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 站 内 搜 索 □
請輸入查詢的關鍵字:


標題查詢 内容查詢

一言九鼎     
三地風采     
四面楚歌     
五洲學興     
六庫全書     
七七鵲橋     
八方傳媒     
九命怪貓     
十萬貨急     

 
美景将消失/走兽与飞禽/犹太人在英国/全国300座城市卖地收入/马克吐温笔下的美国选举
發佈時間: 10/13/2016 11:50:08 PM 被閲覽數: 125 次 來源: 邦泰
文字 〖 自動滾屏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收件箱 :  bangtai.us@gmail.com


即将消失的8大世界级美景 再不去看就没有了


时光漫漫,岁月悠悠,我们都在其中摸爬滚打。很多人吟唱着远方和诗意,却终究只活在眼前的苟且中。

  

  我们总对自己说:等我有钱了、等我有时间了,就仗剑天涯、周游世界,却不知道,很多美景,不一定能够等到你来到,他们正在消失,或即将消失......

  死海

  消亡时间:18年内

  

  “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这曾是张爱玲对胡兰成爱情的真实写照,也可作为死海的注脚。

  

  它位于以色列、约旦交界,是世界上最低的湖泊,无鱼无藻,曾经死寂沉沉,了无生机,因而得名“死海”。

  

  但是,藏在地心里的它,不断积聚盐分,形成巨大的浮力,最终成为人们漂流休闲的圣地;而它富含的死海黑泥和死海盐,也被发掘出美容嫩肤的功效。

  

  从此,水天一色的景致、人潮涌动的海滩,变换多姿的晚霞,让这个狰狞的名字有了令人心动的温暖。但是,人类带来的全球变暖、地球自身的板块运动,终将湮没这片宁静纯洁。

  

  冰川国家公园

  消亡时间:16年内

  

  绵延数千公里的冰山纵贯整个国家公园,陡峭优美的山峰曲线、银装素裹的童话之境,使它成为摄影、滑雪爱好者的“冰雪天堂”。

  

  在短暂的夏季里,公园里细流潺潺,百花斗艳,树木葱郁,动物们更是尽情释放压抑了整个冬季的孤寂。万物生长、令人着迷!

  

  而这一切,十几年后的我们,再也不可能身临其境地眼看、耳听、身感!

  

  

  阿拉斯加冻土带

  消亡时间:80年

  

  在阿拉斯加山巅之下,爱斯基摩人与天地同在、万物共生,稳稳幸福着。

  

  驾着狗拉的雪橇,在冰天雪地里滑雪,看驯鹿奔跑越野。生命的欢腾在这里随处可见!

  

  而那象征幸福与重生的北极光,只要见过一次,便一眼万年,此生无憾!在这里,你会遇见生命的原始本真、自然的神秘纯净,重新唤醒那颗柔软感恩的心。

  

  孟加拉国

  消亡时间:10年

  

  这里很贫穷也很富有,很脏乱也很圣洁,很朴素也够惊艳!它真实地展现自身,也提醒你摘下生活的假面,轻松做自己!

  

  新闻上,它是飓风、水灾、倒楼、罢工的骚乱之地,而这里的人们,却从不缺灿烂的笑容、笃定的眼神。生活的苦难,于他们不过是一场修行!

  

  牧童嬉戏、渔舟唱晚的景象随处可见。这里的人们还是原始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勤劳耕耘、艰辛收获,但却踏实而自足。

  

  但是,环境污染、粮食危机、生态破坏,却让这个贫穷的小国举步维艰。或许,下一次海啸或风暴,可能就让这个美丽的存在随风而逝......

  

  马尔代夫

  消亡时间:36年

  

  

  2004年南亚大海啸,马尔代夫一度就有2/3国土惨遭淹没。2010年10月份,马尔代夫内阁会议又在海底召开,向世人警示美丽的马尔代夫即将从地球上消失。

  

  “椰林树影,水清沙幼。”马尔代夫的国家旅游局如此评价自己的祖国:“如果你一生中有很多次出国旅游的机会,那你一定要来马尔代夫;如果你一生中只有一次出国旅游的机会,那你更要来马尔代夫。”

  

  威尼斯

  消亡时间:36年

  

  

  长年的水患冲蚀着威尼斯,目前地层每年下沉0.5厘米,加上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若不加以抢救,预计威尼斯很快将被海水淹没。

  

  威尼斯的风情总离不开“水”,蜿蜒的水巷,流动的清波,宛若默默含情的少女,眼底倾泻着温柔。其建筑、绘画、雕塑、歌剧等在世界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亚马逊雨林

  消亡时间:8年

  

  

  被誉为“地球之肺”和“生物天堂”的亚马逊热带雨林近一个世纪以来,人类的过度开发和森林火灾,使得热带雨林正在快速消失。

  

  亚马逊热带雨林蕴藏着世界最丰富最多样的生物资源,昆虫、植物、鸟类及其他生物种类多达数百万种,其中许多科学上至今尚无记载。在繁茂的植物中有各类树种,包括香桃木、月桂类、棕榈、金合欢、黄檀木、巴西果及橡胶树。

  

  

  马丘比丘

  消亡时间:46年

  

  

  南美洲秘鲁的马丘比丘是一座建筑在高山之顶的印加文化遗址,被称为“天空之城”。此地地质构造不稳,加上人为破坏等因素,这里随时都可能因为一个小地震导致整座城崩解。

  

  古城海拔2280米,两侧都有高约600米的悬崖,峭壁下则是日夜奔流的乌鲁班巴河。“马丘比丘”在印加语中意为“古老的山巅”。

  

  人生在世几十年,总要有一次跨过山河大海、穿越人山人海的经历吧!去行走、去追寻、去发现,去拥抱日月星辰、江河湖海,才能遇见新天地、打开新视野,让你的生命不是日日重复,而是天天有新。

backchina



吴鑫岩:走兽与飞禽




2016年10月12日


    
    来源:华夏文摘 作者:吴鑫岩
       
                       弗洛伊德的高徒Carl Jung(荣格)写过一本对人群进行分类的书Psychological Types,按照人们感知信息和做选择的方式,将人们分为了四种类型。受到这本著作的影响,Katharine Briggs 和她的女儿Isabel Myers对其进行了扩充,形成了人们熟知的Myers-Briggs性格分类。首先,她们增加了“内向-外向”这个层次;其次,还补充了关于人们采取行动的方式(Judge-Perception)这个层次。根据这四个维度的极端状态,人们被分为16种典型的性格类型。当然,绝大多数人往往处在这些典型性格之间的状态。
    
    内向-外向这个维度很容易区分。例如,你去参加了一场同事举办的聚会,回到家以后有些人感到精力充沛,而有些人却感到筋疲力竭。前者就是外向性格的人,他(她)们适合从事与人打交道的工作;而后者则是内向性格的人,他(她)们更适合处理实物与信息的工作。内向性格的人由于从小就对别人缺乏兴趣,他(她)们往往会对人们的面孔不太敏感,严重的被称为“面盲症”。然而,很多教师都是内向性格的人,他(她)们站在讲台上倒是感觉挺自在,因为这种场合与听众之间还是有些距离的。
    
    在感知信息这个维度,荣格将其分为感知-直觉(sensing-intuition)这两种极端的类型。其实,这两个名词并不能准确表达其含义,而用“具体-抽象”更合适一些。从柏拉图开始人们就把世界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由原子组成的现实世界(形而下的A-世界),而另一个是由信息组成的抽象世界(形而上的B-世界)。属于“感知”类型的人生活在当下的现实,而属于“直觉”类型的人意识经常游离于抽象世界。前者往往会认为后者不切实际,而后者却认为前者缺乏理想。在西方国家大约四分之三的人属于“感知”类型,他(她)们适合去从事与具体的人和事打交道的职业。大约四分之一的人属于“直觉”类型,他(她)们更适合去从事与符号打交道的职业。
    
    西方社会的一个基本价值观就是人人生而平等,然而,由于人们在感知世界方面上差别很大,所以在教育领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教育的基本目的就是继承前人在实践中总结出的经验和教训,其内容主要是属于B-世界的信息。因此,属于“感知”类型的学生在学校里总觉得十分不自在。在美国有超过10%的学生在高中毕业之前就辍学了,而那些上了四年制大学的学生毕业率也不到一半。因此,美国人口中拥有本科学历的人占三分之一左右,其中很大比例的人属于“直觉”性格类型。
    
    孔子说过:“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学生厌学是古今中外的普遍现象,问题其实就出在教育体制本身。相对而言,德国的教育体制比其他国家更优秀,在初中毕业以后学生就开始分流:属于“感知”类型的学生去学实用技术,而属于“直觉”类型的学生去大学深造。然而,在中国依旧存在着“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腐朽观念,结果迫使很多属于“感知”类型的学生也硬着头皮上大学去学那些抽象的东西。然而,在中国实现A-世界和B-世界的平等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这是一个教育界值得深思的问题。





中世纪犹太人在英国:最晚被接纳,最早被驱逐



2016年10


    原题:国王的“奶牛”:中世纪犹太人在英国的身世沉浮
    邵来源:私家历史
    
    自公元2世纪反抗罗马帝国大起义失败后,犹太人被迫离开巴勒斯坦地区四并散于世界各地。在大流散时代,西迁的犹太人在欧洲各地寻找落脚点。至公元5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犹太社区以“大散居、小聚居”的形式存在于欧洲。偏处欧陆之外的英国是欧洲各国中最晚接纳犹太人的地区,却又如何成为最早驱逐犹太人的王国?流浪千年的犹太人又是何时,以何种方式重返英国?
    犹太人之于英国:资本的海绵
    在罗马统治不列颠及之后漫长的盎格鲁—撒克逊时代,都没有证据显示大不列颠岛上存在过犹太人,他们最早登陆大不列颠岛应始于1066年的“诺曼征服”。11世纪的欧洲大陆早已遍布犹太人社区,那么,为何英国成为最晚接纳犹太人的国家?究其原因,除了地理上的障碍,最重要的因素应与盎格鲁-撒克逊时代英国的长期分裂和战乱有关。四处流浪的犹太人需要的是一个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为他们提供生存和发展所需的必要条件。历史上血的教训已经清晰地表明,任何一场社会动荡和战乱,犹太人都是最有可能被洗劫和屠杀的对象。诺曼底公爵威廉征服后的英国进入一段相对稳定的时期,英国自上而下的社会体系被封建法、习惯法和教会法所牢固地捆束着,强大的王权是社会秩序的有力保证,这为犹太人进入英国提供了社会和政治条件。
    第一批来到英国的犹太人是由“征服者”威廉带来的。针对当时英格兰落后的经济状况,威廉试图通过引进犹太人来“填补经济上明显的空白和扩大金融市场”,同时也为他“进一步的政治和经济冒险筹划资金”。
    中世纪犹太人在英国:最晚被接纳,最早被驱逐


    “征服者”威廉(William the Conqueror, 1027—1087 )
    整个诺曼王朝(1066—1054)统治时期及亨利二世统治时代(1154—1189年在位),英国犹太人生存的政治和社会环境相对自由和稳定。在此期间爆发的两次十字军东征(1096—1099年和1147—1149年间)尽管激起了基督徒的宗教热情,迫害犹太人的浪潮时有发生,但并没有席卷海峡对岸的英国。因此,大不列颠岛一度成为犹太人避难的乐土。至12世纪中期,伦敦的犹太社区已初具规模,约克、林肯、温彻斯特、牛津、剑桥、诺里奇、坎特伯雷和布里斯托尔等地的犹太社区也逐渐发展起来。与遍布欧洲各地的犹太人一样,作为移居的客民,英国犹太人的职业属性只能是脱离土地的。他们从事的主要行业有:服务国王的宫廷演员、乐师、流散在城市中的商贩、酒保和医生等,但最主要、最为人所知的无疑是放高利贷。
    放高利贷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中世纪欧洲的“金融业”,这正是当时贫穷落后的英格兰社会最急需的行业,却也是最受基督徒憎恶的行业。犹太人的到来填补了空白,有学者指出:犹太人的存在“毫无疑问地推动了欧洲从易物经济向金融经济的转变”。他们的到来确实让英国死气沉沉的商业活跃起来,让货币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教会和王室也得到大笔的贷款或税金以大兴土木或从事战争。当然,一些犹太人也在金融和商业活动中富裕起来。英国社会与犹太人之间实质是一种互惠关系。体现这种关系的典型例子是:林肯和彼得伯勒大教堂以及圣阿尔邦斯等大修道院都是由12世纪英国最大的犹太金融家林肯郡的亚伦(Aaron)斥资兴建的。
    犹太人在英国相对自由和安全的生存状况依赖同国王的特殊关系。在民众对犹太人存在固有偏见和敌视的社会里,国王的保护是必不可少的。这种状况普遍存在于欧洲各国。国王的保护当然是有代价的。学者西塞尔·罗斯的比喻形象地表达了犹太人之于国王的意义:“犹太人似乎就是一块吸满了王国流动资本的海绵。每当国库国虚时,就要去挤这块海绵。”
    一般来讲,国王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挤海绵”。其一,向犹太人出售特许状。犹太社区为了获得信仰自由、人身安全和司法自治权等,须向国王高价购买特许权。其二,向犹太人征收任意税。有学者指出:国王对犹太人的征税,“根本就不需要任何像样的借口,仅仅是为了自己的方便,便可能随时冒出征集一大笔钱的怪念头”。一般来讲,遇到战争或王室成员的婚丧嫁娶等事,犹太人都要交税,甚至犹太人自己的婚丧嫁娶等事宜也要交税。这一时期最著名的一个任意税种是塔利税(tallage)。该税起源于1159年,亨利二世在镇压图卢兹(Toulouse)反叛时,为筹措军费而开征。之后,这种税成为一无定额,二无定时的任意税,尤以对犹太人征收的最高。其三,强行借债。国王向犹太人的贷款往往是强制性的,通常也不会如数偿还。其四,剥夺犹太人财产继承权。在富裕的犹太人死后,国王常常以各种理由,剥夺其后代的继承权。最典型的案例就是林肯郡的亚伦的遭遇,这位犹太富翁在生前就被国王压榨的濒于破产,死后所有财产被没收,由于其留下的借贷数额巨大,亨利二世的财政署还专门建立了一个分支机构“亚伦财政署”(Aaron's Exchequer)进行处理。在英格兰,犹太人最多只占全部人口的百分之一,但他们交纳的税金超过这一比例的十倍。
    正是由于犹太人的巨大经济价值,历代英国国王一般都比较重视对犹太人商业和金融活动的保护。其一,在12世纪末,英国各主要城市建立了记录和存放犹太人借贷契约副本的档案柜制度(archae)。这一制度“大大方便了国王根据档案柜中的借贷契约来评估犹太人的财产和征税,同时也加强了对犹太借贷活动的管理”。其二,在伦敦设立了犹太财务署(Jewish Exchequer),作为管理各地档案柜体系、核算和监督犹太人纳税,以及处理犹太人案件的综合机构。该机构的负责人最初由两名犹太人和两基督徒共同担任,后来全部改为基督徒。其三,设置“犹太监察长老”(Presbyter Judaeorum)职务,由国王直接任命,其主要职责是“在英国各地的犹太社区之间分摊赋税和各种罚金”,作为国王管理和压榨犹太人的代理人。
    11—12世纪,尽管犹太人遭到严重剥削,但他们卓越的金融与商业能力及其与国王的特殊关系,维持了他们基本的生存和信仰自由。
    大迫害与大驱逐
    从12世纪末期起,犹太人的处境每况愈下。这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其一,西欧十字军东征运动与宗教激情波及到英国,犹太人遭遇到越来越多的敌视,宗教冲突愈演愈烈。其二,国王与犹太人特殊关系逐渐瓦解。国王对犹太人的剥削转为残酷的压榨,犹太人逐渐不堪重负,普遍的贫困使他们无法向国王提供足够的财政支持。最终,势利的国王抛弃了对犹太人的政治保护。
    1189—1190年间的大迫害拉开了英国犹太人悲惨历程的序幕。1189年,理查一世继位,这位有着狂热宗教热情的国王对犹太人持有基督徒固有的偏见。他拒绝犹太人参加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举行的加冕典礼,带着礼物、以谦恭姿态觐见新国王的犹太人被粗暴地赶出来。国王排斥犹太人的态度向全国释放了一个公开的信号。英国狂热派的基督徒借此掀起一波迫害犹太人的浪潮。伦敦的犹太社区遭到洗劫,许多普通犹太人被屠杀。迫害很快蔓延到全国的犹太人社区。
    中世纪犹太人在英国:最晚被接纳,最早被驱逐


    狂热的十字军国王“狮心王”理查雕像(理查一世,1189-1199年在位)
    次年,理查一世参加第三次十字军东征离开英国,留在国内的基督徒将满腔宗教热情发泄到无辜的犹太人身上。诺里奇、巴里(Bury)、林恩(Lynn)、斯坦福德(Stamford)等地的犹太社区遭到洗劫。约克的血腥程度最为严重,据记载,一些逃往城堡避难的犹太人在城破之前被迫全部自杀。对于反犹暴行持续的原因,除了纯粹宗教上的因素外,还有经济上的考量。诚如学者西塞尔·罗斯所说:“这次暴行的头目都是曾同犹太人做过金融生意的小贵族阶层的成员,他们金钱上的负债即使没有引起,肯定也增强了他们的宗教狂热。”无地王约翰和亨利三世统治时期,犹太人的处境也未改善。犹太人被以捕风捉影或捏造的罪名迫害、驱逐的现象时有发生,沉重的经济压榨也使得愈益贫困的犹太人无法承受。在大迫害之下,1254年,犹太人监察长老伊利亚斯(Elias)不得不代表一部分犹太同胞向国王请求允许他们离开王国。
    至13世纪末,在大迫害下忍受了一个世纪之久的犹太人面临被驱逐的命运。1275年,爱德华一世响应教皇格里高利十世关于消灭高利贷的号召,在王国实施禁止犹太人放高利贷,并强迫犹太人从事手工业、农业和商业,以“转变他们的经济职能和生活方式”。这种“头脑一热”的试验不可能在短期内取得成效,在犹太人的信仰自由和人身、财产安全均得不到保证的情况下,犹太人的“转行”几乎是不可能的。这一不切实际的试验在不可避免地遭遇失败之后,1290年,爱德华一世选择了一种彻底根除犹太问题的办法——将所有犹太人驱逐出英国。根据7月18日颂布的法令,所有犹太人必须在万圣节前离开英国,滞留者将被处死。爱德华一世还算体现了一点人道主义,他允许犹太人携带能带走的财物,并承诺在截止日期前保护犹太人的安全。除了极少数通过改变信仰、隐姓埋名的方式留在英国外,其他全部犹太人被迫分批搭乘停留在泰晤士河口的船只,等待他们的又是一段未知的、流散的命运。据统计,离开英国的犹太人总数多达16000人。
    重返英国
    宗教改革后,英国传统的反犹主义受到一定削弱,整个英国的宗教和社会风气也朝向开放和宽容的方向发展。早在16世纪,就有一批来自西班牙的塞法迪犹太人辗转到伦敦躲避宗教迫害,他们组成秘密的马拉内社团。“马兰内”源于西班牙语,原意为“猪”(犹太人禁猪),指那些表面皈依了基督教但依然是犹太心的犹太人。不过,自1290年大驱逐至17世纪中叶,犹太人定居英国都是零散的、隐秘的。
    犹太人得以重返英国,首先要归功于护国公奥利弗·克伦威尔的推动。克伦威尔作为开明的清教徒,将英国的经济和政治利益作为其统治时期政策的基础。由于犹太人在欧洲金融和贸易中的重要地位,克伦威尔有意引进犹太人来发展金融业与海外贸易。最初与克伦威尔接触的马兰内犹太人——梅纳什·本·以色列(Menasseh Ben Israel)是荷兰犹太社区的领袖。1655年,梅纳什等人向克伦威尔和议会递交了一份请愿书,提出了七点期望:包括保障犹太人生命和财产安全;公开的宗教信仰自由;可获得一块墓地;与本国公民同等的自由贸易权利;指定官员检查犹太移民护照,保证他们向国家效忠;犹太人之间的冲突可上诉到民事法庭;取消在行的反犹法律等。在克伦威尔的极力推动下,议会成立专门委员会讨论这一请愿。议会在提出一系列限制条件的基础上,基本认可了犹太人的合理请愿。议会的态度实际上代表了当时英国社会对犹太人的普遍态度。克伦威尔之后又召开了一个由社会各界人士组成的会议来讨论这一问题。这次会议上,多数人认为只要对犹太人进行严格限制,就可以允许他们进入英国。但是,在教士和商人们的激烈反对下,会议并没有达成一个可行的接受犹太人的方案。尽管如此,克伦威尔的支持和英国社会的反应还是让犹太人看到了他们重返英国的可能。
    这一可能以一种非官方的形式最终实现。1656年,一位伦敦的马兰内犹太人在公开表明自己是犹太人的身份后,并没有被驱逐,此前被当作西班牙人而没收的财产也得以归还。此外,一些犹太社团领袖也公开以犹太人名义进行了请愿活动,也没有被驱逐。这样,三百多年来被拒于不列颠门外的犹太人以一种“默许”的方式实现了重返英国的夙愿。
    中世纪犹太人在英国:最晚被接纳,最早被驱逐


    克伦威尔(Oliver Cromwell,1599—1658)
    英国是中世纪欧洲最后一个接纳犹太人的国家,也是最早把他们完全驱逐出境的国家,犹太人定居的历史仅仅200多年。英国犹太人的惨痛遭遇再次表明这样一个令人悲痛的事实:在他们能够担当国王的“奶牛”时,方能享有基本的生存和信仰权利,而当他们遇到经济困境,成为“无法下蛋的金鹅”时,他们会被无情地抛弃。一旦失去国王的保护,犹太人就会立即处于危险的境地,民间社会固有的宗教偏见和狂热像“火山”一样随时爆发。至17世纪中叶,犹太人终于重返英国。究其原因,尽管得益于克伦威尔个人的推动,但其能够在英国获得长期的信仰自由和稳定生活直至今日,无疑是整个英国社会风潮的改变起到了关键作用。  博讯





全国300座城市卖地收入数据出炉 房奴们看了后泪流满面



每日经济新闻

今年国庆节前后,各地不断出台的楼市调控政策,让不少人记忆犹新。尽管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此前曾报道,这波楼市大杀器出台后,效果可谓立竿见影,深圳买家弃数万元定金、杭州售楼部不再热闹……

但今年前9个月,房地产市场留给大家的印象可能就8个字:

“地王”频出,房价高企。



图片来源:东方IC

不过,你是否知道,哪里涨得最厉害,疯涨又到底与什么有关?记者注意到,近日中国指数研究院公布的一组数据,揭示了答案。

2万亿“卖地”收入,近8成来自住宅用地

中国指数研究院数据显示,2016年1-9月,全国300个城市共成交土地15585宗,同比减少7%;成交面积57508万平方米,同比减少2%。其中,住宅用地4262宗,同比减少2%;成交面积18309万平方米,同比基本持平。

与土地成交数量同比略减或持平相对应的是,土地出让金在快速增加,这意味着,土地价格出现了大幅上涨。

1-9月全国300个城市土地出让金总额为19262亿元,同比增加40%。其中,住宅用地出让金总额15021亿元,同比增加56%,占到了前者的77%。1-9月,全国40个大中城市出让金以同比上涨为主,无锡等长三角热点城市涨幅居前。

对此,中指院报告认为,2016年1-9月,全国300城市土地供需总量较去年同期小幅回落,地价呈普遍上涨态势,尤以二线城市表现突出,带动出让金同比增加四成。

2016年1-9月,二线城市共推出土地6436宗,推出土地面积27067万平方米,同比增加0.2%;成交方面,共成交土地5543宗,成交土地面积23042万平方米,同比增加0.3%;土地出让金为11798亿元,同比增加80%;土地成交楼面均价为2727元/平方米。同比上涨81%;土地平均溢价率为57%,较去年同期上升42个百分点。

中指院数据显示,9月,10个重点城市中除北京、广州、深圳外均有住宅用地成交,南京以125万平方米的成交量排在首位。1-9月,10重点城市中深圳、天津、杭州、南京、武汉5城市住宅用地累计成交量超过去年同期。



来源:中国指数研究院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向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记者介绍,一定程度上和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的导向有关系,对于部分地方政府来说,土地出让的完成并不单纯看土地成交面积,而是看土地成交出让金。

严跃进称,从土地出让金的同比上涨角度看,受价格上涨的影响,土地背后的资金流动更为活跃,对地方政府来说自然是好事,当然也要提防部分地价过高的风险。

“地王”频现,这些城市亮了

2016年1-9月,全国住宅用地成交总价排行前十的地块包括深圳2个、上海2个、南京2个、杭州1个、天津1个、苏州1个、合肥1个。上榜地块全部为城市或区域地王,可谓“含金量”十足,杭州、苏州、合肥均刷新历史总价纪录,天津、南京则创造年内地王。

1-9月,全国土地出让金排名前二十城市成交总额为12268.6亿元,同比增加58%,上榜门槛达186亿元,同比上涨约52亿元。其中,在土地出让金排名中南京以1405.4亿元稳居第一,上海、苏州、杭州、天津等分获2-5名,出让金分别为1360.4亿元、1269.9亿元、1130.5亿元、919.6亿元。



来源:中国指数研究院

不得不提的是,在“地王”成交总价排行前十这些城市中,除了上海的土地出让金同比涨幅仅为27%外,南京、苏州、杭州、天津、合肥、深圳等同比涨幅都远超100%,其中,深圳甚至达到了238%。同比下滑城市中,北京、广州降幅仍超五成,长沙、成都降幅较小。

更令人惊叹的是,无锡市的土地出让金收入,在今年前三个季度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扶摇直上,收入总额虽然未达千亿水平,涨幅却达到了惊人的470%。

中国房地产估价师与经纪人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柴强认为,出让金涨幅较大主要取决于土地供应量和土地价格,今年来土地价格上涨较为普遍,“地王”数量增多,高地价直接导致了房价上涨,因为高地价会推高老百姓对周边房价上涨的预期。

大城市土地出让金同比上涨幅度大,尤其是部分二线城市更是如此,这和土地价格在短期内快速上升有关系,严跃进认为,此类城市房价上涨比较快,去库存效果比较好,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此类土地市场积极供地和交易是有市场认可度的,所以房企会积极拿地和补库存,这也会使得此类城市地价和房价双双上涨现象的加剧。

“高烧”的土地能否降温?

土地出让金总额大幅上涨,高溢价成为了一二线城市土拍常态。

数据显示,1-9月全国300个城市土地平均溢价率49%,较去年同期上升35个百分点;其中住宅类用地(含住宅用地及包含住宅用地的综合性用地)平均溢价率63%,较去年同期上升45个百分点。

柴强解释,开发商争相拿地,溢价率较高,因素比较复杂,不仅仅是因为楼市涨价带动地价上涨,更重要的是房地产开发商资金来源增多了,资金成本也降低了,地价也跟着涨了,特别是一线城市和热点的二线城市,很多资金都在向房地产市场聚集。

各大房企不惜重金拿地,一二线城市的房价如脱缰野马,为了严防失控,22城市已先后出台楼市调控新政。



来源:中国指数研究院

严跃进介绍,土地市场降温其实比抑制房价会更有效,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土地交易的幅数相对少,可以实现非常精准的调控。而且近期对于拿地资金的监管,也使得房企激进拿地的动作会收敛。

据新华社报道,受实体经济利润率下滑、人民币贬值预期等因素影响,近期一些投机投资性资金大量涌入房地产市场。专家建议,金融机构应对流入房地产市场的资金加大监管,防控楼市风险和泡沫。

清华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刘洪玉就指出,目前参与房地产开发的除了开发企业自有资金外,还有银行、债券、证券、理财产品、信托计划、资管计划、保险等资金通过参与竞拍土地、项目开发等多种渠道流入,再加上购买端的个人住房贷款、各种消费贷款以及其他融资变相为购房资金等,甚至一些投资机构包括一些新三板上市公司融来的资金,也直接或间接进入了房地产市场。金融部门应当加大这方面的监管,引导更多的资金进入实体经济。



 


上兩條同類新聞:
  • 战争和人/赵家人:中国形势空前复杂/俄罗斯绝密档案:战争由朝鲜挑起
  • 绝顶道观/世界对全球化的爱与恨/鸦片战争/情種李商隱/元曲20首/毛逼林彪出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