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 站 内 搜 索 □
請輸入查詢的關鍵字:


標題查詢 内容查詢

一言九鼎     
三地風采     
四面楚歌     
五洲學興     
六庫全書     
七七鵲橋     
八方傳媒     
九命怪貓     
十萬貨急     

 
中美必战/靖康之耻/歷史會檢驗「大江大海」/美国向何处去/1126/毛重用林彪真因
發佈時間: 2/13/2017 10:26:37 AM 被閲覽數: 198 次 來源: 邦泰
文字 〖 自動滾屏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收件箱 :  bangtai.us@gmail.com



火药味很浓!中美之间5至10年必有一

战?(图)

京港台:2017-2-3 04:00| 来源:德国之声 |    



  特朗普(专题)的几名高参心腹在不同的场合都对中国说过火药味很浓的狠话,甚至有5到10年内必将开战的说法。

  

  美国参议院通过了对蒂勒森的国务卿任命

  特朗普提名的美国国务卿人选蒂勒森(Rex Tillerson)于本周三在参议院获得通过,表决结果,56票同意,43票反对。这一投票结果反映了他的任命在美国政界极富争议,当年克里被奥巴马提名国务卿时在参议院是以93对3票、希拉里·克林顿以94对2票顺利过关的。参议员对蒂勒森的不信任主要基于他近年来同俄罗斯(专题)的密切交往,2013年俄罗斯总统普京曾亲自为蒂勒森授予了"友谊勋章"。

  对中国而言,这名前埃克森美孚集团董事长兼CEO曾以强硬言辞引起过人们的注意。今年1月11日,在接受参议院听证时,蒂勒森在回答有关中国南海(专题)的问题时说,"我们必须向中国发出一个清晰的信号。第一,停止建岛;第二,不允许中国登陆这些人工岛屿。"他还说,"建造岛屿,然后设置军事哨所,这同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无异。"

  不过在听证时蒂勒森没有说明美国会使用什么方式阻止中国登陆以上岛屿。《环球时报》次日便发表了"蒂勒森拿什么阻止中国进入南沙岛礁"的社论,文章写道"美国落实那些要求行之有效的办法和手段根本就不存在,除非华盛顿准备在南海打一场大规模战争,其他试图用来阻止中国接近那些岛礁的计划都是骗小孩子的。"这个党媒下的喉舌正式提到了"战争"一词。西方观察家也认为蒂勒森的谈话充满挑衅的色彩,澳大利亚退休政治学教授塞耶尔(Carlyle A. Thayer)对《纽约(专题)时报》表示,"蒂勒森的讲话会引发严重的对峙,这种对峙很快会演变成军事冲突。"

  巴农也说要打

  

  斯蒂夫·巴农

  有分析家认为,蒂勒森因急于想抹掉与普京关系密切的污点、得到参议院的通过,所以才向中国方面发出"狠话"。但在特朗普内阁里主张对中国采取强硬政策的大有人在。上周刚刚任命为国家安全委员会成员的巴农(Steve Bannon)早在为特朗普竞选时就阐述过他对中国政策的立场,他当时的讲话没有引起很大的关注。巴农在2016年3月的一次采访中说,"5至10年内,我们会在南中国海打一场战争,不是吗?对此应该没有怀疑。"他接着说,"他们将岛礁变成固定的航空母舰并在那里安置导弹。他们来到你面前,你知道面子有多重要,告诉你这是他们自古以来的领海。"

  巴农为特朗普胜选立下了汗马功劳,曾是竞选团对里的灵魂人物。后来特朗普任命他为总统助理以及战略事务主任。在新的国家安全委员会里,巴农将在制定国家内政外交政策方面扮演重要角色。特朗普"美国优先"的就职演说就是巴农主笔起草的。

  中国准备迎战

  另一方面,据《南华早报》的消息,中国正在为特朗普执政期间两国敌对风险升高的情形进行着准备,尤其在海军防卫领域。为发展海军,中国投入了数十亿美元。中国海军频繁地在远离本国的海域进行演练,试图以此来加强作战能力。《人民日报》日前称,无论多少像蒂勒森关于南中国海言论这样的"口头上的炸弹"都不会阻止中国军队开展正常的训练。

  与此同时,中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习近平(专题)大力推动军队的改革,以提高战斗力。1月20日,原南海舰队司令员沈金龙已接替吴胜利出任海军司令员,原北海舰队司令员袁誉柏升任南部战区司令员,这些军届高层的人员调动都可被解读成加强南海作战能力的努力。

  不仅在南部沿海地区出现备战的迹象,不久前媒体曝光"东风-41"洲际导弹,人们估计这一可携带核弹头的导弹被部署在中国的黑龙江省。东风-41的射程估计可达15000公里并可携带10个核弹头,尚未出现在中国的阅兵式上,大部分信息仍是高度机密。此前,汉和防务评论创办人平可夫向德国之声表示,在黑龙江部署东风-14旨在对特朗普下的美国新政府进行威慑。他说,之所以部署在中俄边界,是为了可以经由北极轨道攻击美国的全部领土范围。



白宫首席策略师:美中10年内必有一战



2017年2月04日


    
    来源:明报
    
    
白宫首席策略师:美中10年内必有一战

    
    有英国传媒披露,与美国总统特朗普关系密切、思想右倾的白宫首席策略师班农(Steve Bannon)曾在去年3月公开表示,未来5至10年内,美国将会因南海问题与中国开战。班农更直言:“这是毫无疑问的。“
    
    报道指,班农在去年3月一个由他本人主持的广播节目中发表了“美中开战“的言论。班农当时指出,“中国和伊斯兰“是美国两个最大威胁,他更扬言在未来5至10年内,美国会与中国在南海开战,“他们会佔据他们的岛屿,制造一些基本上不会动的航空母舰,把导弹放在上面,来到我们的面前,说那是他们自古以来的领海“。
    
    报道分析认为,班农明显是担心中国在亚洲及亚洲以外地区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因此完全把中国视为敌人,并预测未来几年将发生全球文化冲突。
    
    报道又指,中国并不是班农唯一担心的敌人,他亦预言美国的另一场战争将会在中东。





歷史會檢驗「大江大海」的虛矯與邪惡嗎?


文/陳增芝




台灣人善良度爆錶的指標之一,應該要包括任由馬英九當選總統後,傾國家之力(退輔會、教育部、原民會、外交部),支援龍應台號稱跑遍兩岸三地,耗時400天完成的「大江大海1949」一書吧。


這本書在2009年8月出版,緊接著,就是舖天蓋地、排山倒海的新聞報導、電視專訪,以及教育部通令中級學校指定必讀與繳交心得報告,大學邀請座談,甚至滿街的公車廣告、


書中的記述、媒體專訪到校園座談的重點,毫不掩視要扭轉台灣社會,特別是台灣年輕一代,對蔣介石、對228事件、對白色恐怖的歷史認知。


7年過去了,這本書經得起歷史真相的檢驗嗎?最近爆紅的電玩「返校」說明一切,根本就是個照妖鏡。但是,歷史的公義,有得到平反嗎?並沒有!


7年前這本書的出版,突顯獨裁者的接班集團,對掩蓋歷史真相的極盡所能,以及無所不用其極。反觀背負著台灣人民深切期待的本土政權,對歷史真相與公義的追究,到底願意盡多少心力?



蔡英文總統


作者在「大江大海1949」的文筆,確實勾起許多40歲以上,接受洗腦教育的台灣人,在青春歲月裡的熟悉記憶。


因為,比起過去在戒嚴時代裡,學校教的、教科書裡讀的、小說裡寫的、電影電視也演過千百篇的情節,本書的人物更寫實、文筆更洗鍊、詞藻更豐富,場景描述更具體深入。


但是,很遺憾,屬於知識份子該有的良心話,付之闕如。在兩岸數以百萬計的寶貴生命,遭到慘絕人寰的無辜犧牲後,作者竟然只是高高坐在雲端裡,丟出兩句極具戲劇性的台詞:


──請凝視我的眼睛,誠實的告訴我:戰爭,有「勝利者」嗎?


──我,以身為「失敗者」的下一代為榮!


然後,透過麥克風跟鏡頭,矯情的要以人道主義者的高度,指導「失敗者(國共內戰的蔣介石)」傳人馬英九,在向228受難家屬道歉的同時,也要向1949受苦受難的父執輩們道歉。


作者完全避談,國共內戰是當時強勢者蔣介石,執意向弱勢者共產黨發動的;228事件、白色恐怖也是蔣介石下令的


作者講了一個個悽慘的戰役,寫了一幕幕極盡渲染的哀嚎、鮮血、死亡之後,對於蔣介石,竟只有不關痛癢的兩小段文字。甚至替白色恐怖「硬拗」出一個可笑的藉口;


──徐州的戰場上,55萬國軍在「錯誤」的指揮下,被包圍、被殲滅、被犧牲。所謂「錯誤」的指揮,後來才知道,關鍵的原因之一就是,共產黨的間諜系統深深滲透國軍最高、最機密的作戰決策,蔣介石痛定思痛之後,決定最後一個堡壘台灣的治理,防諜是第一優先。很多殘酷,來自不安。(P107)


很多殘酷,來自不安?!在不敢否認「殘酷」的客觀事實之下,竟然企圖用「不安」兩個字體恤與合理化獨裁者?


作者自稱寫作期間,獲得來自「美國胡佛研究所」傾全力的支持。但是,寫了一大堆美國小兵的日記與書信,卻絕口不提更多美國在中國抗日以及國共內戰期間,與蔣介石互動的一手史料。


特別是史迪威、魏德邁兩位將軍,在派駐中國戰區,曾與蔣介石近距離接觸後,呈報白宮的報告與書信。


蔣介石有認真抗日嗎?姑不論「西安事件」之前,藉口「攘外必先安內」而傾全力在「剿匪」;即使是在張學良與楊虎城的「軍諫」之下,被迫同意「抗日」,蔣介石也從未真心抗日。


美國史學家史景遷著作「改變中國」(時報出版,歷史與現場系列),早有有許多一手史料的描述。包括史迪威重批「蔣介石根本只想偏安重慶,靜候美國人替他了結這場戰爭」。


而更讓史迪威氣急敗壞的是,蔣介石為了維護自已在黨內的政治實力,拒絕讓他的嫡系部隊和將領,進行有效的軍事行動。甚至,其他部隊在奮力抵擋日軍進攻時,蔣介石竟私心扣下部隊急需的後勤補給。


魏德邁將軍在評估中國軍隊的戰力時,發現真正投入作戰的非蔣嫡系部隊,在國民黨將領層層扣減該給士兵的美援之下,許多士兵根本就處於飢餓狀態。但魏德邁為求軍事效率,建議由美國直接發放,又遭蔣介石拒絕。



北宋靖康之耻的真相,超乎你的想象!



  

  宋金之战开始以后,在金国人眼中看来,宋国真是本钱太厚了,在河北等地投降的宋军有二十几万,后来东西两路南下进攻宋国。东路军由二太子率领,先是击溃了城外的二十万禁军,又是击败了姚平仲二十万大军。西路军更是在太原城下,大败种师中,击败姚古、张璟等人,歼灭的宋军也有二十几万。死的死,伤的伤,连续几个二十万了,也便是说宋金开战以来,宋国至少损失了八十多万大军。八十多万,女真的男女老少合计也没有八十万。可是损失了八十万,对于宋国而言,只是伤筋动骨而已,只要他们愿意,明天就可以组织起一只达到二十多万的大军!

  宋国人口真是太多了,杀得手都软了,可还是那么多!

  第一次汴梁围困战,西路军停滞在太原城下,围困汴梁的只有东路军,这路金军才七万兵马,可是城内的汴梁禁军有二十万,临时招募的青壮又有十万之众,再加上陕西军来援二十多万,城内的汴梁守军堪称五十万。五十万大军,一点也不浮夸,确确实实是五十万。

  五十万宋军,被七万金军围困住,难以出动。看似好笑,看似显得李纲无能,其实这是正常事件。

  在冷兵器时代,打仗最重视阵型,野战往往是摆下阵型,立稳脚跟,才能与敌军厮杀。而阵型未稳,处在散乱的状态,受到敌军突袭,很是危险,极有可能被彻底冲散阵型,全军大败。比如;淝水之战,前秦八十万大军对决东晋七万大军,若是正常情况下交锋,前秦未必会输。只是苻坚太骄傲了,妄想着半渡而击,以为敌人都是傻子,就他最聪明。苻坚擅自将军队向后退去,结果引动阵型不稳,再加上有人大喊秦军败了,八十万大军又太过臃肿,又缺乏大兵团作战指挥能力,又无电台操控全军,再加上北府兵的强势突袭,等等。各种因素叠加,致使八十万大军的阵型,彻底变成了一锅粥。八十万大军变成一锅粥,比八万大军变成一锅粥更加危险,大军败得更快。前秦败了,败在阵型大乱。

  同样,宋金大战,宋军要抗衡金军的铁骑,唯有摆成步兵阵型,层层抵抗;而金军要想战胜宋军,唯有冲破宋军阵型。一个守阵,一个破阵,谁先得手,谁就胜利。汴梁围困战中,汴梁城墙很是宽广,宋军要将大部分的兵力用来守城,要出战的兵力有限。想要出击,兵力少了是送菜,兵力多了又是冒险。即便是后来,有陕西军救援也不敢出城野战。野战就要摆下步兵阵型,可是城门狭窄,宋军一次性从城门走出的士兵有限,想要布置下步兵阵型,需要花费一定时间。而在这段时间内,金军铁骑可能冲击而来,将尚未布置好的步兵阵型彻底冲散。

  靠着骑兵的快速出动,强大的冲击力,宋军根本无力在城门下,或是没有胆子摆下阵型。难以摆下阵型,还打什么野战。以多围困少,这是一种围困方式;骑兵围困步兵,这也是围困的一种方式;而断去粮食,断去水源,也是围困的一种方式。

  这时宋朝抗金派和议和派的区别也仅仅在,抗金派想要签订“缩减版的澶渊之盟”,而议和派想要签订“超级版的澶渊之盟”。李纲一心要当名相寇准,而议和派则是一心要当司马光,而宋钦宗则是一心要当宋真宗,再次上演澶渊之盟的逆袭。

  

  当年,名相寇准,击退了辽军后,签订了和约时,也不是给辽国大量岁币吗!只要不割让河北山西土地,损失些岁币还是可以接受的;

  当年,名相司马光,不照样是将神宗皇帝辛苦打下的米脂四城割让给西夏吗!反正不是第一次,割让黄河以北的土地,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米脂四城,到黄河三镇,也仅仅是两个字的区别而已。

  宋钦宗期望,再次上演先祖真宗皇帝的运气,以岁币,让金军退去。

  由于东路金军兵力不足,最终在宋朝割地赔款之下决定暂时撤退,第一次汴梁之围解除。

  宋朝不是没想过迁都,但迁都,意味着统治中心的移动,中央对于地方约束力的下降,会彻底破会强干弱枝的政策,轻则是藩镇割据,重则是国家分崩离析。

  当年安史之乱,唐明皇西逃,迁都而去,意味着中央对地方权威下降,形成了藩镇割据的雏形;后来黄巢攻陷长安,唐皇再次西逃,则致使唐朝权威下降到了极点,果然没有几年,唐朝就灭亡了。

  此时,陷入了僵局,进退两难。此时,宋朝割地,赔款、人质,送亲、称臣等,几乎是将朝廷的威严尽数散去,失去了威严,还能对地方形成有限控制吗?一旦迁都,局势会彻底恶化,彻底失去对地方的控制。

  不迁都,又没有实力防御,要钱没钱,要兵没兵。一旦金军再次南下,说不好就是一个死局。就在宋国内部犹豫不决之际,金国决定再次南下。

  1126年西路金军攻陷围困近一年的太原后,经过休整,西路完颜宗翰自太原向汴京进攻,1126年11月22日攻下威胜军(今山西沁县),29日克隆德府(今山西长治),渡盟津(今河南孟津)。宋西京(今河南洛阳)、永安军(今河南偃师东)、郑州(今河南省会)皆投降。1126年12月4日,完颜宗翰克泽州(今山西晋城市)。东路完颜宗望1126年11月20日自真定向汴京进攻;1126年12月4日宗望诸军渡河1126年,随后攻下临河县(今河南浚县东北临河村南)、大名县(今在河北)、德清军(今河南清丰)、开德府(今河南濮阳);于12月10日克怀州(今河南沁阳)并到达汴京城下。1126年12月16日,宋出兵拒战,被完颜宗望等击败。1126年12月17日,完颜宗翰才到达汴京城下。

  而此时东路军,完颜宗望已经兵临汴梁城。

  太原在失守后,完颜娄室的这部分军队南渡黄河,西趋洛阳,封锁了潼关,把宋朝最精锐的西军关在潼关以内,断绝了其东来的勤王之师。说是阻断勤王之师,其实在陕西一带,已经没有了勤王之师。

  两次河东救援战,彻底的耗尽了宋军的正规军有生力量。此时的宋朝,正规军已经是损失了八层以上。川陕一带留下的军队,都是老弱病残,或是入伍时间较短的新兵,根本无力救援汴梁。

  与其说是阻挡勤王之师东来,但不如说是阻止宋钦宗跑路。

  在辽金之战中,辽国的战力脆弱,可是辽帝的逃跑能力却是惊人的,不断从辽国东面逃跑到西面,金军连连追赶,废了九牛二虎之力,最后才逮住。而这次,金军汲取了教训,锁住了潼关,锁住了西逃的路线,为的就是防止宋钦宗向西跑路。一旦跑到京兆,或是入蜀,那时就不好抓了。

  此刻,大势已成,已经成了关门打狗之势,彻底的围困住了汴梁。

  在第一次汴梁之围时,只有完颜宗望的东路军到达开封城下,兵力有限,不过是七万多金军,攻城的活动限于西、北两隅,有时蔓延到东北角,南面诸门则始终未受攻击。

  而在第二次围城时,金军东西两路合攻,东路军全军六万人,这次增加到八万人,主要将领完颜宗望、完颜阇母、完颜昌、刘彦宗等仍在军中,只有郭药师以燕京留守的名义,留驻燕京。西路军仍以完颜宗翰、完颜希尹、完颜娄室三大将为主副帅,完颜银术可等战将都属麾下,汉人高庆裔,时立爱为谋主,有七八万人参加第二次开封围城。东西两路金军的兵力已过十五万人。此刻金军四面四面合围,陷东京汴梁于彻底孤立。

  而宋朝这边,第一次围城时,开封原来的禁军加上西北陆续开来的勤王军,再加上临时拼凑出来的士兵,总数达几十万人。解围后,严重的经济苦难,无以维持庞大的军队数量,只能是一部分被遣送复员回西北,一部分参加太原解围战而遭到损失,一部分在黄河南岸溃散,还有一部分被大臣唐恪、耿南仲以经济上的理由遣散,第二次被围时汴梁城内守军不满七万。

  不是不想招募军队,而是没钱。

  各地的勤王之师,数量已经是很多,只是多是新招募的士卒,没有经过太长的训练,战斗力低下,可能金军一个冲锋就溃败了。而此时,让这些新兵去碰撞汴梁的虎狼之师,除了找死之外,再也没有第条路可走了。

  这种情形之下,勤王之师多是徘徊在汴梁附近的州县,却是难以再进一步。

  身为北宋都城,汴梁的城墙太高,太厚了,根本难以攻克。就连一向是善于攻城的完颜粘罕也是头疼不已,围困太原时,可以实行锁城之法,可是围攻汴梁根本无力施展锁城之法。汴梁太大了,根本不是辽国的五京,太原之流的小城可比。

  辽国的五京、太原之流,与汴梁相比只是小巫见大巫,根本不在一个档次上。

  汴梁地处黄淮之间,控引汴河、惠民河、广济河和金水河,具有便于漕运的优越条件,在宋朝定为首都后,遂成为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北宋的东京城,在唐汴州城及后周东京开封府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建和扩建。共有外城、内城及皇城三重。

  外城又称“新城”或“罗城”,为周显德三年(956)所筑,城周长四十八里多。宋真宗赵恒、宋神宗赵顼重修,宋徽宗政和六年(1116)更展筑城垣南部,周围五十里一百六十五步,呈菱形,南北长而东西略窄。外城辟十二门,又以汴渠、惠民、金水、广济四河贯串全城,另设九个水门。外有城壕名护龙河,阔十余丈。濠内外皆植杨柳,粉墙朱户,禁人往来。外城每百步设马面、战棚、密置女头,旦暮修整,望之耸然。城里牙道,各植榆柳成荫。每二百步置一防城库,贮守御之器。有广固兵士二十指挥,每ri修造泥饰。可见其建筑完善和防御的严密。

  内城又名“里城”或“旧城”,其始筑年代不详,唐德宗时宣武军节度使李勉重建,周世宗曾加营缮。内城位于外城中央,略偏西北。周二十里一百五十五步,约当今的开封城。计辟朱雀、望春、宜秋、景龙等十门。

  皇城即“大内”,又名“宫城”。原为唐代宣武军节度使署,后梁都汴时改为建昌宫,后晋改为大宁宫。宋太祖建隆三年(962)又增广皇城东北隅,皇城东西宽1050米,南北长1090米(合周七里余)。辟乾元、拱宸等六门。皇城内宫阙大都依西京洛阳建制,总计约四十余所,分作不同用途,如常朝则文德殿,圣寿赐宴则紫宸殿,试进士则崇政殿等等,规模极为雄伟壮丽。

  东京城内有四条宽阔笔直的大道,称作“御路”,作十字形相交,分别通向外城的南薰等四正门道旁有人行道、水沟及绿化地。从大道又分出若干纵横交错的道路,多呈直角相交,将城区划分成若干方格形称作“坊”的居民区商市则设于内城宣德门至州桥以东的潘楼街土市子及相国寺一带。以后随着城市商业的发达,坊与市的界限被突破,商店多沿街设立,城东南汴河东水门沿岸的市区,竟延伸至七八里以外。

  若是一味的强攻汴梁,即便是十几万金军精锐全部死光了,也未必能攻下汴梁城,幸运的是汴梁有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人口太多了,巨大的粮食压力,在和平年代,靠着汴河的转运,还不是太困难;一旦到了战争时期,被掐断了汴河,断绝了外来的粮草,汴梁就会出现饥荒。

  可能最后,汴梁不会被攻破,却可能被饿死。

  攻陷汴梁的战略,重点不在于攻破汴梁的城防,而是消灭外来的援军。只要是援军灭了,汴梁可能不战而降。

  汴梁失守,已经成为了定局。

  看了历史书,关于靖康之耻的记载很是模糊,似乎历史学家有意识的忽略这一块。

  在相关的历史书籍中,宋朝君臣留给后人的印象无非两点:弱智与软弱。

  软弱可以理解,宋朝文人太多,文人多缺乏勇气。可是脑残就不能苟同了,身为朝廷重臣,哪一个不是步步拼杀上来,勾心斗角不断,决定不脑残。他们可能不懂军事,可能犯下诸多错误,但是绝对不脑残。

  关于靖康之耻,历史记载很多,评论也很多,无非是说,皇帝无能,军队不给力,或者是投降派投降,或者是金人凶残等等,却是唯独忽略了一点,那就是——士大夫的背叛,军队的背叛。

  历史,是文人写成的,文人也掌控者历史的话语权,关于文人的诸多负面的信息,也是被掩饰,美化,甚至是曲解!

  比如,历史上写到李纲是抗金英雄,似乎是因为他被驱除,才导致抗金失败,才导致靖康之耻。史书也是把他写成诸葛武侯,似乎谈笑之间,金军尽数灰飞烟灭。

  其实,李纲只是一个文人,不懂军事,汴梁二十万守军守城,八万金军攻城,结果是勉强保住城池。在援救河东的战略中,李纲也是屡战屡败,精锐尽数覆没,最后遭到贬福建;

  他一直主张坚守汴梁,反对迁都,而不顾及实际上汴梁的危局,最后酿成了恶果。

  同样是身为主战派,他却与种师道不和,导致抗金派内部分裂,致使局势崩坏。

  他是一个有骨气的文人,当也仅仅是如此,没有史书上说得那样厉害。

  有人怪宋徽宗,的确,在宋朝,皇族几乎是远离着政治,他们不参军,也不从政只是如寄生虫一般的活着,而历代的宋朝皇帝也是忌惮皇族,深恐夺位。他们唯一的用处,就是皇帝驾崩,又无子的情况下,充当替补,接替皇位。

  一个远离与政治的皇族子弟,陡然间成为皇帝,根本不熟悉政务,结果是朝堂内乱臣不断,搞得乱糟糟一片。

  宋徽宗一直不傻,朝中局势,群臣心态,天下变化,他一直清清楚楚。只是清楚的知道发生的一切,并不意味着能改变什么。就像许多人也知道,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考上好大学,可是在实践中,却由于各种主观与客观的原因,计划依旧是计划,没有最后实现。

  宋徽宗登基之初,也是励精图治,想要干一番事业,做一个好皇帝,可是实践中才发觉,他有些眼高手低,国事之艰难,远远的超过了写诗作画,事事不如人意。在一些列打磨之后,渐渐失去了兴趣,安然于诗画之中。而将朝中繁杂之事交给了蔡京、童贯、高俅、杨戬等人,这些人不是清官,也不是能吏,没有王安石司马光之流的才干,可是至少忠心,可以替他解决麻烦事。

  比如,在历史书上说宋钦宗,软弱无能,任用投降派,赶走李纲,屈辱求和,放松秋防,没有加固黄河防线,在甚至是到金营求和,最后不归。似乎宋钦宗,就是一个废物、脑残,智障患者。

  可是真实的历史是,宋钦宗一点也不脑残,也不是废物。任用投降派,是因为满朝上下,十个人七个都是投降派。不任用投降派,等于是将七层的大臣排斥出朝堂,轻则是朝堂动荡,重则是皇位不保。赶走李纲,是因为河东兵败,河东兵败赶走了一大群人,也不在乎他一人。而放松秋防,没有加固黄河防线,不是宋钦宗不知道秋防重要性,而是要钱没钱,要兵没兵,火耗严重,根本无力秋防。

  历史上,关于靖康之耻的记载是,金军威逼汴梁城下,外城一个城门失守。那时金军要求议和,要求宋徽宗、宋钦宗两个皇帝到金营谈判,结果到了金营结果被扣押,签订了降表,最后被押到了金国当奴隶。

  世人总是会说,宋朝的这两个皇帝,脑袋有问题,好好的不在汴梁呆着,为何要去送死。

  可真实的情况是,他们不得不去。因为满朝大臣都是要求他们前去议和,他们不得不去,若是不去,轻则是发生兵变,重则是“莫名其妙”的死去。

  在大宋,这个民主的社会,官家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在很大程度上变成了士大夫架空了皇帝,皇帝不得不屈从与士大夫的意见,尽管有时士大夫的意见是错误的。

  宋朝皇帝,是士大夫权力的代言者,必须是符合士大夫利益,尽管很多情况下,士大夫利益与大宋利益相冲突。

  在汴梁危机的时刻,面对金军入侵,士大夫利益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为了保存士大夫利益,他们不得不抛出弃子,而宋钦宗,宋徽宗就是弃子。

  而大宋一朝,与其说是皇帝掌控者军权,不如说是士大夫掌控者军权。

  那时,两位宋朝皇帝只能是识时务,前往金军,献上降表,甚至是被押解而走。他们不得不这样做,因为他们已经指挥不动军队了;他们若是誓死抵抗,可能不等城破,他们就莫名其妙的死去,或是被暗杀;或是被献给了金军。

  一个国家的腐败,首先开始于官僚的腐败,接着是司法的腐败,接着是教育的腐败,最后是军队的腐败。当一个国家的军队腐败到了极致的时刻,这个国家也是无药可救,即便是秦始皇复生,汉武帝转世,朱重八降临,也是无力回天,只能是眼睁睁的看着国家灭亡。

  大宋空有百万大军,可是却不能保卫首都,导致首都沦陷,半壁江山丢失。为何如此,就是因为这个国家的官僚、司法、教育,乃至是军队,都是腐败到了极点,根本无力回天。此时的宋朝出现了一个现象,反腐败是找死,不反腐败是等死。

  大厦将倾,独木难支。

  

  一个国家将要灭亡,远远不是某一个人能够支撑不倒的。大宋将要灭亡了,试图充当独木,撑起倒塌的大厦,必然是悲剧的,种师道不行,李纲也不行,皇帝自己也不行。

  想要当独木,撑起倒塌的大厦,运气不好,就是李鸿章、慈禧之流!

  真实的历史,没有人知道。



美国向何处去(四)

作者:一剑飘尘  于 2017-2-1 --贝壳村


美国向何处去(四)

一剑飘尘

我是主张中国全盘西化的,但是西化这个名词本身就是变化的。我心中的西化并非目前的西方化。今天的西方更多强调了多元化,尊重各种文化和所有种族。而西化也被这种多元化弱化成为所有文化中的一种。这显然是错误的。如果文化没有优劣,是不是非洲对女孩的割礼、穆斯林娶女童为妻、中国女人裹小脚,都应该保留呢?如果没有从欧洲开始的近代文明(也就是西化的开始),以吹枯拉朽的工业力量,摧毁了全球各处的农耕文化以及游牧文化,我们就不可能生活得像今天这样安逸与舒适。今天人类能够在工作之余有大量闲暇时间——无论贫富,都是西化的结果。西化是人类智慧对于过去几千年的突破。科技的突飞猛进仅仅是这种突破的表象,更深刻的在于:尊重个体,并且由此而让人类每个个体的智慧都获得自由表达的机会。这需要也获得了西方国家从整个社会体制上的支持:三权分立的法治社会。

没有这种政治体制的支持,所谓尊重个体,保护知识产权就是缘木求鱼,当然也就谈不上科技革命。

但是美国在过去的二十多年中,显然背离了西化的道路,特别是奥巴马的八年,这个国家越来越扼杀个体的差异,而是鼓励集体主义。当左派控制的媒体鼓吹人权的时候,他们鼓吹的是一种集体主义的人权,而不是个体主义的人权。比如,同性恋群体。可以说,这个群体有一部分人是先天的,属于一种异常——如果我们不能说是病态的话。即使经过媒体大肆宣扬,到今天为止,LGBT人群也没有超过5%吧。这本身应该当作个体特例,由社会加以区别对待。社会当然不应该歧视他们,但也没有必要鼓励这种行为,更不必要天天去讨论这样的行为。世界这么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定位。但是这个问题却在过去的十年里,演变成为一个全国性的问题。因为媒体给他们贴上标签,变成了一个集体。其实,一个人天天做爱,又能花费自己生命的多少百分比的时间呢?显然,无论同性恋还是异性恋,对于一个人来说,都不是什么最主要的社会特征。我敢说,这个世界上最多的是根本不恋。这样一个完全个体选择的问题也被左派挑唆成为重要的社会话题,又因此让多少年轻人因为好奇而改变了性取向呢?

这次大选,可以说是把美国重新拉回到西化的道路上:真正尊重个体,而不是集体主义。这才是真正的平权:不因为你的肤色、性别、年龄歧视你,也不因此就照顾你!西化的社会是一个奖优罚劣的社会,而不是吃大锅饭的社会。这恰恰是西方过去几百年从人类大家庭中脱颖而出的基础。

但是现在看,经历过这次选举,是美国重新回到西化的道路上:以自由经济为导向,促进文明的可持续发展。奥巴马这八年,可以说美国全球化了,穆斯林化了,就是不再西化了。也许有许多人说不对啊,美国不是更加注重人权了,更加推进民主了。

而川普主张和俄罗斯关系改善,也是西化的一部分。种族融合这个东西是在西化已经完全占据文明领导地位以后的事。在此之前,没有种族融合这回事,种族之间因为地理界限天然隔离。我们看看:黑人为主的非洲,有什么文明?黄种人的亚洲、又是什么样的文明?而白人为主的欧洲,才是现代文明之父。欧洲文明最终能够脱颖而出,是有它的文化依据的:有宗教情怀,但是宗教情怀并不干预个人主义。这个特点是亚洲和非洲不具备的。对于非洲来说,连国家意识都没有孕育出来,也许连个人意识也没有,一直是原始生态的部落群居。而亚洲呢,通过集体主义压制个人主义,宗教情怀变成统治阶级愚民工具。

随着中国经济力量的上升,一个最大的威胁其实还不是经济威胁,而是价值观的威胁:到底是亚洲文化这种完全缺乏宗教情怀的集体主义,还是西方有宗教情怀的个人主义?这是生活方式的区别,也是文明的区别。

我自己做生意的时候亲身感受:白人采购最自觉,请客吃饭一般都会AA,而到墨西哥的(特别是第一代移民),就差许多。因为在美国没有做华裔生意,所以对在美国的华裔采购不太了解。但是,中国的情况大家都不陌生。这其实就是文化的问题。也许我的亲身经历不具有普遍意义。但是每个人对于社会的认识,都首先源于自己的人生体验。我总有一个认识:可以通过忏悔的宗教体系下,社会腐败会严重。比如天主教,有系统的忏悔体系。佛教就更不用说,直接可以用钱赎罪。而西方现代文明,基本上可以说是从宗教改革开始:基督教新教的诞生,就是从打破教会贩卖赎罪卷开始的。

川普的上台,意味着美国走回头路:回到西化的道路上。既然全球化的道路走不通了,那么不如回到各自文化中生活。在这种情况下,与具有相似宗教信仰的俄罗斯和好,而敌视中国,也是不难理解的了。

(待续)



揭秘毛泽东信任并重用林彪的真正原因



本帖最后由 砗磲大爷 于 2017-2-2 22:45 编

  

  

  揭秘毛泽东信任并重用林彪的真正原因

  很多人以为,在历史上林彪曾经在红四军“七大”期间的朱毛权利斗争中支持过毛泽东,从此林彪就成了毛泽东的“亲信”,于是毛泽东就一直信任林彪。这是很幼稚的观点。实际上,在朱德与毛泽东的争执中,林彪也反对过毛泽东,支持过朱德。比如在部队留井冈山还是打出井冈山的问题上,林彪就支持朱德打出井冈山的主张,反对毛泽东死守井冈山的主张。1929年春,就在林彪成为老毛“亲信”后不久,林彪就激烈的公开反对毛当时提出的“一年争取江西”的计划,而且还写了一封信给毛泽东申明自己的理由。毛泽东给林彪的回信后来被加了题目,叫《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现在人们看到这个题目还以为林彪不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对革命前途悲观失望呢。事实上,林彪只是认为毛泽东“一年争取江西”的计划不靠谱,脱离实际。在林彪与毛泽东一起长期革命的生涯中,他们之间有共识,也有很多分歧。

  毛泽东被打击的时候,毛泽东的亲信邓、毛、谢、古等人一起被批判。林彪却一直受到重用,从军长升到了军团长。可见,当时与毛泽东作对的中央苏区领导人项英、周恩来等人并没有认为林彪是毛泽东的亲信。第五次反围剿,林彪多次给中革军委写信,反对博古、李德等人用堡垒对堡垒分兵死守的战略,认为运动战的机会并没有失去。但林彪对李德的“短促突击”却没有一概否定,认为它也是一种战法。

  林彪的这些行为表明,他并不忠于某个人,他有自己判断是非的标准,其行为都是对事不对人的。因此,尽管林彪在长征途中的会理会议期间带头赶毛泽东下台,毛泽东却只狠批彭德怀,认为林彪的动机单纯“你是娃娃,懂得什么?”在达到陕北后的东征途中,林彪又给毛泽东打电报“彭、毛随部作游击战争,今日至此,明日至彼,必有碍指挥。”“彭、毛两同志及方面军机关移至陕北苏区,与中共中央诸同志在一起工作为好,以便集中人力、精力、时间,充分冷静考虑指导全部政治、军事、外交大计。” 口气与会理会议如出一辙,但毛泽东依然没有怀疑过林彪的忠诚,任命林彪为红军大学校长和抗大校长,为共产党培养大批军事干部。毛泽东让林彪当共产党黄埔军校的校长,却一点也不担心林彪会成为蒋介石。

  红一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后,双方在都在争取力量。聂荣臻回忆,“一次吃晚饭后,陈昌浩说:‘林彪同志可以先回去,聂荣臻同志留下来,要谈一谈’。为什么陈昌浩要我留下表态,而不要林彪表态呢?因为他们知道林彪和彭德怀反对会理会议,反对毛主席,是不成问题的了。”从此可以看出,张国焘等人也不认为林彪忠于毛泽东,而是认为聂荣臻会忠于毛泽东。在他们看来,林彪忠于的是革命事业,只要他们的主张对革命事业有利,林彪就会拥护。但聂荣臻忠于的不是事业,忠于的毛泽东个人,所以需要对聂做工作。

  聂荣臻回忆,林彪曾经当面对聂说:“我们之间的分歧,主要是因为你是从组织上考虑问题,我是从政治上考虑问题”。林彪的所谓从政治上考虑问题,就是谁正确就支持谁,谁对中国革命和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有利他就支持谁。聂荣臻“组织观点强”,就是服从领导,谁当领导就服从谁,谁官大就支持谁,谁官大谁就是正确的。这大概就是林彪与聂荣臻最大的区别。这也是毛泽东信任林彪的最主要原因。因为老毛对自己的主张很有信心,他不愁不能获得林彪的支持。

  林彪是蒋介石的学生,老蒋对黄埔学生一贯厚爱有佳。抗战时期,林彪于1941年12月养伤从苏联回国时,老蒋对林彪极力拉拢,特意派飞机把林彪从新疆送到西安,却把与林彪同行的其它中共将领(李天佑等人)拒之门外,让他们重返苏联。在西安,胡宗南、戴笠几乎天天宴请,多次密谈。此时,毛泽东与林彪已经近4年没见面,但他却既不担心林彪在苏联被王明拉过去,也不担心林彪在西安受到老蒋的糖弹腐蚀,直接就要林彪作为自己的全权代表从西安赴重庆与老蒋谈判,连叫林彪回延安见面商讨都觉得多余,这对林彪这何等的信任?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更是把最重要的东北交给林彪全权负责,他一点也不担心日后的百万大军统帅林彪会成为刘秀。信任就是风险,老毛用人的魄力之大真是令人叫绝。

  林彪成天专研军事没有工夫与别人聊天,话比较少,不了解的人就以为林彪为人城府极深。实际上,林彪的是个思想清澈见底的人,不仅会把自己的观点直言不讳的说出来,多数情况下还要把自己的观点白字黑字的写下来,生怕别人误解。因此,老毛把林彪的看的很透。林彪不是因为穷的吃不饱饭才来参加革命的,林彪曾经是武汉地区的学生运动的领袖,参加过全国学联大会,他是为了信仰参加革命的。毛泽东之所以信任林彪,是因为他真正了解林彪,看透了林彪,深知林彪是一个为主义打仗的人。他不会忠于老蒋也不会忠于老毛,林彪只忠于自己的信仰,就是为了民族解放和民主建国。那时,毛泽东与林彪有着共同的建国理想。正是看透了这一点,疑心很重的老毛才会如此信任林彪。

  林彪在重庆与老蒋见面时曾经非常恳切的对老蒋说:“国共两党的分歧问题,外传主要有两点:一是主义,二是党的问题。实际上,这两点皆可趋于一致,因为共产主义、三民主义均具有一个共同理想:天下为公,世界大同。我认为,只要国共两党不采取主观主义、教条主义,而能认识救国之需要,趋于救国之目的,自然能达到一致”。“我党名称虽为共产党,实际即为救国之党。党的组成分子,老辈同志大抵是辛亥革命的参加者,后一辈当初皆首先加入国民党,尔后转入共产党。我个人的经历也可说明。当时,激于救国之热枕,本于救国之一念,故投身黄埔,加入国民党。至今在我脑海中所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全是校长当日的教海。后来,因认识到共产党也属救国,也就加入了。经十几年的变故,我的根本思想仍在救国,这一点无任何变化。”“我们党的名称虽为共产党,实际上是个救国救民的政党。过去我们党制定的十大纲领,其核心就是外求民族独立,内求民权平等和自由民主。”可以说,如果老蒋当时实现民主政治,林彪马上就会真心支持老蒋。不仅林彪会支持,多数共产党员也会支持,甚至连老毛也会不得不支持老蒋。当国共谈判进展顺利的时候,毛泽东曾经打算迁都苏北,准备派人到国民政府去当官了。可是,老蒋当时是不可能放弃独裁统治的,只要老蒋不改变他的独裁政策,林彪就不可能投靠老蒋,因此毛泽东对林彪很放心。同样道理,在文革中林彪成为中共第二号人物的时候,蒋介石也敢在台湾国民党中常会上公开打赌说:“我不相信林彪这个人会忠于毛泽东。”。据说老蒋很后悔,如果当初老蒋不是利令智昏,听不进林彪的一番苦劝,他何至于被赶到台湾岛上去呢?

  从中央苏区领导人项英、周恩来,到红四方面军领导人张国焘、陈昌浩、从蒋介石甚至到毛泽东本人,他们都不认为林彪是老毛的亲信,但毛泽东却让林彪追随了自己。毛泽东除了用美好的民主建国的理想吸引包括林彪在内的广大共产党员和人民外,对林彪本人的无比的信任和为他提供施展才华的大舞台也是征服林彪的手段,“士为知己者死”。在这一点没有谁能比的上毛泽东,老毛对林彪的信任有时到了令人不可思议的程度,据王明回忆,老毛早在1933年就许愿让林彪当他的接班人,连林彪都觉得莫名其妙,把这当作笑话说给李德听。老蒋虽然对林彪极力拉拢,但与毛泽东比起来只能算是小儿科了。

  毛泽东不会重用没有才能的人,也不会信任没有信仰只想升官发财的人。前一种人毫无用处,用他会毁了自己的事业。后一种人见异思迁,易被收买拉拢,更也不敢用。在共产党内没有谁能够象林彪那样受到老毛的信任和重用。这是因为共产党内真正既有才能又有坚定信仰的人并不多,这就是毛泽东信任并重用林彪的根本原因。

backchina



1966年11月26日,葉劍英陪同毛澤東在天安門廣場
 

1966年11月,葉劍英陪同毛澤東在天安門廣場



1966年11月26日上午,毛主席在天安门广场第八次接见红卫兵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9-11-03 15:35:50 | 文章来源: 艺术中国

注: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上兩條同類新聞:
  • 多么荒唐/为什么人们厌恶帝制/毛泽东八次接见红卫兵/明代白莲教
  • 哪有不是巫术的经济学/美国民主正在经受考验/不劳而获的绿卡持有者将会被遣送回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