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 站 内 搜 索 □
請輸入查詢的關鍵字:


標題查詢 内容查詢

一言九鼎     
三地風采     
四面楚歌     
五洲學興     
六庫全書     
七七鵲橋     
八方傳媒     
九命怪貓     
十萬貨急     

 
中国法官批特朗普破坏司法独立 网民:太神奇了/中国无意领导世界 王外长说给谁听?
發佈時間: 2/8/2017 7:05:27 PM 被閲覽數: 112 次 來源: 邦泰
文字 〖 自動滾屏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收件箱 :  bangtai.us@gmail.com





中国法官批特朗普破坏司法独立 网民:太神奇了!




2017年2月09日




    中国法官批特朗普破坏司法独立 网民:太神奇了!


    中国最高人民法院 Wikipedia
    
    (法广RFI 古莉)中国最高法院的法官何帆2月5日发文批评美国总统特朗普破坏司法独立,是“法治公敌”。该言论在网上引发反响。纽约时报的评论认为,何帆是借美国时事委婉评论中国法制。中国最高法院院长周强刚宣布向“司法独立”亮剑,就发生了这样的事情,有中国网民叹道“太神奇了”。*
    
    香港经济日报周三引述一些网民反呛何法官的言论:中国有司法独立吗?“最高法公然喊出对司法独立亮剑,法治公敌骂法治公敌,太神奇了”。“赵国(中国)有司法独立?有尊重法官?法官判案能够不被公权干扰?中国有脸骂人?”还有疑似业内网民说:“特朗普只是骂,在中国,不按领导意志宣判,法官结果会怎麽样?”香港经济日报注意到:社交媒体的许多相关留言,很快即消失,疑似被删除。
    
    有一位推特账户叫stone ‏@emituofochina 的网民表示:中国最高法院何帆批评特朗普破坏司法独立。这是何其用心良苦?为他捏一把汗,但是他做的这个事情是对的。
    
    针对美国总统特朗普反击法官罗巴特(James L. Robart)撤销他对7个穆斯林国家移民的禁令,中国最高法院的何帆法官周日撰文严厉抨击特朗普违反了司法独立原则,他并指出,不论是在美国攻击法官的人,或在中国杀害法官的人,都是“法治公敌”。何帆还说:“哪怕你掌控三军脚踩核弹,也是尊严扫地,与恶棍无异!”
    
    纽约时报周三刊登傅才德的评论指,一名中国法学家就他所认为的特朗普对权力分立带来的危险发表看法,粗看起来似乎有点虚伪。在中国,法院被牢牢控制在共产党的指挥之下。上月,中国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曾公开谴责司法独立的概念,警告法官不要陷入“西方”意识形态的“陷阱”。但是,周强上月公开表露的态度,掩盖了他任职期间发生的事情。
    
    关注中国最高法院观察博客的美国学者苏珊-范德说,像何帆这样的法官熟悉美国的法律制度,他们研究美国制度,是为了改善中国的法制,比如如何处理辩诉交易请求,或怎样对待非法获得的证据。她说,何帆的文章也注意到中国司法人员遭受暴力的问题,文章提到广西南部地区一名退休法官被杀害一事。
    
    纽约时报表示,这篇文章也许是利用特朗普攻击美国的司法独立性的机会,来安全地、间接地对中国自己的制度提出一些建议,但该报记者无法联系到何帆对此置评。





“中国无意领导世界” 王外长说给谁听?





2017年2月09日




    
    来源:北京日报 
    
    

“中国无意领导世界” 王外长说给谁听?


    
    “中国无意去领导谁,也无意去取代谁。”
    
    “我们对各种要求中国发挥‘领导作用’的说法保持着清醒头脑。”
    
    2月7日,外交部长王毅在堪培拉与澳大利亚外长毕晓普举行第四轮中澳外交与战略对话后共同会见记者。面对记者有关面对当前国际局势不确定性上升、有人认为中国应发挥领导作用的提问时,王外长如此回应,措辞明确,表意清晰。有人评价道,这简直就是“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现实版。
    
    事实上,中国遭遇这样的追问已非首次,如此态度明确地回应更非首次。在中国的世界角色问题上,这种愈发频繁的来往交锋已经成为国际外交场合中的固定环节。对此我们要习以为常,更要洞察这种种论调背后的用心企图。在公道君看来,这里头有三点需要正视:

    不可回避的现实语境
    
    毫无疑问,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将中国推向了世界舞台的前沿,所谓的“中国威胁论”、“中国责任论”皆由此而来。
    
    与“中国威胁论”的蓄意攻击不同,“中国责任论”更像是一顶高帽子,什么“中国不但代表着未来,已经开始代表现在”、“这是中国的世界,我们只不过寄居其中”之类的话语,简直要把中国捧到天上去了,言外之意便是“能力越大责任越大”,你再想韬光养晦、闷声发财,吃瓜群众可不答应。
    
    “棒杀”与“捧杀”交织,这便是当前中国在国际社会上不可回避的现实语境。对于西方世界的守成力量来说,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力量发展越快,它们心中的嫉妒、疑虑、恐惧愈甚,一方面害怕中国的崛起触动了它们在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中的主导地位,一方面又不得不借力于中国经济的引擎驱动自身发展。这种矛盾的心态表现在现实中,就是想千方百计迫使中国适应其调整过程、遵循其制定的标准、承担更大的责任,为他们制造出的危机当冤大头。只要中国没有按照这些人的要求和标准行事,就会被要求“负起责任”,进而被扣上“不负责任”的帽子。
    
    说白了,中国的体量发展到现在,势必会成为国际矛盾的聚焦点:世界发展中的任何问题都因中国而起,世界发展能否持续也取决于中国的政策措施,中国不仅要对世界乱局负责,还应对拯救世界负责。这样的指责和要求没有道理,也不公正,但却是中国目前面临的舆论氛围。坚定直面但不为所扰,应是我们的基本态度。

    难能可贵的清醒头脑
    
    客观地说,我们理解西方的一些顾虑、一些夸大,毕竟和平崛起,以及崛起后如何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是两个有联系,但不完全相同的命题。
    
    鞋子合不合适只有脚知道。中国有多大能耐,要怎么发展,自己最清楚。“中国领导世界”,除了一些势力捧杀的因素之外,也反映了近年来一些友好力量对中国进一步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作用的期盼,其中不免有高估中国实力的倾向。王毅外长的回答十分清醒:“中国的国力仍然有限,我们还需要集中精力发展好自己。”
    
    应当看到,中国的综合实力还没有强大到可以作世界领导者的地步。面对现实,我们不能被忽悠了,我们不应该盲目充大去抢戴什么世界领导者的帽子。
    
    当然,实力强弱并不是根本问题,根本在于中国选择的是一条主要依靠自力更生,同时追求与全世界合作共赢的和平发展之路。不管中国实力如何,都将与世界各国一起商量着共同办事,共建繁荣,共享发展。这种发展理念和道路选择,从根本上决定了我们是跟大家一起建设世界,一起过好日子。即便中国实力天下第一了,也不会去主动或者被动地去领导别人,而依然会以平等协商、互利合作的精神跟大家打交道。“中国永远不称霸”的庄严承诺,已经明确告诉世界,中国不会违背自己长期以来坚守并行之有效的国际交往原则和理念,去追求一个冠冕堂皇且无助于世界和平发展的所谓领导者角色。
    
    “世界那么大,问题那么多,国际社会期待听到中国声音、看到中国方案,中国不能缺席。”我们参与世界事务的方式,就是更积极地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这更像是一种“引导”,是发出一份“倡议”,从没有强迫、支配、必须等意味在里面。中国方案受到国际欢迎,也绝不是我们强力推行的结果,而是方案本身求得了各国利益的“最大公约数”,是跟大家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结果。
    
    事实上,今天的中国依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多、底子薄,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环境和资源约束矛盾突出等依然是非常具体的现实国情。中国的发展只能量力而行,不应该也不可能去承担那些超出自身能力范围的种种所谓责任。

    势在必行的责任模式
    
    所谓责任,就是要各担其责、各尽其责。就中国来说,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了就是对世界的最大贡献。
    
    这种贡献起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中国拥有13亿人口,中国发展好了,就等于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民生问题解决好了。第二,中国发展模式的探索是前所未有的伟大实践,中国的成功对世界各国来说都是一份宝贵经验和一种新的选择。第三,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目前已达到33.2%,一个稳定繁荣的中国将为全球提供巨大的消费市场和投资热土。
    
    这样的道理,对中国讲得通,对世界也讲得通。所谓众人拾材火焰高。在经济一体化、政治多极化的当下,一家独大的驱动模式本身已难奏效,“中国责任论”的背后实际上是思维过时的表现。王毅外长说,我们一贯认为,这个世界上的事情应该由各国共同商量,国际规则应该由各国共同制定。很显然,这是中国在阐释自己的政治治理理念,是向全世界宣告中国是怎样更加清晰地定位中国的和怎样认识和助力世界的。
    
    中国所推崇和倡导的“责任模式”其实很简单——各个经济体都担好自己的责,办好自己的事,何愁世界经济不回暖?各国都把自己国家治理好了,何愁全球治理不向好?各美其美,何愁不能美美与共?
    
    有人说,王毅外长“中国无意去领导谁,也无意去取代谁”的话是说给美国人听,在公道君看来,这同样是说给全体国人听,说给所有致力于实现全球发展的人听。

 


上兩條同類新聞:
  • 白宫发言人信誓旦旦话音刚落 就被川普浴袍照打脸/川普上任后 美国人的历史观也开始分裂了
  • 川普新政:今后申请美国签证或须提供社群账户密码/爆发军事政变?特朗普会被以特殊手段推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