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 站 内 搜 索 □
請輸入查詢的關鍵字:


標題查詢 内容查詢

一言九鼎     
三地風采     
四面楚歌     
五洲學興     
六庫全書     
七七鵲橋     
八方傳媒     
九命怪貓     
十萬貨急     

 
哲理笑话/周恩来诡异眼神/毛接见红卫兵/儒学是如何走向独尊的/什么是真正的死而不朽
發佈時間: 11/12/2016 6:44:00 PM 被閲覽數: 75 次 來源: 邦泰
文字 〖 自動滾屏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收件箱 :  bangtai.us@gmail.com








10个哲理笑话,让你顿悟人生
  

  01.

  父子二人看到一辆十分豪华的进口轿车。

  儿子不屑地对他的父亲说:“坐这种车的人,肚子里一定没有学问!”

  父亲则轻描淡写地回答:“说这种话的人,口袋里一定没有钱!”

  你对事情的看法,是不是也反映出你内心真正的态度?

  02.

  晚饭后,母亲和女儿一块儿洗碗盘,父亲和儿子在客厅看电视。

  突然,厨房里传来打破盘子的响声。

  儿子望着他父亲,说道:“一定是妈妈打破的。”

  “你怎么知道?”

  “她没有骂人。”

  我们习惯以不同的标准来看人看己,以致往往是责人以严,待己以宽。

  

  03.

  有两个台湾观光团到伊豆半岛旅游,路况很坏,到处都是坑洞。

  一位导游连声说路面简直像麻子一样。

  而另一个导游却诗意盎然地对游客说:“我们现在走的正是赫赫有名的伊豆迷人酒窝大道。”

  虽是同样的情况,然而不同的意念,就会产生不同的态度。思想是何等奇妙的事,如何去想,决定权在你。

  04.

  同样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将来的志愿同是当小丑。

  中国老师斥之为:“胸无大志,孺子不可教也!”

  外国老师则会说:“愿你把欢笑带给全世界!”

  身为长辈的我们,不但要求多于鼓励,更以狭窄界定了成功的定义。

  

  05.

  妻子正在厨房炒菜。

  丈夫在她旁边一直唠叨不停:“慢些、小心!火太大了。赶快把鱼翻过来、油放太多了!”

  妻子脱口而出:“我懂得怎样炒菜。”

  丈夫平静地答道:“我只是要让你知道,我在开车时,你在旁边喋喋不休,我的感觉如何……”

  学会体谅他人并不困难,只要你愿意认真地站在对方的角度和立场看问题。

  06.

  一辆载满乘客的公共汽车,沿着下坡路快速前进着,有一个人在后面紧紧追赶着这辆车子。

  一个乘客从车窗中伸出头来对追车子的人说:“老兄!算啦,你追不上的。”

  “我必须追上它”,这人气喘吁吁地说:“我是这辆车的司机。”

  有些人必须非常认真努力,因为不这样的话,后果就十分悲惨了。然而也正因为必须全力以赴,潜在的本能和不为人知的特质终将充分展现出来。

  

  07.

  甲:“新搬来的邻居好可恶,昨天晚上三更半夜跑来猛按我家的门铃。”

  乙:“的确可恶!你有没有马上报警?”

  甲:“没有。我当他们是疯子,继续吹我的小喇叭。”

  事出必有因,如果能先看到自己的不是,答案就会不一样。

  08.

  张三在山间小路开车,正当他优哉地欣赏美丽风景时,突然迎面开来的货车司机摇下窗户大喊一声:“猪!”

  张三越想越气,也摇下车窗大骂:“你才是猪!”

  刚骂完,他便迎头撞上一群过马路的猪。

  不要错误地诠释别人的好意,那只会让自己吃亏,并且使别人受辱。

  

  09.

  小男孩问爸爸:“是不是做父亲的总比做儿子的知道得多?”

  爸爸回答:“当然啦!”

  “电灯是谁发明的?”

  “爱迪生。”

  “那爱迪生的爸爸怎么没有发明电灯?”

  权威往往只是一个经不起考验的空壳子,尤其在现今这个多元开放的时代。

  10.

  小明洗澡时不小心吞下一小块肥皂,他的妈妈慌慌张张地打电话给家庭医生求助。

  医生说:“我现在还有几个病人在,可能要半小时后才能赶过去。”

  小明妈妈说:“在你来之前,我该做什么?”

  医生说:“给小明喝一杯白开水,然后用力跳一跳,你就可以让小明用嘴巴吹泡泡消磨时间了。”

  事情既然已经发生了,何不坦然自在地面对。担心不如宽心,穷紧张不如穷开心。

backchina




什么是真正的死而不朽?



凌俊峰 腾讯儒学

  真正被历史牢记的人,他们不一定有高官厚禄,但是因为他们有远大的理想与贡献,最终得到人们发自内心的敬重与崇拜。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因为韶华易逝,人们都懂得追求永恒的价值。在生命不可避免的走到最后的时候,我们会思考我们留给这个世界哪些值得纪念的东西。有些人认为自己努力一生,积累了大量财富,可以让子孙后代从容生活,不必辛苦打拼;有些人积累社会名望,荫庇自己的子孙,让他们也能步入社会名流。有的人在世界上潇洒走一回,自然也没有考虑到会留给这个世界什么值得纪念的东西……这种生命价值的选择是多元的,正因此,也值得我们去思考与选择。

  

  这个问题当然古人们也思考过。早在春秋时期,就有人提出过生命价值的问题。这个讨论被记录在《左传》当中,足以给我们深刻的启示。

  鲁襄公二十四年,也就是公元549年,这一年伟大的思想家孔子仍然在襁褓之中,才两三岁而已,然而这个时代却正酝酿着伟大的思想。鲁国的大夫叔孙豹受命出使晋国。晋国派遣了本国的卿范宣子接待他,一番寒暄之后,两个人交谈了起来。范宣子家族是世代的高官,很为自己的家庭自豪。于是他问叔孙豹:“你觉得古人曾经说过的‘死而不朽’,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叔孙豹不知道范宣子提这个问题究竟是什么用意,暂时没有答复。范宣子见他没有回答,颇为得意的说:“昔匄之祖,自虞以上,为陶唐氏,在夏为御龙氏,在商为豕韦氏,在周为唐杜氏,晋主夏盟为范氏,其是之谓乎?”这个意思就是说,我的家族从虞舜开始,千余年下来,历代都是有官爵的人,传而不绝,直到我这里还是高官,而且这个位置可能还会传给自己的子子孙孙,我死了还有我的儿子可以继位,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人生如此,夫复何求?

  

  听了这样的解释,叔孙豹有些不以为然。他想了想回答道:“在我看来,您所说的是世代享有俸禄,却不是死而不朽。我们鲁国有一位大臣,叫做臧文仲。他还在世的时候,人们都认为他是守护鲁国的贤臣。他去世之后,人们都还怀念他的恩德,他的言论还被人们牢记与传颂。这才是真正的死而不朽!我听说过,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这才是不朽!如果只是保护一个姓氏的官位,守住宗庙,世世代代维持祭祀,每个国家都有许多这样的人,这可算不上死而不朽。”

  

  


  

  

  


  这是一番惊天动地的言论!叔孙豹指出的“立德、立功、立言”,被千载以后的读书人叹为观止,无数的人将这六个字谨记心头,作为自己立身行事的标准。而真正做到这“三不朽”的,无一例外都成为了流芳百世的伟人。在这里我们就谈三个代表性的人物。

  

  第一位,毫无疑问就是孔子。在春秋争霸、中原局势将要崩溃的局势下,他怀抱救世的理想周游列国,想要让这片土地重新成为太平盛世。尽管多遭挫折,缺少机会,孔子却没有放弃。后来年事渐高,他回到鲁国,被人们爱戴、视为国老。在这片家乡的土地上,他播撒自己理想的种子,培养一批又一批的士大夫,传播自己的文化和理想。在他挫折的晚年,长子孔鲤和爱徒颜回、子路都先他而去,但他却没有放弃。最后,他的理想被人们认同与纪念,最终成为了被人崇敬万世师表。

  

  第二位,蜀汉贤相诸葛亮。他的事迹家喻户晓我们就不多说,值得提倡的是他身居高位却不忘自己的操守,在诫子书中,他教育自己的儿子:“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在去世后,他的儿子诸葛瞻、孙子诸葛尚,都在保护蜀汉的战场上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虽然他的子孙不一定有他那经天纬地的才华,但坚贞的气节上却丝毫不让。因为怀念贤相,每年都有无数的百姓自发祭祀诸葛亮,在魏国入蜀之后,也顺应民心去祭祀他。

  

  第三位,知行合一的心学大师王阳明。因为不屈服于官场的黑暗,他被贬官西南做驿丞,逃过太监刘瑾的追兵,在荒凉的龙场反躬自省,教化当地未开化的百姓。苦难的经历最终造就一代宗师。后又被朝廷启用,平定了大量的地方叛乱。在去世后,地方的百姓和军人自发穿着麻衣去为他送葬。他的心学,鼓舞与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士人,还东渡日本,成为明治维新诸豪杰们的信条。

  

  其实我们可以看出来,真正被历史牢记的这批人,他们不一定有高官厚禄,但是因为他们有远大的理想与贡献,最终得到人们发自内心的敬重与崇拜。天道公正,我们应该立志去向这样的英雄豪杰看齐,争取去做一个大写的人。本文为腾讯儒学频道原创

backchina




周恩来诡异眼神 泄露其诡秘内心世界



照片中周恩来诡异的眼神或泄露其当时的诡秘内心世界。(网络图片)

1955年4月11日,万隆会议前夕,“克什米尔公主号”飞机爆炸案曾震惊国际。随后真相不断披露,时任中共总理周恩来预先已知道这起针对他的暗杀行动,但周为了自保和迷惑对手,临时改变路线却让其他人作了替死鬼。

网络曾曝光一张当时周恩来改变路线后于1955年4月16日上午抵达新加坡加冷机场的罕见照片,照片中周恩来诡异的眼神或泄露其当时的诡秘内心世界。

从照片上看,周恩来和许多随行人员在一起,大家都目视前方,行色匆匆,唯有周恩来微仰着头,向天空张望,目光诡异。

此前4月11日,周恩来原计划乘坐的 “克什米尔公主号”飞机爆炸,机上有11人无辜遇难,而预先知悉暗杀计划的周恩来则金蝉脱壳。

“克什米尔公主号”有定时炸弹

综合多方报导,1955年4月18日至24日,第一次亚非会议在印度尼西亚首都万隆举行。周恩来为中国代表团团长,并租用印度航空公司的“克什米尔公主号”客机,率团取道香港前往万隆。

4 月3日,中共接到密报,国民党特务机关已获悉中共代表团行踪,可能采取行动。9日晚,进一步情报称,代表团所乘飞机将遭破坏,飞机上备有定时炸弹。周恩来立即要求通过外交渠道向英国政府交涉。

10日上午,中共外交部紧急约见英国驻华代办处参赞艾惕恩,告知这一消息。新华社香港分社9日晚即将这一情况正式通知港英当局,还在11日两次约见印度航空公司驻香港分公司经理。该经理表示一定严加防范,不让任何外人接近飞机。

在当年四月十一日“克什米尔公主号”出事前八天,中共就掌握了 “克什米尔公主号”客机将被炸毁的情报。

“克什米尔公主号”依然起飞 11人遇难

4月11日上午,“克什米尔公主号”准时到达北京,接载中共代表团和三名外国记者,当时人们并不知道周恩来不在飞机上。12时15分,“克什米尔公主号”抵达香港启德机场,休息加油后飞印尼首都万隆。

下午6时30分,机舱内突然发出爆炸声,随即多处起火。机长决定强行降落,并用无线电发出三次求救信号。雅加达机场得知周恩来不在机上,信号中断。伴随着一声巨大的爆炸声,飞机坠入大海,炸成几段。除三名机组人员奇迹生还,机上其余11人全部遇难。

周恩来“丢卒保车金蝉脱壳”

“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的目标直指周恩来,但周恩来却临时改变了路线, 金蝉脱壳,从昆明取道仰光到达雅加达。

4月7日,周恩来和陈毅率代表团从北京乘伊尔——14飞机首先飞昆明。4月14日清晨7时15分,周恩来一行26人乘坐从印度航空公司租借的另一架专机“空中霸王号”自昆明起飞,前往仰光。当地时间上午10点30分,“空中霸王号”降落在仰光机场。

4月16日凌晨,周恩来一行由仰光飞往雅加达。“空中霸王号”飞行8个小时进入新加坡空域,正赶上航线前方有雷雨区。飞机无法飞越雷雨区,4月16日上午飞机降落新加坡加冷机场。4月16日晚6时,周恩来到达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

周恩来为保命让别人做了替死鬼

“克什米尔公主号”爆炸失事后,香港警方随即展开艰苦的调查,一无所获。后来还是根据中共提供的情报才破了案。中共明确告知事件是国民党保密局香港情报站策动,主谋赵斌成,指挥者金建夫,执行者是香港机场地勤人员周驹,使用的定时炸弹是从台湾基隆秘密运到香港。

调查人员非常困惑不解:既然周恩来对这事了如指掌,为什么还要中共代表团其他成员按原计划飞行,去送死呢?原来周恩来为迷惑台湾香港情报站不再改变计划,确保自己的安全,让包括自己司机在内的11名中外菁英去送死。据周恩来后来说,这叫做“声东击西”、“丢车保帅”。

backchina





李伯重:儒学是如何一步步走向“独尊”的


  

  摘要ID:ipress   元朝统治者也希图利用儒家学说以巩固其统治,但儒学在元代并不像历史上大多数朝代那样尊崇,伯颜等权臣还曾竭力排汉抑儒。儒士的社会地位很低,以致被郑所南《心史》说是“九儒十丐”。

  随着日本、东亚四小龙和中国经济的起飞,“儒家文化圈”也成了近几十年来的一个热门词汇。这个文化圈也称为中华文化圈、汉字文化圈,其核心是中国的儒家思想以及政治、社会、文化制度,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国的书面语言和书写方式(汉字)也是这个文化圈的共同特征。儒家文化圈包括中国、日本、朝鲜和越南。中国是儒家思想的发源地,而在在日、朝、越诸国中,越南是最早接受儒家文化的,这是因为在汉朝以来的一千多年中,今天的越南都是中国的一部分,儒家文化也得以移植到此。在朝鲜半岛,早在公元前1世纪至7世纪间,高句丽、新罗、百济等征求已先后接受中国的文化。到了高丽时代(917-1392年),儒学传入朝鲜半岛,而高丽王朝在政治制度、考试制度、教育制度等方面也模仿中国。在日本,《论语》早在4世纪就已传入,而自6世纪中叶开始推行的“大化改新”的特征就是全面模仿唐代的政治制度。在8 -12世纪间,日本还模仿唐朝的科举制度,实行以贵族子弟为选拔对象的贡举制度。关于这个文化圈的情况,我们都大体上耳熟能详。这里我只是强调:这个文化圈虽然在唐代已经形成,但是在15世纪之前,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在中国,正如陈来所说,经学在汉代刚刚开始发展,并得到政府的支持,随后到魏晋时代,一流的知识分子都被玄学所吸引去,甚至被道教所吸引,隋唐一流的知识分子,一流的精神和心灵都被佛教所吸引。当时就有一句话叫“儒门淡薄,收拾不住”,就是说儒学没办法收拾,很多第一流的人才都流失到道教、佛教和其他相关的研究中去了。因此,儒学的核心——内圣之学——的传统在汉代以后有一个长期的中断,到了宋代理学兴起,才致力于把这个儒学的内在传统接续起来。不仅如此,经过汉唐之间的几个世纪的战乱和民族迁徙,连儒家文化的发源地中原也已部分地“胡化”了。陈寅恪先生直截了当地说:“当日河北社会全是胡化, 非复东汉、魏晋、北朝之旧”。他举了一个典型的例子范阳秀才卢霑,“自天宝后三代或仕燕, 或仕赵, 两地皆多良田畜马, 生年二十,未知古有人曰周公、孔夫子者, 击毬饮酒, 马射走兔, 语言习尚无非攻守战斗之事”。因此之故,《新唐书》明确地说:“天下指河朔若夷狄然”。到了宋代,儒学发生了重大变化。陈寅恪先生说:“佛教经典言:‘佛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中国自秦以后,迄于今日,其思想之演变历程,至繁至久。要之,只为一大事因缘,即新儒学之产生及其传衍而已”。这个“新儒学”即两宋理学,其中又以朱子(朱熹)之学为集大成者。其产生是隋唐以来逐渐走向没落的儒学的强有力的复兴。这个复兴是儒学自身变革的结果。在儒、道、释三教思想长期共存、冲突、交流融合的过程中,儒学发生了重大变化。魏晋时期,它被进行玄学改造之后,而到了此时,又被进行了佛、道的改造。改造后的儒学,既保持了儒学的核心价值观,又吸收了佛、道两教的一些思想,以及这两种宗教的大众接受性。因此,“旧儒学”仅只限于部分学者中,而“新儒学”逐渐进入普通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从而获得了强大的生命力,形成一场声势浩大、波澜壮阔而又影响久远的儒学运动。然而到了元代,情况发生逆转。蒙古统治者不重视儒家学说而尊崇各种宗教(特别是佛教),所以《元史》一再说:“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释教”,“元兴,崇尚释氏”。元朝皇室带头崇佛,忽必烈“万机之暇,自持数珠,课诵、施食”,并下令给佛教寺院的田产以免税的优待。迄至顺帝时止,元朝历代皇帝都崇信佛教。在他们的带动下,全国各地大建寺宇,“凡天下人迹所到,精蓝、胜观、栋宇相望”。元朝还建立了特有的帝师制度。至元七年(1341年),忽必烈晋封西番僧八思巴为帝师,“皇天之下,一人之上”,地位极为尊崇。元英宗称元世祖“启沃天衷,克弘王度,实赖帝师之助焉”。从八思巴到辇真吃刺失思,终元一朝,共有12名西蕃僧被封为帝师,可见朝廷对佛教的优宠。元朝统治者也希图利用儒家学说以巩固其统治,但儒学在元代并不像历史上大多数朝代那样尊崇,伯颜等权臣还曾竭力排汉抑儒。儒士的社会地位很低,以致被郑所南《心史》说是“九儒十丐”。中国尚且如此,在中国之外的越南、朝鲜和日本等地,情况更可想而知。越南在宋朝以前一直是中国的郡县。赵佗建立南越国时,儒学就已传入越南,两汉时期派往越南的地方官吏都以儒家思想为指导,整顿社会秩序,移风易俗,并实施儒学教育,输入儒家经典。影响最大者当推东汉末交趾太守士燮。他精通儒学,对《尚书》、《左传》等经典颇有造诣。治理交趾四十年,“习鲁国之风流,学问博洽,谦虚下士,化国俗以诗书,淑人心以礼乐”。士燮因此被称为“南交学祖”,被尊为“士王”,先入越南帝王庙,后又入文庙,越南旧史称之,“我国通诗书,习礼乐,为文献之邦,自士王始。其功德岂特施于当时,而有以远及于后代,岂不盛哉!”后经魏晋至隋唐,依靠国家政权的倡导、地方官吏的推行,以及南迁的中原文人学者的宣扬、移民与当地居民的密切交往,这一切都推动了儒学在越南的深入传播。尤其是唐代,国势强盛,在交州设立了安南都护府,地方官吏也注重兴办教育,提倡儒学,以儒学移易风俗。交趾本地士人亦络绎不绝地游学中原,并可以参加唐朝的科举考试,入仕为官。唐朝著名文人杜审言、刘禹锡、韩渥等也都曾流寓安南。然而,此时儒学虽然已在越南具有一定地位,但传播并不如佛教广泛,也不像佛教作为一种信仰为民众接受。在越南独立初期的吴朝(939-965年)、丁朝(968-980年)和前黎朝(980-1009年)三朝依然奉佛教为国教,实行崇佛抑儒的政策。直到李朝(1009-1225年)建立,局面才开始发生变化。虽然李朝仍然崇尚佛教,但统治者已改变以往唯重佛教的政策,开始重视儒学,推行儒、释、道并尊的政策,并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提高儒学的地位,因此佛教也在李朝达到鼎盛。到了陈朝(1225-1400年)末年,儒学形成取佛教而代之的趋势。

  

  ▲ 越南孔庙供奉的孔子像

backchina



绝密照片:毛泽东接见红卫兵时出现的重大意外


砗磲大爷 发表于 2016-11-11

  

  人们常说“毛主席八次接见红卫兵”,是指1966年8月18日至11月26日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领导在天安门检阅游行队伍,时间分别是在1966年8月18日,8月31日,9月15日,10月1日,10月18日,11月3日,11月10日、11日,11月25日、11月26日。 明摆着一共十次,为什么有8次之说?因为,其中,11月10、11日,11月25、26日的检阅由于间隔时间很短,均被算作一次。所以,,说八次是少了两次。其二,从当时官方报道,10月1日,不是专为接见红卫兵(文化革命师生)。第一次是“和革命师生共庆文化大革命”,10月1日一次是“庆祝国庆十七周年,接见一百五十万文化革命大军”,但明确“接见”了“文革大军”。所以这两次都应该算作“接见红卫兵”。

  按照1966年11月4日《人民日报》报道接见情况和11月27日《人民日报》对最后一次“接见”报道中总结十次人数的方法,“8次接见红卫兵”来源于第一种说法。

  在第二次接见红卫兵时,毛泽东乘敞篷吉普车在天安门广场检阅的时候,车子意外抛锚,红卫兵一下蜂拥而上要见伟大的领袖毛主席,吓得林彪呆坐车中不知所措。周恩来跳上车指挥,后面的警卫员紧紧抱住了他(局部)。

  

  毛主席从天安门城楼上走下来

  

  毛主席乘敞篷吉普车在天安门广场检阅     

  

  热情的红卫兵们     

  

  此时,毛主席已经下车,林彪身后为毛主席   

  

  周恩来跳上车指挥,后面的警卫员紧紧抱住了他。拍摄者为人民日报资深摄影记者王东。

  有一个老红卫兵的讲述:这件事发生在1966年8月31日:那天凌晨二点,班干部敲我的寝室的门,通知立即起床”去市里开大会“,别的什么都没说。我起来以后先上了趟厕所,感觉天气不是太好,便回宿舍钻进暖被窝又睡了。那天的下午,去”开会“的同学们返回学校,我们这些贪睡分子才知道原来他们去了天安门广场游行,接受毛主席的检阅。

  以后的十多天里,绝大多数学生和青年教师都去全国各地免费乘火车“大串联”了,学校里几乎走空了。当然其中不乏是去各地游玩,或乘机回家里看看。(文革期间大学没有寒暑假。)留在学校里的不到100个学生,都是如我一样的穷学生,每月靠十多元的助学金活命,虽然去外地乘火车不花钱,但在外面吃喝住行,也是大开销。

  1966年8月31日上午,传来了指示,说下午在天安门广场集会游行。午饭吃过,每人领了一顿晚饭的干粮,(两个馒头,中间各夹些咸的物质。)出了食堂便上了接人的卡车。全校能收集起来的人就这一卡车,只有三十来人。

  到了天安门广场,没想到让我们全体上了西观礼台。我上过两次这红色观礼台,这是第一次。

  那天的天气状况是多云,用北方话说,叫“假阴天”,没有太阳晒着,挺舒服。广场上坐满了人,留有一条环形的通路。因为当时大家都没有手表,不好把握时间。我估计在下午四点左右,毛主席和其他领导人乘坐的敞篷车开出了天安门,沿着通路缓慢绕行广场一周。目的当然是使更多的人近距离看到毛主席。但毛主席一行的车队开出来后,全广场坐在地上的人几乎都站了起来。当主席的车开到了我所在的西观礼台下面的时候,距离我大约最多仅五十米,便停下来了!究竟是车熄火所致,还是人群涌上去造成无法前行,我现在不敢贸然瞎说,但后来确实有不少穿军服的人推着车过了金水桥回到了天安门里。主席的车滞留在西观礼台下的时间并不长。但这以后我们又等待了很长的时间。主席和中央的其他领导人重新出现在天安门城楼上的时候,天色已经很晚了。等一系列的讲话后这次接见结束时,已经夜色满城。

  除了出现这个小小的插曲以外,这次接见应当说是成功的,一切都是按照既定的程序完成。只是由于这件事,使得中间耽搁了一些时间。以后的几次主席在天安门接见红卫兵,就没有再用这样的方式了。

backchina

 


上兩條同類新聞:
  • 我看国学/美国已越来越像罗马/孙中山崇拜/胡适鲁迅:中国人/这是恐惧的胜利
  • 川普影视/惊艳世界/世界迎来不确定性时代/佐贺的超级阿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