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 站 内 搜 索 □
請輸入查詢的關鍵字:


標題查詢 内容查詢

一言九鼎     
三地風采     
四面楚歌     
五洲學興     
六庫全書     
七七鵲橋     
八方傳媒     
九命怪貓     
十萬貨急     

 
曾国藩对联/明朝历史上五个诡异预言/最聪明的头脑在想什么
發佈時間: 2/15/2017 12:57:30 AM 被閲覽數: 169 次 來源: 邦泰
文字 〖 自動滾屏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收件箱 :  bangtai.us@gmail.com








很有意思的一组图!




曾国藩8副对联,说尽人生智慧!




曾国藩出生于晚清一个地主家庭,6岁入塾读书,8岁能读四书、诵五经,14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道光十八年(1838)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太平天国运动时,曾国藩组建湘军,力挽狂澜,经过多年鏖战后攻灭太平天国。

  

  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曾国藩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可以说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让我们从他的对联中感受这位“晚清名臣”儒家为人处世的原则。

  世事多因忙里错好人半自苦中来

  这是一副自诫自勉书室联。

  上联自诫,尘世繁杂,世事多变,处事遇忙则乱,所以做事要稳。

  下联自勉,有成就的人大多吃过苦,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群居守口,独居守心

  大处着眼是说,看事情要高瞻远瞩,有全局意识,并且能够考虑长远,小处着手是说做事的时候要谨慎,着手细节,才能避免眼高手低的毛病。

  群居守口,和一群人相处的时候要谨言慎行,该说的说,不该说的不要说,所谓祸从口出,做一个善于聆听的观众才是大智慧。自己独处的时候要乐于享受,要反思,守住自己纯善的心。

  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这句话听起来极端,实则是曾国藩先生对自己严格的要求,要求自己建立好的品格,容不得一点点苟且。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告诫我们,不要只想着收获,若不耕耘,怎么收获,就像大树一样,养的深根,日后才能枝繁叶茂。

  有子孙,有田园,家风半读半耕,但以箕裘承祖泽无官守,无言责,时事不闻不问,只将艰巨付儿曹

  此联一说为曾国藩父亲所作,曾国藩所书。一说为曾国藩所作。不过不管是出自谁之手,我们都可以看到对联中所表达的高尚的情操以及高洁的品格!

  打仗不慌不忙,先求稳当,次求变化办事无声无臭,既要老到,又要精明

  曾国藩用打仗的经验来告诫我们,在做事的时候,要稳当,在稳当的基础上,才能创新变化;办事要讲方法和原则,顾全大局的同时,处事老道,又要不失精明。

  天下无易境,天下无难境终身有乐处,终身有忧处

  易境和难境就是顺境和逆境,顺境和逆境、乐处和忧处,这是生活的两种状态,是一体两面。

  如《道德经》所说:“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

  不管是顺境还是逆境,人的信念都要像春天一样朝气蓬勃,保持旺盛的生机。

  不管身处何种境况,脊梁骨必须要撑得起,不能委曲求全,要挺起腰杆,在困厄中求出路,在苦斗中求挺直。

  战战兢兢,即生时不忘地狱坦坦荡荡,虽逆境亦畅天怀

  君子处事应该兢兢业业,居安思危。内心坦荡,放得开,即便是在逆境,也要保持一个积极的心态。

  本文来源 佛言禅语




谶纬之惑:明朝历史上五个诡异预言



作者丨沧溟道人

  (历史研习社社员)

  “符谶”之类的东西,从古至今都带着一种神秘色彩,古人认为,符谶是对未来的一种预言,是上天在用一种隐秘的方式提醒凡人,将要有大事发生。因此,无论哪个朝代,谶语的传说都多如牛毛,明朝也不例外。这些玄之又玄的谶语,真的能预测明朝的命运吗?又有多少谶语最终应验了呢?

  一、“燕子”之谶

  据说明朝第二个皇帝朱允炆即位之初,就有一个不知名的道士,在京城的大街小巷上到处吟诵一首歌谣:“莫逐燕,莫逐燕。逐燕日高飞,高飞上帝畿。”然而始终没人能参透其中的奥秘。

  

  直到建文帝朱允炆着手削藩,朱棣起兵造反,发动靖难之役的时候,才有人想起来:这“莫逐燕”,说的岂不正是燕王朱棣?这歌谣说不要驱逐燕子,正是警示朱允炆不要轻易削藩的意思,否则,燕王一旦“日高飞”,那么,等他飞上“帝畿”的时候,朱允炆的末日也就来到了。

  二、荧惑入斗与“城隍土地”

  “荧惑入斗”是一种罕见的天象,指的是天上的火星停留在“二十八宿”之一的“斗宿”之中。在我国古代,“荧惑入斗”与“荧惑守心”一样,都是不祥之兆,古语有云:“荧惑入南斗,天子下殿走”,也就是说,一旦发生这种天象,帝王家就要发生灾难了。

  明朝正统年间,大臣徐珵就观察到了这种天象,他见此情景,大惊失色,对老朋友刘溥说道:“大祸临头了!”便立刻命令妻子带着家眷南迁。时人都嘲笑他杞人忧天,谁知道不久之后,就发生了著名的土木堡之变,明英宗朱祁镇被瓦剌俘虏,明朝顿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人们这才想起徐珵的预言。不过,徐珵预测到了土木之变,却没预测到力挽狂澜的于谦,他心心念念“南迁”的行动,最终还是成了无用功。

  

  朝堂之上,“荧惑入斗”的预言闹得人心惶惶,而在民间流传的,则是一则更晦涩却也更神秘的歌谣:“雨帝雨帝,城隍土地。雨若再来,还我土地。”

  这首莫名其妙的童谣在大街小巷流传甚广,后来郕王朱祁钰临危受命,成为新的皇帝,才有人出来解释说,所谓“雨帝”,其实乃是“予弟”的谐音,而“城隍”指的是“郕王”朱祁钰。这前两句话连起来,指的正是朱祁镇把大明的天下给予了他的弟弟朱祁钰。可是,后面的两句又作何解释呢?

  明英宗朱祁镇归国之后,度过了几年艰难的软禁生活,终于瞅准机会,发动“夺门之变”,重新从弟弟手上夺回了皇位。直到这时,人们才恍然大悟:原来“还我土地”这四个字,直到今日才应验了!这首十六个字的童谣,竟然预言了这么多翻天覆地的大事,实在是细思恐极。

  三、“十八子”得天下

  其实这个“十八子坐天下”的谣言,早在隋朝末年,唐高祖李渊起兵的时候就已开始流传,“十八子”合起来正是一个“李”字,对应了李渊开创的唐朝。不过到了明朝,还是有人相信这个预言,这人正是朱元璋的儿子:谷王朱橞。

  朱橞为什么相信这个预言呢?原因也很简单:他是朱元璋的第十八个儿子,这不就是“十八子”了吗?于是乎,他兴冲冲的起兵造反,觉得胜券在握。很可惜,当时在位的皇帝朱棣,正是造反起家,轻车熟路,处理谷王这种小角色简直是轻而易举,朱橞还没来得及攻下一城一地,就被绑起来押送京城,废为庶人。

  这个“十八子”失败之后,消停了两百多年,又一个造反的“十八子”诞生了。此人正是大名鼎鼎的李自成。军师牛金星与宋献策为他献上符谶:“十八子,主神器。”李自成见之大喜,觉得自己姓李,自然应当做皇帝,便以此为证,蛊惑人心。

  李自成攻入北京,逼得崇祯皇帝上吊而死,造反做到这个份上,不可谓不成功,可是仅仅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他就败于清兵之手,不得不退出京城,人心离散,一路逃亡到九宫山,最终兵败身死。明朝的两个“十八子”,都以失败告终,看来这“十八子”的预言,中了一次之后,就再不可能中第二次了。

  四、所谓“帝星明江汉”

  明武宗正德年间,曾发生过一次藩王造反事件,宁王朱宸濠不甘居于亲王之位,起兵造反。让他下定决心的,是他的狗头军师刘养正的一句话:“帝星明江汉”。那意思便是说,在江汉一带,有一颗“帝星”正在冉冉升起。

  朱宸濠的封地在江西,从广义上说,也算是属于江汉地区。他看见这五个字,自然而然的认为是应在自己身上,于是自信满满的起兵叛乱,万万没想到,王守仁一个人就打碎了他的皇帝梦,朱宸濠的造反只持续了一个多月,就被彻底剿灭。

  令朱宸濠更加没有想到的是,由于明武宗朱厚照没有儿子,他死后,不得不由其堂弟兴王朱厚熜即位,是为嘉靖皇帝。而朱厚熜原来的封地在哪儿呢?——湖广安陆,正在江汉平原之上。原来“帝星明江汉”的谶语,说的根本不是朱宸濠,而是嘉靖皇帝朱厚熜啊……

  五、明亡之谶

  如果说以上的谶语不过是牵强附会之说,那么这个明亡之谶,就实在令人觉得冥冥之中自有天意了:“廷议改元,礼部拟进者四:永昌、绍庆、咸宁、崇贞。御笔改「贞」为「祯」,点用之。”

  

  影视剧中的崇祯皇帝

  当时礼部为崇祯皇帝拟定的四个年号,分别是永昌、绍庆、咸宁、崇贞。朱由检最终选中了最后一个,并改“贞”为“祯”,于是成了明朝最后一个年号“崇祯”。而朱由检看不上的三个年号之中,有一个是“永昌”。而十七年后,李自成攻下北京城,建立大顺,称帝改元,所用的年号,正是这个“永昌”!明朝被大顺取而代之的命运,原来从年号这里,就可见端倪了。

  参考资料:《明朝小史》、《荷牐丛谈》、《日下旧闻考》、《名山藏》、《明史》、《野记》



backchina




最近,全世界 最聪明的头脑在想什么



我的朋友方曌(音:zhao)曾任《东方历史评论》执行主编,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这是他加入豆瓣后做的一次新尝试,荟萃一周内西方媒体上的重要书评,以书看世界。点击文尾的“阅读原文”,可关注该微信公众号:豆瓣书店(ID:doubanbookstore)。

  如果你已读过,不妨再读一遍。

  

  (原标题)

  最近,全世界

  最聪明的头脑在想什么

  文/方曌

  来源:豆瓣书店

  量子力学

  

  《纽约书评》2017 年 1 月 19 日版发表了一篇重磅文章 The Trouble with Quantum Mechanics,是德克萨斯大学奥斯丁分校的物理学教授、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Steven Weinberg 谈论量子力学未来的。

  

  量子力学的未来好像是很遥远的事情,但是实际上谈论和理解量子力学,却比学习和应用量子力学要更加接近我们的生活。这也是为什么《纽约书评》会刊登这么一篇文章,科普是目的之一,但不是全部,理解当代科学,这是不断持续启蒙事业的一部分。即便你不需要实际上用到这些学科的知识,作为一个现代人,似乎也需要知道当代科学的前沿进展。

  谈量子力学之前,Weinberg 教授让我们先想想,我们都学过的牛顿力学是什么。现在,牛顿奠基的这一套经典力学体系,属于中学教育的范畴,但是,在牛顿那个时代,这可是非常了不起的发现。

  牛顿认为,如果有一个小球,在没有力的情况下,其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不会改变。这个发现是非常反常识的。另外牛顿还说,导致苹果落地的力,和地球围绕太阳旋转的力,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这个也是需要超越常识的判断力的。

  

  牛顿画像

  那么,Weinberg 教授进一步谈到,牛顿力学的意义是什么?这不是指牛顿力学包含的公式或者说定律,而是要问,在牛顿力学的描述下,我们身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世界里面?

  从某种意义上来看,牛顿力学呈现的是一个夏洛克·福尔摩斯的世界——我们有的时候用所谓的“机械论”来描述它,就是说,整个世界像是一个精密复杂的机器,虽然看清楚这个机器很复杂,但是机器运行的规律是确定的。另外,这个机器是有一个实体的,是有质感有质量的一个事物,而不是虚无的,看不见摸不着的一个东西。

  

  Steven Weinberg 教授近照

  量子力学的世界,一定不是上面所说的这个牛顿力学的世界了。Weinberg 教授回溯了整个 20 世纪量子力学各个重大发现的历程,他想说明,量子力学的世界有一个东西比牛顿力学的世界更加反常识,是一个听上去很有距离感的术语,叫做“波粒二象性”,在量子力学的世界里面,一个电子,既展现出粒子的某些属性,又展现出波的某些属性;而这种波,也和牛顿力学中的波不一样,这个波,是一种概率分布。

  听上去好像不是那么难理解。但是 Weinberg 教授说,最大的意外是,统治量子力学物体运动的一个经典定律,薛定谔方程,这个方程本身是不含有概率的,尽管它规定了表示粒子状态的波函数的演化;薛定谔方程规定了量子力学世界中所有粒子的状态的演化,就像牛顿力学中三大运动定律规定了所有物体的运动一样。

  这个方程是如此的精确,现在还没有发现任何不符合薛定谔方程的实验结果——只有一个例外,就是在宏观测量的时候,薛定谔方程好像一下子就不起作用了。量子的那个波函数,一下子坍塌了。

 


上兩條同類新聞:
  • 简单/毛泽东/厚道装不出来/中国的钱哪去了/党国政脱钩/遭凌迟的大清公主/中国最长寿的人
  • 美国人的灵魂版图/鲁迅的名言:刻出国人形象/禽兽家园/关心政治是一种高贵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