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 站 内 搜 索 □
請輸入查詢的關鍵字:


標題查詢 内容查詢

一言九鼎     
三地風采     
四面楚歌     
五洲學興     
六庫全書     
七七鵲橋     
八方傳媒     
九命怪貓     
十萬貨急     

 
十七字诗/生得伟大,死得窝囊/豪迈诗词/苏联人的性事/国家级邪教奴隶集中营
發佈時間: 10/14/2016 6:04:22 PM 被閲覽數: 131 次 來源: 邦泰
文字 〖 自動滾屏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收件箱 :  bangtai.us@gmail.com




让人忍俊不禁的谐体十七字诗



无赖体,又称“十七字诗”,俗称“瘸腿诗”、“吊脚诗”、“翘脚诗”。“十七字诗”属于诽谐诗体,全诗四句,句式是“五五五二”排列,即前三句均为五字,末句为两字,共十七字。据宋人王灼《碧鸡漫志》一书的卷二记载,十七字诗是由民间曲艺艺人发明的,最负盛名的当推北宋着名曲艺家、诨话艺人张山人。

  张山人,本名张寿,山东兖州人。约生于北宋仁宗天圣五年至十年(1027~1032)间,约卒于宋徽宗崇宁三年(1104)。宋仁宗至和三年(1056)至京城汴梁(今开封),在瓦舍中说诨话,颇受欢迎,蜚声于宋神宗熙宁至宋徽宗崇宁间。晚年倦于卖艺生涯,在由汴梁返回家乡的途中病卒。

  张山人说诨话时,多以俳谐体十七字诗穿插其中,语言俚俗,颖脱而含讥讽,为时人所津津乐道。据说当时有人用以影射朝廷,官府怀疑是张山人所为,曾抓他审问,可见十七字诗影响之大。

  

  还有一首流传很早的是南宋时无名氏作《临安十七字诗》。宋朝皇帝崇奉道教,常驾临景灵宫祭神,届时都要太学、宗学、武学生员身着制服,立在礼部衙前恭迎。由于这些生员大多没有真才实学,有人写了首诗道:

  驾幸景灵宫,诸生尽鞠躬;

  乌头身上白,米虫。

  这首诗讽刺南宋太学生等,每年花费薪资,只作些迎接皇帝的无聊事情。据《西湖游览志余》:“车驾飧(祭献)景灵宫、太学、武学、宗学诸生,俱在礼部前迎驾。临安府有人作十七诗(如上录)。盖讥其幞头襕服,岁糜廪禄,不得出身,年年迎驾耳。”按头乌身上白,指头上戴黑幞头,身上穿着白襕衫。米虫,蛀米虫也。

  

  1

  十七字诗很像“打油”,在古时是登不得大雅之堂的,因此辑录甚少。但是,因为它来自民间,构思巧妙,尤其是最后两个字,结构突兀,极尽诙谐幽默之能事,颇有“画龙点睛”之妙趣。所以,十七字诗“虽为小道,亦有可观焉”,很是为广大劳动人民所喜爱。

  十七字诗的相关记载,还散见于《广笑府》、《笑笑录》、《坚瓠集》等典籍。例如,《笑笑录》中记载:元朝末年在江浙举义的张士诚,建国后以其弟士信为丞相,宠信奸臣黄敬夫、蔡彦文、叶德新,专干坏事,人们讥之为“黄菜叶”。后来朱元璋扫荡天下,诛杀了这三个坏蛋,并将其尸首悬挂在竹竿上让风吹干。时人就编了一首十七字诗加以嘲讽:

  丞相做事业,专用‘黄菜叶’。

  一朝西风起,干瘪。

  语意双关,讥刺深刻,令人捧腹。

  2

  明郎瑛《七修类稿》载:“正德年间徽郡天旱,府守祈雨欠诚,而神无感应。无赖子作十七字诗嘲之云:‘太守出祷雨,万民皆喜悦;昨夜推窗看,见月。’守知,令人捕至,责过十八,止曰:‘汝能再作十七字诗则恕之,否则罪置重刑。’无赖应声曰:‘作诗十七字,被责一十八;若上万言书,打杀。’守亦哂而逐之。此世之少有,无赖亦可谓勇也。”

  此事于明冯梦龙《古今笑史》中补之曰:“一说:守坐以诽谤律,发配郧阳。其母舅送之,相持而泣。泣止,曰:‘吾又有诗矣:发配在郧阳,见舅如见娘。两人齐泪下,三行。’盖舅乃眇一目者也。”

  

  3

  此事清代独逸窝退士撰《笑笑录》又补之曰:“既至配所,官喜其诗,令试为之,应声曰:‘环佩响叮当,夫人出后堂。金莲三寸小,横量。”此故事在四川民间又有一说,情节差不多,但用的是四川话,显得更口语化。

  从前有个喜欢做三句半人称吊脚诗的,一天进城买东西。走到较场坝,看见县太爷顶着烈日在法坛上求雨,他于是诗兴大发,大声即兴赋诗:

  大人求雨泽,万民沾恩德。

  站在雨坛下,非热。

  县太爷听见了,很生气,叫人把他抓了起来,重打四十大板。在挨打的过程中,他又做了一首诗:

  大人把怒动,板子不歇空,

  一五又一五,精痛。

  县官以为他是精神病,就叫他滚,他马上叩头又做了一首诗:

  谢过大人恩,屁股还在疼,

  冤枉挨一顿,气人。

  

  4

  明代冯梦龙所编的《广笑府》中还记载有另外一则有关十七字诗的故事:

  有个姓潘的儒生赴京应举,途中上酒店喝酒。酒店女主人姓陆,人长得很漂亮,见客上门,态度和气,并作一首十七字诗赠送:

  秀才本姓潘,应选赴长安,

  一举登高第,做官。

  儒生听后,亦作十七字诗一首答到:

  佳人本姓陆,美质无瑕玉,

  念我客窗寒,同宿。

  店女好意相待,没想到却遭恶意侮辱,自然是不愿意,就去告官。路遇一老人,老人听说此事后,也作十七字诗一首,劝女子不要将此事诉于官府,以免却许多烦恼。诗曰:

  潘郎与陆嫂,无事寻烦恼,

  若还到官府,不好。

  

  5

  清代道光元年(1821),有广东省秀才叶某,回乡赶应省城,路过樟源岭,恰逢天下大雨,他入亭歇脚,正遇一个看相卜卦的道人也在亭中。这个道卜一见叶某,大喜。向他左看看,右望望,然后起身整整衣衫向叶某深深一揖,说:“贵人!请受山人一拜。请问尊姓大名,府居何处?”

  叶某一见忙三还礼,一一实告。并问:“道长何故如此称呼,又何行此大礼?”道人说:“贫道幼学麻衣相法,今见先生天庭饱满,地角雄厚,此乃大贵之相也!”叶某本是个自命不凡的人,经道人这么一捧,更觉飘飘然了。

  当日叶某因雨大没有下岭,便宿于庙中。夜晚问及庙内斋公:“此岭何名?”斋公告诉他说:“这里是樟源岭”因语不同,叶某误听为“状元岭”,认为这是自己中状元的吉兆,即向神前路拜许愿。及应试,得中头名状元,更自认为“才高八斗”,又有神灵保佑,今科状元是稳稳中的。

  第三年春三月,入京会试和殿试,他特弯道至樟源岭,出资先修凉亭,并亲写“状元岭”匾额一块,旁书“皇清道光三年粤秀才大叶××敬书”几个字。匾额于亭中,叶某走时告诉斋公说:“状元头上一点要我中了状元后再来加上。”

  从此以后,叶某一去杳无音信。有人说,进士未中上,而是“名落孙山”了,所以无颜再来了。但樟源岭从此又叫“状元岭”了。

  

  6

  清代末年,有个私塾先生由此而过,听了这个传说后,曾在石壁上题诗道:

  叶氏恃才过自矜,江山前代有奇英。

  状元待点匾犹在,留得遗谈诲后人。

  还有位无名氏写了首“吊脚诗”,讥笑道:

  叶子雄才屉,相士功不浅。

  状元金榜挂,未点。

  

  7

  通常都用十七字诗来讽刺人的,但也有用来嘲笑当局的。贡少芹为民国初年作家,曾任小说新报主编。所编丛书,多为伤感讽刺时事之作。贡少芹十七字《感时诗》,按《新式滑稽丛书》载,原诗八首,现择四首录如下:

  时髦政治家,志大而言乏,

  满口讲法理,肉麻。

  将领拥貔貅,气势猛如彪,

  临阵未开战,先溜。

  奸商心计工,一味用欺蒙,

  混将外国货,冒充。

  游学更西洋,趾高又气昂,

  姘合华英字,外行。

  从内容上看,十七字诗是亦庄亦谐的结合,前三句多是庄重的铺垫,后一句多是诙谐的调侃,在句式的起承转合中增强了述事的戏剧性;从形式上看,它是整齐与错落的统一,前三句每句三顿,合辙押韵,通俗流畅,后一句忽而变为一顿,在节奏的跌宕起伏中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这种样式很像“打油诗”,难登大雅之堂。但是,因为它来自民间,构思巧妙,特别是最后两个字,结构突兀,机锋骤现,颇有“画龙点睛”之妙,尤为普通老百姓所喜爱。后来,这种变体诗最终发展成为一种顺口溜式的民间曲艺形式,即人们通常所说的“三句半”。

  8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生得伟大,死得窝囊”的9位历史人物


有一句俗话是这么说的:大风大浪都过来了,却在阴沟了翻船了。回顾历史,我们发现总有一些超级牛人死得不明不白,甚至有些窝囊。今天榜哥带大家缕一缕那些“生的伟大,死得窝囊”排行榜。

  这些入选的人物无不经天纬地,不可世出,而他们的死要么匪夷所思,要么稀里糊涂,就好像一名职业大盗黑了金库、骗过警察,大摇大摆地打算跑路,结果踩到了路边的香蕉皮,然后……就没有然后了。9王勃

  窝囊指数:☆

  

 

  王勃,初唐四杰之首,还没成年就被当朝天子唐高宗惊为奇才,授予官职。没当两天,俩王子斗鸡玩儿,自己非得瞎掺乎,写了个檄文,被天子亲自罢黜。官儿是不当了,王勃可没闲着,《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滕王阁序》这等千古名篇,震古烁今。

  

  王勃写完《滕王阁序》就去越南(当时还是中国领土)看望自己被贬的父亲,在坐船回家的路上,遇到大浪掉水里,吓死了。8赵武灵王

  窝囊指数:★☆

  赵武灵王即位时候,赵国不但强敌环伺,还有一个白狄所建立的中山国横亘在赵国腹地。

  

  年轻的赵武灵王首先和北方的燕国结盟。稳定北方之后,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改革军事装备和作战方法,亲率将士攻击匈奴,占领今内蒙古南部黄河两岸之地,建立云中、九原两郡,又在阴山筑赵长城以抵御胡人。西渡黄河,攻取了秦国与林胡接壤的榆中地区。公元前296年吞并中山国。赵国一跃成为军事大国。

  对了,现在热播的《芈月传》,芈月能够让自己的儿子继位,得到了赵武灵王的大力支持。并且赵武灵王还假扮使臣,混进秦宫,玩儿了一回孤胆英雄,并且亲自勘查秦国地形,准备攻秦。

  然而,英雄一世的赵武灵王在继承人问题上除了岔子,废长立幼,而后又要反悔,最后被在位的儿子围在沙丘三个月,活活饿死。7巴顿

  窝囊指数:★★

  巴顿将军是二战时期美军的一位悍将。

  

  1942年,巴顿率领美军入侵卡萨布兰卡,从而使盟军进入地中海战场。而后攻入西西里,登陆意大利本土。在诺曼底登陆的霸王行动中又充当了一次烟雾弹,迷惑德军。第二战场开辟之后,巴顿指挥第3集团军回到战场,通过一场非常成功的行动,快速穿越法国。突出部之役期间,解救了被围困在巴斯通的美军第101空降师(也就是《兄弟连》里的那支部队),并率先带领自己的部队进入德国本土。

  作为四星上将,巴顿没有等来晋升为五星上将那一天。战争结束后,巴顿因为无仗可打,老大的不痛快,脾气异常暴躁。被艾森豪威尔解除政府职位,随后被调离自己的老部队。

  

  1945年12月9日,巴顿遭遇了一场车祸。车上四个人,仨人没事儿,就他点儿背——颈部以下瘫痪!“这样的死法真他妈太绝了。”12天后,巴顿去世。6李牧

  窝囊指数:★★☆

  

  李牧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长期驻守代地雁门郡,防备匈奴。诱敌深入,一举歼灭匈奴骑兵十余万人。接着又乘胜灭檐褴、破东胡,降林胡。之后十多年,匈奴都不敢接近赵国边境。

  而在秦国加快对六国的攻伐之后,李牧作为救火队长,被调回邯郸。一连击败两次秦军的进攻,获封为武安君,成为秦国统一的最大障碍。

  秦国急了,花重金贿赂赵国权臣,陷害李牧。李牧在主角光环的庇佑下得到消息,当机立断,连夜挂印出走,使得来抓他的人大吃一惊。然而不可思议的是,李牧竟然被那些人又给追上了!!然后,一代名将就这么着死了。5韩信

  窝囊指数:★★★

  

  韩信作为“汉初三杰”之一,几乎抢光了汉军的战场上所有的风头。

  自打被萧何保举为大将以来,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平定三秦;攻灭魏国,杀魏豹;背水一战击败代、赵,北上降服燕国;汉四年,韩信被拜为相国,率兵击齐,攻下临淄;在潍水全歼龙且率领的二十万楚军,立为齐王;次年十月,在垓下十面埋伏,围歼楚军,逼得项羽乌江自刎。

  

  这还不算完,韩信身上一共出了三十多个成语,除了上边提到的,还有“国士无双”、“功高震主”、“多多益善”等等。

  而天下初定之后,不打仗了,韩信也就失去存在的价值了。被刘邦玩弄于股掌之中,最后居然被他最信任的人萧何骗到钟室,被吕后所杀,也完成了韩信一生最后一个成语——“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4上帝之鞭—阿提拉

  窝囊指数:★★★☆

  

  阿提拉是匈人(不知道是不是匈奴人,有争议)的领袖和皇帝,有一个著名的称谓——“上帝之鞭”。

  

  来看看他这鞭子都抽在了哪儿:两次入侵巴尔干半岛,一度包围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远征至高卢(今法国)的奥尔良地区,而后攻向意大利;公元452年把当时西罗马帝国首都拉文纳攻陷,赶走皇帝瓦伦丁尼安三世,使西罗马帝国名存实亡。匈人帝国版图也到了极盛:东起自咸海,西至大西洋,南起自多瑙河,北至波罗的海。

  然志得意满的阿提拉在攻打完西罗马帝国之后,又娶了一个新娘,结果晚上纵欲过度,死了。帝国随后瓦解。

  3齐桓公

  窝囊指数:★★★★

  

  作为春秋首霸,齐桓公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齐国是姜子牙的封地,当初平定武庚叛乱之后,姜太公得到了“五侯九伯,实得征之”的权力。齐桓公即位后,重用管仲、鲍叔牙,推行改革,军政合一、兵民合一,依托深厚的家底,有兼有渔盐之利,齐国的开始迅速强大。

  当时周天子权威一落千丈,华夏诸侯苦于戎狄攻击,齐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北击山戎,南伐楚国,成为中原第一个霸主,用司马迁的话来讲就是“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然而,管仲去世之后,齐桓公重用易牙、开方、竖刁三个小人,最后被囚禁在自己的宫室,活活饿死。死后五子争立,齐桓公尸体在床上放了六十七天,尸虫都从窗子里爬了出来,竟然无人理会。经此大乱,齐国霸业全失。2拿破仑一世

  窝囊指数:★★★★☆

  

  拿破仑生逢其时,大革命爆发后,在土伦一役中崭露头角,在镇压保王党势力武装叛乱中一跃成名,而后带领老弱残兵入侵意大利,击败第一次反法同盟,成为督政府的“战刀”。之后,拿破仑率军入侵埃及,击败当地军队,进军叙利亚。

  

  在发动雾月政变成为第一执政,进而成为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拿破仑一生先后击败了五次反法同盟,基本统一了欧洲。而在兵败莫斯科之后,拿破仑被第六次反法同盟击败。卷土重来之后,兵败滑铁卢。最后流放到南大西洋的圣赫勒拿岛。

  1821年5月5日,拿破仑在岛上去世,死后经鉴定发现他的头发中的砷含量超过正常含量的50多倍!而投毒的人仅仅是因为收了英国人的钱!1亚历山大大帝

  窝囊指数:★★★★★

  

  亚历山大大帝,用他短暂的一生缔造了一段传奇!

  在他在位的短短13年中,东征西讨,先是确立了在全希腊的统治地位,而后用4万希腊联军先攻占叙利亚,降服埃及,随后攻灭了拥有几十万军队,国土是面积是希腊50倍的波斯帝国,最后入侵印度,建立起一个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庞大帝国。

  

  仗打完了,亚历山大还没来得及治理自己一手建立的大帝国,就一命呜呼,终年32岁,而刚刚建立起来的东西方连接和文化交流也就戛然而止。

  亚历山大怎么死的?没人说得清,有人说是喝酒喝死的,有人说是疟疾,有人说是中毒,总之打了十几年仗,翻过兴都库什雪山,趟过底格里斯河,走过非洲的沙漠,进过印度的雨林,这位“最接近神”的人都没怎么着,可刚回到自己的都城还没来得及施展自己的政治报复就撒手人寰,不能不说死得稀里糊涂。    

backchina



苏联人的性事:最“奇趣”的饭桌历史谈资


如果说历史话题让人觉得严肃、沉重,那么这些则充满了“奇趣”,都说段子来自生活,这些历史可比段子更“段子”。

  有的人说爱科学,可是做的事儿却更像是在“黑”科学;本来是严肃的军事,听起来却一点也不正经;而文化圈里头,不“文化”的事儿也不少!

  看看这些历史小段子,为你增加些假期聚会餐桌上的谈资。

  苏联离婚率曾位居世界前列

  赫鲁晓夫上台后,维持多年的高压政治气氛终于松动,离婚案件逐渐增加。1960年,登记结婚和登记离婚的比例(以下同)上升到100比10,是1950年代初期的三倍多。勃列日涅夫上任后,离婚率仍然上升,1967年的比例为100比30,此时的苏联已成为全世界高离婚率的国家,即“发达的离婚王国”之列。1976年又是离婚率跃升的一年,达到100比33.6。从1968到1977年,离婚案件总计为709.9万件,平均每天接近2000件。大城市的离婚现象最严重,莫斯科1974年的比例为100比46,基辅为100比49,敖德萨为100比53,里加为100比54。还有很多人事实上分居而没办离婚手续,故没法统计这个群体。

  

  【1962年苏联油画,描绘了莫斯科街头结婚场景。】

  苏联学者们认为,离婚率如此高,道德原因居首,主要表现为另立家庭、另有新欢、变心、性格不合、酗酒。当时的苏联社会,轻浮对待家庭关系已成司空见惯的现象。离婚还有一个难以公开提及的原因,苏联政府会给新婚夫妇发放物质福利,这对长期生活在物质紧缺中的苏联人而言是不小的诱惑,因此许多人假结婚为了有资格取得住房,甚至是国营商店里打折的戒指。不过,苏联学者往往批评美国的高离婚率,指责“家庭关系的减弱是一个令人不愉快的画面”;他们谈论本国同类问题时赞扬离婚率高是“社会进步现象”、“生产力发展的结果”、“道德进步的独特表现”。

  

  【苏联时期结婚证样本。】

  老布什北京遛狗被围观

  乔治·赫伯特·沃克·布什,在1974年9月至1975年12月担任美国驻北京联络处主任。赴华前,布什的妻子芭芭拉曾问中国大陆驻美联络处主任黄华,可否带上布什家的新成员C·弗雷德·布什一道去北京,这是新买的小狗。“一只狗?当然可以,带着吧!”黄华回答。

  

  【老布什是目前为止唯一担任过驻华外交官的美国总统,图为老布什夫妇在天安门前合影。】

  万万没想到的是,美国人的狗在北京非常引人注目。经历1950年代的全城灭狗运动后,北京市区里的狗十分罕见,布什家狗的品种更是为当时中国人所陌生的。每当布什夫妇带狗散步时,很多中国人感到很惊讶,不乏有人指着它叫“猫”,更有人被这种“奇怪”动物吓坏了。芭芭拉掌握的第一句汉语是:“别害怕,它不过是一只小狗,它不咬人。”不过,狗并未从北京真正消失,布什刚到北京时参加的一场外交宴会上便有狗肉。

  中世纪欧洲贵族盛行近亲通婚

  近亲通婚在古代世界十分常见,中国古代最多的是表亲通婚。《红楼梦》里,只要家长们愿意,贾宝玉可以跟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等远近表亲结为夫妻,中国古人认为表亲通婚是“亲上加亲”。

  中国古代对除了表亲之外的近亲通婚有许多禁忌,甚至对同姓婚亦抱排斥态度。西方中世纪,至少在贵族阶层,近亲通婚现象可比中国普遍和严重,通婚范畴更为广泛,这缘于贵族阶层为了保持或扩大家族财产,流行缔结“政治婚姻”,但圈子不大,难以避免近亲婚配。

  

  【黑太子爱德华(1330-1376年),英法百年战争第一阶段中英军最著名的指挥官。】

  教会其实对近亲通婚有颇多严格的禁令,近亲通婚并不合法,但贵族们往往可以通过向罗马教廷上缴一笔金钱,获得教宗颁发的“宽赦书”,如此一来近亲婚姻即可合法化。贵族们拥有行政、军事影响力,教廷通常也乐得卖个人情。

  发动英法百年战争的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三世的家庭,就有不可思议的近亲通婚案例。他的儿子“黑太子爱德华”骁勇善战,名震英法,31岁仍然未婚,原因是他长期暗恋父亲的堂妹,也就是自己的堂姑——肯特的琼。黑太子想娶堂姑倒是罕见地出于“爱情”,而非想获得利益,他与堂姑的婚姻最终获得教宗颁发宽赦书而合法化。黑太子夫妻俩并未生出畸形或患病儿,相反,他们的儿子十分聪明,最终成为国王,即理查德二世,但金雀花王朝主支的江山在这一代被葬送,理查德二世的王位被堂弟亨利夺取,亨利创建了兰开斯特王朝,是为亨利四世。

  纳粹改写《灰姑娘》童话

  德国第三帝国时期,纳粹全面控制了全国从幼儿园到大学的教育。内政部在1934年12月颁布草案,规定每一堂课开始的时候,全班起立,老师站在全班前举起右手高喊“嗨,希特勒!”全班接着举右手回敬“嗨,希特勒!”

  

  【该照片约摄于1934年,在教室后墙上,悬挂着纳粹德国总统兴登堡和总理希特勒的照片。】

  学校的所有教科书都充斥着纳粹的理念,生物课让学生分辨雅利安人的生理特征;地理课强调德国需要广阔的生存空间;数学课上会有这样的提问:一个家庭必须要有几个孩子才能确保德意志民族的血统得以延续?国家养活所有残障人士的开支可供多少对新婚夫妇的借贷?

  纳粹的种族主义理论框架下,连童话都无处可躲,灰姑娘故事被应景改编成第三帝国独有的版本。灰姑娘和她的生母都具有纯正德意志血统,灰姑娘不幸摊上了一个异族的狠心继母。性格善良、意志坚定的德意志姑娘,在异族坏女人的压迫下坚持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一位血统纯正的德意志王子,于人群中一眼看见她后,凭借他在种族主义上的敏锐直觉,受到了“血的呼喊”的召唤,便拯救了灰姑娘,亦收获爱情。

  首次国家公务员考试中的满分答卷

  国民政府考试院在1931年7月举办第一届高等考试,主要面向大学毕业生,方向分普通行政人员、财务行政人员、警察行政人员、教育行政人员、外交官领事官五类。其中普通行政人员的笔试科目有国文、中山遗教、宪法、财政学、经济学、民法、刑法、中国近代史、外文、国际公法。上海交通大学电机工程系毕业生朱雷章,创造了所有科目中唯一的满分答卷。

  朱雷章出生于1905年,自幼阅读中外历史,酷爱外国军事史、外交史及中国少数民族史。他13岁时写毕读书笔记《辽史纲目》《金史纲鉴》《西夏史纪要》。这次考试的压轴题是“清代经营治理内外蒙古、新疆、青海、康藏的经过及其得失”,朱雷章答题时得心应手。评卷语盛赞“他卷至此,已成强弩之末,此卷独游刃有余,允为通场之冠。”典委会特意开会讨论结果,同意决不能埋没这个人才,倘若他其他科目不及格也将通过考试。不过,朱雷章其他科目也名列前茅,成为“民国状元”。1931年10月,他进入交通部技术室。

  本文综合整理自《凤凰周刊》微史记栏目。

backchina





朝鲜真相:一座国家级邪教奴隶集中营!


【朝鲜26岁女舞蹈家,得人民功勋奖章,趁到中国演出逃到辽宁,跟一个农民结婚生子,儿子不到一岁被发现。朝鲜要求遣返。中国警方送人到边境,对方手里拿着一个铁丝,一把榔头,人在桥上交接完,用铁丝穿过她的脸,用榔头敲碎她两个膝盖,带走了。】

  

  朝鲜不是一个有监狱的国家,而是一座有国家的监狱。所谓的国家机器的设立,无非是为了更持久,更高效地管理这座超级监狱罢了。褪去"人民共和国"的画皮,这座"朝鲜民主主义集中营"是当代民主集中制最权威的诠释,它也代表了现代文明世界一个溃烂的脓疮。

  示范监区

  去朝鲜"旅游"的人与其说是观光,毋宁说是"探视",窥探这座神秘监狱的管理和生活方式才是其真正目的。不少人还可以忆苦思甜,从中收获某种特殊的优越感和心理安慰,即便在一些自身也需要悲悯的人身上,也是如此。

  进入这个高度集中的集中营,游人首先被收缴一切通讯工具,并且只能在指定的"监区"范围内活动,通常去不到平壤以外的其他地方。这里基本是个没有笑容,也没有信任的世界。朝鲜人绝少敢于同陌生的"监外来客"进行沟通,因为惧怕招来便衣,街上也不会有三五成群的朝鲜人在一起交流的场面,大致可以领略到"道路以目"的真正含义。所有的朝鲜人胸前必须佩戴领袖像章(未成年人佩戴团徽或队徽),无处不在的金日成像章近日已"升级"为父子双人版,这是当地人与游客最明显的区别。尽管每个人都宣称佩戴领袖像章是无上的光荣,但这种标识更现实的作用显然是方便于管理,其意义类似于纳粹时代犹太人胸前的大卫之星,没有哪个朝鲜人胆敢轻易放弃这份"荣耀"。   

  作为唯一的对外窗口,平壤似乎一切都事关国体形象。这座城市不但禁绝残疾人,甚至营养不良的瘦弱者都被屏蔽在外,因为火车站往来的人群参差不齐,游人禁止在其周围摄影,居民上街更有专人检查衣着是否得体。若非根正苗红的核心阶层,绝无可能在平壤居住。不过,这些精挑细选出来的幸运儿也担负着特殊的政治使命:一是充当保卫领袖和军事目标的"人肉盾牌",二是作为大型集会或老朋友到访时夹道欢迎的"人肉道具",每逢政治需要,数十万居民便倾巢而出,或载歌载舞,或歇斯底里,尽显团结向上的精气神。平壤的市政建设投入不菲,道路宽敞且绿化率高,咋看之下并不比欧洲的城市逊色。到处是地标建筑或大型雕塑之类的形象工程,连用于唱红的体育场都属世界一流。每年在这里进行10万人表演的"阿里郎"艺术节,其气势之恢宏磅礴,完全秒杀薄记的红歌会。

  尽管当局对面子的爱护达到了痴迷甚至病态的地步,但这也纯粹是金氏一手意淫出来的"大国盛世",无论是被引导的宾客还是被幸福的民众,没人相信这幅景象就是真实的朝鲜。恰恰相反,正是这座外表光鲜的城市映衬出极权主义的邪恶:它一方面集中了所有能够调动的资源"保平壤",却只允许极少数用于"活体展示"的精英阶层居住,另一方面又把绝大部分的人口牢牢栓在贫苦的农村,即便是饿殍遍地的大饥荒时代,也绝不允许饥民逃荒进入城市。平日里除了组办大型活动,偌大的城市总是行人稀疏,车马寥寥,整洁宁静的路面却透着几分诡谲与阴森。重金打造的这张"国家名片",其背后代价实际上是三代朝鲜人的累累白骨。从某种角度来看,平壤是一座充满罪恶的城市。

  狱中狱

  2010年,朝鲜当局为了昭示新主的"大度恩德",一次性赦免了15万名囚犯,占到羁押人数的30%,也就是说,在人口2000余万的朝鲜,大约50个人当中就有一个受到专政机器的关押。   

  朝鲜用于惩戒、羁押和政治迫害的场所没有统一的名称,一般为强制收容所、管理所、教化所、集结所、监狱、劳动锻炼队、拘留场等,名目繁多的"狱中狱"都是强化金氏法西斯统治必不可少的暴力工具。半个多世纪以来,先后有150多万人在这些人间地狱中被折磨致死。犯人最常用的罪名有:对领袖大不敬罪、发表叛国言论、叛逃出国、收听敌台等等。

  作为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监狱,不可避免会有各种越狱的尝试,或曰脱北。作为"典狱长"的历代金太阳们对此深恶痛绝,越狱未遂的脱北者通常难逃一死。外界普遍认为,这些不幸的人都是被铁丝穿过锁骨,连成一串押走的,大概是为了警示沿途观众以儆效尤,不但如此,脱北者家属甚至没有举报的朋友邻居都会受到株连。当局鼓励所有民众互相监督、互相检举,以便将反革命犯罪通通消灭在萌芽状态。杯弓蛇影的独裁者甚至对人际关系融洽的"和谐社会"都充满恐惧,朝鲜规定一般人下班后要进行主体思想的学习,然后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每个人不但要自我检讨,同时还要揭发别人的问题,这种"批评帮助"往往会上升为人身攻击并引发打斗情况,而这正是领袖希望看到的景象,一群群互相算计的乌合之众是绝无可能联合起来推翻他的。媒体还大力赞扬那些勇敢告发父母的"小英雄",并给予特殊的物质奖励。严酷扭曲的人际环境,加上无孔不入的政治警察,使得朝鲜人个个噤若寒蝉。  

  高层方面的生态环境同样恶劣,金氏朝廷先后对苏联派、延安派、甲山派等多个党内派系进行大规模清洗,大约有10万名党员被肉体消灭。金正日对部下的一句警告广为人知:没有我的信任,你们只是一堆行尸走肉!2012年2月,金正恩处决了人民武装部副部长、总参谋部副总参谋长和一线军团长等十余名将领,理由是他们在哀悼金正日期间有酒色行为。正是这种告密成风、动辄得咎的窒息氛围,使得朝鲜上下如履薄冰,人人自危,唯一的自全之道就是寡言少行。朝鲜人的嘴巴除了用来吃饭和赞美全能的领袖,一般情况下很少工作。



  万民的天

  2007年,美国的宗教研究网站"adherents.com"发布世界各大宗教的排行榜,拥有近2千万信徒的金日成主义(即"主体思想")荣登世界第十大宗教。  

  太祖金皇帝的叔叔原是平壤一个基督教牧师,这位"万民的天"深知信仰的力量,"解放后"的朝鲜全面取缔了基督教,一百多万信徒或接受改造或发配流放,但基督教的图像崇拜和宣讲布道的方式,却被他运用于自己的个人崇拜和造神运动。最后连源于耶诞的公元纪年也被他本人的"圣诞"所取代,成为朝鲜特色的"主体纪年"。

  在朝鲜,所有的家庭必须供奉金日成父子的圣像,这一对"圣父圣子"拥有上千个封号,其画像被赋予某种神性,定期有负责公共标准的人上门检查其清洁状况,污损领袖画像的罪名足以使任何居民家破人亡,哪怕只是报纸上的画像。如果不出意外,"三位一体"的全家福将会是未来供奉的对象。忠顺的朝鲜人被告知,发生灾情时首先要抢救的是领袖的画像,其次才是家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官方的喉舌高度评价那些火灾洪灾中为保全领袖画像而献出生命的"英雄",称之为"闪烁人性光辉的故事"。   

  当局不厌其烦地宣讲有关领袖超自然的"神迹",例如遇到狂风恶浪的水手唱起赞美金日成的红歌,海面奇迹般地恢复平静,又如金正日死后,自然界出现的各种异象等等。至于捡起小石子打落美帝的卫星,更是名扬国际的惊世传奇。不管你信不信,反正一些朝鲜人信了。

  有幸沐浴在金太阳的和煦春风下,子民们需要时刻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在朝鲜,不但每一寸阳光都属于金家的私产,就连呼吸的每一口空气都是伟大领袖的恩赐,更不用说一切的成就与收获了。一位民间女子成功诞下了三胞胎,在媒体面前都不忘归功于无所不能的金将军,如果从神学的角度来解读,这大概就是东方版的"圣灵感孕"了。

  既然是传播信仰,作为福音的思想体系当然必不可少。所谓主体思想,字面上理解即"人是自己命运的主人",至于具体的教义则不适合心智健全的人群去研究(新中国的北京大学是个例外)。劳动党的标志也许更能说明这个邪教组织的性质:交叉向上的铁锤、镰刀和毛笔,寓意工农与知识分子的联合,实际上是马恩列斯毛与传统"儒家思想"的交配,孕育出这种非驴非马的畸形体系。后者所提倡的"忠孝"之道,在官方组织的两次哭丧大赛中可以略见一斑。此外,朝鲜23个"法定节假日"中有18个来自金氏家族成员的生辰死忌,据说也是儒家忠孝思想的集中体现。这种超强的文化传播效果,足以令美国的孔子学院无地自容,羞愧致死。

  全世界都在羡慕我们

  2012年6月11日,一干《人民日报》女记者以《朝鲜的未来,在关爱中成长》为题,用满怀诗情画意的笔触描绘了朝鲜的梦幻之旅,其中特别写到一日5餐并有营养师负责调配营养的幼儿园生活,简直超越了传说中的和谐社会,堪称天上人间。只是,这份靠"放卫星"营生的报纸现在也仅存娱乐大众的价值了。6月12日,就在刊载这篇奇文的第二天,联合国人道协调厅发布了朝鲜形势最新报告,称其境内有1600万人严重营养不良,数百万儿童没有发育所需的食物、药物或者医疗,呼吁国际社会对朝鲜进行紧急人道主义援助。  

  朝鲜自1957年就开始实行粮食配给制,现在的口粮供应为人均每天100克左右,比一包方便面多不了多少。大城市的情况当然好一些,中小城市和偏远地区的人们靠配给无法维持生命,只好去挖野菜,扒树皮。一些农奴甚至还练就一项特殊技能,从牛粪中提取出玉门粒来。朝鲜专家则出来宣称,根据科学研究结果,少吃饭有利于长寿,一天吃两餐为佳,野菜更是有利于健康的营养食品。

  一个朝鲜人的出身决定了其一生命运,不同出身的家庭在食品、住房、教育、就业、医疗等各方面条件有如天壤之别。家庭成份要追溯到前三代,分为核心阶级、动摇阶级和敌对阶级三大类。就食品而言,为数不到三分之一的核心阶级基本能够满足温饱,居住平壤的市民大体上属于这个群体;约占人口一半的动摇阶级则视经济形势而定供应口粮,长年处于半饥饿状态;如果不幸被划入地富反坏右的敌对阶级,那就注定一生都在死亡线上挣扎了。

  应该说,划入核心阶级的群体中,不排除一部分人从心底拥护这个体制,正如在一个向民主转型的社会依然有人怀念暴政独裁一样。作为等级社会制度的"精英阶层",尽管自身卑微可怜,但却可以从周围其他人更加不幸的遭遇中找到一种身份上的优越感和另类的满足感,久而久之甚至形成虚幻的幸福感。有一首唱得很响的朝鲜红歌叫《全世界都在羡慕我们》,的确,肉票是如此热爱绑匪,但凡有领袖出现的地方,镜头面前的朝鲜人总是幸福到泪流满面,无法自持。这项独特的"感恩"方式,相信世界上没有第二个民族体验得到。无论表达何种感情,温顺的朝鲜人总是选择了眼泪,不知道是不是隐喻了这一民族的悲苦宿命?

  再苦不能苦了枪杆子

  1995年1月,金正日视察某哨所时提出一切以军事工作为先,一切以军事工作为重,正式提出了"先军政治"的概念,并很快确立其压倒一切的地位。事实上,大流氓金日成从来视枪杆子为命根子,军费预算一直占到GDP的四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一,只是到了极品流氓金正日的手上,这项残民以逞的政策叫得更加肆无忌惮,更加理直气壮了。

  为了使军队死心塌地效忠于己,金正日调整了社会各个阶层的次序,将军人置于工人、农民、知识分子3大阶层之前,以突出军人的社会地位。"没有糖果可以活下去,没有子弹就不能生存。"

  人均GDP全球垫底的朝鲜,却豢养了一支110万的私人军队,世界排名第四。金正日多次强调:要视军事为第一国事,国家财政再困难,也要优先保障国防费用的支出,所有资源优先满足军队的需要。毫无疑问,军人阶层在朝鲜得到了最大的尊重和各种物质上的实惠。

  经济上穷困潦倒的朝鲜一直在从事与其实力远不匹配的高端武器研发。近四十年来,朝鲜的原子弹计划从来没有间断过,并不顾国际社会的一致反对,在06和09年分别进行了两次核试验;耗资数亿美金的"光明星"卫星计划屡败屡试,不撞南墙不回头。不难想象,如果其军费支出维持在正常水平的话,节约出来的钱可以解决多少民生问题.   

  除了核武,朝鲜还拥有全球排名第三的化学武器,数量大约为2500吨至5000吨,种类涉及芥子气、光气、沙林等多种致命毒气或毒剂,这不但严重威胁了世界和平与地区稳定,对于被金家绑架的所有朝鲜人质也是一把悬在头上的利剑。这种穷兵黩武的政策得以推行的前提,是让民众时刻生活在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的妄想症之下,心甘情愿为"国家主权"和虚无缥缈的"政治理想"作出个体的牺牲。

  共产主义天堂

  

  政治宣传上画饼充饥的共产主义理想,在金氏的宫廷生活中却被不折不扣地早早实现了。前酋首金正日个人的花费就占据了整个财政预算的20%,即使在朝鲜的"困难时期",其生活质量也没有丝毫降低。金正日喜欢带Omega手表,坐奔驰S600 Guard轿车,皮鞋只穿意大利的Moreschi,一套人民服的Scabal布料就值1200美元,喜欢喝法国Perrier瓶装水和Martell Cognac干邑白兰地,此外,自诩电影艺术大师的他收藏了2万多部电影,而号称世界最大的中国电影资料馆也不过是3万个电影拷贝;金正日的私人酒窖内还收藏了上万瓶法国名酒,并且经常用名表等奢侈品赏赐手下要员。这位人民的"慈父"消费能力如此强悍,以至于联合国制裁朝鲜的决议中针对他规定了奢侈品的禁运。  

  娱乐休闲方面,金氏父子都组建了各自专属的私人文工团——欢乐组,金正恩的生母高英姬即是从欢乐组中脱颖而出的新贵;金正日还经常派人到欧洲物色金发美女到朝鲜"联欢",可见这位伟大领袖对"世界大同"理想的追求是何等执着。   

  至于朝鲜那些享受特供的达官显贵们,其生活质量也远比我们想象的惬意,某些方面甚至可以实现按需分配,不过前提是要得到伟大领袖的宠信,一旦这种信任被收回,哪怕一时位极人臣也会马上坠入地狱。一些人总是天真地以为计划经济时代缺乏利益输送管道,因而绝少腐败,殊不知这种制度性的腐败形式更多是特权腐败,其社会危害性甚至更大。官二代崔龙海的经历差不多就是朝鲜"廉政建设"的一个缩影。崔龙海是前武装力量部部长崔贤大将之子,1986年起任劳青中央委员长,曾私吞创汇机关在海外赚取的外币,90年代"苦难行军"时期依然生活奢靡,在平壤保龄球馆的地下娱乐场一掷千金"阅人无数",引起民愤沸腾,1998年因受贿等非法行为被撤职,鉴于身份特殊只是被贬为平壤市上下水道管理所党委书记,2003年重新回归权力中心,2010年,毫无军部经验的崔龙海被授予大将军衔。2012年4月更晋升为次帅,军中地位仅次于金正恩。可见,对一个专制政权而言,为了防止体制内精英滑入另一阶层或阵营,对腐败的适度容忍是保证其革命队伍"纯洁性"的必要前提。

  相对而言,朝鲜的基层公务员没有高官的特权,社会地位也稍逊于军人,享受到的福利待遇也就比较有限,但是作为等级社会的核心阶层,至少都可以保证衣食无忧,职务上便利的,还能通过克扣饥民的口粮来捞取外快。不过,这些看似无伤大雅的"适度腐败",造成的结果却往往是若干鲜活生命的凋零。因为,这涉及到这个流氓政权治下最黑暗无耻的一页。

  苦难行军        

  1990年代初,朝鲜经济上重工轻农、大干快上的"千里马运动"开始受到重挫,加上东欧"社会主义大家庭"瓦解带来的连锁反应,最终演变成灾难深重的现实噩梦。这场官方称之为"苦难行军"的大饥荒始于1995年,并迅速蔓延到全境,许多农村的树皮草根都被饥民吃得精光,随之而来的则是"人相食"的炼狱景象。根据投诚韩国的前二号人物黄长烨记述,在"自然灾害"惨烈的95-98年间朝鲜就饿死了350万人,占当时2200万人口的六分之一。这也仅仅是1998年的统计数字,事实上,这场骇人听闻的饥荒一直持续到2001年。然而当局不会让可怜的朝鲜人知道,如果从当时建造金日成豪华停尸殿和无数"永生塔"的花费中拿出三分之一用于赈灾,这场人间惨祸是完全可以避免的。最终,英勇的朝鲜军民毫无疑问地"战胜"了苦难,这自然又是金将军彪炳青史的丰功伟业。刚刚完成修订的朝鲜"宪法",将罔顾人命、自绝于世界潮流的独夫奉为"绝世爱国者"。

  2012年5月,在庆祝金日成百年寿诞约耗资30亿美元的奢华盛典之后,朝鲜官方宣布其境内正面临"50年一遇"的旱灾,这意味着又一次大难将至。 朝鲜内部文件也同时披露,由于物资过度供应部队,各地已开始出现饿殍。想当初,荣登大位的金正恩向朝鲜人许下愿景,三年后让这些世人艳羡的子民们吃上米饭,喝上肉汤。如今看来,望眼欲穿的朝鲜百姓最终盼来的,恐怕还是熟悉的人*汤……

  结束语

  六十年前那场火中取栗的战争无谓而且肮脏,人类在上个世纪已经历过多次梦魇般的极权主义灾难,在民主文明成为世人普遍共识的现代社会,更值得深思的是:这座当世的奥斯维辛何以留存至今?何以结束?

阅读详情: backchina



 


上兩條同類新聞:
  • 名诗/卢梭为何批评政治代表/56个词牌/周为什么不敢与毛翻脸/毛泽东秘书有多少
  • 一字诗/梵高《星空》/墨子:不义不富,不义不贵/唱出诺奖/仓央嘉措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