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 站 内 搜 索 □
請輸入查詢的關鍵字:


標題查詢 内容查詢

一言九鼎     
三地風采     
四面楚歌     
五洲學興     
六庫全書     
七七鵲橋     
八方傳媒     
九命怪貓     
十萬貨急     

 
李白书法/君子而诈善/20年前中国严打刑场/中国社会为何会超级稳定/《史记》中的相人术
發佈時間: 3/25/2017 12:42:47 AM 被閲覽數: 201 次 來源: 邦泰
文字 〖 自動滾屏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收件箱 :  bangtai.us@gmail.com



李白的诗读的多了,书法真迹您可见过?


  

  

  

  

  

  

  李白草书《爱酒帖》

  唐代大诗人李白被后人誉为诗仙,因他的诗名太大,掩盖了他的书法,其实他在书法方面也很有成就。    孟綮《本事诗》中的记载:“玄宗命白为宫中行乐诗,二人张朱丝阑于前,白取笔抒思,十篇立就。笔迹遒利,凤峙龙拿。” 另据宋《宣和书谱》记载,宋廷内府收藏的李白书作计有行书《太华峰》、《乘兴帖》两种,草书《岁时文》、《咏酒诗》、《醉中帖》三种。《爱酒帖》虽有宋克、沈度、王铎等跋文,但历代著录甚少。《上阳台帖》为李白书自咏四言行草诗,据称是其目前唯一认可传世的书法真迹。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汉族,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南),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一说出生于西域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逝世于安徽当涂县。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梁甫吟》、《静夜思》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李白一生不以功名显露,却高自期许,以布衣之身来藐视权贵,肆无忌惮地嘲笑以政治权力为中心的等级秩序,批判腐败的政治现象,以大胆反抗的姿态,推进了盛唐文化中的英雄主义精神。李白反权贵的思想意识,是随着他的生活实践的丰富而日益自觉和成熟起来的。在早期,主要表现为“不屈己、不干人”、“平交王侯”的平等要求,正如他在诗中所说:“昔在长安醉花柳,五侯七贵同杯酒。气岸遥凌豪士前,风流肯落他人后!”(《流夜郎赠辛判官》)“揄扬九重万乘主,谑浪赤墀青琐贤。”(《玉壶吟》)他有时也发出轻蔑权贵的豪语,如“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等,但主要还是表现内心的高傲。而随着对高层权力集团实际情况的了解,他进一步揭示了布衣和权贵的对立:“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古风》第十五)“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鸳鸯。”(《古风》第三十九。并对因谄事帝王而窃据权位者的丑态极尽嘲讽之能事,如:大车扬飞尘,亭午暗阡陌。中贵多黄金,连云开甲宅。路逢斗鸡者,冠盖何辉赫。鼻息干虹蜺,行人皆怵惕。世无洗耳翁,谁知尧与跖!而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他发出了最响亮的呼声: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个艺术概括在李白诗歌中的意义,正如同杜甫的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在杜诗中一样重要。      在天宝末日益恶化的政治形势下,李白又把反权贵和广泛的社会批判联系起来。如《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既为屈死的贤士仗义抗争,也表达了对朝廷的失望和轻蔑:君不见李北海,英风豪气今何在?君不见裴尚书,土坟三尺蒿棘居。少年早欲五湖去,见此弥将钟鼎疏。在《书情赠蔡舍人雄》、《古风》第五十一、《登高丘望远海》等诗中,李白甚至借古讽今,对玄宗本人提出了尖锐的斥责。总之,可以说他把唐诗中反权贵的主题发挥到了淋漓酣畅的地步。任华说李白“数十年为客,未尝一日低颜色”(《杂言寄李白》),这种在权贵面前毫不屈服、为维护自我尊严而勇于反抗的意识,是魏晋以来重视个人价值和重气骨传统的重要内容,李白正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了这一优秀传统而成为诗坛巨星的。       李白的诗歌充满热烈的人生之恋。他的诗往往于旷放中洋溢着童真般的情趣,如:“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山中与幽人对酌》)“袖长管催欲轻举,汉中太守醉起舞。手持锦袍覆我身,我醉横眠枕其股。”(《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生活如同馥郁的浓酒使诗人心醉,这当然不是说生活中没有悲哀和痛苦,但诗人的乐观精神足以使他超越和战胜忧患意识,所谓“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梁园吟》),“且醉习家池,莫看堕泪碑”(《襄阳曲》之四),就是他旷达心态的写照。      他永不安于寂寞和孤独,如《月下独酌》其一,表明了只有充溢着生命活力的诗人才能发出如此的奇思妙想。他有一首《短歌行》,诗中构想道:“吾欲揽六龙,回车挂扶桑。北斗酌美酒,劝龙各一觞。富贵非所愿,为人驻颓光。”这里没有嗟老叹卑的哀惋,却用“劝酒”的天真想象表达了对人生的无限依恋之情。这些诗篇以其纯真的情趣,感召着被庸俗的生活所淹没了的美好的人性,并因此而获得永久的魅力。      李白对大自然有着强烈的感受力,他善于把自己的个性融化到自然景物中去,使他笔下的山水丘壑也无不具有理想化的色彩。他在《日出入行》诗中说:“吾将囊括大块,浩然与溟涬同科。”又说:“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李白具有英风豪气,又追求单纯高洁的心境,这些不同的性格侧面也就形成了他的山水意境的两大类型:一类是在气势磅礴的高山大川中突出力的美、运动的美,在壮美的意境中抒发豪情壮思;另一类则着意追求光明澄澈之美,在秀丽的意境中表现纤尘不染的天真情怀。例如他笔下的黄河、长江,奔腾咆哮,一泻千里:“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巨灵咆哮擘两山,洪波喷流射东海”(《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海神来过恶风回,浪打天门石壁开。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横江词》)。他笔下的山峰高耸峻拔,峥嵘奇峭:“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蜀道难》);“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梦游天姥吟留别》)。他用胸中之豪气赋予山水以崇高的美感,他对自然伟力的讴歌,也是对高瞻远瞩、奋斗不息的人生理想的礼赞,超凡的自然意象是和傲岸的英雄性格浑然一体的。      同时,李白又写了许多具有晶莹透剔的优美意境的山水诗。例如“人游月边去,舟在空中行”(《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人乘海上月,帆落湖中天”(《寻阳送弟昌岠鄱阳司马作》);“月随碧山转,水合青山流。杳如星河上,但觉云林幽”(《月夜江行寄崔员外宗之》);“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西楼望吴越。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金陵城西楼月下吟》)等。这些诗以明朗纯净取胜。李白的山水诗与其说是对自然形貌的逼真描绘,不如说是按诗人个性被改造和理想化了的图景。他只求把握整体的气势或氛围,凭倏来飙起的感兴泼墨写意,而略去具体的细节,甚至连观照景物的视觉转移的顺序也往往毫不在意。李白的山水诗又是无往而不抒情的,他善于把山水物色和特定的情绪渗透、交融在一起,在“景”的形势和“情”的特征之间有着“同构互感”的微妙的呼应关系。例如《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诗中的“浮云”、“落日”,既是眼前景,又是古诗中有着特定情感内容的比兴意象,意谓游子一去如浮云飘泊无止,故人惜别又似落日依依,缘情布景而不留凿痕。又如“云归碧海夕,雁没青天时。相失各万里,茫然空尔思”(《秋日鲁郡尧祠亭上宴别杜补阙范侍御》),首两句既点明了季节和时辰,又用“云”和“雁”的意象喻指离别和远行。此外如“有时白云起,天际自舒卷。心中与之然,托兴每不浅”(《望终南山寄紫阁隐者》),“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金陵酒肆留别》),“西辉逐流水,荡漾游子情”(《游南阳清泠泉》)等等。       李白自由解放的思想情操和具有平民倾向的个性,还使他能更深入地开掘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人情美。这里有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之情,如《子夜吴歌》其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有对劳动生活的赞美之情,如《秋浦歌》十四:“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所有这些诗篇,都无不是以理想的光轮使日常生活题材焕发出诗意的丰采。      李白实在是中国诗人中的游侠。这位伟大的漂泊者用他的双脚和诗笔丰富了大唐的山水他的大笔横扫,狂飙突进,于是,洞庭烟波、赤壁风云、蜀道猿啼、浩荡江河,全都一下子飞扬起来。在诗中,诗人灵动飞扬,豪气纵横,像天上的云气;他神游八极,自由驰骋,像原野上的奔驰的骏马。在诗里,诗人一扫世俗的尘埃,完全恢复了他仙人的姿态:上穷碧落下黄泉。他的浪漫、癫狂、爱恨情仇,寂寞与痛苦、梦与醒,他的豪气义气,他的漂泊,全都达于极端。      他的诗歌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事物和具体时间做细致的描述。洒脱不羁的气质、傲视独立的人格、易于触动而又易爆发的强烈情感,形成了李白诗抒情方式的鲜明特点。他往往喷发式的,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的奔涌而出,宛若天际的狂飙和喷溢的火山。他的想象奇特,常有异乎寻常的衔接,随情思流动而变化万端。    历代文人对李白的诗歌成就作出了很高的评价。       李白生前就有诗名。贺知章一见就称他“谪仙人”。杜甫对其诗歌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之评,赞其“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魏颢在《李翰林集序》中说:“白与古人争长,三字九言,鬼出神入。”许多文人都对李白有着很高的评价。韩愈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调张籍》)。唐朝文宗御封李白的诗歌、裴旻的剑舞、张旭的草书为“三绝”。到元白时期,开始扬杜抑李。白居易说:“又诗之豪者,世称李杜之作。才矣奇矣,人不逮矣。”    宋代诗坛上,欧阳修不仅喜欢李白的天资,而且喜欢李白诗歌的丰富想象和壮大气魄。在《读李集效其体》中,他集中表述了这一点。曾巩赞李白文“又如长河,浩浩奔放,万里一泻,末势犹壮”。      到了蒙古族统治的元朝,诗人中如方回、刘秉忠、周权等,对李白的评价都很高。元人对李白的诗风极为推崇,评价也很多。在清人编著的《元诗选序》中说:“宋诗多沈郁,近少陵;元诗多轻扬,近太白。”可见元人较推崇李白,与他们的诗风有关。     明代,崇尚李白的倾向有增无减,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如刘基、高启、王世贞、杨慎、李挚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偏重于李白。如高启在《夜间谢太史读李杜诗》云:“前歌《蜀道难》,后歌《逼仄行》……”明人比较重李轻杜,主要偏重于诗歌的艺术及风格,这均与当时的学术思想有密切的联系。  

  清代钱谦益说:“唐之李、杜,光焰万丈,人皆知之。”赵翼说:“然杜虽独有千古,而李之名终不因此稍减。读者但觉杜可学而李不敢学,则天才不可及也。”    李白在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他继往开来,在屈原之后创造了古代积极浪漫主义的高峰,形成了中国文学史上源远流长的浪漫主义传统;他继承陈子昂的诗歌革新,以自己的理论特别是创作实践,扫清了六朝的绮靡诗风,为唐诗的繁荣和发展打开了新的局面;他善于学习民歌,同时批判地继承前代优秀诗人的艺术传统,形成独特的风格。从而开创了以他和杜甫为代表的中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

  

  

  

  

   李白书《上阳台帖》,纸本,纵28.5cm,横38.1cm。草书5行,共25字。

  《上阳台帖》一共25个字,其书苍劲雄浑而又气势飘逸,用笔纵放自如,雄健流畅,很符合李白的诗歌风格。题跋包括了宋徽宗赵佶、元张晏、杜本、欧阳玄以及清乾隆皇帝等,每个人的题跋字数,几乎都是正文的两倍以上。引首还有乾隆皇帝楷书题“青莲逸翰”四字。

  观看过《上阳台帖》后,赵佶的评论是:“太白尝作行书‘乘兴踏月,西入酒家,不觉人物两忘,身在世外’一帖,字画飘逸,豪气雄健,乃知白不特以诗鸣也。”(标点为编者后加)

  赵佶提到的这件李白行书帖,今天的人们已无缘亲见。但赵佶自身书画造诣极深,他如此推崇李白的行书,可见李白的书法水平确实颇高,飘逸雄健,不流凡俗。

  此外,从元代张晏的题跋中,也可略窥李白的书风:“谪仙书传世绝少,尝云:欧、虞、褚、陆真书奴耳。自以流出于胸中,非若他人积习可到。观其飘飘然有凌云之态,高出尘寰得物外之妙。尝遍观晋唐法帖,而忽展此书,不觉令人清爽。”

  从张晏的题跋中,很容易看出,此帖的书风与影响广泛的初唐三大书法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之风格不同。与其人个性奔放豪迈相一致,李白的书法同样不拘法度,超逸神妙。

  此帖曾入宣和内府,后归贾似道,元代经张晏处,明藏项元汴天籁阁。清代先为安岐所得,再入内府,清末流出宫外。民国时入张伯驹手,建国后献给中央国务院。1958年此帖转交故宫博物院收藏。    据有关资料透露,《上阳台帖》如何从张伯驹手中进入故宫收藏,还有一则佳话。新中国成立后,张伯驹怀着对毛泽东的崇敬,将《上阳台帖》赠给毛主席。毛泽东喜好书法,收到此帖后十分珍爱,反复欣赏把玩。1958年,毛泽东自己立下规矩,党和国家领导人所收礼品一律缴公,这件《上阳台帖》即被送到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

  清安岐《墨缘汇观》、内府《石渠宝笈·初篇》等书有著录。

  释文:

  “山高水长,物象千万,非有老笔,清壮可穷。十八日,上阳台书,太白。”


不带一个脏字!知名华裔教授竟高调羞辱中国



亲历20年前中国严打刑场 如今才敢写出来



2017年3月24日

    
    来源:网易 
       
                       前些日子,我的一个朋友从国企被分流出来,在我家门口租了临街铺面,卖种子菜籽。生意很红火,没多久,便找自己的未来妹夫做帮手,开车往乡下送货。妹夫是县城附近村子的,我听着名字总觉得耳熟,便打听了一句:“你跟大国和小国是啥关系?”
    
    大国和小国是那村子的亲叔伯弟兄俩,当年因犯抢劫罪被执行死刑时,我就在现场。
    
    朋友的妹夫咧嘴苦笑一下,低头沉默不语。
    
    朋友的妹妹在一旁插话:“他不好意思说,那天夜里,不是他爹撵上夯他一棍,恐怕他早都冇命了。
    
    1
    
    1996年,我曾应县法院的邀请做些宣传工作,工作是调阅已审结的案卷,撰写新闻稿件。
    
    这年夏季,在全国“集中打击车匪路霸”的专项行动中,县里一个家族式洗劫公共汽车的团伙落网,涉案近20人。其中有一家三兄弟,年龄最大的24岁,小的还未成年。
    
    这个家族团伙所在的村,曾因曹操诛杀吕伯奢全家而出名。据《三国志》载,曹操刺杀董卓未遂,单骑落荒而逃,夜宿鳌头吕村。吕伯奢念及与曹父的旧情,令家人杀猪款待。风声鹤唳的曹操闻听院内磨刀霍霍,怀疑有人要加害他,挥剑将吕家灭门。
    
    再往后,这个村子能称得上是“大事”的,也就是这起当年惊动了国家公安部的团伙抢劫案了。
    
    团伙成员几乎都是本村的年轻人,经常在一起吃喝玩乐,作案则都是流窜到外地。那时,妹夫还不满20岁,眼看着昔日的伙伴聚众吃喝,花钱大手大脚,很是羡慕。于是就趁夜深偷偷跑出家门,想跟那些孩子混在一起,可很快就被他父亲发现了,耿直的庄稼人不会用言语教育孩子,见了儿子掂起棍棒满大街追赶,一棍子将不听话的儿子夯翻在地拉回家。
    
    妹夫被父亲扯回了家,团伙里的大国却把自己的父亲活活气得喝农药死了,自此更加肆无忌惮。
    
    他带领一帮子小兄弟夜宿邻县小旅店,第二天搭乘早班长途客车,拿刀子硬逼乘客掏钱。倘若被洗劫对象稍有不从,就会遭到他们凶狠的殴打。
    
    这场面我还曾亲历过。
    
    一天傍晚,我和堂弟一块去张家口,从县城乘长途汽车到郑州,车行在半道,就见一帮年轻人站路中间拦截。两人持刀拦住车头,司机吓得不敢吭声,另外几个人挥刀子砍甘蔗一样,骂骂咧咧地登上车厢,开始对乘客动手动脚。
    
    车上一名穿军装的志愿兵,站起来就冲歹徒大声断喝:“你们想干什么?”
    
    就在这帮歹徒愣神之际,那军人一个箭步跳下车,挥手冲拦截车头的俩小子连声喝道:“让开!让开!”
    
    军人的威严起到了震慑作用,满车乘客也纷纷起身谴责,歹徒灰溜溜跳下车逃跑了。
    
    那一年正赶上严打高潮,上级有令,对这一系列恶性案件快审快判,从重处理。
    
    虽然这起团伙抢劫案得到的赃款,全部加起来每人平均也不足5000元,却是跨省连续作案,且专挑无反抗能力的民众下手。
    
    有一次,这帮年轻人流窜到安徽省一个小山村,对一位留守的老太太实施抢劫,案值才100多元钱。
    
    没多久,这群年轻人就全部被抓获了。涉案的4名主犯均被核准死刑,年龄最小的一个才20岁,是家里的独苗。
    
    为了保住这棵独苗不死,孩子的父亲挨门磕头,央求全村人在一张白纸上签字画押,由村干部拿着摁满红手印的担保书,请求法院刀下留人。
    
    担保书一直夹在卷宗里,看得人心里五味杂陈。
    
    2
    
    1996年8月14日清晨,我接到法院办公室主任打来的电话,让我马上赶往法院,乘坐院长的警务车去监狱提犯人。
    
    按照政法委的安排,从监狱提出死刑犯,刑车要沿县城闹市街道游街示众,然后到电影院召开“公审公判大会”,之后押赴刑场执行枪决。
    
    早晨6点,我和法院院长一起乘车赶到西郊监狱,看见持枪的刑警正从铁门内往外提犯人,为首主犯正是大国,刚剃过的光头泛着青茬,大热天穿着厚厚的夹克衫和长筒裤子,通身崭新的衣服连一点褶都没有。
    
    我身旁站立的狱警指着大国调侃说:“这货好像有预感,这几天早晨起来,天天喊叫着要衣服穿。到前半晌眼见没动静了,又嚷嚷着要脱衣服。”
    
    那年头,监狱内没有降温设施,三伏天闷热,已经被宣判了的死刑犯,通身被脱光,赤条条只穿着裤头,戴上脚镣手铐,由犯人重点看护。
    
    大国从铁门内趟着脚镣出来,昂着头连声说:“嘿嘿,俺是主犯,俺是主犯。”
    
    刑警队的教导员是我一块当兵参战的老战友,我们俩正在一辆刑车旁说话,大国转脸瞧见我们,昂着头冲我战友大声呼喊道:“伙计,你中啊!这回弄住俺哥们,你该升官发财啦!”
    
    几个月前,正是我这位战友带人到外地,根据线索剥茧抽丝,最终破获了此案,并将窝藏在外地的大国兄弟抓捕归案。
    
    战友转头冲大国笑笑。
    
    听说我想去现场,还要采访采访他们,战友连忙拦住我说:“你可不要过去,这帮人都是亡命之徒,啥也不会说的。”
    
    我没再说话。
    
    铁门内提出的第二个死刑犯就是小国,大国的亲叔伯兄弟。
    
    小国上身光着膀子,下身穿一条三角裤头,胖嘟嘟满身横肉,出门骂骂咧咧说:“日他祖奶奶,俺这算个球啊,弄5000块钱都够着枪毙啦?那些贪官弄了多少钱,咋不挨枪子啊?”
    
    此刻,小国脚上趟的大镣呼啦响,彷如旧时代的江洋大盗慷慨赴死,一边走一边大声嚷嚷:“日他姐,再过20年,老子俺还是一条好汉大爷!”
    
    大国看着自己的兄弟小国和另外两个人,浑身只穿一件三角裤头被提出监舍,站在空地上嘲笑道:“咋弄的呀兄弟,看看这窝囊相,咋一点预感都冇?”
    
    包括大国、小国和一个名字叫根的年轻人在内,面对即将来临的死亡,表现得都还算正常,惟独那个被全村人担保的独苗苗,脸色蜡黄,脚步像灌了铅水一般,沉重得迈不开步子,几乎是被武警拖出来的。
    
    4个死刑犯依次被去掉脚镣手铐,用尼龙绳重新捆绑住手和脚,面朝西跪在地上,由公检法人员轮流拍照。
    
    拍摄头一张照片时,大国跪在地上,咧着本来就歪的嘴说:“甭慌,俺这最后一张相片,咋着也得照好。”
    
    可大国说这番话时,脸颊的肌肉一直不自然地抽搐着,努力强装出来的笑比哭还难看。
    
    3
    
    拉死刑犯的刑车,都是临时租用来的绿色康明斯大卡,每辆车载一名死刑犯,站立于车厢前端,由两名持枪武警和几名武装警察押解。
    
    刑车前布置了几辆警车,一路拉响警笛开道。
    
    车队临出监狱大门,法院院长对我说:“你想到现场采访,就坐头一辆吧,可以直接到刑场近距离观看。”
    
    于是,我与公安局一位副局长一块,登上了拉大国的头一辆康明斯大卡的驾驶室。
    
    很快,几乎所有的警车,都在同一时刻鸣起了刺耳的警笛,快速驶出监狱大门,向闹市区奔去。
    
    我坐在副驾驶座位上,因嫌闷热,就摇下了车窗玻璃,很快就听见路边一个女人凄厉喊了一声:“哥啊!”
    
    我探头望去,只见路边那个身穿白衣服的姑娘,将一个光肚蔫婴儿高举在头顶,撒腿哭喊着追赶刑车。
    
    刑车上的大国听见了呼唤,扭头看着光肚娃娃吱吱哇哇地乱弹腾,在车上一阵骚动,随即就被两名武警按住头踹倒在车厢内。我赶忙又关了窗户。
    
    人到了这一刻,谁不想在这世上多待一会儿
    
    刑车一路呼啸,沿着县城闹市街道游行,看热闹的群众人山人海,拥挤在道路两旁,到处都有人冲刑车上的死刑犯指指戳戳,窃窃私语。
    
    刑车终于在电影院门前停下来,4名死刑犯被快速押下车,从一侧的通道内进入电影院前台,跪在台子上接受最后一道审判程序。
    
    原本通风就差的电影院内座无虚席,闷热的气浪中搅合着汗酸味儿,如蒸笼一般,让人透不过气来。
    
    我上身穿着短袖衫,汗流浃背坐在最前排的观众席。公检法司的各位领导按照职务依次坐在主席台上,一个个面色冷峻。
    
    审判员面对着麦克风开始宣读判决书,高声读到主犯大国的名字时,两名武警立即从两边伸手抓住大国的肩头,下边抬脚同时踹向大国的腿肚子,失去重心的大国两腿一软,扑通跪在硬邦邦的台子上,呲牙咧嘴唏嘘一声,昂起头颅两只眼球突暴,凶巴巴地直盯着观众席,很快被武警按住了脑袋。
    
    4名死刑犯被宣判之后,紧接着宣判这个抢劫团伙的十几名成员,一个个被五花大绑押上台,分别判处5至7年有期徒刑。
    
    此刻,那近乎千篇一律的判决书显得是那样冗长,让人听得心烦。
    
    我清楚地看到台子上那个叫根的死刑犯,通身被厚厚的新衣服罩裹着,浓眉毛上往下直流淌汗水。直摇头叹息说:“哎呀,快点吧,快点吧。”
    
    人到了这一刻,谁不想在这世上多待一会儿。而他,却想早点来个一了百了。
    
    4
    
    上午11点钟,审判会结束了,我依旧坐在头一辆刑车里。车队出了县城沿着去郑州的省道往西奔去。至于刑场具体在什么地方,我一无所知。
    
    刑车行至县域收费站东侧,突然熄火停靠在路边。持枪警察迅速下车,将公路从东西实施戒严,禁止所有机动车辆通行。
    
    我下了车,站在路边透气,忽然发现公路北侧有一处黄土岗,岗坡陡峭大约3层楼高。岗下是一处较为平坦的土坑,稀疏冒出几丛杂草,被毒辣辣的太阳晒得半死不活。
    
    持枪武警将4名死刑犯押下车,拖进土坑内,面朝北边的土岗一字跪下。
    
    还是依程序拍照,快门的咔嚓声清晰可闻。整个刑场静悄悄的,空气仿佛在一瞬间凝滞了,知了单调乏味的鸣叫声从岗顶的刺槐上传来,让人听得心烦。
    
    路旁站着一位身着中校军服的武警,听说是从市里专程赶来的支队参谋长,从口袋内掏出4发子弹,分发给4名佩戴上士军衔的主枪手,紧接着便喊起口令:“验枪、装子弹、枪上膛、关保险。”哗啦啦的响声整齐划一,熟练的过程不超过一分钟。
    
    正午的阳光直射头顶,暴晒得人头皮发麻,热汗顺着脸颊往下流淌。
    
    忽然,我身旁一阵骚乱,公安局副局长转头冲着一帮女人大声呵斥:“你们干什么?往后退!”
    
    我扭头一看,原来是火化厂的几名女殡葬工,手上戴着塑胶手套,拎着塑料袋在现场等着收尸。那几年,县里火化厂效益差,男职工大都停薪下海经商了,只剩下女馆长带领一帮子女职工坚守岗位。
    
    行刑时刻到了,4名主枪手平端着已上膛的冲锋枪跳进土坑内,枪口依次对准死刑犯的后脑勺。
    
    这时候,跪在最西边的大国,突然扭头冲东边的3名死刑犯说:“咱都记住,今儿个是七月初一,咱哥们到那边又够一桌了。”
    
    我眼瞅着大国,屏声敛气,耳际只听一声口令:“放!”
    
    “砰”地一声,4支枪同时开火,现场就听到一声响。4个死刑犯一头栽倒在地,身体像蚂虾一样痉挛着抽搐几下,使劲儿一蹬腿就趴地上不动了。
    
    公检法人员再次跳入土坑内,对死刑犯进行验尸拍照。一张张血肉模糊、残缺不全的脸呈现在面前,我一阵心悸,急忙闭上了眼睛。
    
    就在我愣神的工夫,拥挤在路边的女殡葬工跳入坑内,俩人抬一具血淋淋的尸体,往大塑料袋内装,扎住口迅速撤离了刑场。
    
    之前呵斥女殡葬工的公安局副局长,还在一旁感叹:“我的天哪,这些娘们真胆大!”
    
    后记
    
    从刑场归来,我满脑子都是血肉模糊的场景,那稿子最终也没写成。
    
    我没写成的现场新闻,却有人当了“替罪羊”。消防队一位现役军官是个笔杆子,根据现场见闻,写了一篇通讯,送给县里,被主审编辑编发在四版头题位置。文章中引用了小国走出监狱时说的那句话:“那些贪官弄了多少钱,咋不挨枪子啊?”县委书记看了大发雷霆:“一个被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的死囚,居然敢在党报上公开抨击时政,这就是不讲政治。”
    
    书记一怒之下,那位主审编辑就丢了饭碗。
    
    我亦有收获,刑场之后,我写了一篇名为《殡仪馆里的铁娘子》的通讯,发表在国家级报纸上。那个女馆长还因此荣获了全市劳动模范和三八红旗手称号。
    
    而刑场的见闻,我直到今天才写下来。 _(网文转载)博讯



君子而诈善,无异小人之肆恶



《菜根谭》概论篇

  1、真士无心邀福,天即就无心处牖其衷;

  

  险人着意避祸,天即就着意中夺其魂。

  

  可见天之机权最神,人之智巧何益!

  【译】真正修行的人无意挖空心思追求福运,可上天却使他在无意之间得到福运以满足其心愿;

  阴险邪恶的小人虽然用尽心机逃避灾祸,可上天却偏偏在他逃避时夺走他的魂魄。

  可见,上天的机智权谋最为神奇,人类的智慧技巧又有何用!

  2、声妓晚景从良,一世之烟花无碍;贞妇白头失守,半生之清苦俱非。

  

  语云﹕"看人只看后半截",真名言也。

  【译】妓女到了晚年做了良家妇女,那么她以前放荡的生活没有对后来的生活形成阻碍;可是一个一直坚守贞操的节妇,到了晚年由于耐不住寂寞而失节的话,那她半生守寡的清苦就都付诸东流。

  俗谚说:“评定一个人的功过得失,要看他的后半生。”这真是一句至理名言。

  

  3、平民肯种德施惠,便是无位的卿相;仕夫徒贪权市宠,竟成有爵的乞人。

  【译】一个普通百姓只要肯多积功德、广施恩惠,虽没有爵位,也像卿相般受万人景仰;反之,一个达官贵人假如一味贪婪权势、祈求上司宠爱,这种行径就如同一个有爵禄的乞丐。

  4、问祖宗之德泽,吾身所享者,是当念其积累之难;

  

  问子孙之福祉,吾身所贻者,是要思其倾覆之易。

  【译】要问祖宗的恩德福泽,我们自身所享有的就是,应当感念他们积德的艰难;

  要问我们子孙后代的福祉如何,要看我们现在能给他们留下什么,要想到子孙后代可能因遭遇坎坷而家道败落。

  5、君子而诈善,无异小人之肆恶;君子而改节,不若小人之自新。

  【译】品德高尚又有见识的人假装为善,就与恣意作恶的小人一般无二;品德高尚又有见识的人改节易操,还不如一个痛改前非的小人。

  6、家人有过不宜暴扬,不宜轻弃。此事难言,借他事而隐讽之。

  

  今日不悟,俟来日正警之。如春风之解冻、和气之消冰,才是家庭的型范。

  【译】家里的人犯了过错,不应该揭露传扬,不应该轻易放弃。

  这件事情难以言说,可以假借其他事情来暗示他改正;今天不能醒悟,明天再警示他。就像春风化解冻土、暖气消融坚冰那样,这才是家庭的典范。

  7、此心常看得圆满,天下自无缺陷之世界;此心常放得宽平,天下自无险侧之人情。

  【译】在一个内心圆满的人看来,天下万物都圆满,毫无缺陷;在一个胸襟宽广平和的人看来,天底下没有邪恶之人。

  8、淡薄之士,必为浓艳者所疑;检饬之人,多为放肆者所忌。

  

  君子处此固不可少变其操履,亦不可太露其锋芒。

  【译】品德高洁、性情淡泊的人,一定会遭到那些追名逐利之人的怀疑;言行谨慎处处检点的人,大多会遭受那些邪恶放肆的小人所嫉妒。

  品德高尚又有见识的人如处此境,绝不能对自己的操守和志向有少许改变,也不可过分表现自己的才华锐气。

  

  9、居逆境中,周身皆针砭药石,砥节砺行而不觉;

  

  处顺境内,满前尽兵刃戈矛,销膏靡骨而不知。

  【译】一个人如果处在逆境中,周围所接触到的全是能治病的医疗器具和药物,不知不觉中磨砺你的操守和品行;

  一个人如果生活在衣食无忧的顺境中,眼前尽是兵刃戈矛等杀人利器,不知不觉中销蚀你的灵魂和躯体。

  10、生长富贵丛中的,嗜欲如猛火、权势似烈焰。

  

  若不带些清冷气味,其火焰不至焚人,必将自焚。

  【译】生长在富贵之家的人,欲望高涨如猛火,权势逼人似烈焰。

  假如不及时给他一些清冷的气味缓和一下,这个火焰虽然不至于焚烧他人,但早晚有一天焚毁他自己。

backchina




中国社会为何会超级稳定




作者:light12  于 2017-3-20


贝壳村



中国最容易出现的不稳定因素之一已经消失,那就是土地兼并导致的流民数量增加。整个官僚体系趋于廉洁。这就是中国长期稳定的原因。本文摘自2017年3月15日传送门,作者扬韬,原题为《中国社会为什么会超级稳定?》。


2014年11月24日,天安门广场前每日国旗升降仪式(图源:Reuters/VCG)

两年前曾经发表文章《即将到来的中国崩溃》的美国学者沈大伟在2月份又出惊人之语,他说,“中国并不处于崩溃的边缘,但是却可能陷入了漫长的衰退阶段”。按照他的研究,1960年代以来,全世界一共有101个新兴经济体进入中等收入阶段,但只有13个成功跨越,成为发达经济体。但是,由于中国的政治制度不符合他的假设,他认为中国会成为第88个掉进“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

其实,过去30年来,国内外唱空中国的人前赴后继,却阻挡不住中国向前发展的滚滚潮流。为什么唱衰的人屡屡失败?为什么中国的社会保持着长期的稳定?不少学者从很多角度做出过论述,而金观涛、刘青峰两位学者三十多年前开启的“中国超稳定结构”的研究,系统论证了中国社会能保持两千多年大一统的根本原因。他们的观点主要体现在两本著作中,《兴盛与危机》和《开放中的变迁》。

所谓的“超稳定结构”,是他们引用了控制论里的概念并加以重整。在他们看来,中国社会的意识形态结构、政治结构和经济结构三位一体,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国家模式,并通过三大管理体系构建了中国社会的超稳定结构。

简单来说,以皇帝为首的中央政府、以地区长官为代表的中层官僚和以乡绅宗族为代表的基层组织,构成了金字塔模式,实现了从上到下的层层管理。在上情下达和下情上达中可以调整社会关系,促使社会稳定。而这三层管理体系,奉行的是共同的意识形态,即儒家学说。因此,只要儒家学说体系能延续,只要三大管理体系不解体,则社会就将保持持续的稳定。

秦汉以来的中国社会能保持独有的中央集权体制长达2000多年,就得益于这种超稳定结构。但社会中也存在着无组织力量,会冲击社会的稳定系统。其中最主要的力量是官僚体系的腐败加剧和土地兼并规模的扩大。官僚腐败,势必导致社会运行效率降低,并促使土地兼并加剧,而这又必然导致失地农民数量增多,最终出现社会动乱。无组织力量将从下到上席卷各级官僚体系,并重新构建新的王朝。

新建立的王朝只要继续保持儒家学说,则社会大局就会换汤不换药地形成新的官僚体制。因为两千多年来的人才选拔机制(科举制)注定了儒学思想体系下的读书人才能成为官僚,且乡绅宗族中的权威人士也必然是退休官僚。当大家都奉行统一的思想体系的时候,社会的秩序就很容易建立。但如果社会思潮混乱、缺乏主流的儒家学说统一,则社会就会陷入混乱,新的动荡很快就会产生。比如三国之后的南北朝时期、元朝时期和民国初期。

如果仔细想一下中国过去两千多年的社会演变史,无非是这样的一条脉络:

1、战争、持续不断的战争,人口大规模消亡,土地大面积撂荒,最牛的人的那个团队战胜群雄而崛起,建立新的帝国;

2、新帝国内,皇帝是最大的官,中央政府任命地方官员,政府开始科举取仕,读书人成为官僚,退休的官僚成为地方乡绅,宗族内的官绅成为族长,上下齐心协力,国家管理迈入正规;

3、和平日久,社会发展,王朝进入盛世阶段;

4、经济逐渐发展,官僚体系开始庞大,办事效率降低,官僚开始搜刮民脂民膏,乡绅将压力下传,百姓负担加重开始卖地做苦力,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城市流民增多,社会酝酿混乱;

5、流民揭竿而起,军阀趁机作乱,社会进入动荡,开始持续不断的战争……

在金观涛他们看来,改朝换代时期的混战,对官僚体系和乡绅权贵肃清得越彻底,则社会稳定的时间越长,汉唐明清,皆是如此。但如果只是简单的更换上层官僚而不对基层组织进行破坏,则社会稳定性就比较差。比如秦、隋和南北朝时期。元朝则是由于没有遵循儒家学说而导致的。

金观涛和刘青峰的两本著作,将研究的视角一直放宽到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时间,只是没有深入到改革开放时期。但即便如此,从他们的研究中,我们也不难得出结论:

民国之后的天下混战,是全民族性意识形态混乱的必然结果。鸦片战争之后,国人就开始逐渐寻找治国良方,从早期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到后来的工业救国,从废除科举制到后来的打倒孔家店和随后的国共内战以至全民族抗战,中国缺乏像以前儒家学说一样的能得到上下统一认可的意识形态。但最终,共产党的学说和理论体系得到了最大范围的认同,重新成为中国人统一的意识形态。

所以,国共决战的结局是早已命定的。因为只有共产党的理论主张和斗争,才可能实现中国彻底的对传统势力的肃清。天下必然是共产党执政。而且,因为肃清进行得非常彻底,从理论上说,中国将赢得如从前的汉唐明清一样的天下长治久安,200-300年以上的稳定几乎是必然的。这与方绍伟等人的研究其实有不谋而合之处。

其实,金刘二人的著作,对金字塔最底层的民众行为没有展开来写。社会治理体系的三大块虽然是儒家学说,老百姓貌似也是认可的。但在中国民众的骨子里,其实是典型的“实用主义”的意识观,而并不是纯粹的儒家正统。比如,儒家学说对鬼神是敬而远之的,但中国民间却有各种的宗教信仰,上到玉皇大帝,西到如来弥勒耶稣基督,下到龙王阎王,人家里还有神仙,海上救难的妈祖、被奉为财神的关公等,都有浓厚的人间色彩。甚至于树精、狐仙、土地公,人们也是会崇拜的。

在这种情况下,上层建筑所形成的意识形态,民间几乎会不假思索地就全盘接受。何以故?老百姓是弱势的,求生存,求安稳的心态,注定他们会在心中为“主流意识形态”留一块地方。所以,不管是谁来统治,绝大多数民众都会倾向于做顺民。这是中国社会长期超稳定的根本原因之一。

回头反思一下历史,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国历史上最彻底地颠覆以往政权模式,从下到上最彻底肃清无组织力量的,也只有共产党才做到了。从那以来,相对统一的意识形态才是社会稳定的基础。甚至于文革时期看起来天下大乱,但社会整体治理体系是相对稳定的。相反,只要有一段时间意识形态领域里出现了多种声音,社会就容易出现不稳定因素。

对照历史,看看现在。中国最容易出现的不稳定因素之一已经消失,那就是土地兼并导致的流民数量增加。土地收归国有,即便在农村实行承包权的转让,无论如何也不会再有私有化的土地兼并了。社会保障机制建立之后,流民阶层几乎彻底消失了。另一大隐患则来自官僚体系的腐败和效能低下。在2008年前后,这个问题变得日益严重。好在随后持续不断的反腐,官员队伍逐渐得到净化,相关隐患正在逐渐消除。

如果没有土地兼并,也没有官僚体系的腐败,那未来最大的隐患便来自意识形态的混乱。明白了这一点,就对于中国的网络建墙、传媒管理、舆情监控等做法多了一份理解。只要全民上下同心,中国的超级稳定状态当可持续更久。

至于发展,则根本不是问题。周末,如果我们去任何一个城市人口稍微集中一点的地方,总能看到社会教育培训机构,教室内外,是忙碌的老师和学生,还有无数望子成龙的家长们。想一想中国这个大国已经有了上亿名大学毕业生,还有数亿正在接受教育的中小学生,而这些学生,有很多在课外花很大精力在补习。不管是英语、语文还是数学还是艺术,只要孩子们在努力学习,综合素质就一定会提高。这样的好学而勤奋的民族,会有什么困难克服不了呢?

所以,从今往后,所有中国崩溃论者都可以闭嘴了。对中国多一份信心吧,因为在中国成长的道路上,没有什么障碍是越不过去的。未来30年,中国的GDP达到200万亿元人民币,是可以期待的!


《史记》中的相人术,不服不行


  

  《史记》中记载着这样一段故事:

  魏文侯想为自己提拔一位相国,目前有两个人选都不错(魏成子与翟璜),不知道该选哪一个。

  于是他找来谋士李克,对他说:“有句谚语说‘家贫思良妻,国乱思良将’,现在我们魏国正是处在‘国乱’这个状态,我迫切需要一位有本事、又贤良的相国来辅助我啊。魏成子和翟璜这两个人都不错,我一时也拿不定主意,你说说他们两个到底哪个强一些?”

  李克并不直接回答魏文侯的话,却说:“大王,您下不了决心,是因为您平时对他们的考察不够。”魏文侯急忙问:“怎么考察?有何标准吗?”李克说:“当然有,我认为考察一个人的标准应该是:

  通,观其所礼

  一个人发达了,要看他是否还谦虚谨慎、彬彬有礼、遵守规则。

  

  贵,观其所进

  一个人地位高了,要看他推荐什么人。他提拔什么样的人,他就是什么样的人。

  

  富,观其所养

  一个人有钱了,要看他怎么花钱,给谁花,花在什么地方。人穷的时候节俭不乱花钱,那是资源和形势造就的;人富了以后还能保持节俭,才是品行的体现。

  

  居,观其所亲

  看一个人平常都与谁在一起:如与贤人亲,则可重用,若与小人为伍,就要当心。

  

  听,观其所行

  听完一个人的话,要看他是不是那样去做的。不怕说不到,就怕他说了做不到。

  

  止,观其所好

  通过一个人的爱好,能看出这个人的本质。

  

  习,观其所言

  第一次跟一个人见面的时候,他说的话不算什么。等相处得久了,再听听他跟你说什么,是不是跟当初一致,跟当初的差别越大,人品越不好!

  

  穷,观其所不受

  人穷没关系,穷而不占小便宜,这样的人本质好。

  

  贱,观其所不为

  人地位低没关系,不卑不亢,保持自己的尊严,这样的人本质特好。

  

  魏文侯听完以上标准说:“好了,您休息去吧,我明白该怎么做了。”

  李克拜别大王出来后正好遇见了翟璜,翟璜问道:“听说魏文侯找您商量谁做相国的事情,决定了没?”李克说:“决定了,魏成子为相国。”

  翟璜气不过,愤愤地说:“我哪里不如魏成子?大王缺西河太守,我把西门豹推荐给他;大王要攻打中山这个地方,我就推举了乐羊;大王的儿子没有师傅,我就推荐屈侯鲋,结果是:西河大治,中山攻克,王世子品德日增,我为什么不能做相国呢?”

  李克说:“你怎么能比得上魏成子呢?魏成子的俸禄,百分之九十都用来罗致人才,所以卜夏子、用于方、段千本三人都从国外应募而来。他把这三个人推荐给大王,大王以师相待。而你所推荐的人,不过是魏文侯的臣仆,又怎么和魏成子相比呢?”

  翟璜想了半天,愧然失色,说:“您是对的,我的确比不上魏成子。”

  果然,魏文侯让魏成子做了相国。 

backchina





 


上兩條同類新聞:
  • 降头/世间如果有君子,名字一定叫胡适/买得一枝春欲放/王羲之36个字
  • 勾践剑/最短妙文/如此优雅/儒文化/还原列宁真实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