊型的,寬度大長度小。比如二十公裏長,萬分之零點七的水面坡降只有一點四米的水位差,影響不大。但三峽是一個河道形的狹長水庫,長度超過六百公裏,萬分之零點七的水面坡降造成的水位差是十分可觀的。而且這個坡降是隨流量、流速變化而變化,洪水期流量大流速快,坡降也大。這個坡降在近大壩處小,而在水庫庫尾大,也稱翹尾巴。三峽工程投入運行以來,壩址和重慶的最大水位差為三十八米,當時重慶市的部分市區如瓷器口等均被庫水淹沒。

涪陵本在海拔175米的移民紅線之下,是三峽水庫的淹沒區,但是為了減少三峽工程的移民人數,決定涪陵不搬遷,而是建大堤來保護涪陵的安全,壩頂高海拔176米。按照靜態庫容,大壩處蓄水至海拔175米,涪陵水位也是海拔175米,涪陵安全沒有問題。按照動態庫容,大壩處蓄水至海拔175米,涪陵水位遠遠超過海拔176米。洪水將越過海拔176米的大堤、從上而下以十幾米的水勢淹沒涪陵,市民無處逃生。所以,汛期防洪期間,三峽大壩處根本無法蓄水至海拔175米,這221.5億立方米的防洪庫容也無法被全部利用,否則涪陵等地,包括重慶部分老城區將被淹沒。

六、陸欽侃和長江洪水分類

武漢被淹後,“環球時報”發表文章說,三峽大壩擋得了洪水卻擋不住某些人腦袋進水,證據很簡單——大壩在武漢的上游,武漢的洪水不歸它擋。

三峽工程可行性論證提出三峽工程的防洪效益是“把下游河段十年一遇的防洪標準提高到百年一遇;在配合分洪措施的情況下,可以抵禦千年一遇的特大洪水。”下游河段是指三峽大壩以下的河段,並沒有把武漢排除在外。

1991年江澤民批示對三峽工程下毛毛雨後,大量的文章宣傳洪水憂患,也沒有把武漢的洪水排除在外。

1992年政治局開會決策三峽工程上馬時,專門邀請錢正英到會,她做了用三峽工程取代洞庭湖功能的報告。既然三峽工程是取代洞庭湖功能,這就不能把武漢排除在外。

1998年陸佑楣說:“要是有了三峽工程,何愁長江洪水逞兇狂?”陸佑楣的長江洪水也沒有把武漢的長江洪水排除在外。

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的《三峽工程與長江洪水》也沒有說武漢的洪水不歸三峽工程擋,而是泛指長江洪水。

其實,中國對長江洪水最有研究造詣、擔任三峽工程論證防洪組顧問並拒絕簽字的陸欽侃先生早就指出,對長江洪水分類,才能確定三峽工程的防洪效益。

陸欽侃將長江洪水大致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全流域性的大洪水;第二類是上游很大而中下游不大的洪水;第三類是上游不大而中下游較大的洪水。

第一類是全流域性的大洪水,如1954年的洪水,是近百年實測水文記錄中最大的,主訊期七、八兩個月長江幹支流洪水總量為4587億立方米,超過堤防泄量的超額洪水量為1032億立方米,當時實際受災人口1888萬人,受災農田4755萬畝,損失是很嚴重的。但經過30多年來長江堤防多次的加固加高和按1980年確定的長江中下游平原防洪規劃方案實現後,長江泄量擴大,再遇1954年那樣的洪水時,超額洪水量可減至一半。興建三峽工程,僅能控制上游川江的洪水,對中下游的湘資沅澧和漢江贛江等眾多支流不能控制。按“防洪”報告上所說的,它對1954年大洪水500億立米所需分蓄洪量,僅能替代城陵磯以上的一部分,長江中下游仍需分蓄洪300~400億立方米;僅能減少分蓄洪區淹沒的農田177~327萬畝,中下游還要受淹670~820萬畝。而且對“頭上頂著一盆水”的武漢市,既不能降低洪水位,也不能減少其附近的蓄洪量,對下游江西、安徽更是無能為力了。

第二類1981年長江上游發生的嚴重水災,在重慶寸灘實測洪峰流量達85700立方米/秒,至宜昌因江槽儲蓄而降為70800立方米/秒,中下游沒有洪災,因此對這種類型洪水沒有必要興建三峽工程攔洪。相反,工程建起後蓄洪攔沙,回水曲線將壅高重慶本已很高的洪水位,會加劇四川的洪災。

第三類是上游不大而中下游較大的洪水,就是今年6月底7月初的洪水。三峽工程對這類洪水沒有任何防洪效益,陸欽侃說是不言自明。程曉陶說是沒有幫倒忙。

其實長江的許多洪水災難是由支流洪水造成的,三峽工程對此沒有作用。如1935年洪水,死了14萬人,其中8萬人死于漢江洪水和漢江大堤潰決;6萬人死于澧水洪水和澧水大堤潰決。縱然有了三峽大壩,也于減災救災沒有任何效益。

七、結束語

毛澤東提出要在三峽建壩卡住洪水,但他最後沒有決策三峽工程上馬,他請了支持和反對三峽工程的林一山和李銳兩人在中央會議上陳述觀點。在傾聽了正反兩面的意見後,毛澤東遲疑了。

鄧小平只聽林一山的接班人魏廷錚的一面之詞,相信蓄水位只有海拔150米的三峽工程也能卡住長江洪水,輕率表態,支持三峽工程上馬,皇帝受了小裁縫的騙。

李鵬和錢正英將黃萬裏拒絕在三峽工程可行性論證之外,而且沒有給出任何理由。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中國在蘇聯的支持下建設黃河三門峽大壩工程。黃萬裏教授提出反對意見,實戰群儒七天。三門峽工程的失敗證明了黃萬裏教授意見的正確。八十年代,中國準備在長江上建設三峽大壩工程,根本沒有理由拒絕黃萬裏參與論證工作。今天可以確切地說,三峽工程的錯誤和黃河三門峽工程的錯誤如出一轍,都是專制極權體制下官僚意志作祟,違背自然規律,不尊重科學,偏聽偏信。歷史將證明,三峽工程的命運也難逃脫三門峽工程失敗的命運,只是災難的浮現需要較長的時間,2016的洪水讓人們了解一些關于三峽工程防洪效益的真相。更加悲慘的故事還在後面。

附錄:

不妨把6月30日之前的數據也加上去,這個問題可以看得更清楚一些:
日期 入庫(立方米/秒) 出庫(立方米/秒) 凈出庫(立方米/秒)
5月27日 15100 17300 -2200
5月28日 14500 16200 -1700
5月29日 14000 15800 -1800
5月30日 12800 15100 -2300
5月31日 12200 16400 -4200
6月01日 15100 17600 -2500
6月02日 21700 20800 900
6月03日 21200 19900 1300
6月04日 17700 24500 -6800
6月05日 16400 20500 -4100
6月06日 15200 17900 -2700
6月07日 15300 17400 -2100
6月08日 16100 14600 1500
6月09日 20000 16900 3100
6月10日 18400 18300 100
6月11日 16400 20800 -4400
6月12日 15900 15400 500
6月13日 15500 14200 1300
6月14日 15400 14500 900
6月15日 15200 16500 -1300
6月16日 15500 16900 -1400
6月17日 18300 17400 900
6月18日 19100 16300 2800
6月19日 17500 16100 1400
6月20日 23000 22500 500
6月21日 26700 24500 2200
6月22日 21400 22500 -1100
6月23日 17900 20500 -2600
6月24日 24200 18800 5400
6月25日 31300 25800 5500
6月26日 33800 31100 2700
6月27日 27700 30400 -2700
6月28日 29500 30900 -1400
6月29日 33000 31600 1400

minzhu

 


上兩條同類新聞:
  • 热血青春/是什么摧毁了项羽的新天下布局/中国历史中15个最难以解释的问题
  • 东方战场/中国律师与中国政治变革/李次山民国初律师界领袖/民国暗杀大王王亚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