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 站 内 搜 索 □
請輸入查詢的關鍵字:


標題查詢 内容查詢

一言九鼎     
三地風采     
四面楚歌     
五洲學興     
六庫全書     
七七鵲橋     
八方傳媒     
九命怪貓     
十萬貨急     

 
风中飘荡/水造就了所有民族的历史/中国人从何而来/最怕流氓有文化/武则天60岁
發佈時間: 11/2/2016 11:33:10 PM 被閲覽數: 112 次 來源: 邦泰
文字 〖 自動滾屏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收件箱 :  bangtai.us@gmail.com




武则天60岁后为什么需要那么多男人!?


武则天(公元624年-公元705年),名武曌,祖籍并州文水县(现成山西文水县东),生于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中国历史上唯一得到普遍承认和众人皆知的女皇帝。

  唐朝功臣武士彟次女,母亲杨氏。十四岁入后宫为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赐号“武媚”,唐高宗时初为昭仪,后为皇后(655年-683年),尊号为天后,与唐高宗李治并称二圣。683年12月27日-690年10月16日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后自立为武周皇帝(690年10月16日-705年2月22日在位),705年退位以后,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性太上皇。武周一朝结束,唐朝复辟,恢复以神都为东都。神龙元年农历十一月二十六日(705年12月16日),武氏在上阳宫病死,年八十二,后与高宗合葬乾陵,留无字碑。

  

  武则天十四岁入宫的时候,被唐太宗赐名为“媚”,千娇百媚,含苞待放,情窦初开,渴望皇帝的宠爱,可在太宗身边十多年,她仅是个“才人”,与一个侍女的作用差不多。太宗是个盖世英才,他要求女性的只是贤德、温顺、体谅、娇柔,而武则天的美貌与才干自然得不到皇帝的赏识。所以在太宗死后,她被遣送到感业寺为尼。

  作为一个女人,武则天想施展自己的报负,只能通过婚姻来实现。她需要借助一个听命于自己的丈夫。她需要一个弱者。历史的机遇,使太宗的儿子李治成了她的选择。高宗李治好色多情、体弱多病,优柔寡断,对她又一往深情。因此,武则天在度过了五年清冷孤寂的寺庙生活后,二次进宫,成为高宗的“昭仪”。这时,武则天年近三十,高宗才二十五岁,在成熟而又充满智慧的武则天面前,高宗却像幼稚恋母的孩童。她时而情意缠绵、亦悲亦怨、时而柳眉怒竖、粉面含威,叫高宗难以招架。仅一年多的时间,她就由尼姑晋升为昭仪、宸妃,直至皇后。这时,高宗很难再接近别的女人了。宫中众多嫔妃宫婢都失去了陪寝的义务,成了纯粹的女性官吏。以后的三十年里,武则天并没有“淫乱”丑闻。精力都用在了政治斗争上,直到高宗去世。高宗去世后,不在遮遮掩掩!在后宫,公开养男宠!太平公主(ˇˍˇ) 逢年过节给武则天送礼,送的都是美貌男宠!

  

  薛怀义

  武则天正式登基,改国号为周,成为名副其实的女皇帝。她那作为女人的需要也被激发了。她宠幸的薛怀义是因其身材高大、健壮有力,后来御医沈南蓼成为武则天的新宠,薛怀义出于嫉妒,一把火烧掉了耗资巨万的万象神宫,武则天却不予追究。而后薛怀义日益骄横,终于引起武则天的厌恶,指使人将其暗杀,她宠幸的沈南蓼,因其中年体衰而遭到厌弃。她宠幸的张易之兄弟则面若莲花,侍寝有方,使她精神上得到了满足,春情暂驻,她感谢二张的奉献,授以高官,委以国政,成为她晚年最信任的人。

  

  二张

  二张恃宠而骄,不仅在后宫恣意专横,而且结党营私干预朝政,引起了众怒。终于在神龙元年,张柬之等策动了“宫廷政变”,杀掉二张!

  武则天为什么需要那么多男宠,原因是服恃过太宗!太宗年老体衰的,服恃过高宗,高宗佳丽三千,就算武则天颇有手握,一月恃寝能有几天!高宗死后成为中国第一女皇帝,压抑的性欲爆发了 !

  当人的地位,身价都在高位!不能清静戒躁,就容易走上歧途!

  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backchina


水造就了所有民族的历史

 

  摘要ID:ipress   水与中国三大奇迹之间有非常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部分地回答了中国人为什么如此崇拜水,以及中国人为什么在治水工作上,付出了比世界上其他任何地方的人民更多的努力。

  【编注:本文为李伯重先生在第21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开幕式的基调报告,李伯重先生是第一位在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开幕式上做基调报告的中国学者。本文原为英文,由李伯重先生翻译为中文。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始办于1900年,每5年举办一届,每届参会的各国历史学家都在1500—2000人,是世界历史学家的盛会。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于2015年8月23日—29日在中国济南举行。】

  18世纪中国文学名著《红楼梦》中的主角贾宝玉有一句名言:“女儿是水做的骨肉。”如果不只从字面上来看的话,这句话颇具深意。水造就了所有民族的历史,而中国的历史则最清楚地证明了这一点。

  ▍序章:中国的龙崇拜

  龙文化与中国历史同样久远。在古代中国,龙是最受尊崇的对象之一。龙的形象在新石器时代陶器上就已出现。龙这个字,在商代甲骨文中也已有之,以后逐渐演化,成为今天习见的形式。在欧洲传统文化中也有龙,但通常是与邪恶相联系;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龙,则代表着威严、力量与仁慈,在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中享有崇高的地位。因此,龙是帝王的象征,皇帝被称为真龙天子,御座被称为龙椅,御袍则被称为龙袍。龙的图像,在皇宫中随处可见。

  到了近代,龙又成为了中国的象征。中国第一面国旗是龙旗,中国自己最早铸造的银元是龙元。1949年以后,天安门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象征,而龙的形象依然保留在天安门前的华表上。中国人民也一如既往,把自己称为“龙的传人”。

  

  在中国的民间文化中,龙也无处不在。无论是通都大邑,还是穷乡僻壤,凡有水之处,皆有龙王庙。在众多民间传说中,龙王都是主角。在夏历新年和其他中国传统节日,龙舞、龙灯都不可或缺;龙舟竞渡使得端午节成为中国嘉年华。在中国的年节庆祝活动中,没有龙的形象,人们就感觉不到充分的喜庆气氛。

  但是,中国的龙到底是什么呢?著名的中国历史学家李埏教授(1914—2008)精辟地总结说:“由于人们和水的关系更加密切,以及对水这种自然力量的不理解,龙于是完全成了水的化身——水神。到农业生产发展起来,水的作用更为重要,龙崇拜也就更发展。”简言之,龙就是水神,掌握着在何时、何地降甘霖以及降多少的权力。因此,崇拜龙就是崇拜水神,或者说,就是崇拜水。

  ▍中国历史上的三大奇迹

  今天全世界的人都在谈论“中国奇迹”,即中国在过去三十年中所取得的史无前例的高速经济成长。但是在历史上,中国还有比今天的经济奇迹更加伟大的三大奇迹。正是这三大奇迹,使得中国在世界上与众不同。

  第一大奇迹是中国这个国家。在世界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许多拥有广大的疆域和众多的人口的帝国,其中一些也曾延续了相当长的时期。但是,没有哪一个帝国像中华帝国存在如此长久。中华帝国建立于公元前3世纪后期,一直延续到20世纪初期。在这两千多年中的大部分时期内,中国(至少是中国内地)基本上都在一个政权的治理之下。一般而言,在近代以前的世界上,罕有广土众民的国家能够长期维持下去,这似乎是一条规律,而只有中国是例外。中国这种独一无二的长时期的大一统,成为世界历史上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大问题。

  第二大奇迹是中国人民。早在公元1世纪,汉帝国的人口就已达到6000万,比当时世界上另外一个人口最多的国家——罗马帝国——的人口还多出10%。从公元1300年以后,中国一直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到了18世纪,全世界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个是中国人。中国幅员辽阔,生活在这个广大疆域之内的人们,在民族、宗教、地域等方面具有丰富多彩的多样性。然而,绝大多数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人,都把彼此视为拥有共同的语言、文化和文字的一家人,而中国也是所有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的共同家园。这一点,在世界历史上也无有其俦。

  第三大奇迹是中华文明。中华文明起源于5000年前,经过长期的演变,到了公元前3世纪,已基本定型,后来继续发展,成为世界上主要文明之一,为中国以及其他国家(特别是日本、朝鲜、越南)的人民共同分享。这一伟大的文明包括独特的书写系统汉字、独特的关于人与世界的观念、独特的意识形态和独特的政治制度等。在2000年前,汉帝国和罗马帝国巍然屹立在欧亚大陆两端,是古典时代世界的两大主要文明。到了公元4世纪,两大帝国都崩溃了。但是在尔后的一两千年中,中华文明依然继续着,而罗马文明则否。虽然罗马文明的许多重要特征后来融入了演变中的西方社会,但是这个文明本身却中断了,并未在原有地方一直延续下去。因此,在此意义上可以说,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久的文明。

  这三大奇迹使得中国的历史与众不同,引起了人们对此的高度兴趣,并导致了“中国特殊论”的出现。然而问题是,中国的特殊性,又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之上呢?

  ▍中国的治水

  水与上述中国三大奇迹之间有非常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部分地回答了中国人为什么如此崇拜水,以及中国人为什么在治水工作上,付出了比世界上其他任何地方的人民更多的努力。

  中国古代圣人孔子有云:“水可載舟,亦可覆舟。”这个生动的比喻道出了水的双重性质,即水对人类,既可有利,亦可有害。如何取水之利,避水之害?中国人对此问题的关切,贯穿着整个中国历史。

  以往学界对于中国历史的一些看法,深刻地反映了治水在中国的重要性。中国传说中的第一个王朝——夏朝,其创立者大禹就是一位水利专家,因其治理黄河的伟大成就,而得到人民的拥戴,从而继承了大舜的帝位。大禹治水故事一直流传了下来,表现出中国人对治水的重视。秦统一中国以后,治水更成为国家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在过去两千多年中,中国发展出了先进的水利工程技术,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防洪系统、最大的灌溉系统和最大的水运系统。

  中国的万里长城举世皆知,这个旨在保卫中国本部不受北方游牧人入侵的防御工事,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建筑工程。然而,中国还有几道另外的“长城”, 却较少为世人所知。这几道“长城”,就是用来防御洪水的长堤。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水滋养了中华文明。但黄河也是一条桀骜不驯的河流,经常给沿岸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为了抵御河水泛滥,中国人在黄河两岸修建了高耸的大堤,经过历代的修筑,这道大堤长达1500公里,为仅次于长城的伟大建筑工程。在中华民族的另外一母亲河——长江——的中游,中国人在过去1500年中建成了长达180公里的荆江大堤,使得周围18000平方公里的富饶平原免遭水患。在华东海岸,气势恢宏的捍海大塘形成了一条600公里的防洪大堤,保卫着中国最富庶的长江三角洲不受汹涌海涛的侵袭。

  

  今天世界上现存最早的人工灌溉工程系统,是位于中国川西成都平原的都江堰。都江堰建于公元前256年,今天依然在使用,灌溉着超过5300平方公里的沃野。在中国的帝制时代,有更多的灌溉工程建成。由于这些灌溉工程,到15世纪初,中国有30%的耕地是人工灌溉的耕地。在随后的五个世纪中,尽管中国耕地总数增加了三倍,但是人工灌溉耕地在总耕地中的比例仍在不断提高。与欧洲、印度以及世界上其他地区相比,中国的人工灌溉耕地在耕地总数中的比重异乎寻常地高。

  中国有众多的河流,从河流长度和流域面积大小来看,长江、黄河和珠江是最大的三条。这三大河流的流向都是自西向东。为了用水路把南北联系起来,中国人开凿了一条南北向的“人工密西西比河”——大运河,把长江、黄河两大河流和北方另外三条主要河流连接了起来。大运河今日长1794公里,而在13世纪之前更长达2500公里,是人类最伟大的工程成就之一,至今为止依然是世界历史上最大的人工水运系统。中国另外一条较少为人所知的南北向运河,即建于公元前230年左右的灵渠,是世界上现存的最早的运河。灵渠位于风景如画的桂林附近,把长江和珠江的两条重要支流——湘江和漓江——连接了起来,从而使得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彼此相连。在大运河和灵渠的沿岸,建有无数的闸门、水坝、蓄水池、码头、泊船处、维修设施、桥梁、货栈、旅馆、治安机构等,成为复杂而完整的水运系统。这两条运河的开凿,把中国的三大河流和赣江、湘江、汉水、淮河、海河等重要河流连为一体。除此之外,中国的海路运输网也覆盖了全部海岸。这样,在19世纪之前,中国已建成了一个以3-T形水路网为基础的巨大的水运系统,全国大部分地区都被纳入其中。

  简言之,正如李约瑟在其名著《中国的科学与文明》中所言:中国人在治水和用水方面,在世界各国中非常突出。

  ▍治水与“中国奇迹”

  中国在治水方面所进行的努力,超过世界上其他所有国家。这种努力获得了丰厚的回报,构成了上述中国三大奇迹的基础。

  黄河大堤的兴建,使得中华文明得以逃脱世界上许多古代文明后来都消亡了的噩运。不仅如此,在年降水量不足300毫米、横跨内蒙古沙漠的中国内陆干旱贫瘠地区,中国人用黄河水创造出一个生机盎然的绿色地带。中国兴建的水利工程使得更多的富源得以开发,对中华文明的持续、发展和繁荣厥功甚伟。

  在今天,中国的耕地仅占世界耕地的8.6%,但是却养活了世界人口的20%。在历史上,中国人口在世界人口中的比重更大,而耕地增加的速度则比世界其他地区慢得多。多亏中国耕地具有比世界其他地区的耕地更高的生产力,才养活了中国的人口。不仅如此,在过去2000年中的大部分时间内,中国人民享有比世界上大部分地区更高的生活水准。这当然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而这一成就很大程度上是归功于中国高效的灌溉系统,因为有了这个系统,中国耕地才有这样高的生产力。

  上述以3-T形水路网为基础的水运系统,把中国大部分人口和经济连贯了起来,成为中国的生命线。中国疆域辽阔,从热带直到寒温带,跨越了三十个纬度,各地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具有高度多元性。有了上述这样一个举世无双的水运系统,中国各地的资源也就被纳入了一个统一的网络。各地的产品如牲畜、木材、粮食、鱼、盐、纤维(丝苎棉麻)、金属、建筑材料等,都可以相对低廉的运费运送到其他地方。这样,这个水运系统在中国创造出了一个统一的政治实体和紧密联系的社会经济。也正因如此,与其他在领土和富源方面可以与中国相匹敌的国家相比,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统一程度都更高。

  

  简言之,如果没有中国人成功的治水,上述三大“中国奇迹”是不可能出现的。可以说,水与中国历史的这种紧密联系,是支持“中国特殊论”的主要因素之一。在此意义上来说,水确实是认识中国历史的一个关键。

  ▍结语:过去的延续和今天的挑战

  在过去的三十年中,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尽管如此,中国的过去依然映照着中国的现在。可以说,中国的现在正在和它的过去对话。

  正如在过去一样,近代中国人继续致力于兴建更大、更多的灌溉系统。1952年,中国有52%的耕地是人工灌溉的耕地,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人工灌溉的耕地只占其耕地的大约10%。到了今天,借助于现代技术和大规模投资,中国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在国内主要河流上大建水利工程。最近完工的三峡大坝,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水坝。但三峡大坝只是中国雄心勃勃的南水北调工程的一个部分。南水北调工程的设计目标,是把4.48亿立方米的长江水调到缺水的北方。这个庞大的工程,包括开挖一些世界上最大的运河,由南向北,把中国的东部、中部和西部连接起来。此项工程完成后,中国的主要地区都将在水文上更加密切地连为一体。

  但是这些只是今天中国的水的故事的一个方面。中国在兴建巨大的水利工程时,面临着水的数量和质量两方面的大问题。更加严重的是,这些问题在未来几十年中还将不断恶化。

  在今天,与中国迅速的经济成长相伴的是对水的需求的持续增加。中国人均淡水的数量只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随着需求量的增加,水的匮缺、污染、地下水位降低、大水大旱频繁发生等问题也不断加剧,并已日益接近危险的临界点,而在中国的一些地区,这种临界点已经来临。不仅如此,没有迹象表明中国受威胁最严重的淡水湖的水质有所改善,相反倒有指标说明中国地下水的污染问题还在恶化。中国为过去三十年的高速发展付出了水资源破坏的高昂代价。现在中国必须在水资源保护和继续进行的工业化、城镇化和提高农业生产力之间需求平衡,大力改善水资源,使得经济发展能够与水资源相符。

  中国古代贤君唐太宗(公元599—649年)有一句名言:“以古为镜,可以知兴衰。”英国哲人培根(Francis Bacon,公元1561—1626年)也说:“读史使人明智。”探究中国历史与水的关系,将为我们提供一个了解水对于长期的社会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的良机。我们应当怀着敬畏之心来对待水。由于生活在我们这个星球上的所有人的身体都主要由水构成,因此关心水也就是关心我们自己。孔子“水可載舟,亦可覆舟”的教诲,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在这一点上,世界各国都一样,中国也没有什么特殊性可言。

  

  

  作者:李伯重腾讯·大家专栏作者,中国经济史学家。

.backchina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鲍勃•迪伦名作:在风中飘荡



2016年11月01日

    
    《在风中飘荡》是鲍勃•迪伦的成名作,也是一首广为传唱的抗议歌曲,激励着数代人反战,追求和平、正义和自由。
       
                       《在风中飘荡》是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鲍勃•迪伦(Bob Dylan)的成名作,也是一首广为传唱的抗议歌曲,激励着数代人反战,追求和平、正义和自由。
    
    《在风中飘荡》的英文是Blowin' in the Wind,歌词共三段,提出关于战争、和平、自由和死亡等人生大问题。
    
    在每段歌词的副歌中,迪伦再三吟唱:
    
    我的朋友,答案在风中飘荡,答案在风中飘荡。
    
    答案在风中飘荡,是什么意思?迪伦想对听众说什么呢?
    
    一挥而就的传世之作
    
    《在风中飘荡》是迪伦第一首重要歌曲,他声称:写这首歌只用了10分钟。
    
    1962年4月初一个夜晚,迪伦在纽约格林威治村的格德民歌城(Gerde’s Folk City),听到民歌组合《新世界歌手》(New World Singers)演唱一首关于美国内战时期的自由之歌,因此受到启发。
    
    1962年4月16日,也就是迪伦听《新世界歌手》演唱几天后的一个下午,迪伦坐在格德民歌城附近一家咖啡馆,一挥而就,写下《在风中飘荡》一歌两段歌词。
    
    然后,迪伦找到《新世界歌手》,把他们拽到格德民歌城脏乱的地下室,抱着吉他,给他们弹唱《在风中飘荡》。
    
    当晚,迪伦就在格德民歌城首次演唱《在风中飘荡》。
    
    格德民歌城,当时是纽约最重要的一个音乐场所。1960年代,许多美国民歌复兴运动的人物在此聚会、演唱。
    
    迪伦回忆道:“我写这首歌,只用了10分钟,用一首老的圣歌曲调,填了词,调子大概是我从卡特家庭组合(Carter Family)的唱片中听来的。”
    
    迪伦后来确认,《在风中飘荡》的曲调,取自黑奴民歌《不想再上拍卖台》(No More Auction Block)。此歌源于北美,讲述黑人奴隶站在拍卖台上、被奴隶主拍卖的悲惨。
    
    日后,迪伦又写了《在风中飘荡》第三段歌词。1962年5月,迪伦在美国抗议歌曲杂志《大路边》(Broadside)上首次发表了《在风中飘荡》。1962年7月9日,迪伦为他第2部唱碟Freewheelin’录制了《在风中飘荡》。
    
    迪伦自己演唱的《在风中飘荡》,并未马上风行,但赢得了许多美国民歌复兴运动歌手的喜爱。
    
    最先翻唱《在风中飘荡》的人,是《新世界歌手》民歌组合中的吉尔•特纳(Gil Turner)。特纳是美国民歌歌手,也是音乐杂志《大路边》主编,他还和《新世界歌手》另外两位友人最先录制了《在风中飘荡》。
    
    以演唱抗议歌曲着称的民歌乐队谢德•米歇尔三重唱(The Chad Mitchell Trio),则率先发行了他们录制的《在风中飘荡》一歌。
    
    1963年,美国着名民歌手和抗议歌手彼得、保罗和玛丽 (Peter, Paul & Mary)演唱《在风中飘荡》后,为此歌赢得了许多歌迷。
    
    同年8月28日,在美国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Jr.)发表着名的演讲《我有一个梦想》前几个小时,彼得、保罗和玛丽在林肯纪念堂的台阶上演唱《在风中飘荡》,使此歌成为美国民权运动之歌,也使此歌一举攀上美国音乐流行榜第2名,并使迪伦广为人知。
    
    半个多世纪过后,在《滚石》音乐杂志500首英语热歌中,《在风中飘荡》排名第14位。
    
    迪伦与美国民歌复兴运动
    
    美国民歌复兴运动,于1940年代始于纽约。迪伦生于1941年,几乎是美国民歌复兴运动的同龄人。迪伦少年时,喜欢摇滚音乐;18岁时,迷上民歌。
    
    1961年1月,不到20岁的迪伦去纽约演唱,正值美国民歌复兴运动进入鼎盛时期。演唱之余,迪伦专门拜访美国民歌复兴运动的先驱伍迪•格思里(Woody Guthrie)。
    
    格思里创作了上千首歌曲,题材广泛,包括政治、文化。格思里注重方言,推崇乡音,启迪了美国数代民歌手。
    
    格思里对迪伦早期音乐创作影响至深。迪伦将格思里视为自己在民歌创作中的精神领袖。迪伦在回忆录中写道:格思里“是美国精神的声音。我对自己说:‘我要成为格思里最了不起的弟子。’”
    
    从1962年2月起,迪伦开始在纽约格林威治村各种民歌俱乐部演唱。
    
    在纽约期间,迪伦还与美国民歌复兴运动许多其他主要人物结为好友。这些人包括彼得•斯格尔(Pete Seeger)、彼得、保罗和玛丽,他们都以创作并演唱抗议歌曲着称,用民歌唤醒民众,抨击时政,推动社会变革。
    
    除此之外,爱尔兰着名民歌乐队《克兰西兄弟》(Clancy Brothers)也是美国民歌复兴运动中的重要歌手,他们以演唱爱尔兰民歌和反歌着称。
    
    爱尔兰反歌(Rebel Song),多以反抗大英帝国对爱尔兰的压迫为题材,歌咏追求爱尔兰独立与自由的英雄,曲目包括《晨雾朝露》(The Foggy Dew)、《罗迪·麦柯里》(Roddy McCorley)、《欢迎你回家》(Óró sé do bheatha abhaile)等。
    
    迪伦在纽约格林威治村时,常听《克兰西兄弟》演唱爱尔兰反歌,其中《罗迪•麦柯里》一歌对迪伦影响尤深。罗迪•麦柯里是1798年爱尔兰起义的英雄,在爱尔兰民间传说中,他被英军捕获后被吊死。
    
    1984年,迪伦在接受爱尔兰乐队《U2》主音歌手波诺(Bono)采访时表示:“爱尔兰音乐一直是我生活中的一大部分,我常和可兰西兄弟在一起,他们对我有巨大的影响。”
    
    《在风中飘荡》是抗议歌曲吗?
    
    《在风中飘荡》是迪伦第一首重要歌曲,备受世人喜爱,尤其是被反战人士和示威民众广为传唱,被誉为“最着名的抗议歌曲”。
    
    然而,迪伦的说法不同。在格德民歌城首次演唱《在风中飘荡》之前,迪伦对听众说:“这不是抗议歌曲,不是那么回事,因为我不写抗议歌曲。”
    
    日后,对为什么写《在风中飘荡》一歌,迪伦表示:“我仍然要说,一些最大的恶人,是那些看见不义却扭头视而不见的人。”
    
    在《在风中飘荡》歌词中,迪伦写道:“一个人要扭头多少次,装作什么也没看见?”
    
    由此看来,迪伦《在风中飘荡》写的是世人的冷漠,是一首关于社会不公平的歌曲,而非抗议歌曲。
    
    抗议歌曲(Protest Song),通常是指反映或倡导社会变革的歌曲,这些歌曲的内容涉及民权、反战、反歧视、女权、同性恋权益等。
    
    在现实中,抗议歌曲鼓舞追求自由、正义与和平的人们,激励他们对世上不公呐喊。美国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Jr.)认为,“这些自由之歌,可以用一种特殊的方式,让一场运动团结起来,为一场运动注入活力。”
    
    无论迪伦初衷如何,《在风中飘荡》的歌声飘进听众耳中后,生出抗议歌曲之音,被数代反战、示威和追求自由的人们传唱。
    
    歌词“一些人要活上多少年,才能获得自由”,鼓舞激励民权运动人士反对种族隔离,反对歧视黑人。
    
    “加农炮要发射多少次,才能被人们永远禁止”,令反战、爱好和平的人们反复吟唱。
    
    “一个人要有多少双耳,才能听见人们哭泣”,让善良、关心人间疾苦的人们扪心自问。
    
    在1960年代和70年代美国越战期间,许多美国年青人围着吉他歌手,唱着“答案在风中飘荡”,反对美国军队对越南人民的杀戮。
    
    在2003年美国和英国政府派军入侵伊拉克之后,许多美英年青人围着吉他歌手,唱着“答案在风中飘荡”,抗议美英政府给伊拉克人民带来的灾难。
    
    2011年10月,许多美英年青人分别发起《占领华尔街》和《占领金融城》运动,他们也围着吉他歌手,唱着“答案在风中飘荡”,抗议西方金融危机给社会带来的不公。
    
    美国文化评论家格雷尔•马柯斯(Greil Marcus)认为,《在风中飘荡》是时代的产物。他指出:“有些歌曲是时代所写,与其说是一个特定时代的人所写,不如说是那个时代所写,好像是那个时代在呼唤一首歌 ······ 必须有人来写这首歌。”
    
    答案在听众的眼前飘荡
    
    那么,“答案在风中飘荡”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如此受到人们喜爱?
    
    对迪伦“答案在风中飘荡”这句歌词,大约有五种解释:
    
    一. 无法理解的模糊,看不懂。
    
    二. 答案如此明白,就在你的眼前。
    
    三. 答案如风一样无形。
    
    四. 我们能在风中找到答案。
    
    五. 迪伦1962年6月在美国民歌季刊《歌唱吧(Sing Out!)》再次发表此歌时写道:
    
    “除了答案在风中飘荡之外,我对这首歌没什么多说的。答案不在书中,不在电影或电视节目中,也不在讨论之中。伙计,它在风中,它在风中飘荡。好多嬉皮士告诉我答案在这在那,我才不信呢。我仍然说:答案在风中,它像一张飘移不定的纸,终究会在一处落下······但唯一的问题是,当答案落下时,无人拾起,所以,没有多少人看见或知道,然后,答案又飞走了。”
    
    答案在风中飘荡,这种飘逸的歌词,正是迪伦歌词与西方传统民歌的不同之处。
    
    瑞典文学院10月13日宣布迪伦获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时称,表彰迪伦“在美国歌曲的伟大传统中,开创了新的诗性表达”。
    
    在风中飘荡,也许就是这样的诗性吧,迪伦以风一样无形的意境,把答案留给听众,让听众去风中寻找答案。
    
    附:迪伦歌曲译文:在风中飘荡
    
    作词:鲍勃•迪伦(Bob Dylan) 译者:李岩
    
    一个人要走过多少路,才能被称为一个人?一只白鸽要飞过多少海,才能在沙滩安眠?是啊,加农炮弹要发射多少次,才能被永远禁止?
    
    答案啊,朋友,在风中飘荡,答案在风中飘荡。
    
    是啊,一座山要屹立多少年,才能被冲进大海?是啊,一些人要活上多少年,才能获得自由?是啊,一个人要扭头多少次,还装作什么也没看见?
    
    答案啊,朋友,在风中飘荡,答案在风中飘荡。
    
    是啊,一个人要抬头多少次,才能看见天空?是啊,一个人要有多少双耳,才能听见人们哭泣?是啊,还要死去多少人,直到他明白死亡太多?



     答案啊,朋友,在风中飘荡,答案在风中飘荡。 
    






    



中国人从何而来? 我们的祖先究竟是谁?


我们是由北京猿人进化而来的么?


   答案可能是NO。

  我们是多民族融合而成的么?

  答案可能还是NO。

  我们是谁,我们从何而来?

  2003年4月14日,美国科学家在华盛顿庄严宣布:美、英、日、法、德和中国,6个国家联合,经过13年的努力,共同绘制完成了《人类基因序列图》。由IBM赞助】,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举行的研究“人类迁徙遗传地理图谱计划”2005年4月开始在世界各地进行,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承担了远东地区及其东南亚地区的DNA的取样和研究。

  随着研究的深入,答案渐渐浮出水面,一张完整的人类迁移路线图开始显现。我们整理了一些大家比较关注的内容。

  

  全世界人口基因来自36个女人

  源于“线粒体夏娃”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中国60多亿人口可能源自一个母亲。英国牛津大学人类遗传学家经十几年的DNA研究发现,全世界的人口分别繁衍自36个不同的、被称做“宗族母亲”的原始女人,其中非洲有13个“宗族母亲”,印度、澳大利亚、中亚有7个。而所有这些“宗族母亲”又都是15万年前到20万年前非洲大陆上一个科学家命名为“线粒体夏娃”(Mitochondrial Eve)的女人的后代。尽管“夏娃”不是当时惟一活着的女性,然而她却是惟一一个将血脉延续繁衍到今天的原始女人。

  据英国《每日快报》报道,该理论是由英国牛津大学人类遗传学教授布赖恩·西基斯(Bryan Sykes)提出的,他是世界上第一个发明从年代久远的古代骨骼中提取出DNA方法的遗传学者,并建立了“牛津祖先”(Oxford Ancestors)项目。

  西基斯教授研究发现,现代欧洲人其实大多数都是远亲:97%的现代欧洲人,其实都起源于10000年前到45000年前冰河时代的7个不同女人,这7个“宗族母亲”被他称做是“夏娃的7个女儿”,7名原始女人通过“线粒体DNA”和现代欧洲人联系到了一起。线粒体DNA是只通过母系一脉传递的遗传基因,男性也能从母亲那里继承线粒体DNA,但却无法将它遗传给自己的后代。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女性生下的全都是儿子,那么她的线粒体DNA遗传链将因此终止。所以,如果一个女人没生出女儿,那她就真的断子绝孙了。

  西基斯称,“很显然,在漫长的冰河时代,欧洲并非只生存着这7个女人,同一时代生活着大量的原始女性。然而她们要么没有长到成年,要么没有生下孩子,要么生下的全是男孩,但这7个原始女人不仅活了足够长时间,并且每人至少生了两名女儿,从而开始了线粒体DNA遗传链,并且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据西基斯教授称,线粒体DNA一般很难发生改变,平均要过2万年线粒体DNA才会发生微小的变异。他对记者道:“研究发现,大多数现代欧洲人的线粒体DNA可分为7种类型,就仿佛血型一样。我们相信,每个线粒体DNA相同的人都是数万年前同一个女人的后代。”

  西基斯承认,研究人员也偶尔发现有的人DNA不属于任何一个宗族母亲。他开玩笑地说,“或许来自外星人吧”。

  

  民族性只是社会概念

  其实人类无种族之分

  我们在广播电视里会听到民族问题,但是也许这个只是一个社会概念,并不是一个科学概念。

  美国最早宣布破译人类基因密码的塞莱拉公司负责人万特博士说,基因图谱并未显示‘种族’之间有何差异。我们都是10万年前从非洲的少数原始部落迁移和进化而来。人类只有一个种族。

  大多数科学家开始相信,区别人类种族的那些标准实际上与生物学概念几乎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他们说,区别不同种族最常用的特征,如皮肤和眼睛的颜色、鼻子的宽度等,是由相对而言极少数的基因控制。10万年时间只是历史长河中的片刻,在这短暂的人类进化史上,这些基因的变化是为了适应环境所带来的巨大压力,例如,赤道地区的人皮肤黝黑,是为了减少紫外线辐射的伤害;而北方地区的人皮肤白皙,是为了在较弱阳光下人体能产生较多的维他命D。

  纽约曼哈顿北区总医院院长佛理曼说:“如果你一定要问人的外表不同反映出多少基因组的差异,我的回答是:不到0.01%,这只占基因总图谱极小极小的一部分。”亚特兰大艾摩利大学医学院分子遗传学教授华莱士说:“不幸的是,人类特别关注外表细节的差异,夸大所谓‘种族’差别的意义,似乎我们整个社会的结构都建筑在视觉的基础上。”


backchina




杜月笙:地痞流氓不可怕,最怕流氓有文化!





  

  青帮大佬、地痞流氓、上海滩“皇帝”

  可以说杜月笙是20世纪那个混乱时代

  上海滩上最富传奇的人物之一

  从一个浦东乡下小瘪三

  到成为上海最大黑社会青帮老大

  他表面始终文质彬彬

  实际却心狠手辣、杀人如麻

  杜月笙一生充满惊心动魄的传奇故事

  由他统领的庞大的上海黑帮王国

  和在中国那个混乱时代刻下的

  独特印记至今被人津津乐道

  乡下水果小摊起家的青帮老大杜月笙到底有多厉害?

  

  清末至民国时代的大上海,是中国最富传奇的城市。在这个由洋人创造的城市里,可谓什么人物都有,龙蛇混杂,传奇跌宕。杜月笙能够脱颖而出,成长为一代枭雄,与这里的“水情”有着极大的关系,可以说,有了上海滩这样一滩不同的水,才养了杜月笙这一条混世蛟龙。

  杜月笙1888年8月22日出生于浦东川沙高桥南杜家宅,这里现在已是繁华的浦东新区一部分,那时可是绝对的乡下。在杜月笙还不记事时,父母就去世了,由继母和舅父养育,生活之艰苦,可想而知,所以,小小年纪,就可是“讨生活”。14岁的时候,杜月笙离开家乡,来到黄浦江以西的十里洋场,在一家水果店当学徒。在这里,杜月笙通过为水果削皮,练就一手好刀法,获得了“莱阳梨”的绰号。

  这个时候的杜月笙,过的是朝不保夕的生活,但奋斗劲头是很足的,不甘于贫穷,时刻想着一夜咸鱼翻身。

  没人脉,又没文化,怎么翻身?年轻的杜月笙和许多年轻人一样,希望靠“赌”一夜发财。结果可想而知,十赌九输,最后因偷偷挪用水果店的钱赌博翻本,结果还是输得精光,只好悄悄溜之大吉。

  

  不过,杜月笙遇到的这个老板是好样的,是个好心人。

  离开店的杜月笙没了生计,饥寒交迫,很快病倒。店老板知道情况后,把他接回店里养病,一点也没责怪他,等病好后,依旧信任他。要知道,杜月笙自小父母双亡,见惯了各色势利眼,包括来自亲族乡邻间对等的恶恶相报。水果店老板的这种善行,是杜月笙第一次亲身体会到,这深深触动了杜月笙。

  自此,杜月笙一边踏实工作,一边学做人做事。

  

  不久后,杜月笙有机会拜青帮陈世昌为老头子,终于踏上“有组织”的生活。

  陈世昌是小东门一带的流氓头子,绰号“套签于福生”,在青帮中属“通”字辈,杜月经按序排在“悟”字辈。由于陈世昌等人的关系,杜月笙获得机会进入黄金荣公馆。

  因为杜月笙机灵诡诈,又善解人意,很快获得了青帮头面人物黄金荣的赏识,成为其亲信,由佣差上升为鸦片提运,并负责经营法租界三大赌场之一——公兴俱乐部。  

  因善于纠合同伙,勾结军阀,他成为鸦片提运中最有势力的一个。

  1925年7月,杜月笙在租界与军阀当局庇护下,成立“三鑫公司”,垄断法租界鸦片提运,势力日大,成为与黄金荣、张啸林并称的“上海三大亨”之一。

  

  上海三大亨: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

  杜月笙属于那种一通百通的人物,要说那时的他有多厉害,看看其名下的商场、码头、烟馆、工厂就知道了,几乎整个上海滩的生意没有不跟他杜月笙沾边的,工商界、文学界、政界都会对他礼让三分。

  在上海三大亨中,有“黄金荣贪财,张啸林善打,杜月笙会做人”的说法。比起黄、张来,杜月笙确实高明一些,他善于协调黑社会各派势力之间的关系,善于处理与各派军阀之间的关系,善敛财,会散财,他通过贩卖鸦片、开设赌台等活动,大量聚敛钱财,然后,又以这些不义之财,笼络社会上各种人物,从政治要人、文人墨客到帮会骨干,无所不有。

  由于他在上海善待下台总统黎元洪,黎元洪的秘书长特撰一副对联:“春申门下三干客,小杜城南五尺天”。他因此被其党羽吹捧为“当代春申君”。

  杜月笙也很善于做收买人心的事情。他持续多年购买预防传染病的药水,送到浦东老家,按户免费发放。每逢上海及附近地区发生灾害,他必定出面组织赈济。他有时装出维护工人利益的形象,出面调解劳资纠纷。

  总之,功成名就的他,一改传统流氓身着短打、手戴戒指、卷袖开怀的打扮,而是四季身着长衫,打扮斯丈,给人一种温文尔雅的形象。他附庸风雅,广结名流,大学者章太炎、名士杨度、名律师秦联奎都是他的座上客。

  由此,杜月笙的社会地位不断提升。  

  简而言之,杜月笙的成功三部曲可归纳为:

  

  1)进军金融业,跻身上流社会,成为经济巨头

  

  2)涉足实业界,为上海的大企业家

  

  3)深入报界,掌握舆论动向

  挥金如土的“上海滩皇帝”杜月笙家底到底有多厚?

  

  你还记得当年谁在上海做过督抚?但你肯定知道杜月笙!一句话,作为老上海滩的“皇帝”,除了善于协调黑白两道各派势力之间的关系之外,他还是位“财主”,而且是毫不吝啬的“财主”,记住这一点很重要,毫不吝啬让他更能财上升财。

  

  这不是吹的,杜月笙是十分讲究排场的。这或许和他的身份有关,他从不惧财之外露,他要通过排场显示自身的地位。比如,在汽车还是奢华品的老上海,杜月笙就豪车成排,9辆汽车,光司机和助手18个,贴身保镖则不下10个。杜月笙本人的座驾是1930年雪佛兰,车牌7777。现在可能就是8了,但那个时候,7却是极好的,8却是最差的,因为自古就说七上八下,7才是好兆头。旧上海人一看到7777就知道杜月笙来了。

  另据权威报道,杜公馆每年开支最少也要200万大洋,那可是是当时上海市民的2万倍!

  

  你看杜月笙从不缺钱是吧?但是,杜月笙临终前说他的钱只有十万美金时,所有在场的人先是惊愕,随之相信。因为杜月笙散财的“本事”也属一流!

  可以说,杜月笙真正地做到了“才聚人散,财散人聚”、“财上平如水”的境界。

  而用杜月笙的话说就是:“别人存钱,我存交情!”

  也就因为这种做人原则,让杜月笙积攒下了足以让他立足大上海的人情,无论黑道白道,没谁不卖他面子。

  

  人说,钱要花到刀刃上。但刀刃在哪里呢?没谁知道,但有头有脸的人物是刀刃的可能性更大,所以杜月笙非常喜欢广结社会名流。据悉,凡是找他办事的社会名流,他都分文不取。

  当然,好多后来有头有脸的人物,前期可能也穷困潦倒,所以杜月笙也不忘做好事,凡是能够救济的,他也绝对极力救济。

  

  杜月笙临终前,你知道有多少人欠他钱?可谓非常多,但他却做了一件非常令人震惊的事!

  1951年,杜月笙病危,清楚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他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叫来大女儿杜美如,从香港汇丰银行拿回一包东西,里面全是向杜爷子借钱的借据,跟最少的也有5000美元。

  杜月笙怎么做的?不是要后人去要张,而是全部焚毁,而且是当着很多人的面。

  杜月笙表面说:“我杜月笙从来只干雪中送炭的事情,不做锦上添花的事情。”

  

  其后,他却对儿女语重心长地说,借出的,表面是钱,实际是人情,感恩你的,永远记得欠我们杜家的;但也可能有不好的,你去找他要账,反而可能换来牢狱之灾。

  这就是杜月笙,借出去的钱从来不会主动去要。因为他知道,那不是钱,而是人情世故!他临死前当着大伙的面把借条烧掉,一则给欠款人吃了一颗定心丸,二则保护了家人。

  

  所以,如果我现在说,

  杜月笙最会做人的流氓头子

  你相信了吧?

  接下来我们会再来看看,杜月笙到底有多么地会做人!

  

  前面已说,当年上海滩三大亨中,素有“黄金荣贪财,张啸林善打,杜月笙会做人”的说法。杜月笙虽然比黄金荣张啸林要成名晚很多,但比前两者名头更大,这个评价就是最好的注脚。

  

  此时的青帮三大亨虽有头有脸了,但依旧只能站着拍照的份

  作为黑帮大佬,面对别人的偏见,杜月笙的态度永远是平和面对。上海有一位金融大佬,素来看不起杜月笙,凡是看见同乡或晚辈与杜结交,就会训斥之:“怎么可以跟这种人来往!”

  有一天,这位大佬因女色沾上了麻烦事儿,左右求告无门,最后只好厚着脸皮去找杜月笙。杜怎么办?一点不在乎这位大佬向来对自己的鄙视,二话不说就利用自己的人脉资源将事情平息下来。而且,帮他办事的人,都是他自己掏钱,不让兄弟白干,也不让大佬掏钱。这种气度,真不是寻常人能够做到的。

  更值得一提的是,杜月笙虽为老上海黑社会的大头目,身上有很多污点,但是,他也并非漆黑一团。鲜为人知的是,“人之爱国,谁不如我”的杜月笙,在打小日本的过程中,也曾担任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多年,做过很多有益的慈善事业。他可以掏大把钱支持抗日的武装,但绝对不理小日本的软泡硬磨。

  

  抗战中的中国红十字会医院

  总之,杜月笙有着我们想象中的古社会那种豪侠义气,一生不仅看淡钱财,还以博大的胸襟,让其他人都另眼相看。也正是这种为人的大格局,让他这位地皮流氓不但做了人,还做人上人!

  当然,作为旧社会的大佬杜月笙爱酒也爱美人也绝对是个风月老手,那么杜月笙到底有多风流?

  

  简单来说,情场上,能入杜月笙法眼的都是数一数二的美人。在旧中国,史上第一场声势浩荡的选美大赛发生在1946年的上海滩,它的主办者就是当时的青帮大佬杜月笙。可见,这位黑帮老大爱美人之深。

  

  杜月笙搞选美,佳丽们穿泳装震惊上海滩

  

  左一杜月笙,左三名旦妻子姚玉兰

  

  孟小冬在香港与杜月笙一家合影(1950年),

  前排左起:孟小冬、杜月笙、姚玉兰

  不说风月场所的人儿,也不说另院居住的妾室,杜月笙一生名媒正娶的太太就有五位,有三位是舞女或演员,各个有才有貌,姿色上等,而其中最有名的当属梅兰芳的相好、民国才女、戏剧家孟小冬了!

  

  孟小冬

  孟小冬梨园世家出身,她的扮相威武、神气,唱腔端严厚重,当时她的名气可以说与梅兰芳不相上下,在人们眼中他俩可谓男才女貌。在众人撮合下,1927年被梅兰芳纳入梅家做小,他们的结合成就了当时的一段梨园佳话。

  

  孟小冬和梅兰芳

  然而,婚后好景不长,一则因梅兰芳正室的不容,二则因孟小冬的追求者、爱慕者太疯狂,为逼孟梅两人分手整出了枪杀案、还闹出了人命,再加上其它矛盾,孟梅两人最终分道扬镳。

  

  孟小冬老照片

  从前集万千宠爱的孟小冬一下子成了孤身一人,很是伤心。一向爱美人的杜月笙听闻孟小冬的遭遇后,心生怜惜,决定为她出头,特意请了上海最有名的女律师,又亲自给梅兰芳打电话,最终要梅兰芳出两人4万大洋的赡养费。孟小冬也重新登台,重归梨园。

  

  2014某秋拍现场,

  溥濡先生亲赠孟小冬的白描《观音》

  经过场内多方激烈争夺,以230万元成交。

 











  自此,在生活上,孟小冬多蒙杜月笙照顾。1947年,杜月笙派专机接孟小冬到上海,住进杜家,开始同居生活,但一直没有名分。

  1949年5月,杜月笙带着家小搬到香港,孟小冬也一同前往,服侍病重的杜月笙。1950年,杜月笙准备带全家去美国,一向寡言少语的孟小冬突然醋意大发说:“我跟着去,算丫头呢还是算女朋友呀。”

  杜月笙不愧是大佬,立马就宣布要与孟小冬结婚,让请朋好友来喝一杯,向天下人明确孟小冬的身份,“杜夫人”。

  有此郎君,孟小冬也是肝脑涂地,大为感动。

  

  孟小冬在香港与杜月笙结婚当日,

  晚间宴请宾朋时于席间所拍照片。

  杜月笙病世后,孟小冬移居中国台湾,偶尔带带学生,直至1977年去世,再未嫁人,也未再青睐任何男人。

  有人说,要嫁就嫁杜月笙,杜月笙虽阅女无数,但对于女人他真是疼爱有加,或许对于孟小冬来说,嫁给杜月笙才是最好的结局。

  

  杜月笙对孟小冬的情谊始于1925年,但未深交。直到1936年孟小冬应杜月笙的邀请为黄金大戏院揭幕剪彩,两人才进一步结识。生活中,孟小冬是杜月笙四夫人姚玉兰的好友。抗战胜利以后。杜月笙与孟小冬同在上海,关系愈加亲密。

  

  

  

  杜月笙与孟小冬合影

  黑老大也是文艺青年地痞流氓不可怕,最怕流氓有文化!

  

  说完杜月笙黑老大的一面。我们再来说说他很少有人知道的另一面,比如,他对文化和文化人的尊重。

  真可谓“地痞流氓不可怕,最怕流氓有文化!”电视里的杜月笙和现实差别很大,杜月笙并不是电视中那种凶狠的人,真实的杜月笙是位言谈举止都很儒雅、斯文的消瘦老人。除去其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他的与海上文人画家的交往也极为丰富。

  

  人们眼中的杜月笙总是仪表堂堂的,不论天气多热,他长衫最上面一颗纽扣也从不解开,除此之外,他还要求自己的党徒不能再穿流氓传统的短打装扮,而要一年四季衣冠整洁,并禁止衣冠不整、赤膊袒胸的徒众出入杜门。讲话也不能说粗口,一定要给人以斯文、儒雅的印象。此外,杜月笙自己还利用各种手段,找各种机会接近文化人。在与文人交往之际,他也总是卑辞厚礼,恭恭敬敬。

  

  杜氏(杜月笙)祠堂落成与北京艺人合照

  说起他对文人的重视就不得不提他与著名国学大师章太炎发生的那些事儿了!

  章太炎,晚年居苏州讲学期间,本来对杜月笙也持有偏见。可是,不料侄儿在上海租界与人发生纠纷,“摆不平”,就请章太炎帮忙。于是,章太炎只好放下架子,请来上海皇帝杜月笙帮忙。杜不仅竭尽全力为章太炎的侄儿“摆平”了纠纷,还专程去苏州拜访章太炎,临别之际,杜月笙悄悄塞了一张两千银元的支票压在茶杯底下,算是对文人的馈赠。

  章太炎认为杜月笙讲义气,重礼节,能礼贤下士,自此以后,二人开始“订交”。杜月笙在生活上接济章太炎,一些细节也让章太炎对这头号流氓另眼相看。杜月笙本名“杜月生”,不够文雅,章太炎引经据典,为其改名为“杜镛”,号“月笙”,并亲笔为其修订家谱,让出身卑微、父母双亡的杜月笙一变而为帝王之系、名人之后。

  

  晚年章太炎

  凭着对文化人的苦心尊重,杜月笙笼络了一大批文化名流,如杨度、章士钊、杨云史等。

  杜月笙知道,想洗脱黑社会形象,仅改变这些还远远不够,内里也必须有货。因为小时候家里穷,一个月5毛的学费拿不起,有钱以后他就重金聘请读报秘书,每天听报。听完一段,有不懂之处,就详加追问,一直到弄通为止。

  

  杜月笙亲笔信札

  其次,他还有另一个学习的捷径,是听评书。说书先生给他讲三国和水浒等,从春秋起,经秦、汉、唐、宋、元、明,直到大清,两千年历史听了个滚瓜烂熟。这一习惯,也是几十载不变。

  此外他还学习古代成功人士的做人哲学并勤练书法,就连签名都很漂亮。杜月笙的书法,更是用墨厚重,体丰骨劲,结体收放,浑厚敦实,别具风韵,肥而不腻,值得一观!

  接下来我们再具体说说同是上海滩大佬,杜月笙为何强过张啸林、黄金荣、王亚樵?

  

  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

  闻名上海滩的三大亨杜月笙、黄金荣、张啸林,杜月笙以善于为人处事而著称,其才智和手段都比黄金荣、张啸林更胜一筹,因此杜月笙后来者居上,成了上海滩的老大。但是很多朋友又提出,杜月笙是上海滩的老大,那王亚樵又算老几?王亚樵与上海滩三大亨相比,究竟谁的实力更强?谁的影响力更大?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个事。看完你就知道,王亚樵和杜月笙相比,差距在哪里了。

  一句话,还是两个字:做人!

  上海滩三大亨与王亚樵,当年都是上海滩上的名人,三大亨属于青帮,王亚樵创建斧头帮并担任帮主,其控制的“上海劳工总会”会员有10万之众,实力不容小觑。周星驰电影《功夫》里就有斧头帮的片段,当然那是戏剧化了的斧头帮,当不得真。青帮三大亨和斧头帮帮主王亚樵双方都是在上海滩地面上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人物,日子久了,难免有些磕磕碰碰的,最后免不了要明争暗斗一番。

  

  王亚樵

  一、黄金荣VS王亚樵

  黄金荣是三大亨中首先知道王亚樵不好惹的一个。1925年后,王亚樵在上海加入了国民党,一次部分党员召开会议,王亚樵与上海警备司令杨虎意见不一发生冲突,王亚樵就要揍杨虎。可杨虎身材高大,王亚樵身材瘦小,王亚樵于是踩在凳子上当众甩了杨虎两个大嘴巴子,这位手握枪杆子的司令深知王亚樵不好惹,竟然不敢还手,当场大丢面子,十分尴尬。

  黄金荣知道此事后对手下说:“你们以后碰上斧头帮的,尽量离远点!他们都是不要命的,我们惹不起。”

  如果说黄金荣和王亚樵是间接较量的话,张啸林、杜月笙和王亚樵就是当面锣对面鼓的交手了。

  二、张啸林+杜月笙VS王亚樵

  张啸林、杜月笙和王亚樵的较量,起因是一条船,而这条船是属于上海招商轮船局的。

  上海招商轮船局的董事长名叫李国杰,手握招商轮船局的管理大权。后来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上海招商轮船局进行改制,又新设立局长的职位,由赵铁桥担任。赵铁桥担任局长后,大权独揽,将董事长李国杰晾在一边,李国杰内心十分不满,于是决定除掉赵铁桥。

  李国杰找到“上海滩暗杀大王”之称的王亚樵,请他干掉赵铁桥,以帮自己夺回被赵铁桥抢走的权力。王亚樵当时其实正在谋划除掉赵铁桥,因为在王亚樵的眼里,赵铁桥是个叛徒。

  赵铁桥、王亚樵都是中国国民党改组同志会的成员,这是1928年一部分国民党人因反对蒋介石的独断专权,在上海成立了的秘密组织,其在上海的领导人叫王乐平。但没过多久,赵铁桥私下就叛变投蒋。赵铁桥得知蒋介石急于除掉王乐平,就四下探寻王乐平的行踪。1930年2月18日上午,当赵铁桥终于探听到王乐平当天下午会在霞飞路寓所出现的消息后,立刻向蒋介石告密,并亲自带领数十名特务包围王乐平寓所,将王乐平开枪打死。作为对赵铁桥的奖赏,事后蒋介石任命赵铁桥为上海招商局局长。王亚樵查清王乐平的死因后,就决心除掉赵铁桥为王乐平报仇。

  虽然王亚樵本来就要杀赵铁桥,但对李国杰的为人也有所耳闻,此人是个爱财如命、品行极差,于是王亚樵决定趁机敲李国杰一笔。王亚樵答应李国杰的请求,但同时说明,自己手下有一帮兄弟要吃饭,杀人可以,李国杰需要付酬金2万大洋。当时2万大洋,大约相当于现在600-1000万人民币。

  李国杰提出先付1万大洋,事成后,等他当上了上海招商轮船局局长,将招商轮船局所属的“江安”号轮船交给王亚樵,冲抵剩余的1万大洋酬金,王亚樵表示同意。

  王亚樵说到做到,没过多久,王亚樵的手下就抓住机会在招商轮船局办公楼前将赵铁桥打成了蜂窝洞。赵铁桥死后,李国杰并没有立即夺回招商轮船局的管理权,直到两年后的1932年,王亚樵托人到交通部说情,李国杰才被委任为招商轮船局的局长。当王亚樵依照原来的约定,来找李国杰接管“江安号”轮船时,却发现自己上当了。

  原来李国杰在与王亚樵商谈暗杀赵铁桥之前,已经将“江安号”许诺给了上海三大亨之一的张啸林。王亚樵的人到了码头,“江安号”从船长到水手都换成了杜月笙和张啸林的人,担任经理的是杜月笙的徒弟、张啸林的侄儿张延龄。王亚樵的手下不仅没有接管到“江安号”,反而被张延龄带人暴打了一顿。

  杜月笙知道此事后,不愿与王亚樵结仇,就去找李国杰商量,李国杰提出把另一艘与“江安号”吨位、价值都差不多的轮船“江华号”交给王亚樵。王亚樵的手下都不同意,认为轮船事小,面子事大,一定要接管“江安号”,而张啸林坚决不同意交船,这样双方就结下仇怨。

  一天夜里,王亚樵派人把张啸林住宅的后院墙炸了一个窟窿,以示警告。但张延龄依然不愿意交船,王亚樵于是带领五百多手下,携带刀、斧头、枪前往码头强行接管“江安号”。

  消息很快传到杜月笙的耳朵里。杜月笙闻悉“斧头党”又卷土重来,知道大事不好,立刻派人飞报张啸林,请其前来商议对策。

  张啸林闻报,也是连连叫苦,立刻来到隔壁的杜公馆。二人未及寒暄,急忙商讨对策。

  张啸林提议,先与王亚樵言和,暂作缓兵之计,然后派人将王杀掉。杜月笙不同意,说王亚樵最擅长的就是搞暗杀,无论我们能不能杀掉王亚樵,王亚樵的手下众多,一定会找我们寻仇,到时我们岂不是时时刻刻都成了别人暗杀的目标,以后还如何在上海滩抛头露面。

  停了一会,杜月笙又说,少个冤家少份仇,多个朋友多条路,为了一条船,不值得和王亚樵这样的人闹翻,不如就做个顺水人情 ,把船交给他就是了。张啸林也想不出什么更好的办法,虽然内心极不情愿,也只好点头同意。

  杜月笙亲自来到码头,与王亚樵交涉。双方都是上海滩的大人物,见面后首先客气寒暄了几句。杜月笙说道,此事乃是误会,李国杰将船先许给王九爷(王亚樵字九光,人称九爷),后又许给张啸林大哥,都是下面的人没弄清楚。此事是李国杰从中使诈,我与啸林大哥绝无与九爷为难之意,今天愿意把船交给九爷。

  你我同在上海谋生,来日方长,大家都不容易,还望互相提携才好。

  王亚樵十分清楚李国杰是将船先许给张啸林,后许给自己,而杜月笙的之所以将时间反过来说,一来是保全张啸林的颜面,二来也是给自己台阶下。张啸林、杜月笙都是在上海赫赫有名的人物,今天能这样做,已经是给了自己天大的面子了。


backchina

 


上兩條同類新聞:
  • 纪录片/半数俄民众担心 爆发世界大战/为什么工业文明在中国起不来/情报科瓦解之谜
  • 黑格尔辩证法/人世间最大的谎言/恢复历史真相,回归人性本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