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 站 内 搜 索 □
請輸入查詢的關鍵字:


標題查詢 内容查詢

一言九鼎     
三地風采     
四面楚歌     
五洲學興     
六庫全書     
七七鵲橋     
八方傳媒     
九命怪貓     
十萬貨急     

 
习近平放狠话 北京对台湾由施压转入对抗/雾霾天,北京儿童医院哭声一片 家长:日子得过下去
發佈時間: 1/7/2017 11:28:17 AM 被閲覽數: 125 次 來源: 邦泰
文字 〖 自動滾屏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收件箱 :  bangtai.us@gmail.com



雾霾天,北京儿童医院哭声一片 家长:

日子得过下去


京港台:2017-1-7 01:27|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    



  2015年1月5日,北京,雾霾(专题)橙色预警。

  突然的一场雪,让低空的天气看起来好了一点;如果不抬头,似乎能骗过自己:这里的雾霾没有那么重。

  

  提到污染,最让人揪心的就是孩子。今天的儿童医院,哭声轻易盖过了消毒水的味道。

  呼吸科的门诊前排起长长的队伍,雾霾给流感高发期蒙上更加恐怖的色彩。

  

  15点,地下一层的餐厅坐满了人。桌上出现最多的食物是方便面。简单又热乎,是多数人的最优选。林先生带儿子来这里连续吃了三天的泡面。问起爸爸的职业,11岁的小宝骄傲地回答:“我爸爸是造飞机的”。

  作为一名航空工程师,林先生的家庭收入算是比较高的。扎根北京十余年,能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他原本是满足的,但愈演愈烈的雾霾打破了这一切。

  “06年我在北京的时候,蓝天白云,经常带着孩子出去玩;孩子越长越大、越来越野,我反而要把他锁在家里”,仅仅几年,林先生想不到变化会这么大,“外国治雾霾,都是几十年的功夫,想想我是真害怕啊”。

  尽管有着担忧,身边的朋友也有逃离的,他却坦诚从没考虑过离开北京。“我的老家在日照,原先是个环境多好的地方;现在建钢厂、搞工业,一塌糊涂。到哪儿都躲不过去,不如留在这里,毕竟是首都”。

  

  

  16点,咨询台前人来人往。窗口贴着通知,“今天的号已满”。和明确的指示对应的,是旁边人工窗口前排队的人。很多家长仍然在问:“今天还能不能加个号”?

  吴先生身材魁梧,怀里抱着五个月大的女儿,在椅子上等待着拿检查结果的爱人。他高中毕业就来了北京做物业,兢兢业业工作10几年,成为中层领导。女儿的出生让他惊喜,也让他担忧。

  “我老家是石家庄的,在北京工作;以前没重视过什么健康问题,就想着拼命挣钱”,他看看怀里熟睡的女儿,压低声音说:“但孩子出生以后不一样了,我担心的问题越来越多。大家都喊着逃离北京,可我能去哪儿呢?老家的空气比北京还要差劲。”

  女儿几个月大,经常咳得发不出声音来。吴先生说,他能做的就是挣更多的钱,给家里装更好的空气净化器。

  

  17点,住院部的三层一片沉默。这里是呼吸科的病房,无菌病房把很多人的目光隔离在外。已经过了探视时间,不时有家长来到门前,透过狭窄的缝隙往里瞧。我试了很多次,什么也看不见。

  病房对面的楼梯口铺着几张硬纸板,三三两两的家长静静地坐着。住院部的孩子们,病情更严重,多是呼吸道和肺部感染问题。“肯定是因为雾霾生病的”,一个家长言之凿凿,“以前我不了解雾霾,这下真是后悔也来不及,早知道……”。

  往下的话,他没有说,只是叹了一口气。

  

  18点,呼吸科的门诊前,抱着孩子的人来来往往。抱着孩子奔忙在不同科室前,哪怕年迈的老人,也没有停下歇一歇的。

  怀里抱着孙女,刘奶奶在长椅上等待着去拿结果的儿子,一旁是家里的保姆在陪伴。她是吉林人,退休后跟着唯一的儿子在北京生活。

  孙女的检查结果还没出来,但彻夜的咳嗽,应该和呼吸道感染脱不了关系。雾霾越来越重,她们一家在商量着到海南买个房子,“孩子们工作忙,我带着孙女过去,孩子太小,不能受这罪”。

  

  19点,输液大厅里仍有近千人。哭声、咳嗽声此起彼伏,这里没有隔离,像嘈杂的候车室。问过去,他们来自北京、廊坊、唐山、石家庄、日照、朔州……

  从朔州赶来的这对夫妇,今天刚到北京。他们都在电力系统工作,在当地收入算不错的。“我们做的是火力发电,挣的是烧煤污染的钱”年轻的爸爸说,“眼下孩子得病是呼吸道感染问题,是污染造成的。唉,我总觉得自己在害他。”

  朔州刚发了雾霾的黄色预警,那里的坏天气又要持续很久了。

  

  20点,楼梯拐角间。年轻的爸爸在帮孩子举着输液瓶。屋里太热,他们出来喘口气。

  孩子不是第一次生病了,自从去年雾霾越来越重,差不多每个月都要往医院跑上一遭。“女儿马上念幼儿园了,我现在选学校最看中的就是有没有防霾的设备”,举着输液瓶的爸爸回答,“我们老百姓,不能说走就走;只能是待在哪儿,就尽可能多一些防范措施。”

  

  21点,拿着诊断证明,这对从外地赶来的家长,带着孩子匆匆走进输液大厅。

  匆匆而来的,还有他们:

  

  四岁的又又,已经发烧好几天了。连着几天的咳嗽之后,诊断结果是肺炎。问她天空是什么颜色?她说“我不认识天空是什么颜色,太难了,我还没有学到。”

  谈及雾霾,又又的爸爸情绪激动。他组织了个家长委员会,众筹给孩子的教室装了空气净化器。“以前听说有学校装了防雾霾的房顶,我还挺反感,小孩子嘛,就是要多锻炼,不能太娇贵”,他看了看身边的孩子,“现在我后悔没早点采取什么措施防范。孩子咳嗽好几天了,不知道以后会不会留下什么病根儿。”

  

  把刚上幼儿园的女儿包裹得严严实实,每个家长都想把该死的雾霾拦在门外。这一家人选择留在北京的雾霾里,年轻的妈妈还记得APEC蓝,"一代人的健康远远重过工业发展的分量",她相信雾霾能治好。

  面对逃离的问题,她很坦诚,北京稳定的工作和收入无法割舍。

  

  老家在鞍山的爷爷说,自从孙女出生,他就在北京帮忙照看。雾霾越逼越紧,他很庆幸家乡的房子还留着。儿子、儿媳落户北京,工作稳定,也给孩子提供了很好的教育条件。“别的我管不了,我就是想把孙女带回老家躲躲霾”。

  围绕“孩子在哪儿上学”这个问题,这一家人已经争论过很多次了。把孙女带到外地,可躲到什么时候能回来上学呢?每个大人,都回答不出来。

  

  在门诊室的外面,李先生小心翼翼地给孩子戴上口罩。

  他说家里装了两台空气净化器,也备了很多口罩。“空气我管不了,政策我懂得少,但家里能给孩子的,一样都不能落下。”

  在这里,没有那么多决绝的逃离。在衡量了金钱、工作、社交等很多因素之后,更多的人仍然留在了这里。

  

  排了很长的队,终于被叫到号。“日子总得过下去”,匆忙中,戴口罩的爸爸留下这样一句。

  我在儿童医院采访的同时,北京的家长们都在呼吁为学校安装新风和净化器;也有很多家长自发组织、自行购买净化设备送到学校;北京市教委回应:安装空气净化设备已部署试点;北大教授呼吁全国人大成立一个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推动雾霾治理……

  “新年刚刚开始,我孩子就咳嗽发烧。尽管这可能由各种原因造成,但很难说与连续的雾霾天没有关系。我希望全国人大尽快成立一个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推动雾霾治理。”1月6日,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沈岿接受采访时表示。

  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雾霾的严重,也推动着问题的解决。

  改变,也许正在从每一个人开始……




习近平放狠话 北京对台湾由施压转入对抗


京港台:2017-1-6 06:58| 来源:世界日报 |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专题)2017年新年贺词以强硬口气表示,「我们坚持和平发展,坚决捍卫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谁要在这个问题上做文章,中国人民决不答应!」这是习首次提及主权问题,被认为是警告可能在台湾(专题)和南海(专题)问题做文章的美国川普政府,以及乐见美国改变「一中政策」的蔡英文(专题)政府。目前美中和两岸关係趋冷,习近平的讲话预示,2017年北京对台政策可能趋强硬,逐渐由「观察」期进入「施压」期,且大有提前转入「对抗」期的可能。

  自民进党重新执政以来,两岸进入「冷和」状态,大陆以蔡英文政府不接受「九二共识」,中断两岸官方交流和海基会、海协会沟通管道,并减少陆客赴台旅游,并促使其他国家将台籍电信诈骗犯直接押送大陆受审,对绿营执政县市施压,只邀泛蓝执政七县市长到大陆推介农渔产品和旅游等。

  据台湾内政部移民(专题)署统计,仅2016年12月1日到27日,赴台陆客人数下降44%。而在川普与蔡英文通话,川普并质疑美国为甚麽需要遵守「一个中国」政策后,北京对台打压动作加大,包括圣多美普林西比和台湾断交、惩罚绿色台商、解放军派多架轰-6K战略轰炸机环台湾飞行、「辽宁号」航母群通过台湾东部海域军事演练等。

  此外,有解放军高级军官扬言:「我们准备好了,如果台湾要惹麻烦,我们也会。让我们重重打击他们吧!我们可以在台湾周围军演,向他们展示可能引发的伤害,台湾就会屈服。」还有退休高官说:「大陆可以切断与台湾的经济联繫。没有直飞航班,没有贸易,甚麽都没有。台湾不会挺多久的。」

  两岸关係日趋冷冻,想好转有三大阻力:一、两岸在「一中原则」上难达成共识。大陆坚持「九二共识」(两岸同属一中),而蔡政府则认为,她已释出许多善意,批评北京重回打压、威胁台湾的老路。双方各执己见,互不退让,都不能或无意提出更新、能让两岸满意的立场或新论述。

  二、在川蔡通话后,北京对台湾的战略不信任加深,认为民进党执政推行「法理台独」、「理性台独」与「文化台独」,并以各种政策(如新南向政策、加强与美日关係等)和国际活动(促成川蔡通话、游说美国国会及共和党友台人士等),努力摆脱对北京的依附,让中国大陆「和平统一」台湾的愿望基本落空。

  三、川普当选后,拿台湾和南海等问题作为与中国贸易谈判的筹码,质疑美国遵守「一中政策」,并在经贸、南海等问题对中国採强硬姿态。例如川普新年前夕表示,不排除在蔡英文1月初访中美洲友邦过境美国期间,举行「川蔡会」的可能性;川普并没有撤回中国是货币操控国的言论,可能向中国出口美国商品加徵关税;川普还提名提倡贸易保护、曾撰文批评中国「操纵贸易」的律师罗伯特·莱特希泽(Robert Lighthizer) 担任美国贸易代表。连串人事布局都摆明冲中国而来。

  此前,川普还提名鹰派人物分别执掌新成立的白宫贸易委员会、商务部;川普誓言将重建美国海军,美国陆军将由47.5万人增至54万人,海军陆战队将扩至36个营,空军确保拥有至少1200架战机,海军军舰从目前274艘增加到350艘,致力于保障亚洲自由秩序。这些举措让中国感到极度不安与忧虑,特别是川普挑战「一个中国」,跨越北京的红线。

  今后大陆对台政策的变化,以及两岸关係演进,主要将取决于:一、未来美国、日本和台湾之间如何互动,以及台湾如何把握自己在中、美之间的定位。二、美国新政府将形成和实施甚麽对华政策。无论如何,川普对华政策改变,终将对中美关係和台海稳定带来困扰与波折。三、蔡政府应审时度势,适可而止,过境如再会川普,两岸可能立即地动山摇。

  今后美中关係好坏,既看川普如何出牌,也看北京如何因应和反制。台湾须警惕:中美日关係越紧张,台湾局势就越危险;台湾与美日关係越紧密,北京对台湾态度会越强硬。对台湾持续军事威慑,将是北京未来新常态。这一切,都须靠两岸互相表达善意,共同寻找并建立「新共识」,化解一中歧见。否则,台海即将从「施压期」,快速进入「对抗」动盪期。

 


上兩條同類新聞:
  • 成都遭遇史上最强雾霾 将达肺癌临界值?官方回应
  • 中纪委审讯现场视频首度曝光 落马高官表情是亮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