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 站 内 搜 索 □
請輸入查詢的關鍵字:


標題查詢 内容查詢

一言九鼎     
三地風采     
四面楚歌     
五洲學興     
六庫全書     
七七鵲橋     
八方傳媒     
九命怪貓     
十萬貨急     

 
王莽/民主 中国人唯一没能山寨成功/读懂当下中国/得策士者得天下/名字取得好
發佈時間: 3/14/2017 8:48:36 PM 被閲覽數: 197 次 來源: 邦泰
文字 〖 自動滾屏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收件箱 :  bangtai.us@gmail.com






 第一次见到镜子中的自己

  



 






黄朴民:王莽的历史悲剧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早年即已立志干一番大事业的王莽施尽浑身解数,经过不懈奋斗,终于夺取刘氏天下,建立起自己的新朝,推行全面改制,企图挽狂澜于既倒,却最终事与愿违,在绿林、赤眉大暴动的烈火中化为灰烬,身败名裂,酿成中国历史上一出大悲剧,这不但是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更是一种值得反思的文化现象。

         

          1.王莽改制的背景

         

          早在西汉中期,土地兼并,流民问题就逐渐出现了,权贵者利令智昏,攫取财富、鱼肉民众肆无忌惮,乐此不疲,生活穷困潦倒、失去土地的农民数量急剧增多,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最大因素。对此,当时的大儒董仲舒在上书对策之时就有十分形象又非常贴切的描述,即所谓“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汉书·食货志》),透露出整个社会贫富悬殊的形势之严峻。

         

          考察整个中国古代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在每个王朝的中期一般都会发生土地兼并的现象,当然,朝廷出于维护统治的长远核心利益之考虑,也都会用各种方式来加以抑制和消解,尽可能地拖上一段时间,西汉中期的情况就是这样。不过,令人十分遗憾的是,这个问题不可能得到真正的解决,这除了受土地私有化的本质属性强烈驱动之外,也跟汉武帝发起的汉匈战争直接有关系。众所周知,汉武帝反击匈奴非常必要,正如汉武帝本人所称:“朕不变更制度,后世无法;不出师征伐,天下不安。” ( 《资治通鉴》卷二十二,武帝征和二年)

         

          但是反击匈奴也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任何事物都是利弊相杂的,反击匈奴也给汉朝带来很多问题。其中最突出的就是经济的衰退、民生的凋敝。“海内虚耗,户口减半” (《汉书》卷七,《昭帝纪》);“奢侈无限,穷兵极武,百姓空竭,天下骚然……海内无聊,而孝文之业衰矣” (《艺文类聚》卷十二引荀悦《汉纪》佚文)。

         

          其次,是导致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社会动荡一触即发。长期征伐匈奴的战时体制条件下,服役、租税、酷刑、征调、瘟疫、饥馑、水旱,使得广大民众精疲力竭、痛苦万分,不得已铤而走险,以武力反抗西汉王朝的政治统治,导致整个社会面临大动乱、大洗牌的深重危机:“盗贼滋起……大群至数千人,擅自号,攻城邑,取库兵,释死罪,缚辱郡太守、都尉,杀二千石” (《汉书》卷九十,《酷吏传》) 。

         

          其三,是封建统治集团内部产生较严重的分化与对立倾向,这严重影响了封建统治机器的正常运转。汉武帝任用酷吏,迷信巫蛊,搞得上下不安,人人自危,极大地激化了统治者内部的矛盾,以至于夫妻反目,父子成仇,“后听邪臣之谮言,卫后以忧死,太子出走,灭亡,不知其处”( 《新论·识通》)。

         

          我们知道,在农业社会里面,人口是最重要的生产力, 没有青壮年了你还耕什么田,田地都荒废了,“刻急细民,细民不堪,流亡远去”,“田地荒芜,城郭空虚” (《盐铁论·未通》),这意味着老百姓失去了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这种情况下,他们为了生存下去,只能有两个选择:或依附于那些豪强以求庇荫,或者成为流民讨一份生活,与之相应,“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豪强地主的土地则是越来越多,财富高度集中于极少数人的手中,贫富悬殊,矛盾丛生。

         

          这个问题汉武帝的后期就普遍出现,并且日趋严重、弊端丛生,汉武帝以后,经霍光等人的政策调整,曾出现了短暂的中兴,即所谓“昭宣中兴”,“始元、元凤之间,匈奴和亲,百姓充实” (《汉书》卷七,《昭帝纪》) “流民稍还,田野益辟,颇有蓄积……百姓安土,岁数丰穰”。(《汉书》卷七,《昭帝纪》)但是好景不长,到了汉元帝,汉成帝期间,土地兼并、流民失所的问题又日趋严峻,统治者觉得这个问题需要正视,需要改变,但是他们改革思路却存在着重大误区,当时他们觉得自己父祖辈解决土地与流民问题方面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尽了积极的努力,但是效果却不是太好,为什么会是这样,他们简单地认为,原因在于其父、祖搞了法家那一套,“汉家自有制度,霸王道杂用之”(《汉书·元帝纪》),内法外儒,表面上是独尊儒术,但实际上做的是法家的东西。结果是抱薪救火,南辕北辙,使得问题无法得到真正的解决。

         

          现在,汉元帝自以为是地认为还是儒家的仁政德治才为最好的治国方略,所以他大规模、全方位起用儒家进入中枢。换人做事,以图振衰起敝,挽回颓势。儒家的学说,作为一种政治理念当然是很好的,从孔子以来一直到历朝历代影响也很大,冠冕堂皇,高雅美妙,但问题在于,儒家学说在政治操作的层面缺乏实用性,其理念很难得到具体的落实,即所谓“迂远而阔于事情”,“博学不可使议世,劳思不可以补民;累寿不能尽其学,当年不能行其礼,积财不能赡其乐”(《墨子·非儒》)。换言之,它往往是一种理想态,而不是一种现实态,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而仅仅是成为一种形式上的提倡,所以在实际社会的层面,土地、流民等问题一个也没有解决,愈演愈烈,积重难返。

  

         

          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历史造就了王莽这一特殊“改革家”。王莽他是外戚,他姑姑王政君先后为皇后和皇太后,得益于这种特定优势,王莽他很早就进入政治核心圈子,并体现出一种难能可贵的政治敏感性,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强烈而崇高的历史使命感。他对西汉社会所存在的问题有极其清醒的认识,他看到了土地兼并,民众流离失所是窒息社会生机、导致社会动乱的关键问题之所在。所以他知道再也无法因循守旧,而必须有所改变,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渐渐羽翼丰满,一步步进入了权力中枢,气候已成,形格势禁,最后他就在全国上下的期待与拥戴下,由“摄皇帝”而“假皇帝”而真皇帝,用新朝取代了西汉。

         

          王莽代汉,用儒家观点来说,就是所谓“篡汉自立”,对此,我们不必拘泥于道德的说词而随前人起舞,无须给王莽硬按上一顶“篡汉”的帽子,因为哪个人当皇帝都是一回事,只要他能对老百姓,对民众好就可以,对历史的发展起到正面的作用就可以。

         

          王莽代汉自立以后,他对当时社会政治生活中的致命症结益发看得清楚了,他认为当时社会最大的问题就是土地高度集中,落在了少数豪强与权贵的手上,这些豪强权贵把普通老百姓,弱势群体剥夺来剥夺去,而这些富人是锦上添花,至于政府,则根本没有尽自己的应有职责,没有对弱势群体体现自己的关怀与帮助,做雪中送炭的好事,一句话,就是未能行“天之道”,“高者抑之,低者举之”,“损有余以补不足”!

         

          在王莽看来,有两个关键问题是无法回避躲绕的,第一个问题,即土地问题。第二个问题,是老百姓的人身自由问题。实际上在汉朝,王莽“篡”汉之前的汉平帝时代,也有好多人已经看到了这个问题。他们也想有所改变,有所调整,比如说非常有名的一个大臣叫师丹,他当时就提了一个很好的建议,叫做限田限奴议,主张限制土地兼并,限制老百姓转为奴隶。“诸王、列侯得名田国中,列侯在长安及公主名田县道,关内侯、吏民名田,皆无得过三十顷。诸侯王奴婢二百人,列侯、公主百人,关内侯、吏民三十人。……诸名田蓄奴婢过品,皆没入县官。”(《汉书.哀帝纪》)但是,这个设想毫无疑义地触犯了那些既得利益的权贵集团,遭到激烈的反对,强烈的抵制,于是被束之高阁,无疾而终。

         

          等到王莾大权在握,可以施展抱负时,他解决问题的思路,就是从土地与人身自由这两个核心问题切入,抓纲举目,以一驭万,当然他还有其他的问题需面对,但他认为这也是跟上述关键点连带着的。至于解决的手段,就是推行“王田”制,提倡“私属”化。“今更天下田曰王田,奴婢曰私属,皆不得买卖。其男口不盈八而田过一井者,分余田于九族邻里乡党。故无田,今当受田者,如制度。”(《汉书·王莽传》)在王莽看来,推行“王田”制是理所当然的,符合儒家学说治国的基本原理:《诗经·小雅·北山》上明确讲,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虽然名义上你占了土地,但是归根结底,田是国家的,所以应该循名责实,一律改成“王田”。天底下的芸芸众生,说到底都是国家的子民,讲奴婢多难听,那就改名叫做“私属”。

         

          很显然,王莽推行“王田”制的主观动机是要变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为皇帝专制集权基础上的土地国有制;王莽主张“私属”化的基本初衷是要给更多的人以人身自由,较大规模地解放生产力。应该说,他主观的动机,的的确确是想解决当时影响社会不安定,导致社会矛盾激化的两个核心问题,对王莽改革的主观动机之合理性、积极性,今天没有必要予以否定。

         

          2.王莽改制的悲剧之深层次原因

         

          然而,王莽这场轰轰烈烈的“改革”实践在现实生活中彻底碰壁,以悲惨的失败而告终。导致这一局面,其关键问题就在于王莽搞的一刀切的做法,是在现实政治生活中注定行不通的。那些在土地兼并、人身占有上获得最大利益的权贵集团,是一定会千方百计抗拒和反对这种改革“新政”的。很显然,要他们分一杯羹出来,那是比杀他的亲爹妈都还要疼的事情,所以遭到了激烈的反弹。

         

          当然,王莽改革并不仅仅局限于“土地”与“奴婢”这两个方面,它还包括商业上的一种高度集权的国家管制,所谓五均六筦,由国家来全面控制商业。另外,在民族关系方面,王莽认为,原来对匈奴太温和、太友好了,需要加以改变,改变从更改名号入手,故给匈奴的首领一个充满蔑视的贬称“降服单于”。此外,新莽王朝职官制度建设,也完全按照《周礼》这一套,在王莽看来,汉代的官名不行,古代的官名好,西周的官名好,所以他要改换,所以我们可以看得出来,王莽改革里面带有非常明显的复古色彩,是具有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的一种追求。

         

          而事实上,土地兼并、流民失所的格局已经形成了,土地兼并已经到了这个程度了,要走回头路,或者说想去改变它,真是积重难返,难乎其难。王莽实际上光是提出他很好的想法,而这个想法很遗憾,脱离了实际政治的现实。这一点,时人区博给王莽的上书中就有一针见血、切中肯綮的批评:“井田虽圣王法,其废久矣。周道既衰,而民不从。秦知顺民之心可以获大利也,故灭庐井而置阡陌,遂王诸夏,迄今海内未厌其弊。今欲违民心,追复千载绝迹,虽尧舜复起,而无百年之渐,弗能行也。”用今天的话讲,就是逆水行舟,反时代的潮流。

         

          这中间最重要的原因当然是其理想主义的一种追求和汉末---也就是说王莽新朝--的那种政治现实,社会现实中间隔了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你王莽的改革到底定位在哪里,你依靠谁来改革,你要扶持谁,你要打击谁,这个问题是没有办法绕开的。毛泽东讲过,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是革命的首要问题,你王莽的改革要成为集团的意志与努力,你就不能单枪匹马去搞所谓的“改革”,不能是你王莽单个人赤膊上阵,你的依靠还是你的统治集团。

backchina





王朔:民主 中国人唯一没能山寨成功的东西 (图)





北京(网络图片)

民主是一种很复杂的东西,复杂到这是中国人唯一没能山寨成功的东西。

小国和小国之间有矛盾,联合国一调解,矛盾没了。小国和大国之间有矛盾,联合国一调解,小国没了。大国和大国之间有矛盾,联合国一调解,联合国没了。

“我认识的人越多,我越喜欢狗。”这是罗兰夫人一辈子说得最有水平的话,出自十八世纪的话同样适用于今天。

学生被杀害,他没出现;学生被强奸,他没出现;学生没校车,他没出现;学生读不起书,他没出现;学校被震塌了,他没出现。大家说了以上问题,就是抹黑了中国,他出现了。

我承认中国当前的最大问题是稳定,但如何实现这个稳定,你们的思想走偏了。打一个比方:你骑在别人脖子上,体重越来越重,还不停地大小便。嚷嚷下面扛着你的人“稳定”?实现稳定非常简单,简单得让你吃惊:你从脖子上下来就行!

某人要移民到美国,村长问他:你对你的工资不满意吗?某人说:满意。对你的住房不满意?答:满意。对医疗,孩子上学都不满意?答:满意!那你到底对我们这里有什么地方不满意?答:都满意!既然你都满意为什么还要移民?答:美国允许我不满意。

挤到北京生活的人挺幽默的,买着动辄七八百万的房子,扛着一屁股债干活,整天吸雾霾,完了你问他,为何来北京啊?他说,这里医疗条件好。
说的都是大实话啊,同感的转!!!




华为之恶:一文读懂当下中国


  

  因为我运气好,所在行业这两年陷入全行业亏损,每天都有谁谁又倒闭的消息,所以这几天我到处开心地找人喝酒,喝着喝着就喜极而泣。

  昨天陪我喝酒的是华为的一哥们。哥们安慰我,你好歹也是体制内,倒闭也轮不到你。我说拉倒吧,49年以前国民政府公务员还算体制内呢,赶上历史洪流,倒闭都是轻的,运气不好的直接倒毙。华为哥们说,那现在也没历史洪流的迹象啊。我说,历史大洪流刚到长江口,历史小洪流可是已达五道口。我们这个行业眼看就药丸,机构倒闭了我大不了换个机构,行业倒闭了我上哪说理去?我可是只会干本行业的活。

  华为哥们叹口气,我也是同样的惶恐,咱俩一样。

  我差点没笑出前列腺液。

  华为,这几年风头最劲的中国企业,一是赶英超美,挫了资本主义的锐气;二是挺进亚非拉,让第三世界受苦受难的人民左手金坷垃随便撒右手诺基亚随便打,毛主席都没干成的事,任正非先替老人家干了七七八八。再加上民族主义光环护体,华为都快成咱中国人的精神伟哥了,你现在说咱俩一样?精神扶贫太过就是炫耀啊老兄。

  华为哥们说,你别给华为加那么多定语,什么中国最成功的最牛逼的最涨民族志气的企业,把前面那些修饰语都去掉,华为,它首先是家企业,是企业,它就有作恶的地方。

  

  哥们说,华为第一恶,就是把你变成一颗“出了华为就是废物”的螺丝钉。

  我前列腺液又差点没绷住。闹呢,华为,高新技术企业,信息产业的排头兵,华为出去的人,到哪不是即插即用。

  哥们说,你别被那些高大上的名词唬住了。大公司的牛逼之处,就在于它把所有工作细分到不能再细分,每个人负责各自的领域。这样大公司就根本不怕人跳槽,缺了谁立刻就能补上。我们虽然顶着研发工程师的名头,但工作内容极其狭隘,好多活一干就是几年、十年。通信技术当然有革新,但分解到个人头上,变化真不大。

  这样一来,个人在业务上只会越追求越迷茫。我当时一进华为,就发誓要把本岗位的技能点全学会。我是白天学夜里学,后来如愿以偿学满了,顺带着把女朋友也学没了,结果我发现,我这些技术,只能在通信行业里用,出了通信行业,妈蛋还得重新学。

  任正非去年在中南海说了一段话:“华为现在很迷茫,华为现在的水平尚停留在工程数学、物理算法等工程科学的创新层面。”说白了,我们已经把这一行的改良做到极致了,能挣的钱也挣到极致了。通信行业看起来风光无限,其实已经发展到了瓶颈。华为2016年比2015年的营收多了1300多亿,利润却只增加了10亿,这意味着多收的1300多亿几乎没有变成利润。花无百日红。你我都是见识过最近20年,技术是怎么把那些看似可以让我们吃一辈子饭的行业搅得天翻地覆的。换谁谁不怕?

  所以本质上,我和80年代那些争做三八红旗手的纺织女工没什么区别,技术玩得再溜,也就是多纺几锭纱。减产倒闭风一起,这些技术能手最后去哪了?都上街摆摊卖馄饨去了!

  

  哥们说,华为第二恶,就是让你心甘情愿成为华为的螺丝钉。

  企业招人,就看两条,一是技术上能不能胜任,二是文化上能不能认同。华为的文化挺有名,狼性文化,这个文化的核心就是奋斗。奋斗是实现人生梦想的唯一手段,奋斗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唯一方法。这种话没新意、烂大街,但华为的牛逼之处在于,它把这种话贯彻到了极致。腾讯360办年会,请的是日本AV女优来站台,我们华为办年会,请的特么是国防大学教授、少将金一南,演讲题目是“将军是怎么炼成的”!还一讲就是3个小时!

  所以那些话在别人那里是鸡汤,喝下去也就暖暖身子,但在华为,那些话就是千年人参凤凰汤,一碗下去,能吊半条命。雷锋同志讲奉献吧?我敢说,雷锋叔叔那种奉献程度,到了华为,年底考核第一个被开的就是他。华为员工个个加起班来不要命,同事之间比的是谁走的晚,连孕妇都能半夜跑现场做调试,靠装是装不出来的。多少人到年底总结的时候,都能把自己感动哭,都抱着同事喊“战友”,大家那是真热血、真奋斗、真狼性。

  但你得看到狼性文化的本质。你可别误会,它招你,不是让你当头狼,而是让你当群狼。群狼是什么特点?听指挥、有干劲、能行动。经历过华为招聘的都知道,它有性格测试,比技术考试还重要,因为它就是要找一些没个性、任劳任怨的员工。要知道,提升技术简单,师傅传帮带,没多久就拿下;性格是经年累月形成的,企业可没那闲工夫再重新打磨,直接把适合的人招来就行了。

  所以华为现在有个现象,适合这个文化、认同这个文化的,都是年轻人。等到了30、40这个年龄段,人知道反思了,这时候华为的第三恶就出来了。

  

  

  华为第三恶,就是让你变成华为的螺丝钉后,它离得开你,你离不开它。

  华为的大发展,是在10年前。10年前招的那批人,现在都到了30多、40多的年龄,子女到了上学的年龄,父母也得靠人养了,人生需要考虑的其他事多了。但公司还是那个狼性的公司,依然需要员工豁得出去的奋斗。从公司的角度,这样没错;但从个人的角度,很多人就慢慢接受不了、甚至也无法做到了。

  到这个时候,前两恶的恶果就开始显现。你发现,自己在华为赖以成功的经验,在其他企业根本不好使。这时候你再后悔当初怎么就要玩命,去做什么群狼,怎么就没想着居然还有在华为干不下去的一天?晚矣!

  更让人惶恐的是,你会发现公司也开始看你不顺眼。公司是狼性的,只要你的精力不能再百分之百放在工作上,公司立刻就会认定你不适合继续干下去了。其实这能说你不够优秀吗?只不过你有人到中年的各种问题,真的没办法再像以前那样,恨不得死在工作岗位上。但是你可知道,前两天华为辞退34岁以上员工的消息传得沸沸扬扬,我们任总是怎么回应的?“30多岁年青力壮,不努力,光想躺在床上数钱,可能吗?”躺着数钱当然不能,这也不是我的价值观,但关键是我们以前都是跪着数钱,现在到岁数了,跪不动了,想站着数钱,公司都鄙视啊!

  也许有一天,那些干不动的人、有懈怠的人,真有可能被开。所以说人贵有自知之明,千万别以为进入一个好的平台,就能如何如何,如果没有抓住机会去为人生留足后路,出了平台,才发现平台的牛逼,就在于可以承受任何一个人的离开。

  而你,却承受不了离开平台。

  

  哥们说完了,沉默。我说卧槽,原来该喜极而泣的是你啊。

  哥们苦笑,说,其实我也挺为自己是华为人骄傲的。任何对平凡的超越,都是超乎寻常的付出。乔布斯的“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自虐,也虐人。华为短短30年,成长为中国民族企业的标杆,把那些西方巨无霸一个个打趴下,不拼命,是做不到的。

  但是今天,我跟你讨论的,是文化批判意义上的华为。把爱国、自强、奋斗这些词都从华为身上扒掉,就从企业和员工的关系说起,就从人在社会化过程中的自我挣扎说起,你会发现,华为,是当今中国绝佳的生态样本。

  华为确实给了我们丰厚的报酬,让我们这些普通家庭的孩子,有能力在一线城市站稳脚跟。但这是公司瞄准了我们的痛点:绝大多数中国人,在不再为物质恐慌之前,潜意识里是可以接受不把自己当“人”看的。它还抓住了我们的痛点:所谓的中产有多牢靠?是不是一场什么危机或者一场什么变革,我们就沦为洗牌的祭品?

  所以我们惶恐着拼命干活。华为在成长为巨无霸的路上,剥夺了多少普通人的尊严和自由。它在时间上抹去人舒展社会性的可能,在空间上把人物化为螺丝钉。乃至当我们试图感受一下为“人”的意义,却先看到了公司冷酷嘲讽的眼神。

  但偏偏,公司如今又成了民族精神的代言人。这让我们又骄傲,又痛苦。我作为一名华为员工的痛苦,其实也是万千中国人的痛苦。在变成社会人的过程中,我们背负了太多。我们既放弃不了激昂壮志的家国梦,也超脱不了对中产的向往。我们不愿成为物质的奴隶,但也摆脱不了脆弱的安全感带来的焦虑。我们恰似一个钻石晶体,既从哪都能观察它,又看起来坚硬无比,但实际上,我们没有强度,一把锤子就可以把我们砸得粉碎。

  任总是真正的大人物。他理解不了小人物的悲歌。战争年代,他一定会是一位好将军。战争是人类矛盾冲突的最高表现形式,它揭示的人性更赤裸也最真实。你玩《使命召唤》吗,里面有句话怎么说的?“老家伙们宣布开战,小伙子们上前线卖命。”任总就是那个举大旗宣战的老家伙,我们就是那些小伙子。

  “还有一句。”我端起酒杯,“柴可夫斯基是1812年俄法战争唯一的胜利者。”

  “敬老家伙,敬《1812序曲》,敬任正非斯基。”哥们也端起酒杯。

  我们碰杯,“也敬小人物”。

  作者:精分猹,原题:华为做了哪些恶

  来源:小精分猹的花园(ID:jingfencha)

  







得策士者得天下!



作者:qxw66  于 2017-3-13 --贝壳村


中国象棋里士相离将帅最近,却没有更远的车马炮重要。但在中国历史上,士相是君王治国安天下最重要的。刘邦得了天下,军功最大的韩信功劳排第三,相国萧何和策士张良排他前面。项羽把亚夫逼走,其实就是自掘坟墓。

从来没有人说得策士者得天下,但偶要这么说。偶今天回顾了一下中国历史,忽然发现---得策士者得天下!

除了不读书的刘项,三国何以能够争雄?刘备有诸葛亮,孙权有周瑜,鲁肃,吕蒙。。。,曹操则手下谋士如云,所以他最厉害。朱元璋打天下,没有刘伯温不行。朱棣没有僧人姚道衍不行。秦始皇没有张仪,如何得以吞并六国?李世民手下谋士也如云。勾践有文种,范蠡。夫差呢?杀伍子胥,自取灭亡。

当然最好是帝王本人就是才高八斗,策士一个。比如老毛。但一般人,就算是帝王气十足,智力仍有不捕,无论是刘邦,曹操,朱元璋,等等。

春秋时期最出名的,齐国有管仲,晏子。很多时候,贤相本身就是策士。有人问孔子:赵灵王不仁,何以不亡?孔子说他手下有三大贤臣,何以会灭?

最糟糕的,则是自己才气不够,身边还没有贤相良士,那非亡国不可。诸葛亮够厉害了,但手头人才太少,事必亲躬,好容易以为一个人才马謖失街亭,只好自己活活累死。而像崇祯,比诸葛亮还要勤奋,有用吗?最要命是杀了袁崇焕,袁不但是军事家,也是策士。清朝也一样,到最后,勉强出来几个贤臣,中兴了一下,但说实在的,一个策士都没有。光绪靠一个翁同酥,目光如豆耳。最厉害的林则徐,都还认为洋人的腿有问题,不能下跪,所以不经打。这样,整个国家上下,一片糊涂,国能不败,那才叫怪。

蒋介石老叫唤:人才都跑共产党了!其实,最重要的,还不是人才都跑共产党了,而是老毛跑共产党了。说穿了,整个共产党,就老毛一个人称的上是策士。当然,国民党方面,半个都没有。

偶会突然想到策士问题,实在是因为觉得,中国在朝鲜问题上,如此进退失据,是因为没有好的策士。当然其实也怪不得中国人笨,而是怪中国人自以为聪明---那些爬上去的委员们,常委们都自以为人五人六。但其实老毛你们厉害,都还犯不少错呢,你算什么?但中国就是这样,谁位置高,谁正确。就算是一个家庭里,家长是最聪明的,老幺是最笨。你没办法。当年邓小平打越南,何尝会听别人意见?如果现在中国和越南友好,南海还有美国什么戏?!

中国现在的策士,大概就一个王沪宁了,但他难道比诸葛亮厉害么?呜呼!

得人心者得天下,没错。但在大历史格局关头,没有一个高明的策士不是首先主张争取民心的。






中国历史上名字取得最好的15人,念一下都好美



两千年封建王朝,那些曾在尘封的历史舞台上华丽起舞的人儿,或风华绝代,或暗伤穿心,转身尘世间,陨落如星光绚烂,划过星空,落尽繁华。历史叹息间,凄美如昙花。

  

  谢公东山三十春,傲然携妓出风尘

  ▊第15名:谢安

  唐宋八大家之王安石,曾说自己十分有幸,因与谢安的字相重。“谢”是“旧时王谢堂前燕”的名门望族,“安”是他的心安。抛却谢家的声望,“谢安”是一个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名字,可他却用生命为后人诠释着这个名字的真正内涵。这个名字,是诠释他真正生命的谶语。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者谓我何求。谢安隐居东山几十年,世人长叹“安石不肯出,将如苍生何!”,谢安笑而不答。 时机不到。风神秀彻的谢安,运筹帷幄的谢安,是安于等待的,等天下有难,他自会力挽东晋于狂澜。 从东山再起到淝水之战,谢安完成了从安于身到安于国的华丽转身。相比于工于谋天下,拙于谋自身的韩信、鸟尽弓藏的文种和信奉黄老的张良,他无疑是将为人为臣之道领悟最深之人,也是历代文人最为推崇之人,风流无人出其右。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飞则已,一飞冲天,这是楚庄王。不鸣万人待其鸣,一飞万人为其震,这是谢安。

  

  百年离别在高楼,一代容颜为君尽

  ▊第14名:绿珠

  绿珠(?~ 300),传说姓梁,西晋石崇宠妾,中国古代著名美女。绿珠,好像碧玉一样,有浅浅的纹路,干净地像是渺渺高山上的清泉,一入眼,便再也不能忘记。 真美,是阆苑仙葩比不了的纯粹。      

  绿珠是为石崇而死的,石崇是晋朝有名的富豪,生活极尽奢华。他珍珠十斛得到了绿珠,她从此跟着他,为他舞低杨柳,为他歌尽桃花,为他做她一切能做的事,包括死亡。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而招展其璧就更是“罪”了。孙秀爱慕绿珠,向石崇讨要。石崇虽生活糜烂,却颇有魏晋之风,掷地有声地对答:“绿珠吾所爱,不可得也。”这句话甚是动人,不知石崇后来后不后悔,可我宁愿相信他,相信绿珠。赵王伦于是派兵杀石崇,石崇进退两难。 他对绿珠叹息说:“我现在因为你而获罪。”绿珠流着泪,站在他为她修建的崇绮高楼上,水绿衣衫被风扬得像凌风欲展的蝶:“愿效死于君前。” 她跃下华美的楼,落花依然像初见那年飘落下来,衣袂翻转,尘埃落定,碧绿的珠儿,碎了。 她宁为玉碎,也不负她的郎。石崇死在八王之乱中,草草结束了一生。他们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

  

  但闻佳期邀相送,扶苏心比天下重

  ▊第13名:扶苏

  扶苏(?—前210),秦始皇长子,嬴姓,名扶苏。荷花依然开,大山依然在。扶苏树湮没在群芳中,扶苏公子埋没在乱世里。据说公子扶苏的母亲郑妃是郑国人,喜欢吟唱当地流行的情歌《山有扶苏》: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山有桥松,隰有游龙。不见子充,乃见狡童。诗三百,思无邪。始皇为长子取名扶苏,愿其能像大鹏、扶苏树一样扶摇直上九万里。        

  事实上,扶苏也确实如此。我从未有幸看到过和公子重名的扶苏大树,可“扶苏”二字,却随着这悲怆久远的故事扎根在我心里。看似普通,实则大气,扶苏复苏,扶大秦帝业,苏天下苍生。他一直在努力。父赐子死,子不得不死。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抵匈奴、直言谏、触龙鳞、引剑刎…公子扶苏为这个已快穷途末路的秦帝国尽了最后一份力,沧海横流,他只是冥冥众生中一滴水,滴落时,秦的气数也尽了。后来,陈胜吴广起义,谈到公子扶苏,依然止不住遗憾和愤恨。当然,这都是后话了。公子短短的生命是流星,和蒙恬、章邯一起照亮了大秦最后的黑暗。如果他还是那个倜傥的公子,如果他能回家,多好。陌上人如玉,公子士无双。

  

  鸾镜朱颜尤胜君,天教我辈登青云

  ▊第12名:武则天

  武则天(624年~705年),字“曌”(zhao,含义是日月当空,“曌”是武则天为自己发明的字)。中国历史上唯一正统女皇帝。有一本书叫《且试天下》,天下是用来“试”的,这是多么霸气和狂傲的人才能说出的话。而女帝武则天呢,天下是用来“择”的。“试”是考、测验,按照预定的想法非正式地做,就是说天下什么的洒家偏要去闯上一闯。而“择”是选择。      

  嘿,天下算什么!      

  天下英雄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催。鸿图霸业谈笑间,不胜人生一场醉。 在那个男尊女卑的时代,那个有着凌人傲气名字的女子用狭长的眼冷冷观看着宫廷悲欢,她抛弃了爱、抛弃了作为女子应有的一切,她不甘心沦为草芥,既不能流芳百世,亦不复遗臭万年!      

  唐宫的寒风,感业的烟香,帘前的金座,教会她:向上爬。终于,武媚娘爬到了顶端。强硬的政治手腕,缜密的军事策略,她比男人还果断地“选择”,着心中理想的天下。多少年了?连红艳得牡丹都空了,风从洛阳东起,香至长安西漫。乾陵猝然间立起了一块碑-无字碑。      

  你想说什么? 六合间只有风。 你想留下什么?六合间只有叹息。        

  她终究“择”了自己的天下,可她宁愿,依然是那个娇滴滴的媚娘,长下泪等着如意郎来验取她的石榴裙。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第11名:仓央嘉措

  仓央嘉措(1683 ~1706),门巴族人。六世达喇嘛,西藏历史上著名的人物。仓央嘉措是藏名译来的,我把它放在这里,只因它的意思是:音律之海。可我最爱的还是另一种翻译:梵音海。嘉措不仅仅指海,更是指大智慧。梵音是佛音,是卓然妙音,世人参悟不透的佛语,正像仓央嘉措自己说的:为竖幡幢诵梵经,欲凭道力感娉婷。他觉梵音就是世间风月,逞论别人,他也许自己就没有悟透何为梵音,可又为何要悟?鸿蒙初辟本无姓,打破冥顽需悟空。读《悟空传》,比起那个心如明镜的唐僧,仓央嘉措更像是“宁愿死也不肯输”的悟空,身在素净的布达拉宫,心想繁华的拉萨街。他说他“白璧有微瑕,曾到拉萨卖酒家。”在红尘人看来,这不是暇,在空门人看来,这不仅仅是暇。        

  十五年世俗浪荡,整八年梵行修道。仓央嘉措的心中有一个浪子宕桑汪波,他向的是尘,不是空,是野鹤,不是菩提。        

  生我何用?不能欢笑,灭我何用,不减狂骄。仓央嘉措有他存在的理由,他是人,不是佛,纵然有天有佛,也不能勉强他做任何事。但这毕竟为统治者所不容,在他被押送往北京进行废黜的途中,仓央嘉措死在那片“青色的海”边——梵音之海,湖水用它通透意达的胸怀包容了这个犯戒的少年,鹫鹰滑翔天际,叼去少年的骸骨,传说流淌在山高水远的另一边。        

  他叫仓央嘉措,梵音海中的仓央嘉措。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北周终不还

  ▊第10名:高长恭

  高长恭(公元?----573年),姓高,名肃,字长恭。中国历史,最美不过魏晋南北朝;北齐历史,最美不过兰陵高长恭。

  肃是肃敬,长恭自然是长久肃敬,古人取字尤爱用字释名,字又比名更深一层。如李白字太白,谢安字安石,韩信字重言(这个应是后人所取),二者相得益彰。        

  “长”字本身就代表着长久、漫长、生长,有深入灵魂的悠远腔调。《蒹葭》里的“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本是写爱慕而难以接近的长怅惘、长相思之苦,而之于兰陵,更多的恐是置身家国猜忌中的愤懑。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破,谋臣亡。        

  昔有杀神白起,后有国公徐达。帝王之路容不得半点沙子,他们自恃真龙,哪知真龙也需虾兵蟹将为其冲锋陷阵。 兰陵生命太短,没能长久地“肃敬”,只有长久地“肃静”。长空飘雪,兰陵将这杯酒饮下,点燃的债卷扬起飞尘,飞舞在他俊美绝伦的脸前,横绝了千年的时空,这是它他跳的最后一支舞。      

  四年后,小怜的玉体横陈朝堂,周师踏马而来,剑指北齐。        

  千年后,当《兰陵破阵曲》从那一衣带水的国土传来时,伶人依依呀呀的声调诉说着的王子,是神州再无的风华。 顿然彻悟,兰陵之后,再无高长恭。

  

  掌中舞罢箫声绝,三十六宫秋夜长

  ▊第9名:赵飞燕

  赵飞燕(?~公元前1年),西汉汉成帝的皇后和汉哀帝时的皇太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唐家玉环,汉宫飞燕。燕是玲珑的飞禽,燕也是倾国的美人。飞燕飞燕,总让人想起画梁上轻巧的生灵,乍开剪刀的尾,飞过雕满暗纹的廊玄,筑巢在江南的孔桥下。可是那唤作飞燕的美人,一进了这亭廊,就再也没能出来。      

  很多人都认为赵飞燕是红颜祸水,是她间接地导致了西汉的覆灭,这无疑有失偏颇。赵飞燕终其一生也没有参与政治,她只是一个努力往上爬的妃子,尽管她残杀皇子、秽乱宫廷,这只是拉拢皇帝、保住自身的一种手段,和官员们尔虞我诈是一个道理。她不是一个善良的女人,可亡国,不是她的错。        

  在那种时代,既然我们把所有功劳都归功于男人,我们就不能把所有罪恶归结于女人。赢洲之中,金盘之上,她拥起盛世的繁华,为成帝跳那支舞。无方的笙缓缓漫开,九天的绸带凌波而来,阳春三月白雪纷纷落下。清铃声骤响,一只皓腕牵着薄纱,半遮容颜旋转留仙长裙,薄风扬起玄女耳畔的纱——刹那就迷了心魄。        

  此舞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几年后,成帝在某个缠绵夜里,死在她妹妹的床榻之上。飞燕死的时候,姑苏还是旧模样。笙歌掩不住华堂,菱歌胜不了春芳,姑苏的月是故乡,不是缭乱心惊的未央。蜻蜓夹着蛱蝶飞过树苍苍,燕子呵,再也回不了篱巴墙。

  

  烽火燎天悲歌泣,致使荒魂返故乡

  ▊第8名:慕容冲

  慕容冲(359-386),小字凤皇,西燕威帝慕容冲,鲜卑人,十六国时期西燕国君主。      

  慕容涉归鲜为人知,可读到“涉归”二字时,心绪还是顿了顿。他趟水过河,河那边是家。      

  忽然想起了慕容冲,涉归的后代,五胡十六国倾国倾城第一人。他小字凤皇,凤皇“凤凰”,凤中之皇。多美,可惜一生都是凄美。燕亡国时,慕容冲十二岁,姐姐清河十四岁。慕容鲜卑,族人各个美貌,清河公主“有殊色”,慕容冲小小年纪更是倾国倾城,雌雄莫辨,前秦皇帝苻坚让姐弟两双双飞入了他的紫宫。三年,整整三年,小小的凤凰在皇帝身下婉转承欢了无数个苦痛的夜。娈童,娈童,他曾是皇子。当慕容冲脱离宫闱时,不知他是什么心情。十多年过去,苻坚兵败淝水,昔日的美少年趁着沧海横流,自组军队,东山再起。颀秀的青年踏着这见证他耻辱的土地,白衣胜雪,恨像潮水一样将他推向了复仇的峰巅,剑指长安。        

  城楼上,苻坚站在那,看着他昔日掌中物,如今风姿倜傥。慕容冲侧目,嘴角收起无情的弧度,扔下了苻坚给他的锦袍。苻坚善良了一辈子,可对这个孩子,还是不公平。其实也没有公平可言——这个乱世。慕容冲把都城变成了血海,当他终于站在苻坚平等的高度时,他麻木了。血,厮杀,长锋倒提,征战千里寒光。        

  凤皇,凤皇,何不高飞还故乡?无故在此取灭亡? 生亦何欢,死亦何苦?阿修罗成了王子,凤凰星君受了劫,他不知勘透生死否。        

  他是凤凰,没有家的凤皇,栖于梧桐,却留在了阿房,修饰词是永远。苍白的孩子留在了霸王烧焦的阿房,我想一定是水打湿了凤凰的羽毛,他就不能趟着水回家了。

  他还是那个孤单黑夜里苍白的孩子,对吧!慕容冲,慕容涉归的后代,终究归不去。

  

  犀渠玉剑良家子,白马金羁侠少年

  ▊第7名:秦舞阳

  秦舞阳(约前240年-前227年),燕国贤将秦开之孙。因舞阳名字过于阴柔,后人改为“武阳”,但《史记》记载确为“舞阳”。秦舞阳真是一个美到过于艳丽的名字。东坡青天把酒在月光下起舞,别有一番味道,而舞阳,是对着朗朗乾坤、浩荡白日起舞,艳丽的是少年,沉醉的是人间。这应当是一个帅到邪气、美到传奇的少年,他的一生,应该同阳光一般炫目。

  没有,可荆轲有,舞阳是牺牲品。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

  13岁跟随刺客荆轲刺秦王,大殿之上,一句“色变振恐”,一句“顾笑舞阳”,太史公惜墨如金,仅仅八字将舞阳扁的一文不值,鲜明对比出荆轲的勇敢洒脱。千百年来,人们记得易水悲歌,记得荆轲刺秦,记得那个风骨朗朗的刺客,独独忘了的,是舞阳。        

  13岁,他所犯下的任何错误都可以被原谅对吗?        

  13岁,他还来不及犯下什么错误不是吗?        

  从燕国仗剑前来,短短的青史谁又读得懂他心里的惶恐?当风沙掩埋了盛世王朝,枯骨无声嚎叫,怎能忘了舞阳? 易水歌还在唱,督亢图还在展,匕首已经露出,帝王已经埋葬。        

  怎能忘了舞阳?      

  

  三尺瑶琴为君死,此曲终兮不复弹

backchina

 


上兩條同類新聞:
  • 树/红旗文稿:西式选举民主/曲解诗句/毛作文:心之力/李志绥回忆录的赏析与辨伪
  • 大雨將至/在塵埃中,寻靈魂/和平时期的哲学与战乱时期的哲学/蒋为何不让张国焘去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