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 站 内 搜 索 □
請輸入查詢的關鍵字:


標題查詢 内容查詢

一言九鼎     
三地風采     
四面楚歌     
五洲學興     
六庫全書     
七七鵲橋     
八方傳媒     
九命怪貓     
十萬貨急     

 
参透之后/《史记》中揭露人性本质的10句话/中国古代神医灵异事件
發佈時間: 11/12/2016 8:25:00 PM 被閲覽數: 100 次 來源: 邦泰
文字 〖 自動滾屏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收件箱 :  bangtai.us@gmail.com




《史记》中揭露人性本质的10句话,不得不服!



1、富贵不归乡里,如衣绣夜行,谁人知者?

  出自《项羽本纪》,意思是得到富贵以后,如果不回家乡晒晒,就好像穿了一身锦绣绸缎,却在夜晚出行,谁能看到你的好?

  传统的农业社会,培养了中国人的家庭、宗族、乡邻地方等社团意识。一个人发达了,要回到家乡显摆一下,就像现在的企业家要为家乡修路、建学校一样。

  暴发户、土豪总免不了晒富的冲动,特别是见了过去的熟人是要迫不及待地宣讲一番的。

  2、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

  出自《淮阴侯列传》,意思是做了人家的车子,心中就要考虑人家的患难;穿的衣服是人家给的,就要怀揣着人家的忧愁;吃的东西是人家给的,就要忠心为人家做事。

  大致相当于后世的“食人之禄,忠人之事”这句话。今天看来,这和现代社会的契约精神有点接近,选择了一份工作来作为谋生手段,就应该为企业、单位负责,尽职尽力。

  

  3、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耳!吾日暮途远,故倒行暴施之。

  出自《平津侯主父列传》,意思是大丈夫活在世上应该追求富贵,只要能钟鸣鼎食(王侯之家的生活),承受鼎煮之刑罚而死也无所谓,我好不容易获得今天的地位,所以宁愿倒行逆施。

  主父偃早年虽饱学却穷困,在齐地被众儒生排挤,不容于齐,借钱借不到,去北方燕、赵、中山等地,还是不遇,入关希望卫将军引荐给圣上,没有消息,手中没钱,诸宾客都讨厌他,最后豁出去伏阙上书,竟然获得重用。

  大臣纷纷向他行贿,有人劝他说:“你这样太过分了!”主父偃说道:“我从青年时就出外游学,达四十多年,弄得双亲不把我当儿子看,兄弟朋友不愿收留我,投在将军门下时其他宾客都厌弃我,我困厄的时间太久了。现在我有了权势,为了荣华富贵,法场上吃一刀也是心甘情愿!”

  这说法类似于后世的“不能流芳百世,也要遗臭万年!”今天很多贪官往往小的时候都吃过苦,成克杰上学前根本没穿过鞋,王怀忠是要饭的出身,或许也有这种要把过去应该有而没有的,一定要狠捞回来的心理吧!

  4、何乡者相慕用之诚,後相倍之戾也!

  出自《张耳陈馀列传》中司马迁的评语,意思是当初两人互相倾慕信任,其相交非常诚恳,最终却反目成仇,非置对方于死地不可,这是为何?

  张耳和陈馀早年刎颈交,就是可以抹脖子的生死之交。陈馀比张耳小,他对张耳像对自己的父亲一样。后来项羽分封天下,张耳为王,陈馀为侯,陈馀大大不服,因为张耳、陈馀对于恢复赵地的功劳是同样的。

  陈馀用武力赶走张耳,使得张耳逃到刘邦那里。刘邦与项羽争斗时,刘邦要求陈馀归到自己一方,陈馀提出的条件竟然是要刘邦杀了张耳才会答应。

  刘邦杀了一个和张耳长得像的人,把人头送给陈馀。陈馀发现受骗后,就投向了项羽一方。韩信与张耳破赵地,斩杀了陈馀。

  有一话说:“再没有比曾经是朋友的敌人更恶毒的了!”越是最初相交深厚,一旦决裂,对另一方的怨恨越深。

  

  5、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出自《刺客列传》,士为知己者用,意思是有本事的人只会为赏识自己的人做事,《刺客列传》后面还有类似的一句“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

  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

  意思把我当成普通人来对待的君主,我就以普通人的态度报答他;把我当成国士来对待的君主,我就以国士的态度来报答他。

  女为悦己者容,可以说是对女性很深刻的洞察了,相信每个人都有体会。

  6、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

  出自《儒林列传》,意思是学者要依据学术真理发言,不要为了阿谀世俗权势而撒谎。

  汉武帝征召辕固生入朝廷做官时,公孙弘也在被征召之列,当时辕固生瞪着眼睛对公孙弘说了上面那句话。公孙弘做官后果然曲学阿世,证实了辕固生的先见之明。

  陈寅恪1964年《赠蒋秉南序》有言:“默念平生,固未尝侮食自矜,曲学阿世,似可告慰友朋。”

  据王锺翰追忆,1945年他向陈寅恪请教,问及治学与政治有无关系,陈寅恪回答:

  “古今中外,哪里有作学问能完全脱离政治之事?但两者之间,自然有区别,不能混为一谈。如果作学问是为了去迎合政治,那不是真正在作学问。因为作学问与政治不同,毕竟有它自己的独立性的。”

  这段陈氏的夫子自道,正可以作为“未尝曲学阿世”一语的注脚。

  但是现实中曲学阿世的学者还是很多的,正如食品安全问题出来以后,会有专家学者论证某某某是没有毒害的。

  

  7、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出自《李斯列传》,意思是一个人是有出息还是没有出息,就如同老鼠一样,是由自己选择的环境决定的。

  李斯年轻的时候做一个小吏,在上班地方的厕所里,看到老鼠在吃脏东西,每逢有人或狗走来时,就受惊逃跑;在官府的粮仓里,看到粮仓中的老鼠,吃的是屯积的粟米,住在大屋子之下,更不用担心人或狗惊扰。于是李斯深有感慨,说了上面那句话。

  人类社会有不同的阶层,有贫富差距,人追求好的生活环境和地位是应该肯定的,但是保障社会的公平和谐也是很重要的。

  8、非人情,不可。非人情,难近。非人情,难亲。

  出自《齐太公世家》,说的是管仲临终时,齐桓公去见他,问道:“若你不幸离世,你看谁可以接替你做宰相,易牙这个人行吗?他知道我爱吃美味,就把自己的亲生儿子蒸了,做成菜给我吃。”管仲回答:“人哪有不疼爱自己的孩子的,做出这种事情的人是可怕的。”  

  齐桓公又问:“公子方这个怎么样?他抛弃自己父母亲人和公子的地位,来投靠我,对我很好啊。”管仲回答:“连自己的至亲都可以抛弃的人,不可亲近。”

  齐桓公最后问道:“竖刁这个人怎么样?他为了伺候我,把自己阉割了,对我可好了。”管仲回答:“人哪有不爱惜自己的身体的,残损自己的肉体来伺候君主的,不可亲近。”

  管仲死后,齐桓公没有听他的话,重用了那三个人,结果他们联合起来作乱。

  管仲所说的这三句,指出了凡是能做出超越正常人性、人情范围之外的事情的人,都是不可亲近的,一个人连自己的性命都不放在心上,也不会把别人的性命放在心上;一个人连自己和自己的孩子都不爱,也很难相信他会爱别人。

  

  9、此一人之身,富贵则亲戚畏惧之,贫贱则轻易之,况众人乎!

  出自《苏秦列传》,意思是同样是我这个人,富贵了亲戚就敬畏我,贫贱时都轻视我,其他一般人更不用说了。

  苏秦学纵横术,早年游说诸侯不成功,衣衫褴褛地回到家中,父母兄长都不搭理他,嫂子见了他连织机也没下,妻子也不给他做饭烧水。

  苏秦后来又去游说诸侯,成功后衣锦还乡,车马行李无数,他的父母兄长、嫂子、妻子跪在地上,不敢抬起头来看他。

  苏秦问嫂子:“为什么以前态度傲慢而今天如此恭敬呢?”他的嫂子回答:“因为小叔子你现在地位高,钱又多啊!”

  于是,苏秦大发感慨,说了上面这句话。《战国策》中的记载是:“嗟乎!富贵则亲戚畏惧,贫贱则父母不子,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盍可忽乎哉!”

  哎呀!若有富贵则亲戚都畏惧巴结,若贫贱则父母都不当成儿子看待,人活在世上,权势富贵,千万不要不当回事啊!

  这很像今天很流行的一段话:“如果你没有钱,你拿什么维持你的亲情,稳固你的爱情,联络你的友情,靠嘴说吗?别闹了,大家都挺忙的。”

  10、苟富贵,无相忘。

  出自《陈涉世家》,意思是咱们这群人中,将来若有得到富贵的,别忘了其他人。

  陈涉早年雇给人家耕地干活,干活累了,在地垄上休息的时候,陈涉发出了上面那个感叹。当时人都嘲笑他:“你一个雇给人家干活的,能有什么富贵?”陈涉的回答是壮志凌云的一句话:“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等到陈涉真的富贵了,当初的穷兄弟真的找来了。这帮穷兄弟一看陈涉豪华的宫殿,惊叹了一句:“夥矣,涉之为王沈沈哉!(“夥矣”是楚人的感叹词,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哇塞”,后面的意思是陈涉这个大王做得好爽啊!)”

  刚开始陈涉对这帮穷兄弟还行,后来有人对陈涉说,和这些土包子一起影响大王的形象。陈涉也就疏远了当初的穷兄弟。

  共患难易,共富贵难。今天经常听到有夫妻白手起家,创下亿万财富后,丈夫做不到“苟富贵,无相忘”,而是与曾经共患难的妻子“相忘于江湖”,别寻另一片天空和另一处美景了。


backchina



中国古代万能“神医”灵异事







 

大众文摘杂志社

  

  中医中药源远流长,“神医”辈出。两千多年来,代代传颂,但其事迹却有假。或真中有假,或假中无真。因为医术不是万能的,而人们希望它万能,所以就制造万能的“神医”。

  扁鹊“吃”出特异功能

  扁鹊生卒年代不详,但他的事迹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可以确信有其人。扁鹊应该是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个身份真实的“神医”,但史书的记载却多有虚假的成分。

  其一,扁鹊年轻时是一家富人办的招待所的所长。有一个客人常来常往,和扁鹊混熟了,有一天,这位客人对扁鹊说:“我有医书秘方想传给你,但你不要泄露。”说着从怀中掏出一种药,“你用露水服此药,三十天后你就无所不知。”接着,把医书秘方也给了扁鹊。忽然,他人不见了,疑为仙人。扁鹊服药三十天后,竟有了特异功能,隔墙能看见人,给人看病,能看见五脏六腑的病灶之所在。

  其二,扁鹊给很多诸侯看过病,按时间顺序来说吧。虢国太子经他治疗死而复生。西周有两个虢国,一东一西,东虢在今河南荥阳,西虢在今陕西宝鸡。公元前770年,平王东迁,是为东周,西虢亦东迁,迁至今河南三门峡。三年后,郑国就把荥阳的东虢给灭了。又过去百余年,晋国“假道灭虢”,灭掉了三门峡的西虢,时在公元前655年。扁鹊给虢国太子看病,不管是哪个虢国,都应在此之前。扁鹊给晋国执政的卿大夫赵简子看过病,赵简子是公元前475年死的,那么一定在此之前。扁鹊给齐国的齐桓公看病,产生一个成语叫“讳疾忌医”。这个齐桓公不是春秋时期的齐桓公,而是战国时期田氏代齐之后的齐桓公,死于公元前380年。扁鹊给秦武王看病,在公元前309年。秦武王太医嫉妒扁鹊,遂在半路将他杀害。以上记载见于《史记》、《战国策》、《汉书》。

  如果这些都是真实的,那么扁鹊行医年限起码应在公元前655年至公元前309年,跨度达346年。这显然不真实。

  华佗预言病人死相

  《三国志》共记载华佗18例医案,本文仅择四例于下:

  案例一:一个县吏,四肢发热,口干,小便不利。华佗说:“吃热饭,出汗自愈;不出汗,三日后死。”吃了热饭,却不出汗。华佗说:“脏气已绝于内,当啼泣而死。”果如华佗所言。

  分析:吃热饭治病不算神奇,神就神在料生料死。

  案例二:一个离职的督邮(相当于现在省辖市副市长)得病后已痊愈,请华佗号脉。华佗说:“你还是虚弱,并未完全康复,不要劳累,不要性交,性交即死,临死,将吐舌数寸。”督邮的妻子听说丈夫病好了,从百里之外来省亲,当夜同房,三日后,督邮发病而死,死相果如华佗所言。

  分析:依常理,性交即死,不可信,料其死相,更不可信。但是正因不合常理,才显其神。

  案例三:有一郡守(相当于现在省辖市市长)得了病,请华佗医治。华佗认为他在盛怒之下才可愈,便只受礼,不看病,又不辞而别,还留下书信对其辱骂。郡守大怒,命人追杀华佗。郡守之子知道华佗用意,叮嘱杀手勿追。郡守更怒,吐血数升,痊愈。

  分析:竟有此病,竟有如此治病的,真是匪夷所思。

  案例四:有一个读书人,身体不舒服。华佗说:“你病情深重,当破腹治疗。不过,你的寿命只有十年。此病不治,你不会因此病而早死;此病治疗,你的寿命也不会延长,还是不治吧。”病人坚持要求治疗,华佗手到病除,但是十年后这人还是死了。

  分析:能手到病除还不够神,能断寿命才够神。

  此外,东晋志怪小说集《搜神记》,其中就有华佗。说河内太守之女,脚有疮,痒而不痛,时愈时复发,请华佗医治,华佗说“易治”,遂使人备黄犬一只,快马两匹,用绳系黄犬颈,拴在马后,扬鞭策马,马累了,换另一匹马,继续拖着黄犬奔跑,犬实在跑不动了,人又拽着犬跑,至50里处停下。这时,让这位有脚疮的女子喝药入睡,卧于道旁。然后,剖犬腹,创口对着她的脚,不一会儿,虫从她的脚疮内爬出,似蛇,长三尺。最后,用膏散敷她的脚疮,七日,疮愈。注意,是对犬腹开刀,而不是对此女的脚疮开刀。岂不神奇!

  董奉诛杀蛇精

  董奉与华佗是同时代人。董奉医术高超,医德高尚,为人治病不收费,治好后只要求病人在他的住宅周围种杏树。轻症愈后种一棵,重症愈后种五棵,不几年,竟种了十万棵。杏树挂果,董奉并不卖,而用来换粮食,一斗换一斗。他在杏林中建草房置竹囤,兑换者自将粮食倒入竹囤,摘一斗杏而去。换的粮食则用来赈济穷人,穷人们盛赞董奉仁义。董奉居杏林,“杏林”遂为中医界代名词。

  董奉所在县的县长为官一任,调任他乡,50年后途经故地见到董奉,发现董奉容颜一如往日。更神奇的是,董奉南游交州(今广东广西),交州刺史快要死了,三日不醒。董奉喂药三丸,灌水,摇其头,将药丸冲下。一会儿,手脚似动;再一会儿,脸上有了颜色;半日,能坐起;四日,能说话。这在古代就叫起死回生。估计,董奉喂的应是当时的“速效救心丸”或“丹参滴丸”。

  董奉游至庐山,柴桑县令的女儿神志混乱,狂躁乱舞,医不能治,求救于董奉,承诺治愈之后,许配为妻。董奉知道此病是由于蛇精摄魂所致,待夜深人静蛇精爬行至病人门前,董奉使人斩之,县令之女天亮即愈。

  后来,董奉得道升仙,妻子儿女靠杏林为生,却有老虎守护杏林。此虎亦为董奉所救,护杏林以报恩。传说此虎猎食未吐骨头,鲠在喉咙,向董奉求救。董奉胳膊套上竹筒伸进虎口取出骨头。据说后世游走乡间的郎中套在手掌上的环铃就是由董奉胳膊套竹筒演变而来。这环铃不叫“环铃”,医界称之为“虎掌”。

  董奉入选葛洪的《神仙传》是在东晋,其实在此之前,西晋的皇帝已诰封董奉为“太乙真人”,尊享奉祀。至北宋,宋徽宗又加封董奉为“升元真君”。医者成为道仙,受两个朝代皇帝诰封,有史以来,董奉是惟一。

  张仲景为老猿看病

  张仲景是天下中医公认的“医圣”,非“神医”可比。“神医”是靠传奇故事制造出来的,而“医圣”靠传世的医术获得天下景仰。可是,张仲景也有许多传奇故事:

  其一,张仲景进桐柏山采药,遇一老者求诊。张仲景号了脉,问:“你怎么是兽脉呢?”老者以实相告:“我乃桐柏老猿。”张仲景取出随身携带的药丸给了他,服下即愈。老猿感恩,扛了一块木头给张仲景送去,说:“这是一块万年桐木。”桐木宜制琴,张仲景亲手制造两架,一架取名“古猿”,一架取名“万年”,皆为传世名琴。

  其二,张仲景见到20岁的王粲,预言王粲20年后眉毛会脱落,之后半年会死掉,但吃他的药可防,当即给了药。王粲听了不高兴,没吃他的药。过几天二人又见面,张仲景问药吃了没有,王粲应付他说吃了。后来,王粲40周岁时眉毛脱落,又过187天就死了。

  孙思邈死后尸解登仙

  孙思邈是陕西人,从小聪明,被誉为神童。二十岁以后,精通老子、庄子以及诸子百家,后来隐居当地的太白山,研读医书,采药为人治病,亦兼修道、炼丹。孙思邈的传记,其实是把他当做道仙来写的。传记中说他活了“百余岁”。但是传记又说他在北周就被征召,死于唐高宗即位30年之后,如此,历史学者们可就有事干了,考证结果基本分四派:清代纪晓岚考证为102岁;其他不如纪晓岚知名的学者,有的考证为120多岁;有的考证为140多岁;有的考证为160多岁。唐代的人,60多岁就算高寿了,而孙思邈最起码也是百岁老人,这就增加了他的仙气,而且,他死后,“经月余,颜貌不改,举尸就木,犹若空衣,时人异之。”这是说,死了还像活着,尸体很轻,言外之意就是成仙升天了。

  摘自《西江月》





李银河:参透之后的乐观主义


李银河(1952- ),女,北京人,中国第一位研究性的女社会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代表作有《婚姻法修改论争》、《虐恋亚文化》、《女性主义》、自传《人间采蜜记》等。新作《享受人生:我的生命美学》2016年7月由北京时代华文书局出版。

  

  1. 新作《享受人生:我的生命美学》记录了你的读书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你在2012年退休之前主要是写与专业领域有关的著作,近年来多创作散文、小说。这两种类型的创作,你更偏爱哪一种?

  其实我更偏爱后者。专业领域的写作是从科学家角度进行的一种社会学研究,是为了说清事实,对某一个事情做一个分析,有的时候会比较枯燥。而写随笔和小说,写作的本身就会带来很多快乐。在2012年退休之后,我把更多的时间用在创作小说和随笔上面,现在每天上午都会写作。《享受人生》这本书300多页,就是我每天早上五点起来,写三段有关于人生感悟的格言,断断续续积累了一两年所写的。我挺认同法国新小说的领军人物巴塔耶的写作观,他说人生最重要的行动就是写作。如果你要是不写的话,就等于没活。写作实际上是一个人活着的证明。

  

  (问:你创作了5篇以虐恋为主题的小说,为什么要写虐恋主题?)

  1998年时我出版了专著《虐恋亚文化》。其实我1997年在英国剑桥大学做访问学者时就对虐恋产生了兴趣,整天耗在剑桥大学图书馆进行文献研究,查阅从古到今所有关于虐恋的记载、小说、散文、研究专著。这些都成了我日后写虐恋主题小说的素材。出版家路金波说虐恋这个东西确实只是少数人的性倾向,喜欢的人就会去买来看,但不喜欢的人就一定不会去买、去看,所以我写虐恋小说并不是让大家都去喜欢虐恋,而主要还是自己的冲动之所在。人写作是要有冲动的,如果没冲动的话,是写不出小说来的。我写东西时好像冥冥中有一种什么东西在抓着自己的手在写,行文如流水。写作的过程是非常快乐的。所以我写虐恋小说主要还是为了满足自己。

  以后我也会尝试其他主题的小说。因为虽然虐恋是一个挺复杂的事情,里面门类也很多,但是也被我写得差不多了。

  2. 你的创作风格受哪些作家作品影响较大?

  我不是文学专业出身,但对文学的接触从很年轻时就开始了。二十多岁时我有一段赋闲的时间,就照着世界文学史把里面涉及的小说都挨个看了一遍。其实我也没觉得自己特意学过谁的写作风格或更倾向于哪种文学流派。记得王尔德说过,所有的文学就两种,一类是写得好的,一类是写得糟的。我很喜欢这个分类。

  我特别反感所谓的写作技巧。写作是需要技巧的吗?我真的不知道什么叫写作技巧。写作根本不需要刻意学谁或受谁影响。我相信人写出来的文字,就是自己灵魂的模样。

  3. .你最喜欢王小波的哪部作品?

  《红拂夜奔》吧,我非常喜欢里面那种特别飞扬的精神和人物在时空之间自由穿梭的写法。比如小说中关于李靖在解费马大定理的描写,简直是妙趣横生。最近读小波的《2015》,也特别喜欢,文字很幽默,看的时候笑了有七八次。我原来得过过敏性哮喘,不能狂笑,一狂笑就要喘不过气了,那次读《2015》差点发了哮喘。我跟冯唐不是朋友嘛,我就跟他说,这《2015》你没看过吧,他说还真没看过。我就回了一句挺不客气的话:王小波这一篇,超过你所有的小说。

  冯唐说评价一个人的文字好不好就看能不能让他笑,而王小波让他笑了两次,所以他对小波评价不还挺高的嘛。不过他对小波的有些评价我也不爱听,什么小波文字不好啊,写作像小学生作文啊什么的。可能因为小波的文字雕琢的痕迹很少很少,所以他会被人看做没技巧。可能从冯唐的标准来说,觉得王小波的文字太白描了吧。其实我倒没觉得小波的文字不好,我认为小波的文字相当不错。和小波一样,我的写作也是属于白描,因为我实在搞不清楚其他人所谓的文字好到底是指什么。

  4. 你觉得王小波对中国当代文学最突出的价值和贡献是什么?

  其实最明显的一个贡献就是他是比较早的摆脱了所有意识形态的拘束进行纯文学创作。从1950年代到小波之前,没有什么纯文学,都是一些政治宣传类的作品。我觉得从王小波开始,真正摆脱意识形态的纯文学出现了。另外即便是纯文学里头也有写得好的和写得糟的。小波属于写得特别好的。台湾的联合报中篇文学奖给了他两次,一次是《黄金时代》,一次是《未来世界》。文学实际上是有一根筋线的,这个作品是在筋线之上还是在筋线之下,不知道的人懵懵懂懂,知道的人一目了然。要我说,小波的文字有一种经典的美。

  

  5. 你曾写过一篇《浪漫骑士·行吟诗人·自由思想家——悼小波》,文中说你们在心灵和智力上有种难以言传的吸引力。你们最大的共同点是什么?

  我和小波最大的共同点就是灵魂的相通和同契。正好他喜欢的也是我喜欢的,他不喜欢的正好也是我不喜欢的。可能有的时候在喜欢的程度上稍有不同吧。比如他不喜欢托尔斯泰,但我对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复活》还是挺喜欢的。不过这种情况还是很少的,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喜欢的书,对事情的看法,价值观啊什么的都是很吻合的。

  6. 你的价值观、人生观是怎样形成的?

  我的价值观、人生观受存在主义影响挺大的。我二十多岁时看存在主义就特别入迷,很早就接受了存在主义关于生命是偶然的、没有意义的观点。另外我也喜欢读一些禅宗的书。禅宗对人生的参透和空无的观念其实跟存在主义是相通的。

  7. 你对待人生和社会的态度是更趋于乐观还是悲观?

  我对人生的态度可概括为“参透之后的乐观主义”。所谓参透就是看到生命的偶然和无意义,能正视生命是空无的这一现实。参透之后,有两种选择,一个是悲观主义的,一个是乐观主义的。比如说出家之类的,把所有的欲望降到最低,我觉得这是参透之后的悲观主义。参透之后的乐观主义就是说虽然生命没有什么意义,但还是要选择一种快乐的活法,活得兴高采烈。

  (问:有点像加缪笔下的西西弗斯?)

  我觉得西西弗斯有点太惨了吧。他的生命是被惩罚的。我有一个短篇小说叫《西西弗斯的惩罚》,写的就是我在内蒙古兵团时生活的感觉。当时所在的那个地方根本不适合种地,整天干活干得很苦但做的是无用功。这就给人西西弗斯那种感觉。

  8. 你最欣赏自己的什么品质?

  诚挚、纯净。在我的回忆录《人间采蜜记》的推荐会上,路金波说从来没见过像我这么纯真这么老实的人。(笑)

  9. 故乡对你的影响?

  故乡北京对我的影响可能就是让我更关心政治吧。在北京连坐出租车跟司机聊天全都聊的是国家大事。听过这么一个笑话,说北京一胡同口坐一老头,见着一四川人,这老大爷摇着个大蒲扇问,四川人民现在生活得怎么样?这就是我的故乡。每个人的说话语气就跟很大领导似的。(笑)大家爱议论国家大事,对于国家的走向、社会的变迁啊都比较关注。现在想来,当初自己选了社会学专业,难道不是受到故乡的影响吗?

  

  10. 你怎么看大众与精英的关系?

  精英是某个领域的专家,应该在各自的研究领域向社会大众提供专业意见。因为大众不专业呀,有些事情可能不会明白,只是怎么对自己有利就怎么做。精英就是在社会出了问题的时候,在一些观念走向上对大众进行引导,提出正确的意见,告诉大众什么是正确的,比如“同性恋是不应该被歧视的,中国是需要同性婚姻的”,以引导大众改变错误的看法,改变错误的做法。虽然这种改变往往是非常艰难的,但作为精英也要做出这种努力。

  11. 当下你最关注的社会问题?

  我非常关心社会时事,会就一些热点问题写时评,比如前段时间报社实习生被强奸的事。单位最近搞了一个调查,每个人的问题要汇集,然后发到所里,所长找谈话。我其实不太关心政治,没办法,只好关心政治。

  我挺欣赏罗素的。他在他的专业领域里非常成功非常优秀,有的时候也写非专业领域内的专著,比如《婚姻革命》,有的时候还会参加点政治活动。我觉得现在的生活状态跟罗素很像:虽然很超脱了,但还是关心时事。

  12. 你如何看待名和利?

  马克思·韦伯就是用名、利、权做社会分层的。但我认为名利是不值得追求的。追求名利的人,灵魂上是比较平庸的。如果你像我一样也参过禅,思考过存在主义的话,你就会明白一切荣华富贵都只是过眼云烟,都是虚无的。追求名利很俗气,也不能给人带来真正的快乐。

  (问:什么能使你感到真正的快乐?)

  能够给人带来快乐的只有两个东西:爱与美。享用爱和美、创造爱和美、沉浸在爱和美之中时,我感到最为幸福快乐。其实被爱与爱人都是一种享受。

  我觉得我的生活方式就是“直取核心”。正如我的自传《人间采蜜记》中所说,“人间如花丛,我只是从中采撷一点点精华,对其他的一切不去理睬。一生只有短暂的几十年,要好好享用自己的生命。自由奔放,随心所欲。”人活着就应该像蜜蜂那样,就采集花种的那一点点精华就行了,不要去追求其他,在“核心”的周围徘徊,浪费生命与精力。而这点精华,就是爱与美。

  13. 你现在每天的生活和工作状态是怎样的?

  三段论吧,上午写作,下午读书,晚上看电影。现住威海,住的房子距离海边就一百米,每天晚饭后都会去海里游半个钟头。现在我在写一篇新的非虐恋主题的小说。我读书挺杂的,能找到什么就读什么,最近在读《德语课》。我看书的习惯是在书上画道儿,这样下次再翻这本书就能直接看到最重要的话,想起当时的感悟。我很少重读,因为我不喜欢重复的事情。而且书也太多了,重读一本旧书就少看一本新的书。

  (问:你对现在的生活状态满意吗?)

  现在我很多世俗的事都不管的,大侠是我的经纪人,帮我打理、安排一切。包括买衣服都是大侠估摸着我的尺寸给我买,我连商店都不用逛。我现在的生活很简朴,很简单,可以获得身体的舒适和精神的愉悦。我觉得今后还是保持这种状态就挺好。

  14. 如果可以与任何人隔空对话,你希望是?

  爱因斯坦。听说科学只能解释5%,有95%都不能解释。我想问问爱因斯坦关于那95%。爱因斯坦晚年去研究和信仰上帝,我想问问他真的相信上帝是存在的吗。我觉得搞科学的人应该最清楚到底是有神的还是无神的。

  15. 如果可以生活在别处,最想生活在什么时代的什么地区?

  瑞士。瑞士的风景很美,空气干净,环境舒适、安静。到了瑞士,舒服地躺在湖畔草地上晒太阳应该是件很享受的事。时代嘛肯定是现代,因为在古代人们有大量的时间都用于谋生,而且古代战争很多,每个人都得去打仗,这是最糟糕的。

  

backchina

 


上兩條同類新聞:
  • 魏晋风骨出美男/幸福的三个来源/厚德载物是指哪几德/趣说老公
  • 哲理笑话/周恩来诡异眼神/毛接见红卫兵/儒学是如何走向独尊的/什么是真正的死而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