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 站 内 搜 索 □
請輸入查詢的關鍵字:


標題查詢 内容查詢

一言九鼎     
三地風采     
四面楚歌     
五洲學興     
六庫全書     
七七鵲橋     
八方傳媒     
九命怪貓     
十萬貨急     

 
魏晋风骨出美男/幸福的三个来源/厚德载物是指哪几德/趣说老公
發佈時間: 11/12/2016 8:21:10 PM 被閲覽數: 153 次 來源: 邦泰
文字 〖 自動滾屏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收件箱 :  bangtai.us@gmail.com




谁说中华历史性冷淡?君不见魏晋风骨出美男


不平凡的时代会造就不平凡的人。

  魏晋便是这样一个不平凡的时代。

  

  8:43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来自动漫艺术家

  余秋雨先生曾说:

  “这是一个真正的乱世。”

  战乱频繁、朝代更迭、杀戮与黑暗笼罩着人们的生活。高大的宫墙圈养着畸形的欲望,位高者的权势纵容着崩塌的道德观。

  处于混乱与不安之中的人们颠沛流离,命途多舛。

  

  魏晋朝代列表(图片来自知乎)

  而这一时代,于历史上,亦是真正文人的时代。

  在这样一个充满才华与清雅的时代里,绝美的艺术得到了发展。

  出现了中国十大传世佳画之一的《洛神赋图》,终成绝唱的《广陵散》琴曲,行云流水的书法,壮美的石刻造像,让后世心醉的诗歌......

  

  ‖东晋 顾恺之《洛神赋图》局部

  魏晋的艺术美,美不止在作品,亦在风度。

  儒学至尊地位的倒塌,玄学的兴盛。觉醒解放了的士人挣脱精神的桎梏,纷纷追求个性的自由与独立的人格,开始舍弃庙堂之高而追山林之秀,舍教条的束缚而袒露最真实的自己。

  有酒与知己相随,旷达随意,举止潇洒,山林中隐逸而狂狷。

  

  ‖清末 任伯年《竹林七贤》

  无论是《雪夜访戴》的“乘兴而行,兴尽而返”还是张翰的“人生贵得适意尔”(张翰是张季鹰不是塘主哦(●ˇ∀ˇ●));

  无论是刘伶的纵酒放达还是嵇康的临刑抚琴,都可见魏晋士人生活的诗意化,对所想所行的自由放纵。

  可以说,魏晋的才子是最率性自由,真实自我的才子。

  后来,这样的时代风气,我们称之为——

  “魏晋风骨”。

  

  ‖唐 孙位《高逸图》竹林七贤

  这个时代,虽不似唐宋的繁荣强大和明清的高度集权,但这样的时代铸就的风度,对追求艺术的人们来说,无疑是极具吸引力的。

  于是,时至今日,仍有不少艺术家在不断尝试,用画笔去描绘那段特定的时代中,独特的魏晋风度。

  其中便有我们熟知的,卢延光大师。

  

  ‖卢延光《中国一百儒士图》王羲之

  卢延光,中国著名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

  在《中国一百儒士图》中,卢延光画了不少魏晋风流人物,书圣王羲之,建安七子孔融,王粲,刘祯和陈王曹植等等。

  他用国画形式画人物画,简洁的线描下,构建出开阔的意境,让人不难联想到那个时代里文人士大夫的隐逸与洒脱。

  

  ‖卢延光《中国一百儒士图》孔融

  卢老师曾说:“随心境不造物役,是中国文人画的精神所在。”

  如此旷达,潇洒,超逸又何尝不是魏晋风骨的表现?

  

  ‖卢延光《中国一百儒士图》曹植

  历史源远流长,风流人物时代佳话不胜枚举。如今再来品味古人这种修身节气,举止处事难免会稍稍吃力。

  于是,台湾著名漫画家蔡志忠老师便用他独特的方法,来向我们讲述魏晋时期的传世哲理,韵味奇谈。

  蔡志忠,台湾漫画四大才子之一。

  都说蔡志忠老师是用漫画来“写”中国古典文学的漫画家。其演绎的众多古典文学作品中,便有风骨横溢的《世说新语》。

  

  ‖蔡志忠《世说新语》竹林七贤

  蔡志忠的《世说新语》,在原有人物造型的基础上加以变形,使得古人的形态少了传统圣贤的威严感和距离感,变得平易近人。

  

  ‖蔡志忠《世说新语》嵇康临刑抚琴

  蔡志忠笔下的人物,写意而亲切,雅俗共赏。

  虽不似卢延光老师画笔下的魏晋人物一样着重于人物的神态风骨,但倒是真正把先贤带入寻常百姓家。

  

  ‖蔡志忠《世说新语》王戎不摘李

  蔡志忠老师的漫画,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实在难等可贵。

  如今,迎合漫画市场而创作的漫画作者多如牛毛。他们的努力自然值得肯定,但说到以漫画进行传统文化的传承,终究是有点可惜的。

  所幸,仍有年轻漫画家舍捷径而守本心。以自己的理解用漫画诠释这样一段历史,这样一些故事。

  蓝雯轩便是其中一位。

  

  ‖蓝雯轩《世说新语》雪夜访戴

  她笔下的《世说新语》,将古典文学与漫画形式相结合。画面描绘细腻,素雅的水彩感下营造出清雅的古风,以及忧愁。

  虽在故事性与意境的兼顾下难免有所欠缺,人物的造型仍需继续进步,但其对于古典文学的执着与坚守,仍是值得肯定的。

  

  ‖蓝雯轩《世说新语》王子敬(王献之)

  魏晋时期可以说是一个真正看脸的时代。容貌,姿态,气质,出身门第,学识成为评判人的重要标准。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看杀卫玠》这一故事。

  卫玠,中国古代四大美男之一。流传卫玠的死是因为长得太俊美所以被看死的......(这死因本花甘拜下风....._(:3 」∠)_)

  关注到这一点的蓝雯轩在描绘《世说新语》时,人物的设置也是相当的美型。

  

  ‖蓝雯轩《世说新语》看杀卫玠

  在这一标准下,最风靡当时的便是竹林七贤(包括陈留阮籍,谯国嵇康,河内山涛,沛国刘伶,陈留阮咸,河内向秀以及琅琊王戎)。

  可以说,竹林七贤便是古时候的美男子偶像天团了吧。

  

  ‖蓝雯轩《世说新语》竹林七贤·阮籍,嵇康

  

  ‖蓝雯轩《世说新语》竹林七贤·山涛

  

  ‖蓝雯轩《世说新语》竹林七贤·刘伶

  

  ‖蓝雯轩《世说新语》竹林七贤·阮咸

  

  ‖蓝雯轩《世说新语》竹林七贤·王戎

  有趣的是,蓝雯轩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对《世说新语》进行细节的改编。这种做法可以说是既大胆又创新。

  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历史细节进行创新,以及注重描绘出景物和人物洒脱隐逸下的哀愁,可以说是蓝雯轩的《世说新语》最大的特点。

  

  ‖蓝雯轩《世说新语》竹林七贤·阮籍

  像她自己说的那样:“魏晋风骨其实是个充满伤感的时代,看上去洒脱不羁,其实内在真的很悲伤。在看到这么旷达随意的一面后,也希望大家看到那抑郁纠结,求索不得的一面。”

  你心中的魏晋又是怎样的呢?

  

  馆花结语

  中华文化几千年传承,道阻且长,

  若是能以绘画艺术为一载体,虽路漫漫且艰难,倒也不失清雅与风趣。

  

  

backchina



叔本华:幸福的三个来源


人性一个最特别的弱点就是:在意别人如何看待自己。——叔本华幸福的三个来源

  

  叔本华

  亚里士多德将人生的幸福分为三类:来自外面的幸福;来自灵魂的幸福;以及来自肉体的幸福。

  除了我们可以采用这种三分法外,这种分类别无所长。我认为,人的命运的差别可以归结到这样三种不同的原因上:

  第一,人是什么,从广义上说,这就是指人格,它包括健康、力量、美、气质、道德品格、理智以及教养。

  

  第二,人有什么,即财产与各种所有物。

  

  第三,一个人在他人的评价中处于什么地位。正如大家都知道的,通过被了解到了的东西,一个人在朋友们眼中的形象如何,或者更严格地说,他们看待他的目光如何,是通过他们对他的评价表现出来,而他们的评价又通过人们对他的敬意和声望体现出来。

  人们在第一方面的差别是自然造成的,仅从这一事实就可以断言,和另外两个方面的差别比较起来,这一方面的差别对于幸福与否的影响要重要得多。后者不过是人为的结果而已。与真正的人格优势,如伟大的心灵或高尚的情怀比较,那么,显赫的地位,高贵的身世,乃至王侯将相,充其量不过如同舞台上的王侯而已,而前者才是人生的真正君王。

  很久以前,伊壁鸠鲁最早的信徒麦特罗多洛就说过这样的话,他著作中有一章的标题就是这样:外在的幸福远不如内心的福祉。无可置疑,人生幸福最基本的要素——就整个人生来说——就在于人的构成,人的内在素质。这是由人的一切情感、欲望以及各种思想所引起的内心满足的直接源泉,而环境对人生的影响则是间接的。

  所以,同样的外部事件对不同的人其影响也就不同,甚至在许多外在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人们仍然生活在自己独有的小天地里。人最直接理解的是自己的观念。感觉以及意志,外部世界只能够在与生活有关的那些方面对人们产生影响,人们是按照自己所看到的方式于其中的世界来塑造生活的。

  所以,对不同的人它就表现出不同的色调,对于一些人来说,它贫脊荒漠、枯燥乏味、浅薄空疏;对于另一些人来说,它丰厚富实,趣味横生,意味深长。很多人听到别人经历了一些令人快慰的事情后,也期待着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生同样的事情,而忽视了他们更应妒嫉的是那种精神能力。

  当人们描绘一些令人愉快的事件时,这种能力便会赋予这些事件以独特的意义,对于天才来说,它们充满了悦意的冒险情趣,而凡夫俗子由于感觉迟钝,这些事件在他们眼中则变得陈腐乏味,司空见惯。

  歌德和拜伦的许多诗作就完全是天才的杰作,而这些作品显然也是根据现实写下的。愚蠢的读者因为诗人经历了那么多愉快的事情而妒忌他,但不去妒忌诗人无比的想像力,正是这种想像力把至为平凡的经验变得伟大辉煌。

  同样,在自信乐观者看来只是令人兴奋的冲突性事件,在性格抑郁者看来则是一幕悲剧,而对于心灵麻木不仁的人来说,则没有任何意义。所有这些都依赖于一个事实,即,要认识并欣赏任何事物,都要求有两方面因素的协作,即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这两者如水中的氧和氢一样必然地密切联结在一起,所以,尽管在经验中客观的或外在的因素相同,但由于主观的因素或个人的鉴赏力不一样,同一对象在不同人的眼中就会显出天壤之别,就仿佛这种客观因素也不一样了。

  在智力迟钝愚蠢的人看来,世上最灿烂多彩的事情也是乏味无聊的,所以对它的欣赏也就乏味无聊,这就像一幅在晦暗天气里的优美风景画,或一架劣质摄像机暗门上的映像。的确,任何人都被幽禁在他自己意识的范围之内,人不能超越自己,更不能直接走出上述界限之外。

  所以,外部的帮助对他并无多大意义。在舞台上,有人扮演王子,有人扮演大臣,有人扮演仆役,有人扮演士兵或将军,等等。这一切都只是外表的不同,脱下这些装束,骨子里大家都不过是一些对命运充满了忧虑的可怜演员而已。人生就是这样。地位和财富的悬殊使每个人扮演着适合自己的角色,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内在的幸福和快乐有所不同,那些凡夫俗子,那些不幸的人们的苦难和烦恼也是根源于此。纵然幸福与不幸是由完全不同的原因引起,但就这两者的根本性而言,它们在所有方面都是极其相似的。

  毫无疑问,幸福与人们必须扮演的角色、地位的浮沉以及财富的得失毫无关联。对人来说,一切存在或发生的事情都只存在于自己的知觉之中,只是相对知觉而发生。所以人最为本质的东西就在于这种意识的形成。一般而论,知觉要比构成知觉内容的环境重要得多,一个人要是麻木不仁,冥顽不灵,那么,只要他想一想塞万提斯被囚禁在冥室棱棺的悲惨情景下写作《唐·吉河德》,世上的一切荣耀和欢乐都会化为乌有。人生客观的部分掌握在命运之神手中,它会因情况变化而发生变化,而主观的部分则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在本质上它是永远不会改变的。

  所以,尽管人们的外部条件可能发生很大变化,但每个人的生活都表现出存在着一致的地方,这就像同一主旋律上的一系列变奏。人不能超越自己。一个动物被安置在某一环境里,它就得局限在自然给它安排的这个狭小圈子里;人也是这样,人们孜孜以求幸福的努力永远都保持在其本性所许可的范围,被局限在能感觉到的程度;人所能获取的幸福的多少,预先就由他的人格所决定了。相对于我们精神的力量就更是如此。

  这种精神力量与人们获得更高级愉悦的能力密切相关。如果这些能力弱小,那就会一事无成,亲朋好友以及命运能够给予他的,就不足以使他达到人们一般幸福和快乐的水准。他的一切都来自于肉体的欲望(一种极度舒适和令人惬意的家庭生活),粗野下流的同伴和粗鄙无聊的娱乐。

  另一方面,一旦情况是这样,要开阔他的视野,即使教育也无济于事。人最为高尚最丰富多彩的永恒的快乐是心灵的快乐。但在这一点上,我们的青年时代则可能欺骗我们。心灵的快乐主要取决于心灵的力量。显然,我们的幸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是什么”,取决于我们的人格。而命运或命运所先定加给我们的东西一般地只是意味着“我们有什么”,或我们的名誉。在这种意义上,命运是可以改变的。但如果我们的精神上不够富有,那么我们的命运就不会有多大改变,所以,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愚者依旧愚蠢,冥顽不灵者仍然冥顽不灵,甚至即使他们身边簇拥着众多的美女也是如此。

  歌德在《西东胡床集》中写道,“对每个时代来说,无论是地位卑下的民众或奴仆,还是生活中公认的胜利者,他们作为尘世间的凡人,其最高的幸福仅仅是人格。”

  有句谚语说,饥饿是最好的调味品。从青年和老年不能共同生活这个事实,一直到天才和圣人的生活,所有的事实都说明,对于幸福来说,人生中的主观因素要比客观因素重要得多。健康比其他幸福重要得多,所以有人说,宁做健康的乞丐,不做多病的国王。温文尔雅、活泼快乐的气质,完美强壮的体格,健全的理智,敏锐的洞察力,稳健而温和的意志以及良知,这些都是地位和财产所无法替代的优势。对个人来说,他的人格乃是当他孤独时与他形影相随的东西,乃是任何人也无法夺走或给予别人的东西,人格要比他所拥有的一切财富都更本质些,也比所有人对他的评价更实在些。

  一个理智的人,即使处在完全孤独的状况下,也能以他的思想、他的幻想来获取极大的娱乐;即使没有任何变化,没有惬意的社交,没有剧场,远足和消遣,他也能避免愚人的烦恼。一个生性善良而且性格温和的人,即使贫困也会感到幸福。相反,如若一个人生性贪婪,嫉贤妒能,心狠手辣,即令他是世上最富有的阔佬,也会痛苦不幸。

  对于高度理智并对自己独特的人格乐此不倦的人,人类所追求的多数快乐简直是徒劳多余的,它们甚至是使人痛苦烦恼的重负。所以贺拉斯说过这样的话:即使许多人被剥夺了生活中的奢侈品,他们依然能够生活。苏格拉底看到四处都是待售的各种奢侈品,禁不住惊呼曰:我不想要的东西在世界上竟然如此之多。

  所以,人生幸福的首要的最本质的要素就是我们的人格。除了这种在任何情况下都发生作用的因素外,别无其他原因。而且,它与其他两类福事不同,它不是命运的游戏,也不会为我们所曲解;另外两类福事只具有相对价值,而人格则具有绝对价值,因而这就比人们通常以为外在地支配一个人要困难得多。但时间是全能的原动力,它主持公道,在它的影响下,各种生理的和精神的优势会渐渐逝去,而只具备道德的特性是难以达到幸福的。考虑到时间的这种消极作用,另外两种福事似乎要比第一类幸福更为优越,因为时间并不能剥夺我们的这两种幸福。

  而且这两类福事也许还有一种优势,即由于它们完全是客观外在的,所以它们能为我们所达到,至少所有的人都有达到它们的可能。相反,主观的东西则不易为我们所获得,但我们可以通过一种神圣的权力而达到,它是不可变异的、不可让度的、残酷无情的。歌德在诗作中曾描述,人们刚一降世,便被某种不可改变的命运支配着,所以,人只能在为他所设计的范围内求得发展,如同星星之间只能通过相互关联而在轨道中运行一样。所以西比尔和预言家们断言,人绝不可能逃过自己的命运,即使时间的力量也不可能改变人们将耗费一生的人生道路。

  我们唯一力所能及的事情,就是尽可能地使用我们所拥有的个人品质,并顺从这样的娱乐而且也把它们称之为游戏,力争它们所容许的完美而不顾其余。因此,人应当选择最适合于个人品质发展的地位、职业和生活方式。

  试想像一位力大无比的大力士,被环境所迫而从事某种不活动的职业,如从事精巧仔细的手工,或者从事学术研究和需要其他能力的脑力劳动,从事正好为他能力所不及的工作,被迫放弃所具有的那些优秀的能力,像这样被命运所安排的人在其一生中绝不会感到幸福。那些被迫使其能力无法得到发展和利用而去追求一种不需要自己能力的职业的人,如果他的理智能力的程度越高,他的命运便愈悲哀,也许让他从事某种体力劳动,他的力量就不够了。在这种情况下,特别是在青年时代,我们应当注意避免可以预料到的危机,不要以为自己具有某种并没有的能力。

  由于隶属第一类的幸福比隶属另外两类的幸福更重要,所以,旨在于保持我们健康、培养我们各种能力的行为,显然要比一心聚敛财富的行为更明智。对获取足够的生活必需品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并不一定就错。严格地说,财富乃是十足的奢侈品,它并不能给我们带来幸福,倒是有许多富豪感到不幸,这是因为他们缺乏精神教养或知识,因而他们无法对他们能够胜任的脑力工作产生兴趣。在真正自然的必需品得到满足的范围之内,一切能够获得的财富,对我们的幸福影响甚微。

  的确,倒不如说财富会扰乱我们的幸福,因为聚敛财富不可避免地将会给人们带来极大的烦恼和不安。然而人们在致富上所费的心思要比提高教养的用心大出何止千百倍,“人是什么”比“人有什么”对于幸福显然要重要得多。所以我们在看到有人为了聚集金银财宝,就像一只勤劳的蚂蚁,从早到晚无休无止,禅精竭虑,我们就会明白许多道理。他只知要达到目的所使用的方法,其余便一概不知;他的心灵是一块白板,因此不易受其他事物的影响。

  那些最高的快乐,亦即理智的乐趣,乃是他所望尘莫及的;他恣情纵欲,徒劳地以那些瞬息即逝的快感来代替理智的愉悦,并以巨大的代价来延续这种短暂的时刻。如若他运气好,那么他的努力会使他真的积聚起万贯家产,他或者将这些财产留给自己的子嗣,或者继续增加这笔财产,或者挥金如土,浪费这笔财产。这样的一生,尽管他有着真诚执着的追求,也仍然像头戴锥形小帽哗众取宠的小丑一样愚蠢。

  “人自身所固有的东西”乃是幸福的契机。一般而论,财富是微不足道的,绝大多数无需为摆脱贫困而奔波的人,与为了财富而耗费精力的人同样感到不幸。他们内心空虚,想像枯竭,精神贫乏,所以这两种人变得相互为伍,他们有着共同的欲求,寻欢作乐,而他们的乐趣大多是感官的快乐和各种消遣,到后来是狂纵无度。纨持子弟过着一种依靠巨笔遗产的穷奢极欲的生活,他们常常在臆想不到的极短时间里将财产挥霍一空,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他们内心空虚无知,所以这种人对生存也感到憎恶厌弃。他来到世上,外表富实而内心贫困,为了用外部的财富弥补内心的不足而作徒劳无益的努力,并竭力去取得虚有的一切,这就像一位寻求某种方法使自己力大无穷的老人一样,大卫王和马雷查尔·德·里克斯就试图这样做。

  对于造成人生幸福的其他两类福事的意义我毋需多加强调,现今,人们谁都知道这两种福事的价值。第三类似乎没有第二类重要,因为它不过是别人的意见而已。然而,所有的人仍旧追求名誉,即好的名声。另一方面,只有为国家服务的人才满心巴望着高官厚禄,对于名声则少有注意。

  总之,一般的人把名誉看作是无价之宝,把名声看作是人能获得的最宝贵的福事,有如上帝选民的金羊毛;只有白痴才会放弃财富而追求地位。而且,第二类和第三类福事互为因果,其他的优势可以常常使我们得到所欲得到之物。





“厚德载物”是指哪几德




一﹑口德


  得饶人处且饶人:

  1.直话:可以转个弯说;

  2.冷冰冰的话:可以加热了说;

  3.批评人的话:一对一的说,要顾及别人的自尊。

  二、掌德

  赞美别人,学会鼓掌:

  1.每个人都需要来自他人的掌声;

  2.为他人喝彩是每个人的责任;

  3.不懂鼓掌的人,人生太狭隘;

  4.一赞值千金;

  5.给别人掌声其实是给自己掌声。

  三、面德

  不给面子是最大的无礼:

  1.中国人最讲究的是面子;

  2.任何时候,给对方一个体面的台阶;

  3.看破别说破,面子上好过;

  4.伤什么,别伤人面子;

  5.千万不要揭人老底。

  四、信任德

  生性多疑的人不可能有真朋友:

  1.被人信任是一种幸福;

  2.有多少信任,就有多少成功的机会;

  3.疑人不交,交人不疑。

  五、方便德

  与人方便,自己方便:

  1.请主动坐里座;

  2.与人方便,自己方便;

  3.在他人最需要的时候轻轻扶一把;

  4.为对方着想,替自己打算。

  六、礼节德

  有“礼”走遍天下:

  1.彬彬有礼,方能魅力四射;

  2.礼多人不怪;

  3.送礼送到位。

  七、谦让德

  锋芒毕露者处处树暗敌:

  1.切忌锋芒毕露;

  2.放下身段,降低自己;

  3.勿在失意者面前谈论你的得意;

  4.人前勿张狂,人后别得意,为人应低调。

  八、理解德

  人人都渴望他人的认可:

  1.理解,就是给人方便;

  2.理解一般人不能理解的事;

  3.换位思考,替别人着想。

  九、尊重德

  把别人的自尊放在第一位:

  1.努力使人感到他的尊严;

  2.给弱者的尊重更可贵;

  3.真正的高手好像平平常常;

  4.地位越高越不能轻视别人;

  5.把别人放在心上。

  十、帮助德

  关键时刻,谁不希望有人拉一把:

  1.无私胜有私;

  2.你的好,别人是会记住的。

  十一、诚信德

  无信不立,狡诈者必无朋友:

  1.诚信为本,重诺守信;

  2.诚信深入人心,成功接踵而至;

  3.失去诚信,百事不可为;

  4.任何理由都无法解释自己的失信。

  十二、实惠德

  空头支票,万万开不得:

  1.许之以利,晓之以理;

  2.不以利益大小亲疏你的朋友;

  3.尽可能满足对方的欲望。

十三、虚心德

  让别人显得高人一等:

  1.要一点含蓄,要一点谦逊;

  2.虚心万事能成,自满十事九空;

  3.虚心求教,成就大业。

  十四、欣赏德

  使别人拥有优越感:

  1.渴望被欣赏之心人皆有之;

  2.“高帽子”的成本最低;

  3.要及时肯定别人的长处。

  十五、感恩德

  不感恩,就别指望有下次:

  1.感恩,是一种歌唱生活的方式;

  2.及时感激,切莫等到花儿都谢了;

  3.感谢你的对手。

  十六、援助德

  雪中送炭,危难之中现真情:

  1.别忘了买人情原始股;

  2.当别人危难时伸手援助;

  3.援助人时要让对方乐于接受。

  十七、激情德

  这个社会沉闷者太多:

  1.成功需要激情;

  2.开朗热情,坚冰可融;

  3.用100%的激情去实现1%的可能。

  十八、形象德

  使自己形象成为一流品牌:

  1.名誉比金钱更珍贵;

  2.好形象容易获得认同与喜爱;

  3.你的形象价值百万。

  十九、爱心

  爱像春日的阳光:

  1.永存仁爱之心;

  2.仁爱之人,易获他人合作。

  二十、笑脸德

  没人会拒绝真诚的微笑:

  1.愿微笑之花开遍人间;

  2.微笑是人际交往的钥匙;

  3.用微笑轻松应付对手的挑衅;

  4.微笑着挣钱。

  二十一、宽容德

  容不下别人,是因为自己太狭隘:

  1.以容忍改变能够改变的;

  2.宽容为怀,赢取人心;

  3.学会原谅别人的过失;

  4.有时,良好的关系是忍出来的。

  二十二、合作德

  资源共享,利益均沾:

  1.合作是最有效率的借力方法;

  2.合作才能双赢。

  二十三、善良德

  没有人不想与善者为伍为邻为友:

  1.为善者可服人;

  2.勿以善小而不为;

  3.善待每一颗心;

  4.美德,生命中最闪光的部分。

  二十四、倾听德

  多看多听,少开口:

  1.会倾听者得人心;

  2.倾听是最好的恭维。

  二十五、宽恕德

  感谢所有折磨你的人:

  1.恕人之过,方显大家本色;

  2.和为贵,责人不可太严;

  3.让仇恨之树长出宽恕的鲜花。





趣说“老公”



对于老公这个称呼,现在可谓家喻户晓,年轻一点的女性都喜欢这样亲切地叫自己的丈夫,不管是在人前还是人后,都未觉得有什么不妥。因为大家认为这个称呼不仅亲切顺口,而且还能表达一种恩爱之情,何乐而不为呢?可是,如果女性朋友在知道这个词语在古时所代表的意义后,我相信大家就很难再叫出口了。
  
  据史料记载,老公这个称呼并非现代词,也非舶来词,而是一个土生土长,在中国存在了上千年之久的古老词汇。不过,这个词最早不是代指丈夫,而是代指太监。大家看到这里,一定会瞠目结舌,难以置信,丈夫和太监,风马牛不相及,二者怎么会联系在一起呢?
  
  我们都知道,古时候太监被称为公公,而中国人特别喜欢在称谓前面加个老字。比如,我们称官家和财主为老爷,称有文化的人为老师,称兽中之王为老虎,称关系比较好的人为老张、老王、老李等,自然,在公公的前面加个老字,就成了老公公,简称老公。《红楼梦》第八十三回载:“门上的人进来回说:‘有两个内相在外,要见二位老爷。’贾赦道:‘请进来。’门上的人领了老公进来。”《官场现形记》第九回亦载:“他就立刻进京,又走了老公的门路。”《枣林杂俎》中也谈到李自成进京“打老公”一事。由此可见,老公就是太监的一个代名词。
  
  既然如此,那后来老公为何又演变成了丈夫呢?相传,这跟一个名叫麦爱新的读书人有关。麦爱新升官发财后,开始嫌弃人老珠黄的妻子,想纳一个年轻漂亮的小妾。麦爱新向来喜欢舞文弄墨,于是他将自己的想法寄托在了一副对联中,其上联为:“荷败莲残,落叶归根成老藕。”麦爱新还未来得及写出下联,就被妻子发现了。麦爱新的妻子也是一个有名的才女,她见丈夫如此喜新厌旧,心中十分不平,于是提笔续了下联:“禾黄稻熟,吹糠见米现新粮。”下联对得十分工整,禾黄与荷败相对,新粮与老藕相对,糠映射了糟糠之妻,新粮与新娘谐音,短短数字,就将麦爱新的丑陋面目暴露无遗。麦爱新读后惭愧不已,便断了纳妾的念头。妻子见丈夫回心转意,十分欢喜,不由得再作一副对联以示表扬:“老公十分公道。”麦爱新笑而对之:“老婆一片婆心。”一时间,麦爱新与妻子的故事在民间传为佳话,老公和老婆这两个词也不胫而走,成了丈夫与妻子的别称。
  
  当然,老公、老婆这个称呼在古代并未大面积地流行起来,只是偶尔出现在一些文学作品中。比如,《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中载:“你在京中娶了一个小老婆,我在家中也嫁了个小老公。”《水浒传》第五回载:“那大王叫一声:‘做什么便打老公?’鲁智深喝道:‘教你认得老婆!’”
  
  真正将丈夫唤作老公是从民国开始的。那时,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一些追赶时髦的香港女性将自己的丈夫叫作老公,其他人听着很新鲜,争先恐后地效仿。于是老公、老婆这个称呼一下子在港、澳、台迅速蹿红,随后又从沿海一带传入了内陆。时至今日,老公、老婆已名正言顺地取代了丈夫与妻子,而很少有人再去追究它的来源。



backchina




 


上兩條同類新聞:
  • 哲理笑话/周恩来诡异眼神/毛接见红卫兵/儒学是如何走向独尊的/什么是真正的死而不朽
  • 我看国学/美国已越来越像罗马/孙中山崇拜/胡适鲁迅:中国人/这是恐惧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