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 站 内 搜 索 □
請輸入查詢的關鍵字:


標題查詢 内容查詢

一言九鼎     
三地風采     
四面楚歌     
五洲學興     
六庫全書     
七七鵲橋     
八方傳媒     
九命怪貓     
十萬貨急     

 
不要太精明/中国和美国的致命弱点/跳不出去的腐败周期律/真正的贵族精神
發佈時間: 12/11/2016 1:28:53 PM 被閲覽數: 117 次 來源: 邦泰
文字 〖 自動滾屏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收件箱 :  bangtai.us@gmail.com






做人不要太精明,做事不要太张扬

  

  一般来讲,每个人的智商基本都够,谁又不比谁傻多少。所以才有聪明反被聪明误一说。不要总在琢磨占人家的便宜。即便便宜占到了,在人品上又吃了亏,属于得不偿失。

  

  有道是:在做人上,精明不敌气度;在做事上,速度不敌精度;在交友上,较真不敌大度。把握做人的准则,守住做人的底线,才能书写出大写的人。

  

  生活在大千世界,每天都在做事,不要忘了人在做天在看,做得如何,公道自在人间。其实,做人与做事也是一个道理,做人简单才无苦恼,做事低调才能专心。

  

  做人要做到难得糊涂,做事要做到一丝不苟。做人要做到观海心阔,做事要做到无怨无悔。做人要做到宽厚无量,做事要做到心无旁骛。做人要做到知足常乐,做事要做到自然天成。

  

  人世间,要明明白白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做人不要太精明,做事不要太张扬,这才是人生的大智慧。荣与辱,得与失,都只是一时的,淡定从容做人,只争朝夕做事,才是人间正道。


backchina



中国和美国的致命弱点 中美都需要对抗




2016年12月10日




    
    来源:未名空间 
    
    床铺上台,中美对抗几率大增。两强相争,抓住对方致命弱点的那方,才会成为真正的赢家。
    
    这里说一说,我眼中的中国和美国各自的致命弱点。

    先说中国,中国最致命的弱点有下面三条:
    
    (1)老化的人口结构。
    
    由于独生子女政策和现代化这两者叠加的效果,中国将是世界上人口老化最严重的国家。人口老化的危害,要超过战争,饥荒和经济危机。人口老化的国家,劳动力和需求会同时萎缩,社会活力和创新性会降低。如果不能扭转这个趋势,无论中国曾取得多大成就,无论中国将执行什么样的制度,最终都会成为失败国家。
    
    (2)环境污染
    
    为了经济发展,中国采取了牺牲环境的做法,致使土壤、水、空气严重污染。这些已经造成的污染,等于是一笔巨大的债务,损害人民健康的同时,也在增加中国经济运行的成本。独生子女政策和环境污染是中共最致命的两个软肋,因为这损害的是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所以,如果有心人以这两点着手,有可能调动中国最核心的政治力量:民族主义,从而可以切割中共和中国,直接打击中共统治的合法性。
    
    (3)畸高的房价和高估的人民币
    
    房价畸高的危害性就不多说了。这是一颗定时炸弹,如果不拆除,爆炸的后果就是中共倒台。
    
    中国的经济成功,无疑是中国人吃苦耐劳卖血卖汗的结果。但也要看到,中国的经济成功也是透支未来的结果。比如独生子女政策,释放了更多劳力,但加速了人口老化。比如环境政策,降低了以前工业制造的成本,但提高了将来工业制造的成本。如果看到这一点,就会明白人民币一定是被高估了。即便是完全放开的人民币,也会是高估的,因为市场是根据当前的经济强度来定价货币的,不会考虑你未来被迫提高的成本。更何况人民币并没有放开,中共在对人民币严防死守。高估的人民币,将不可避免地导致资本转移和产业转移,最终让经济陷入衰竭。

    再来说一说,美国的致命弱点
    
    (1)种族构成不可逆转的变化
    
    种族问题是美国的一个大问题。拉美裔的人口增长率显著高于白人,不远的将来,美国的人口版图将有大的变动,占多数的白人将失去支配性。拉美裔和白人在文化以及利益上,都有很大不同。人口比例下降的白人不会甘心失去自己的支配权,人口比例上升的拉美人必然要求更多的权益。当两者的人数接近的时候,能否和谐共存将是一个大问题。种族矛盾导致美国分裂成多个国家也不是不可能。此次大选床铺的上台,是白人力量的一次成功反击,这次选举从多个角度显示,白人对其他民族的不安和不满已经积聚到了一个相当的程度。
    
    (2)瘫痪的基础教育
    
    美国的教育问题非常严重。在美国大学里,即便是学理工的,也有不少学生连乘除都不会。很难想象这样的学生能够支撑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现代国家的竞争,最核心的竞争是工程技术能力的竞争。一个国家强不强,最直接的判断就是看你能造出什么东西,你是不是造得又多又快又好。
    
    现在美国还能维持强大竞争力,是因为通过移民获得了大量的工程技术人才。但这个方法只能解燃眉之急。美国的基础教育不行,必将长期地损害美国的竞争力。
    
    美国的基础教育不行,一个原因是教师的报酬低。愿意当教师的往往是缺乏竞争力的人才。另一个原因是,学理工在美国性价比不高。这两个原因决定了,美国的基础教育问题基本上无解。
    
    (3)庞大的利益集团
    
    一个螺丝要一百美元,一颗普通的抗生素要几美元,在中国只要几百人民币的医疗检查,在美国可能给你开出几千美元的帐单。难以想象么?这些小细节反应出,美国这个经济体某些方面的效率已经变得极低。原因是美国形成了庞大的利益集团,依靠垄断地位,而不是竞争力获得利润。这些利益集团包括军工,医疗和保险,律师和政客,金融······这些利益集团是美国经济的沉重负担,美国要想复兴,如果不能动这些利益集团的蛋糕,一切变革最后都是徒然。
    


中国和美国的致命弱点 中美都需要对抗

    最后说一说中美对抗


    
    中美对抗,最后获胜的那一方,一定是修正了自己的弱点,同时抓住了对方弱点的那一方。
    
    中美对抗,中国不需要担心军事对抗。别看美国武器先进,量又大,但美国的军工集团效率很低。军事对抗的后果是,美国将丧失改革军工利益集团的机会。庞大而低效的军工集团,在军事对抗中,将会拖累整个美国经济,最终会导致美国的经济崩溃。
    
    中美对抗,中国要担心的是货币战,金融战和经济战。现在的中国,经济处于一个风险高度敞开的时期。美国如果抓住时机骤然一击,可能使得困境中的中国无法顺利转身掉入拉美陷阱,最终使得中共倒台。
    
    当前的中美都需要对抗。
    
    当前的中美,最大的问题,都是在各自的内部。
    
    无论中国还是美国,都需要假想敌和紧张的气氛来团结群众。无论中国和美国,真正的敌人都在内部。
    
    改革的力量,需要外部的对抗和竞争来获得话语权,用国家利益来压制保守力量的抵抗,从而瓦解掉相应的低效的利益集团,推动社会的真正革新。
    
    相反,没有对抗一片和谐的中国和美国,其结果很可能是利益集团继续大发其财,两个国家一同变得更加低效和腐朽。 _(网文转载) 博讯



跳不出去的腐败周期律:专制王朝如何走向灭亡?


腐败,是古代专制王朝难以根除的顽疾,和专制王朝相伴始终。但是,腐败的表现既有高潮,也有低谷,呈现出周期规律。大致来说,一个王朝在建立之初,政治比较清明,君臣相对廉洁,腐败的问题并不严重,但经过几代人之后(往往只要两三代),官场变得昏暗,腐败层出不穷,继而如决堤洪水一般汹涌而出。到王朝的末期,官场黑得像墨一样,腐败问题常态化,弄得民怨沸腾、人心尽失之时,王朝末日也就来临了。

  

  我们仅以清朝为例,看看这个腐败周期的表现。

  

  

  这样的“腐败周期律”并不只存在于清朝,放到其他朝代也同样有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周期?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

  第一个原因,套用现代用语,就是官场中人的“信仰”不断丧失。

  所谓的信仰,在古代官吏的身上体现为对儒家道德的认同,对仁、义、礼、智、信的个人操守的坚持,对廉洁奉公、为民做主的执政理念的实践。在王朝建立之初,新政权的君臣们因为亲身经历了前一个朝代的覆灭过程,或深受其害,或是前朝的背叛者,因此,他们对腐败问题和人亡政息的关系有着深刻认识,对个人操守比较坚持,再加上社会刚走出混乱,百废待兴,他们的进取心也比较足。所以,王朝在建立初期往往政治清明,君臣廉洁。

  比如明太祖朱元璋对贪官污吏恨之入骨,连剥皮抽筋、诛灭满门的事情都干得出来。为什么?因为他亲眼看着自己的父母遭受元朝贪官污吏的剥削迫害,小小年纪就经历了家破人亡的悲剧。父母死后连包裹尸体的破草席都没有,还是幼小的朱元璋和哥哥拖着双亲尸体去荒郊野地埋葬的。此后,朱元璋当小沙弥、做乞丐、扛枪造反,真正是苦大仇深,和贪官污吏有不共戴天之仇。所以,在当了皇帝以后,朱元璋一接到某人贪污或枉法的报告,很可能就联想到贪赃枉法的元朝官员、父母的悲惨结局。这样一来,贪官污吏在朱元璋时期还会有好日子过吗?

  

  遗憾的是,这种仇恨会随着老一辈人的逝去而消失,进取心也会在安逸中被消磨殆尽。朱元璋的忆苦思甜,对嘉靖、万历等后辈皇帝是没有作用的。

  清朝定鼎中原的实际主持人、摄政王多尔衮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明国之所以倾覆者,皆由内外部院官吏,贿赂公行,功过不明,是非不辨。凡用官员,有财之人虽不肖亦得进,无财之人虽贤亦不得用,所以贤者皆抱恨隐沦,不贤者多夤缘幸进……乱政坏国皆始于此,罪亦莫大于此。”这样的认识,清朝的末代摄政王载沣是万万没有的。就连清朝中期的曹振镛,虽历事三朝,也只有多磕头少说话的认识。

  第二个原因,皇帝一代不如一代。

  为什么单单说皇帝,而不说大臣呢?因为在君主专制政体下,皇帝掌握着最高权力,居于权力金字塔的顶端。条条权力线索、不同的官僚系统,最后都要归结到皇帝那里。随着朝代更替,君主专制的程度越来越高,到了清朝,相当于丞相的军机大臣们都只能跪着记录皇帝的旨意,皇上由此实现了绝对的独裁。因此,皇帝个人的优劣关系到整体政治的好坏,也是政治清明与否的重要因素。

  

  同时,皇帝是贪赃枉法最大的受害者。官吏贪污的公款说到底是皇帝腰包里的,胡作非为败坏的是皇帝的圣旨律法,不作为则是将皇上的谆谆教谕当做耳边风,分明是把皇帝当做买单的冤大头。更可气的是,贪官污吏们腐败的恶果却要由皇帝来承担:国库被掏空,民心被弄丢,政务被败坏,最后皇上的江山也危险了。所以,皇帝比任何人都有反腐肃贪的动力和要求。

  在实践中,权力越大,皇帝就越辛苦。高度专制的君主政体对皇帝的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皇帝的工作是终身的,一天都不能停止,还要在纷繁复杂的危机、难题、抱怨、告状、申诉、邀功和鸡毛蒜皮中发现真相,分清轻重缓急,做出正确的决策。这份工作,真不是一般人能做得了的。

  一般来说,开国皇帝们总是能较好地完成工作任务。西汉的刘邦,东汉的刘秀,唐朝的李渊、李世民父子,北宋的赵匡胤,清朝的努尔哈赤、皇太极父子,都是真刀真枪在社会动荡中杀上来的。他们工作经验丰富,而且对自己亲手奠定的江山十分珍惜,所以干起活来不会抱怨,更不会逃避。然而,即便是像朱元璋那样对腐败恨之入骨的工作狂也不能根绝腐败,那我们又怎么能奢望那些生在温柔富贵乡中,长于深宫妇人之手的子孙后代们会更加尽职做得更好呢?因此,皇帝的能力只能是一代不如一代,反腐倡廉的力度一代不如一代,腐败的环境也会越来越宽松。

  第三个原因,作为腐败主体的官僚系统越来越强大。

  无论什么样的信仰,什么内容的政策方针,都需要官僚系统来落实和执行。强大而稳定的官僚系统是中国历史中的一大特色。一般来说,在王朝建立之初,草创的政府机构规模还很小,官吏人数也不多,加上信仰尚在、皇帝出色,所以官僚系统的腐败并不突出。但几代人之后,官僚系统枝繁叶茂、盘根错节,很容易背离应有的宗旨,发展出独立的逻辑。那是一套保守、中庸的逻辑,以自私求利为目的。于是,官僚系统的部门利益超过皇帝和百姓的利益,也超越了整个政治体制的利益。最可怕的是,随着机构与人员的膨胀,官僚系统独立的逻辑会不断强化,整个系统会越来越强大。

  

  官吏们身处官僚系统之中,目的已经不是为国为民,而是纯粹追求个人利益。金字塔形的结构决定官员要想获取更多的利益,必须向上攀爬,追求升官。于是,王朝发展到中期,官僚系统无不以钻营为能事,以升官发财为目的。

  嘉庆初年,被官场斥为迂腐而遭流放的洪亮吉把官员分成模棱、软弱、钻营、苟且四种类型,并感慨地说:“人才至今日消磨殆尽矣。以模棱为晓事,以软弱为良图,以钻营为取进之阶,以苟且为服官之计。由此道者,无不各得其所欲而去,衣钵相承,牢结而不可解。”这样的官场风气,使得各级官吏将公事视同虚设,甩开膀子贪赃、乱作为和不作为。

  

  比如清朝中后期,军队极端腐败。军官们的腐败手段远比不上直接管理百姓、负责财政和司法的文官们广泛,可他们依然创造出了五花八门的搜刮手段,如吃空额、克兵饷、冒功请赏、参与走私、贩卖鸦片等等,大小军官“全不以军务为事”,“寡廉鲜耻,营私肥己”,部队中官兵关系紧张、派系林立、纪律散漫、操演废弛,以至于出现水兵不识水性,骑兵没有马的怪事。就是这样的军队,清朝一直整顿不得,更是裁撤不得。因为军队的官僚系统已经强大到欺上瞒下、抗拒监督的地步了。

  

  一个王朝在初期建立的许多制度,到中后期看来,仿佛就是天方夜谭。比如顺治帝对官员的三年大计,到乾隆以后就流于形式,完全成了相互恭维的过场。顺治帝一次性免去969名官员顶戴的壮举,到后期竟变为一个传说。再比如,顺治皇帝曾在1659年下令:“今后贪官赃至十两者,免其籍没,责四十板流徙席北地方”,“衙役犯赃一两以上者流徙”。官员贪污十两就抄家,衙役贪污一两就流放,照此标准,清朝中后期告别时互赠上百两“别敬”,每年夏、冬两季地方官员给中央各部委送几千两“冰敬”、“炭敬”的官场,人人都得抄家。

  

  上面的例子可能有点极端,不过顺治曾规定御史奉差之后“不见客,不收书,不用投充书吏,不赴宴会饯送”,以杜绝腐败。这应该说是可以做到的规定,但如果后代御史不进行人际交往,不用书吏,事事都亲力亲为,估计没几天就被人搞下去了。这就是王朝腐败周期律的作用。【摘自:《百家讲坛》(红版)2011年第1期  作者:张程 网络配图】


真正的贵族精神,为什么与钱无关?


 有高档住宅、豪车、美女如云、消费奢侈品、子女入学“贵族学校”和出国留学等等,这样的贵族式生活方式,更多只是一种形式主义的贵族生活。

  

  

  现如今,中国的许多有钱人把孩子送到英国上贵族学校,希望他们毕业后也能成为贵族。但当他们发现即使是英国最好的学校——

  伊顿公学的学生,睡硬板床,吃粗茶淡饭,每天还要接受非常严格的训练。甚至比平民学校的学生还要苦时。他们怎么也弄不明白这些苦行僧式的生活同贵族精神究竟有何联系。

  其实这一点也不稀奇,因为西方所崇尚的贵族精神不是暴发户精神,而是一种以荣誉、责任、勇气、自律等一系列价值为核心的先锋精神。

  1、富与贵不是一回事

  世界著名的贵族学校要实行如此严格和艰苦的军事化训练,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律精神。真正的贵族一定是富于自制力,一定是有强大精神力量的,而这种精神力量需要从小加以培养。

  伊顿公学也确实用这种方式培养出了很多优秀的人物,比如打败拿破仑的威灵顿将军,就是伊顿公学的高材生。威灵顿是世界军事史上非常有名的人物,他在和拿破仑进行决战的时候,曾经留下过一句非常有名的话。

  当时他冒着炮火在前线观察敌情,他的参谋多次劝他早点撤下去,因为前线太危险,可是威灵顿就是不动,参谋只好问他,您万一阵亡了有什么遗言?威灵顿头也不回地说,“告诉他们,我的遗言就是像我一样站在这里。”

  我们现在大部分中国人所理解的贵族生活就是住别墅、买宾利车、打高尔夫,就是挥金如土、花天酒地,就是对人呼之即来,挥之即去。实际上,这不是贵族精神,这是暴发户精神。在我们中国人的概念中,贵族学校就应该享受贵族般的条件,有贵族样的生活。

  但是英国贵族学校的学生睡的是硬板床,吃的是粗茶淡饭,每天还要经过非常艰苦严格的训练,这甚至比平民学校还要辛苦。在大多数中国人的意识里,富与贵是一样的,没有什么区别。但事实上这是两回事儿。富是物质的,贵是精神的。

  贵族精神,首先就意味着这个人要自制,要克己,要奉献自己,服务国家。英国的威廉王子和哈里王子,毫无疑问,是贵族。

  英国皇室把他们送到陆军军官学校去进行学习。毕业后,哈里王子还被派到阿富汗前线,做一名机枪手。英国皇室知道哈里王子身份的高贵,也知道前线的危险。但是他们公认为国家奉献自己、承担风险是贵族的本职,或者说是本分所在,是理所当然的。

  

  哈里王子在阿富汗服役

  英国二战的时候有一张照片流传得非常广,当时的英国国王爱德华到伦敦的贫民窟进行视察,他站在一个东倒西歪的房子门口,对里面一贫如洗的老太太说:“请问我可以进来吗?”这体现了对底层人的一种尊重,而真正的贵族是懂得尊重别人的。

  1793年1月21日,在巴黎的协和广场,一个行将被处死的囚徒,上断头台时不小心踩到了刽子手的脚,她马上下意识地说了句:“对不起,先生。”

  而此刻她的丈夫路易十六,面对杀气腾腾的刽子手,留下的则是如此坦然高贵的遗言:“我清白死去。我原谅我的敌人,但愿我的血能平息上帝的怒火。”

  几分钟后,路易十六及皇后便身首异处。两个世纪之后,时任法国总统的密特朗在纪念法国大革命200周年的庆典上真诚地表示:“路易十六是个好人,把他处死是件悲剧……”

  1910年10月28日,一位83岁高龄的老人,为了拯救备受煎熬一生的灵魂,决意把所有的家产分给穷人,随后他离开自己辽阔的庄园出走了,带着聂赫留朵夫式的忏悔,最终像流浪汉一样死在一个荒芜的小车站……他就是俄国伟大的作家托尔斯泰。

  多年后,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在评价托尔斯泰时这样感慨道:“这种没有光彩的卑微的最后命运无损他的伟大……如果他不是为我们这些人去承受苦难,那么列夫·托尔斯泰就不可能像今天这样属于全人类……”

  这几位主人公尽管命运不同,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贵族。

  2、贵族代表了尊严和品行

  西方直到18世纪,贵族依然是主流社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直到今天,英国仍然保留着贵族的爵位、封号。(中国的贵族阶层早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就整体消失了)

  当西方的贵族社会转入到平民社会之后,资产阶级并没有掀起否定、批判贵族文化的精神浪潮,相反的,把自己的子女送到贵族学校去学习,买贵族的纹饰、徽章,买贵族的头衔,想全方位继承贵族的衣钵。

  我国著名报人储安平在《英国采风录》中说过,英国的贵族制度之所以能延续至今,是因为得到了大家的认可。英国的老百姓普遍认为,贵族精神代表了一种尊严,一种高超的品行。

  

  英国国王哈罗德在1066年诺曼人入侵的黑斯廷斯之战中卧死沙场

  西方中世纪的战争好多跟中国春秋战争非常相似,战场上是对手,下了战场仍然还是朋友。所以那个时候的好多战争,在今天看来就有点像小孩子过家家一样。

  公元前1135年,英国国王亨利一世去世了,他的外甥斯蒂芬和他的外孙亨利二世都认为自己有权继承英国王位。斯蒂芬本身在英国,就捷足先登,抢先登上了王位;亨利二世在欧洲大陆,听到这个消息后愤愤不平,在欧洲大陆组织了一支雇佣军前来攻打斯蒂芬。

  那个时候亨利二世很年轻,经验不足,出兵的时候没有很好的筹划,所以大兵千里迢迢开到了英伦三岛一上岸,就发现钱已花光了,没粮食了。

  怎么办呢?这个时候亨利二世作出了一个咱们中国人绝对想不到的选择,给对手斯蒂芬写了封求援信,说我出征准备不周,没了粮草,您能不能给我点接济,让我把这些雇佣军遣散回欧洲。斯蒂芬居然慷慨解囊,给了亨利二世一笔钱。可后来亨利二世竟然第二次发动了同样的战争来争夺王位。

  人家当初接济你,你现在又杀回来了,这在中国人看来是忘恩负义。欧洲的贵族认为对手的宽容是理所当然的,该竞争的还是要接着竞争。所以过了几年之后,亨利二世再次率领大军,卷土重来。

  这时他年龄大了羽翼已丰,所以在战场上打败了斯蒂芬。虽然他取得了胜利,但结果却很有意思。他和斯蒂芬签订了一个条约,就是这王位还是由斯蒂芬来做,把亨利二世立为太子,一旦斯蒂芬百年之后,由亨利二世来继承王位。

  在一般人眼中,好不容易打赢了,却只得了接班人的名义,好像不值得。按照中国皇位争夺,非杀个你死我活不可。另外还有一场战争也非常有戏剧性。

  英国爱德华三世两个儿子兰开斯特公爵和约克公爵的后代,他们都对英国王位感兴趣,于是两个家族间发起了一场内战。

  战争的结局竟然是不打不成交,两大家族后来打出了感情,互通了婚姻,兰开斯特家族的亨利七世娶了约克家族的伊丽莎白。联姻之后,约克和兰开斯特两大家族宣告合并,开创了都铎王朝。

  在欧洲的政治中,有一个特殊传统,就是一个国王,即使是被从王位上推翻下来,也会受到必要的礼遇,这也是骑士精神的一种体现。所以在欧洲的权力斗争中,很少有像中国那种斩草除根的想法。

  3、要竞争更要有风度

  欧洲的贵族宁可承担养虎为患的后果也不愿意丧失自己的风度。1688年,威廉三世攻打詹姆斯二世。威廉三世是詹姆斯二世的女婿,但他觉得这个王位应该是属于自己的,所以从詹姆斯二世手中夺取了英国王位,把自己的岳父给俘虏了。

  他把自己的岳父关在靠近海边的一座城堡里,同时在城堡靠海那一侧给他留了一条小船。詹姆斯二世心领神会,就坐着这条小船逃到了欧洲。

  第二年詹姆斯二世组织了一支雇佣军想重新夺回自己的王位。这时威廉三世正在组织和法国进行一场战争,他一看自己岳父卷土重来,不得不腾出一只手来对付自己的岳父。最后虽把詹姆斯二世打跑了,但在英法战争中却遭到惨败。

  正如荷兰史学家约翰·赫伊津哈所说的,“火药的传入虽然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但是中世纪骑士所体现的并且被理想化的骑士精神,却在近代西方文化中得以保留”。

  这种骑士精神实际上就是贵族精神的一部分,它作为一种道德理想,对西方人的民族性格有着长久的影响。

  西方进入平民社会之后,贵族之间网开一面的传统在高层政治中还依然得以保留。比如在美国南北战争中,南方军即将面临失败,军官中有人提议化整为零分散到老百姓家里,进入山区打游击战。

  但当时南军最高统帅罗伯特·李将军却不同意,他说:“战争是军人的职业,我们要是这样做,就等于把战争的责任推给了无辜的老百姓。我虽然算不上一个优秀的军人,但我绝不会同意这样做,如果能用自己的生命换来南方老百姓的安宁,我宁愿作为战争犯被处死。”

  

  美国总统林肯

  他的对手是大家熟知的林肯,林肯总统同样表现出宽宏大量的贵族风度。本来他确实应该按照军法对罗伯特·李进行处置,但是他认为南北之间的仇恨宜解不宜结,所以他对李将军说,您也到了退休年龄了,就告老还乡吧。于是,李将军就以这种方式光荣退休,回到自己的庄园,撰写回忆录去了。

  贵族精神有很多还不为我们所理解,比方说,贵族精神当中的低调。洛克菲勒帝国,那个小洛克菲勒在上大学的时候,过的是贫穷的生活,自己烫裤子,自己缝钮扣,不抽烟,不喝酒,不随便到剧院去看电影,和他爸爸一样,把每一笔开支都记在小本子上。

  这些人看起来很节约,但是并不小气,因为在面向社会进行捐赠的时候,都非常慷慨。比如咱们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比尔·盖茨,后来把他名下所有的财产全都捐给了社会。看既节约又慷慨,这也是贵族精神非常可取的一部分。

  这种精神,从一个角度来看是慷慨,从另外一个角度去解读,也可以说是一种担当精神,一种社会责任感。所以在今天西方社会的主流意识当中,最让我们感动的就是这种无处不在的担当精神。

  比如西方的航海业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当一艘船遇到危险要沉没的时候,船长肯定是最后一个离开的,或有的船长干脆选择和船一起沉没,这就是从贵族精神延续下来的一种承担精神。

  在电影《泰坦尼克号》中,船即将沉没的时候,船长走进了船长室,选择了和船共存亡,这就是一种担当精神。在大船开始沉没的时候,船长请船上的小乐队到甲板上来演奏,以安抚大家的情绪。

  在演奏完毕之后,首席乐手向大家鞠了一躬,乐手们开始离去,船上非常混乱,大船马上就要沉没了,首席乐手看见大家都走远了,他自己又回到了原来的位置,架起小提琴,拉起了一支新的曲子,已经走远的乐手,听到音乐声,不约而同地又回到了首席乐手身边,大家重新开始演奏。

  船要沉没了,大家相互握手,互道珍重,首席乐手说:“今天晚上,能和大家一起合作,是我终身的荣幸。”

  这是对贵族精神最好的诠释,它告诉我们,有一种死比平凡的生更伟大。

  4、贵族精神的实质

  储安平在其《英国采风录》中记述了他对英国贵族和贵族社会的观察,他说:“凡是一个真正的贵族绅士,他们都看不起金钱……英国人以为一个真正的贵族绅士是一个真正高贵的人,正直、不偏私、不畏难、甚至能为了他人而牺牲自己,他不仅仅是一个有荣誉的、而且是一个有良知的人。”

  用当年法国政治学家托克维尔的话来说:贵族精神的实质是荣誉。

  贵族精神跟物质条件,有的时候可以说没有什么关系。就像当年张爱玲所说的,旧上海公寓里的那个电梯工,一定要衣冠楚楚,领带打得整整齐齐,才肯出来给顾客开电梯,这也体现了一种贵族风度。

  还比如许纪霖教授所说的,有一个下岗的三轮车夫,靠自己蹬三轮车的微薄收入,养活了几十个孤儿,一个一个送他们去上学,我们也可以说,这个人具有一定的贵族精神。所以说,贵族精神说离我们远也远,说离我们近也很近,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个精神贵族。

  英文里的noble,除了有“贵族”的含义外,还有“出身高贵的”、“高尚的”、“伟大的”、“崇高的”、“卓越的”、“辉煌的”等含义,“贵族精神”则包括高贵的气质、宽厚的爱心、悲悯的情怀、清洁的精神、承担的勇气;以及坚韧的生命力、人格的尊严、人性的良知、不媚、不娇、不乞、不怜;始终恪守“美德和荣誉高于一切”的原则。

  “贵族精神”并不必然为“贵族”所垄断,我等平民只要不断努力学习坚持塑造自己的人格状态,同样是具有“贵族精神”的贵族,我们所要强调的是“精神的贵族化”。

  然而,如今国内对于贵族的理解是:拥有高档住宅、豪车、美女如云、消费欧洲奢侈品、子女入学“贵族学校”和出国留学等等,崇尚这样的贵族式生活方式,更多只是一种形式主义的贵族生活。

  不是表现在人对精神和审美的追求,而是体现在挥金如土绫络绸缎花天酒地的金钱主义形式上。贵族化中的“贵”,就是华丽、气派、显赫、奢侈等形式。

  传媒传递给我们一种错觉就是这种和真正的贵族文化毫不沾边的虚荣和幼稚的形式氛围。这种贵族文化实际是一种肤浅、粗糙的文化氛围,这将源于幼稚而止于成熟,源于虚荣而将止于务实。

  真正的贵族精神,应该有三根重要的支柱,一是文化的教养,抵御物欲主义的诱惑,不以享乐为人生目的,培育高贵的道德情操与文化精神。

  二是社会的担当,作为社会精英,严于自律,珍惜荣誉,扶助弱势群体,担当起社区与国家的责任。

  三是自由的灵魂,有独立的意志,在权力与金钱面前敢于说不。而且具性与道德的自主性,能够超越时尚与潮流,不为政治强权与多数人的意见所奴役。

  贵族这一无论是在称谓还是实质性的确认,都必须是与其品德、学识、行为相符合的。否则,即使其权倾天下,富可敌国,亦不能进入贵族的行列中。贵族的真正意义是指其在精神和高尚行为上的拥有。

  贵族精神的高贵之处,那就是干净地活着,优雅地活着,有尊严地活着。他不会为了一些眼前的现实利益,去背信弃义,去不择手段。

  基于这样一种意义上来讲,精神的贵族和所谓富有之人应该是没有关系的。精神的贵族不一定富有,富有之人不一定是贵族。因为这种贵族精神不是用钱可以买来的。

  

  -版权信息-

  文章作者:村上春树

  来源:摘选自网络



backchina

 


上兩條同類新聞:
  • 海景/國界無邊論/60年代安徽曾饿死350万人/评《中国大历史》/总统遇刺后第一夫人结局如何
  • 鸿雁/瑜伽女神/川普时代中美关系新棋局/女演员反对陪舞被杀/拒绝总统骚扰的女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