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 站 内 搜 索 □
請輸入查詢的關鍵字:


標題查詢 内容查詢

一言九鼎     
三地風采     
四面楚歌     
五洲學興     
六庫全書     
七七鵲橋     
八方傳媒     
九命怪貓     
十萬貨急     

 
三星堆/极权主义的起源/文革的本质/不信鬼神的另类君主/毛身边最后的女人/《墨子》精髓
發佈時間: 8/24/2016 10:55:29 PM 被閲覽數: 116 次 來源: 邦泰
文字 〖 自動滾屏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收件箱 :  bangtai.us@gmail.com



逆天父女组合,拽成这样麻麻知道吗?

匿名  发表于 2016-8-24 backchina

 


Chinese auntie goes on epic rant against unruly Chinese tourists in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30L_XlLWKE
2016年8月10日 - 上传者:Shanghaiist
Chinese auntie goes on epic rant against unruly Chinese tourists in ... woman's rants at Chinese tourist in ...


 



沃格林:极权主义的起源



 爱思想网

  

  埃里克·沃格林/著 SunGarchel/译

  简介:此篇文章是政治哲人埃里克·沃格林针对汉娜·阿伦特的名著《极权主义的起源》所撰写的书评。对20世纪所发生的暴行与惨状的分析与反思颇多,同为流亡美国的德裔思想家,沃格林与阿伦特在极权主义的研究方法、人类本性问题以及现代性困境的根源上存在着思想分歧。

  收录于:Eric Voegelin, The Collected Works of Eric Voegelin Volume 11, Published Essays:1953-1965, Columbia and London: University of Missouri Press, 2000.原文标题:The Origins of Totalitarianism (1953)   

  作者授权爱思想网发布,转载须获授权

  在世界上生活着的绝大多数人,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了我们时代的极权主义群众运动的影响。不管人们是否是(这些运动的)成员、支持者、同情者、天真的纵容者、实际或潜在的受害者,也不管他们是否是处于极权主义政府的统治之下,或是否仍然享有组织起防御措施以抵抗灾难的自由,他们与这些运动的关系已然变成了他们的精神、智识、经济与身体存在(existence)中的一个紧密组成部分。西方文明的腐败,可以说是已经释放了一种尸体的毒素,通过人性的载体进行传播感染。在过去,从未有宗教创始人、哲学家、帝国征服者取得过这样的成就——经由创设一种全体人的共同关切来创设一个人类共同体。而如今通过西方腐败的全球蔓延之下的受难共同体,这已经得以实现了。

  即使是在令人满意的环境之下,政治科学家也不会轻而易举地就能对如此大规模和复杂的公共过程进行探究和理论化。在空间上,事实的知识必须延伸以涉及众多的文明;这一探究的主题将不仅要通过政府机构和恐怖主义组织来探究宗教经验及其象征符号,还要探究在恐惧与对暴行的习以为常之压下的那种人格扭曲。在时间上,这一探究将不得不通过一种文明的发展进程——它已经持续了一千年——来追溯这些运动的起源。然而遗憾的是,环境也并不尽如人意。实证主义对政治科学的摧毁仍未得到克服;理论工具的不充足仍然是阻碍对极权主义进行充分诊断的最大障碍。没有发展良好的哲学人类学,面对精神崩溃的现象而没有一种精神的理论,对政治现象的正确分类就是颇为困难的。因为在道德上的唾弃和情绪地存活着会遮蔽本质。此外,极权主义在我们时代革命性的爆发是一种世俗化演变的顶点。并且再次地,由于批判性理论不尽如人意的状况,在漫长历史过程中发育成事实的本质会使得明辨变得不可能。革命的灾难性表现,成千上万的人类遭受屠杀与苦难,给旁观者留下了如此深刻的印象,他们认为相较于不久之前更为和平的时代来说,这是空前的,这种现象上的差异会掩盖本质上的一致。

  鉴于这些困难的存在,汉娜·阿伦特在《极权主义的起源》中所做的工作就值得仔细关注。它是这样一种尝试——通过追溯当代现象在18世纪的起源,来使得它们变得可理解,由此建立起一个时间单元,在其中极权主义的本质全然呈现。并且就极权主义的本质来说,它渗透到了理论上的相关性问题之中。这本书针砭时代之困境,但它自身同样也表现出了这些困境之所在,因为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我们已略微提及的那种不尽如人意的理论状况所留下的伤痕。它充满了精彩的表述和深刻的洞见——这些你只能期待从一个作为哲学家掌握了她那些问题的作者那里获得——但令人惊讶的是,当作者将这些洞见推进到其结果之时,那种细致入微的阐述突然变成了令人遗憾的平淡无奇。此种脱轨(derailments)尽管是颇为尴尬的,但却是具有教益的——有时候甚至比那些洞见本身更具有教益——因为,它们揭示了时代的智识混乱,比其他论调更令人信服地表现出极权主义观念为何获得了广泛接受并且会在未来的一段长时间里继续如此。

  

  汉娜·阿伦特的名著《极权主义的起源》

  这本书分为三个部分:反犹主义、帝国主义和极权主义。尽管受这三个论题所影响的现象在时间中是互相重叠的,但这三个论题还是粗略地以时间为顺序排列的。反犹主义在启蒙主义时代开始抬头;帝国主义的扩张和泛运动(pan-movements)从19世纪中期一直延伸到现在;极权主义运动属于20世纪。而且,这一序列是在极权主义特性朝集中营的暴行这一顶点迈进的过程中所逐步增进的极端与凶残程度的顺序。最后,它还是极权主义本质的逐步显露,从它19世纪的早期形式到它发展完全的样子——人类的虚无主义沉迷。

  然而,对这些材料的整理,如果没有触及到它的情感动机,便不可能被透彻理解。存在着不止一种处理极权主义问题的方式。并且正如我们将看到,是否阿伦特所做的分析便是最好的是无法确定的。不管怎样,毫无疑问的是犹太人的命运、大规模的屠杀以及被驱逐的人们的无家可归,对作者来说是一个情感震动的中心,从这个中心流露出了她探求惨状之原因的渴望,以明白在西方文明里属于同种类型的政治现象,并考虑阻止邪恶的手段。从一个具体的震动中心朝普遍化的推进过程,这一方法是由情感所确定的,因而导致了对主题的一种界定。震动是由人类的命运、领袖、跟随者以及极权主义运动的受害者的命运所引起的;因此,以下这些会成为论题:旧制度的崩溃与新制度的形成、个体在制度性变革时代的生命历程、行为类型以及正当行为观念的消解与形成。极权主义必须通过其在行为与制度媒介中所隐含的表现形式来理解。全书贯穿着这样一个主题:由于技术、经济以及随之而来的政治权力的变化,作为西方政治社会的庇护性组织的民族国家被淘汰了。随着每一变化的发生,社会的各部门变得“多余”(superfluous)了,它们失去了自己的功能,由此在它们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存在方面受到了威胁。在法国,民族国家的集权化和官僚体制的崛起使得贵族成为多余的了;在19世纪晚期,工业社会的发展和收入的新来源使得作为国家银行家的犹太人成为多余的了;每一次工业危机都通过失业造成了人类的多余;20世纪的税收和通货膨胀将中产阶级消散成社会碎石;战争和极权主义政体制造了成千上万的难民、奴役劳工和集中营的囚犯,并将全体社会成员推到可牺牲的人体材料这样的地位之上。因此,就极权主义而言,这一过程的制度性方面体现在民族社会的崩解并且它们变形为多余人类的集合体。

  通过由人类命运所激起的情感来对主题进行界定,是阿伦特的著作的长处所在。对人及在社会剧变中引起其命运的缘由的关切,是历史编撰学的来源。作者从当下正在发生的事件跨越到它们在民族国家集权化中的源头,这种处理方式勾起了对一种伟大处理方式的遥远记忆:修昔底德从大变动(kinesis)——在他所处的时期的灾难性变动,跨越到这些变动的来源之处,也就是波斯战争以后雅典城邦出现的那段时期。纯净状态之中的情感使得智识成为了一项认识与挑选相关事实的敏锐工具。并且,如果人类兴致的纯净并未受到党派性的玷污,得出的结果将会是一项地位颇高的历史研究,就目前所做的工作的例子而言,它的实质部分全然独立于意识形态的垃圾。作者令人尊敬地从今日那些党派争端中脱离出来,她成功地撰写了引起这些运动的环境史、极权主义运动自身的历史以及以上所有的人类人格的灭亡史,从早期的反资产阶级与反犹主义愤恨,延伸到当代的恐惧:那种所谓的“他不过是在履行自己的职责”,对成为这种人的牺牲品的恐惧。


backchina


华宏勋:文革的本质是什么?


2016年8月24日

    
    来源:华夏文摘 作者:华宏勋
       
                       中共八大召开于1956年。按照八大党章的要求,中共九大应该在五年之后,也就是在1961年举行。当时传出的消息是M将在下一届大会上退休,成为名誉主席。刘少奇成为主席。当时的安徽省委特地在合肥西郊的蜀山水库旁为九大建设了会址。在此期间M多次特意对外扬言自己要见马克思了,接班人是刘少奇。他甚至说自己“三天不学习,赶不上刘少奇”。
    
    但是,最后的结果是九大在没有任何特殊情况下延后了八年在1969年举行。在会前,刘少奇被扣上叛徒,内奸,工贼的罪名,被开除出党。而原来的八大中央委员会委员被打倒。因此新的九大中央委员会是在没有经过合法程序产生的。M在这样的情况下当选为中共中央主席。
    
    为什么中共九大在没有特殊情况下,没有按照党章要求的1961年召开。而是在拖延了八年之后的1969年举行?而且在此次会议上M没有下台,反而当选为中共中央主席。为什么?以上问题的回答很简单。就是因为发生了所谓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从以上历史事实说明M发动文革的目的是:
    
    1. 阻止九大在1961年举行
    
    2. 在九大举行之前废除八大中央委员会
    
    3. 在九大举行之前将刘少奇开除出党,废除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职务
    
    要达到以上目的,必须废除八大党章和中华人民共和国1954年宪法。这一行动的性质是什么?应该不难看出这是一场明明白白的政变!刘少奇看出M的意图,提出自己自动下台,回老家种地。M觉得这样的情节使他的戏不太好演了,而且不能要他的命。因此拒绝了他的请求,坚决按照他原定的战略部署进行。于是在中共九大举行之前就出现了重提“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四清、层层揪“走资派”和“中国的赫鲁晓夫”等一系列政治运动。事情最后发展到文革,及时召开九大就没人提了。
    
    M要自己出面在中国发动一场政变是有失体面的。因此有必要把它变成一场由他人出面主演的闹剧。于是在1966年由红卫兵的“革命无罪,造反有理”戏文出演了。用红卫兵的手把刘少奇和八大的中央委员会成员打成叛徒,修正主义分子。因此原来的九大再也开不成。这样M的政变就改头换面的成功了。需要补充的是中共12大党章第三章,第十八条规定: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每五年举行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可以提前举行。如无非常情况不得延期举行。


不信鬼神的另类君主:与天斗其乐无穷!


 砗磲大爷 发表于 2016-8-23


刚刚过去的中元节过得怎么样?夜里回家的小伙伴们有没有撞鬼?要说中国古代的人们那是非常敬畏与信奉鬼神的,传说中元节这天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魂的活动。凡有新丧的人家,例要上新坟,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所以祭祀鬼神以及先人。特别是古代的君主,对鬼神更是重视,尤其在科学极度落后的夏商周时期,祭祀鬼神更是了不起的大事。但是,偏偏就有这么一个君主,他不但不信鬼神,甚至还射杀鬼神,简直是与天斗其乐无穷。

  商朝自高宗武丁中兴之后的八帝中,就没有一个贤君出现,却出现了三个昏君。武丁去世后,他的长子祖庚为王,是位不咸不淡之王。祖庚去世后,他的二弟祖甲立为王。此人昏庸淫乱无比,肇开了殷商没落亡国的先河。史称“帝甲乱之,七代而陨”。

  这之后又过了2代,到了第三代的武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主角了。武乙是商朝的第二十八位君王。由于上两任商王只知享乐,不理国事,当武乙即位时,武丁时期的繁荣已不复存在。不仅百姓的生活陷入困顿,周边的方国也蠢蠢欲动,不时地制造一些骚乱,威胁商朝的边境安全。

  

  商周的青铜兵器

  面对这种情况,武乙决心整顿军队,加强国家的军事力量,用武力征服敢于叛乱的方国。经过几年的准备,商朝的军事力量日益增强,于是,武乙选择了一个吉日,首先对西部以旨方为代表的叛乱部族进行征伐。经过数场激战,商军大获全胜,平定了旨方的叛乱。随后,武乙又率军征服了南方的归伯。这样,周围各方国再也不敢轻举妄动了,商王朝的统治暂时稳定下来。

  武乙时和周族的君臣关系还有所发展。武乙、文丁时期的卜辞中有“命周侯,今生月无祸”的记载。这是占卜商王要受命周侯作某件事,从现在至下一个月(生月)有无灾祸的卜辞。周族在武丁时期的卜辞中称作“周方”或“周”。周族擅长农业,到戎狄地区,就定居开垦土地从事耕种,所以一直在戎狄地区生活了十几代。入商以后传至古公亶父时,戎狄便多次与古公亶父发生冲突,最后还是受不了熏育部落的排挤,便率领族人离开居住了十几代的豳地(今陕西旬邑西),来到岐山下(今陕西岐山),在那里开辟土地,修建城邑,建立家园,此地就是古书中的“周原”。

  后来古公亶父病死,季历即位为周侯。来到岐山下以后,利用周原这片有良好自然条件的土地,大力发展农业,影响所及,连附近地区的一些氏族、部落也归附于周侯。季历即位以后,又加以发展,势力逐渐强大。这时商周关系正处于融洽时期,商王武乙对周侯季历授以征伐大权。于是季历率兵西伐程(今陕西咸阳市)、北征义渠(今宁夏固原),灭了程,活捉了义渠首领。自此周的声威大震,季历为了表示对商王朝的忠诚,在武乙末年带了贡物来到商朝见武乙。武乙见周侯在西部地区虽然势力强大,但还是臣服于商王朝,非常高兴,便赏赐给季历三十里土地、美玉十双、良马十匹。

  连续的胜利滋长了武乙骄傲狂妄的情绪。当时,商人非常迷信,所有的事情都听命于神,因此那些执行占卜的巫、卜等都具有很高的地位,常常假借天意钳制商王的行动。这引起了武乙的不满,他决不容许神权干涉自己的王权。

  武乙是个很有个性、很有想法的人。常对臣子们说:“我是国王,唯我独尊,他对天帝鬼神产生了怀疑,这世界上哪有什么天帝鬼神啊?”

  但大臣、巫祝当然不同意他的观点。武乙企图进一步加强王权,当时巫祝势力极大,经常假借天意钳制武乙的行为。武乙便想方设法打击巫权。有一次,他命工匠雕了一个木偶,状貌威严,冠服齐整,称作“天神”。然后与天神赌棋,命令一个巫臣代替木偶,作为天神来与他赌博,连赌三局,巫臣不敢赢他,天神皆输。武乙指着木偶大笑说:“你既然是天神,怎么会输给我,如此不灵验,还配称作天神?”于是,命令左右痛打木偶,以此来惩罚天帝。

  后来有人对武乙说道:“天神都高居于天上,您击败的只是象征着他们在人间的神像,并不是他们本身!”武乙想了想觉得这人说的很有道理,自此便产生了想要和天神斗一斗的心思。可是,天对于普通人来说是又高又远的存在,武乙虽贵为一国之君,但也没有办法到天上与那些天神们斗。

  正在他为此而苦恼的时候,大臣丙站了出来,并向他提议了一个馊主意,武乙听后异常兴奋。

  这天,武乙颁布了一道新的政令,一群旧臣贵族激烈反对,他们说:“这不符合天神的意志。”

  武乙就把他们叫到外面去,拈弓搭箭,射向天空,空中竟然淋淋漓漓淌下一阵污血。武乙对大臣们说:“天神也挡不住我的弓箭,谁还能挡得住?”

  

  武乙“革囊射天”

  原来武乙在颁布新令前,知道会遭到旧大臣的反对。于是他就采用大臣丙的意见,就让人用皮革做了一个大袋子,里面盛满了牲畜的鲜血。悬挂在空中,武乙用箭射穿了皮囊,血自然会流下来。

  武乙“革囊射天”,反映出在殷商王朝的中后期,神圣不可侵犯的天帝权威开始发生动摇,世俗王权在与巫权的激烈斗争中更加强化,同时也反映了随着生产的发展,人们战胜自然灾害的能力也在逐步增强。

  武乙敢于藐视天帝鬼神,这让大臣们对他产生了一种畏惧感,人们对天帝鬼神的迷信开始淡化,从侧面讲应该说是一种进步。

  关于武乙的死因,至今有着两种说法。由于武乙酷爱狩猎,因此经常沉溺于游猎之中。有一次,武乙到河渭之问去田猎,天空突然乌云滚滚,电光闪闪,雷声隆隆。而且乌云越来越浓密,一时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巨雷霹雳,震得如山崩地裂似的。等天空放晴,大臣们发现武乙被霹雳击死,其尸体惨不忍睹。众臣见武乙被雷打死,各人向前视之,背上有朱批十六字云:

  侮弄天神,污血射空。法犯雷震,永堕阴中。

  众臣看见,各皆大惊,正欲收尸归葬,雷又大作,众臣骇散,复批十六字云:

  天地无私,报应分明。示众三日,方许殓殡。

  众臣见天雷批示,不敢有违,只候至第三日,同太子太丁收尸回宫殡葬。但这种说法后来有人觉得是当时的巫师以及大祭司等人编造出来,借此来说明他亵渎鬼神,最后遭到鬼神惩罚的。

  还有一种说法,武乙是死于对外的征伐战争中。武乙晚年的时候仍然醉心于杀伐,常常在渭水流域作战,所以这种说法是很有可信度的。

  然而武乙的不正常死亡,就给迷信很深的商人提供了关于他触怒“天神”而受到诛罚的借口,那些大臣对他反对得更加起劲。

  对于武乙的评价,由于古人觉得他这种杀鬼的行为过于激进,都比较负面。司马迁在《史记》中评价:“帝武乙无道”。范晔《后汉书》中则说:“武乙暴虐”。司马贞直接在《史记索隐》里提出:“武乙无道,祸因射天。”

  不过到了封建社会后期,虽然神鬼之说大多被人质疑,但武乙的事情仍然会被翻出来作为教育君主不可肆意妄为的教材。

  张居正在给万历皇帝编撰《帝鉴图说》中是这么叙说武乙的:

  夫人君无不敬也,而敬天为大。《书》日:“钦若吴天”;《诗》日:“敬之敬之,天惟显思,命不易哉。”若以天为不足畏,则无可畏者矣。武乙之凶恶,说他不但不怕人,连天也不怕。故为偶人而戮之,为革囊而射之。呜呼!得罪于天,岂可逃哉?震雷殒躯,天之降罚,亦甚明矣。

  意思就是说,作为一国之君,如果连上天都不觉得畏惧,那还有什么值得顾忌的呢?《尚书》中有“钦若吴天”的记载,就是告诫君王们,既然是天子,就要因循着万事万物发展的规律行事,首先要敬畏皇天后土,以天下为念,百信为念。否则,必然遭到重谴。

  

  《帝鉴图说》中关于武乙“革囊射天”的插图

  张居正这样说,其实无非是在劝诫万历皇帝,不要以为做皇帝就可以随着心意来,希望他有所顾虑,此刻与鬼神关系已经不大。

  虽然武乙死后,大多数商人仍旧崇信鬼神,但武乙“射天”等行为作为开端,商朝社会中开始出现怠慢鬼神的现象,并且这种现象还越来越突出。这是社会发展,商人认识上取得进步的结果,具有进步意义。这也是商王为摆脱鬼神控制而对社会上的鬼神观念和神权势力进行的攻击。这种现象的出现也预示了商朝的神权政治在朝王权政治转化。可是由于那时鬼神观念和神权势力强大,这也被看成是商朝亡国的主要因素之一。

  参考资料:

  《帝鉴图说》张居正(明朝),《刻在甲骨上的文明-商》 李伟智,《甲骨文与殷商人祭 》 王平




毛泽东生前身边最后的女人的真实生活细节(图)



deongvi 发表于 2016-8-18





海外媒体刊登文章,透露毛泽东生前身边最后的女人的真实生活细节。(网络图片)

海外媒体曾刊登文章,透露毛泽东生前身边最后的女人的真实生活细节。

文章的作者叫沈容,是中共原新华社北京分社社长李普的妻子。1973年,李普和妻子从广东调到北京,住进月坛北街5号楼4层,接触和了解了许多毛泽东身边的细节故事。

毛泽东身边的生活秘书叶子龙,住在作者家对门。在讲到毛泽东身边的一些人时,叶子龙说得最多的是一位姓陈的女孩子,他称她小陈。这位小陈长得非常漂亮,能歌善舞,又很聪明。要她跳什么舞,就能跳什么舞。

有一次,她看毛泽东闷闷不乐,就要毛猜一个谜语。这谜语是“毛泽东打喷嚏”。毛泽东猜不出来。她说:“很简单么,‘毛病’。”引得毛泽东哈哈大笑。

但陈姓女孩要求毛批准她入党,要求给她一份职务。这两个要求都没能达到,为此,她离毛而去。很久以后,听说陈姓女孩去了香港。

和张玉凤父母楼上楼下

文章介绍,有一天,中共北京市第一书记兼市长吴德的秘书,到5号楼的第5层看房。之后搬来一对老年夫妇。老太太够胖的,戴了一副金耳环。老头比较瘦,但很结实。他们不知道搬来的是什么人。

还是毛泽东的秘书叶子龙消息灵通,他告诉大家:新来的邻居是时任毛泽东的秘书张玉凤的父母以及她丈夫的弟弟。叶子龙介绍,张玉凤的父亲原是铁路上的搬运工人,呆在家里不舒服,所以到副食点里去帮忙搬运蔬菜。张玉凤的妈妈则在家操持家务,小叔子在一家工厂当工人。

叶子龙时不时以各种借口,如水表、电表等等跑上5楼去视察一番;然后来告诉大家,5楼又添了什么家具,什么颜色,放在什么地方等等。

有一次,他从5楼下来,对大家说:毛泽东现在湖南。问他是怎么知道的,他说,张玉凤给家里捎来一条羊腿,包羊腿的报纸是《湖南日报》。

毛泽东受不了的女人

文章说,有一阵,张玉凤经常到李普家打电话。她的电话大体总是两个内容:一是问毛泽东看电影看完没有,一是要车来接她。

不久,另一个女人也来打电话了,但与张玉凤完全不同,仰首阔步进来,打完电话就走,非常傲气。

叶子龙有一天说出那女人的底细,原来是被江青看中,去当她的护士的,后来,江青把她推荐给毛泽东,用意是在毛泽东身边安插一个自己的人。她虽然长得还算漂亮,但是她的那种作派叫毛泽东受不了。终于使毛大发脾气,拍桌子叫她滚蛋。

叶子龙说,真叫她滚蛋了,那江青的面子往哪儿搁。周恩来想出了一个办法,把她送到北京外语学院去学习。这样,她就住到月坛北街5号楼来了。

作者朋友的女儿也在北京外语学院学习,她说他们学校来了一个每天乘红旗轿车上学的学生,引起全校轰动。但这个“红旗学生”不和大家一起上课。她要把老师叫去,单独给她讲课。学校叫她填表,她说:“填什么表,你们叫汪东兴去填。”最后才弄明白,这个特殊的学生就是来作者家打电话的那个女人。

文章说,在毛泽东病重的时候,那个女人匆匆出嫁。据说是嫁给一位老将军的儿子。有一天,看到一个身穿军装,老迈龙钟的军人吃力地爬上高楼,又从高楼扛着一个铺盖卷吃力地往楼下走。司机和警卫员在楼下等着。作者心想,老公公自己来干这种重活,对自己的儿媳妇这么着,是不是太那个了一点?

backchina




唐诗、宋词、元曲10大巅峰之作


本帖最后由 砗磲大爷 于 2016-6-4 02:47 编辑

  以下唐诗和宋词十大名作排行榜,是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王兆鹏面向海量作品,根据历代选本、评点资料等数据,定量分析而来的结果,反映的是千年跨度、大浪淘沙之下最受欢迎的作品。元曲十大名作排行榜,则是对元曲颇为喜好、颇有研究的新浪博客网友@保定路过所排。

  

  唐诗10大巅峰之作

  ——10——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蜀道难》李白

  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全诗回肠荡气,无论是山之高、水之急、河山之改观、林木之荒寂、连峰绝壁之险,皆有逼人之势,其气象之宏伟,境界之阔大,非他人可及。清代诗评家沈德潜盛称:“笔势纵横,如虬飞蠖动,起雷霆于指顾之间!”

  ——9——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这首诗写诗人泛舟东行,停船北固山下,见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而引发怀乡情思,熔写景、抒情、说理于一炉。全诗和谐优美,妙趣横生,乃千古名篇。

  

  ——8——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此诗是送别诗的名作,无通常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明快爽朗,语言清新高远,内容独树碑石。

  ——7——

  春风不度玉门关

  《凉州词·其一》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如果把这首诗与中唐以后的某些边塞诗加以比较,就会发现此诗虽极写戌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但写得悲壮苍凉,没有衰飒颓唐的情调,悲中有壮,悲凉而慷慨。正因如此,《凉州词》才成为“唐音”的典型代表。

  ——6——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登鹳雀楼》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此诗虽只有二十字,却以千钧巨椽,缩万里于咫尺,使咫尺有万里之势。也道出了站得高才看得远的哲理,令人襟怀豪放。这首诗是唐代五言诗的压卷之作。

  

  ——5——

  姑苏城外寒山寺

  《枫桥夜泊》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唐朝安史之乱后,诗人张继途经寒山寺时,写下这首羁旅诗,成为写愁的代表作。

  ——4——

  海天愁思正茫茫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柳宗元此诗寄赠四位共患难而天各一方的朋友,“海天愁思”中亦包括身世坎坷、世事莫测、仕途险恶之叹。于丹说,这首诗拥有强大的气魄,是柳宗元辽阔哀愁的体现。

  ——3——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登岳阳楼》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此诗是杜甫诗中的五律名篇,前人称为“盛唐五律第一”。

  

  ——2——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不只“全篇可法”,而且“用句用字”,“皆古今人必不敢道、决不能道者”。它能博得“旷代之作”(均见胡应麟《诗薮》)的盛誉,是理所当然。

  ——1——

  昔人已乘黄鹤去

  《黄鹤楼》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春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唐代诸多诗选,七律部分多以《黄鹤楼》开篇或压卷,是因为这首诗被后世称为“唐人七律第一”,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

  这首诗在当时就很有名,传说李白登黄鹤楼,有人请李白题诗,他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宋词10大巅峰之作

  ——10——

  旧时月色

  《暗香·梅》姜夔

  辛亥之冬,余载雪诣石湖。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二妓肆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

  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

  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

  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

  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

  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

  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

  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暗香》《疏影》都是文学史上著名的咏物词,曾被誉为姜夔词的代表作。张炎在《词源》中说:“诗之赋梅,唯和靖(林逋)一联(指‘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而已,世非无诗,无能与之齐驱耳。词之赋梅,唯白石《暗香》《疏影》二曲,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自立新意,真为绝唱。”

  ——9——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摸鱼儿》辛弃疾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

  怨春不语。

  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风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

  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

  闲愁最苦。

  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表面看,这首词写得“婉约”,实际上却极哀怨,极沉痛,写得沉郁悲壮,曲折尽致。似乎可以用“肝肠似火,色貌如花”八个字,来作为这首《摸鱼儿》词的评语。

  

  ——8——

  错,错,错

  《钗头凤》陆游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附:唐婉《钗头凤》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泪痕残。

  欲笺心事,独语斜栏。

  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

  怕人询问,咽泪装欢。

  瞒、瞒、瞒!

  词的背后是陆游与与唐婉的爱情悲剧,词中情境,是两人被迫分开后,在禹迹寺南沈园的一次偶然相遇,饱含着眷恋之深和相思之切,满是怨恨愁苦而又难以言状的凄楚痴情,催人泪下。

阅读详情: http://www.backchina.com/forum/20160604/info-1384284-1-1.html#ixzz4I8A8I8q5



  ——7——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扬州慢》姜夔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这首词是姜夔的代表作,全词洗尽铅华,用雅洁洗练的语言,描绘出凄淡空蒙的画面,笔法空灵,寄寓深长,声调低婉,具有清刚峭拔之气势、冷僻幽独之情怀。人称姜夔词风清雅空灵,此词表现得非常突出。

  ——6——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这首词中用典虽多,却用得天衣无缝、恰到好处。用典多并不是辛弃疾的缺点,而正体现着他在语言艺术上的特殊成就。全词豪壮悲凉,义重情深,放射着爱国主义的光辉。明代杨慎在《词品》中说:“辛词当以京口北固亭怀古《永遇乐》为第一。”

  

  ——5——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雨霖铃》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此词将情人惜别时的真情实感表达得缠绵悱恻、凄婉动人,是抒写别情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词及婉约词的代表作。这首词影响很大,是宋元时期广泛流传的“宋金十大曲”之一。

  ——4——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此词思想深刻而境界高逸,充满哲理,是苏轼词的典范之作。胡仔《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九云: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俱废。

  

  ——3——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声声慢》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刘乃昌《宋词三百首新编》说:“全词语言家常,感受细腻,形容尽致,讲究声情,巧用叠字,更以舌齿音交加更传,传达幽咽凄楚情悰,肠断心碎,满纸呜咽,撼人心弦。”无怪古人誉为“千古创格”“绝世奇文”(《冷庐杂识》卷五)。

  ——2——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满江红》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这首词表达出岳飞“精忠报国”的英雄之志,迸发出一种浩然正气、英雄气概,情调激昂,慷慨壮烈,充分表现出中华民族不甘屈辱、奋发图强、雪耻若渴的精神,成为千古名篇。

  ——1——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此词是苏轼词及豪放词的代表作。全词借古抒怀,雄浑苍凉,大气磅礴,笔力遒劲,境界宏阔,将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给人以撼魂荡魄的艺术力量,被誉为“古今绝唱”。

  

  元曲10大巅峰之作

  ——10——

  灯半昏时,月半明时。

  《双调·蟾宫曲》春情·徐再思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身以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

  空一缕余香在此,盼千金游子何之?

  证候来时,正是何时?

  灯半昏时,月半明时。

  只有时光荏苒之后,忽然情到深处、痛处、折磨处,才知何谓相思。

  ——9——

  竹篱茅舍人家。

  《双调·沉醉东风》闲居·卢挚

  恰离了绿水青山那搭,早来到竹篱茅舍人家。

  野花路畔开,村酒槽头榨。

  直吃的欠欠答答。

  醉了山童不劝咱,白发上黄花乱插。

  绿水青山依旧,却已不是故国。只好骗了自己,到茅舍人家去暂时寄存自己的心。

  

  ——8——

  两个功名字,千古兴亡事

  《仙吕·寄生草》饮·白朴

  长醉后方何碍,不醒时有甚思。

  糟醃两个功名字,醅淹千古兴亡事,曲埋万丈虹霓志。

  不达时皆笑屈原非,但知音尽说陶潜是。

  人生不得志,往往如是。

  ——7——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中吕·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一颗忧国忧民心,怀古伤今,堪比屈原。

  ——6——

  心待足时名便足。

  《山坡羊·失题》薛昂夫

  大江东去,长安西去,为功名走遍天涯路。

  厌舟车,喜琴书,早星星鬓影瓜田暮。

  心待足时名便足。

  高,高处苦;低,低处苦。

  “早星星鬓影瓜田暮”。早星,衰鬓,瓜田,暮色,斜斜长长的影子躺倒在地上……

  

  ——5——

  笑加加的谈今论古。

  《双调》沉醉东风·胡祗遹

  渔得鱼心满愿足,樵得樵眼笑眉舒。

  一个罢了钓竿,一个收了斤斧。

  林泉下偶然相遇,是两个不识字渔樵士大夫。

  他两个笑加加的谈今论古。

  这首曲子里满是笑意。古今多少事,都付笑意中。

  ——4——

  闲快活!争甚么?

  《南吕·四块玉》闲适·关汉卿

  适意行,安心坐,

  渴时饮饥时餐醉时歌,困来时就向莎茵卧。

  日月长,天地阔,

  闲快活!

  旧酒投,新醅泼,

  老瓦盆边笑呵呵,共山僧野叟闲吟和。

  他出一对鸡,我出一个鹅,

  闲快活!

  意马收,心猿锁,

  跳出红尘恶风波,槐阴午梦谁惊破?

  离了利名场,钻入安乐窝,

  闲快活!

  南亩耕,东山卧,

  世态人情经历多,闲将往事思量过。

  贤的是他,愚的是我,

  争甚么?

  四首“闲适”是最能代表元曲风格的——以小品文字写隐逸闲适和人生感悟,几达极致。

  ——3——

  断肠人在天涯。

  《越调·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曲应写于马致远中年时,他年轻时也曾热衷功名,奔波漂泊二十年后终于看透很多事,是一个满心伤痕的寡寞男子。

  

  ——2——

  总是离人泪。

  《正宫·端正好》王实甫(《西厢记》)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

  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在很久以后,一起回忆,当年那个纠结的身影,那段相思的日子,那曾经年轻有梦的黄昏,甚至那冷冷的秋风。

  ——1——

  几句杜陵诗,一幅王维画。

  《双调·庆东原》江头记事·曹明善

  低茅舍,卖酒家,客来旋把朱帘挂。

  长天落霞,方池睡鸭,老树昏鸦。

  几句杜陵诗,一幅王维画。

  猿休怪,鹤莫猜,探春偶到南城外。

  池鱼就买,园蔬旋摘,村务新开。

  省下买花钱,拚却还诗债。

  闲乘兴,过小亭,没三杯著甚资谈柄。

  诗题小景,香销古鼎,曲换新声。

  标致似刘伶,受用如陶令。

  这首曲子写的是桃花源,是心中痴念的想,岁月静好如流水……

backchina



20句话道不尽《墨子》精髓!


墨子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墨子创立了墨家学说,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他的思想与现代的科学、民主、和平、博爱、关注民生的观点如出一辙,其机智与幽默亦是一绝。

  1、太上无败,其次败而有以成,此之谓用民。

  最好是不失败,其次则是败了却还有办法成功,这才叫善于用人。

  2、是故君子自难而易彼,众人自易而难彼。

  所以君子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而平庸的人却宽以待己、严于律人。

  3、是故为其所难者,必得其所欲焉。未闻为其所欲,而免其所恶者也。

  所以,即使做很困难的事情,也一定能够达到目的,没听说过想达到自己的愿望,而能回避困难的。

  4、故彼人者,寡不死其所长,故曰∶太盛难守也。

  这些人很少不是死于自己的所长,所以说∶事业达到顶峰就难以持久。

  5、是故江河不恶小谷之满己也,故能大。圣人者,事无辞也,物无违也,故能为天下器。

  所以江河不嫌弃小溪的水来灌注,就能汇成巨流。被称为圣人的人,不推辞难事,不违背自然规律,所以能成为天下的大人物。

  6、夫恶有同方不取而取同己者乎?

  怎么会有不用同道的人而只用与自己意见相同的人的道理呢?

  7、是故天地不昭昭,大水不潦潦,大火不燎燎,王德不尧尧者,乃千人之长也。

  所以,天地不夸耀自己的明亮,大水不夸耀自己的清澈,大火不夸耀自己的炎烈,有德之君不夸耀自己德行的高远,这样才能做众人的领袖。

  8、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

  做官虽然讲究才学,但还是以品行为本。

  9、是故置本不安者,无务丰末。

  所以,根基树立不牢的人,不要期望有茂盛的枝叶。

  10、近者不亲,无务来远。

  身边的人都不能亲近,就不要希望招徕远方的人。

  

  11、事无终始,无务多业。

  办一件事都不能善始善终,就不要做很多事。

  12、故君子力事日强,愿欲日逾,设壮日盛。

  所以君子努力做事就会日渐强大,安于嗜欲就日渐苟且,恭敬庄重就日益繁盛。

  13、名不徒生而誉不自长,功成名遂。

  名声不是凭空产生的,赞誉也不会自己增长,只有成就了功业,名声才会到来。

  14、善无主于心者不留,行莫辩于身者不立。

  一种善行没有内心的支持就不会长久,一种行为如果得不到自身的了解就无法树立。

  15、爱人利人以得福者有矣,恶人贼人以得祸者亦有矣。

  关爱别人因而得福的人有,而憎恶别人残害别人因而得祸的人也是有的!

  16、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

  关爱别人的人,别人也必定会关爱他;给别人利益的人,别人也必定会给他利益;憎恶别人的人,别人也必定憎恶他;残害别人的人,别人也必定残害他。

  17、万事莫贵于义。

  天下万事中,没有什么比道义更可贵的了。

  18、名不可简而成也,誉不可巧而立也,君子以身戴行者也。

  好名声不能轻而易举地得到,荣誉也不能以巧诈树立,君子就是君子,要身体力行地得到名副其实的荣誉。

  19、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据财不能以分人者,不足与友。守道不笃,偏物不博,辩是非不察者,不足与游。

  意志不坚强的,智慧一定不高;说话不讲信用的,行动也不会果敢;拥有财富而不肯分给人的,不值得和他交友;守道不坚定,阅历事物不广博,辨别是非不清楚的,也不值得和他交游。

  20、钓者之恭,非为鱼赐也;饵鼠以虫,非爱之也。

  钓鱼的人躬着身子,不是要对鱼恭恭敬敬;用虫子作为诱饵捕鼠,也不是因为喜爱老鼠。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backchina



[转帖]中国历史学家为什么隐瞒“三星堆”研究?



在城一方 于 2016-8-18  发布在 凯迪社区 > 猫眼看人


    

    三星堆的出土文物产生一个重大的课题:中华文明可能是来自于西亚文明。

    如果说六七十年代还可以支支唔唔,向世界豪言中华文明是原发性的可与埃及和两河流域媲美的璀璨文明,那么,自从三星堆文化堆积被发掘以来,这个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已成为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了。三星堆的出土文物产生一个重大的课题:中华文明可能是来自于西亚文明。

    其实这个问题,西方学界早就提出来了,中国的二十八宿、阴阳概念、农历、青铜铸造技术,在西亚地区先于中国就已存在。为此,西方学者提出了一个概念,世界文明同源说。只是这个学说,中国的潜规则是,不讨论,不发表论文,发表此类论者非癫即坏。但盖子是捂不住的。

    中国其先的文化,有仰韶、河姆渡、红山、良渚、属仰韶的半坡文化近于最古老,约6000多年,半地下室式的,遗存除了一些粗陶,找不到文明的影子,河姆渡约5500—6000年,有稻谷,无甚文化,红山文化5000年,文化程度高一些,良渚文化4000——4500年,更先进一些,玉器较精美。但所有这些文化,与三星堆文化相较,都相形见拙。

    三星堆是中国文明平地一声惊雷。三星堆文化可溯及4600年,延续至3000年前,史学公认,它是青铜器、城市、文字符号和大型礼仪建筑的灿烂的古代文明。同时期的中原根本就找不到这样丰富的文化堆积,还是胡诌的传说时代。甲骨文最远3500年,妇好墓3200年,后母戊大方鼎3200年,毛公鼎2800年。三星堆的青铜器的制造水平要高于同时代的中原地区,很可能中原的铸造工艺更多的受到三星堆的传播而不是相反。

    看过三星堆的青铜面具和黄金面罩的观众将受到深深的震撼,这些人物的面部特征根本不像华夏族!更像埃及总统穆巴拉克。而且这个文明在浩瀚如烟海的中国古藉中根本找不着记载,反向证明三星堆文明远于商周文明,它是文明的传播者而不是相反。也许中国文明的正源在三星堆。

    人类学与考古学已经证明,十五至二十万年前,线粒体夏娃出现在非洲,十万年前,现代智人走出非洲,他们进入中国的通道不可能是阿富汗的瓦罕走廊至喀什,也不能从伊里塞湖畔进入阿克苏。而是沿着温暖的路线从中亚进印度,再至缅甸,然后,沿两条路线进入中国,一条是沿横断山脉的三条主脊进入青藏高原,其中一支染色体突变者留在了羌塘盐地,受严寒压迫,向东迁徙至青海湖东南方向的绕茶卡盐湖的河湟地区,这是比流淌着奶与蜜的巴勒斯坦富饶一百倍的人类伊甸园。这一民族就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古老的羌族,此民族最先驯化牦牛和羊,与其它民族交换盐与畜类,进入山西盐池,融汇成汉民族的祖先华夏族;另一条,沿越南沿海进入中国广西,沿海岸线上溯,到达中国东部,形成了百越族。

    羌族的迁徙路线很多,有进西藏自治区成为藏族的祖先,有进云南成为哈尼族、彝旅、白族的祖先,重要的是,还有一条重要的迁徙路线就是从河湟地区迁往茂县汶川,定居在岷江两岸,成为中国羌族人口最多的地区,目前,汶川县称为羌族自治县,这里生活着中国最古老的羌族的后裔(最古老纯正的羌族生活在甘肃)。

    而三星堆的研究成果显示,三星堆文化的源头在茂县。2009年修复地震震坏的汶川县布瓦碉群发现了“布瓦遗址”,距今4800年,认定为三星堆文化源头。而汶川山高水急,不可能有原发性的文化,因此,源头也在青海的河湟地区。也即是,三星堆文化与羌族在五千多年前共同自青海甘肃进入四川岷江流域地区,三星堆的先民创造了当时中国最先进的三星文明。

    因此,可以判断三星堆文明来自于西亚。

    作为补充,二十世纪的传教士陶然士在中国汶川地区考察羌族时,发现羌族敬唯一神、尚白,以羊为祭,涂血于门框,有祭司,认定为以色列第十二支失散的民族。其后的传教士、华西协和大学的人类学家葛维汉不同意陶然士的看法,他戏剧性地参与了三星堆早期的发掘,然而没有看到八十年代出土的祭祀坑,如果他看到了这些有着明显西亚人面容的高鼻深目的面具,下巴一定会掉在地上摔得粉碎。


古人这样夸美女,惊艳!

  • 56个常见词牌典故及对应千古名篇,值得珍藏!

  •  


    上兩條同類新聞:
  • 忍冬艳蔷薇/文革期間文物被毀清單/中國人爲何總是喚不醒/支撐全球化的基石正在動搖
  • 震撼航拍/最新民谣/八月政变苏联解体及其教训/中医思维/中国文明如何走出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