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 站 内 搜 索 □
請輸入查詢的關鍵字:


標題查詢 内容查詢

一言九鼎     
三地風采     
四面楚歌     
五洲學興     
六庫全書     
七七鵲橋     
八方傳媒     
九命怪貓     
十萬貨急     

 
徐邦泰:忆秦娥/江青:除刘未除邓后患无穷/《长城》美国首映遭恶评/走向灭亡的西方文明
發佈時間: 2/25/2017 7:19:10 PM 被閲覽數: 153 次 來源: 邦泰
文字 〖 自動滾屏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收件箱 :  bangtai.us@gmail.com


十八弯水路到我家







忆秦娥


任东风


徐邦泰


云朦胧,朱墙冷落梧桐中。梧桐中,读书人去,复

旦楼空。

前年今日校园东,人面辉映蔷薇红。蔷薇红,花开

花落,任由东风。


1982年5月9日


忆秦娥,词牌名。亦称《秦楼月》、《碧云深》、《双荷叶》。相传李白首制此词,因词中有“秦娥梦断秦楼月”句,故名《忆秦娥》。

双调四十六字,前后阕各三仄韵,一叠韵,均须押入声字,一韵到底。

词牌格式   [平] [仄] 中:可平可仄

 仄韵格

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叠上句末三字),[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叠上句末三字),[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

变格 平韵格

      中平平,中平中仄平平平。平平平(叠上句末三字),中平中仄,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平平平,中平中仄平平平。平平平(叠上句末三字),中平中仄,仄仄平平。

   

更名复旦公学
放大
更名复旦公学

复旦大学的校训是“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出自《论语·子张》,原文为:“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复旦的校训并非在学校诞生之时就确定的。在复旦建校十年(1915年)之际,当时的校长李登辉先生仿效美国名校制度,制定校训、校徽,于是才有了校训的产生。该校训最后由李登辉和马相伯等人共同选定。“复旦精神”是团结、服务、牺牲,由老校长李登辉总结归纳。

现行校歌(老校歌)创作于1925年,于复旦2005年百年校庆时正式恢复校歌地位。由刘大白作词、丰子恺作曲。

  复旦复旦旦复旦,巍巍学府文章焕,

  学术独立思想自由,政罗教网无羁绊;

  无羁绊,前程远,向前、向前,向前进展!

  复旦复旦旦复旦,日月光华同灿烂!

  复旦复旦旦复旦,师生一德精神贯,

  巩固学校维护国家,先忧后乐交相勉;

  交相勉,前程远,向前、向前,向前进展!

  复旦复旦旦复旦,日月光华同灿烂!

  复旦复旦旦复旦,沪滨屹立东南冠,

  作育国士恢廓学风,震欧铄美声名满。

  声名满,前程远,向前、向前,向前进展!

  复旦复旦旦复旦,日月光华同灿烂!

“复旦”的图片搜索结果





僵化的道德,走向灭亡的西方文明




危机不会因为你杀掉报信的小兵而不存在,相反它只会来的更强烈,公知与政治正确正在摧毁西方…

  来源:王陶陶

  近期,美国总统特朗普颁布了禁止穆斯林入境的行政法令,引发了西方主流舆论的强烈反对。姑且不论特朗普此项命令背后的居心,单单从西方社会在该次事件中呈现出的一切以道德论是非的政治氛围,已然表明出这个曾经伟大的文明行将步入衰亡。

  

  特朗普的禁穆令遭到西方知识分子的强烈抨击,德国明镜周刊,将特朗普此举比喻为杀死西方文明的罪犯。而事实可能是,不是因为特朗普西方才衰退,而是因为西方衰退才有了特朗普

  

  被特朗普禁止入境的七个国家,除了伊朗以外,大多饱受战乱之苦,是国际极端宗教势力孕育的温床,基地组织(苏丹)和ISIS皆崛起于这些国家,近年来西方恐袭发动者大多受训于这些国家,比如巴黎恐袭发动者阿卜杜勒-哈米德·阿巴奥德——从这个角度看,特朗普此令在反恐问题上是有一定说服力的

  历史经验表明,一个强大文明走向衰亡的征兆,不仅仅展现在他物质力量的枯竭,更体现在他意识形态的僵化。17世纪初,强大的哈布斯堡帝国朝廷在宗教狂热的推动下,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剥夺境内新教徒的财产,最终使得自身在连绵的战火中近乎崩溃;明朝末年,社会舆论出于对儒家大义的狂热推崇,力阻明廷与后金议和,最终使得崇祯政权在虏寇交攻下走向毁灭。

  

  虔诚的天主教徒、哈布斯堡帝国的统治者费迪南二世,起初通过枭雄瓦伦斯坦的帮助打垮了新教徒的反抗,却在宗教狂热的推动下,于1629年颁布了争议性极大的归还教产敕令。根据该敕令,自1552年以来被世俗(新教徒)挪用的所有天主教会财产都须无条件归还,这迫使新教徒不惜一切也要反抗到底,掀开了哈布斯堡黄金时代走向了崩解的序幕。

  

  明末大臣陈新甲,力主对后金议和,以集中力量消灭境内的农民起义军,摆脱明政府两线作战的窘境。这一努力却在和议事泄后,遭到朝臣和舆论的猛烈抨击,最终被崇祯当做替罪羊处死——南明著名抵抗者夏允彝回溯崇祯朝事时,对朝议挟持政策杀死陈新甲的作为极其反感,对于此事的后果,他叹道:“我之兵力每以讨寇,寇急则调边兵以征寇,东夷急又辍剿寇之兵将以防东夷。卒之二患益张,国力耗竭,而事不可为矣。”

  

  南明弘光年间,内阁大臣史可法因坚守大义人伦,拒绝土匪出身的军头高杰之子认其为义父,最终使得这支军队在高杰死后投靠清廷,江北四镇一朝瓦解——事实上,明朝末年的意识形态极为僵化,这就使得决策者严重脱离现实,并缺乏灵活性

  无数的历史事实已经证明,一旦道德标准取代了现实考量,成为政治家决策的基准,也就意味着政治决策机制丧失了对现实变化的调整能力。基辛格博士作为现实主义者,始终难以理解于一点——1629年的费迪南二世和他的廷臣为何无法意识到《归还教产敕令》的背后孕育着致命的灾难;当南明臣子夏允彝追忆崇祯往事的时候,也终究难以明白当年朝廷为何无视现实困境,非要杀死主张与后金议和的陈新甲——此举断绝了国家幸存的最后指望。

  毫无疑问,1629年的哈布斯堡帝国和崇祯时期的明朝,都拥有强大的物质优势,然而,意识形态的僵化,却使得其决策者丧失了政治纠偏能力,在脱离实际的错误道路上越走越远,并最终走向灾难。

  今天貌似强大的西方文明在伊斯兰问题上也同样类似。

  法国的穆斯林人口已经剧增到该国总人口的至少10%(25岁以下年轻人中穆斯林比例更高),考虑到悬殊的生育率对比,原本稳定的该国人口结构必将在不远的将来走向倾塌。西欧其他地区的人口结构情况也同样不容乐观:美国学者Mark.Steyn认为荷兰鹿特丹市的穆斯林实际比例已经超过40%;早在2011年,英国的人口普查结果就显示,仅东伦敦地区的穆斯林比例已达到了35%,这近乎十年之前的两倍。

  

  法国的穆斯林人口正在以可见的速度扩张,他们的规模将在不远的将来挤压本地的白人

  人口结构的变异和宗教聚居区的形成,严重加剧了西方国家的宗教冲突和治安恶化。巴黎恐袭的主犯们皆来自比利时穆斯林聚居区莫伦比克,布鲁塞尔国际机场恐袭案的作案者同样来源于此地,是清真寺的阿訇而非政府在该地区实施统治,而比利时的警察事实上对此无能为力;在法国的马赛,由于大量超出法律管束之外的宗教聚居区存在,整座城市已经成为宗教势力的天堂;英国罗瑟勒姆镇,由于处在宗教人口的聚居区,强大的宗教势力使得执法部门不敢施行法律,以致于这个仅有25万人口的小镇竟有1500名少女被同一团伙的犯罪分子强奸,而宗教领袖则成为城镇事实上的主宰者。

  

  英国罗瑟勒姆镇的宗教狂热分子事实上已经成为那里的真正统治者,他们将懦弱的英国警察和百姓视若无物,将镇上的白人少女当做战利品肆意享用(这只是英国人口结构剧变灾难下的冰山一角)

  

  三名中东难民强奸瑞典女孩,并将作案过程上传在其朋友圈炫耀,显示出中东地区的社会观念与西方存在着巨大的鸿沟——类似的事情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在欧洲频频发生

  更糟糕的是,如果穆斯林人口比例继续增加,西方将无法维持自身文明的生存。英国每日电讯报调查显示,61%英国穆斯林希望英国生活在伊斯兰教教法的统治(Sharia)之下,40%的英国穆斯林赞成《古兰经》在穆斯林的区域优先来适用;在法国、瑞典和德国的伊斯兰聚居区,清真寺阿訇的伊斯兰教法,在当地民意的支持下,取代了政府的世俗法律,维系着聚居区社会秩序。

  

  西方宗教狂热分子已经开始试图实行沙利亚教法统治

  事实是如此的显而易见,西方文明正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头。利比亚前领导人、虔诚的穆斯林卡扎菲曾得意洋洋地表示,“已有很多迹象显示,真主将引领伊斯兰在欧洲获得胜利——不是用刀,也不是用枪,也不用征伐;在未来几十年,五千万穆斯林进入欧洲,并把它变成伊斯兰的洲际大陆”;同样,那些最杰出的历史学家也怀有类似的看法:西方著名伊斯兰史专家伯纳德·刘易斯(著有《历史上的阿拉伯》和《奥斯曼帝国史》)认为,如果西方不做出改变,那么在21世纪结束之前,欧洲将不可避免地被伊斯兰世界所征服。

  

  “从未被历史验证过的多元文化论(诞生于20世纪初)告诉我,伊斯兰与西方将在一个国家内和平共处,但1400的历史事实却反证了这一点”。——亨廷顿

  “我从历史的隧道中看到的是黑暗,这片曾诞生过伏尔泰、黑格尔和爱因斯坦的土地(欧洲),终将在傲慢之中迈向罗马的覆辙。”——多明尼克·瓦内

  

  

  法国著名历史学家多明尼克·瓦内,2013年5月因抗议奥朗德左翼政府加剧法国伊斯兰化的婚姻、教育、移民和宗教政策,而在巴黎圣母院吞枪自杀——临死前,这位历史学家在他的个人博客中留下这样的诉求:“世界需要一个殉道的壮举去唤醒那些可怜的梦游者,并把文明带出自我毁灭的深渊!”“真正热爱文明者,必然敢于去保卫她!”

  对于西方的未来,西方主张多元文化的政治领袖们事实上也心知肚明。据维基解密爆料,美国著名左翼政客希拉里这样评价默克尔的难民政策,“对欧洲的长远危害将超过希特勒”;2016年10月,法国记者出书表示,法国左翼领袖奥朗德私下曾表示,伊斯兰问题乃是法国面临的巨大威胁;即便是实施难民政策的默克尔本人,在2015年也曾表示,德国必须要有严格的准入政策,否则国家将陷入混乱。

  事实上,伊斯兰人口剧增对于欧洲未来的影响,并非源于伊斯兰自身。人口结构的变迁导致文明的兴衰,在历史上早有先例。

  

  罗马帝国崩溃前夕形势图,形成聚居区的法兰克人、西哥特人和汪达尔人,分别在罗马帝国的腹地构建了自己的自治体——新国家的雏形

  

  匈牙利政府出台的欧洲治安警示图,图中显示欧洲人口密集的宗教聚居区已然形成了自治框架——如同罗马帝国崩溃前夕所看到的那样

  

  1835年,托克维尔曾就美国清教徒大举迁入墨西哥北部地区做出这样的预言,“得克萨斯地方目前仍属墨西哥管辖,但不久便会没有墨西哥人居住于其上。凡是英裔美国人与不同种族接触的地方,都会出现类似的情况”——他的这一论断,正在当前的西方和美国逆向出现

  令人遗憾的是,西方社会过于狂热的意识形态追求,使其丧失了面对这一现实问题的能力。

  当“道德上的正确”变得远远比“问题的解决”更重要时,也就使得西方决策者在处理紧迫的社会经济问题时,极度缺乏现实灵活性,而这也是西方近十年来积累沉疴却无解的关键原因——仿佛明末满脑道学的公卿一般,在各自心知肚明的情况下被僵化的道德标杆所挟持,并最终走向无可挽回的灾难。

  在道德至上的压力下,西方主流政治家们摒弃政治家的责任,选择以完美的道德表演来攫取自身的政治胜利,以赢得政治家的声誉:为了支持率,他们可以在最琐碎事情上斗志昂扬,于镜头前争执得面红耳赤,可是在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面前,他们却逃避责任,重复永不错误的废话,以寄希望于自己任上苟安无事。

  就像事实所呈现的那样,在僵化狂热的意识形态氛围下,西方政治已经沦为不择不扣的空谈政治。

  面对不可持续的巨额福利支出,西方社会毫不羞愧地选择了寅吃卯粮,将负债交给子孙;在日益恶化的人口结构,西方政治家却选择了熟视无睹,把祸患留给未来。在严重的危机面前,西方社会举债度日,及时行乐,醉生梦死。

  如此僵硬消极的政治生态,仿佛惶惶混世的”贾门二十四友“,犹如五胡乱华前的西晋朝堂,当年王夷甫、刘伯伦等清谈家们,平日高谈老庄玄学,互相标榜为管仲乐毅,面对危机时却撒手不管,逃避责任,直到五胡蜂起,中原涂炭而神州陆沉。而现在的西方国家政治家们,又何其类似——默克尔酿成了巨大的难民危机,却被纽约时报标榜吹捧为”杰出领袖“;奥巴马制造了中东的政治灾难和债务破产,却被舆论界认为是“伟大总统”——恰似当年魏晋人士名士互夸的再现。

  

  危机从不会因为你无视而不存在,它只会因为你回避而变得更加可怕。比如五胡乱华

  无视社会问题的实际存在,空谈道德的政治生态,从来都是灾难和毁灭的开始,因为问题和危机从来不会因为你不愿意面对,不愿意解决而不存在,它只会在熟视无睹的纵容之下愈演愈烈,直到不可收拾。

  1、西晋时期,江统目睹五胡流入内地,杂居成群,羁绊日盛,上徙戎论,指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巨大危机,晋室不用。结果不到十年,五胡乱华,流血漂橹。

  2、盛唐时期,安禄山节制三镇兵马,控兵二十万,以胡人杂居幽并冀,时人屡次谏言唐玄宗,裁剪安禄山兵权,唐玄宗置之不理,结果安史之乱,伏尸数千万,大唐国运一路衰败。

  谁能想到,曾经征服全球、以凶暴狡诈著称的西方,如今的政治生活中竟然只剩下了道德高论的呻吟。

  

  皮萨罗征服南美洲,现代西方文明的开创者将他们的背信弃义和勇猛残忍展现得淋漓尽致

  回想起16世纪西方列强的祖先,披荆斩棘,茹毛饮血,开土劈疆:他们的屠刀杀光了美洲的印第安人,他们的大炮覆灭了澳洲的土著,他们的火枪征服了非洲的黑人,他们的旗帜威慑了远东的帝王,他们的马靴蹂躏了穆斯林的苏丹,他们的铁蹄践踏了印度的城邦,他们让西方的荣耀光照万方。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勇气,他们的刚强,他们的质朴,他们的贪婪,他们的野蛮,他们的残忍汇聚在一起,用敌人的血和泪书写着现代化文明的力量——如朝阳般刚健质朴,如旭日般煌煌堂堂,他们用残酷的竞争尽情释放着进化的本能。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是上亿年不变的真理,这是一切生物永恒的本能。

  这是天道,这是真理,这是正义。

  天道有常,不因尧存,不以桀亡。

  万物的进化不会因为达尔文而产生,也不会因为霍勒斯(提出多元文化)而消亡。它将以绝对独裁者的残酷,无情地消灭一切不能适应它的存在。文明可能让他变得温情,但文明绝不能否定它的存在,否则,伟大的波斯波利斯的古波斯遗迹,辉煌的古罗马的建筑残存,巍峨的古埃及狮身人面像,破碎的巴米扬巨佛,将用无数尸骨和血泪,无声地告诉后人一个真理——”没有文明的野蛮,就没有野蛮的文明。“

  政治正确主导的西方文明,

  她已违背天道,

  她也必将灭亡。

  

  大自然从来就没有“强者生存”,“优者生存”或者“文明者生存”,大自然只有“适者生存”

  

  美轮美奂的伟大波斯文明毁灭于伊斯兰的扩张,她的残迹默默地告诉每个热爱文明的人,一个文明不管曾经多么高贵威严,如果失去捍卫自己的勇气,那么她就必然灭亡

backchina


张艺谋大片《长城》美国首映遭恶评:简直是灾难!(图) 


每日经济新闻



▲景甜参加2月15日《长城》北美首映礼(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2月17日《长城》在美国开画以590万美元的票房排名当日美国上映影片第三名,老谋子用好莱坞的剧本讲发生在长城的中国故事,为何美国观众不买账?要知道,张艺谋首次拍出的商业片《英雄》,在美国上映时好评如潮。那么,“1.5亿美金+顶级特效”打造的《长城》,为何追不上13年前的《英雄》?
   
每经影视记者 盖源源

每经影视编辑 温梦华

当景甜从澳洲《环太平洋2》的片场赶到洛杉矶时,张艺谋执导的首部商业大片《长城》拉开了全球宣发的阵势。《长城》北美首映,意味着它将接受全球最成熟电影市场的评判。

北美时间2月17日,《长城》在美国3326家影院开画,首映日票房590万美元,Box Office Mojo预测,本周末《长城》在美国累计票房有望达1500万美元。这仅次于至今保持着中国影片在海外最高票房纪录的《英雄》(2004年)。



但与之相悖的是口碑,这似乎是张艺谋商业片一直无法回避的矛盾。尽管《长城》在中国内地卷走1.7亿美元票房,但在豆瓣电影、时光网的评分却都是刚过及格线,一度还有极端影评引发了出品方震怒。

在美国,《长城》首映日之后口碑仍无反转。在精英影评人聚合的Metacritic网站,《长城》平均分仅为42分;人气极旺的全球知名影评网站烂番茄给出的新鲜度也只有36%。

老谋子用好莱坞的剧本讲发生在长城的中国故事,为何美国观众不买账?要知道,张艺谋首次拍出的商业片《英雄》,在美国上映时好评如潮。那么,“1.5亿美金+顶级特效”打造的《长城》,为何追不上13年前的《英雄》?

北美专业影评人:钱多无脑的代表作

美国时间2月16日晚7点,《长城》提前5小时在美国2470家影院点映,当晚录得票房97万美元。2月17日开画首日,则以590万美元的票房排名当日美国上映影片第三名,仍没有超过张艺谋的《英雄》,《英雄》2004年8月27日在美国2031家影院首映,当天票房670万美元。



《长城》在美国首日上映的票房情况(Box Office Mojo/图)

知名的美国票房统计网站Box Office Mojo预测,本周末《长城》的票房有望达到1500万美元。而《英雄》依然是中国影片在海外上映的票房纪录保持者,它上映首周末票房1800万美元,在美国总票房高达5371万美元。

截至今日,《长城》在全球票房2.24亿美元,中国内地贡献1.7亿美元,约占76%。按照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的说法,“《长城》全球票房4~5亿美元才算非常成功”,那么考虑版权高价以及衍生品售卖等因素,《长城》要想成功,在北美的票房至少要看齐《英雄》。



然而,从首映日之后美国影评的口碑看,《长城》却远没有《英雄》般的好评。在全球知名纸媒精英影评人聚合的Metacritic网站,38条影评的加权平均分只有42分。  



在Metacritic《长城》的加权平均分只有42分

两大权威媒体《好莱坞报道》和《纽约时报》的评论都不太好,《好莱坞报道》称“角色没有价值,叙述平淡,在一段时间后,视效和声效都变得非常夸张。”

《纽约时报》评“《长城》里混杂了蹩脚的台词和浪漫元素。”



《纽约时报》对《长城》的评价

据片方公开信息,《长城》制作成本1.5亿美元,美国媒体曝光宣发成本高达1.1亿美元,然而烧钱以及顶尖特效造出的“怪兽”饕餮也成为槽点。《洛杉矶时报》评:“难得有一部钱多无脑的代表作,说的就是《长城》。” 《华尔街日报》说:“电脑随机生成的怪物,让这部电影重复又让人觉得麻木,既无法触动,也不能吓到或是感动到我们。”



《洛杉矶时报》对《长城》的评价

在流量大、人气旺的全球知名影评网站“烂番茄”上,《长城》新鲜度只有36%,144条来自权威影评人,有92人扔了烂番茄。普通观众平均评分为3.3分,也刚过及格线。

每经影视(微信号:meijingyingshi)记者注意到,与之形成强烈对比的却是张艺谋10多年前导演的首部商业片《英雄》。该片保持的中国影片海外最高票房纪录至今不破,其在Metacritic网站上竟然是零差评,加权平均分高达85分。



在Metacritic《英雄》的加权平均分高达85分

数位权威影评人给出了100分的满分,有两人还将《英雄》与第一部获得奥斯卡奖的华语电影《卧虎藏龙》类比。《基督教科学箴言报》评论说:“极具冲击力的影片,充满了魔幻现实主义的表现力,从某种程度给了《卧虎藏龙》挑战。”

“烂番茄”上,200位权威影评人中,有189人留下了新鲜的番茄标记。87%的普通观众表示喜欢这部影片。



在Metacritic上,数位权威影评人给出了《英雄》满分

披着好莱坞外衣的“升级打怪” 远不如《英雄》有特色

从《英雄》到《长城》,13年间,同样是张艺谋,为何他导演的两部商业电影,在美国权威影评人眼中口碑却如此分化?况且从制作体量和宣发实力讲,13年前的《英雄》远不如全球商业大片姿态的《长城》。

《长城》是完全按照好莱坞工业大片标准制作的,剧本是美国人写的,请来他们认为能驾驭大片的中国导演张艺谋。在中国,只有张艺谋在北美电影市场最有影响力。迄今为止,张艺谋有17部影片在北美发行,《英雄》是个中翘楚,美国市场就贡献了《英雄》全球票房的30%。



张艺谋对美国人写的《长城》剧本进行了改造,加入了不少中国元素,其中就包括好莱坞顶级特效公司制作的上古神兽“饕餮”。张艺谋说:“要对世界讲出中国故事,这是中国影片走向世界的首次尝试”。

张艺谋所说的“走向世界”,并非是像他以前的影片,在欧洲知名的电影节拿奖,而是能在以北美为代表的主流院线上映,得到观众的认可。正因为这样的意义,《长城》的主投方也涌入了中方资本,即万达影视,还有中影。



《长城》《英雄》在豆瓣电影上的评分情况

然而,好莱坞工业体系与中方资本、导演并未在《长城》上实现完美融合。这部影片披着好莱坞的华丽外衣,但并没有讲出具有东方哲理和韵味的故事。全球知名电影杂志《帝国》一针见血:“用了太多CGI特效制作出来的怪兽,老套的剧情、故事僵化的剧本以及演员僵硬的演出,让人很失望,这就是个灾难。”

而13年前张艺谋那部《英雄》,虽然在国内仍批评不断,但这其中不少是带着对张艺谋转型商业片的不适应,但《英雄》至少给北美影评人及观众留下了鲜明的张艺谋印象——绚丽的色彩、壮美的场景和中国功夫的意境。

【编者手记】

也许,并非是将有中国元素的故事装入好莱坞标准化生产的剧本中,就能实现中西完美结合。而且美国是全球工业大片的集中生产地,权威影评人和观众对好莱坞生产线标准作品早已习以为常,如何创新讲出大片好故事才是脱颖而出的关键。而《长城》在首次中西融合的尝试中,显得有点四不像。它运用了美国好莱坞顶尖的制作工艺,却没有传递出令人印象深刻的中国故事和价值内核。

在这方面,个人认为华人导演中李安是做得最好的。这跟李安的成长背景有一定关系,他出生于华人家庭,受东方传统文化的熏陶,却在美国长大,又熟悉美国文化的语境。当然,这只是基础,而李安最终能将美国电影的先进理念、技术与想要讲述的东方哲理故事完美融合,显示了其深厚的功力和广阔的思考维度,这方面的代表影片要属《卧虎藏龙》和《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日本曝光江青绝命书:除刘未除邓后患无穷(图)


京港台:2017-2-17 22:00| 来源:史海钩沉 |  

  

  江青死后,日本的《文艺春秋》周刊发表了她的“绝命书”:“毛主席领导人民经过二十多年打倒国民党反动派,取得革命胜利。现在被邓小平、彭真、杨尚昆一伙反革命修正主义吞并了领导权。主席除刘未除邓,后患无穷,国祸民殃。主席,你的学生和战友来见你了!”本文摘自《“四人帮”兴亡》,作者叶永烈,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

  

  1951年,毛泽东与夫人江青合影(图源:浙江图书馆)

  江青最后以自杀告终,有点出人意料。

  关于江青自杀的消息,是由新华社发布的,全文如下:

  新华社(1991年)6月4日电: 本社记者获悉,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案主犯江青,在保外就医期间于1991年5月14日凌晨,在北京她的居住地自杀身亡。江青在1981年1月被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1983年1月改判无期徒刑,1984年5月4日保外就医。

  6月5日《人民日报》在第四版的一个角落刊载了这一消息。

  江青终年七十七岁。

  最早报道江青自杀身亡的是1991年6月1日出版的美国《时代》周刊,说来自北京的消息,“江青上吊自杀”。《时代》没有透露消息的来源。消息还说,江青自杀是因为“不愿忍受咽喉癌的痛苦折磨”。

  日本《文艺春秋》周刊发表了江青的所谓“绝命书”:

  “毛主席领导人民经过二十多年打倒国民党反动派,取得革命胜利。现在被邓小平、彭真、杨尚昆一伙反革命修正主义吞并了领导权。主席除刘未除邓,后患无穷,国祸民殃。主席,你的学生和战友来见你了!”

  由于日本《文艺周刊》没有刊出江青“绝命书”的手迹,所以这一“绝命书”的真伪难以判定──只是那口气有几分像江青。

  据云,江青是选择“文革(专题)”的纲领性文件《五·一六通知》二十五周年前夕自杀的。

  江青在5月10日,突然撕掉她的回忆录手稿,这表明她的行动已经开始异常。

  5月13日,江青在当天的《人民日报》上,写了“历史上值得纪念的一天”。江青以为这天值得纪念,是因为二十五年前她被提名为“中央文化革命小组”第一副组长。

  5月14日凌晨,江青趁护士离开之际,用几条手帕结成一个绳圈,吊死在卫生间里。

  5月18日,江青的遗体火化。

  江青的自杀,使人感到意外,是因为似乎没有什么特殊的原因,促成她自杀:罪已经定了,刑已经判了,不存在“畏罪自杀”。何况,当法庭宣判她“死刑”,她未及听清“缓期二年执行”,就大叫大闹起来,表明她是怕死的。

  1991年——她已经被捕十五个年头了!已经看不到“胜利”的希望,加上疾病的折磨,她终于不想再活下去了!

  当然,如果细细“考证”起来,早在她当年与唐纳吵翻了的时候,1937年5月31日写了《一封公开信》,内中谈到过自己当时有过自杀的念头:

  ……我像一个瘫子,呆呆的坐在地上,望着窗外的树枝在风里急遽的颤抖,那蔚蓝天上的云朵,啊!我永不忘记那一片片匆匆的掠过的白云,我想自杀了!因为我没有再出走一次的勇气和能力,我的身体坏到极点了。同时又没有一个人可以叫我诉说一下心中的痛苦。这个自杀的念头在我的日记上是写着的。可是我已经答应蔡楚生先生拍《王老五》,一种责任心,同时也是一线希望使我活下去,可是我却陷在一种很厉害的郁闷躁狂里!我时常捶自己的头,打自己,无故的发疯一样的闹脾气……(注:载1937年6月5日9卷4期上海《联华画报》。)

  在五十四年前,二十三岁的蓝苹没有自杀,是因为“一线希望使我活下去”;

  五十四年后,七十七岁的江青再也没有“一线希望”了,她自杀了。

  对于江青的死,当时中国报刊除了发表新华社消息之外,没有再说什么。笔者注意到,唯一例外的是上海的《解放日报》,发表了杂文家何满子的《江青为何自杀》一文,指出:

  江青自杀当然应该成为一条新闻,布告天下咸知这个十年灾难的祸首终于恶贯满盈,下地狱去了。

  这妖婆是自杀的。自杀有种种动机,种种情况:有被迫害悲忿而自杀的,在江青的淫威下,当年有不少人走了以死作抗议的路。江青当然不属此类。她本死有余辜,还只判了个死缓转无期徒刑,后又让她保外就医,可谓宽大之至,谈不上迫害;有畏罪自杀的,江青也不属此类。如果畏罪自杀,她早该在公审前就自去地狱了;有绝望而自杀的,大势已去,往昔天堂梦已彻底破灭,等了十年,没指望了,于是了此残生,江青自杀庶几属于此类。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共毅然宣布“文革”要彻底否定,但百脚之虫,死而不僵,失去天堂之徒并不彻底死心,妄图还潮者有之;化身变色,忍辱图存者有之;变个法儿,新瓶子卖旧药者有之;不能登大雅,于是搞小动作者有之;风风雨雨,花鲜繁多。幸亏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的大局铁定,人心不可侮,恋恋于老调子,终于不能成气候而已。

  江青自杀的新闻昭天下,连“女皇”本身也已彻底绝望,回天无术了。但也必须警惕,希特勒自杀了四十多年之后,德国还有老式纳粹的孑遗和新式纳粹的余孽。江青自杀的新闻也有这样一点反面教员的作用。提醒人们彻底否定“文革”的教育不能放松,要永以为鉴,方能有助于维持社会的稳定。

  其实,江青之死,使人们记起她当年“鼎盛”时对张玉凤说过的话:

  “将来我是准备杀头、坐牢的,这个我不怕。也可能不死不活的养着,这个难些。”

  她厌倦了“不死不活的养着”的日子,终于横下心来,早点结束这样的日子。

 


上兩條同類新聞:
  • 徐邦泰;西江月/祖国书法/西安事变秘密文件曝光/林彪死后毛泽东说两次...
  • 徐邦泰:渔家傲/印第安人是商朝后裔/变法为何只有商鞅和邓小平成功/徐福出海为啥一去不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