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 站 内 搜 索 □
請輸入查詢的關鍵字:


標題查詢 内容查詢

一言九鼎     
三地風采     
四面楚歌     
五洲學興     
六庫全書     
七七鵲橋     
八方傳媒     
九命怪貓     
十萬貨急     

 
美国养鸡悲喜交加 黄鼠狼浣熊可能是老鹰/穷人和过于忙碌的人有一个共同思维特质
發佈時間: 11/22/2016 11:55:51 AM 被閲覽數: 207 次 來源: 邦泰
文字 〖 自動滾屏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收件箱 :  bangtai.us@gmail.com




美国养母鸡,悲喜交加


作者:Best4Future  于 2016-11-21 --贝壳村


自今年6月中到迄今11月初,我家十只母鸡,从仅仅出生才一天的小鸡雏,成长为硕大肥美、毛光油亮的大母鸡。其间我家全家齐心合力、任劳任怨,联手为母鸡们打造了一座总价值1500美元的鸡窝。(详见美国做鸡窝,何其之繁)

母鸡们于九月初移居新家后,逐渐适应并喜欢上了这个安全、舒适、宽敞、漂亮的新居。它们每天清早就自行跳出鸡窝,在铁丝网做的篱笆中做做晨练。我起床后,即送上碎玉米、谷物、剩菜饭或鸡饲料混合的早餐。母鸡们吃完早餐,在篱笆中玩耍、嬉戏、斗嘴、追逐,或晒晒太阳、洗洗泥浴。

中午,我再奉上午餐,菜品随机。有时候是鸡饲料,有时候是碎玉米,有时候是孩子们吃剩的米饭面包。时不时,我会将菜地里新摘的有机蔬菜,或孩子们吃剩的瓜皮果芯,剁碎、搅拌、混合在母鸡的午餐中。母鸡们吃完午餐,通常会返回鸡窝睡个午觉。下午再神清气爽地在篱栏中继续溜达,享受午后温暖灿烂的阳光。

母鸡们的晚餐基本同午餐类似,偶尔我会添加一些吃剩的意大利面条和肉丸。母鸡们对酸酸甜甜的番茄酱毫不介意,吃得津津有味。倒是先生看到母鸡对炖得烂烂的肉丸大快朵颐,忍不住担心地嘀咕着“母鸡可以吃肉么?”

我掐指一算,从六月中至今,差不多有4个半月的光景,母鸡们应该不久就可以下蛋了吧。想着数月的辛苦和劳碌,马上就可以换来丰收的成果,我的心中充满着憧憬和喜悦。

万万没想到,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打破了母鸡们平静、和谐、幸福的生活。

美国养母鸡,悲喜交加

 

事情发生在上周六清晨。睡意朦胧的我,突然被母鸡们惊慌的“咯咯”声惊醒。我睁眼一看,天还刚刚朦朦亮。我凝神静听,母鸡们又没有了动静。“可能是母鸡们在斗嘴打架。” 这样想着,我又翻身小睡了一会儿。

起床后,我忙着给孩子们准备早餐。一切就绪后,我拉开露台的玻璃门,准备去取给母鸡盛放食物的盘子。刹那间,我呆住了。

篱笆门被推开了一条缝!母鸡们都跑出来了!!

“怎么回事?!” 我惊讶道,赶紧跑过去查看。原来我周五晚一时疏忽,忘了锁篱笆的铁丝门了。早就贪图更多空间、更大天地的母鸡们,团结一致,一起将虚掩的篱笆铁丝们给撞开了!

事不宜迟,我赶紧将在附近啄食正欢的母鸡们赶回篱笆。数一数,哎哟,只有六只母鸡。

听见我的喧哗,先生和孩子们也赶紧穿好衣服,加入寻找的行列。先生很快在车库附近,找到一只失落的母鸡。孩子们叫来三、四个邻居家的孩子,深入屋旁的小树林和灌木丛,边寻找边探险,吵吵嚷嚷,聒聒噪噪,引得左邻右舍闻声而起,探头张望。

我抬头一看时间,早上八点整。哎呀,想趁着周末偷个懒觉的邻居们,真是对不住了。

虽说今年秋季的气温异常温暖,毕竟是11月中旬了,清晨寒气重,草地上覆盖着一层薄薄的银色霜花。慌乱中,我仅仅穿了双拖鞋就出门了,不一会儿脚趾头就冻得冰凉。嫣嫣也是仓促地穿着拖鞋出门,她的十个小脚趾冻得红彤彤的。

我正犹豫着要不要先回屋暖和一会,突然听到孩子们的欢呼声。原来又一只母鸡,被先生在灌木丛中找到了。现在就剩下两只母鸡迷失了。我清点一看,丢失的是一只芦花鸡和一只黑母鸡。

“先回屋暖和暖和”,先生提议,“母鸡们会自己找回来的。”

“真的么?”我狐疑地问道。

“是的”,先生说,”以前的母鸡公鸡都是放养的,自己出去找食吃,傍晚才回来。”

我也依稀记得,小时候,家里养了上十只母鸡,的确都是早上放出去自力更生,傍晚自己“咕咕”叫着回窝。那时候的鸡窝,既简陋又狭小,远远没有现在这个鸡舍宽敞漂亮,母鸡们也丝毫不嫌不弃,照样每晚准时回窝。

恰好我们当天的活动排得满满的:既要去参加图书馆的科技启蒙活动,还要去市中心看儿童音乐剧。我抬头看时间也不早了,就招呼孩子们都回屋准备就绪。

“也许我们看完音乐剧回来,两只母鸡就自己找回来了?到时候气温也高了,孩子们再去寻找,也不会受冻了。”带着一丝侥幸心理,我们带着孩子们离开了家。

岂料,天有不测之风云,半路杀出个程咬金,把我的如意算盘全打乱了!

上周六下午,当我们看完儿童音乐剧回家后,我第一时间就冲到篱笆门口,看有无母鸡的身影。什么都没有!!我心里着急起来,连忙在房子附近的小树林、灌木丛寻找着。孩子们呼朋唤友,嘻嘻哈哈地组成一个小分队。在她们看来,搜寻行动不啻于一次有趣的探险。

寻找无果后,我走到距离房子较远的树丛,边找边“咕咕”地唤着。突然,我发现马路边的草地上,散落着三撮鸡毛。两撮小面积的黑鸡毛,无疑是黑母鸡的。一撮大面积的白鸡毛,无疑是芦花鸡的。

美国养母鸡,悲喜交加

美国养母鸡,悲喜交加

美国养母鸡,悲喜交加

 

我预感不妙:这些鸡毛,大部分是紧贴母鸡身体的绒毛。这意味着,两只母鸡很可能遭到袭击。袭击者或是邻居家的狗,或是狐狸,或是黄鼠狼,或是浣熊,还极有可能是老鹰。生死一刻,母鸡拼力抵抗,落下一地鸡毛,现场颇为惨烈。

我再次省察现场。“没有血迹!” 我脱口而出。“也许,母鸡拼死挣扎,但侥幸逃脱?”,我思忖着,一线生机又重新在我心中萌现。

但是,此时已经天色见晚,我们的寻找只好告一段落。望着暮色苍茫、夜幕低垂,我颇感失意与沮丧,无数的“如果”涌现心头:

如果我周五晚记得锁上篱笆门。。。。

如果我周六清晨听到动静后立即起床查看。。。

如果我周六早上坚持寻找而不是中途退出。。。

后悔、自责、愤怒、痛心、悲伤、低落、侥幸、期盼,各种情绪混合交杂,我辗转反侧,一夜无眠。

周日清晨,我起床后即出门继续寻找。孩子们看见我表情严肃、不苟言笑,都心领神会。她们安静地或看书、或画画、或做作业,渴了、饿了也不来麻烦、打扰我,察言观色、极其乖巧。

周日早上的寻找,依旧一无所获。周日下午,我要带孩子们去中文学校,自己也要去中文学校教书。回家时,天色已晚,又是一天过去了。

周日晚间,望着暮霭沉沉、日落西山,想着被袭的母鸡要面对的寒霜重露、四伏危机,我已经有些接受现实:芦花鸡和黑母鸡,可能再也回不来了。想着精心喂养四个半月的母鸡,从刚出生一天起就看着长大,犹如自己一手养大的孩子,现在迷失在外、生死未卜,纵然嘴上承认放弃,心中尤然不甘。

就在我几乎放弃的当口,剧情又反转了!!

周一早上,天气出奇地好,气温出奇地高。阳光灿烂,温暖和煦。我让孩子们到露台上玩耍,自己在家里做做家务。正忙着,忽然听到嫣嫣大喊着,“妈妈!妈妈!” 不是那种惊慌失措的喊叫,是那种有所发现的呼喊。

我心中一动, “莫非。。。。”

即刻,我三步并做两步,冲下楼梯,跑出露台门。顺着嫣嫣手指的方向,我看到芦花鸡,就在露台旁边。哈哈,它真的自己找回来了!

我连忙走过去,贴近芦花鸡。它倒不躲避,反而蹲下来,吓得浑身发抖。我把它抱起来,查看它的全身,发现它双翅之下的大部分绒毛,都被生生扯下,露出皮肤。一只翅膀之下,还有血迹和深深的伤口。

美国养母鸡,悲喜交加

 

我将这只芦花鸡抱回篱笆。它看见食物,连忙跑过去,埋头吃起来。也难怪,它受到袭击,惊恐之极,在外两天,肯定是东躲西藏,饥寒交迫。

这只芦花鸡外表看上去,行走正常,与一般母鸡无异。但若仔细观察,我就发现它目光呆滞、心神全失、反应迟钝。看来,袭击给它带来的,不仅仅是身体上的伤害和痛楚,还是精神上极大的刺激和摧残。到现在,它还惊魂未定、心有余悸。

美国养母鸡,悲喜交加

 
嫣嫣走过来,轻轻地抱起芦花鸡,搂在怀里。不管怎么说,它自己找回来了,这真是奇迹啊。

美国养母鸡,悲喜交加

 


哈佛教授:穷人和过于忙碌的人有一个共同思维特质



  

  一个跨学科团队完成了一项对资源稀缺状况下人的思维方式的研究,结论是:

  穷人和过于忙碌的人有一个共同思维特质,即注意力被稀缺资源过分占据,引起认知和判断力的全面下降。

  这项研究是心理学、行为经济学和政策研究学者协作的典范。

  这个研究源于穆来纳森对自己拖延症的憎恨。

  他7岁从印度移民美国,很快就如鱼得水,哈佛毕业后在麻省理工学院任教经济学,获“麦克阿瑟天才奖”后被返聘为哈佛终身教授。

  而立之年就几乎拥有一切,他觉得惟一缺少的就是时间,脑袋里总有不同的计划,想把自己分成几份去“多任务”执行,结果却常常陷入过分承诺、无法兑现的泥潭。

  穆来纳森把正在做的国际扶贫研究和自己的问题联系起来,竟发现他和穷人的焦虑惊人地类似。穷人们缺少金钱,他缺少时间,两者内在的一致性在于,即便给穷人一笔钱,给拖延症者一些时间,他们也无法很好地利用。

  在长期资源(钱、时间、有效信息)匮乏的状态下,人们对这些稀缺资源的追逐,已经垄断了这些人的注意力,以至于忽视了更重要更有价值的因素,造成心理的焦虑和资源管理困难。

  也就是说,当你特别穷或特别没时间的时候,你的智力和判断力都会全面下降,导致进一步失败。

  研究进一步解释,长期的资源稀缺培养出了“稀缺头脑模式”,导致失去决策所需的心力——穆来纳森称之为“带宽”(bandwidth)。

  一个穷人,为了满足生活所需,不得不精打细算,没有任何“带宽”来考虑投资和发展事宜;一个过度忙碌的人,为了赶截止日期,不得不被看上去最紧急的任务拖累,而没有“带宽”去安排更长远的发展。

  即便他们摆脱了这种稀缺状态,也会被这种“稀缺头脑模式”纠缠很久。

  穆来纳森的研究,对社会阶层理论和国家政策、技术发展模式乃至个人时间管理等问题,都有重要的启示。以下试举几例——例一:穷人为什么穷?

  美国共和党认为穷人之所以穷,是因为他们不努力;

  民主党认为,贫穷根源来自社会不平等,国家应主持再分配来支持穷人。

  穆来纳森却证明两党都错了:

  穷人不是不努力,而是因为长期贫穷,失去了摆脱贫穷的智力和判断力,这种状况不变,再努力也是白费;而如果仅是简单地分钱给穷人,穷人的“稀缺头脑模式”也会导致无法利用好这些福利以脱贫。

  所以一个合理的社会流动方式应当是,建立最基本的社会安全体系,同时保有社会竞争上升通道,资源入口向全社会开放,使得个人能保持正常思维,有尊严地奋斗。

  例二:时间不够怎么办?

  传统时间管理原则是利用片段时间和多任务,而穆来纳森研究发现,不是时间不够,而是判断问题的心力不够;利用片段时间和多任务解决方式,反而因分心加强了焦虑,导致无法专心处理主要任务,加剧拖延。

  解决这个问题,最重要的办法是,减少多任务干扰,求助外界辅导,分割问题,从而淡化处理问题的焦虑。

  例三:信息过载?不,有效信息匮

  我们每天都处于信息过载中,很多人被微博信息轰炸得无法判断问题,所以一些人开始用“戒网”的方式来摆脱信息过载。事实上这不是信息过载,而恰恰是“有效信息”匮乏的恶果。

  在一个严重缺乏公开信息的社会,一旦技术带来部分的信息开放,会造成“饿汉吃自助餐不知如何选择”的问题。

  同样,我们的头脑还处于有效信息稀缺的时代,有“看到字就觉得很重要”的毛病,尚无法处理高浓度信息。

  最好的解决方式不是回到信息匮乏状态,而是建立辅助性信息筛选机制,帮助自己挑选重要信息。

  有趣的是,微信因为是同仁、同事间的互动,起到了一定程度的信息筛选作用,所以微信在中国的发展会慢慢超过今天的微博。

  穆来纳森的研究刚刚开始,他关于“稀缺头脑模式”的警示,是我们这个信息和人口爆炸、平均时间和资源都加速减少的时代的一盏指路明灯。


backchina

美国养母鸡,悲喜交加啊!

 


上兩條同類新聞:
  • 比川普新政还震撼 湾区两大地震断层连接(组图)
  • 深秋枫叶染红了纽约的展望公园/今天,全中国沸腾了!华为碾压高通,拿下5G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