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 站 内 搜 索 □
請輸入查詢的關鍵字:


標題查詢 内容查詢

一言九鼎     
三地風采     
四面楚歌     
五洲學興     
六庫全書     
七七鵲橋     
八方傳媒     
九命怪貓     
十萬貨急     

 
恍若隔世/司徒雷登为何不受毛蒋喜欢/中华人民共和国运动史/谢选骏:我都想加入共产党了
發佈時間: 4/11/2017 6:48:48 PM 被閲覽數: 183 次 來源: 邦泰
文字 〖 自動滾屏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收件箱 :  bangtai.us@gmail.com




美国教授1972年在中国拍摄的照片 令人恍若隔世(组图)


罕见老照片




1972年,广州第61中学女学生课间休息跳皮筋。威廉·约瑟夫/摄。


德兰/文,来源:罕见老照片


1972年从3月至4月份,美国大学威尔斯利学院威廉·约瑟夫教授作为“CCAS(亚洲问题有关学者委员会)”第二次访华代表团成员来到中国访问。


CCAS是由一些反对越南战争的亚洲问题教授和研究生于1969年3月成立的。威廉·约瑟夫参加的第二次访华团是1972年3月10日由香港进入大陆境内的。


两天后,29名成员分成两组人马在中国进行访问,直到4月14日离开大陆返回香港。


尽管这次访问是处在严格的政治限制下进行的,不过在当时它仍然是一次难得西方近距离了解红色中国的机会。


访华团在访问期间,威廉·约瑟夫教授拍摄了大量图片,为我们记录那个时代的中国境况。


1972年3月,河北遵化县,访问团经过县城某街道。威廉·约瑟夫/摄。



1972年3月,河北遵化县,访问团经过县城某街道时拍下的一户居民墙上的标语。威廉·约瑟夫/摄。



1972年3月,河北遵化沙石峪村,一户农民的住所。威廉·约瑟夫/摄。



1972年,河北遵化沙石峪村,农民的墙上写着“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威廉·约瑟夫/摄。



1972年,河北沙石峪,山丘上写着毛主席万岁。威廉·约瑟夫/摄。



1972年3月,河北遵化沙石峪村,一户农民的家具摆设。威廉·约瑟夫/摄。



1972年3月,河北遵化沙石峪村,一个农民家庭和家庭的政治肖像。 从第一行左到右:斯大林,恩格斯,毛泽东,马克思和列宁。



1972年3月,沙石峪青年村民。威廉·约瑟夫/摄。



1972年,无锡,惠山泥人厂。威廉·约瑟夫/摄。



1972年,无锡,河埒生产大队的缝纫女工。威廉·约瑟夫/摄。



1972年,无锡,河埒大队一户人家的合影。威廉·约瑟夫/摄。



1972年,无锡, 河埒村墙上的宣传语 “为人民服务”。威廉·约瑟夫/摄。


1972年,无锡,代表团在一家饭店吃饭,当地人好奇的围观外国人。威廉·约瑟夫/摄。


1972年,无锡,新风饭店里的客人 。威廉·约瑟夫/摄。



1972年,无锡,大运河吴桥北段的帆船 。威廉·约瑟夫/摄。



1972年,无锡,新风饭店里的客人 。威廉·约瑟夫/摄。



1972年,广州,戴毛泽东胸章的小孩。威廉·约瑟夫/摄。


1972年,广州,桥上“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奋勇前进”标语。威廉·约瑟夫/摄。


1972年,广州某处公交站牌。威廉·约瑟夫/摄。


1972年,广州第61中学,学生民兵手持木棍当枪操练。威廉·约瑟夫/摄。


1972年,广州船民小学的老师。威廉·约瑟夫/摄。


1972年,广州第61中学,物理课。威廉·约瑟夫/摄。


1972年,广州第61中学,戴“红卫兵”胸章的学生。威廉·约瑟夫/摄。


1972年,北京,宣传画商店 。威廉·约瑟夫/摄。


1972年,北京,姚文元(中) 。威廉·约瑟夫/摄。



1972年,北京,周恩来总理与代表团领导 Chad Hansen会谈。威廉·约瑟夫/摄。


1972年,北京,销售茶壶和杯子 。威廉·约瑟夫/摄。


1972年,北京,北京百姓。威廉·约瑟夫/摄。



1972年,北京,北京街景 。威廉·约瑟夫/摄。


1972年,北京,大街上的标语“伟大的、光荣的、正确的中国共产党万岁 ”。威廉·约瑟夫/摄。



1972年,北京,天坛公园里的老人与孩子。威廉·约瑟夫/摄。



1972年,北京,北大学生。威廉·约瑟夫/摄。



1972年,北京,北大教授。威廉·约瑟夫/摄。



1972年,北京,北大校园。威廉·约瑟夫/摄。



1972年,北京,北大学生。威廉·约瑟夫/摄。



1972年,北京,毛主席语录 。威廉·约瑟夫/摄。



1972年,济南趵突泉公园,游览公园的一家人。威廉·约瑟夫/摄。



1972年,济南,“打到美帝国主义”的标语。威廉·约瑟夫/摄。


1972年,天津精神病医院,看小人书的患者。威廉·约瑟夫/摄。



1972年,天津,天津街景。威廉·约瑟夫/摄。



1972年,天津, 天津拖拉机制造厂。威廉·约瑟夫/摄。



1972年,天津, 天津街景 。威廉·约瑟夫/摄。



1972年,天津, 和平区五七干校宿舍  。威廉·约瑟夫/摄。


1972年,天津, 和平区五七干校园内内景。威廉·约瑟夫/摄。



1972年,天津, 干校学员 。威廉·约瑟夫/摄。



1972年,上海,午饭。威廉·约瑟夫/摄。



1972年,上海,上海工业展览会。威廉·约瑟夫/摄。



1972年,上海,环卫车。威廉·约瑟夫/摄。


1972年,上海街景。威廉·约瑟夫/摄。


1972年,深圳罗湖,“沿着毛主席革命路线胜利前进”标语。威廉·约瑟夫/摄。


1972年,深圳罗湖,农民耕田。威廉·约瑟夫/摄。


1972年,唐山,大街上骑自车的父子三人。威廉·约瑟夫/摄。


1972年,唐山,开滦煤矿。威廉·约瑟夫/摄。


1972年,唐山市工人文化宫。威廉·约瑟夫/摄。


1972年,唐山街景。威廉·约瑟夫/摄。


1972年,唐山火车站。威廉·约瑟夫/摄。


1972年,唐山第十中学。威廉·约瑟夫/摄。


1972年,河北遵化,一个农民家庭和伟人肖像。威廉·约瑟夫/摄。


1972年,香港,街上行人。尼克·德沃夫/摄。


1972年,香港,咖啡馆。尼克·德沃夫/摄。


   1972年,香港,街景。尼克·德沃夫/摄。



- END -











司徒雷登为何不受毛泽东和蒋介石喜欢





2017年4月10日



    
    来源:光明网
    
    在那篇著名的《别了,司徒雷登》一文里,毛泽东以“司徒雷登走了,白皮书来了,很好,很好。这两件事都是值得庆祝的”概括了司徒雷登对中国的意义。然而,司徒雷登的意义真的只有这些吗?他离华的真实原因是什么?在中国,他除了留下“平素装着爱美国也爱中国”的印象外,还留下了什么?本文摘自光明网。
    
    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前夕,国民党南京政府仓皇决定“迁都”广州。正当国民党感到万念俱灰之时,美国驻南京大使馆拒绝随同南迁的消息犹如晴空霹雳传出,震惊了世界。
    
    作为蒋介石盟友的美国,为什么在国民党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反而要落井下石呢?我们还是从为美国政府提出这一建议的美国驻中国特命全权大使司徒雷登先生说起吧!
    
    司徒雷登为何对共产党爱恨交加?
    
    司徒雷登1876年出生于杭州一个美国传教士的家庭。1904年他从纽约协和神学院毕业,不久就重返中国,开始了他在中国的传教生涯。
    
    1919年,司徒雷登就任由美国政府资助的燕京大学的校长,开始从神学教育,涉足更广阔的世俗高等教育。是年,正是五四运动在中国兴起的时候,司徒雷登先生对中国学生的爱国激情予以了高度的评价。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后,他更是公开支持中国的反帝立场,认为外国列强应首先显示其以平等国家对待中国的诚意。
    
    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日本侵占了中国的东三省,中国人民掀起了全民的抗日浪潮。司徒雷登不仅亲自参加燕大爱国学生的游行示威活动,而且顶住日伪的压力,陆续接纳了许多东北流亡的爱国学生。随后,在回美国为燕大的发展募集经费的时候,他向美国社会宣传了中国人民抗日的爱国事业,呼吁美国民众应当支持中国人民。
    
    芦沟桥事变爆发后,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全面打响。司徒雷登一方面要求美国政府给予中国包括经济、军事在内的援助,以帮助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同时他利用自己的声望,也给予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事业力所能及的帮助。出于基督徒对和平的追求,司徒雷登也参与了蒋介石集团同日本帝国主义之间的媾和活动,并因此同蒋介石政权的许多要人建立了重要的关系。
      
    众所周知,早在1927年,蒋介石同宋美龄结婚后就皈依了基督教,传教士出身的司徒雷登同蒋介石建立了亲密的关系。在多次前往重庆的日子里,司徒雷登接触并了解了蒋介石的宗教生活,共同的宗教信仰使双方的友谊也不断增强。但是,随着对国民党政权了解的增加,他逐渐看清了国民党政权的独裁、无能和腐败。这恐怕才是司徒雷登在关键时刻放弃国民党政府的根本原因。与此同时,他同蒋介石的关系也渐渐疏远,并最终走向对立。当然,这是后话了。
    
    同当初与蒋介石的亲密关系相比,司徒雷登对中国共产党人的态度却是充满了矛盾,可以说是爱恨交加。一方面他对共产主义充满了敌视的态度,早年他就强调基督教同中国共产党难以共存,因此同情并支持蒋介石对中共的“围剿”;另一方面,他又时常对中共发出许多赞美之词,称共产党有远大的理想抱负,有严明的组织纪律,不谋私利,勤俭节约等。中国共产党在对待司徒雷登反共的问题上表现出了自己博大的胸怀,不仅不同他计较,反而一直对他充满了友好的情谊。1940年秋,司徒雷登不幸坠马受伤,毛泽东亲自发电慰问。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和周恩来曾当面称赞司徒雷登对中国教育事业做出的贡献。1946年,司徒雷登70华诞的时候,叶剑英向他祝贺。这些都显示了中共对他的尊敬和善意,司徒雷登对此当然不会无动于衷,在同国共双方长期的交往中,他的内心世界也在逐渐发生着微妙的变化。
    
    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随即把美国在中国的侨民全部拘禁,司徒雷登也在其中。后经过美国政府的交涉,日本陆续释放了大部分的美国侨民,但由于司徒雷登特殊的身份,日本一直把他扣押,直到抗日战争胜利,司徒雷登才得以重见天日。
    
    抗日战争胜利后,世界和中国的政局都陷入扑朔迷离之中。由于司徒雷登在中国特殊的经历及对中国深刻的了解,更由于他与国共双方均保持了良好关系,1946年7月马歇尔使华后不久,便向司徒雷登提出了请求,邀他出任美国驻中国大使,这一要求很快得到了杜鲁门政府的批准。从此,司徒雷登便开始了他在中国的外交官生涯。
    
    国共美苏交易中共因何成唯一输家
    
    就在司徒雷登担任美国驻中国大使前后,世界和中国的形势正经历着剧烈的动荡。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对华政策的主要目标是使中国坚持抗日战争,借中国之力阻止日本在亚太地区的攻势,为美军在太平洋的作战提供战略支持。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美国对国共双方的抗日武装均采取了支持和合作的立场。1941年12月,在重庆举行了中、美、英三方联合军事会议,确定设立中国战区统帅部,由蒋介石出任中国战区总司令,并授大元帅衔,名义上拥有指挥中国、泰国和印度支那境内盟军的权力。随后,美国通过滇缅公路给蒋介石政权提供了大量的援助。与此同时,美国和中共的相互信任也有了新的转机。1944年7月,美国政府不顾国民党政府的反对,向延安派出了军事观察小组,随后美方曾认真考虑过向八路军提供军事援助及美军由八路军策应,在日本占领的山东沿海进行大规模登陆作战的问题,美国和中共的战时合作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开始,美苏之间的矛盾日益变得公开而巨大,犹如冰山浮出水面。
    
    苏联参战之初,主要目标是为了保卫国家的生存和独立,但随着红军的节节胜利,在战后长久地保证国家的安全,实现社会主义国家战略利益的最大化,成为了苏联一项现实而又紧迫的任务。
    
    美国是一个对共产主义充满了仇恨的国家,这在美国早期的对苏政策中就有体现。十月革命后,美国不仅出兵干涉苏俄,而且长时间不承认苏维埃政权。二战期间,美国从现实主义的立场出发与苏联结盟,但反对社会主义苏联的立场从未改变过。正如罗斯福在给美国驻苏大使约戴维斯的信中所说:“不论我,还是你,都不接受共产主义,但是为了过桥,我向魔鬼伸出手来。”
    
    这种人间沧桑的变化不仅波及全球,而且也使中国的国共双方被深深卷入其中,无法幸免。
    
    在远东,美苏都试图在击败日本后建立一个有利于自己的新秩序,1945年2月的“雅尔塔协定”就是双方争权夺利的产物。
    
    美国从条约中得到了苏联支持蒋介石政府的承诺,而这正是美国政府考虑远东问题的核心,因为这样可以在中国扶植亲美的蒋介石政权,从而抗衡苏联。
    
    苏联放弃了对中共的支持,并承诺要出兵帮助美国对日作战,它也因此得到了大量的利益:外蒙古的独立得以维持,这使苏联在战后可以预期的两大阵营对抗中,在危机四伏的远东地区取得了重要的战略缓冲地带;千岛群岛、库页岛南部交还苏联,租借旅顺港和在大连的优先权益,使苏联战后在远东取得了重要的战略支撑。这些实实在在的利益显然比支持弱小的中共划算得多,即使承认国民党政权,苏联也认为可以接受,况且,实际操作中变通的余地还是很大的,苏联并没有因此而束缚住自己。
    
    蒋介石虽然吞下了外蒙古独立和出让东北诸多权益的苦果,但毕竟得到了美国和苏联的支持。
    
    无疑,在这场交易中,当事的四方只有中共成了输家。
    
    对中共来说,苏联的做法确实令人失望,苏联的退缩无疑推动了美国对华政策迅速演变为扶蒋反共。道理很简单,连苏联都不敢公开支持的中共,美国会在其身上下赌注吗?
    
    1944年10月,对中共颇有好感的美军驻华总司令史迪威因同蒋介石的矛盾被撤换,这实际是美国扶蒋反共的一个重要信号。
    
    1945年初,接替史迪威的魏德迈向美军驻华人员训话,声称驻华美军的首要使命是支持中国现政府。
    
    雅尔塔会议美苏交易达成后,由于苏联的支持,美国更加快了这一步伐。1945年4月,新任驻华大使赫尔利在华盛顿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公开而明确地宣布:美国不承认中国共产党,不向中国共产党提供援助。终于,美国对苏联共产主义的恐惧并随之而进行的围剿也落到了中共的头上,虽然中共在许多美国人看来并不同于苏共,但这不影响问题的本质。
    
    1945年6月,在美国的迫使下,蒋介石与苏联开始洽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并于同年8月正式签订。
    
    抗日战争胜利之际,美国先是支持国民党政府禁止八路军接受日本投降的命令,接着又动用飞机和军舰把西南的“国军”精锐向中国北方的战略要地急运。根据美国政府公布的数字,这一期间,美国共运送40-50万蒋军至新的阵地,派了5万美军陆战队预先守卫这些阵地。蒋军还得到了缴获的120万日军的绝大部分装备和物资储备。
    
    1946年3月,美国成立了军事顾问团,帮助国民党策划内战。6月,就在司徒雷登就任美国驻中国大使前夕,美国国会通过了《军事援华法案》,决定向国民党政府提供5170万美元的补给装备。同时,美国政府还决定向国民党军队提供1000多架飞机、7000多门大炮以及其他军火。8月,美国政府又与国民党政府签署了《中美战时剩余物资出售协定》,将其存放在印度、中国及太平洋17个岛屿上的原价9亿美元的物资以1.75亿美元的价格出售给国民党政府。
    
    在外交上挤压、军事上威胁的同时,美国对中共也以“政治和谈”进行拉拢,先后派赫尔利和马歇尔使华充当“调停人”,力图促使国民党召开有各主要政党参加的国民大会,通过和谈,让这些政党在国民党政府中有几个代表席位,以此引诱中共交出军队,从而在中国建立以蒋介石为核心的亲美反苏政权,不战而控制中国。
    
    然而,蒋介石“剿共”的决心已定,这种决心更由于得到了美国的支持而变得肆无忌惮,国共内战注定会步步逼近,这决不是马歇尔、司徒雷登之辈可以阻止得了的。然而,中共武装斗争的决心和力量都大大超出了美国人的预料,中国局势的演变也足以令全世界的人们惊讶。貌似强大的国民党政权的失败终于变为了美国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司徒雷登无缘抓住最后一次与中共交好的机会
    
    随着中共在解放战争中的不断胜利,美国支持蒋介石政权统一中国,从而在远东抗衡苏联的战略企图即将宣告破产。
    
    司徒雷登亲身经历了这一苦涩的历史时期。自从担任大使以后,他曾竭力在国共双方游说,劝说双方放弃战争。当这一切努力付诸东流以后,他忠实地代表了美国对华政策的本意,当然地站在了蒋介石政权一边,极力主张给蒋介石政权全面的援助。但随着他与蒋介石接触的增加,蒋介石的真面目也日益暴露在司徒雷登的面前。蒋介石的反复无常、刚愎自用,蒋所领导的政府的腐败和无能,使司徒雷登痛心疾首,他开始后悔当初选择了支持蒋介石政权。其实,司徒雷登的这种心态代表了当时许多美国政界要人的内心世界。
    
    随着中共的不断胜利,蒋介石的溃败显然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司徒雷登也终于对蒋介石政权完全失去了信心。他不能不面对现实,开始思考着如何修补美国同中共之间的关系。
    
    1949年1月,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确定美国当前的目标应当是阻止中国成为苏联力量的附庸,这一政策于同年2月由杜鲁门总统批准而执行,这在美国也被叫做“脱身”政策。它也使司徒雷登坚定了与中共接近的信心并开始付诸行动。
    
    3月10日,司徒雷登致函美国国务院,要求批准他与中共高层接触,以增进双方的谅解。美国国务院批准了他的请求,司徒雷登从此便开始了一系列活动。
    
    4月22日,南京解放前夕,国民党外交部长叶公超亲自拜会司徒雷登,请求他率领美国驻中国大使馆随国民政府南迁广州。司徒雷登拒绝南迁,于是就出现了本文开篇所写的一幕。
    
    耐人寻味的是,苏联驻南京的大使馆却悄然南行。其实,斯大林看得清楚,伴随着美国势力在中国大陆的淡出,苏联的进入已是必然,虽然他大喜过望,但还是没有急于求成,他十分谨慎地处理着中国巨变可能给美苏关系带来的冲击,巧妙地把握了事情的节奏和介入的尺度。
    
    苏联期待着美国平静地退出而不是公开地干涉中国内政。
    
    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4月27日,司徒雷登草拟了承认中共的备忘录。
    
    与此同时,中共也在密切关注美国政府对中国革命的动向。司徒雷登滞留南京的举动无疑是向中共伸出了橄榄枝,但碍于当时双方的敌对局面,中共同美国的接触十分谨慎。
    
    就在南京解放的第二天,中共派出早年毕业于燕京大学的黄华就任南京军管会外事处主任。这是一次精心安排的外交行动。
    
    5月13日,经过慎重的准备,黄华以学生的身份同司徒雷登进行了首次会面,随后双方又进行了多次接触。
    
    6月初,司徒雷登向黄华表示,他有意于6月24日返回燕京过生日,其用意昭然若揭。
    
    6月28日,黄华拜访了司徒雷登,正式向他转达了毛泽东和周恩来欢迎他到北平的消息。
    
    在接到中共的邀请之后,司徒雷登犹豫再三。考虑到此时美国国内的政局十分复杂,国务卿艾奇逊又胆小怕事,此事通报国内肯定难以成行。司徒雷登起初想“先斩后奏”,等上飞机的时候再给国务院发电。但在最后的关头,司徒雷登改变了主意,他在随后给美国国务院的信中写道:此行定能推进相互之间更好的了解,并增强中共内自由派反苏分子的力量。它将为美国官员提供与中共首领进行非正式会谈的唯一机会。
    
    7月2日,在经过激烈的争吵之后,美国国务院复电司徒雷登,不同意他北平之行的请求,司徒雷登闻之只能是扼腕长叹了。
    
    从当时的客观情况和后来的资料显示,傲慢的美国政府是在等待着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向美国乞求,他们期待着与中共接触的更佳时机,但这种机会确实从此不再了。倒是美国对新中国表现出的傲慢和敌视态度反而推动毛泽东走上了并非美国人所期望的道路。
    
    其实,美国也早已为失去中国作好了准备。随着蒋介石的溃败,美国逐步将远东战略重点由中国转向昔日的对手日本,准备将日本变成美国在亚洲的重要盟友和遏制中苏的前沿阵地,这才是美国外交政策的必然归宿,而撤离中国大陆前的种种试探已变得没有意义。
    
    驻美大使不受毛泽东、蒋介石待见
    
    北平之行被否决后,司徒雷登奉诏回国。国民党政府曾一再要求他在返美途中先到广州停留,以显示美国政府对国民党政权的支持,美国国务院也电令他前往广州。司徒雷登对此表示强烈的反对,并采取拖延的战术,最终也没有到广州履职。
    
    1949年8月2日,司徒雷登返美途中经过冲绳岛时发表声明,赞成承认中共并与之维持商务关系。美国政府不准他的声明在国内发表,并电令他不准再擅自发表言论。
    
    8月5日,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发表了《美国与中国的关系》白皮书,对美国对华政策进行了种种的辩解。为了开脱失去中国的责任,白皮书甚至公开了司徒雷登当年向美国政府的许多不宜公开的进言。司徒雷登先生不仅充当了美国失去中国的替罪羊,而且也陷入对蒋介石的不仁不义之中。
    
    8月18日,毛泽东为新华社撰写了《别了,司徒雷登》,对美国政府的白皮书进行了无情的批驳。毛泽东写道: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南京的美国殖民政府如鸟兽散。司徒雷登大使老爷却坐着不动,睁起眼睛看着,希望开设新店,捞一把。但却没有人理他,使得他“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没有什么事做了,只好夹起皮包走路。平心而论,毛泽东对司徒雷登先生本人并无恶意,但他毕竟代表着美国政府。
    
    1949年8月10日,司徒雷登终于回到了华盛顿。
    
    真是祸不单行,正当司徒雷登陷入“失去中国”的一片责难声中的时候,11月30日清晨,他突然患了严重的中风,随即被送到海军在马里兰的医院抢救,翌年3月出院。
    
    1951年6月24日,司徒雷登诞辰75周年,国民党政府驻美国“大使”顾维钧获邀参加庆典活动。顾维钧行前专门请示蒋介石是否以蒋的名义赠送鲜花,蒋介石讲了一句“不必了”,并公开表示他不欢迎司徒雷登被派往台湾,把他对司徒雷登的仇恨溢于言表。
    
    1952年12月28日,伴随着杜鲁门任期的临近结束,司徒雷登也把自己的辞职信交给了杜鲁门并很快得到了批准。这样,他为期6年的驻中国大使的生涯划上了句号,须知,这是以失去中国为代价的。





以史为鉴:中华人民共和国运动史(1949-1977·上)




2016年12月24日



    
    来源:网络
    
    如今很多年轻人都不知道我们伟大的祖国过去经历过什么,今天和大家走马观花的重温下过去岁月里经历过的那些旧事······
    
    1.“土地改革“运动(1947-1952)
    
    土地改革的实质是土地所有制的改变(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私有制)
    
    
    

    2.“镇压反革命“运动(1950.10-1951.10)
    
    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清查和镇压反革命分子的政治运动,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同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并称的三大运动之一,镇压敌对分子100万人(有说71万人)。
    
    

    3.“抗美援朝“运动(1950.10-1953.07)
    
    是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抗击美国侵略的群众性运动。1950年7月10日,“中国人民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运动委员会“成立,抗美援朝运动自此开始。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拉开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得到了解放军全军和中国全国人民的全力支持,得到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配合。1953年7月,双方签订《朝鲜停战协定》,从此抗美援朝结束。
    
    
    

    4.“第一次整风“运动(1950.05-1951)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面对错综复杂的形势和任务,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在全党全军开展整风运动的指示》,要求各级党组织结合总结工作,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克服党内首先是领导干部中居功自傲情绪,命令主义作风,以及极少数人贪污腐化、政治上堕落颓废、违法乱纪等错误,密切党和人民联系。运动于同年冬结束。
    
    

    5.“连队民主“运动(1950.09-1951)
    
    在有领导有秩序的条件下,全军开展一次连队的民主运动,提高连队官兵觉悟程度,改善连队官兵关系,达到连队爱兵尊干加强战斗力之目的。
    
    6.“忠诚老实政治自觉“运动(1951.05-1952)
    
    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在学校中进行思想改造和组织清理工作的指示》,要求在所有大、中、小学校教职员和高中以上学生中普遍进行思想改造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在大中小学教职员专科以上学生中,组织忠诚老实交清历史的运动,清理其中的反革命分子。按照“运动“的规定,每人都必须将自己的隐私全部讲出来,包括政治问题,也包括感情问题和家庭生活。
    
    
    

    7.“清理中层“运动(1951.08-1952.10)
    
    1951年《中央关于清理“中层“"内层“问题的指示》。指示要求,在1951年夏秋两季,有计划、有步骤地对机关工作人员普遍地、初步地加以清理。清理范围包括各民主党派和政府、军队、民众团体及财经文教等机关的一切工作人员和干部学校的学生。
    
    8.“批判《武训传》“运动(1951.05-1952)
    
    

    9.“三自革新学习与教会民主改革“运动(1951.04-1954)
    
    “从其内部展开民族民主觉醒运动“,使其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真正与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和国内反动势力割断联系,成为“自治、自给、自传“的宗教团体。
    
    10.“农业生产互助合作“运动(1951.09-1956)
    
    分到的土地又了······
    
    10

    11.“民主改革“运动(1951.09-1953)
    
    以上海为例:在1952年上海私营工厂的民主改革运动中,新政权如何通过诉苦、交待、典型示范等动员技术,对旧工人进行思想和组织上的改造,从而为自上而下地重塑一支新的“工人阶级“队伍奠定基础。对旧工人的改造,不仅是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需要,也构成了新国家对城市基层社会进行整合的一个方面。
    
    12.“文化教育战线和知识份子思想改造“运动(1951.09-1952.10)
    
    建立初期大约有200多万知识分子。广大知识分子爱国热情很高,大多数学有所成的知识分子留在大陆迎接解放,参加祖国建设。为帮助他们摆脱剥削阶级世界观的束缚,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共产党在知识分子中广泛组织了马列主义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党的方针政策的学习,以及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理论的学习,采取各种方式对知识分子进行思想教育。
    
    13.“爱国增产节约“运动(1951.10-1952)
    
    
    

    14.“三反运动“(1951.12-1952.10)
    
    1951年12月1日,毛泽东发出《关于实行精兵简政、增产节约、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和反对官僚主义的决定》,紧接着又在8日发出《关于反贪污斗争必须大张旗鼓地去进行的指示》,“三反“运动在全国展开。
    
    

    15.“文学艺术界整风学习“运动(1951.12-1952)
    
    16.“五反“运动(1952.01-1952.10)
    
    五反运动是指建国初期在资本主义工商业者中开的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斗争。
    
    

    17.“反对违法乱纪“运动(1953.01-1954)
    
    1952年全国性的“三反“运动刚一结束,中共中央在1953年紧接着发动了以反对官僚主义、反对命令主义、反对违法乱纪为主要内容的“新三反“运动。
    
    
    

    18.“改造私营企业公私合营“运动(1954.09-1955)
    
    改造私营企业公私合营运动,进一步消灭私营企业和企业主
    
    
    

    19.“胡适思想批判“运动(1954.10-1955)
    
    20世纪50年代大陆理论界开展对胡适资产阶级学术思想的批判运动有其复杂的历史原因:党对社会主义建设与资产阶级思想关系的认识上存在着“左“的倾向;党的领袖直接具体干预学术领域;政治批判干扰正常的学术争鸣;胡适对新政权的敌视及胡适对党的统战政策的抗拒最终导致了大陆理论界的胡适思想批判运动。
    
    
    20

    20.“肃清胡风反革命集团“运动(1955.01-1956)
    
    胡风反革命集团案是1950年代在中国大陆发生的一场从文艺争论到政治审判的事件,因主要人物胡风而得名。1988年6月18日,经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讨论,中央办公厅发出《关于为胡风同志进一步平反的补充通知》,对1980年平反文件中保留的、指责胡风将关于共产主义世界观、工农兵生活、思想改造、民族形式、题材等五个问题,说成是“五把刀子“,予以撤消。
    
    
    

    21.“增产节约“运动(1957.02-1957)
    
    “为了和缓物资供应和财政支出的紧张局面,使经济战线在1956年巨大的进军以后,转向稳步前进,并且作必要的休整,必须在1957年对建设的规模和速度作适当的调整,必须用更大的努力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群众性的增产节约运动。
    
    
    

    22.“肃清反革命分子“运动(1955.07-1957)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进展,阶级斗争必然日益尖锐化和复杂化“的反映。根据这个判断,中央发出指示,决定在全国范围开展一场肃清暗藏反革命分子的运动。这次肃反运动,从1955年下半年起分批进行。经过两年多的时间,到1957年底基本结束。
    
    
    

    23.“整风“运动(1957.04-1957.06)
    
    1957年4月27日,中共中央在《人民日报》发布《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文章,进行“反官僚主义、反宗派主义和反主观主义“整风运动。1958年8月底,整风运动结束。
    
    
    

    24.“反右“运动(1957.06-1958.05)
    
    1957年4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党进行一次整风运动。6月8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组织力量准备反击右派分子进攻的指示》。《人民日报》也发表了《这是为什么?》的社论。要求各省市级机关、高等学校和各级党报都要积极准备反击右派分子的进攻。认为“这是一场大战(战场既在党内,又在党外),不打胜这一仗,社会主义是建不成的,并且有出‘匈牙利事件’的某些危险“。
    
    全国共划分右派份子552877人,根据中组部、中宣部、统战部、公安部、民政部《贯彻中央关于全部摘掉右派分子帽子决定的实施方案》:“对右派分子一般不搞甄别平反,对确实划错了的,要实事求是地予以改正。“未获改正的右派包括中央指名的5人(章伯钧、罗隆基、彭文应、储安平、陈仁炳)以及地方各省市指名的若干人,共计96人。
    
    
    30
    

    25.“农村社会主义教育“活动(1957.08-1958)
    
    1957年,农村出现了部分群众反对合作化,对粮食统购统销政策不满,甚至出现闹退社的现象。针对这些问题,在整风运动和反右斗争的推动下,毛泽东和党中央提出并且在农村开展了一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这次教育运动是在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党在农村进行的又一次政治运动,它对随后批判“反冒进“产生了重要影响,并且为之后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做了政治上的动员和实践上的预演。
    
    

    26.“批判马寅初人口论“运动(1958.04-1960)
    
    马寅初提出的“平衡论的新人口论“,尖锐地指出了“大跃进“运动对国民经济的影响,由此引发了马寅初与毛泽东关于人口问题的学术论争。由于受到康生等人的利用,学术论争变成了政治问题。马寅初也因此受到长期的错误批判。
    
    27.“大跃进“运动(1958.05-1960)
    
    大跃进运动是指1958年至1960年间,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极“左“路线的运动,是在中共八届三中全会及其以后不断地错误批判1956年反冒进的基础上发动起来的,是“左“倾冒进的产物。
    
    
    
    

    28.“放卫星“运动(1958)
    
    放卫星,指的是从1958年开始的、在大跃进中的、一场急于求成的社会主义建设悲情运动。在“大跃进“中各地浮夸风盛行,虚报夸大宣传粮食产量,这些上报虚假“小麦卫星”“水稻卫星”“包谷卫星”“烤烟卫星“等在各行各业中发生的类似行为被统一称为“放卫星“。
    
    
    
    

    29.“除四害“运动(1958)
    
    除四害运动是大跃进时期的第一场运动,在运动最开始四害的定义为:老鼠、麻雀、苍蝇以及蚊子,此后遭到动物学家一致反对后,1960年四害被重新定义为:老鼠、蟑螂、苍蝇以及蚊子。
    
    

    30.“拔白旗“运动(1958)
    
    在1958年的大跃进过程中,曾把一些坚持实事求是、反对浮夸的人,以及一些所谓具有资产阶级学术观点的人都作为“资产阶级白旗“加以批判、斗争甚至处分,当时把这种作法叫做“拔白旗、插红旗“。
    
    40
    

    (待续)
                                     博讯







谢选骏:我都想加入共产党了



2017年4月09日

       
                       作者:谢选骏
    
    2017年4月8日新闻报道说《人民的名义》大火,六成网友认为,源于这部肥皂剧“照见了现实”:
    
    一名内地政府官员与一名金发情妇被捉奸在床,一位共产党干部在别墅用数亿元现金填满一堵墙。一位"副国级"领导人挖空心思抵制调查。最近在内地荧屏和网络热播的并非青春偶像剧,而是一部宣扬主旋律、名为《人民的名义》的反贪巨作。该剧上映一周多来,突破10亿点击量。在播放该剧的视频网站之一"爱奇艺"上,单日播放率达1.7亿次。
    
    据CSM52城收视率显示,4月6日湖南卫视播出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收视率为2.444%,市场份额为7.7%,位列全国第一。这样的火爆,已经持续了数日。
    
    《人民的名义》由中国最高人民检察院影视中心、中共江苏省宣传部等官方单位出品。据中共官媒报道,对该剧的审查过程尤其顺利,仅用10天–时间之短出人意料。
    
    在IP偶像剧大行其道的市场环境下,反腐大剧《人民的名义》一举拿下了豆瓣网站9.1的高分。剧中人物也受到年轻观众推崇,在网络上,各式“表情包”得到广泛的传播。新京报与清研智库联合推出就此展开调查。
    
    ■ 旁边评论:照见现实才能更受年轻人青睐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火了!这部“史上尺度最大反腐剧”以高收视率赢得了各个年龄段的追捧。连带着剧中人物的表情包也以不可思议的速度火了起来。
    
    为什么这部剧会火?尤其是为什么会受到年轻人的青睐?除了一流的演员阵容,编剧周梅森的鬼斧神工外,还在于这部剧所展现的反腐生态能够触发人们的共鸣。据调查,有六成的网友之所以追剧,是因为该剧还原了一个真实的反腐生态,可以照见现实。
    
    但是年轻人边看剧边“恶搞”的模式,被有些人质疑是否会消解正剧本身的严肃性。在我看来,则有些操过了心。
    
    网络已经成为了年轻人的“阵地”,新时期的年轻人总喜欢在各种剧中寻求乐趣,并借此构建自己的娱乐话语体系。但年轻人的眼光很毒辣,如果一部剧得不到他们的青睐,就很难取得好的成绩。因此,电影电视剧制片方总在尽力争取年轻人的“捧场”。而此次《人民的名义》在网络上的走红,也证实了该剧对年轻人的吸引力。
    
    总之,《人民的名义》的火爆,也是一种偶然中的必然。
    
    ······
    
    谢选骏指出:看了看这部电视剧,我还挺受感动的,几乎都想加入反腐倡廉的共产党队伍了。但是转念一想不对呀,这部电视剧的正面典型人物说他“怀念那个(毛泽东)时代,那时的干部多么廉洁啊”······,他好像完全不知道毛泽东一贯大搞腐败、大搞特殊化,是个不折不扣的人渣。这样的人渣当了领袖,他手下的大大小小的喽啰干部真的可能廉洁吗?如果“那个时代”都不能,“这个时代”的反腐倡廉可能成功吗?看来网民的捧场,不过是因为找到了一个出气筒。我还是不要加入共产党了,因为我连共青团都没有入过! [博讯来稿]






政治笑话:连任连任再连任




2017年4月09日



    
    川普指着华盛顿的雕像问习近平:“你知道华盛顿为什么那么伟大百世流芳呢?”
       
                       习近平道:“他解救了美国人民。”
    
    川普:“那是他在总统的位置上,应该做的事情。他之所以伟大,是他没有向普京那样,连任连任再连任,历史证明:连任连任再连任的人物最终都会危害人类。”
    
    习近平:“······原来你发射导弹是要提醒我不要学普京?” [博讯来稿]

 


上兩條同類新聞:
  • 当我老了/丘吉爾:我打仗就是為了.../他把母親送上了斷頭台/在文革中遭活摘器官強奸致死的美女們
  • 美到窒息的国家公园/中国再次进入连奴隶都坐不稳的时代/百丈悬崖上的古村落