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 站 内 搜 索 □
請輸入查詢的關鍵字:


標題查詢 内容查詢

一言九鼎     
三地風采     
四面楚歌     
五洲學興     
六庫全書     
七七鵲橋     
八方傳媒     
九命怪貓     
十萬貨急     

 
家谱/中国人关于世界文化的误解/蒙古铁骑为何征服不了日本和越南
發佈時間: 8/30/2016 8:19:20 PM 被閲覽數: 257 次 來源: 邦泰
文字 〖 自動滾屏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收件箱 :  bangtai.us@gmail.com




家谱 | 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最具平民特色的文献


华夏地理 国家地理中文网暨华夏地理

  

  河北省武安市邑城村王氏家谱:明代初期从山西省和顺县虎峪村迁来。始祖王皓立祖,今已繁衍至第二十六世,620户,2686人。祖上多文人雅士,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本族第二十至二十一世孙多人考入名牌大学,至今还有数十人侨居海外。被采访人:王氏家族第二十三世孙王德文,62岁,身份:农民。

  家谱——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最具平民特色的文献,这里清晰地记载着一个家族千百年生长和繁衍的轨迹,折射着中国乡土社会的所有理想。我们是谁,来自何处?家谱为每一个生命个体打上根源和故乡的烙印。在这一个个家族的繁衍、迁徙、发展变化中,发生了很多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跟国家、社会的变化紧密相连。我从2010年6月开始,历时三年拍摄这个题材,旨在通过深入采访和拍摄,去探究历史上的人类大迁徙过程中家族和社会发展、变化的历史,印证社会变迁给人类发展带来的巨大影响。

  追溯历史,寻根问祖,寻找华夏文化的脉系,透过《家谱》,我们似乎看到先人们推车挑担、拖儿带女、奔走在迁徙之路上的匆匆身影,看到一幅幅择善而居,生息繁衍的壮美画卷。

  

  河北省武安市东三里村冀氏家谱:明代初期从山西省榆次县紫茄村迁来,始祖冀顺先,今已繁衍至第二十六世,465户1896人。祖上第九世嫡孙冀体、冀述弟兄二人分别于明万历十四年、万历二十六年考中进士,冀体官至御史,冀述官至兵部车驾司主事,被当地称为“一门二进士”。被采访人:冀氏家族第二十世孙冀春来,62岁,身份:退休教师。

  

  河北省武安市后临河村武氏家谱:明代从武安县高村移民前来,始祖武天凤妻郭氏携二子武奇府、武潘府来此立祖,史上多显赫贵胄,清代本宗武玉祥官至翰林。今已繁衍至十八世,480余户,2000余人。被采访人:武氏家族第十三世孙武龙柱,66岁,身份:农民。

  

  河北省武安市西石门村郝氏家谱:明永乐四年,刘氏独自带领两个儿子一个侄儿,从山西省洪洞县老槐树下移民迁来,大儿子郝均信落户沙河县功德汪村定居,二儿子郝士言落户武安县东万安村定居,唯留侄儿郝士有在本村定居立祖,今已繁衍至二十四世,460户,1500人。被采访人:郝氏家族第十九世孙郝整年,71岁,身份:农民。

  

  河北省武安市固义村刘氏家谱:明代中期从山西省洪洞县迁来,今已繁衍至二十四世,160户,910人。采访人:刘氏家族第二十一世孙刘天柱,58岁,身份:农民。

  

  河北省武安市东通乐村邢氏家谱:立祖年代及迁来地址不详,今已繁衍至17世,120户,500人,后与河北省永年县大油村邢姓认为同宗。被采访人:邢氏家族第十三世孙邢换朝,74岁,身份:农民。

  

  河北省永年县邓底村崔氏家谱:明代永乐年间(公元1410年)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始祖崔德玘携妻李氏立祖,今已繁衍至第二十六世,1000余户,4300人。被采访人:崔氏家族第十九世孙崔东林,69岁,身份:农民。

  

  山东胶州市李哥庄镇张氏家谱:先祖于宋元佑年间从河北清河迁来,至今繁衍至二十八世,在即墨、烟台、淄川、邹平、莱州有分支,祖上曾出一位翰林、两位大学士,声名显赫。被采访人:张氏第二十一代孙张志康,64岁,身份:教授、画家。

  

  河北省武安市贾里店村贾氏家谱:明代从山西省洪洞县迁来,始祖贾广德立祖,今已繁衍至二十四世,150户,6632人。被采访人:贾氏第十九世孙贾金山,82岁,妻李来娣,81岁,身份:农民。

  

  河北省武安市夏庄王氏家谱:明代从山西省洪洞县移民迁来,始祖王明立祖,今已繁衍至二十六世,500余户,2000余人。清康熙二年(1663年),本宗世孙王可大乡试中举,康熙十五年(1676年)中进士,授内阁书,康熙三十二年任户部江南清吏司郎中,受命殿试江西,任主考。王可大一生著述颇丰,有《四书解》、《燕台诗艺》、《南游诗集》等,为这个家族带来无尽的荣耀,民间留下很多关于王可大的传说故事。被采访人:王氏家族第22世孙王才科,52岁,身份:农民。

  

  河北省武安市东通乐村庞氏家谱:明嘉靖四十年从山西省洪洞县迁来立祖,始祖庞深,今已繁衍至第二十四世,186户,685人。戏剧的活化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东通乐赛戏》已经在这个家族里传承了400多年。被采访人:庞氏家族第19世孙庞明春,68岁,身份:农民。

  

  河北省武安市马家庄乡没梁店村王氏家谱:清代晚期始祖王家顺携妻帅四子从三公里外的山根村迁来,今已繁衍至十五世,225户,1100余人。被采访人:王氏家族第十一世孙王荣贵,75岁,身份:农民。

  

  河北省武安市固义村丁氏家族:明代中期从从山西省洪洞县迁来,始祖丁世严,今已繁衍至第二十四世,60户,285口人。丁氏家族与本村李氏家族联合结为“西大社”,世代传承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武安傩戏《捉黄鬼》。被采访人,丁氏家族第十八世孙丁贵成,70岁,身份:老红军。

  

  河北省沙河市孟石岗村孟氏家谱:明天启2年(公元1622年)从山东邹县迁来,立祖人孟宏儒、孟宏治(亚圣孟子61代孙),已繁衍至第 78代,350户 1185人,被采访人:孟氏家族第73代孙孟庆菲,85岁,离休教师。

  

  河北省武安市东土山村韩姓家谱:明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韩氏四兄弟春、夏、秋、冬四人携妻带子从山西省洪洞县移民至河北省,其中老大韩春定居永年县滩头村,老二韩春定居沙河县河头村,老三韩秋定居武安县东土山村,老四韩冬定居武安县水头村。今已繁衍至第二十四世,135户,600余口人。被采访人:韩氏家族第二十世孙韩春堂,67岁,身份:退休工人。

  

  东通乐村卢氏家谱:立祖年代及迁来地址不详,今已繁衍至十六世,130户,600人。后与河北省永年县刘营村刘姓家族认为同宗。被采访人:卢春有,卢氏家族第十二世孙,63岁,身份:农民。

  

  固义村李氏家族:明代中期从山西洪洞县迁来立祖,今已繁衍至第二十三世,126户,436人。蜚声中外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武安傩戏《捉黄鬼》世世代代流传在这个家族里。被采访人:李氏家族第19世孙李增旺,62岁,身份:农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琅矿村张氏家谱:明代从张氏哥弟二人从山西省洪洞县迁来,哥哥张招与妻陈氏在琅矿村立祖,弟弟到相距20公里的石洞村定居。今已繁衍至二十一世,165户,820人。被采访人,张氏家族第十七世孙张福山,61岁,农民。

  

  东寨子村苗氏家谱:明万历年间(公元1573年),苗氏四兄弟苗刚、苗强、苗志、苗气携妻带子从山西省洪洞县迁来,分别在武安县的尖山村、东寨子村、招贤村、康宿村等四个村子定居,其中苗强在东寨子村立祖传承至今已经十九世,410户,1320口人。被采访人:苗氏家族第十五世孙苗红谦,身份:选矿厂老板。

  

  邑城镇二街村李氏家谱:何时何地迁来不详,口传祖上逃荒要饭到此,至今繁衍八代,1981年9月十二日(农历八月十五日)由六世孙李聚会新建家谱,族内现有十九户,70口人。被采访人:李氏家族六世孙李聚会,男,68岁,身份:退休工人。

  

  赵南庄村赵氏家谱:明代从山西省洪洞县迁来,始祖赵海携妻李氏立祖,今已繁衍至二十五世,185户620人。被采访人:赵树珍,67岁,身份:农民。

  

  张家庄村张氏家谱:明代末期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始祖张进朝携妻赵氏立祖,今已繁衍至十七世,180户,720人。被采访人:张氏家族第十五世孙张增顺,57岁,身份:农民。

  

  邑城村陈氏家谱:明代末期从河北省永年县陈窑村移民前来,始祖陈霄吾立祖,今已繁衍至十六世,120户,400人。被采访人:陈氏家族第十一世孙陈吉喜,79岁,身份:农民。

  

  河北省武安市邑城镇北常顺村胡氏家谱:祖辈从河北省永年县施庄迁来,年代不详,始祖胡德林立祖,今已繁衍至第十八世,102户,450人。被采访人:胡氏第十五世孙胡正祥,78岁,身份:农民。

  

  徘徊镇夏庄村王增良家谱:明代从山西洪洞迁来,始祖王明立祖,今已经繁衍至二十五世,是总家谱的一个分支谱。被采访人:王氏家族第二十世孙王增良,76岁,身份:农民。

  

  山东胶州黄家屯黄氏家谱:明永乐年间从山西洪洞迁至胶州,300多年前迁至黄家屯,始祖姓名不详,六世祖黄瑞官至九品侍郎,家谱记载,祖上多人举官,每一辈都出过秀才。今已繁衍至十五世,100多户,400多人。被采访人:黄氏第十代孙黄学友,83岁,身份:农民。

  

  山东胶州毛家庄村陆氏家谱:300多年前始祖陆应荣携妻屈氏从本镇大屯村迁来立祖,今已繁衍至十五世,200余户,600余人。被采访人:陆氏第十世孙陆效正,46岁,身份:村支书。

  

  西马庄村郭氏家谱:元代末年,被官僚贵族强迫服劳役,从山西省洪洞县老鸹村移居到武安县西马庄村。始祖郭太配靖氏立祖,明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其曾孙郭资科考获二甲第四名赐进士出身,历明代五朝,官至太子太师,举家为之荣耀,对人被皇封。后人立郭资为一世祖,今已繁衍至第二十五世,400余户,2000余人。被采访人:郭氏家族第十九世孙郭有祥,75岁,身份:农民。

  

  山东胶州李哥庄镇冷家庄村叶氏家谱:明朝永乐二年从山西小云南迁来,始祖叶郎在此立祖,今已繁衍至第二十一代,183户,587人。被采访人:叶氏第十六世孙叶守坤,50岁,身份:村支书。

  

  河北省武安市没口峪村杜氏家谱:明代从山西省洪洞县移民迁来,始祖杜金会妻白氏携二子杜洪、杜兰在此立祖,今已繁衍至十九世,110户,420人。被采访人:杜氏家族第十五世孙杜存太,66岁,身份:农民。

backchina




10个中国人关于世界文化的误解


 前小十 前十网

  世界坐拥数十亿人口,人人都是独具文化特色的个体。相较于数不清的人来说,文化的种类少了许多,因此人类尝试用文化形态和其他归类法去了解某一群人。过去,很多误解、笑料、甚至国际争斗都因此而生。但很多文化定势的产生都基于误解和误译,对于所涉及文化中的人们来说,情况也不完全属实。我们对外族人的理解,往往并不准确,而真相会更有趣。

  

  10.澳大利亚曾是关押囚犯的殖民地

  

  

  大多人都知道,澳大利亚期初是大英联合王国(那时叫大英帝国)用来关押罪犯的一块殖民地,而后慢慢发展成现今这样一个繁盛的国家。很多人也听说过著名的朗姆酒叛军(Rum Rebellions),也听说过犯人、士兵和岛上其他人主要以酒当薪酬的事儿。这难免让人觉得澳大利亚人都是诡诈、令人心寒的罪犯后人,各国都觉得他们太可恶,把他们送到了世界另一头。然而,最近几年,澳大利亚不再羞愧躲藏,而是尝试揭开历史面纱,结果发现事实并不像想象中那么令人尴尬。

  澳大利亚人很快发现,当初送到岛上的罪犯,现在看来,是由于当初的误判所致。当初,很多罪犯是偷了口食物的孩子,而有些孩子在被流放到澳大利亚前就被判处绞刑处死。被判处的成年犯中,很多在今天看来只是小犯罪事件,还有些是被诬告的。当时,大英帝国很多贫民犯法是因为食不果腹,而偷食物是他们生存的唯一希望。因此,大英帝国决定摆脱这群人,但不是从根本解决贫困问题,而是横渡大洋将他们送到岛上。

  9.埃及人的古今情缘

  

  埃及享誉世界,但对其国民的身份问题众说纷纭。有人认为他们就是埃及人,有人认为他们是另一个阿拉伯国度,但事实没这么简单。有学者为弄清现代埃及人和古埃及人间的关系,一直在研究埃及人的世系血统,但尚无定论。他们确信大部分埃及人的DNA和周边大部分国家不同,但也不能证明他们和古埃及人属直系关系。

  而实际问题可能更复杂。埃及属阿盟(Arab League)国度,且大部分埃及人会讲阿拉伯语。这些文化风尚肯定会渗透到国家形态中,但不管他们族谱为何,大部分埃及人并不认为他们是阿拉伯人。他们自认为是埃及人,希望有更强的认同感——现在,很多埃及人更愿意相信自己和古埃及人有关系,而忽略阿拉伯的影响。据说,埃及人参观阿盟其他国家或在阿盟其他国家工作时会偶遭歧视。

  8.日本是漫画、动漫狂

  

  

  提起日本,大多数人会想起沉迷于漫画和动漫的古怪成年人,但事实上,日本动漫是面向全世界的。漫画和动漫刚在日本兴起时,跟西方一样目标受众仅为儿童。但随着观众长大,他们便开始尝试一些适合成年人的主题,结果收效甚佳,也说明动漫不仅适合儿童,同样也适合成人。和人们的预想不同,日本人成熟后,依然是漫画和动漫的追随者,这种情况在其他国家并不多见。

  动漫业一位高管认为,日本很多人其实都不清楚其他国家有多喜欢漫画和动漫。日本每年的漫画和动漫出口产值高达数十亿美元。国际市场需求仍在继续增加,相对来说,日本本土对动漫的需求近年来反而逐渐下降,这就意味着,尽管我们认为日本人在这方面很古怪,但是日本动漫在我们的娱乐生活中也占据了一定地位,甚至算不上他们的心头之好。

  7.加拿大是独立自由之邦

  

  

  大多数人认为,加拿大主权完全自由,有先进的现代民主政府。加拿大给所有人提供医疗保险,经济稳健,军队不容小觑。人们可能不太重视加拿大,但都会想到自己的国家发展成这样。然而,加拿大有一些很奇怪的传统,让人回想起君主制时期。英国女王也是加拿大的女王,她在加拿大和在英国一样,是个立宪君主。她是大部分军队的名誉团长(Colonel in Chief),并且访问加拿大的频率超过访问其他国家。

  跟在英国一样,女王也会出席典礼,听取总督的建议,决定政府高层职位人选。然而,这并不仅仅是为了尊重传统,加拿大的所有事务,包括选举,仍然以女王的名义进行,所有人都要发誓效忠女王,即便加拿大的新移民也是如此,必须奉女王为国家元首。

  6.英国人不在意自己的牙齿

  

  

  英国人以喜爱喝茶和企图称霸世界而闻名,除此之外,英国人口腔卫生也可谓举世皆知,或说声名狼藉,是所有发达国家中最糟的。传言称英国人有足够多的钱,也有正规的卫生基础设施,但他们不在乎这些。他们任由自己的牙齿扭曲变形、呈褐色并伴有口臭,如果他们愿意的话嘴里的菜叶也会掉出来。关于英国人牙齿的笑话通过《辛普森一家》等剧广为流传,额,其实,随处可见。但是,这些说法背后的真相却更复杂。

  虽然美国人觉得英国人的牙齿畸形,但是谈及牙齿这个问题的时候,英国人还是有不同的看法。英国人觉得他们还是在意口腔卫生的——比如刷牙、定期清洁牙齿——但同时因为大多数英国人喜欢看起来更自然一些,所以只去做一些牙齿微矫正。美国人为了使牙齿排列整齐花销无数,但英国人只要牙齿健康又整齐(够用就行)就可以了。不过,这一文化定势也已经有所改变,由于美国媒体和大众文化的曝光,牙齿矫正和美白在英国也成为潮流,这一行为也是对电视中形象的一种模仿。

  5.西班牙人非常懒

  

  

  世界上最广为人知的误解之一便是西班牙人很懒。该文化定势从“西班牙人很懒”发展为“讲西班牙语的人也很懒”种族主义者又将其扩展为“在美国工作的任何西班牙长相的人都很懒”。其实这最初是因为,西班牙有午间打个小盹或者午睡的传统。如果你询问一些人,他们会告诉你,在午后,西班牙人会休息三个小时再继续工作。这就给西班牙人带来了“不想认真工作,宁愿花时间来休息”的名声。

  但真相是,坚持这个午睡传统的人越来越少了,西班牙人可能比其它任何国家的人工作都要卖力。最初午睡的目的是为了让人们能够在一天最热的时候得到一些休息,但是现在真正睡上一觉的人是少之又少。而且由于西班牙人每一天中午要休息三个小时,所以他们比其他国家的人上班更早、下班更晚。因此,近年来很多西班牙人希望对此加以改革,他们认为每一天的工作时间很长,中途长时间的休息是无益于任何人的。不过这种情况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才会有所改变,毕竟午睡和工作时间长早已是西班牙文化中根深蒂固的一部分。

  

  4.黑人和他们“热爱”的炸鸡

  

  

  如果有人问你黑人喜欢什么样的食物,你会得到很多答案,这些答案通常提到南方爽心食物。这不足为奇,因为大部分黑人被带到这个国家之后,大多数时间都在南方做奴隶,甚至在被释放后,因为资金缺乏,大多数人会选择在附近定居。但是,如果问及两种特色食品,你通常会听到炸鸡和西瓜。这使得一些人想知道多年来,这种文化定势是否真实,或者它只是一个南方谬传。

  回溯到20世纪初,那时候这个国家的种族关系不太理想(我们将随时获得“轻描淡写奖”)。《一个国家的诞生》是美国最早和最具争议的电影之一,由臭名昭著的种族主义者D.W.格里菲斯(D.W.Griffith)执导。这部电影描述了格里菲斯眼中黑人被解放并掌握权力的后果。在影片的一场戏中,一群黑人议员行为粗鲁,其中之一把腿翘在桌上,嚼着一块炸鸡,一些人认为该刻板印象由此诞生,在流行文化中根深蒂固,但也有可能人们选择炸鸡和西瓜之类的食物代表黑人,是因为这些是必须用手吃的食物,因此可以被认为是“肮脏的食物”。

  3.法国人容易投降

  

  9·11事件对美国各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之后不久,我们便置身于中东战场。在这种情形下,作为盟友,法国左思右想后还是决定不帮助我们。因此,很多人强烈指责他们,一些出版物和美国的政治人物开始辱骂他们,将法国人称为懦夫。一些甚至引用《辛普森一家》中的一个情景,很严肃地称他们为“只会吃奶酪的投降猴子”。人们声称法国人在二战中轻易投降,法国人是懦夫,法国人不想战斗。

  然而,事实是,法国是世界上最危险的国家之一,而且一直以来就是这样。许多人没有意识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法国的领导层和基础设施来说是一场失败,但法国战士从未停止战斗。法国也有着悠久的战争历史,目前拥有整个世界第三大的核储备。美国和俄罗斯霸占前面两席,只有这两个国家拥有比法国更强大的核储备,而且法国军队仍然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之一。而近年来,法国对于选择需要参与的战斗愈加谨慎,他们的名声显示出他们不是懦夫,随时准备迎接严峻挑战。

  

  2.牙买加岛是大麻爱好者的天堂

  

  

  若说有什么地方吸大麻和吃饭一样正常,很多人会想到牙买加岛(the island of Jamaica)。该岛上的拉斯特法里教徒(Rastafarians )可能是世界上最多的,众所周知,吸食大麻是拉斯特法里教的一个宗教传统。但是,即使是在拉斯特法里教最受欢迎的国家,吸食大麻也并没有完全得到法律的许可。甚至有些人认为,在牙买加岛,长时间吸食大麻严重违反了法律。

  虽然岛屿上长着很多大麻,但政府一直尽力镇压非法种植、走私及吸食大麻的行为。今年,政府放松了对个人或宗教吸食大麻的相关法律要求,也放松了那些设法从外国游客身上获利的法律(尤其是来自美国部分州的游客,这些地方已经允许把大麻作为药物使用)。但是,法律只是略微放松了对个人吸食大麻的限制,整个国家仍然在尽力阻止大麻的大规模种植和岛内的非法交易。允许个人吸食大麻是为岛内的拉斯特法里教徒考虑,但大规模种植大麻仍然遭到反对。

  1.大部分德国人都缺乏幽默感

  

  

  德国人有许多值得称赞的优点:他们努力工作,理性,勤劳,每年接纳大量难民,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善解人意的人。然而,大部分欧洲人和其他国家的人却觉得德国人过于严肃,他们似乎不知道如何成为一个有趣的人。调查发现,有时候人们觉得德国是世界上最无趣的国家。现在很多人都持有这种看法,但事实上,幽默感是所有人共有的东西,德国人只是以不同的眼光看待它罢了。

  事实上,德国的喜剧历史悠久,但其风格与传统英国和美国喜剧大相径庭,所以我们很难完全理解。我们熟悉的单口喜剧首次引入德国时,它还是一个陌生的概念——德国人的剧院式表演十分复杂,意在展现一些其他文化难以理解的喜剧。另一个问题就是,许多幽默感爆棚的国家常使用许多德国观众理解不了的双关语,而对其他国家的观众来说,他们也不能把握好德国幽默的复杂形式,因此,喜剧不幸成为在翻译中最容易失去韵味的东西之一。


backchina




蒙古铁骑为何征服不了日本和越南?



《宋史》记载,崖山海战,十万民众随宋末帝投海自尽。 南宋鼎盛时,全国总人口八千余万、迫近一亿大关。

  

  蒙古人进来时,这个庞大族群被描述为任人切剁的“土豆”,全国各处都有张弘范(跟随蒙古军队灭宋的汉人带路党)。

  而另一方面,在这场东方历史“华夷之变”中,中国的一些“东洋邻国”却未被“殃及鱼池”,甚至有着不俗的表现。

  13世纪下半叶,蒙古大军在平定中国之后,对日本发动过两次征服战役。 第一次交战是在公元1274年,进攻日本的蒙古远征军共两万五千人。面对第一次“蒙古远征军来袭”,日本举国参战,武士和民兵都投入战争中,惨烈的战斗进行了二十多天。擅长骑射的蒙古兵在擅长肉搏战的日本人面前遭到重创, 顽强的日本民兵成功地阻止了蒙古军的推进。由武士组成的日本重骑兵队尤为英勇,他们在弓箭手的支援下冒着箭雨列阵冲击敌人,与敌军贴身近战,使蒙古人的弓箭优势失效。蒙古军折损大半后无力继续守住阵地,只得上船撤退。在返回朝鲜的路上,蒙古的舰队遭风暴袭击。

  第一次伐日虽然失败,但是忽必烈不肯轻易罢休,尤其完全征服了中国、得到东方最富饶的大陆后,不免得陇望蜀、再起盗心,于是对日本发动第二次海战。此战忽必烈投入的参战人员是第一次战的十倍,但是依然没有捞到半点便宜,最后再次被伙同“神风”的日本武士和民兵打败。

  两次伐日皆败,蒙古人在东洋第一次遇到了勇气不逊于自己的对手。遭到13世纪世界最强大的军团侵袭,但日本却没有像宋那样一败涂地,而是最终击溃了侵略者。除了地理优势外,同仇敌忾不出叛将、全民皆兵铁血抗敌也是要因之一。

  

  (图)蒙古攻打日本“神风”战舰现踪海底

  相似的情况在越南也曾呈现。

  在征服欧亚大陆过程中,蒙古军三度征伐安南,1258年初元朝大将兀良哈台一度攻陷安南都城升龙(河内),1285年脱欢再占升龙。但是,越南人在陈朝宗室、“兴道大王”陈国峻的带领下,奋起反抗,他们人人手臂上刺着“杀鞑”二字,夺回升龙。随即全境反攻,杀退来犯之敌。

  忽必烈大怒,此时他正在组织战船进攻日本,遭遇“神风”。蒙古军不败神话竟然被岛国日本、小小越南打破,于是他停止进攻日本,再派脱欢率10万大军攻安南。陈国峻以“游击战”切断元军的水路补给,利用涨潮而进攻,退潮则退走,并实施“木桩战术”创造了以弱敌强、以小胜大的战争奇迹——俘获元军400余艘战船,生擒主将乌马儿。

  蒙古铁骑横扫欧亚大陆,中国大陆和莫斯科公国都被蒙古帝国吞并。然而,所向披靡的蒙古大军却在小小越南那里吃了败仗。忽必烈死后,蒙古大军再也没敢侵略安南。

  

  (图) 蒙古铁骑的重装备

  同一地域,相近文化,却没有促成完全一样的抗战结果,这是为什么?

  在古代,越南比日本与中国的关系还要近——或为中国的藩属国,或为中国一部分。两国的文化有不少大同小异之处,越南的主体文化也受到儒家文化的深深影响。然而,同一地域,相近文化,却没有促成完全一样的民风。纵观历史上两国民间的表现,越南、日本民风明显比中国彪悍。

  众所周知,推崇“尚德抑武”的儒家文化是偏软的。而虽然受到两千年儒家文化影响,但日本、越南仍然长期保有“强悍、尚武、富有反抗精神”的民族传统。那么,这种民风传统是怎么形成和保留的?

  这就与他们的生存环境和独存的文化背景有关。

  从生存环境而言,日本和越南虽然不是“草原部落”,但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为生存厮杀争斗激烈程度不亚于草原部落。

  由于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中战争频繁,内外纷争不断,这些国家的历史烽烟不断,几乎就是一部充满战争的历史,也因此造就不少名垂青史的战斗英雄。对于历史上勇猛善战的英雄人物,他们特别崇敬。由此形成了特有的“武士文化”、“战斗文化”。

  譬如抗蒙“兴道大王”陈国峻,就被誉为民族英雄,越南南北处处有“兴道大王”庙宇祭祀,香火千百年来不断。越南人对英雄人物的顶礼膜拜以及英雄文化的传统氛围,由此可见一斑。

  

  (图)安南国是越南的古称

  现代越南历史学家曾说:“越南民族的传统,历来是全民皆兵。在田里干活的农民,一旦需要扛起枪就能上战场进行战斗。”生活中,他们是知礼谦和的普通百姓,而在战场上,他们绝对是可怕而难缠的斗士。

  举国抗战、全民皆兵——日本和越南这些特点,与“草原部落”骑兵的特点差不多。甚至可以说,他们的民风,就相当于东洋的“草原部落”。

  回顾这段历史,之所以在偏软的“儒家文化圈”中,日本、越南的民族精神没有被“软化”、得以保持“彪悍民风”,一是因为“儒家文化”对他们上层影响大,对底层民间影响小;二是因为整个国家形势所迫、“实用主义”大过“中土主义”。

  独特的地势加铁血的武士英雄文化,使得日本、越南等国在蒙古大军铁骑下,得以“独善其身”。所以,他们愈加崇尚武士文化英雄文化,以“彪悍、善战”民风为荣,直至成为恶劣生存环境下的生存本能……

backchina

 


上兩條同類新聞:
  • 李煜/蒋介石从大陆带走的不是黄金/不该遗忘的红色高棉秘密/天朝红人录
  • 巧合/且和也/炫富消费的终结/中国的意识形态经济学/中国面临大规模骚乱/令世界厌恶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