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 站 内 搜 索 □
請輸入查詢的關鍵字:


標題查詢 内容查詢

一言九鼎     
三地風采     
四面楚歌     
五洲學興     
六庫全書     
七七鵲橋     
八方傳媒     
九命怪貓     
十萬貨急     

 
解体前/穆斯林问题/政府是条社会寄生虫/改朝换代不流血是如何做到的
發佈時間: 11/22/2016 6:02:04 PM 被閲覽數: 83 次 來源: 邦泰
文字 〖 自動滾屏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收件箱 :  bangtai.us@gmail.com


5.
6.



解体前饥饿与惶恐交织的苏联,不安的俄罗斯


  1991年8月19日至8月21日,在苏联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八一九事件”(史称苏联政变)。当时苏联政府的一些官员企图废除总统戈尔巴乔夫并取得对苏联的控制,政变领导人是苏联共产党强硬成员。他们相信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计划太过分,并认为他正商议签订的《新联盟条约》过于分散权力给与众共和国。虽然此次政变在短短三天内便瓦解,并且戈尔巴乔夫恢复权力,可此事件粉碎了戈尔巴乔夫对苏联至少在一较松散体制下维持一体的希望。此次政变是他们在悬崖边上挽救苏联的最后一次尝试,但仅仅两天就宣告失败。8.19事件的悲剧性在于,它以维护苏联为初衷,但却成了苏联加速瓦解的催化剂。此后,苏联解体速度骤然加快。

  解体前饥饿和惶恐的苏联

  这些看起来像是美国大萧条时期的照片实际上记录的是苏联解体之前最后的日子。商店的货架上经常空空如也,如果想买什么东西,必须排长长的队伍。在摄影师拍摄这些照片之后不久,苏联就解体了。

  

  ▲ 1991年,莫斯科。18岁的妓女卡佳在街头闲逛,警车从她身后驶过。

  

  ▲ 西伯利亚新库兹涅兹克市的人们在商店外排队。到处可见的长队就是苏联经济衰退的标志。

  

  ▲ 1991年,苏联解体之前一个月,不管买什么食品,俄罗斯人都必须排队。

  

  ▲ 人们在国营商场中排队购买猪肉。

  

  ▲ 两个蓬头垢面的小孩从新库兹涅茨克市煤炭钢铁厂宿舍的窗户里向外张望。

  

  ▲ 西伯利亚妇女坐在新库兹涅茨克市煤炭钢铁厂的宿舍外。

  

  ▲ 1991年,莫斯科。在商店收银台前排队等待结算的购物者。

  

  ▲ 1991年7月,莫斯科,一位病人在破败的医院里吃午餐。

  

  ▲ 1991年7月,莫斯科,医院的护士柳德米拉•苏泊切娃在休息室里休息。

  

  ▲ 等待购买面包的人在莫斯科排起了长队。

  

  ▲ 在自发的集会上,一位妇女为死难者恸哭。

  

  ▲ 三位莫斯科妇女从百货商店的窗户中旁观人们为政变死难者举行的葬礼。

  

  ▲ 人们在回收站用伏特加酒瓶换取零钱。

  

  ▲ 新库兹涅茨克城外,三位年轻人借酒消愁。

  

  ▲ 1991年6月,新库兹涅茨克,女矿工在工作间隙稍事休息。

  

  ▲ 1991年,卡卢加,市场里的商贩和顾客。

  

  ▲ 1991年11月,图拉。等待领取食物供给的人们。

  

  ▲ 不管买什么食品,俄罗斯人都必须排队。

  

  ▲ 假装坚强,强忍住眼泪的老太太。

  

  ▲ 住在西伯利亚工业区的矿工经受了苏联经济衰退带来的各种困难。

  

  ▲ 一位妇女在莫斯科著名的步行街阿尔巴特大街演奏手风琴。

  

  ▲ 小姑娘为行人演奏小提琴,她的宠物狗躺在小提琴盒子里。

  

  ▲ 在莫斯科著名的步行街阿尔巴特大街演奏手风琴的人。

  

  ▲ 1990年1月10日,在为国家的独立游行的运动中,立陶宛人带着国旗在首都宛维尔纽斯市中心。1990年3月11日,最高苏维埃宣布重新建立的立陶宛独立。波罗的海共和国走在了争取独立斗争的前列,立陶宛是苏联加盟共和国中第一个宣布独立的。(维塔利阿尔芒法新社)

  

  ▲ 1990年4月27日,星期五,人们在维尔纽斯市中心的商店里购买茶杯。尽管遭到了苏联的经济封锁,但在维尔纽斯市的商店里还是供应着充足的食物和其他商品,这时已经被封锁了十天了。(美联社照片杜尚)

  

  ▲ 被摆放出来的枪支。

  

  ▲ 1990年12月24日(星期一),在红场,一位失去儿子的苏联母亲被民兵阻挡,她的手上拿着她的儿子的照片。由于在种族骚乱中克里姆林宫外的武装警察也参与了其中所以大约有200多名父母他们都失去了他们的儿子.在1990年大约有6000多名苏联军人被杀害。(美联社照片马丁利斧)

  

  ▲ 1991年3月27日,两位苏联士兵在空荡的红场巡逻。由于预期到这里将会举行集会游行,所以当局提前封锁了红场。(法新社 EPA 阿兰-皮埃尔)

  

  ▲ 1991年1月17日在维尔纽斯的整面墙上到处都是反抗苏联的涂鸦。这面环绕着立陶宛议会的围墙是为了阻挡可能到来的苏联军队的袭击的。许多苏联的逃兵都把他们对戈尔巴乔夫的诅咒卡片贴在这面墙上。(美联社照片刘香成)

  

  ▲ 1991年9月21日,一个巴库居民用斧头砍掉俄国布尔什维克革命领袖列宁的肖像。阿塞拜疆在1920年宣布加入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阿塞拜疆国民议会议员在1991年宣布独立。(阿纳托利法新社})

  

  ▲ 1991年9月28日,苏联摇滚乐迷参加在莫斯科举行的音乐会。50万人聚集在飞机场前参加这场庞大的音乐会,这是苏联有史以来最大的摇滚音乐会,它被称作是给苏联年轻人和上个月政变的革命者的一个礼物。(美联社照片马西莫)

  

  ▲ 1991年12月25日,在莫斯科市中心的一个公寓里,一个家庭正在收看戈尔巴乔夫的辞职演讲。戈尔巴乔夫试图通过改革给苏联人民带来自由,但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8.19莫斯科街头的坦克

  

  ▲8.19政变期间的路障

  

  ▲政变期间的演说聚集的人群

  

  ▲政变期间的演说

  二十一日晚八点,戈尔巴乔夫发表声明,强调他已完全控制了局势,并恢复了曾一度中断的与全国的联系,并称将于近日内重新完全行使他的总统职权。

  

  ▲政变期间的抗议者

  二十二日凌晨,戈尔巴乔夫从黑海休养地克里米亚乘飞机返回苏联首都莫斯科。二十二日上午,俄罗斯联邦总统叶利钦宣布,苏联前国防部长亚佐夫、前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克留奇科夫、苏联国营企业和工业、建筑、运输和邮电设施联合会会长季贾科夫及前苏联副总统亚纳耶夫已于二十二日凌晨被拘留;前内阁总理帕夫洛夫因病住院,已被就地监护。前苏联内务部长普戈已自杀身亡。

  

  ▲政变期间的街头出现了新的广告牌

  

  ▲正在阅读传单的苏联居民

  苏联解体骤然加快

  以维护苏联原有的联盟体制为目标的8.19事件失败后,苏联解体的形势已无法逆转。在二十二日的记者招待会上,戈尔巴乔夫声称:(苏联)已经进入了变革的决定性阶段。「他还承认叶利钦」在平定阴谋中起了卓越作用。戈尔巴乔夫说,「最近几个月和最近几天我同叶利钦一起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使我们的和谐与合作成为同所有共和国一起联合一切民主力量的经常性因素。

  

  ▲政变中的红场和克里姆林宫。

  但戈尔巴乔夫错误地估计了形势,叶利钦并没有和戈尔巴乔夫一道建立所谓的「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仅仅两天后,即二十四日,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他的苏共总书记职务,并建议苏共中央「自行解散」。苏联共产党生命的终止实际上宣告了苏联解体已无法逆转。

  

  ▲1991年12月25日,一位妇女把包放在苏联镰刀和国旗塑像上

  同一天,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宣布俄罗斯联邦承认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独立。这两个共和国分别于八月二十日和二十二日宣布独立。

  红旗从克宫上降落

  8.19事件平息后,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纷纷宣布独立,截至到九月底,宣布独立的加盟共和国已达到十二个。一九九一年十二月一日,第二大加盟共和国乌克兰也宣布独立。一九九一年十二月八日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宣布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同时宣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已不存在」。一九九一年十二月二十一日,俄罗斯等十一个独立国家领导人在哈萨克首都阿拉木图举行独立国家首脑会议,会议通过了《阿拉木图宣言》和《关于武装力量的议定书》等文件,正式宣告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一九二二年十二月三十日成立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不复存在。

  

  ▲1991年12月21日晚,莫斯科红场上,苏联国旗在克里姆林宫上空飘扬的最后时刻。

  二十五日圣诞节夜,十九时二十五分,戈尔巴乔夫在电视讲话中宣布辞职。十九时三十二分,克里姆林宫屋顶旗杆上,那面为几代苏联人熟睹的镰刀锤子旗开始徐徐下落、下落……十九时四十五分,一面三色的俄罗斯联邦国旗取而代之,升上了克里姆林宫上空。

  

  ▲1991年12月21日,苏联和俄国国旗的交替,苏联国旗降下再也没能升上去

  

  ▲图为苏联解体示意图

  解体后不安的俄罗斯

  

  ▲1993年5月,一位沮丧的俄共党员手举约瑟夫·斯大林的画像朝红场前进。

  

  ▲1993年,一场警民间的流血冲突后,一位孤独的示威者兼俄共党员走在遍地石块的街道上。(译注:俄罗斯联邦共产党成立于1990年,被认为是苏共的继承人,1993年时拥有50万注册党员。)

  

  ▲1993年,在叶利钦强行解散国家杜马的“炮打白宫事件”中,好奇的群众赶来围观议会大楼周边的装甲车。

  

  ▲1993年10月,示威者目送坦克开往白宫(议会大楼)。

  

  ▲一位母亲在儿子的葬礼上恸哭。死者是特种部队士兵,在1993年10月份忠于叶利钦的部队抓捕议员的行动中身亡。

  

  ▲苏联解体后,包括格鲁吉亚在内的许多前加盟国爆发内战。照片中,一名格鲁吉亚族男人逃离阿布哈兹地区,摄于1993年。

  

  ▲1993年,格鲁吉亚士兵与逃出阿布哈兹的难民们仰头观望一架飞走的直升机。

  

  ▲1996年,叶利钦在访问喀山时向人们热情致意。

  

  ▲1996年,俄共领导人久加诺夫(Gennady Zyuganov)在克拉斯诺雅茨克市中心发表演讲,现场的三位少先队员表情各异。

  

  ▲1996年的莫斯科,在总统选举期间,一对老夫妇手持斯大林画像参加共产党员们声援久加诺夫的集会。

  

  ▲1996年,首任及末任苏联总统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与妻子赖莎(Raisa)乘飞机飞往萨马拉市参加总统竞选活动。当时只有百分之五的选民在投票中支持戈尔巴乔夫。

  

  ▲1996年首届俄罗斯总统选举期间,莫斯科人在投票站投票。

  (来源:环球网、网易)

backchina




穆斯林问题

   
   
   非智
   
    穆斯林问题并不是一个新的问题。作为宗教,伊斯兰教本身就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又由于这个宗教特有的教规,凡是穆斯林家庭所生小孩,都自然就成为穆斯林,故此,随着穆斯林人数的增长,这个宗教的教徒就有膨胀之势,有可能将来超越基督教而成世界第一大教。


   
            伊斯兰教的兴起比之佛教、基督教都迟,大约在七世纪后由穆罕默德创立,有关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的故事,多数人知道,但对于这个宗教自从创始人过世后,就一直争吵不休,分成什叶和逊尼两大教派这历史知者不多。历史上这两派之间有如仇敌,一直斗了一千多年,直到今天,在中东还在相互敌视,甚至相互厮杀。
   
    最近十几年人们对于穆斯林认识最多的是伊斯兰极端主义以及恐怖分子的暴力行为,这恐怖主义行为从2001年9月11日飞机摧毁纽约双子楼后,全世界都知道伊斯兰极端分子头目本·拉登以及他的“基地”组织。虽然在此之前,有些人闻说在阿富汗的“塔利班”组织怎样夺得政权,怎样摧毁历史文物大佛雕像,怎样实行严格的伊斯兰教规,怎样残暴地对待非伊斯兰人,但那毕竟是在阿富汗境内,还没有威胁到阿富汗境外的人民的生活,
   “9.11”事件后,人们认识到,这恐怖主义的暴力,随时随地随处都可能发生,而且就发生在自己或亲人好友身上。“9.11”灾难,让无数家庭陷入深度痛苦中,紧接着的英国火车站爆炸,法国《查理》周刊枪杀案,澳洲悉尼咖啡店绑架事件等等,一直到最近的纽约市爆炸事件,都是伊斯兰恐怖主义极端分子所干的行为,这些恐怖主义行为,打破平民百姓日常和平安逸的生活,使得人们的生活蒙上恐怖的影子。现在,人们无论在路上散步,在火车站等火车,在单位上班,甚至休闲地在咖啡店喝咖啡,都有丧生的危险,恐怖分子已对于热爱和平的人们造成极大威胁,也因此,在民众中对伊斯兰宗教有着明显敌视,对伊斯兰恐怖主分子极为憎恨。目前,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似乎一提起穆斯林、伊斯兰,就会引起周围不少人惊异的眼光,而且,逐渐地,我们发现排斥穆斯林的人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势下,有政客提出反穆斯林的口号,必然获得一大部分人的支持。据报道,在针对是否同意Pauline Hanson 在参议院的讲话的澳洲民众调查中,竟有49%的被调查者支持Pauline Hanson的观点,意即要减少穆斯林的移民。在这个调查发布不久,有一篇文章出来,说德国总理默克尔已对大量接收中东难民表示后悔,而且文章说,默克尔接收穆斯林难民的举措,将不仅毁掉德国,也将毁掉欧洲。可是,我们却在前天听到我们的总理腾博跑到联合国一口应承要接受18,750 难民,而且这还不包括前总理艾伯特一年前所公布的接收12,000中东难民在内,这个消息对澳洲人民来说,恰如重磅炸弹,这几日里,媒体议论纷纷。
   
    当然,人道的支持是应该的,对于处于危难的人伸出援助的手,也是必须的。但怎样区别真正的难民以及经济移民,怎样断定这些难民中没有恐怖主义分子,这是政府所面临的极大挑战。如果,仅为在国际上表现出“人道主义精神”,而给澳洲人民带来“恐怖主义威胁”,那么,澳洲政府的行为其实就是对澳洲人民的极端不负责任。澳洲政府首先考虑的应是澳洲人民的利益,其次再去考虑什么国际上的“人道主义”精神,如果不在完善地保护好澳洲人民的生命和生活利益前提下,引进了伊斯兰极端主义和恐怖分子,那么,就会像德国总理默克尔一样,不仅给德国,也给欧洲人民带来了灾难性的恐怖主义,到时,后悔已是无用。 如果伊斯兰极端分子在西方国家潜伏壮大,那么宗教的冲突和种族的冲突必然随之而发生,一旦这些宗教和种族冲突发生激烈,必殃及广大无辜,在西方包括在澳洲的亚洲人,特别是华人将会成为受害者,成为牺牲品。
   
    西方,包括澳洲的人们不是不能接收穆斯林,人们只是无法接收穆斯林的缺乏宽容性,缺乏融合性,缺乏现代精神和意识的生活方式和理念。穆斯林作为一种宗教也是一种生活习惯,一本《古兰经》不仅在精神上指导穆斯林,而且在生活上也规范穆斯林,因此,依照《古兰经》生活的穆斯林就无法或很难同非穆斯林社区相融和,即便他们一代一代地在西方或澳洲生活下来,但始终无法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以及宗教信仰。根据报道,多数伊斯兰极端分子曾受过西方教育,甚至有的是从小生活在西方社会的第二代穆斯林子弟,所以那些期望通过西方教育能改变穆斯林思维的人,是过于乐观。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创始人埃及的库特卜也曾留学美国,不过,留学美国后,他更憎恨美国,由此宣扬一切白人都是穆斯林的敌人的口号。这位库特卜就是本·拉登的精神领袖,也是近代一切伊斯兰恐怖分子的开山之宗师,包括目前伊斯兰国ISIS所崇尚的理论,也是从这位库特卜那儿来的,这种理论就是:恢复一切原始的穆斯林生活方式,残酷杀害一切所谓背离伊斯兰教的人。库特卜提出一个新的理论,称为“塔克费尔”,指称即便你曾是穆斯林,但只要你背叛了真主,行不义之事,那么你就是“塔克费尔”,也就在被消灭之列,他的态度就是对凡不属于伊斯兰思想范畴的东西,都要加以消灭,为此提出要进行圣战。目前,我们可以看到,那些发动所谓“圣战”的伊斯兰极端分子是不分青红皂白地滥杀无辜,其中被杀的包括也是穆斯林的他们的兄弟姐妹,但是,当这些恐怖分子在滥杀无辜时,那些穆斯林也就成了他们眼里的“塔克费尔”。
   
    一旦,在我们生活的社区有这么几个库特卜的信徒,我们的社区就不得安宁,恐怖就存在,危险就存在。我们也知道,依照《古兰经》生活的穆斯林在生活上是很严谨的,不喝酒,不到色情地方,不吸毒,甚至不抽烟,虔诚者则以每天敬拜真主为生活目的。但由于对《古兰经》不同派别不同解释,不同穆斯林不同观念,所以,在我们生活中,自然会遇到好的穆斯林和行为不端的穆斯林,这就像我们遇到好的佛教徒和不好的佛教徒,遇到好的基督教徒和不正的基督教徒一样,是生活中难免的一部分,不过,好坏信徒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些具有极端宗教思想的人,那些会成为恐怖分子的“圣战者”,也许他们是好信徒,但是他们却给人类带来灾难,而穆斯林的问题,其实即在于怎样区别极端主义的问题,区别恐怖分子的问题。
   
    我们尊敬和友善那些遵行教规、遵纪守法的穆斯林,但也要提防库特卜信徒有如本·拉登一样的穆斯林。澳洲腾博总理这次大量接收难民的行为,也许是人道主义的体现,但我们希望这种行为不会给澳洲人民带来恐怖主义以及不安宁的生活,也希望腾博在将来不会后悔这是个错误的决定,因为,如果当腾博像默克尔一样后悔时,也许已来不及了,也许澳洲人民已蒙受了不安宁,甚至已笼罩在恐怖的生活之中。
   
   人们知道,一切的后悔都是太晚了。
   
   
   2016年9月23日
(2016/11/15 发表)





政府是条社会寄生虫

谢选骏
   
   (一)
   
   网文《企业社工:政府、企业及劳工间的寄生虫?》说:


   
   作为一个旁观者,近日列席于广东企业社会工作专业委员会会议时,给我最深的感触是:套路,全是套路。
   
   或许可以用郑广怀老师分享的那句话:“做了那么多研究、实践,改变了什么?我的调研对象的处境依然和十年前一样,我的服务对象的处境依然是那样!我们之所以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劳动工人的处境,是因为我们的行动没有回应他们最根本的需求。”
   
   支持者、治疗者、教育者、协调者、整合者、倡导者,一位发言的老师就这种套路化地说出了社工在企业社会工作中可以担当的角色,但是具体如何去实践,什么样的立场,言语模糊,重点总是在表达“帮助工人适应当前的环境”。在具体建议部分,该老师提到在“政府层面、社会层面、企业层面、社工机构层面”的改善,但却没有论及劳动阶层自身层面如何发挥主体性。并且指出,企业社会工作要在兼顾企业效率的方面做出贡献。
   
   另一作为企业主的发言者表明,工人更多的需求是加工资,养活家庭。然而作为曾经的一员社工,我不禁要问:既然是为了养活家庭,那家庭的主要需求在哪里?父母、孩子、医疗,这里开销的重头是房子、上学、医疗等,当他们能够在本地住上足够的房子、可以在公立学校上学、父母可以享受医疗,当他们可以在他们建设的城市立足,他们对工资需求还会那么高吗?这位企业主非常聪明,不会将这些根本性问题直接与政府探讨,想必是为了能在这块区域能有立足之地,闷声发大财。
   
   企业社会工作到底做了什么?应该属东莞理工学院成伟教授分享总结得最为精辟:不过是“四三〇课堂、亲子学堂、郊游、联谊、文艺晚会”等等“活动”。每一个活动都可以拥有一个高大上的名字,但从内容上来看,这些活动基本上沦为不切合实际的表演式工作。这些“满足他们的需要”的表面式工作基本上可以涵盖广东大部分企业社会工作模式了,但真的是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吗?
   
   为什么不能够从根本上化解这些问题,笔者认为,或许跟企业社会工作的“金主”来源有关。企业社会工作资助放来源有多样:政府、企业、基金会等。寄生于政府、企业、基金会等的后果,是社会工作的立场陷入尴尬——维护金主利益和企业工人权益之间的立场尴尬。于是广东企业社会工作采用“寄生虫”式的非常“聪明”的策略——灵活。为了争取“金主(企业、政府)”的支持,作为服务承办方的社工机构避重就轻,回应企业工人的表面式需求,甚至将原本应该做的工作给丢弃了,并且告诉企业可以促进“利润提升”。
   
   其实与会的企业社会工作实践者也知道他们的行动是指标不治本,他们依然在做着表演式/表面式的工作。或许他们认为当问题得到根本性的解决之后,他们就没有立足之地,没有伸手要钱的理由了。于是要继续通过自欺欺人方式骗取金主的钱,然后作为寄生于政府、企业和劳工的寄生虫,并且将自己养的白白胖胖。
   
   政府、企业难道不知道劳动工人最根本的需求是“安居乐业”?答案显然是否定的。真实的情况或许是——政府不愿意付出更大的代价去解决根本性问题,不愿意以同等待遇对待外来工人,也不愿意工会等部门发挥原有争取工人权益的具体工作。于是他们花钱去养一批社会工作机构(寄生虫)来帮助他们争取合法性,并且通过大量文书来证明政府政绩。企业,虽然在经济上占有强势,但相对于任性的权力也是弱势的,迫于压力/合法性,也只能配合政府,一起供养“寄生虫”,并且在政府和社会赢得一个“好名声”。在经济新常态下,企业不得不继续供养政府(各种税收),还要继续去接纳“企业社会工作”……“寄生虫”为了证明自己的合法性,并且将数字式的、菜单式的靓丽成效展现给宿主(包括企业工人),最后形成虚幻靓丽的美景。
   
   这些虚幻的美景没能推进问题的根本解决,没能达致工人处境的真正改变,更遑论实现最本土化的“中国梦”——安居乐业,不再是没有户籍的“外来人”,不再是被剥削的“领导阶级”。
   
   聊到现在,就用一句话总结对企业社会工作的看法:社会工作专业教了我们一门技术/理论,但实践中却被阉割成为一个花瓶,给政府带来政绩、给企业创造利润和形象、养肥寄生虫大佬……
   
   (二)
   
   网文《经济危机:危险和机会并存》说:
   
   由于大多数中国人是通过留学,工作的方式来到美国,成为辛苦工作的中产阶级。这里主要是从中产阶级的利益出发来分析经济危机和如何避免自己的财富受到损失和如何在危险中找到赚钱的机会。
   
   经济危机的方式
   
   经济危机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实体经济的经济危机,也叫做生产过剩的危机,中国目前已经发生了,一种是虚拟经济的危机,债务危机,像2008年美国的房屋次级贷款危机, 中国正在发生的地方政府的债务,民间的高利贷,欧洲的欧债,都是这种。最白话的理解就是说有很多人欠债不还了。
   
   美国经济的本性
   
   美国已经成为消费驱动的经济体,也就是实质的寄生虫模式经济体,需要寄生虫的持续过度消费做支撑。一旦寄生虫借不到债,无法继续消费,直接影响到消费,导致经济下行。经济下行导致企业收入下降,影响民众收入,并且促使金融紧缩。寄生虫阶层更难借债,进一步紧缩消费,进一步推动经济下行,导致更多的债务成为坏账,结果形成快速的螺旋下降的经济危机模式
   
   欧美国家现在都是社会主义,而不是所谓的资本主义,因为欧美国家实体经济空心化,和美国民主党实行的大政府,小社会,增加税收的模式,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资本家为了节约人力和环境成本,把制造业输出到新兴国家,造成大部分美国工人失业,领取国家福利。
   
   美国经济危机的本质
   
   社会主义经济的经济危机,是源于寄生虫阶层过度消耗的债务危机。撒切尔夫人曾经说过一句话,“社会主义是好的,直到花光其他人的钱。”经济形势恶化的意思是,创造价值的人越来越少,在社会寄生虫阶层的消耗越来越大,造成整个社会的生产无法满足消费。随着社会寄生虫借债消费日益增多,难以借到更多的债务,经济放缓。当寄生虫的债务到期,无法偿还债务,就形成经济危机和崩溃。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就是美国寄生虫阶层的债务无法偿还,导致大规模银行坏账和次债违约,进而引发整个金融系统崩溃。次贷后,美国政府迅速行动,挽救寄生虫阶层造成的银行坏账。而且,美国联邦和各州政府成为寄生虫的代表,通过大量的增税剥削劳动者群体,大幅增加财政赤字,以政府信誉借贷,支持美国寄生虫阶层的生活和消耗。美联储则通过大量印钞,向经济中注入更多的货币。这样的结果是进一步掠夺劳动者群体的储蓄,并且让劳动者的劳动实际贬值。在更多货币的推动下,寄生虫更积极地借贷,继续维持入不敷出的消费。
   
   美联储QE(印钱)的本质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美联储通过3次大规模的QE,把天量钞票注入世界市场,维持世界经济的运转。随着美联储逐步退出QE3,美元指数持续上涨,世界经济重新急剧恶化,
   
   操控的本质是转嫁负担。美联储QE印钞的行为,实质上是贯彻凯恩斯主义的政策,也就是以印钞的方式解决危机。从世界历史的轨迹看,所有印钞的结果,最终都导致大规模通货膨胀,进而摧毁经济。凯恩斯的印钞政策,与20世纪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发展紧密相关,支持欧美社会主义政府的运转。社会主义政府的特点是,通过对辛勤劳动、创造价值的人们掠夺,支持社会中的寄生虫阶层。美联储QE则通过向经济印钞放水,稀释社会中的钱,也就是掠夺社会中储户的钱。通过这样的印钞掠夺,让欧美政府能够得到更多的钱,继续花钱支持社会中的寄生虫。
   
   美联储QE是关键输血机制,支持寄生虫阶层的生存。寄生虫阶层如同恶性肿瘤,必须持续消耗营养。欧美各国政府通过大力提高税收、大量借债的方式,对工作和储蓄的人群征税;随后以各种所谓的福利分配贴补各类寄生虫群体。但是,随着寄生虫阶层的扩大,仅仅提高税收已经无法解决问题,而且借债也越来越难。2013年,法国对富人征收特别税,年收入超过100万欧元的实际税率达到75%,也就是四分之三都被政府抢劫。这种税收的结果是,富人或者离开法国,或者不再努力工作,最终减少法国的税收。在欧元区,德国是主要的顺差国,把大部分欧元都赚到自己腰包里。德国为了自己的利益,坚决反对欧洲央行的欧元大规模QE,防止自己积累的欧元财产被稀释。虽然其它入不敷出的国家对德国越来越厌恶,但是因为德国在欧元区的绝对重要地位,导致欧洲央行无法通过大规模印钞解决问题。大多数欧元区国家政府只能熬日子,能坚持一天是一天。结果,整个欧洲死气沉沉,随时因为外部冲击而爆发全面经济危机和系统崩溃。美国因为联邦共和制下“小政府、大社会”的传统,各级政府的增税行为,容易遭到国民的强烈抵制,美国政府只能通过曲线增税和借债的方式,填补收支亏空。另一方面,由于美联储的印钞权力集中,可以通过少数技术官僚的会议大规模QE印钞。美联储通过QE印钞购买房地产债券和国债等方式,填补天量的房地产债务黑洞,并支持美国政府的债务增长
   
   美国政府三大难题
   
   随着大规模的债务增长,美国政府面对三个关键难关:1、借钱的来源,美国政府虽然已经大量增税,但是债务孩子迅速积累。随着QE3减少,未来从哪里借更多的债。2、支付利息,随着QE3减少和结束,社会中的资金将变得短缺。在QE后,市场已经维持了数年接近0的债息水平,极大节约了债务人的成本。QE3的结束将引发利息上升,每一点利率上升,对于天量债务的欧美政府也就是实际上的政府倒闭。3、还本压力:在QE3结束后,欧美各国政府需要花钱购回已经到期的国债,再发行新的债券。但是,一旦社会资金短缺,欧美国家政府回购到期债券后,以很高的利率(收益率)发行新债券,甚至导致新债券难以发行的严重困境。一旦欧美各国政府和寄生虫阶层再也借不到钱,直接陷入破产危机。一旦新危机爆发,意味着将发生比2008年规模大很多倍的危机和崩溃。
   
   美联储的两难
   
   美联储很难承受相应的一系列后果。在大宗原油和粮食下跌后,物价指数看似出于较低的水平。出于对经济下行和危机的恐惧,有的美联储官员开始公开放风,尽可能推迟加息的时间点。而且,一旦经济开始放缓,不排除再次QE4。在美联储内部,强烈呼吁尽快加息的官员,和鼓吹推出QE4的官员,形成观点日益对立,这种观点对立反映出美联储面对难以解决的困境。从经济和QE的关键角度,困境的关键在于选择:1、停止大规模QE,让经济自行选择,也就是任由寄生虫经济倒掉,较快发生经济危机。不过,这样的结果是,直接否定伯南克时代实施的3次QE,也就是承认美联储自身犯的根本政策错误,对于美国经济造成更加严重的影响。基于美国宪法界定、以及QE造成的严重影响,可以提高到叛国罪的层面。2、随时准备重新大规模QE,也就是为了挽救经济,加快摧垮美元信用。短期能够维持寄生虫经济,但是长期造成极为严重的通胀,进而导致社会分裂。随着美元信用丧失,美联储自身也将解体。所以,从美联储的角度,两者都很难接受,都影响到自身的权力地位作用。






惊呆!改朝换代不流血是如何做到的



Avalon·W 趣历史2016

  这后周开国皇帝郭威对“寡妇”发妻柴氏那可是情深意重,在其加冕当皇帝后还把柴氏的侄儿柴荣收为义子作为接班人来培养,也就是后来的周世宗,这般气度做派一般人那是比不了的。当然,咱们今儿说的郭威啊、柴荣啊大家伙儿可能都不太熟悉,但是说起这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估计没有几个人不熟知。其实啊,这赵匡胤原本只是他郭威的跟班儿小弟,后得到周世宗柴荣的赏识在军中平步青云,在周世宗过世后,新帝上位才7岁,趁此空档来了一招釜底抽薪翘了他老柴家的军权,再来个一个黄袍加身,坐上了这龙椅。

  

  按理说,从旁人家抢夺来的江山是要见血的。怎么着也要来个斩草除根,欲除之而后快吧。可是这赵匡胤偏偏不按常理出牌,没有血洗前朝还对周世宗柴荣的子孙礼遇有加。美其名曰:“不流血而建立一个大王朝的奇迹。”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咱们来讲讲:

  有因便有果,因果循环此乃天道也。这后周的第一代皇帝郭威,他的帝位是夺了汉隐帝刘承佑的军权才得的天下。都是军人出身的赵匡胤呢,如法炮制,咱们前面也说了这后周新帝登基时才7岁,一个小娃娃能懂得什么,而偏偏此时的后周正遭遇辽国联合北汉的攻打,临危受命的赵匡胤也没有闲着,击退了强敌,又有了这稳固的军权便打起了做皇帝的主意。

  

  说干就干,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带着一众昔日后周军队旧臣杀入皇宫,轻而易举的抓住了柴荣的两个儿子。即便他后周皇室对他再有提携之恩,这兵变都干了,你说他不血洗前朝官员,这点可以理解,他赵匡胤也本是前朝旧臣,已经手握军队的绝对领导权了,对于那些个政见不一的文官,无非等他皇帝做的更稳了,在朝廷上一一除去罢了。对于这能危机他皇位的前朝“余孽”,即便昔日这后周老皇帝待他再不薄,你说没有杀柴家子孙的心那也是不可能的。

  之所以不杀,流传下来一个比较可靠的版本是,在赵匡胤想要杀柴荣儿子的时候,一位分量很重的大臣站出来替这些孩童说了话,才促使赵匡胤改变了主意。而这位大仁大义的将领就是《杨家将》中潘仁美的原型,他的名字叫潘美。在后周时期,这个潘美是和赵匡胤的地位可以说是不相上下的,虽是赵匡胤的部下,但是在后周旧臣中的影响力还是大的,如果他公开反对的话,那还是很有分量的。赵匡胤总是会掂量掂量的。

  其二,虽说这赵匡胤是后周皇帝郭威的小弟,和他一起戎马天下的,并学到了一身的本事,并逐步在军中建立起影响力的。郭威病逝后,义子柴荣上位,柴荣宽厚待人,尤其信任赵匡胤,柴荣活着时,赵匡胤不敢造次。即便柴荣死后周大势已去,但是在后周政权的旧臣子中,有不少人受到到郭威父子的恩惠。赵匡胤初掌政权,如果此时杀柴荣子嗣的话那必定会落下口实,使得人心动荡,朝中政局不稳,人人自危。到时候他这个皇帝想坐稳就难了。如果借此机会,不但不杀还加以宽恕,不仅这赵匡胤可以得一个宽厚的好名声,还借此可以收买后周旧部的人心。一举两得,何不美哉!

  

  其三,他赵匡胤刚刚翘了别人家的皇位,这屁股还没有坐热,这潘美呢,又是他的得力干将,能力强,军中人缘旺。要想稳定人心继续扩大影响力是离不开他潘美,所以此时卖给潘美个面子,不仅圆了他的心愿,还会促使他感激涕零誓死追随。赵匡胤顺坡下驴让潘美收了柴荣的孩子为义子。他日,但凡,你潘美有任何造反之心,将连同他柴荣的子嗣一并杀掉。也无可厚非了。

  其四,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咱们从当时的政治局势分析一下,赵匡胤篡夺的这后周天下只是当时中国的十分之三四而已。从安史之乱到宋朝建立的这段时间内,除了后周,还有南唐、后蜀等大大小小的众多政权。这时的中国是处理一盘乱沙的状态。而此时黄袍加身的赵匡胤的野心也不会只单单就死盯着这后周,如果想统一中国,首先要处理好着内部关系。

  这伴君如伴虎,能通过自己实力一统天下的人,一般都是心思熟虑。从赵匡胤不杀柴荣子孙可以看出,不是他心怀仁慈,而是他杀了不但不会给他带来任何好处,反而适得其反。虽说,这新帝登基不“兵不血刃”就成功改朝换代,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件小概率事件,不得不佩服这赵匡胤的情商之高,不血洗前朝便可以稳固皇位的做法还是很值得肯定的。

  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对一个决定的好处和坏处考虑的越充分,所做出的决定就越容易有一个对自己有利的结果。赵匡胤不杀柴荣的子孙,就是这个道理。

backchina

 


上兩條同類新聞:
  • 第三次世界大战/写尽了整个中国史/长老、红衣主教法庭认罪
  • 李清照40句/中國近現代言論自由度對比表/诗人最起码的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