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 站 内 搜 索 □
請輸入查詢的關鍵字:


標題查詢 内容查詢

一言九鼎     
三地風采     
四面楚歌     
五洲學興     
六庫全書     
七七鵲橋     
八方傳媒     
九命怪貓     
十萬貨急     

 
希腊神话/宋庠行书/中国社会的四大魔咒/什么是宗教--佛教是不是宗教呢
發佈時間: 9/21/2016 12:42:25 AM 被閲覽數: 151 次 來源: 邦泰
文字 〖 自動滾屏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收件箱 :  bangtai.us@gmail.com





    

一口气读懂希腊神话,原来就是一部宙斯约炮史(ZT)




2

:意外艺术 声音:意公子

 

11:58 一口气听懂希腊神话 来自喜马拉雅FM

最近在读一本故事书,它主宰了无数个国家文化的半边天,这本伟大的故事集就是:

《希腊神话》

对,就是那个人物超级多,剧情超级复杂,各种心机淫乱,堪称史上最复杂神话的希腊神话!

它一出场就能掀起一场恐慌,脑子不自觉的混乱,但这个看起来 非常狗血的宫廷剧,其实总结下来无非就是三大模块:

1.神的起源

2.王位争夺

3.天神微服私访

1
神的起源

所有从无到有,全部从混沌开始!希腊神话也不例外。大地之母 盖亚 整个希腊神话家族都是这一脉相承的!她无性繁殖出海洋之神、山脉之神和天空之神 乌拉诺斯。天和地是母子关系,同时也是夫妻关系;他们开始了神界的有性繁殖模式!生下了十二泰坦,六女六男:

 

2
王位争夺

尽管大地生了12个子女,但这些孩子中我们只需要记住一个名字便够了:那就是 克洛诺斯

这位大哥上演的“弑父夺位”的宫斗经典桥段,打乱了天庭原来的平静:

要知道:神的优点是长生不老!但遗憾的是,缺点也是长生不老!在这样的宫廷里,太子永远都只能是太子!想继承王位就只能 干掉老子!

于是,克洛诺斯就决定干掉他的老子!而且他所用的凶器不是刀也不是剑,而是: 镰刀

为什么是镰刀呢?因为方便割!在他父母OOXX的时候,小克伺机把他父亲的小弟弟“咔嚓”了下来!然后随手扔到海里,结果,奇迹发生了:

生殖器  +  海水

↓↓↓

(孕育)

维纳斯

所以那些搞不清维纳斯辈分的真爱们,真的不怪你们!

言归正传,小克登上王位后害怕自己也遭到这样的报应,于是当上王以后先下手为强——吃掉自己的孩子,为不留后患,男女通吃!

直到最后母爱泛滥的妻子看不下去了,把最后一个儿子和石头掉包。然后应了“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这句俗语。这个孩子长大后,从父亲肚内救出兄弟姐妹,成了天神;彻底结束了王位争夺的宫斗剧!

这个厉害的孩子的名字叫做: 宙斯

3
天神微服私访记

我们刚才有说到,大地之母诞下12泰坦,那时候的天庭看起来还没什么人烟,很是清净的样子。但是自从新天神宙斯掌权以后,神界人口急剧增加,让我们看看天神族谱进行下对比,一目了然:


(点击图片可看大图)

那么我们这位新天神究竟是用了什么方法,如此快速的增加了希腊神话里的人口呢?说出来,真是连意公子都觉得羞羞哒:

这位天神通过变男人、变女人、变禽兽、变云雨……等各种神奇的物种,不断地与三界的美女们交合,实现了神人二界的大繁荣。

人类篇
 

= 大小熊星座 =

 

宙斯看上了自己女儿的精灵侍从——卡利斯托。

于是变成女儿的模样,上演一幕LES之恋,接近卡利斯托,最后还是生出一个帅气的儿子。不过,宙斯快活,卡利斯托被天后赫拉她变成了一只丑陋的大黑熊,还使得猎人儿子差点弑母。

不过悲剧还是在最后一刻得到了化解,宙斯出现将母子两人带上天,并在众星之中给了他们两个荣耀的位置,这就是大熊星座和小熊星座的由来。

 

= 大力神=

 

除了LES恋,宙斯更不管什么辈分关系。

看上了众多重孙女中的长得貌美又如花的阿尔克墨涅,就变成了她在外征战的老公样子,然后,嘿嘿嘿。

为了打一次爽炮,宙斯还交代太阳神、月神和睡眠神,让那一夜变得三倍长。这次的300年的长炮,打出了个大力士神。

你以为这已经很重口了?

不过这只是开始,他还掀起一阵“人兽恋”

神兽篇

 
= 欧洲=
 

宙斯自己变成小白牛,英俊潇洒,风流倜傥,惹得美人儿欧罗巴喜欢的不得了;一把跃上牛背……不料就被驮走了!

在荒芜人烟的海岛上生下来三个爱情结晶。为了奖励她,天神把这个岛赐予她并命名为——“欧洲”。

 
= 美女海伦=

 

不论如何,牛好歹也是哺乳动物,接下来宙斯居然还变鸟类!

看上了美丽的王后丽达,他就变成一只天鹅接近丽达,结果,丽达就生出了两个鹅蛋。

世界上最美的女人-海伦,就是他们的女儿。这位美貌的姑娘最后引发了著名的特洛伊战争。

 
= 亚历山大=

 

鸟类还不是宙斯的底线,接下来更是变态,居然变成无数妹子毛骨悚然的冷血爬行动物——蛇!

相传奥林匹亚丝她酷爱养蛇,而且喜欢与蛇共眠。宙斯便化身为蛇,引诱她。最后生下来:亚历山大大帝

人人恋重口,人兽恋畸形

宙斯还想出了更变态的招儿:

把自己幻化成风雨

 

非生物篇
 
= 幻化黑云=

 

为了玩浪漫,又为了防止赫拉发现,宙斯变出了一团云雾,并且以黑云的样子和美女伊娥来了一场云里雾里的缠绵。

美女and一团黑云的缠绵画面,意公子实在是想象不到。

 
= 幻化金雨=
 

想象力丰富的宙斯,把自己化作一场金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一阵雨,进入禁锢美女达那厄的高塔,完成了一次奇葩的约炮。

与生俱来的无性繁殖功能,已经让希腊神话里关系杂乱无章,而宙斯的到处“播种”处处留情,更是制作出一堆神、人、神人。于是在大部分人看来,希腊神谱就成了一团麻线了

 

尽管希腊神话乍看起来就是一部“宙斯约炮史”,然而却有许多艺术家通过这部故事集找到了各种灵感。

艺术史上大量以希腊神话为题材,所创作出各种流传后世的经典作品,至今看来也毫不过时,这也从侧面表现出了希腊神话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三元状元宋庠行书墨迹



抱琴已叹归来晚 会有幽人此地逢



                  

宋庠行书《致宫使少卿尺牍》纵31.8厘米,横47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宋庠(996-1066),字公序,原名郊,入仕后改名庠。安州安陆(今湖北安陆)人,宋庠是乡试,会试、殿试都是第一的三元状元。仁宗天圣二年(1024)甲子科状元。官至右谏议大夫任参知政事,兵部侍郎。宋庠与其弟祁均以文学知名,曾校定《国语》,撰《补音》三卷,又辑《纪年通谱》,区别正闰,为十二卷。另有《掖垣从志》,三卷,《尊号录》一卷,《别集》四十卷。

本文来源于 书法欣赏http://www.yac8.com/

 

释文:庠叩头拜覆 拜违教约 歘忽经年 下情不胜犬马恋德之至 即日袢暑 恭惟尊候 动止万福 庠以薄干 留城中已半月 前晚方到此 本欲亟往趋侍 属以病暑伏枕 未果如愿 深负皇恐 切幸垂亮 尊嫂恭人 伏惟懿候万福子礼提宫 廿四嫂孺人 各惟侍履增胜 谨拜状起居不次 庠叩头拜覆宫使少卿尊兄台座




中国社会的“四大魔咒”

          
 
来源: 2016-09-19

王朔 阅读与思索


在我看来,这个社会既非悲剧,亦非喜剧,根本就是一场闹剧,或者说是中国特色的闹剧。

参与这场闹剧演出的,不只是那些自以为是的大人物,也包括习惯了自欺欺人的老百姓,以及我这样“别有用心”的看客!

闹剧总少不了一些经典台词,也就是可笑的理论。我把它们简单归结为“四大魔咒”。之所以搞笑,因为它貌似真理,实则违背常识,蛮不讲理。演员们很陶醉,看客们游戏其间,推波助澜跟着起哄。

第一咒、抹黑论

在一个健康的社会,批评政府很正常,也很有必要,无论这种声音多么刺耳,来自哪里。特别是知识分子,站在民众的立场上批评政府,此职责之所在。

谁在台上就骂谁,道理就这么简单。做官不但要经得起人夸,更要经得起人骂。因为你掌握权力,你的言行跟大家的祸福有关,所以大家要监督你,批评你!而现实正好相反,权力永远正确,谁过气了骂谁,谁在台上舔谁!

如果有人胆敢批评几句,马上就祭出“抹黑论”反复修理。可诸位想想,如果阁下面白如玉,类似潘安宋玉,别人就算把臭狗屎扔过来,抹黑得了?白本就是白嘛,即便被抹黑了,洗把脸,终归还是白。没这点自信,算什么大丈夫?

如果阁下的脸本就是黑的,抑或心比脸更黑,还用别人抹?就算人民的眼睛达不到雪亮的标准,这点东西总看得清吧!若不自知,撒泡尿瞅瞅,不就一目了然了。

也就是说,真正白的人,根本不怕别人抹黑,往往一笑了之。诚所谓大丈夫当如是也!动不动祭出抹黑论者,大多是因为心虚,或自欺欺人,明知自己脸黑心黑,还想被天下人夸为貂蝉西施。可有脸黑如锅底的西施吗?如果你是范蠡,真愿意放弃荣华富贵,跟这种型号的西施私奔?

究其根本,讳疾忌医而已。比如说这两年我身体不好,房事欠佳,就特别不想见人,怕人家提这事,只喜欢别人说:您身体真棒,跟西门庆在巅峰时期一样。听了当然很爽,爽完赶紧去吃药。

自己心黑,长得丑,干了一堆龌龊事,心虚,怕别人知道,不许别人说!所谓的抹黑论,如此而已。

第二咒、砸锅论

最近有一种时髦的说法,所谓砸锅论——不能吃我的饭,砸我的锅云云。

依照常理,吃别人的饭,当然不能砸别人的锅,否则就是小人。但这不是关键,问题的关键是,人家是否吃了阁下的饭,或者说批评两句就等同于砸了阁下的锅?这到底是什么质量的锅,几口唾沫就他妈能砸穿?

在有些人看来,国家就是我的,只要你生于斯长于斯,无论是人是虫,都是靠我活着。这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歪理一脉相承。尔等生是我的人,死是我的鬼,否则就是贰臣逆贼,砸了我的锅。

事实上这完全是强盗逻辑。就本人而言,自食其力,尽管活得不太如意,但也不屑于某些人的施舍。几千年来,普通民众都是自己养活自己,从没有吃别人的饭,用的也是自己的锅!倒是那些扬言施舍我们的,以形形色色的名义,吸干了我们的血汗。

他们机关算尽,把我们的锅据为己有,然后大言不惭地说,这锅是他们的。我们只能逆来顺受,稍微有点抱怨,就被认为是要砸他们的锅。

退一步讲,就算那些锅真成了他们的,但有资格分杯羹者,只是极少数,也只有他们,才有砸锅的机会!老虎苍蝇们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无权无势的普通百姓,想砸锅可能吗?

何为人民公仆,简单讲,因为吃着人民锅里的饭,必须恪尽职守,为人民服务。某些人却颠倒是非,不但人民的锅成了他们的,一边吃一边砸,吃相丑不堪言,甚至把砸锅的罪过,也要转嫁给锅的主人!

盗跖说“盗亦有道”,所谓的砸锅论,就是盗亦无道的典范!

第三咒、汉奸论

愚生有年,也读过不少历史书,从没见过像今天这样,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汉奸的帽子满天飞!

在有些人眼中,中国人只适用简单的二分法:要么你是祖国的暖男,要么你就是汉奸!

可在我看来,这些装腔作势、阴阳两亏的玩意,无论老幼、型号大小,绝非祖国的暖男,不过是权贵的卵男罢了。

因为判断某人是不是汉奸卖国贼,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做汉奸的资格;二是有做汉奸的事实。前者尤为重要,没有前者,一切都是扯淡。

谁才有资格做汉奸卖国贼?只能是掌握权力与公共资源的人。道理很简单,他们有的卖啊!作为普通百姓,就算你铁了心要当汉奸卖国贼,可一无所有,你拿什么卖给别人?

自古而今,卖国都是高大上的工作,绝非一般人所为。每次看见某些人指责别人是汉奸卖国贼,我哭笑不得——您真会抬举他或他们,就一店小二、臭老九、唱戏的,卖个屁啊。

简言之,如果你立志要成为汉奸卖国贼,首先要去做官或国企老板!我不是说他们就是卖国贼,而是说,只有他们才具备做汉奸卖国贼的资格。

另外,一个人是不是汉奸卖国贼,必须要有卖国的事实。如果只是发几句牢骚,在外国生个娃,就给人家扣汉奸的帽子,这公平吗?石敬瑭是卖国贼,因为他把幽云十六州送给契丹人;张汉卿是卖国贼,因为他把东三省送给日本人。这才是货真价实嘛。吃个肯德基变成汉奸国贼,坏事做绝倒成了民族英雄,这评选标准也太奇葩了吧!

说透了,有些人动不动指责别人是汉奸,不是自己多高尚,只是为了肚脐眼下边那点福利罢了!因为最廉价的爱国方式就是给别人扣汉奸帽子。摸着胸口,对着自己的良心想想,当阁下发帽子的时候,真那么纯洁,只是因为爱国,没有其他龌龊(比如说弄几根骨头)的想法?

他们真的在乎这个国家吗,那为何对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不公视而不见,对民众的疾苦无动于衷?那些被王书记送进去的苍蝇老虎,在落马以前,哪个不口口声声是祖国的暖男?可事实证明,他们才是货真价实的汉奸国贼!

第四咒、阴谋论

有人说,中国人是酷好阴谋论的民族。即便裤裆里那点风流事,也要盖上阴谋论的戳。

现在流行的所谓“别有用心论”,大概就是传统阴谋论的翻版。

你批评了政府几句,他们就指责你是别有用心!

你拒绝脱了让他上,他们就污蔑你是别有用心!

你说空气太脏食物有毒,他们就说你是别有用心!

就算他是流氓,你不歌颂他,他们就认为你别有用心!

总之,你一言一行,无论是非对错,只要不是他们想听的,他们想要的,你就是别有用心,你就是心灵阴暗的小人!只有他们全心全意为了这个国家,只有他们是表里如一的正人君子!

有些人就喜欢把一切问题上纲上线到政治阴谋论的高度,即便是讨论环境、医疗等寻常问题,只要触犯了他们的利益,就会被质疑是别有用心的西方走狗。

他们为何要玩如此下作的把戏?因为斑斑劣迹就摆在那里,他们百口莫辩,只好转换话题,用给别人扣帽子的手段帮助自己暗度陈仓,继续抹着红脸蛋为非作歹。

比如我主张言论自由,这跟美国人有何关系?就算明天美国人死绝了,我也主张言论自由啊!比如说我主张民主政治,只是为保障个人的自由权利,岂是受了撒旦的蛊惑?!一切只是基于个人的价值判断,到底有什么别心可用呢?

据某些人的逻辑推理,奥巴马可能是世上最苦B的人。除了照顾美国公民,还要料理这么多潜伏在中国、别有用心的兄弟。可谁也不能白别有用心啊,那美国人的骨头在哪里呢?就算奥巴马有这份心,他也未必能拿出这么多银子!

如此谬论,有些人竟然还信!也许在小人们看来,世人跟他们是一丘之貉,都是为了利益整天玩阴谋诡计!尽管我对中国人的素质不敢恭维,但从不认为,大家会集体龌龊到如此地步!

类似的王八蛋谬论还有很多,本文只是抛砖引玉。希望诸位不要听信某些人的魔咒,而是以开阔的胸怀,理性看待生活中的人和事,以及我们的国家。惟其如此,才能结束这场世纪闹剧以及我们被诅咒的命运,否则最后的下场不过是黄粱一梦,呜呼哀哉!

转自: 2016-09-19 王朔 阅读与思索





什么是宗教--佛教是不是宗教呢?






  佛教到底是不是一个宗教呢?因为有的人说“佛教根本不是宗教”,那有的人说“佛教是宗教”,那有的人又说“佛教是佛对于十法界众生的一个教育,所以它是对于十法界的一个圆满的教育,但是不能称为宗教”。那到底佛教是不是宗教呢?要了解佛教是不是宗教之前,我们必须要了解,什么是宗教。

  1. 宗教一词的源流

  何谓宗教呢?宗教代表的又是什么样的意涵呢?宗教这个语词,它的演变到底是从什么地方开始所出生的呢?从什么地方开始有宗教的这样子的一个名词?现代的这样子的一个信仰,也就是说我们把所谓的道教、民间信仰,或是说乃至于基督教,乃至于我们现在的这个佛教,大家都把它称为宗教,那甚至于有人也把它说“反正所有一切宗教都是劝人为善的,那信哪一个教都一样”。那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那到底宗教是什么东西,什么是宗教。

  我们从汉语,也就是说我们从我们这个汉字里面来看的话,汉字本来并没有“宗教”的这一个语词,汉字本来并没有宗教这一个语词。那在汉语当中,宗教它本来并不是一个连缀词,也就是说,“宗”跟“教”它并不是被连结起来称为一个名词的;在中国的汉语里面,有“宗”、有“教”,但是就是没有“宗教”这一个字,就是没有宗教的这一个名词。“宗”这个字,在中国人的信仰里面,原来是跟宗法制度有著密切的关系的。

  宗法制度是一种家国一体的文化型态,这是一种政治制度的文化,也是一种社会制度的文化。这个宗法制度大概是从商朝跟周朝的时候就已经确立了,一直到明清一代,都是一脉相传;乃至于到现在的我们整个汉人的文化社会里面,在中国,甚至于……其实中国大陆经过了这个“文化大革命”完以后,虽然是破除了这些传统的制度,但是在中国大陆,这个宗法制度到现在还是有它的影子存在的。台湾是承袭著这个汉文化,所以这个宗法制度也一直都是在。乃至于东南亚新加坡、马来西亚那个地方,从我们闽南移民过去的这些中国的这些汉民族,这些也是有遗留了宗法制度的一个影子。从到处有宗祠、宗庙,这个就能够看得出来说,这个是宗法制度的最主要的一个遗留下来的最主要的社会制度跟政治制度。从商周到明清的时候,这个宗法制度,其实是在宋朝的时候是到达了最顶点的时候,也就是说,对于宗庙的这样子的宗法制度的运作,这个是在宋朝的时候到达了最顶峰的时候。


 这个宗法制度的最主要的核心的一个地方就是宗庙,宗庙是宗法制度运作的核心。那宗庙的功能有哪些呢?宗庙的功能有祭祀,还有举行重大的典礼,还有决定重大的事情。所以,以前的宗庙那个权力是相当大的。在古时候,宗庙就是在祭祀祖先,乃至于祭祀天地,都是在这个地方。所以,不只是民间有宗庙,乃至于这个皇帝帝王之家,一样是有帝王之家的宗庙,所以皇帝祭祖的时候一样是在宗庙,一样是在宗庙祭祖。所以,这个是中国的一个传统的一个文化的思想,中国的一个传统的社会制度还有政治制度。所以,中国的政治制度,其实是跟这个社会制度有很明显的关联的。

  所以,这个“宗”在这个时候,在中国的这个词汇里面,其实这个“宗”最主要是指宗法制度,那宗法制度辗转的演变成中国的传统的信仰。中国的传统的信仰,还有中国的这些祭祀的这些信仰,其实都是源流于这个宗法制度,但是,一直都没有形成宗教这个名词。

  但是,宗法制度确实在中国的这个传统文化里面,扮演著相当重要的角色,所以从宗庙能够作祭祀、举行重大典礼。其实古时候的典礼有春祭,有秋祭等等两个大祭,譬如说像现在我们祭孔的时候,祭孔的时候这个就是重大典礼,祭孔的时候我们现在是在孔庙;但是以前祭祀——春祭、秋祭的时候,其实就是在每一个家族的宗庙里面,去作这样的事情,去作这样的祭典。乃至于家族里面有重大的决策要决定的时候,也是在宗庙里面,譬如说家族的族长,家族的族长过去也是透过这样子的一个决定,来决定族长的权力,甚至于有哪些人有犯家族的重大过失的时候,也是在这个地方作重大决策的。所以,这个是宗庙在我们这个中国的文化里面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的地方,但是从这边所衍生出来的信仰,并没有形成说“宗教”的这样的名词.

  我们从《说文解字》这边所说明的:“宗者,尊主庙也。”也就是说,“宗”,宗法制度的这个“宗”,就是尊主庙的意思,也就是说“宗”的意思就是尊敬、遵从这个家庙,遵从这个宗庙,以这个宗庙为核心,以这个宗庙为最主要的一个祭祀的一个中心。那《孔传》里面说:“宗,尊也,所尊祭者,其祀有六,谓四时也,寒暑也,日夜也,月也,星也,水旱也。”所以,这边从《说文解字》跟《孔传》这边,就能够很清楚的看出来,中国的传统的信仰跟宗庙的密切关系。

  从《说文解字》说“宗者,尊主庙也”,也就是说这个宗,就是我们祭祀祖先的地方;那《孔传》这边说“宗,尊也”,尊什么东西呢?除了《说文解字》这边所说的尊主庙以外,“所尊祭者,其祀者有六”;第一个,“谓四时也”,也就是说春夏秋冬,寒暑,也就是为了要求风调雨顺,要求能够这个风调雨顺,能够四时平安,所以在这个时候就透过宗庙来祭祀春夏秋冬、寒暑,也透过这个宗庙来祭祀日月星辰,所以说,“所祭祀者,寒暑也,日也,月也,星也”;所以在这个地方也扮演著祭祀日月星辰的这样子的一个重责大任。譬如说有水灾、有旱灾,也是在这个地方祭天、祭祖,告示祖先,祈求祖先能够庇佑,能够免除水旱灾。

  那基本上,我们从这边就可以看得出来,这个就是中国传统信仰的这样子的一个源流。所以,这个当中对祖先的尊敬,它加强了宗族内部的团结,也稳固了以农立国的社会结构。所以,如果从社会组织、社会结构的角度来讲的话,这种宗庙宗族的祭祀,是有它稳定社会结构的功能存在.

  但是我们说,它刚刚所说的“宗者,尊主庙”,还有祭祀有四时、寒暑、日月星辰、水旱,从这边就能够看得出来,这个其实还是以为说这个祖先能够赐福,这个祖先能够赐福、赐祸,这个山河日月星辰能够主宰一切,所以这个其实就是离不开因为“外我”能够主宰一切的外我的“我见”。那这我见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呢?这个我见还是从“内我”的我见来的。也就是说,因为对于五阴世间不明了,不知道你这个五阴是从什么地方所出生的,不知道你生从何来,不知道你这个五阴的出生是从什么地方来,不知道你这个五阴,跟你的器世间的共业也是有关系的,所以就会去遵从这样子的一个日月、星辰、水旱。所以,从佛法的角度来讲的话,这个基本上就是一种我见还有我所见的一种具体的表现。但是,如果从社会的角度来讲的话,这个基本上是有稳定这个社会结构的一个功能。

  所以,宗法制度跟它所形成的文化价值体系,是汉民族文化的主轴,而这个信仰文化也是由这样子所形成的。那这样子的信仰的根源,其实基本上来自于两个方面:第一个,就是透过宗庙宗法制度的这样子的一个信仰,所以形成了祖先神灵的信仰;第二个,说因为这样子祖先神灵的信仰,所以形成天道的信仰。从这样子的祖先神灵的信仰跟天道的信仰,再由这两种的信仰,辗转因为这样的交互影响,所以辗转形成各式各样的神灵的信仰还有民间的信仰。所以,原来中国的一个传统的信仰,就是在祭天地、祭鬼神。

  所以在《论语》里面说:“非其鬼而祭之,谄也。”“非其鬼而祭之,谄也”在指的这个鬼,其实就是祖先,也就是说如果不是自己的祖先,你去祭拜他的话,这个就是谄媚的现象。这个是《论语》里面所讲的,所以必须是祭拜自己祖先的神灵,所以孔子才会说“非其鬼而祭之,谄也”。所以从这边来看的话,在周朝的时候孔子所主张的,并不是叫大家去祭拜各式各样的神灵。但是,因为众生的无明,因为众生的无明——当然祭拜祖先神灵也是一种无明,但是毕竟祭拜祖先神灵,还有隐含著饮水思源的伦理教育的基本的功能存在;如果说以从世间善法的角度来讲的话,它是有饮水思源的功能存在,但是它还是不离开我见的一个相应的一个知见。

  到最后透过祖先神灵信仰还有天道信仰,就是说透过对于祖先的祭拜,还有刚刚所说的祭拜日月星辰,至祭拜天地鬼神,在这个地方辗转互相形成以后,形成了很多很多的这些天道、鬼神的信仰。那这一部分,其实在周朝的时候其实就已经慢慢在形成了,要不然就不会有后面民间传说的“封神榜”。那封神榜其实从商朝到周朝的时候,其实应该在那个时候,就已经把祖先神灵的信仰跟天道的信仰已经混杂在一起了;所以封神榜里面,这个诸仙诸神列位仙班,这个本身就是天神天道信仰,由祖先神灵信仰跟天道信仰所组合而成的;也就是说我们前面所说的,这种信仰其实就是把我们社会的力量,投影到这个封神榜里面的仙班仙位里面去。这个其实说起来也是非常的有趣,这个就是众生的一个无明所形成这样子的一个的信仰。

  所以,综其所有一切信仰的中国传统信仰,这样的一个演变的过程,宗法制度终究从来没有以“宗教”来相称,所以宗教这个名词,在宗法制度的这个文化底下,一直没有以宗教来相称的。那宗教这个名相、宗教这个名词,到底是在什么时候才开始有这个宗教的名相呢?为什么会用宗教来称呼这个信仰呢?

  1. 到底宗教的名相起于何时呢?

  这个是因为佛法传入中国以后,也就是说,佛法从历史上所记载的东汉明帝开始传入中国;但是,佛法其实不是从东汉明帝的时候传入的,也就是说史实上的记载,也就是说官方的记载,但是官方的记载之前,一定是有一段很长时间的流传。那从佛法传入到中国以后,才慢慢的有宗教的这一个名词产生。因为佛法进到中国以后,慢慢的普遍的形成中国民间的一个信仰的对象;慢慢形成一个信仰的对象的时候,那因为中国原来没有宗教的这个名词,那就透过佛经里面对于佛法的义理的解释来说明宗教;所以宗教这个名词,就慢慢的在佛典里面——汉译的佛典里面,就慢慢的产生宗教的这个名词。

  我们看一下“宗教”在什么地方出现过呢?在《瑜伽师地论》卷六十四里面所说的:“观自宗教者:谓契经、应诵、记别等依止,摄释、宣说、开示。”

  所以,《瑜伽师地论》这边就直接的指出“观宗教者”,也就是说观宗教是什么呢,所谓的宗教是什么呢?就是契经,契经就是三藏十二部经,应诵、记别这个三藏十二部经。也就是说,佛所开示给我们成佛之道,佛所开示给我们解脱诸法的教说,是记录在什么地方呢?记录在三藏十二部经里面,那三藏十二部经里面所说的就是宗教。那这个宗教是以什么为主呢?我们后面再来作说明。

  “宗”其实就是在指心,“教”就是在指 佛所说的教说。所以,“佛语心为宗”,也就是说 佛所说的这些教理、佛所说的教示,就是“以心为宗”。什么叫作“以心为宗”呢?也就是说,必须要依止著这个心为宗谛。依止著这个心,哪一个心呢?依止著如来藏。依止著这个真心,依止著这个真如心,这样子的这个心就叫作宗。所以,禅宗就叫作宗门;禅宗就叫作宗门,就是因为宗于这个佛心之宗,所以这个叫宗教。那阐述如何证悟这个佛心的这个教说,就叫作宗教。所以,后面说“摄释、宣说、开示”,也就是说,依著三藏十二部经去摄受、解释,去对众生宣说,去对众生开示,让众生能够依著三藏十二部经,能够了解如何修学佛法,乃至于透过三藏十二部经去修行佛法,能够真正的能够证悟这个“佛语心为宗”的这个宗心。透过这样子的一个修行,能够证悟如来藏,能够证悟这个真如,能够证悟您的自性佛,那这样子才是宗教真正的道理。

《宗镜录》卷二十九里面这么说:“论其宗教,莫非自心是本。”这个就是我们前面所说的,前面说的其实就是《宗镜录》这边所说的“论其宗教,莫非自心是本”。宗教是以心为本,也就是说,如果要说宗教的话,莫非自心如来藏就是您的根本;必须以这个自心如来藏为根本,这样子才是真正的宗教。

  那这个在佛果圜悟禅师的语录里面的卷十六说:“佛语心为宗,宗通说亦通。既谓之宗门,岂可支离去本逐末,随言语机境作窠。”

  那这边说“佛语心为宗”,这是刚刚所说的,佛所说的教说是以这个真如心为宗谛的;那你真正的证悟了如来藏,真正的证悟如来藏以后所说出来的这个教说,才是真正的叫作说通。而且这个说通只是初分的说通,你真正的说通,也就是说你要通宗完全通达的话,必须要圆满佛地的一切种智才是真正的说通。那你要真正进入说通的阶段,至少必须要真正的证悟了如来藏;所以说“宗通说亦通”,也就是说你必须要通宗——通如来藏之法,才能够通教。所以后面又说“既谓之宗门,岂可支离去本逐末”,既然禅宗叫作宗门,怎么可以离开我们的这样子的一个最主要的主干,而舍本逐末,去追逐这些枝末细节,而在言语境上面去作窠臼呢?

  3.宗教的真正的义理

  何谓宗教;也就是说,我们要了解佛教是不是宗教,必须要先了解说,那什么叫作宗教,宗教它所代表的是什么意涵。那其实现在对于“宗教”其实已经是莫衷纷纭了。其实包括研究宗教学的人,你问他说“何谓宗教?”你突然问他“何谓宗教”的话,他还傻眼呢!他会跟你讲很多:所谓的宗教,宗教就是必须要有这个教廷的组织,必须要有这个教廷的仪轨,而且必须要有这个教徒,所以这个才形成宗教。但是那个都是在说宗教的现象,那个不是真正把宗教的这个名词把它解释出来。那为什么解释不出来?那个就是不知道什么是宗教,不知道原来人家宗教,就是从佛教的真正的佛教的义理里面、真正了义法的真正的义理里面所翻译过来的,从这个地方所析出来的。那这个地方你没有去了解说宗教的这个源头是从什么地方来的,你怎么知道说佛教是不是宗教?

  从这个宗教的这样子的定义,从宗教的这个语言的这样子的辞源里面去了解的时候,我们就不难了解说,宗教其实在汉语里面,原来并没有宗教的这样子的一个名词。在汉语里面其实就是只有宗、宗庙、宗法制度,就是只有这样子的一个名词。也就是说,中国的传统文化里面是以宗法制度为主;所以,对于宗庙的这样子的一个祭祀,乃至于天道的一个祭祀,透过宗庙形成一个天道的祭祀,乃至于透过这样子,再辗转形成各种这个道观神灵的祭祀,这个基本上都是源自于宗法制度。但是,终究没有用宗教这个名词,来称呼这些因为宗庙祭祀、因为天道祭祀,乃至于因为神灵祭祀所形成的这样子的一个宗教的名称。那宗教的名称一直是等到佛教传进来以后,也就是说,一直等到佛教传进来,开始把佛经翻译过来以后,从佛经里面才慢慢的有宗教的这样子的一个名词的流通。

  所以,宗教从这边就能够了知说,这个其实是佛教的专用的词汇;所以到最后,很多信仰都说是宗教、都说是宗教,其实是借用了佛教的词汇,是借用了佛教的词汇。因为从表相上看来,佛教也是礼佛、拜佛、拿香拜拜,他们也是拿香拜拜,所以从表相上看来,都是有某一个仪式,有某一个教主,有某一个教规,所以就这样子就说“它那个是宗教”,原来佛教的“宗教”来称呼其他的信仰也叫作宗教。但是,其实这个宗教一直到西方的这个信仰,也就是说基督教到中国之前,这个“宗教”也一直没有为民间的信仰所用,也就是说,民间的信仰从来也没有称呼自称为说他们是宗教,这个是到后面西学东来以后才把“宗教”拿过去用的。

  所以,宗教一词一直都是佛教的专有用词,而不是其他的用词。而且,这个宗教指的就是“宗门”跟“教下”。宗门最主要就是在指,以证悟第八识如来藏为标的的,这个就是宗门。所以,宗门虽然佛教在中国分成有八宗,但是,不是只有禅宗叫作宗门。虽然我们平常都习惯把禅宗称为宗门,把天台宗称为教下,所以叫作宗门教下,合起来叫作宗教;但是,只要是你依止著 佛的教导、依止著 佛的教示而修行,修行为了要干什么?为了要证悟第八识如来藏,乃至于能够如实的修行,而证悟了这个真心理地如来藏,证悟了这个宗谛之心,那这样子透过教说而去完成修行,去证悟这样子的宗——这个宗谛,这个就叫作宗教。所以,这个是佛教的宗教的真正的义理。所以宗教其实是源自于佛法的用词,这个是佛教的专门用词、专门语汇;在佛教还没有传入中国之前,其实中国并没有用宗教来形容任何东西。

  这边这个《楞伽经》里面的注解里面就讲到这样子,所谓的宗,“宗者道之本”,也就是说,所有一切佛道,修学佛法如果离开了如来藏、离开了如来藏这个心宗的话,如果离开如来藏这个心宗去修行的话,那这样子“说者教之迹”,离开如来藏这个道迹的话,你就没有办法趣入正宗了,所以“宗以明趣,趣不明则失其所归”。所以“宗以明趣”就是说,你必须要立定修学佛法的目标,也就是说你必须要立定修学佛法的趣向,你要修学佛菩提道,你要修学佛道,你要认清方向。那这个方向在什么地方呢?这个方向就是要以心为宗。如果不是以这个心为宗的话,就叫作心外求法,所以心外求法说的就是外道。外道不是说在贬抑或是说在骂某些人,也就是说外道其实是在说,他是外于这个如来藏心,不以这个如来藏心为宗,而去求取万法。

  那在外面也有人知道说,知道这个道理说:这个心外求法就是外道,所以我们必须要心内求法。结果,他所认为的心内是哪一个心呢?他所认为的心内是意识心。他认为只要把这个意识心,能够修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能够一念不生,能够不沾染所有一切烦恼,所以说“若无闲事上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他以为这样子在这个意识心上面去用心,这样子就是修学佛法,所以说这样子叫作“心内求法”。请问各位:这个是心内求法,还是心外求法?佛说的心内求法是以如来藏心,你必须趣向如来藏心,你必须要找到这个如来藏,你必须要证悟如来藏,以这个如来藏为理体,以这个如来藏为你所观;这个如来藏里面所含藏出生万法的这样子的一个功能,乃至于从如来藏所出生的这些万法,包括祂所出生的意识心,从这样去看诸法的变化、诸法的一个生灭的时候,这个才叫作心内求法。你如果离开如来藏而单独在意识心上面去求法的话,这个还是属于心外求法;因为还是依止著意识心在求法,所以还是叫作心外求法。

  所以这边就说“宗以明趣,趣不明则失其所归”,所以就是说,这个心宗用来让你指明你的趣向。如果你修学佛法,你这个方向不正确的话,譬如说要到台北去,结果给你指的方向是往南的方向,那继续往南走就是掉到太平洋里面去了;如果所指的方向是往北走,不管你再怎么走,不管你再慢,只是快慢的差别,终究是会到达台北的。但是,现在很多人所谓的心内求法指的这个意识心,就是刚刚好,譬如说你从台中出发,要往台北走,他叫你把这个意识心必须要修得一念不生,要把这个意识心修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犹如叫你往南走,犹如叫你坐著火车往高雄、往屏东的方向走,一直没有办法到达台北;所以你没有办法到达台北,一直往后走,一直往南走,走到最后就只有掉到太平洋里面去了。那你如果能够依止著这样子的佛心佛宗往前走的话,就能够到达 佛所说的修学佛法的道路,所以这个就叫作成佛之道。所以,成佛之道必须以心为宗,所以这边才会说“宗以明趣”,也就是说以这个宗明白你的趣向。

  “趣不明则失其所归”,这个就是我们刚刚所举的例子,你如果你趣向不明确的话,就会失其你所要依止、所要归止的方向。所以,如果你这个方向所指的是颠倒的一个方向,不但不明白,而且是颠倒的一个方向,这个意识心就是一个颠倒的方向,而且是让你的趣向不明;所以失其所归,失其所怙,没有办法有依归。

  那“教以诠理,理或昧则迷其所入”,“教以诠理”,所以不能以教说、不能单独以教说来依文解义来说明佛法,“依文解义,三世佛怨;离经一字,即同魔说”。所以,其实很多人误以为“佛法就是缘起性空,所以佛就是说一切法空”。缘起性空其实是在说,这个蕴处界诸法它本身是缘起性空,但是,缘起性空的蕴处界诸法,它是由如来藏所出生的。所以,这样子讲说一切法空的人,就是以教来诠理;但是以教来诠理,他又理昧,也就是说他昧于理的真理;所以这边说“理或昧则迷其所入”,因为你不明真正的这样子的理趣的时候,一定会迷失你所趣入的方向。

  所以这边说“故宗通而说不通,理虽精而不显”。所以,宗通而说不通的话,如果你只是开悟明心,但是没有增长你的智慧,虽然宗已经通了,但是没有办法在教门上面去增长智慧,没有去增长你的差别智,没有增长你的方便智;所以,你虽知道这个理,知道如来藏这个理,所以“理虽精”,但是,没有办法为众生显发出这个宗门的真正的道理,也就是说你并没有办法去利益众生。也就是说,必须要透过你亲证的这样子的一个理地,而透过佛法的教说,隐覆密意为众生宣说开悟的真实的道理;所以必须要宗通与说通,所以如果宗通的话,“理虽精而不显”。


  而“说通而宗不通,言虽辩而非要”,就是说你虽然懂得满腹的经论,但是并不通宗,所以你纵然满腹的经论还是没有用;你纵然世智辩聪,讲得满腹的经论,但是你所说的全部都没有契中要害,全部都没有契中 佛的真谛,全部都没有契中 佛所说的真理如来藏,没有契入 佛所说的这个真如,这样子虽然你言词非常的辩了,所以“言虽辩”,但是没有真正的真正的了知佛法的法要

  也就是说,如果真的要懂宗教的话,你必须要宗通,也要说通,说通也要宗通,这个才是真正懂得宗教的义理。所以这个就是佛法里面所说的宗教的真正的意涵。

  宗教的这个名词,是从什么地方开始、从什么地方而来,我们探讨了这样子的一个源流。我们知道,宗教这个名相并不是汉语里面传统的一个名相,汉语里面这个宗法制度,从头到尾形成中国的一个民间信仰,并没有形成“宗教”的这个名相;而从佛教进入到中国以后,才慢慢有宗教的这个名相,而“宗”所说的,就是在指“佛语心为宗”的这个宗,所以宗教其实是佛法传进中国以后佛教的专有的词汇。所以,其实所谓的宗教,就是在指佛法真正的一个体系,也就是成佛之道;所以其实“宗教”两个字,已经概括了成佛之道所有的一切义理,全部都含摄于宗教两个字。因为“宗”就是佛心,佛所开示的所有的一切教说,全部都是以这个心宗为主;以这个心宗,所以才会有 佛出世于人间,而开示了这么多的经教,才会有这些经教流传于人间,让众生依止的这些经教,能够依止著这些经教修学往成佛之道迈进。这个就是宗教的真正的义理。

  4.宗教何以变成泛称所有一切信仰的一个代名词?

  那为什么这个宗教的名相是佛教的专有用词?为什么我们现在所认知的宗教好像不是这个样子啊?我们现在所认知的宗教,好像是只要是信仰的话全部都是宗教,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呢?

  我们几乎只要一谈到宗教的话,每一个人想的就是各式各样的信仰。譬如说有人问你“什么是宗教”,一下子你没有办法去定义这个宗教的意涵。但是,我们已经把宗教真正的源流“佛语心为宗”,再来,说通还有宗通的教说的这一部分,已经说明清楚了,所以从这边我们知道说宗教的真正的义理。但是,如果我们不知道宗教的这个名相这样子的源流的时候,当有人问你“什么是宗教”的时候,我想大部分的人都会说:“喔!宗教,宗教啊!基督教就是宗教。佛教应该也是宗教吧!回教也是宗教吧!一贯道应该也是宗教吧!”甚至有人说:“儒家也叫作儒教吧!所以那个也应该是宗教吧!”再往更广泛一点来讲的话,有人会说:“喔!那个拜王爷的那个也是宗教吧!”所以,就是因为有这样子的一个状况的时候,很多人对于宗教,其实根本不知道宗教的真正的义理;所以我们前面用了很大的篇幅,对于宗教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宗教这个名词是从什么地方开始的,作了一个很大篇幅的说明。

  那既然宗教这个名词原来就是佛教的专有用词,甚至于中国的宗法制度、中国的民间信仰,一直到宗教还没有被翻译成,没有被这个西来的文化所翻译,跟religion这个字相连结在一起的时候,那中国的传统信仰其实也没有用宗教来称呼。所以,宗教会被大部分的人混淆认知,大概是从西方的信仰被翻译成汉语以后,慢慢所产生的这样的一个概念,所以宗教就变成泛称一般所有一切信仰的一个代名词。

  那这个从什么时候开始呢?这个是日本人,日本人将西方religion这个字,religion这个字它其实是代表西方信仰的一个词汇。这些西方的这些人文科学、西方的这些哲学,乃至于西方的这些自然科学,当时从西方传到东方的时候,这些大部分都是由日本人翻译的。那日本人他们所用的语汇,也大部分都是取之于中国的汉语;所以当西方的宗教religion过来的时候,因为当时religion宗教本身就是泛指基督教的一个指称,所以日本人将religion这个字,要把西方信仰翻译过来的时候,因为没有一个,没有一个能够代表这样的字的名词,所以就借用了佛教的语汇。也就是说,因为当时“宗教”在佛教里面,因为“宗门教下”几乎是佛教徒经常在用的一个语汇了,所以“宗教”其实就是代表佛教的最主要的内涵;那他们就以这个表相,认为佛教也是一种信仰,所以就把religion这个字,用佛教的宗教的意思把它翻译过来。所以,慢慢的,religion就是变成了汉语的“宗教”一词,所以“宗教”就从此便被认知成一切信仰,还有因为这些信仰而产生的文化活动。那慢慢的慢慢的,这些信仰已经远离了原来佛教“宗教”我们前面所说的那个意涵了,因为它已经被泛称为所有一切信仰,还有这些因为信仰所产生的文化活动的代名词了。

  那这种认知跟原来佛教对于宗教的定义其实是差很多的。所以,从日本人把religion借用“宗教”的名词,翻译成这个名相以后,不管是从西方的学术界,或是到日本的学术界,乃至于中国台湾的学术界,都用西方的宗教的概念来看待佛教,所以原来的佛教的意涵早已经被遗失殆尽了。因为原来佛教对于宗教所下的意涵,所以佛教对于宗教的认知,在这个地方已经辗转地被这些学术界盗用的这个宗教的名词去翻译religion以后,然后把这个宗教变成religion的代名词,那变成宗教就是religion,变成宗教就是信仰的意思;从这边引申为人对神圣的信仰、义务和崇拜,那religion这个原来的意涵就是人对神圣的信仰、义务和崇拜,这个完全跟佛教已经是完全不一样了。

  因为,佛教徒虽然还是对于佛存著神圣、信仰、义务、崇拜,但是,并不是说透过这样子的一个过程,想要去求佛的这样子的庇佑,或是说求佛能够赐予、能够让我们的世界能够平安,让我们所有的一切这个资用、资财能够满足,那也不会说这些东西都是佛所造的。但是,这个西方信仰跟一般的民间信仰,其实就是因为对于这个神圣的信仰,这样子的一个人神的一个羁绊的过程,来呈现这样子的意涵;那这个就是对于religion这个字它原始的意涵,就是重复、綑绑、羁绊的一个行为。但是佛法,其实不管是你修学解脱道也好,不管你是修学佛菩提道也好,都是要让众生解脱于对这些五阴的羁绊也好,乃至于对你五阴所辗转虚妄施设、虚妄想出来的,这些所谓的主宰神、所谓的上帝这样子的一个羁绊。

  因为我们众生对于“我”有两种的执著,一个就叫作内我,一个就叫作外我。什么叫作内我呢?内我就是因为五阴所产生的这个觉知心,你对这个觉知心、你对这个五阴产生了执著,这个就是对于内我所产生的执著,对于身我还有对于心我所产生的执著,所以这个就是我见的一个最主要的根源。

  那我们说religion这个字,它本身是人对于神的依赖,那这个主宰神本身就是一个大我,本身就是一个外我,这个是众生的一个盲点。“众生修行就是要回归到你主宰的这个神的地方去,所以你是他的子民。”那另外一种说法是:“我们这个宇宙有一个大能量,这个无形的能量,我们修行就是要回归到这个大能量上面去。”那这个大能量其实是众生的共业所形成的。这个共业是从什么所形成的?是众生的别业相互影响所产生的共业所形成的。所以,基本上回归过来,这个还是属于内我所含摄;因为内我所辗转虚妄想施设出来的外我,所以都还是不离五阴。但是五阴对我们是一种綑绑。但是,religion这个字它本身,是要在跟神还有我之间,继续的互相重复的綑绑;re这个字的字根,re这个字本身就是重复的意思,ligion这个字它的原来的字元是ligare,是l-i-g-a-r-e,这是綑绑羁绊的意思。所以,这个已经完全跟佛法其实是颠倒了。

  所以,这个是一般的信仰的意思,而且是盗用了佛教的宗教的意涵,而把宗教的意涵扭曲,造成众生错误的认知,认为宗教就是像现在的一般信仰。但是,佛教所说的宗教,并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这样子的宗教的意涵。所以,religion与佛教的宗教的意涵,差异是非常的大,religion这个字,与佛教的宗教的意涵完全是相反的啊!从我们前面这样子的说明来讲的话,可以知道说这个是完全是相反的。所以,如果religion是因信仰而产生互相綑绑、羁绊的行为的话,佛教的这个宗教、佛教这个宗教的原始意涵——各位要听清楚,佛教这个宗教的原始意涵,并不是互相綑绑、羁绊的行为,但是现在已经被religion给代用了这个宗教它是互相綑绑、羁绊的行为;但是佛教的这个宗教,正好是要解脱于这样子綑绑、羁绊的方法,还有解脱于綑、绑羁绊的一个行为,所以这个是已经是完全颠倒的。

  所以,从这样子的一个宗教的这个名词的源流来看的话,从宗教原始的意涵,宗教的原始意涵就是由佛教的这个佛经里面所引出来的,所以宗教其实就是“佛语心为宗”,也就是说这个是成佛之道;就算不是成佛之道,也是以二乘的解脱之道。所以这个才是真正的宗教。

  5.佛教是不是宗教?

  那这个宗教,已经被religion这个字已经扭曲完以后,那你再来问说:“佛教是不是宗教?”那我们要怎么回答呢?那佛教到底是不是宗教呢?到底是要用religion这个意涵来说佛教是不是宗教,还是用佛法原来的意涵来说佛教是不是宗教呢?如果说,从我们这个宗教的概念已经被religion这个意涵异化以后所产生的宗教来看的话,佛教就不是宗教了。因为所有其他的宗教都是宗教。如果从已经被religion,也就是说信仰这个字,也就是说我们宗教如果是代表religion,代表信仰、一般信仰的这个意涵来讲的话,佛教就不是宗教了。而其他的宗教全部是宗教,包括民间信仰,包括一贯道,包括基督教,包括天主教,包括回教,它们都是宗教。只有佛教不是宗教,因为佛教并不是单纯的信仰,佛教也不是透过religion这个信仰安立的对于神圣的对象来形成义务还有崇拜的信仰的行为;因为这个是一般信仰,这个是基督教,这个是天主教,这个是回教,这个是所有一切民间信仰的信仰行为。所以,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讲的话,我们前面所说的这些宗教,全部都叫作宗教,前面所说的这些信仰,全部都叫作宗教,唯独佛教不是宗教。

  因为这样的信仰、思想跟体系的建立,基本上是植基于人类意识心的妄想建构,进而透过意识心的妄想建构,进而形成人还有神之间的互相綑绑、羁绊的信仰行为。但是,佛教却是教我们,要解脱于跟人、跟神这样子互相綑绑的羁绊的信仰的行为。所以,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讲的话,佛教根本不是宗教,只有其他所有的一切信仰才叫作宗教。所有其他的信仰,是因为要透过这样子跟神这样子的一个互相綑绑羁绊的这样子的行为,来达成他们内心、来满足他们内心的这样子的一个虚妄想的一个需求。但是,佛教刚刚好就是颠倒,佛教刚刚好就是颠倒,要让我们解脱这个意识心的虚妄想的綑绑,要让我们解脱于意识心的这个虚妄想的羁绊;因为这个意识心就是我见的最主要的一个展现。所以,如果与我见相应而来谈宗教的话,那说这个宗教,佛教是不是宗教?佛教当然不是宗教,其他的信仰全部是宗教。

  所以,法无定法,你不要依文解义,你不要执言取义,说佛教到底是不是宗教。你必须要去了解宗教真正的意涵,跟宗教已经被扭曲、宗教已经被异化以后,被众生所错误的认知以后的宗教的意涵,来认定说佛教到底是不是宗教。所以从这边来看,佛教就不是宗教。

  但是,如果说从佛教所说的宗教的原始意涵来看的话,佛教是宗教,其他的宗教都不是宗教。也就是说,如果我们从佛教所说的宗教的原始意涵,什么原始意涵呢?也就是说,《碧岩录》所说的“佛语心为宗”,此宗、此教唯有实证佛教有之。也就是说这个佛心,这个佛心就叫作宗,解释这个佛心的语言就叫作教,所以“佛语心为宗”这个宗教,才是佛法所说的宗教的意涵。那如果以这个意涵来论佛教是不是宗教的话,当然佛教才是宗教,其他的宗教都不是宗教。因为只有佛法有宗有教,所有其他的信仰既无宗亦无教,因为他们没有以心为宗,没有以如来藏心为宗。因为我们说,所有的一切信仰都是意识心,都是众生执著于五阴世间、执著于这个器世间的虚妄想,所产生的这样子的一个我所的一个执著,那这个基本上就是来自于我见的执著。所以,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讲的话,从宗教的原始意涵,宗教本身就是以佛心、以佛语,这个佛心跟佛语,就是要教我们解脱于这样子的一个这个刚刚所说的虚妄想、这样子的一个信仰的、这样子的一个意识心的虚构的妄想。那这样子,这个所有的其他的信仰就不是宗教了,因为他们没有佛语佛心,所以,此宗此教是只有实证佛教有的。

  因为严格说来,只有透过实证,透过实证、透过修证,证悟了这个如来藏,才能够说有宗有教。所以,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讲的话,未证悟如来藏者、未开悟者,也就是说相似佛法的佛教修行者,其实一样不能称为有宗有教,因为他一样是没有宗教。但是,如果他是依止著佛法在修行,虽然还没有证悟如来藏,亦可方便说他所信奉的佛教就是宗教。但是如果他是心外求法,离于 佛所说、佛所开示的这个如来藏心而心外求法,在意识心上面去著墨,在意识心上面想要让这个意识心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要修到一念不生,而且甚至于执著这个意识心能够到未来世、这个意识心能够出生万法,甚至于说这个意识心祂能够有细意识乃至有极细意识,这个都是意识心的一个化身;你如果去执著这个意识心的话,他所说的佛教就不是宗教。也就是说,他如果是执著这样子的一个看法的话,其实就是跟一般的信仰这样子的一个宗教是没有差异的,并不是佛教所说的真正的宗教。

  所以,一切跟religion概念相同的信仰,不管是多神教或是一神教,或是佛门外道,它都不是宗教;因为他们既无宗亦无教,怎么可以称为宗教呢?所以,学术界用西方的信仰概念,在探讨佛教是不是宗教,这个就叫作鸠占鹊巢,就是台湾话所说的“乞丐赶庙公”;因为用西方的信仰的概念来论宗教,其实是鸠占鹊巢。我们要谈宗教,必须要以佛法真正的意涵,也就是说宗教原来这个名词原来的意涵来看宗教,这样子才能够知道真正的宗教的意涵。从这个意涵来讲的话,只有佛教是宗教,所有一切其他的信仰都不是宗教。

Shixiang摘编自internet



 


上兩條同類新聞:
  • 钱塘潮/<陈寅恪的最后20年>述评/这些残破的佛像意味着什么/这不是贿选
  • 九一八/残酷底层无语/中国农村是歧傻重灾区/国人渐已醒/SM究竟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