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 站 内 搜 索 □
請輸入查詢的關鍵字:


標題查詢 内容查詢

一言九鼎     
三地風采     
四面楚歌     
五洲學興     
六庫全書     
七七鵲橋     
八方傳媒     
九命怪貓     
十萬貨急     

 
四大魔障/53年,这位老爷爷靠双手盖了座宏伟的教堂/上帝给中国还留下了几个有良知的人
發佈時間: 1/13/2017 8:32:38 PM 被閲覽數: 578 次 來源: 邦泰
文字 〖 自動滾屏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收件箱 :  bangtai.us@gmail.com





53年,这位老爷爷靠双手盖了座宏伟

的教堂(组图)


京港台:2017-1-5 01:41| 来源:好奇心日报 |    


  说到西班牙的教堂,最著名的应该要数造了100多年还没有完工的圣家堂了。不知是不是西班牙人在造教堂这件事上特别执着和有毅力,今天我们要介绍的另一间教堂的建造者,同样可以用有毅力来形容。

  这座教堂位于距离马德里20公里的小镇 Mejorada del Campo 上,有宏伟的穹顶、高耸的尖塔以及气派的台阶,不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一栋特别考究的建筑。但令人没想到的是,这栋教堂居然是一位老爷爷靠一双手花了53年的时间一点点建造起来的。

  

  这位老爷爷叫胡斯托•加列戈•马丁内斯(Justo Gallego Mart nez),今年已经91岁了。他从未在学校专门学过建筑和土木工程方面的知识,年轻时当过农民和斗牛士,之后进了一间教堂当过8年僧侣。1961年因为得了肺结核,他不得不离开教堂,但已深植心中的信仰让他萌生了亲手造一间教堂的念头。马丁内斯爷爷说,如果不是因为他的信仰,他永远不会有力量去尝试造一间大教堂。

  

  幸运的是,他有一块从父母那里继承的土地,大约有4740平方米。但除此之外,他就一无所有了。于是,他决定用捡垃圾的方式收集别人不要的东西来建筑自己的教堂。比如用旧油桶做柱子的底座、废弃砖块和瓷砖拼凑屋顶。其余用到的建材还有旧纸箱、旧电线以及各种废弃管子。

  

  

  

  

  

  在没有任何图纸规划的的情况下,1963年,他为自己的教堂打下了第一块基石。之后,他开始一点点自学建筑知识,然后通过参考圣彼得大教堂和欧洲其他教堂、城堡不断找灵感摸索,才把教堂建成了今天的模样。

  

  刚开始修建教堂时,许多邻居都怀疑马丁内斯是不是能成功,毕竟他连一部吊车都没有,除了他自己的一双手,就是一些好朋友偶尔来帮忙搭下手了。就这样,每天3点起床开工,坚持了53年后,他的教堂已经拥有了60米高的塔顶以及50 25米的表面结构,而且还没完工。

  

  

  虽然老爷爷从未获得过建造许可,但经过多年努力后,当局已经允许他继续建造下去了,因为这间教堂已经成为了这个城市著名的旅游景点。而马丁内斯爷爷也有收到了来自德国的一家能量饮料公司的4 万欧元广告赞助,这间公司还帮请机构帮他组织了捐款。

  现在,这片他从父母那里继承来的4740 平方米的土地已经价值超过 100 万欧元了。但老爷爷并不在意。他在接受 BBC 采访时说,如果他能有机会再活一次,那么他希望能造一间更大的教堂。




上帝给中国还留下了几个有良知的人



作者:总裁判  于 2017-1-7  贝壳村

 

       资中筠,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所长,《美国研究》杂志主编,社科院博士生导师。

       “清华就像一个大官,非常势利,向权力和财力聚集。而中国名牌大学招天下英才而毁之,伤天害理。清华已六十年未给国家贡献大师了。在中国的所有问题中,教育问题最为严峻。从幼儿园开始,传授的就是完全扼杀人的创造性和想象力的极端功利主义,中国教育不改变,人种都会退化!”


       钱理群,北大教授。

       “我们的大学,包括北大,正在培养一大批‘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老道,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人一旦掌握权力,比一般的贪官污吏危害更大。我们的教育体制,正在培育‘有毒的罂粟花’”。

 


        易中天,历史学家。

        “今日之中国,学校是工厂,院系是库房,班级是车间,学生则是流水线上批量生产的齿轮和螺丝钉,只不过有的镀金,有的镀铜,有的压塑料膜,但指导思想和生产模式则是一样的,目标是‘望子成龙’,标准是‘成王败寇’,方法是‘死记硬背’,手段是‘不断施压’,还美其名曰‘压力即动力’!”

 

      

          孙立平,习总的博导。

        “一个号称为人民服务的国家,对官的照顾却无微不至。世界上有离休一说吗,只有中国有;有二线干拿工资的吗,只有中国有;有就医各种颜色的等级本吗,只有中国有;有常规化的公款吃喝旅游吗,只有中国有;有不成文的子女就业照顾吗,只有中国有;有专门为领导犯罪设立的豪华监狱吗,只有中国有。”

 

        张千帆,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宪法学会副会长。

“每一个中国人站起来,为了个人的尊严,后代的幸福,民族的前途,承担自己作为人的责任,捍卫自己作为人的权利,用自己的良知和勇气开创公平正义的国家秩序,用自己的觉悟和行动迎接中华宪政文明的曙光!”

 


        戴勀戎,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教授。

        “看病就得付钱。在我们这里好像天经地义。但是你们知道不知道:全世界有两百多个国家。看病要付钱只有二十几个国家。”

        “我们要进入到全民医保,要真正的每一个病人都能生病了以后,能够不付钱就看病!”

        “政府所能赚的钱,都是老百姓不得不花的钱,医疗、教育、住房、能源...”



        王贵秀,中央党校教授、博士生导师。

        “人民代表大会已蜕变为‘官商代表大会’,人大代表70%是各级党政官员,其余多为大型企业的董事长或总经理。如此‘人民代表大会’,实际应该与时俱进的改为‘全国官商代表大会’。无必要再加‘人民’二字。因为人民代表大会已蜕变为‘官商代表大会’。”



        周瑞金,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

        “我们的官员都是由上面任命的,和人民群众没有关系,他认为自己就是要统治、管理人民的,没有服务的观念,不是真正作为公仆来服务的,你调皮不听话,我就要治你,就要抓你。这种观念实际上是我们今天官民矛盾、基层矛盾频发的重要原因。”


        吴敬琏,经济学家。

        “中国1990年的货币总量为1.53万亿元,2011年89.56万亿,21年翻了58.53倍。美国货币总量同期只增加了1.99倍。

        美国法律规定货币发行量不得超过GDP的70%,中国已经超2倍了。

        这种超发货币稀释全民财富,是一种赤裸裸的抢劫。”

 


        108岁的经济学家、语言学家周有光直言不讳地说:“最好是民国!”

        “我经历过清末、北洋时期、民国、毛泽东时代、邓小平时代。五个历史时期从文化上看,最好的是民国时期。国家有民气,民众有文化,学界有国际一流学术成果,社会有言论自由,教师能教出好人才。现在说大师,都是那个时代出来的。你可以一个一个查,都是。这是事实,清楚得很,不用辩论。”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

        “一份世界卫生组织关于空气的排名,中国空气最好的城市海口排名第273名。

        管你什么和谐社会,管你什么纲领,关键的空气、食物、水都不安全,什么幸福感都没有!”

 


        张抗抗,女作家。

          “似乎你看到了许多报纸,其实你只看到了一种报纸;似乎你听到了无数声音,其实你只听到了一种声音;似乎你想到了无数答案,其实他们只给你一个答案。如果需要,他们会把所有人改造成一种人,他们拥有这种强大的力量。他们就是一部高效的机器,几十年如一日地制造一种叫做奴隶的产品!”




谢选骏:“大数据”显示的四大魔障



2017年1月13日


    网文《中国人为什么不信基督教?——大数据首度揭秘国人接受基督教的4大障碍》说2014年12月,在对经济学家赵晓新浪微博长达三个月的数据分析之后,中国第一份信仰类大数据报告诞生。爱筵透过对这份报告的仔细研读,结合个人的一些经验判断,归纳出当代中国人特别是中国的社会精英、知识分子不信基督教的四大障碍:拒洋教,讲“政治”,图现实,缺共鸣。面对这些障碍,我们又要如何关注社会话题,针对大把的未得之民,将福音的种子播撒到他们心里,用他们听得懂的语言,传讲神的话语?值得反思!
    
    中国人为什么不信基督教?或者说中国人接受基督教的主要障碍是什么?每个人可能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解释。但在今天这个时代,除了上帝,人人都需要用数据说话。大数据分析可以帮助我们精准了解很多事情。2014年12月,在对经济学家赵晓新浪微博长达三个月的数据分析之后,中国第一份信仰类大数据报告诞生。笔者透过对这份报告的仔细研读,结合个人的一些经验判断,归纳出当代中国人特别是中国的社会精英、知识分子不信基督教的四大障碍:拒洋教,讲“政治”,图现实,缺共鸣。本文则援引报告的相关内容并作简要评论,同时介绍一些书籍文本以及网络上的超文本链接,供读者进一步研讨。
    
    关于赵晓新浪微博大数据分析报告
    
    所谓大数据,数据首先要大。关于国人对基督教信仰态度的大数据分析可以从何做起呢?2010-2014年是微博独大的日子,也是大V崛起的时代。经济学家赵晓于2010年4月9日在新浪开通了自己的微博。当天,他发布了21条微博,其中除了专业性和社会性内容外,另有5条涉及教堂与耶稣,这一特殊表达显明了他的特殊身份——基督徒经济学家,及其特殊的使命——通过新媒体来分享个人的专业见解以及信仰认知。
    
    2011年12月,赵晓做客新浪微访谈时预判说:当中国进入2012年,将不仅是进入一个新的年份,而将进入经济下行、社会震荡、政治风险的一个新的年代。2012年2月王立军夜奔美领馆后,接下来各类大事件频频发生、中国经济也进入了前所未有的考验期,充分印证了其专业研判。而在中国的各类大事件发生时,赵晓则经常抓住热点,在微博发表观点与感悟,引发讨论与思考,并适时将关注引向灵魂、信仰和永恒。到2014年9月,赵晓新浪微博粉丝已达880万,涵盖社会各阶层,其中更以精英、白领和学生居多;微博内容总量达到467页,每页50条左右,连带产生数以百万千万次的转发与评论,信息点过亿。大数据分析成为可能。
    
    2012年9月,笔者所在机构委托专业团队对赵晓微博进行数据分析。同年12月完成初稿,2013年3月定稿。这份中国第一份信仰类大数据报告约4万字,共分5章,对赵晓2011-2014年间所发2万条微博、粉丝的180万条评论,以及与其经常互动的25个典型群体博主的微博、互动往来及其话语特征变化,总量过亿的数据点,做了全面详细的分析。这在过去以问卷调查为主要方式进行调查取证、统计分析的时代,单从成本上讲就几乎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为保持报告的独立性与客观性,研究团队在报告定稿之前,未与赵晓做任何相关讨论;并始终以研究者的角度来分析呈现,而不做太多解读。甚至也没有预设的研究方向,而只求从数据中发现奥秘。
    
    这份报告认为:“作为基督徒公知,(赵晓)其微博覆盖从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教会、国家、民主宪政、反腐败、教育、教会、信仰等种类繁多的话题,这些微博帖子不仅体现了他个人的思想、视野、兴趣、态度、观察、所喜所忧,同时是一个公开的观点分享与思想交锋的平台。读者、评论者,评论内容,内容的关键词使用,词频统计都为观察一般公众对待基督教的态度,提供了一个真实、自然的大规模语言样本库。”
    
    中国人接受基督教的四大文化和心理障碍
    
    正因如此,这份大数据分析报告也就直观而具体地揭示了当代中国人特别是中国的社会精英、知识分子对基督教的认知和态度,以及背后的原因和障碍。归纳起来有以下四个方面:1.拒洋教:基督教是洋教、是外来势力,宣教士往往“别有用心”;2.讲“政治”:要保持“政治正确”,就得与基督教保持距离;3.图现实:国人对金钱和科学的崇拜远胜对于灵魂及生命的关注;4.缺共鸣:基督教传播相对脱离社会,缺乏公共性,而社会对基督教信仰也缺乏深入了解。
    
    障碍一:拒洋教:基督教是洋教、是外来势力,宣教士往往“别有用心”
    
    报告援引1:“洋教”这个关键词一共出现了571次。赵晓微博上关于“基督教”的微博,均引起很大争议。反对的人以“洋教”发表自己的拒斥观点,支持的人说基督教是普世宗教,但碰撞既没有形成焦点,更没有达成一致,最终双方不欢而散。看得出来,“洋教”仍然是多数国人对待基督教的印象认识,甚至认为基督教是外来势力的一部分,会侵蚀中国文化甚至颠覆中国。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崛起,“平等”、“开放”成为社会主流理念,人们倾向于用更开放的全球视角看问题,基督教题材的文章、影视作品也越来越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在许多中国人热烈拥抱基督信仰的同时,基督教也还会长久困扰着更多的中国人,中国人将在试着了解这个宗教的时候,也筑墙防范。
    
    简要评论:在中国人早已不再把外来事务冠以洋这个洋那个,并以此区分好坏高下、决定亲疏远近的时代,传入中国至少已经1500年的基督教为什么还会被语带贬义地称为“洋教”呢?为什么同样源于中东的伊斯兰教、源于印度的佛教就不会被当作“洋教”?这是多方特别是中国的基督徒知识分子需要反思的问题,更足见当今社会对基督教的排斥仍然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和文化基础,而对基督教一些显性的打压也并非只是出于某个人的宗教取向或政治投机,同样,也不要指望某领导人信主或若是政府宽容乃至背书基督教就会带来基督教在中国的生根与繁荣。从未来趋势看,一方面,中国老百姓离义和团有多远,基督教离“洋教”也就有多远;另一方面,中国基督徒尤其是精英基督徒离社会和民众有多远,基督教离“洋教”就有多近。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迫切需要中国式的保罗。
    
    报告援引2:长期以来,中国的教会历史被政治、社会和学者涂上了厚厚的油彩。这些油彩自然而然地被带入到微博的公共讨论中来。非常遗憾,基督教(新教)入华的事实一直被片面和负面地书写,西方传教士的形象虽不再被完全妖魔化或刻意丑化,但其对中国现代文明的贡献仍被有意无意地忽略或刻意缩小,社会大众对此缺乏全面公允的认识;另外,教会(罗马天主教会)黑暗时期的一些作为,如宗教裁判所等被强烈放大,留给人们基督教专制腐败、束缚人性、阻碍科学进步的刻板印象,成为中国人特别是中国知识分子接受基督教的根深蒂固的心理、文化障碍。
    
    简要评论:相比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新加坡的华人社会,从精英到普通百姓都充分肯定基督教传教士对当地的文明贡献。在中国,虽然大家对基督教的认识已经不再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工具、传教士是其帮凶这样意识形态鲜明的程度,然而基督教是外来势力,传教士往往别有用心的观念仍占主流。新媒体带来了对所谓“主流偏见”的一定程度上的解构,但距离恢复真相和回归事实,依然任重道远。“历史虚无主义”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障碍。
    
    推荐阅读《基督教对文明的影响》(阿尔文·施密特著,汪晓丹、赵巍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本书以社会学家的严谨,从生命尊严、性道德、妇女地位、慈善、医疗保健、教育、经济、科学、政治、文学、艺术等各个方面,揭示了现代社会许多现行制度和价值观念的基督教渊源,一定会让你脑洞大开。关于传教士对中国的贡献,则可点击阅读北京大学陈浩武教授所做的一个“关于“石门坎”的调查报告和相关文章(http://blog.sina.com.cn/s/blog_c26078410102uwvb.html)”,以管窥见豹。不知道石门坎在哪里的朋友一定要看!

障碍二:讲“政治”:要保持“政治正确”,就得与基督教保持距离

报告援引:中国的公知们不分左右,对于制度腐败,他们一概深恶痛绝,因此在制度设计对比,权利制衡设计,民主宪政司法独立等问题上都很敢于发言。然而,从南到北看,凡涉及宗教话题,越是北方的公知越谨小慎微,甚至不敢提及。除了个人对基督徒教的认识和好恶之外,意识形态上的禁忌和保持“政治正确”恐怕是一个最为重要的原因。

与此对比,北方的企业老总反倒更为大胆谈及信仰、上帝和基督。因为他们从经济发展中发现,有无教堂的市场经济的确有本质的不同,缺乏十字架的国家变革也就缺少了迈向现代的精神内核。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密不可分。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学者型官员,他们对基督教的态度倒很值得玩味。微博中甚至偶然会提到基督教和基督徒,有时会主动@一些知名的基督徒,甚至也会分享基督教的诗歌。当然,在与一些基督徒大V的往来互动中,他们会小心仔细地选择对象、回应内容和措辞。

简要评论:百度百科对“政治正确”有两个解释。解释一:在大部分语境中,“政治正确”一般是尊重、不侵犯弱势群体,因而要求(在公共场合)言辞要尽可能中立,以图不侵犯他人,保护弱势社群,但事实上其执行结果却一直富有争议。在一些自由意志主义者、保守主义者及不少评论员的观点中,政治正确一词本身“政治不正确”,属贬义词,与假道学的意义相类;而支持者倾向采用中立语言、文明用语来形容政治正确的语句。解释二:在大多数社会主义国家,同样存在政治正确的情况。它的基本涵义是:“在涉及意识形态问题的事物中,要符合社会主义政治观念,即做到政治上的正确性。”在这里,“政治”其实是特指政治范畴中的“意识形态”。不过,与一般的“政治正确”相同,不同时期的“正确标准”也不尽相同,同样会出现完全相反的情况。

由此来看,这个原因其实也是第一个原因的作用体现,相信当历史进入不同时期,所谓的“正确标准”就会发生转换。从报告中看到随着商品经济在中国的高度发展,商人与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发生置换,其实际话语权日增,商人的价值观、道德素养、思想意识和社会行为正在对社会整体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同时,商人比社会其它阶层更关心、关注、关切制度的变化和改革。他们也更具灵活性和“妥协精神”,相较不受意识形态捆绑,更能凝聚社会共识。现行公务员制度则吸引了很多优秀人才成为各级官员,他们的地位优势使其某种程度上同时具有信息和知识上的优势,是既得利益者,同时对制度利弊有更为深刻的体会。尽管商人与官员的社会观感一直不佳,但商人公知化、官员学者化将会从更深意义上积极促进中国社会的现代化,信仰或将随之走出政治藩篱。

障碍三:图现实:国人对金钱和科学的崇拜远胜对于灵魂及生命的关注

报告援引1:从经济主题的Top-100的评论者的评论来看,大部分人是财经、产经、投资、金融方向的专业人士。他们关注赵晓微博的经济评论、时事评论、经济运行、发展预测,但是对于福音和信仰的信息,回应的程度非常低。他们令人惊讶地自动过滤了他传讲的福音和天国的信息。即使那些微博的转发和评论有的达到万次以上,这不得不令人感叹。

一切为了人民币,一切为了为现实工作和生活的福利;在偶像和上帝面前试图同时下注,代表了大部分的经济话题下关注赵晓的微博用户群体。

简要评论:在中国长期以来的大环境下,“灵魂”不是被政治化,就是被边缘化。特别当“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耗子就是好猫”这样的表述,从不强调意识形态斗争的初衷演变成为不分是非、不择手段,“闷声发大财”之惟利是图的代名词,金钱崇拜早已成了当今中国最大的信仰,社会则陷入了空前的信仰危机和道德危机。从这个角度上讲,“世俗化”不仅在西方,也成了在中国大陆基督信仰传播的主要障碍。但正如《圣经》所说,“人若赚得全世界,赔上自己的生命,有什么益处呢?人还能拿什么换生命呢?”(太15:26)“生命”这个词不只代表寿命与健康,更是指人的灵魂的归宿,代表着人对终极意义和价值的关怀(即孔子说的“天命”),代表着人对至高幸福的追求。推荐追求“天命人生”的朋友阅读一本好书:《一生的呼召》(葛尼斯,新世界出版社,2011年),赵晓博士为此书所写的中文版序也很到位(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46bd3e0100ignd.html)。

············(略)

[博讯来稿]


 


上兩條同類新聞:
  • 祝福/仰华案/72年前最美的平安夜/刘亚洲能否完成上帝的嘱托/教会里的神学院/唐崇荣:成功神学
  • 圣诞颂歌:走入狄更斯的世界/即将发生的全球性皈依/教会里的神学院/冬至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