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 站 内 搜 索 □
請輸入查詢的關鍵字:


標題查詢 内容查詢

一言九鼎     
三地風采     
四面楚歌     
五洲學興     
六庫全書     
七七鵲橋     
八方傳媒     
九命怪貓     
十萬貨急     

 
赵高/蒋经国戈尔巴乔夫/中正立身/30个常见问题/中国人稍有权威便耀武扬威/开国上将之子叛逃台湾
發佈時間: 3/7/2017 7:07:43 PM 被閲覽數: 228 次 來源: 邦泰
文字 〖 自動滾屏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收件箱 :  bangtai.us@gmail.com















赵高,一个改变历史走向的孤胆英雄



作者:Nanshanke  于 2016-1-15 --贝壳村


赵高,没有因其位居秦二世丞相或深厚的文学修养出名,但以其指鹿为马而家喻户晓。按照司马迁巜史记》,其故事情节如下: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 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
其大意是:赵高在秦国朝廷想要篡夺帝国最高领导权,恐怕各位大臣捣乱,就先设下圈套设法试探。于 是带来一只鹿献给二世皇帝胡亥说:“这是一匹马。”二世笑着说:“丞相错了吧?您把鹿说成是马。”二世接着问身边的大臣,左右大臣有的沉默,有的故意迎合 赵高说是马,有的说是鹿,赵高就在暗中打击那些说是鹿的人。以后,大臣们都畏惧赵高。
赵高究竟是谁?竟有如此能耐。太史公写道:赵高者,诸赵疏远属也。赵 高昆弟数人,皆生隐宫,其母被刑僇,世世卑贱。秦王闻高力,通于狱法,举以为中车府令。高即私事公子胡亥,喻之决狱。高有大罪,秦王令蒙毅法治之。毅不敢 阿法,当高罪死,除其宦籍。帝以高之敦于事也,赦之,复其官爵。
就是说,赵高是赵国血脉比较疏远的王室成员,出生卑微,从小就被阉割而成为宦官,他的母亲 也被刑法处罚。秦王赢政听说赵高能力很强,而且精通刑狱法令,就提拔他担任了中车府令。赵高就私下侍奉公子胡亥,教导胡亥决断讼案。赵高因事犯下了重罪, 赢政让将军蒙毅依照法令惩处他。蒙毅(其兄蒙恬为秦国名将)不敢枉曲法令,依法应当判处死刑,剥夺他的官籍。秦王嬴政欣赏赵高的能力,赦免了他的刑罚,恢 复了他原来的官职。
从司马迁笔下的记述可判断赵高一家极有可能是因战争被俘虏到秦国的赵国王室成员,因战争被俘而成为奴隶,后又被阉割成为太监。赵高有着 赵氏王族的高贵血统和果敢的勇气,以及超人的智慧。但是作为赵国宗室成员,赵高却对秦王朝有着血海一般的国仇家恨。在长平之战中,秦国战神武安君白起率司 马错和李信等名将打败赵国年青将领赵括的部队后坑杀四十万赵国降卒。这种痛苦的记忆一定是深深刻在赵高的内心深处,正如楚人对秦人的刻骨铭心的仇恨一样, 发誓: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那么一统天下后横征暴敛、杀人如麻的暴秦是怎么灭亡的?西汉长沙王太傅贾谊在其上疏汉文帝刘恒的《过秦论》中对秦国当时之强大 有详细描述”.... 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棰拊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 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 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 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贾谊在其文中分析秦帝国灭亡原因时却得出结论是由於秦一统天下之后废弃先王之道,以致“仁义不施而 攻守之势异也。” 这显然是政治正确的结论。中国历代统治者为了巧装打扮自己为广大人民的代表,也不遗余力地为贾长沙这一结论喝彩,屡屡将诛灭暴秦的功劳完全归於陈胜、吴 广、项羽、刘邦之辈。但非常遗憾地说:贾太傅所说的原因只能算是原因之一,而不是根本的原因。那么什么是根本原因呢?堡垒从内部攻破,赵高聪明地借力打 力,四两拔千斤,几招下来便让他的夙敌奄奄一息:为天下人杀了秦帝国皇位合法继承人赢政长子公子扶苏及大将军蒙恬在先;杀二世皇帝胡亥,去掉了秦国皇帝 称号,由帝国降归一个王国在后;并且挑起秦军内部分争,还派人联络刘邦的农民起义军,从内部策应起义军。让农民起义军轻易收拾这死而不僵的大秦帝国,以致最后一任国 王嬴子婴身首异处。
赵高的成功经验表明:要战胜强大的独裁极权体制,决不能缘木求鱼、刻舟求剑,死拚硬打,只能以四两拔千斤的聪明办法,借力打力,稳扎稳打,从内部 瓦解摧毁。




蒋经国、戈尔巴乔夫,因顺应世界潮流而伟大,因顺应世界潮流而伟大




人类社会自进入二十世纪后,民主宪政大潮滚滚而来,澎湃地奔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任何一个地区或国家的领袖,都面临顺应还是抗拒世界大潮的历史抉择。蒋经国和戈尔巴乔夫,两个极权社会的领导者,本可以像过往历史中的其他独裁者一样,为了不失去自己手中的权力,抗拒世界大潮的到来,如果这样,他们的结局就是湮没在世界大潮里,成为历史的匆匆过客,很快在人们的记忆中消失。然而,蒋经国和戈尔巴乔夫毅然告别极权,让台湾和前苏联融入到世界民主宪政大潮之中。如今,台湾已成为“亚洲和世界民主的灯塔”,蒋经国先生已离开这个世界二十九年,台湾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他不仅仅是台湾地区而是中国乃至整个华人世界都应该缅怀的伟人。同样,前苏联人民永远也不会忘记戈尔巴乔夫,这位带领他们奔向自由的人。

  

  蒋经国——亚洲和世界民主灯塔的奠基人

  2008年3月22日台湾地区领导人大选开票后,美国总统布什在给马英九的贺函中赞誉台湾是“亚洲和世界民主的灯塔”,这与蒋经国先生当年推动民主改革、解冻两岸关系,有绝对的关系;没有蒋经国先生奠定基础,台湾在国际间就不会有今天的地位与形象。

  

  1970年4月,已被钦定为太子,时任“行政院”副院长的蒋经国即将履行他的第五次访美任务。

  1972年蒋经国先生接任行政院长后,开启了16年的“经国之治”。1972年到1988年,成为台湾发展的关键时期。蒋经国先生担任行政院长6年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推动十大建设,他曾说过一句名言:“我们今天不做,明天就会后悔。”

  

  马英九回忆到:“经国先生宣布解严后,各机关忙着制定‘国家安全法’。有一天新闻局长张京育先生来问我,到底将来管制的尺度如何拿捏?几天后经国先生接见完外宾后问我:有什么事吗?我就向他报告,新闻局在讨论这个问题,希望能请示一下。经国先生说:既然要解严,当然就是越来越宽,不能越来越严,我们绝对不能换汤不换药!我就赶快告诉张局长,他听了很高兴。后来也印证了经国先生的谈话并非随兴所至。他说过时代在变、环境在变、潮流也在变,那一次我很感动,因为他态度坚定,语气诚恳,一听就知道是真的要走向自由民主的大道,不是随便说说而已。”

  

  蒋经国访美

  蒋经国先生是一位前瞻、魄力的领袖,他曾说过:“权柄,很容易用它,难的是,什么时候不去用它。”他也说过:“蒋家人不能也不会再做总统”。他还说过:“世上没有万年的执政党,即使被人民选下台,将来政绩好了,仍然可以再被选上。”

  1988年1月13日下午,蒋经国先生辞世,蒋经国逝世那天,台湾全岛鲜花销售一空,成千上万的台湾人自发街头列队向蒋经国致哀。1988年1月30日公祭当天,马英九父亲鹤凌先生奉派担任宣读祭文的工作,当他读到“其任劳怨也,能忍人之所不能忍;其赴事功也,敢行人之所不敢行。呕心沥血者垂四十载,其所树立,实来者之典型。”这段文字时,现场多人啜泣落泪。20年来,仅2240万人口的台湾,每年有100万人前往蒋经国暂厝的大溪凭吊。

  

  戈尔巴乔夫——带领前苏联人民奔向自由的人

  1999年,戈尔巴乔夫在土耳其首都安卡拉美国大学研讨会上报告说:“我生活的目的就是消灭对人民实行无法忍受的独裁统治的(苏式)共产主义。我的妻子在这方面坚定了我的信心,她有这种观点比我还早。我只有身居最高层地位,才能为此有最大的作为。因此,我妻子要我不懈地努力往上爬。当我亲自认识了西方,我的决定就成了不可更改的了。”

  

  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在经济改革方面,他认为以公有制为主体是“经济垄断”,只有实行私有化,建立“真正的市场经济”,才能“恢复社会公正”,同时果断推行政治改革,取得了三个重要成果:

  1、解除舆论控制,实现了言论自由;

  2、开放党禁,形成多党;

  3、 确立“无罪推定原则”,国家趋向法治化。

  戈尔巴乔夫果敢的改革举措,终于撬动起苏联帝国这块巨大的顽石,各加盟国家纷纷掀起了民主化浪潮。

  

  1990 年和1991年春天,立陶宛、格鲁吉亚决定脱离苏联。1991年8月爱沙尼亚、拉脱维亚、亚美尼亚、乌克兰、白俄罗斯、摩尔达维亚、阿塞拜疆、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决定脱离苏联。1991年8月24日戈尔巴乔夫辞去苏共总书记职务,并呼吁苏共中央“做出艰难然而诚实的决定,即自行解散”。次日,苏共中央和书记处解散,执政74年的苏共由此下台。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苏联总统和武装力量总司令职务。12月2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举行最后一次会议,宣布苏联正式解体。

  

  从蒋经国到戈尔巴乔夫,人们看到,在浩浩荡荡的世界大潮前,在关乎人民福祉的历史抉择前,一个地区或国家的领导人最好的选择就是顺应世界大潮。正是由于蒋经国和戈尔巴乔夫顺应世界潮流,他们因此而伟大,因此而被人们永远铭记在心。

  【来源:中国选举与治理网 文/王利平 福建省委党校法学教研部副教授】





中正立身,中和养性,中庸处世




 《周易》: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

  

  中正立身

  做人首先要立身中正,正道直行,做事光明磊落。正如《孟子·尽心上》所说:“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中国的太极拳理也讲究立身中正,一定要正。身形正了,气也正。气正精神就提得起、放得下。如果立身不正,劲力就不能顺达,圆转变化就不会轻灵。“中正”有两个关键环节:头顶上悬,尾闾中正。头顶上悬就把精神提起来了,身体就不会萎缩,自然能展开,如果身体拘束一团,就不可能中正。

  中正立身就是要正心诚意,人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首先要摆正自己,存心良善,正心诚意。正如太极拳理中所言,身形正了,气也正了,力量就有了。如果我们做人能做到中正立身、正心诚意,也就有了正气、正能量。

  这种正气,就是文天祥在《正气歌》中所说的: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立身中正,就能养成一股浩然正气,充塞天地河川。

  

  中和养性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和是人养身、养性的第一法。

  中和,得先中而后才能和,也就是说要达到“和”的状态,得先有“中”这个基础条件。“中”为体,“和”为用,就是说“中”是一样东西,而“和”是这个东西的用途,要想发挥这个东西的作用,你得先拥有这个东西。

  所有情绪未受周围环境影响而产生波动之前,这是一种中正、平稳的状态;情绪起来了,但是波动的幅度没有过度,在合情合理的范围内,且符合当下的身体、环境状况,是一种自然、健康的反应,这就是中和的状态。

  中和,表现在人的身体上就是阴阳协调的状态,是最健康的状态。中医认为,人所有的病只有一个原因,就是阴阳不调。阴阳偏盛、阴阳偏衰、阴阳互损、阴阳格拒、阴阳亡失、阴阳离决,这些都打破了人体的“中和”的状态。

  久视伤血,久坐伤肉,久卧伤气,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久思则伤神……所以久坐工作学习思考后,走一走,运动一下,对身体和精神大有裨益。脑力劳动耗阴,运动耗阳,动静结合,有利于调节阴阳平衡,使身体保持中和的状态。

  

  中庸处世

  中庸处世有三个境界。

  第一个境界是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待人接物,不要心存偏斜,要一碗水端平。话不能说满,事不能做绝,凡是把握一个度,凡是留有余地;话不说满、是不做绝,进可以攻,退可以守,这才是成功的做人之道。

  第二个境界是刚柔并济。刚柔相济,是中庸之道的重要内涵。曾国藩深谙此道,他说:以刚压柔则猛,以柔克刚则巧。曾国藩认为人要想有所成就立得住,主要依靠对刚柔尺度的把握。他说:“近来见得天地之道,刚柔互用,不可偏废,太柔则靡,太刚则折。刚非暴虐之谓也,强矫而己;柔非卑弱之谓也,谦退而已。”

  第三个境界是极高明而道中庸。《中庸》中说“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这是中庸的最高境界,也就是孔子所说的“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

  达到这种境界的人,在人生境界上得到了那个最高的“道”,致广大而尽精微,一切广大精微的学问都得到了,但却最平凡、最简单。由最绚烂而归于平淡,由极高明而归于平凡,这才是真正的成就。绚烂之极归于平淡,是一种境界,是一种修炼,是一种认识。

  人生百年,一个“中”字道出了老祖宗修身处世的智慧:中正立身,中和养性,中庸处世。





蒋纬国:中国人稍有权威便耀武扬威




蒋纬国 剑客会

  

  蒋纬国(1916—1997),蒋介石次子

  我们的国家制度的确有很多地方值得批评,官员的办事能力的确欠缺,办事态度也的确不好。这种习惯存留在民间也存留在政府内,不论是谁,稍稍有权威后就开始耀武扬威了。

  蒋纬国口述︱刘凤翰整理

  01

  民国二十一年,我在东吴念书,住在苏州。一二八事变发生时该地很容易受到波及,所以我就暂时离开苏州到湖州去,在湖州待了两个多月,上海平定之后我就回到苏州。

  那时候的苏州火车站乱糟糟的,我下火车时发现有很多士兵,有一个兵拿着步枪上了刺刀,走过来搜查旅客。

  我从火车上下来,带了一个小铺盖,就是把一条被子叠好卷起来,再用绳子绑好,这个兵要我伸手进铺盖摸一摸有没有东西,我心里想:是你检查我还是我检查我?既然是你要检查我,你反而要我把手伸进去摸一摸,即使有东西,我还会告诉你吗?

  我问那个兵为什么不自己摸呢?他就“啪”一个巴掌打过来,说:“让你自己摸是给你面子!”所以我只好把手伸进铺盖去摸一摸,摸完后,他把手一挥说:“走了。”我也就走了。

  之后,我看到很多旅客的行李都是被打开的,弄得乱七八糟。我体会到部队里的阿兵哥平时受够委屈,当兵这个职业也不好玩,有那么一个机会能够在火车站检查别人,当然会耀武扬威。

  另一方面这一次我所看到的军队,与我在广东所看到国民革命军完全不一样,使我对军队的认识又增加了一层,同时对社会的认识也增加了一层。

  02

  民国三十一年,我坐陇海线的夜快车从潼关回新安,胡宗南将军有事找我去研究。我喜欢睡在上铺,因为臭虫都在下铺,不过他们分配下铺给我,我也就坐在下铺。

  火车还没开时,进来了一位少将,我就站起来向他敬礼,我敬完礼还没坐下,他就说:“上去。”我心里想:“我买在下铺,你叫我上去,我还求之不得呢!”于是我就把上衣脱掉,挂在上铺,这么一挂,就露出我的配枪来———一把银色的白朗宁,是我去部队临走时父亲送给我的。

  那位少将一看到我这把手枪便问我:“你这把手枪哪里来的?”我说:“我家里老人送给我的。”他又问:“他也是军人吗?”我说:“是。”他说:“我看一看行不行?”我说:“行。”便把手枪拿出来,退下子弹后交给他。

  他看了以后很喜欢,说:“我跟你换一把怎么样?”他的手枪也是白朗宁,不过已经生锈了,我就把退出的子弹再装回弹夹,把弹夹也给他,并且说:“对不起,我只有这一个弹夹。”他说:“好了。”意思好像是你还罗嗦什么,然后他就把他的手枪放在我的枪套里面。

  第二天一早火车到了西安,胡宗南将军派熊副官来接我,这位少将也认识熊副官,见了他便恭敬地问:“你来接谁?”熊副官说:“我来接蒋上尉。”说来好笑,这位少将跟我换枪时也没问我的名字,他又问:“在哪一车?”熊副官说:“就在你后面。”

  后来这位少将就走了,我也跟熊副官一起走。等到将近中午的时候,有人来报告:“外面有一个少将跪在门口不肯走,要求见上尉。”我就赶快出去把他扶起来,他把枪还给我,我也把枪还给他,并且请他不要介意。

  我跟他说:“这件事情没有什么,这把枪任凭谁见了都会喜欢,将军如果喜欢的话就带回去用好了,没关系。”他说:“那不行,以后见了老太爷怎么说。”这件事情就这么过去了。

  03

  另外一次是我从西安回到潼关时发生的。白天火车很挤,虽然是对号快车,但是过道上都坐满了人,很多人带了行李,往走道上一放就坐在行李上头。

  火车开车后,我看到一个上校自彼处挤过来往前走,没多久又看到他从前方挤回来。第二次经过我的座位旁边时,我就站起来问他:“上校,你是要找人还是要找位子?”他说:“找位子啊。”我就说:“请坐吧!”

  他看了一看我,就“啪”一巴掌打在我脸上,很生气地问我:“刚才我过来时你看见了没有?”我说:“我看见了。”他说:“你刚才为什么不让?”我说:“上校,刚才你是从我背后过来的,等到我看见你时你已经走过去了,我以为你在找人,及现在看你又挤回来了,所以我特别问一问。”没想到他又“啪”的一巴掌打过来,说:“你罗嗦什么!”意思是你还不让位。其实我已经站在旁边,我说:“你请坐。”说完就到厕所里坐在马桶上。

  后来列车长来查票,车厢里有认识我的人就跟列车长说:“那位上校刚才打了蒋纬国。”列车长就问:“那蒋纬国呢?”那个人说:“他现在坐在厕所里,他的位子给了那个上校。”

  列车长就跟那位上校说:“你坐在人家的位子上了。”而且那位上校根本就没有票,列车长一方面要他补票(那时候能叫军人补票已经算是进步了),同时告诉他刚才那个上尉是蒋纬国。

  他听了以后,等补完票就跑到厕所门口“嘣”的一声跪了下来,并且再三地道歉。这一来反而把我吓坏了,我挨揍时并没有被吓,反而觉得很正常,但是看见了一个上校跪在我一个上尉面前,我可受惊了,就赶快把他扶起来。

  那位上校一定要我原谅他,说他家里还有老娘在,好像我马上就要把他拉出去枪毙似的。我把他扶起来后请他回到座位上,我还是坐厕所里,他坚持要我回到座位,说厕所里臭,那时候的厕所当然是臭得不得了,但是坐久了也不觉得了。

  从这些事情中我看清楚了中国的军队是怎么样的一批人组成的,要带着这么一批人去打仗,还要面对如此精锐的日军,还要打胜仗,实在是不容易。

  04

  有一次我们在德国的武官换人,新武官是酆悌(所谓“十三太保”之一。武汉失守后,湖南省主席张治中下令烧长沙,他明知不对,却又不讲。因为中央要坚壁清野、焦土抗战,不能把一个完整的城交给日本,但是烧城应该由里往外烧,他反而从四个城门开始烧,人民还没撤走,把老百姓烧死在里面,所以他被依军法判处死刑,执行枪毙。当时他是长沙警备司令,阶级是少将)。

  他看到我有一把漂亮的七六二手枪,要跟我换,他给我的一把手枪是二五的,连栓都拉不开,完全锈死,这么一把手枪,他还好意思自己佩戴,还要跟我交换。

  军人的枪是第二生命,哪能让枪锈得连拉都拉不开。我对中国军人实在是失望,而且他知道我是谁,竟然敢这样占我便宜,我就怀疑他的智慧,除了用阶级压人家之外,还能做什么事。

  而且最糟糕的是,他自己所配挂的手枪锈得不能用,还不觉得是耻辱,这是个很大的问题,即使他对我有礼貌,也只是封建的观念而已。

  我们的国家制度的确有很多地方值得批评,官员的办事能力的确欠缺,办事态度也的确不好,但是这不是中国国民党的错,也不是“中华民国”政府的错,这是传统养成的习惯,这种习惯存留在民间也存留在政府内,不论是谁,稍稍有权威后就开始耀武扬威了。

  有一次大家为此话题辩论,我认为实在不值得如此争论,重要的是,我们要承认现实,努力纠正。例如一个小小的二等兵,当他奉派去当桥头盘查哨时,自认有了权威,执行任务时就对老百姓大声呵斥,或者有其他不礼貌的行为;共产党看准这一弱点,便对老百姓态度亲切,老百姓自然倾向他们。

  05

  民国二十一年冬天,有一天在学校大操场上,落雪刚停,有一个同班同学,硬逼我从他裤裆下钻过去,结果我钻过去了。

  那个学生在我们班上年龄是最大的,个子也是最高的,因为他已经第三次留级了,他当众骂我是“继父的孩子”,我都忍住了。

  那时候我们在第二、三堂之间有二十分钟的休息时间,其他各堂间则是十分钟。一个普通的教室可以容纳三十位左右的学生,就在同一天,我们合并三个班级在一个大教室上课,那个大教室可以容纳八十个人。

  在第二堂下课时,那个大个子就在讲桌上把我叫上去,要我跟他扳手。他总是过一段时间要找个机会羞辱我一番,早晨在操场羞辱过我,现在又要我去和他扳手,我说:“你明知我扳不过你,你的个儿这么大。”

  他说:“给你一个机会你还不要啊!”一定要我跟他扳手。他不晓得我练过工夫,尤其两个人手一握,只要我的手往里边一紧一按,他马上就晓得我有多大的劲,不过我还是让他扳过去了。

  后来他就当着所有同学的面说:“你们不要以为蒋建镐扳不过我,其实全校没有人扳得过他,刚才我要他钻裤裆,实在是我的不对,我当着大家向蒋建镐道歉,以后希望大家不要看不起他,他实在是一个功夫最好的人。”

  从此这个人也不做混混了,书也念得不错,跟我们一起毕业,后来他考进上海海关,做了关务员。他的家庭背景也不错,不过我们毕业后就没有来往了。

  06

  民国四十二年,我的先室过世,父亲就送我到美国陆军指参学院正规班念书。那时候从中国出去的多半都是念召训班,我则进正规班。念了一年后,民国四十三年我回到台湾,与母亲(姚夫人)住在一起。

  那年冬天,我向石家老丈人借车,他借了一辆很漂亮的七人座车给我,平常他自己都舍不得用。有一个星期天,我一个人也觉得无聊,便带了一本书及笔记本到淡水海滩上做一些思维的工作。

  情报学校就在淡水河附近,我到情报学校大门口后,卫兵不让我进去,那天我穿了一件灰布棉袍子,我的驾驶就下去跟卫兵说:“那是蒋纬国将军。”

  卫兵大概念过几天书,他就跟我的驾驶说:“你告诉他,这是蒋经国将军办的,叫他别开玩笑。”就是不让我进去。后来卫兵排排长出来了,他问清楚情形后就骂那个卫兵:“蒋纬国将军就是蒋纬国将军。”那个卫兵说:“对不起,我以为他开玩笑的,我跟他说这是蒋经国将军办的。”

  07

  民国四十四年,有一天我从台北到台中,路过铜锣山,那时候的纵贯道上常常会有涵洞,涵洞上有小桥,公路上路肩虽然很宽,但是路面很窄,只有中间一段,两辆车要会车时,外面的轮子就会落在路肩上,而过桥时则只能有一辆车通过。

  我们的车到铜锣山时,前面有一辆弹药车,上面坐了一大群军眷,男女皆有,看他们很兴奋的样子,可能是到某处参加晚会后要会营房。

  那天我还是坐我老丈人的大车子,说也奇怪,我在台湾从不戴枪出门的,那天临走时,因为是晚上从台北回台中,所以我就跟驾驶说:“咱们今天把枪带着吧。”于是我们各带了一支卡宾枪和一把四五手枪,我身上带着四五手枪,又在后座摆着一支卡宾枪。

  当我们的车子要过桥之前,听到弹药车上的人嘻嘻哈哈的,后来他们开得愈来愈慢,也不让我们过去。到了有涵洞的桥上头,他们就停在那里,我们就过不去了。

  我们在距离他们二十公尺左右的地方停下来,然后就看到前面跳下两个大男人来,我听到他们说:“肥的!”原来他们看到我们的车子很漂亮,想抢我们。

  我就跟我的驾驶说:“开远光灯照着他们。”说完后,我就从后面右手门下来,他从前面左手门下来,他拿着枪,我也拿着枪。因为车子开远光灯,所以对面的人看不见我们。

  对方起先有两个人跳下来,后来又跳下四个人,都是男的。我带枪时一定先上子弹,但不是为了要警告对面的人,我就喊我驾驶的名字:“徐宏,上子弹!”他拿着卡宾枪,我拿着四五手枪“啪嗒”一声上膛,牺牲了一颗子弹。

  他们听到我们拉枪后说:“小心,他们有枪。”我们两人就绕到远光灯的前面,其实我们车子上已经没有人了,我故意往后指挥,说:“你们在后面看着,我们朝前面走!”让他们以为车上还有很多人。说完我们两人就前进,并对他们说:“不准动!”

  因为我们的灯光照得很清楚,而且我的驾驶拿着卡宾枪,等于是一支小冲锋枪,他们也不敢乱动,我就拿着四五手枪绕到那辆弹药车的驾驶座旁边,一伸手就把驾驶的识别符号摘下来。

  我说:“你回去后老老实实地向你自己的部队长报告今天晚上发生的事,我不提出报告,这个识别符号我会还给你师长的,以后不可以这样子。”

  那位师长是周中峰,后来还当过军团司令、国安局局长,可是他带部队实在不行,他的部队的纪律由此可见一斑。

  08

  民国四十五年,有一次在衡阳街,我自己开了一部民用的黑色吉普车,那天我穿便服,路上有一辆“国防部”的交通车把我的吉普车逼到人行道上,我听到、也看到一个中校阶级的军官对驾驶说:“揍他!揍他!”他叫他的驾驶下来揍我,不晓得是什么意思。

  结果驾驶就跳下来跑到我的吉普车旁边,伸手进来,想要揍我。他把手伸进来后,我就把他的手按在我的胸口,往前一弯身,把他的手一叠,他就“砰”地一下跪在旁边。

  他一跪下去,我把手一伸,就把他的识别符号摘下来了。我说:“我不会怪你的,是那个中校指示你的,你向总务处处长报告,我会把识别符号还给总务处处长。”那时候的总务处处长是王雨农。

  这点点滴滴加起来,账都算在“中国国民党”身上,也难怪民进党有那么多机会指责国民党,实在是有些人做得太过分了,予人口实。

  - END -

  本文摘自《蒋纬国口述自传》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8

  

  青年蒋纬国


backchina







史上最难回答的30个常见问题 答案让你大长见识(组图) 


主流共识



很多事情我们习以为常,但却不知来源,比如为什么男装纽扣在右而女装在左?为什么是上厕所下厨房?十二生肖到底为什么没有猫?羊到底是怎么了要替罪?本文为你解释这些为什么,30个有意思的历史缘由。

为什么男装纽扣在右,而女装纽扣在左呢?

纽扣最初问世时,只有富人的外套才钉纽扣。按当时的风俗,男士自己穿衣服,女士则由仆人帮穿。女士衬衣上的扣子钉在左边,极大地方便了伺候女主人的仆人们。男士衬衣的扣子在右边,除了自己穿衣服,还因为用右手方便拔出挂在左腰的佩剑,这样就不容易被衬衫兜住。


为什么是上厕所、下厨房?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五行,五行分别对应五个方位。古代厕所建造在北面偏东的位置,厨房要建造在南面偏东。去南方时,习惯说南下(皇帝下江南),去北方时,习惯说北上(北上抗日)。当要去厕所时要去院子的北面,所以说上厕所。当要去厨房时,要去院子的南面,所以说下厨房。

俗语为什么是不三不四?

古人称天为一、地为二。所以天地相加为三,三即成为整体的代表,比如:三部曲、三省、三思、三人行等等;而对于四则称之"周全",亦有称心如意的意思,比如四大金刚、四大家、四体、四艺、四书等等。所以把"美好事物"之外的,行为不端的人统称为"不三不四"。

佛家弟子为什么都姓释?

释姓是汉人姓氏之一,一般为汉传佛教出家人统一使用之姓氏,并未收录于《百家姓》中。中国出家人以释为姓,始于道安禅师。佛教初期魏晋沙门,以师为姓,故姓各不同。道安以为,根本道师乃释迦世尊,故"以释命氏",后来他译《增一阿含》,有"四海出家,同称释氏"之语。

十二生肖为什么没有猫?

有民间神话传说用"鼠骗猫"的说法来解释这个问题,但真正的原因是因为中国古时无猫,猫原产于埃及,何时传入中国已不可考,民间传说则由唐三藏从印度带回(其实是汉朝)。所以猫在传入中国以前,中国的十二生肖早就排完成定论了。而且,十二生肖中已经有了老虎这只大猫,所以小猫就不用值班了。

回复姓氏为什么要免贵?

在夏商周之时,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女子称姓。《通志·氏族略》有云:"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姓用来区别婚姻,同氏不同姓可通婚,同姓不同氏不可通婚。秦统一以后,姓氏合二为一。因姓氏还是贵者,所以往往要问"贵姓",而有人问"贵姓",才能回答"免贵姓某"。

诺贝尔奖为什么没有数学奖?

诺贝尔在遗嘱中提到:奖励那些对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发明或发现"。他不认为数学是人类可藉以得益的实践科学,因而数学被排除在诺贝尔奖之外。其实是诺贝尔曾向一位女士求婚,而她却嫁给了名叫米泰莱弗勒的数学家,还共同欺骗了诺贝尔,诺贝尔终身未娶,他恨数学啊。

本命年为什么要穿红?

风水位理学认为,逢本命年时,生肖守护神要去天庭参拜,按现在的说法就是述职,这时对人的保护就会减弱,妖魔邪祟就会乘虚而入,红色能够去灾辟邪。这与"过年"贴春联的来历也有关联,所以人们用穿红衣服,系红腰带来去灾辟邪,后来被人们发扬光大,连内裤袜子都要红色。

百家姓开头四姓为什么是“赵钱孙李”?

明清文献记载,《百家姓》是宋朝初期,由一位吴越地区的儒家学者最先编辑。所以他用了当朝皇帝的姓氏为第一姓;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的国王姓"钱";"孙"是宋朝皇族妻妾的姓;"李"是后唐皇帝李后主的姓氏。这就是《百家姓》开头四姓"赵钱孙李"次序的由来。

犬子的来历

"犬子"本是司马相如小名,《史记》记载,司马相如"少时好读书,学击剑,故其亲名之曰犬子"。他长大后,也觉得名字不好听,加上又仰慕蔺相如的为人,自己便更名为相如。但司马相如的成名,"犬子"也不断为人所知。人们便争相效仿,谦称自家儿郎,用上了"犬子"一词。那么龟儿子呢?

二百五的来历其一

苏秦一直努力说服六国联合抗秦,史称"六国封相"。但苏秦在齐国的时候被刺客杀了,齐王为了抓出刺客,特贴出告示,声称苏秦为大内奸,刺杀苏秦者赏金千两。告示一出,立刻有四个上钩,声称是自己所为。齐王正恨刺客牙痒,怒:千两黄金每人二百五,顺便把这四个二百五推出去砍了!

过年为什么要给孩子压岁钱?

北宋神宗年间,某年春节夜晚,有个副宰相王韶的小儿子南陔,跟随大人在街头观灯游玩时,不料被歹人掠走,想勒索王韶一笔钱财。逃跑中正巧遇朝廷车子经过,南陔大声呼救,歹人放下南陔仓皇逃跑。后来,宋神宗得知此事后,就赐予南陔一些金钱,给他压惊,从此"压岁钱"在民间流传开来。

中国人为什么把说大话叫吹牛?

从前宰羊时放完血,屠夫会在羊的腿上割开一个小口,把嘴凑上去使劲往里吹气,直到羊全身都膨胀起来,用刀轻轻一拉,皮就会自己裂开。这叫吹猪或吹羊。如果谁要说可以把牛皮吹起来,那就是说大话了,因为牛皮很大,而且非常坚韧,根本吹不起来。所以"吹牛"就是说大话的代名词!

宰相肚里能撑船的来历

宋时宰相王安石中年丧妻,续娶了一妾名唤姣娘。老夫少妻的生活,使得姣娘私下与年轻仆人偷情。王安石知道后,本来火冒三丈,但一忍再忍,干脆在中秋节对诗的时候,诱使姣娘讲出实情,但姣娘一句"宰相肚里能撑船"让王安石深知其苦,即赐银千两,送姣娘与仆人成婚。

为什么是替罪羊而不是替罪狗?

圣经《旧约》:挪亚后有个叫亚伯拉罕的闪族人,他99岁得一子。一天,耶和华突然降临,要他杀子以撒献祭。以撒不知自己是祭品,跟随父亲上山,亚伯拉罕准备好一切,正将儿子放上祭坛欲动刀时,天使飞来拉住其手,不准他杀子,告诉他只是耶和华的考验,并改用羊来做为祭品。这就是替罪羊的来历。

拍马屁是怎么来的?

一说是元代蒙古人有个习惯,两人牵马相遇,要在对方马屁股上拍一下,表示尊敬。二是蒙古族好骑手遇到烈性马便拍拍马屁股,使马感到舒服,随即乘势跃身上马,纵马而去。三是蒙古人爱马,如果马肥,两股必然隆起,所以见到骏马,总喜欢拍着马屁股称赞一番。

哪壶不开提哪壶的来历

早年,有父子俩开了一个小茶馆。知县白老爷是一个贪财好利的主儿,经常来白吃白喝。虽然父子俩受不了,有气,但也没办法。有一段时间老掌柜病了,小掌柜司炉掌壶。等老掌柜病好以后,发现县太爷再没来了。问其缘由,小掌柜一笑说:"我给他沏茶,是哪壶不开提哪壶!"

为什么占女人便宜叫“吃豆腐”?

汉朝,长安街上有个夫妻开的豆腐店,老板娘生得漂亮,风情万种,人称"豆腐西施",为招徕顾客,难免有卖弄风情之举,引得周围男人老以"吃豆腐"为名到豆腐店与老板娘调情,趁付铜板时摸摸老板娘的纤手等。后来,"吃豆腐"便成了男人轻薄女人的代名词。



孺子牛的来历?

齐景公非常疼爱庶子荼,有一次齐景公和荼在一起嬉戏,竟然口里衔根绳子,让荼牵着走。不料,儿子不小心跌倒,把齐景公的牙齿拉折了。齐景公临死前遗命立荼为国君。景公死后,陈僖子要立公子阳生。齐景公的大臣鲍牧对陈僖子说:"汝忘君之为孺子牛而折其齿乎?而背之也!"

为什么高贵的女婿要叫金龟婿?

金龟婿与唐代官员的佩饰有关。唐初规定,内外官五品以上皆佩鱼符、鱼袋。鱼符以不同材质制成,"亲王以金,庶官以铜,皆题其位、姓名。"鱼袋也是"三品以上饰以金,五品以上饰以银"。能佩戴金龟(或金龟袋)均是亲王或三品以上官员。后世遂以金龟婿代指身份高贵的女婿。

智囊一词的来历

战国时期,秦惠王有个同父异母的弟弟公子疾。公子疾初任庶长,因战功封为严君。秦武王时,与甘茂分别为左右丞相。公子疾为人滑稽多谋,但因患瘿疾,颈前长了一个大囊肿,被秦人戏称为"智囊"。"智囊"一词后来逐渐转意,由指人身体上的囊肿,变成指聪明的人。

为什么富家子弟叫纨绔子弟?

古代人上身穿的叫"衣"下身穿的叫"裳"。所谓裳就是大裙子。一走,两腿呼呼进风。有钱人为保暖,两条小腿各套上长筒袜,这种袜子叫"绔"。更有钱人用细滑的丝织品做袜子,就叫"纨"。西汉宫女穿"开裆裤"说的就是这种袜子(那时候没内裤)。这也是"纨绔子弟"一词的由来。

为什么要把男宠叫面首?

南朝时,刘宋前废帝刘子业继位后,大肆淫乱宫闱。不仅霸占自己的亲姑姑,而且强令内侍当众强暴各叔王的妃子、公主。刘子业的姐姐山阴公主刘楚玉有样学样,请求刘子业赐了自己30个"面首"。面:即面貌漂亮。首:即头发乌黑,说这样的男子肾强。从此,面首就确定为男宠代名词。

男女之事咋称“桃花运”?

桃花运曾有朝代认为是女子涉淫行为,但是《诗经》中有一首诗"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描写的却是女子出嫁时的美好情景。又有《周易》里"子午卯酉"是地支中代表"正南,正北,正东,正西"四个方向的,当"四象交会"桃花会盛开,此时求感情最好,因此人们把爱情称作"桃花运"。

一天三餐制是怎么来的?

在宋朝之前,老百姓一天只吃两顿,只有皇室四餐,诸侯三餐。西汉时,给叛变被流放的淮南王的圣旨上,就专门点出,"减一日三餐为两餐"。这归功于宋代经济的繁荣,除了酒肆之间不再如唐代被约束在市坊中间,夜市晚上不实行宵禁,晚上夜生活丰富,所以才加一顿晚饭。

为什么要用竖中指骂人?

"竖中指"最早出现在英法百年战争末期。英国弓箭手让法军损失惨重,法军发誓在击败英军后,将英军弓箭手拉弓的中指斩断。但结果法军惨败。在法军撤退时,英军弓箭手纷纷伸出右手中指,炫耀他们依然存在的中指。这一侮辱性的手势迅速在西方国家"走红"。

压箱底是什么东西压了箱子底?

中国古代有一种性教育工具是"压箱底"。它是一种瓷器,有的比拳头还小一些,外形多作水果状,有盖,内藏一对呈交合状的男女。平时,人们把它放在箱底以辟邪,到了女儿出嫁前,母亲把"压箱底"取出来,揭开盖以示女,让她体会"夫妻之道"。  




历史揭秘:开国上将之子叛逃台湾震惊毛泽东始末



1963年3月18日下午,总政保卫部部长蔡顺礼中将带领工作组,从北京乘坐两辆小车到达北国冰城,驶过哈尔滨铺满积雪的街道,来到了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院办门口,哈军工院长兼书记刘居英和政委谢有法,见到总政保卫部部长蔡顺礼一行突然到来,除了内心猜疑来势吉兆不佳之外,压根没有想到的查处案件,竟是涉及开国上将之子投靠敌特。

  

  陈东平,开国上将陈再道的儿子,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导弹工程系学生,在校期间成台湾间谍,被开除军籍,送军队农场劳教,后安排地方工作,1983年严打中,被洛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终审裁定维持原判,同年4月在洛阳执行枪决。图为陈东平在就读哈军工期间拍摄。

  刘居英和政委谢有法将蔡顺礼迎进会议室后,蔡顺礼中将开宗明义,他说此次公干是奉总政萧华副主任之命来哈军工,处理哈军工导弹工程系的学生陈东平,在1962年年底给台湾的特务机关写信,主动和敌特联络,准备叛逃一案。

  由于此次任务紧急,总政并没有和刘居英与谢有法两人打招呼,刘居英和谢有法听罢介绍,惊得目瞪口呆。蔡顺礼还说,我们突然进入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配合学院党委查处开国上将陈再道就读导弹工程系学之子陈东平叛逃一案,同时也了解其他高干子女在学院的表现。

  

  开国少将、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院长兼党委书记刘居英

  1962年12月1日,湖北省公安厅查获一封用化名同泰国曼谷的美蒋特务机关联络的信件,经过湖北省公安厅和公安部反复调查和鉴定,最后的目标锁定在哈军工导弹工程系学员陈东平的身上。

  湖北省委和总政党委对此案极为重视,省委第一书记王任重和总政肖华副主任亲自抓案件的核实工作。

  在证据确凿、滴水不漏之后,1963年3月18日下午,总政保卫部部长蔡顺礼中将才率领工作组北上哈军工,配合学院党委处理此案,同时也了解一下其他高干子女在学院的表现。

  

  陈再道,1909年出生湖北麻城,上将军衔。1926年参加革命。历任红四军1师、11师排长、连长、营长、团长、师长、副军长、军长,八路军129师386旅副旅长、独立旅旅长、东进纵队司令员、冀南军区司令员、晋冀鲁豫野战军冀南纵队司令员、中原野战军第二纵队司令员、河南军区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武汉军区司令员、铁道兵司令员,中央军委委员,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五届全国人大会常委会委员,政协第六届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共产党第11届中央委员,1993年在北京逝世。

  陈东平是时任武汉军区司令员陈再道上将的儿子(陈的另一个儿子叫陈南平),由于大人的溺爱和家教不严,从小学起他就没有打好基础,高人一等的特权思想已经在他身上生根发芽了。十几岁的陈东平成为专门欺负女孩子的恶少,初中开始有意识地从电影和黄色书刊中寻找色情刺激。通过“内部路线”升入高中后,他堕落的速度加快了,高三的时候,他在军区高干招待所单独住了一间房子,玩弄女性的恶欲更是一发而不可收。

  1960年夏,这个“陈衙内”被“保送”进入哈军工之后,严格的军校生活令他不得不表面上有所收敛,然而腐化堕落的行为仍在暗中继续。他无心向学,每个学期都有不及格的,少则一门,多则四门,成了高干子弟中表现最差的“害群之马”。说来也巧,陈东平与毛远新同班,两个人睡上下铺。1962年8月,他以身体有病,请求降级为由休养半年。

  回到家里,关起门来收听敌台广播,什么“台湾之声”、“美国之音”,让他如痴如醉,越听越上瘾。再就是大看“内部电影”,忘情地欣赏西方世界灯红酒绿、男欢女爱的生活……最后,他向海外特务机关发出“上山入伙”的信件。准备与敌人取得联系后,伺机外逃,到台湾那边去享享福……

  鉴于在台湾国民党当局叫嚣反攻大陆的形势下,陈东平主动与敌特机关通信联络,情节是严重的,属于新生的反革命分子,哈军工党委根据总政的意见,给予陈东平开除学籍、团籍、军籍,实行劳动教养两年的处分。

  “陈东平案”给哈军工极大的震撼,特别令全院的干部子女学员惊愕不已。蔡顺礼离开哈军工前,学院召开了干部大会和全院干部子女及陈东平所在学员队的党员会议,公布了“陈东平案”。蔡顺礼亲自给干部子女作报告,以陈东平这个反面典型为例,给那些陶醉在“自来红”优越感之中的年轻人敲响警钟。

  总政保卫部《关于陈东平案件调查处理情况的报告》,连同两个附件(《军事工程学院部分干部、学员座谈陈东平案件的反映》和《军事工程学院学生中高干子女的一些情况》)呈送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中央领导人阅示,同时又发给军内各大单位党委和公安部。(总政治部《请阅件》,哈军工史料,1963年4月19日。)

  

  “陈东平案”使毛泽东大为震惊,也给他的记忆里留下深刻的烙印。一年后,在和他的侄子毛远新谈话时,他批评道:“什么地方都有阶级斗争,都有反革命分子。陈东平不是睡在你的旁边?你们学院揭发的几个材料我都看了。你与反革命睡在一起还不知道。”又说:“这么多反革命你就没有感觉?陈东平在你旁边就不知道。(毛远新说,陈东平是在家休学听广播变坏了。)听敌人广播就那样相信?你听了没有?敌人连饭吃的都没有,他的话你能相信?卫立煌就是在香港做生意赔了本才回来的。卫立煌这样的人,人家都看不起,难道敌人看得起他(指陈东平)”

  陈东平后来被送到某部队农场劳动教养,然而他又一次失去脱胎换骨改造自己的机会,两年的劳教似乎是在住疗养院。结束劳教后,这个吃、喝、赌、嫖的纨绔子弟又神气起来,沿着犯罪的道路继续往下滑,1980年左右调入河南省外贸公司,1983年“严打”时被捕,1984年4月在洛阳公审,判处死刑,押赴刑场执行枪决!

backchina


 


上兩條同類新聞:
  • 老了/孔捷生:我的芳邻 /谢选骏:文革宣传再度来临/黎安友:中国中产阶级谜题
  • 徐邦泰:共勉/文明国家与野蛮国家/翁衍慶/苏联大清洗/印度 最混乱的国家/蒋经国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